Ⅰ 有没有什么关于韩国电影历史的书籍
1.《韩国电影史》(金美贤)作为工具书科普类还是可以了解和阅读的
2.《韩国电影100年》(2000年之前的电影)同样是工具书
3.《韩国电影:历史、反抗与民主的想象》 韩国电影类书籍还是比较少的可以去豆瓣找找
Ⅱ 韩国电影的发展
韩国电影发展到今天的振兴状态,走过了漫长的历史。1900年初,韩国电影主要以短片的形式上映,相应的短片影院也随之形成。在这以后的50-60年代,以申星一、严莺兰等年轻影星为代表的“赤脚青春”等红极一时的影片,是那个时代的标志。
70年代,电视走入寻常家庭,电影业进入衰退期。但这一时期仍出现了‘星星的故乡’ ‘冬女’等描绘年轻人爱情故事的畅销电影。
80年代,韩国电影业开始复兴。国际电影节上接连获奖,韩国电影的国际声誉得到提升。林权泽导演的《The Suppogate Womb》获第4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Venezia Film Festival)最佳女演员奖(姜受延),裴镛均导演的“Why Has Bodhi-Dharma Left for the East?”获第42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Locarn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最佳作品奖等。90年代林权泽导演的《西便制》又获第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和最佳女演员奖。
90年代以后,韩国电影发展势头迅猛,出现了一大批高水准的佳作。
1996年的韩国电影《银杏床》;
1999年韩国电影《生死谍变》;
2000年的韩国电影《共同警备区》;
2001年的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我的老婆是大佬》《朋友》;
2002年《回家》《醉画仙》;
2003年《杀人回忆》等电影题材内容多样,充分体现了韩国电影的百花齐放,兴旺发达;
2005年一部《王的男人》刷新韩国电影观影记录;
2006年,韩国的电影终于往世界的方向走动,一部科幻电影《汉江怪物》在韩国人民的心中是不可缺少的,创下了2005-2006年韩国电影票房最高纪录!也是奉俊昊导演的辛苦创作!
2007年—2009年可以说韩国电影已经成为世界流行史上不可磨灭的,因为韩国电影的惊捒片,科幻片,动作片,爱情片,喜剧片,恐怖片,已经达到了顶级的技术!
2009年末,韩国科幻大片《田禹治》在韩国圣诞节期间上映,相信2010年中国就能观看这部大戏;
2010年,韩国一线明星河智苑在新西兰拍摄怪物片《第七矿区》还有,韩国成功举办了多次国际电影节,成为韩国电影兴旺发达的基础之一;
这就是以推出综合电影为主的“釜山国际电影节”、以推出数码影像为中心的“全州国际电影节”还有推出幻想电影为主的“富川国际奇幻电影节”。
4500万人口的韩国,从2003至2004年观看电影的人次幅度增长了13.9%,例如观看韩国本国电影《太极旗飘扬》的观众,到达了1150万人次之多。用韩国人自己的话讲,除了走不动的老头和吃奶的婴儿,大家都为这部国产大片做出了贡献。
韩国电影在国际舞台上的获奖情况也可以看到韩国电影振兴的足迹
2002年,韩国资深老导演林权泽凭《醉画仙》,荣获第五十五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打响了扬威国际的第一炮。同年9月,李沧东的《绿洲》,赢得第五十九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狮奖,成就了韩国电影在国际影坛的另一大壮举。
2003年,《杀人回忆》被正式搬上银幕,从此韩国电影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
2004年2月,韩国导演金基德,以《撒玛利亚女孩》在柏林国际电影节拿下了最佳导演奖;同年5月,朴赞旭的《老男孩》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9月份,导演金基德的《空房间》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摘取最佳导演银狮奖。
2004年,韩国电影同时扬威柏林、戛纳和威尼斯三大电影节,如此显赫的骄人成绩,使得韩国电影的振兴达到了一个黄金时代。
2005年《哭泣的拳头》获得第5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导演双周大奖;
2006年《汉江怪物》此电影进入好莱坞;
2008年《举起金刚》这部影评被认为韩国最励志感人的影片之一;
2009年《十亿韩元》与《母亲》《海云台》等众多影片进入好莱坞。
废除了电影审查制度取而代之的电影分级制度是韩国电影振兴的前提
电影《再见,列宁》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柏林墙拆除后,无数东德人第一件事是冲向音像商店,购买他们未曾眼见的三级片,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取消电影审查制度的韩国。
韩国的电影审查制度叫“电影剪阅制度”,当时的“剪阅”是非常挑剔和严格的。
主要剪阅对象是:暴力的,恐怖的,灵异的,给社会带来不好影响的,或者是批评国家政府,批评其他国家的政府,还有出现色情的,出现性部位的电影……都是剪阅和限制的范围。
引用韩国电影振兴科科长金泰薰在“纪念韩国电影放映100周年”上的讲话可以知道这段历史:“……1950年的时候对电影还是一种限制,管理的比较严格,1990年开始更加注重电影的资源,而不是制裁和限制,此后这10年来对电影的支持是比较多的。1960年到1980年末,政府的军事压力比较大,影片更多地赞扬民主主义,而没有重视自己文化方面的影片,象《生死谍变》是描写朝鲜姑娘和韩国男孩的爱情,是反映韩国和朝鲜关系的,现在都能出现了……”“……1960年-1970年末,政府剪胶片的情况比较多,70年代末这个情况稍微宽松了一些,那个时候也是在分等级,现在的分等级是更加自由地表现导演自己想要表现的东西。”
Ⅲ 韩国电影发展史。有没有那本书专门介绍的
《韩国电影史》,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Ⅳ 韩国电影美学
【资料特供】韩国电影简史
韩国电影的历史分期: 无声电影时期(1919-1935)、有声电影时期(1935-1945)、光复电影时期(1945-1955)、中兴时期(1955-1969)、衰退时期(1970-1979)、转换时期(1980-1989)、厚积时期(1990-1999)、成熟时期(2000-)
1900年初,电影主要以短片的形式上映,相应的短片影院也随之形成。也有一种说法是韩国大众最初接触电影是在1903年,在这之前也有过上映类似幻灯片的记载,但据当时的《皇城新闻》刊登的电影广告推测,也就最早在1903年左右。那时的电影还非常雏形,只不过是一些用照片拼凑起来的作品。1910年《复活》等外国影片开始进入作为殖民地国家的韩国,那时,韩国的第一批电影开拓者们忘我地投入到剧作中,特别是制作人金道山克服种种不利的社会环境,在那个时代做着第一代电影人的梦想。当他在韩国的土地上第一次看到日本的电影后,受到极大震动。1919年,他和民族资本家朴胜弼合力,制作了韩国最早期的电影,在其后20年的发展过程中,电影终于从戏剧的附属品中脱离出来,成为了一门单独的艺术,进入了无声电影发展时代。
1922年,金道山拍摄电影《国境》时悴然去世,《国境》成了他一部留给世人没有完成的作品。1923年,尹百男完成了《月下的盟誓》,可被喻为'韩国第1号'的这部电影,是韩国现代电影的启蒙之作,担任女主人公的李月夏通过本部影片,成了当时一位耀眼的明星。1924年以前,电影的制作过程中,多多少少还有外国人参与制作,但在这一年,完全由韩国人自己制作的影片《全朝鲜女人》、《网球比赛》等相继问世,从1925年起,随着李庆逊出品的《开拓者》,无声电影在韩国进入了全盛期。
1926年,进入了韩国电影的第一次黄金时代,最显著的标志首推影片《阿里郎》,这是演员出身的奈陨圭导演的处女作,奈陨圭依靠《阿里郎》的成功,成为了当时电影界的核心人物。这部影片对后来电影的发展和走向起到了深刻的影响,直至今日,《阿里郎》的余波,仍相当程度地存在,它已不单单是部影视作品,更多地从片中发掘出了韩民族的精神。
在殖民地时代,韩国电影最初的任务是,通过片中反映的殖民时期的民族现实情况,启发人们对现实进行变革;从艺术角度来看,电影美学的发展,在艺术范围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
在1927年一年的时间里,14部无声电影制作完成,其中奈陨圭的《玉女》、《哑巴》和柳夏泳的《流浪》颇受关注,成为当时的焦点。进入30年代,韩国电影转变方向寻求发展。转变方向的原因是因为日本的强化统治,电影界进入了极其艰苦的时期,导演们希望通过电影的启蒙,树立观众们的民族自尊和自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李圭焕的《没有主人的渡船》。
1935年,有声电影终于在韩国出现了,它的标志是《春香传》,这部影片是韩国电影的又一个里程碑。进入40年代,由于日本的殖民统治,电影完全被日式的'文化强压'所控制。1940年发布的'朝鲜电影令'中规定,电影的制作和发行全要通过许可,'电影令'被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韩国电影进入了最黑暗的时期。在那段时间制作的电影或者亲日倾向极浓,或者干脆和日本合作拍摄,而且大部分采用日本语台词。尽管电影被笼罩在这种高压之下,偶尔也有一两部优秀电影出现,例如尹奉春的《新天地》和权昌根的《福利万里》。
1945年对于电影界是一个崭新的春天,这一年,韩国解放了。韩国电影的又一个发展期到来了,崔任圭的《自由万岁》等带有'光复'内容的电影闪亮登场,其它名作品还有,崔任圭的《没有罪的罪人》,李九亨的《安中根日记》,权昌根的《解放了,我的故乡》等。1948年,韩国和朝鲜分别独立后,电影终于迎来了相对安定的环境,稳步发展。《为了祖国》、《海鸥》、《法西斯》等一批电影涌现出来,战争片、喜剧片等题材多种多样,可是这样的复兴没能持续多久。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这不仅是对电影发展的一个沉重打击,更使整个社会、经济、文化产生了倒退。战争的3年基本上是韩国电影的空白期,电影人被分做了左、右阵营,大多数人被强制留在北方,有一部分去了美国。因为战争,电影人才和胶片都大量流失,物资的不足,拍电影简直就成了一个梦想。
50-60年代,申星一、严莺兰等年轻影星登上舞台,推出了“赤脚青春”等红极一时的影片。现在所谈的韩国电影严格意义来讲,只是'南韩电影',在韩国南部建国后,有几种发展现象最为引人注目:对国产电影采取免税措施;讽刺剧受到欢迎,代表作是《出嫁的日子》;出现了一位著名的电影编导柳宪睦,他的作品主要有公映于1956年的处女作《十字路口》,还有1957年拍摄的《失去的青春》;捕捉社会现实题材电影的出现,使观众观看后,引发了思考,最著名的影片是拍于1961年的《走火的子弹》。
70年代电视走入寻常家庭,电影业进入衰退期。但这一时期仍出现了‘星星的故乡’ ‘冬女’等描绘年轻人爱情故事的畅销电影。电影受众主要为年轻人,还有商业色彩很浓的两个趋势渐渐地成为了主流,名片接踵而至,如《傻瓜们的游行》、《士兵们的故乡》、《冬天女人》、《风起的日子》等,这些电影的出现,对于工作在电影界的影人都是极大的收获和安慰。除了上述电影,《真的,真的,别忘了》、《少女的祈祷》等为少年儿童拍摄的电影也盛行起来。
80年代的韩国政治动荡,韩国新电影直面社会的现实,揭露不合理的现象,这样的潮流主要由李长镐和裴昶浩引领,如李长镐拍摄了直接批判社会贫富悬殊和阶层矛盾的影片《风吹大好天》,成为现实主义电影诞生的标志;裴昶镐沿袭了现实主义风格,以个体人生为核心,拍摄了《那年的冬天很温暖》(1984)、《喜悦年少岁月》(1987)等现代人生系列作品。这个时期韩国电影最大的收获,还要数林权泽、李斗镛等老导演的新转变。
可以说80年代,韩国电影业迎来复兴的曙光。国际电影节上接连获奖,韩国电影的国际声誉得到提升。林权泽导演的“The Suppogate Womb”获第44届威尼斯电影节(Venezia Film Festival)最佳女演员奖(姜受延),裴镛均导演的‘Why Has Bodhi-Dharma Left for the East?’获第42届罗迦诺电影节(Locarn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最佳作品奖等。90年代林权泽导演的‘西便制’又获第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和最佳女演员奖。
随着电影业的繁荣,“忠武路”这个地方也开始变得有名起来。忠武路这个代名词指电影人工作室集中的地方。即使现在,一提忠武路也会让人联想到电影产地。此外,80-90年代韩国电影发展壮大,影院也随之发展起来。其中较具代表性的影院集中地就是钟路街区。从钟路1街到3街,见证韩国电影史的团成社(影院)、大韩剧院、首尔剧院、好莱坞剧场等影院林立。 最近,团成社、大韩剧院等老式剧院也升级为现代化的多媒体影院
90年代以后,韩国电影发展势头迅猛,出现了一大批高水准的佳作。
90年代的韩国社会,政治民主化进程不断推进,经济持续发展,为电影创作营造了比较稳定的环境。1990年林权泽《将军的儿子》在全国上座率高达300万人次,创历史之最;同年朴光洙《黑色共和国》、张善宇《市井小民》、郑智泳《南部军》也闪亮登场。1993年是林权泽的“《悲歌一曲》年”,该片创下了汉城100万观影人次的票房纪录。
1995年到1998年,是韩国电影多元化新格局形成的重要阶段。1994年,姜佑硕的《两个警察》、金弘准的《玫瑰色人生》等获得了高额票房的佳绩,在好莱坞电影的霸权面前树立了国产电影的魅力招牌,1995年,那一年随着电影100周年的来临,艺术电影院开始成立,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齐头并进。1996年,洪翔秀《猪掉进水井的那一天》、姜齐奎的《银杏树床》、梁允浩的《流离》更加具有了年轻时尚的新近特征。1997年,李正国“催泪性电影”《信》、张允贤《上网》的观影人次都高达100万人次以上;同时李昌东《绿鱼》、宋能汉《No.3》、张善宇《坏电影》为代表的一批电影,既在类型探索上做出了努力,而且艺术奖项的收获也不错。1998年,许秦豪《八月圣诞节》、李贞香《美术馆旁边的动物园》等少数影片继续情感思路之外,恐怖电影作为新类型得到年轻导演的青睐,金知云《安静的家庭》、朴基勇《女校怪谈》、朴光春《退魔录》成为经济不景气的缩影,得到了观众的共鸣。
1998年也是韩国电影民族性突起、国片情结高涨的历史性一年。1999年,“电影配额制度文化联大”这一民间机构成立,为促进韩国电影进一步兴盛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1999年的韩国电影的旗帜作品是姜齐奎导演的《生死谍变》,首映当日影院爆满,公映57日全国上座人数高达620万,票房总额远超美国影片《泰坦尼克号》,成为当年世界范围内的唯一的民族电影商业奇迹。随后参加康城影展的郑志宇电影《快乐到死》,也获得了艺术和商业的双丰收。朴灿旭《共同警备区JSA》、李昌东《薄荷糖》、李玄升《飞越爱情海》等片也都不甘示弱。2001年时年轻导演郭景泽的《朋友》成为韩国电影史上最为卖座的影片;郭在勇《我的野蛮女友》、朴哲官《我的老婆是黑社会老大》、金尚真《狂战杀手》等黑社会题材影片,也都狂扫市场,观映人次都达400万以上。此外许秦豪诗电影风格的《春逝》等青春爱情题材、《武士》为代表的新型动作片也都屡创艺术和商业佳绩。
2002年,《绿洲》、《醉画仙》、《双重阴谋》等众多影片再一次将韩国电影推向艺术和商业并进的辉煌未来,不仅本土市场占有率已基本达到60%,而且横扫香港、日本等东南亚国家与地区,《我的野蛮女友》《我的老婆是黑社会老大》等影片甚至还向好莱坞售出了再制作版权,韩国电影已经成为了亚洲影坛的生力军。
公众对电影的兴趣日益增高,韩国的道政府和私人组织举办过不少国际电影节,其中包括釜山国际电影节、富川国际幻想电影节、全州国际电影节和首尔妇女电影节。同其它国家一样,韩国的电影业在动画片方面取得了显着的发展,制作现代动画片的公司已有200余家。韩国的电影、视频、动画和在线影视业在高速因特网的刺激下也在快速发展。
Ⅳ 韩国电影大钟奖的历史沿革
1958年设立的大钟奖作为韩国政府部门唯一主管的电影节,是为促进韩国电影不断发展而设立的韩国电影艺术大奖。它的前身是1958年由文教部(现教育部)设立的“国产电影奖”,此后1961年正式更名为“大钟奖”,1962年迎来了第1届大钟奖。 1959年由文教部创立的“优秀国产电影奖”在1962年移交给文化公报处主办,并正式更名为“第一届大众电影节”,之后大钟奖开始由韩国电影人协会主办。1969年第8届和1970年第9届的时候,该电影节更名为“文化艺术奖”(电影部门),后来到1971年的第10届开始又改回原来的名称“大钟奖”。 徽标第12~17届(1973年~1978年)“大钟奖”由“文化公报部”和“电影振兴公社”共同主办,第18~24届由“电影振兴公社”独自承办,到了1986年第25届又重新改由“电影人协会”和“电影振兴公社”共同主办,1986年起,韩国“电影人协会”正式成为其社团法人。
从1992年第30届开始,韩国民间企业开始参与“大钟奖”的颁奖典礼,由三星集团担任财政后援。同时颁奖典礼也改由“韩国电影人协会”和“三星集团”共同举办。从1994年第32届开始,由“三星分公司”(三星美术文化财团)担任财政后援,自此“大钟奖”颁奖礼由韩国电影人协会与三星美术文化艺术团共同主办。
Ⅵ 韩国电影的发展史是怎样的
众所周知,每一个国家的电影发展历史都经历过不同的阶段。韩国电影到如今为止已经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了,与任何一个国家一样,韩国的电影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
但是韩国电影在如今就在世界电影界大放异彩。韩国电影在国际各大电影节上屡获殊荣,实现了韩国电影的繁荣发展,带着一股强势的浪潮而袭来,刷新了韩国电影界的票房,刷新了韩国的历史。韩国因此也出现了很多有名的的导演,出现了很多优秀的电影,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Ⅶ 韩国动画发展史!
韩国动画片好不好是要看个人的喜好
199X年有家韩国动画公司制作了成人动画片还获了奖
美丽密语 2001(2002?)年的动画电影
五岁庵 2003年的动画电影,(水彩背景美)
晴空战士,2003出品的韩美合作3D电影。
千年狐2007年的电影,2004年就有宣传,初期的人物看起来很....直到在电影上映之前才变得好看。(水彩背景美,主题曲配合影片结尾恰到好处)
其实很多人都看不起韩国,但实际上韩国的动画行业最少比中国先进开放10年,韩国早期都在为美国日本加工动画片,直到2000年左右开始,发展属于自己的动画片。在2001年的时候开始与中国合作,中国大幅度引进韩国动画片(引进的韩国动画片都被带上了中韩合作(商业贩卖)=中国参与制作,真正中韩合作的动画片已知只有一部央视投资了35%的3D动画片)
但是2004年之后,我们就基本上没有在国内的电视上看到韩国动画了。据说是因为中国限制的国外动画片的引进,开始对国内动画的扶持,然而很多都是扶不起的阿斗....
Ⅷ 韩国电影的起源和发展 韩国电影为什么不同与其他电影风格
其实每个国家的电影都有自己的风格,这与一个国家的历史,民族特点不无关系。
就我个人来说,觉得韩国电影可以分为5类,唯美爱情,轻松喜剧,暴力片,历史片,伦理片。
韩国的电影电视剧追求画面的完美,一般每一个镜头都会很美。而演员表演细腻,我指的是演技好的,演技不好的就职能靠脸蛋来弥补了,那也是一个美丽的风景。
唯美爱情的代表作有《爱有天意》,《恋风恋歌》,《不可触摸的恋人》。
轻松喜剧虽然没有大喜大悲,但往往也会很感人,比如《我的野蛮女友》
暴力片往往会以小痞子为主角,到后来小痞子良心发现,为了正义对抗组织,比如《卑劣的街头》
历史片和伦理片看的不多,不发表评论。
韩国人的特点就是一方面接受外来文化,一方面又很遵守古典道德。所以韩国电影在现代化语言,装束下反映的道理往往是很传统的道理。
而韩国人骨子里是有悲剧感的,所以韩国悲剧电影结局会让人无法接受。
网络上面有关于韩国电影的起源发展的介绍,这里我只想说我自己的看法,有些肤浅。
Ⅸ 中国和韩国的电影历程是什么
中国
1905年 谭鑫培主演,任景丰拍摄的《定军山》是中国的第一部电影。
1913年 亚细亚影戏公司出品、由郑正秋、张石川拍摄的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在上海新新舞台上映。
1913年3月15日 由明星公司摄制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上映。
1953年11月5日 上海电影制片厂完成中国第一部彩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
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就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演员和电影!
<<渔光曲>>参加了苏联电影工作者俱乐部为纪念苏联电影国有化15周年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电影节,并获得“荣誉奖”。
是中国第一部获奖电影!
1910年韩半岛沦为日本殖民地.日本废除“大韩帝国”政府,设立“朝鲜总督府”.历年的4月11日,才在上海成立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现在上海都还有遗址!有兴趣可以去看下!
而韩国,在1948年5月10日,才正式与朝鲜划分"三八线! 才有意义上的独立!
而他们的电影史才开始于1919年!第一部电影是<<正义的复仇>>是由金陶山导演的。这是一种所谓的动态戏剧,为的是舞台表演结合起来。不知道算不算是一部真正的电影!
由于《阿里郎》获得很大成功,韩国影片的摄制数目增加到每年大约十部,直到日本殖民政府在1930年扼杀电影业为止。那时影片摄制数目下降到一年只有两三部。第一部有声电影《春香传》是由导演李明雨在这个时期摄制的,这部电影是以一个古老的同名爱情故事为根据的。
在韩国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得到解放以前,韩国的电影活动一直掌握在日本人手里。从1919年到1945年一共摄制了140多部电影,多半是宣传性质的。在解放后电影得到了新生。第一部彩电影片枣洪性麒导演的《一个妇女的日记》枣是在1945年摄制的。韩国战争(1950-1953)使刚刚建立的电影业受到严重打击,在这个时期只生产了少数战争纪录片。
1955年,为了促进电影业的进一步发展,政府对国内所有电影制片商都实行免税。这使得电影制片商人数迅速增加,带来了电影的黄金时代。在50年代末拍摄的影片数目达到每年将近100部,在60年代达到每年大约200部.
但,在1986年放开了对引进电影市场进口外片的的限制后!国外电影迅速占领了韩国市场!
导致韩国本土电影大受打击!那应该就是韩国电影的低迷时期!
真到1999光头运动取得胜利以后!screen quota制度得以继续.
1999年由姜帝奎拍摄的<<生死谍变>>不仅打破了本地电影的最高纪录,而且在<<泰坦尼克号>>风靡全球的时候!也没能打破它的纪录!
中国
1950年11月 《大众电影》刊发《扫清美帝电影影响 涤除媚美恐美心理》一文,将解放前一直垄断中国市场的好莱坞踢出局。
1994年 中影公司每年可以通过票房分账的方式进口10部左右“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和当代电影艺术、技术成就的影片”。
1995年 中国以分账形式引进第一部进口大片《亡命天涯》。此后虽然每年仅有10部进口大片,但却占据了国内总票房的60%至80%。
1999年 全国电影票房从1998年的14.5亿元陡降到8.4亿元,最重要的原因是美国大片被停映5个月。
2002年 中影公司从每年引进10部大片增加到每年引进20部。
2003年8月8日 第二家拥有进口影片发行权的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中国的20部进口分账大片将终结已有10年历史的中影集团独家发行局面。
电影获得国际认可的方面,中国无疑比韩国早了很多步,早在1935年的《渔光曲》便为中国获得了第一个国际奖项,1955年黄宗詹就以华裔身份成为了第一个获得奥斯卡奖项的中国人。张艺谋的《红高粱》在1988年获得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成为了中国电影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国际A级电影节最高大奖的人,韩国获得第一个A级电影节最高大奖则是在2002年,林权泽凭《醉画仙》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我找了这么多资料!认为,中国电影在近几年的发展呈平稳上升趋势!
而且中国电影比韩国电影发展年份久,在电影的制作方面也比韩国电影成熟多些!当然,在亚洲的电影市场上面.中国的市场份额占了较大的一块!
这里也有资料!
http://www.xici.net/b2467/d15041072.htm
Ⅹ 韩国电影史的介绍
韩国电影已有百年历史了,这几年来,它飞速崛起,在不动声色之间屡屡获奖、刷新票房纪录,令全世界刮目相看。如今的韩国电影,不仅牢牢把持住在亚洲的强势地位,同时开始冲击世界,欲立足于世界电影强国之列。但是对于韩国电影,我们究竟了解多少呢?由于种种原因,多年来,始终缺少一部能够提供多种视角、多样史实的韩国电影编年史,这对正处于新的全盛期的韩国电影而言,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这不仅成为了韩国电影人心头之痛,也让许多外国的韩国电影研究者,感到资料匮缺而一筹莫展。因此,由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牵头、政策研究组组长金美贤主编、三十多位电影专家和学者共同编著的《韩国电影史:从开化期到开花期》(2006)的出版,无疑填补了这一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