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日本的断舍离
我第一次在日本听到这个,还是公司在大搬家的时候,日本人的口中听到的。这个断舍离已经在日本流行很久了,又闷碰是一种新的日本整理术的产物吧。
日本一直以会收纳,整理物品而闻名,甚至有人因为会整理,也写书,发表演讲。这些方面的书,也都是妇女写的。这次也不例外,是位作家,早稻田大学毕业。主要工作就是写作,然后断舍离火了后,开始以这个为中心,演讲,做活动。
断 :入ってくるいらない物を断つ。 过来的东西,但是自己不需要,那就不要。
舍 :家にずっとあるいらない物を舍てる。 一直放在家里,不用的东西,扔掉。
离 :物への执着から离れる。 割离自己对一些物品的执着
断舍离,是佛教来的词汇。放在现在复杂,浮躁的生活里,突然觉得好像很有道理。我也想尝试一下,突然发现这是不是又是一种收智商税的噱头。或者和后浪一个性质,只有富裕阶层才能玩得起。
因为,如果真的各种断舍离了,那自己就得把各种欲望,需求全部舍弃。
或者哪罩老很有钱,东西没了,等到需要再买新的也不心疼。这也永远保持家里什么多余的都没有。
其实为什么家里东西越来越多,我觉得是人类自古而来的天性,因为,古时候,天灾人祸,祸从天降的事情会发生,所以存储东西,比如食物,是非常必要的。即使到了现在社会,物质生活已经及其丰富了,但是储存东西,还是人类必不可少的天性。家里不用的东西,谁也不能保证以后不再需要。若是扔掉了,等到需要的时候,再买新的,岂不是浪费。
断舍离,对我来说还是太难了,每隔一段时间,扔扔家里的垃圾,比如广告什么的,倒是挺适合我这种普通老百姓的。
要让我把我曾经好多钱买的羽绒服,或李升者电器,mp3,耳机之类的,因为穿的少,不怎么用就扔掉,还是好心疼的呢。
⑵ 稻盛和夫的整理术
稻盛和夫,日本的著名企业家、哲学家、作家。曾经把两个公司带成了世界500强企业,在83岁高龄被日本首相请出山,零薪酬出任濒临破产的日本航空公司CEO。仅一御歼年时间,不仅让日航起死回生,还让日航成为了念祥全球最具活力的公司。
如今,稻盛和夫在日本、在全世界犹如圣人一样的存在。人们除了记得他创造的商业奇迹,更多记得的他是一个作家,一个哲学家。
问起稻盛和夫治理公司的武功秘籍,首当其冲的便是“整理术”。
稻盛和夫认为,一个公司的成功,取决于这个公司是否拥有一体感,也就是是否拥有共同的价值观。怎样才能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呢?“每天清晨让员工花30分钟扫除”。
这个扫除,也就是稻盛和夫的“整理术”,即整理和整顿。
整理,是战略层面的概念。是对物品进行舍弃的过程。
整顿,是战术层面的手段和方法,是使物品整齐摆放。
……
曾经跟一个在日系车4s店负责的一个盆友,去过他们的库房。当时即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所有的物品整齐划一,纤尘不染。深深的被日本人的高度自律所打动。这也是“整理术”在日本的推广和运用的缩影吧。
“想要公司有更大发展,请把整理术代替回公司”。
整理,扔掉那些一年半载都不用东西,坚决断舍离。整顿,对于物品进行摆放。
据说,稻盛镇高冲和夫的整理术,让无数的公司摆脱了困境、焕发了活力。
希望有时间能跟大家仔细来分享,看看这个方法能否指导我们的工作呢。
一起来读书,一起来实践。
⑶ 整理术之“舍”与“得”
佛偈曰: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越舍越得。
作为一个普通人,虽然只能仰望那段并个境界,但是在处理俗务时也会偶有所得。
去年夏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收听了一节有关“易简整理术”的免费微课。
说起来,近些年有关收纳整理方法的文章屡见不鲜,“断舍离”这几个字也常听常见。可能是我没用心关注,所以对这一切都只是停留在一个印象上,不曾深究。所以,我其实是正好有源衡空,抱着随便听听的态度听课的。
课程一开始先做了很多精神层面的理论铺垫,说实话听起来有点玄。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物品都有自己的价值,也都希望实现自己的价值。我们应该“拥有”物品,让它们发挥自己的价值,而不是“占有”物品,将它们闲置不理。闲置的物品太多,物品会产生怨念。想象一下你生活在充满怨念的环境中,听起来让人有些毛骨悚然。老师还有一个说法让我觉得很形象。她说一个健康的人,每天都有摄入和排泄,而一所房子,我们几乎每天都往家里拿好多东西,可是每天拎出去的恐怕只有一两个垃圾袋,长期下来,房子也不堪重负。我听起来特别受触动。
等到后半部分讲述具体的方法时,有两点也让我产生了兴趣。
一个是,老师说整理的方法不是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去整理,而是按物品类别去集中整理。
常见类别是衣服、书籍、文件、杂物和纪念品。我个人认为家里最为随处可见造成凌乱的是衣服和书籍。所以我边听课边开始规划整理衣服和书籍。关于整理方法,以衣服整理为例,是将家中所有的衣服都找出来摆到同一个地方堆放,然后留出三个位置稍后分别放置需要保留的衣服、需要舍弃的衣服和让你犹豫不决的衣服。接着逐件拿起衣服,判断这件衣服是否依然让你心动,或者说是否还是当前的你所需要的、适合你的、让你感到舒服的。如果这件衣服让你心动,就放到保留位置;如果不再心动,就果断放到舍弃位置;如果实在犹豫不决,先放到待定位置,回头把这个位置的衣服叠好收纳到一处,以30天为限,看看这期间你是否有需要其中哪些衣服的时候,如果不曾有,30天后就果断舍弃吧。
另一个收获是,老师说收纳衣服时要把衣服叠成可以立放的效果,这样衣服就像书架上的书一样并排放置,取用时互不影响。传统的收纳方法是把衣服叠好摞起来放置,开始时看起来会非常整齐,但是只要取用一次衣服,这摞衣服就容易东倒西歪,变得不整齐了。
课程中还提及了一部日本电影《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和一部6集日剧《我的家里空无一物》。我后来遍寻资源,终于在“哔哩哔哩”App中找到了,一气呵成看了一遍,大受启发。《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是用具体的情节讲述了一下前面说的整理方法,中规中矩。《我的家里空无一物》的表现形式则略显夸张,通过女主角“扔东西狂魔”麻衣的回忆,我们在了解她这个扔东西怪癖的形成过程的同时,经常可以看到麻衣家过去和现在的鲜明对比。以前她们家每个房间都堆满杂物,凌乱不堪,甚至走路都得穿行。现在她们家就像买房刚收房时的那种空荡荡的样子。视觉冲击力太强了,我到现在都记忆犹新。
理论知识已经吸收得差不多了,该动手实践了。我先拿家里大人的衣服练手。当我把家里所有的大人衣服都拿出来摆到客厅时,即便是我有一些心理准备,但还是惊呆了。我真的没想到会有那么多衣服。当我开始逐件判断取舍时,更加令我吃惊的是,居然很多衣服都可以舍弃了。从入住到整理衣服这个时候,大概九年多的时间,家里竟然积压了这么握裂迹多实际上不再有用的衣服,难怪柜子那么多都总觉得没地儿放东西。当我把决定舍弃的衣服叠好包装好,一字排开,赫然九个大袋子。经过这次整理,衣柜腾出了很多空间,也使之后有序收纳其他物品成为可能。
后来我又陆续整理了书籍、文件、杂物、纪念品。做完这些,感觉就仿佛把房子梳理了一遍那么清爽。通过整理,就仿佛检阅了一通家里的物品,收回了控制权似的。把决定舍弃的衣物都酌情进行了安排,或送人,或捐献,或扔垃圾,想着它们都得以物尽其用,我心里也觉得很欣慰和轻快。
现在社会,物质极大丰富。说起整理,已经不再是泛泛意义上把物品收纳、摆放整齐了,还需要我们去做取舍,甄选对自己真正有用的、舍弃不再有用的。这与其说是物品整理,不如说是自我整理。世间事最难的恐怕就是做取舍。我们在整理的过程中,得以有机会叩问内心,与自己对话。
⑷ 整理的艺术的作者简介
小山龙介,企业董事、法人代表,业务策划师,生存技能培训教练,学校老师,“赫曼全脑模型”推广人,演讲会主办者,日本知名畅销书作家,精通各种工作技能和生存术,是身兼数职仍能按自己的兴趣生活的整理达人。
1975年出生于日本福冈县,京都大学文学部哲学美术科美学美术史专业毕业后任职于知名广告公司;之后到美国硅谷工作,并在美国雷鸟国际管理学院取得MBA学位;回国后在日本五大电影公司之一的松竹株式会社担任制作人,并任松竹艺能株式会社事业开颂旅发室长;目前从事媒体商务与网络教育业务,致力于新业务策划咨询野手凳,并举办以创意思考术、时间管理术、学习术、整理术为主题的演讲会和研讨会。除本书外,小山龙介还著有《时间整理术》、《点子整理术》、《学习术》、iPhone HACKS等书。
周洁,薯扮蜀中邛州人,伪腐伪宅80后,日语硕士,从事英日中三语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