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亚洲电影 > 关于油画题材的国外电影

关于油画题材的国外电影

发布时间:2023-05-23 16:15:59

⑴ 什么电影讲述的是画家的故事

米开朗基罗 Michelangelo(1475-1564)
就像拔起亚平宁半岛的棕榈树,蘸着维苏威火山的岩浆在天空勾画的金色画幅,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中充满了动人心魄的力度和激情。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米开朗基罗创造了一件件气势恢弘的作品,成为人类高尚精神的象征。
有关米开朗基罗的片子有1950年的意大利影片《泰坦:米开朗基罗的故事》、1980年的美国影片《米开朗基罗》等,其中最有名的是卡罗尔·里德导演的《迷狂与痛苦》,影片描述了米开朗基罗在绘制西斯廷大教堂天顶画的过程中和雇主,罗马教皇朱利尤斯二世之间发生的故事,着力表现两个巨人之间的冲突和友谊。(P16-1A、P16-1B)

巴勃罗·毕加索 Pablo Picasso (1881-1973)
这个身材矮小的西班牙男人以最高票数当选为代表整个20世纪的个人,在他漫长的一生中,曾经尝试过从现实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结构主义以至波普艺术的各个绘画流派,并且是“立体派”画法最重要的发明人,这使他成为我们这个飞速发展时代的象征。除了在绘画领域表现出的惊人创造力,作为情圣的毕加索也可称得上是前无古人,一生中曾经和难以数计的女人有过浪漫史,而他“画风随着情人变”的癖性更是被史家们津津乐道。
不少电影都以毕加索为主角,其中比较优秀的包括1976年亨利·克鲁佐导演的《毕加索的秘密》、1982年的西班牙电影《画家毕加索》、1996年安东尼·霍普金斯主演的《拯救毕加索》、以及曾经在中央台播放过的瑞典影片《毕加索的奇妙之旅》等。(P16-2A、P16-2B)

弗朗西斯科·戈雅 Francisco Goya(1476-1828)
在戈雅身上,突出体现了西班牙人看待世界的魔幻眼光,笔下的魑魅魍魉仿佛会飞出纸面。而这种奔放感在另一些绘画中表现为对革命的热情和对不公正的愤怒。当然,戈雅也有温情的一面,他画的女子都活力四射,撩拔人心,使人联想起画家不凡的浪漫史。
关于戈雅的影片有1999年的西班牙影片《波尔多的戈雅》,这部制作精美的艺术影片描绘了西班牙画家戈雅热情似火而又神秘莫测的内心世界。(P16-3A、P16-3B)

阿美迪奥·莫迪里阿尼 Amedeo Modigliani(1884-1920)
莫迪里阿尼一直是美术史上的一个谜团。1906年,这位百分百英俊潇洒的青年才子从意大利来到巴黎,穷愁潦倒地度过了十数年的时光,1918年后其自创的画风逐渐被社会承认,但莫迪里阿尼仍然拒绝从绝望和放荡的泥潭中爬出来,几乎每天都要喝得烂醉如泥,终于在1920年溘然长逝。莫迪里阿尼喜欢描绘高度变形的人物形象,以女子“天鹅式的长脖子”而闻名于世。这些形象大多赏心悦目,在构图上和色彩上都有很好的控制,具有和谐之美,这些画是如何在醉酒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这一直是令史家头痛的谜题。(P16-4A,P16-4B)
关于莫迪里阿尼的影片有《蒙巴尔纳斯19号》,在这部法国导演雅克·贝克导演的影片中,钱拉·菲利浦演活了这位命运多蹇的天才。这部影片获得了激进的电影大师戈达尔的赏识。

迭戈·里维拉 Diego Rivera(1886-1957)
声名显赫的拉美画家里维拉曾经尝试过立体派和抽象派,但在壮年时毅然转向挖掘祖国墨西哥的传统文化,歌颂伟大的拉美人民。他糅和了古典画法、马雅和阿兹台克的古老画风、以及西方现代诸流派的技法,创造了一种属于自己,也属于左翼进步力量,属于拉美人民的,富于装饰性和宣传性的画风。
在2000年的美国影片《摇篮还要摇》中,我们可以领略到这位艺术家开朗、正直、幽默的性格。(P16-5A、P16-5B)

安迪·沃霍尔 Andy Warhol(1928-1987)
兼有油画家、版画家和电影制片人几重身份的安迪·沃霍尔是按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红人。他提出了“艺术不必手工制作”的著名主张,最有名的作品是大批制作的玛丽莲·梦露丝网版画,这些画组成的“版画走廊”探讨了大众文化和艺术之间的关系,成为波普艺术运动中的最强音。
1996年的美国影片《我射杀了安迪·沃霍尔》表现了一个希望安迪·沃霍尔买下自己的电影剧本,却履履不能如愿的女人一怒之下射杀了这位先锋人物的故事,影片从海报到影像都具有波普艺术的味道。(P16-6A、P16-6B)

弗瑞达·卡洛 Frida Kahlo (1907-1954)
这位墨西哥女画家的作品中,幻觉和想像如野马狂奔。卡罗曾经是托洛茨基的情人,后来嫁给了墨西哥画家里维拉,他们的婚姻生活骚动不安。在20世纪40年代后,女画家的脊柱出了问题,但她仍然作画不息,一直到生命的终结,画作的主题从超现实主义的想像变成了对神的礼赞。
还未上映的美国影片《弗瑞达·卡洛》由著名影星塞尔玛·海耶克主演,将在观众面前展现卡罗传奇的一生。(P16-7A、P16-7B)

埃尔·格列柯 El Greco(1541-1614)
格列柯是个虔诚的基督徒,画作多是宗教题材。他以很大的明亮色块和拉长的形体表现严肃的精神性主题。这在当时文艺复兴的世俗化氛围中无疑是一种反潮流的风格,但400年后,格列柯的平涂技巧和精神主题却正好投合了现代画家的口味,使格列柯成为对现代流派影响最大的古典画家之一。研究表明,格列柯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这更增加了现代人对他的兴趣。
1963年,梅尔·费雷尔在影片《埃尔·格列柯》中,再现了这位大师不平凡的绘画生涯。(P16-8A、P16-8B)

杰克逊·波洛克 Jackson Pollock (1912-1956)
抽象画法在康定斯基等人手里已经表现得相当成熟,但到波洛克这里才真正显示出其疯狂的魅力。波洛克创造了各种极端的画法:以戏剧化的狂暴将颜料泼洒到画布之上;用棍棒或刀子沾染颜料,再甩向钉在墙壁上或铺在地板上未完成全展开的画布;把砂子和玻璃碴随便抛洒在画布上。他作画时在房间中不停地走在走去,并且把这种行动看作是绘画的一部分,这使其风格获得了“行动艺术”的称号。但这并不是说波洛克的行动大于艺术,在其作品中,我们仍能够感到一种清新、和谐而又丰富的美感。波洛克使美国绘画第一次拥有了一种完全独特的视觉语言,为美国成为战后视觉艺术中心立下了汗马功劳。波洛克的一生是悲剧性的,因为一直怀疑自己艺术的价值,波洛克性格孤僻,迷恋酒精,直至最后被车撞死。
在2000年的美国影片《波洛克》中,美国实力派影星埃德·哈里斯成功地塑造了这个孤独而又疯狂的开拓者,因此而获得当年的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P16-9A、P16-9B)

亨利·德·图卢兹-劳特累克 Henri de Toulouse-lautrec(1864-1901)
速写风格的清晰勾线和富有光感的色彩运用使劳特累克的画作仿佛杜米埃和印象派的杂交。这位少年身残的画家喜欢和下层人士来往,敏锐的感觉使他得以同时捕捉环境氛围和人物的心理世界。不过,他所画的人物总是比实际上看起来丑些,成为作者愤世疾俗情绪的“受害者”。
在1953和2001年的两部《红磨坊》中,劳特累克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可惜这两部影片都算不上成功。(P16-10A、P16-10B)

让-奥诺雷·弗拉戈纳尔 Jean-honore Fragonard(1732-1806)
这位18世纪的画家画风甜美细腻,可以说达到了洛可可风格的极致。
1989年菲利浦·勒居埃的影片《两个弗拉戈纳尔》根据画家的名画《洗衣妇》的主题,设置了洗衣妇玛丽安娜作为女主人公,为影片引入社会画卷,注入浪漫情调。(P16-11A、P16-11B)

潘玉良(1902-1977)
这位中国近代女画家幼时父母双亡,13岁即被卖入烟花楼,受尽凌辱,1916年被革命党人潘赞化赎出并与之成婚。之后受邻居的影响开始学习文化和绘画,1918年以素描第一名、色彩高分的成绩考入上海美专,之后考入法国国立里昂美术学校和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1925年以毕业创作第一名的成绩获得罗马奖学金,进入罗马皇家美术学院,之后其作品两次获得国际大奖。潘玉良把中国传统和勾线画法和当时流行的印象派技法融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风。她笔下的人物多表达出强烈的情感,而女性没有层次感的红艳嘴唇是她画作的商标。
大陆香港合拍的影片《画魂》由著名影星巩俐主演,影片以大量的篇幅表现了潘玉良从妓女到画家的过程,观众对主人公的传奇经历和影片中的裸体镜头津津乐道,却并没有意识到主人公是一个多么杰出的画家。(P16-12A、P16-12B)

文森特·凡·高 Vincent van Gogh (1853-1890)
有人把凡·高归于印象派,有人把他归于表现主义,其实凡·高不属于任何派别,凡·高就是凡·高。平凡的题材、明亮的色彩,旋转的笔触,凡·高的每一幅画上都带上了自己的商标。凡·高的人生有着太多的诡谬之处:他有着渴望拥抱一切人的热情,却连亲近的朋友都无法和他友好共处;他像个圣徒一样希望解除世人的苦难,却被认为是反社会的怪人;他的画在生前无人问津,在死后却价值连城,其复制品比“可口可乐”的广告还要常见。凡·高同时拥有着最富亲和力的画作和最富戏剧性的人生,没有理由不成为最为公众熟知的艺术人物,以至于在中国的任何一个乡镇都有不少人知道凡·高,说起他的名字就像说“蛋糕”一样自然。
凡·高是电影业的宠儿,他的故事曾多次被搬上银幕。在1956年文森特·米内利导演的《苦命的凡·高》中,柯克·道格拉斯栩栩如生地塑造了凡·高的形象,并以“微妙的方式”暗示了凡·高和高更之间的同性恋关系。在黑泽明的影片《梦》中,美国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客串了一把凡·高的形象。在1990年法国著名导演莫里斯·皮亚拉执导的《凡·高》中,摄影师用电影画面成功地模仿了凡·高绘画给人的感觉。最有意思的是加拿大儿童片《我与凡·高》,在片中一个小姑娘在梦中的凡·高的鼓励下追回了自己的画。
(P16-13A、P16-13B)

让-米歇尔·马斯克耶特 Jean-Michel Basquiat(1960-1986)
草率勾勒的人物、手写的文句以及科学的数字图式,加以丰富的色彩拼凑在一起,巴斯克耶特的画似乎比任何经典画家的作品更契合于我们这个纷乱的时代。从纽约嬉皮士的涂鸦起家的巴斯克耶克在80年代迅速大红起来,流星似地迅速建立起国际声望,但不久死于吸毒过量,年仅26岁。
1996年米拉马克斯公司的影片《巴斯克耶特》以纷乱的色调和激越的摇滚表现了这位画家奇特的一生。(P16-15A,P16-15B)

唐伯虎(1470-1523)
唐寅,字伯虎,弘治十一年(1498)中应天府解元,后入京会试,受考场舞弊案牵连下狱,
被黜为吏。于是伯虎绝意功名,藉诗画谋生,他泛取宋元诸家之长,笔墨细劲秀润,格调潇洒
清逸,行利兼具,雅俗共尝。唐伯虎性格狂放不羁,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他的传奇故事。
不过,我们了解这位画家,主要是因为星爷的影片《唐伯虎点秋香》。这部影片主要讲的是
画家业余时间做成的一件小事:化身为唐伯虎的敌人打入仇家内部,只因为看中了府里长相酷
似巩俐的丫环“秋香”。在求爱的过程中,唐伯虎不但表现了绘画的绝技,更显示出其在曲艺
、武术、气功等方面的多项才能,最终抱得美人归。《唐伯虎点秋香》塑造了电影史上最神气
的画家形象,并且给了本文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尾。

(转的别人的……)

⑵ 有一部国外电影 其中主角是老人是个鉴定油画的,他有很多肖像画,最后被偷了,求电影名字

电影《最佳出价》

⑶ 法国油画家与一个美国女人的电影

1. 《花落花开》,2008年,法国/比利时
【Artist艺术】八部讲述女性艺术家的电影
在被收藏家发现之前,萨贺芬(Seraphine de Senlis,1864-1942)只是一个普通的清洁女佣,随后的一系列画展中,她炙热而稚拙的画风一鸣惊人。然而,萨贺芬终是在精神失常、伶仃一人时,默然离去。
2. 《罗丹的情人》,1988年,法国
【Artist艺术】八部讲述女性艺术家的电影
有人说,卡蜜尔的艺术天赋因罗丹而显得不那么耀眼,倘若没有罗丹,她的人生也会少些坎坷;然而,卡蜜尔若真的没有遇到过罗丹,也许结局不那么悲惨,但她的作品一定无法倒出这么多故事。
3. 《乔治亚·奥基弗》,2009年,美国
【Artist艺术】八部讲述女性艺术家的电影
“我爱他这个人,也从未与他分道扬镳过,我想主要是看在他所取得的成就份上。无论他身上的强项还是弱点,我都心知肚明,毫无疑问,那太明显也太出彩了。所以,这种相互矛盾的荒唐我是能否容忍的。”这便是画家乔治亚·奥基弗与摄影家斯蒂格利茨的爱情。
4. 《阿特米希娅》,1997年,法国/德国/意大利
【Artist艺术】八部讲述女性艺术家的电影

⑷ 求一部电影 男主人公走在油画里

黑泽明的电影《梦》告枯仔,影片中,主人公在画廊参观梵高的油画《阿尔的袜汪吊桥》,然败拿后神来之笔就是那桥、那水、那人晃动起来,主人公进入了梵高的油画中,走过阿尔的吊桥,在麦田里找到了正在作画的梵高。网页链接

⑸ 求一个法国电影,采用纪录片的模式拍的,拍的是一画家画模特的故事

《不羁的美女》

Bellenoiseuse,La(1991)

导演:雅克里维特(JacquesRivette)

年份:1991年9月4日

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普通评审团特别关注奖。雅克·里维特油画一样的画面和故事。

……影片的整个故事也能被看作是一幅油画。两个家庭各自的矛盾,还有相互间的矛盾,都被导演用对话和场景精细地表达出来。创作与人生,人对生活的态度等等问题都通过一幅油画的创作展现在银幕之上。

女主演是EmmanuelleBéart(艾曼妞尔贝阿特)《天使在人间》《冬天情未了》《娜塔丽》《八美图》《一个法国女人的故事》……

(不知道你找的是不是这部……)

⑹ 【电影】至爱梵高: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

向一个孤独的灵魂致敬。

《至爱梵高》的英文名《Loving Vincient》,来源于梵高每次信件的末尾,这一点,真是精妙绝伦。

梵高一生中给弟弟提奥写了几百封信,影片剧情也是围绕梵高的信而展开,其实,这部电影,何尝不是梵高写给世界的一封信,他用他一生中的挣扎和矛盾,用他源于生活的画作,在讲述他对绘画艺术的热爱和追求,讲述他对自然世界的热爱。

不同于以往的人物传记,《至爱梵高》可以说是一部真正从绘画上看梵高的电影,运用12帧的技术,让梵高的画真正地活了起来,让我们得以跟随梵高的足迹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电影中出现的每一个画面,全部都是由120余位油画艺术家人工绘制而成。整部电影含有65000幅油画,根据梵高创作的120幅真迹和亲笔书写的800封信创作而成。

老邮差鲁林和儿子阿曼德,成了全片的关键人物:房东在梵高死后两年,发现了一封画家曾打算寄给弟弟提奥的信,但他代为补寄后,信却被退了回来。出于跟梵高的老交情,老邮差让儿子阿曼德亲自将信送到提奥家去。阿曼德为了调查梵高身亡的原因探访了多位与梵高联系紧密的人。

《至爱梵高》作为世界第一部油画动画长篇,预告片一出,就惊艳全球,毫无悬念的摘得上海电影节金爵奖最佳动画片奖和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观众选择奖,又被提名奥斯卡最佳动画片。

《至爱梵高》作为一部油画电影,无疑是成功的。

这部电影的意义在于不仅仅是表达了对梵没滚高的敬爱,还在于用“电影”这种大家普遍喜爱的形式,让更多的人们去了解梵高和他的画作,体会梵高的内心世界。

梵高的孤独

梵高的世界是孤独的,无论他是平凡或伟大、平静或癫狂,在他人眼里,他只是别人口中的“那个奇怪的画画的”,没有人能够真正的理解他。

整部影片看下来,感受到是的深深的孤寂和落寞,压得人透不过气。

“当你窥望井底的时候,你发现大地并不是连绵的大陆而是隔绝的孤岛。”——《瓦尔登湖》(美国作家梭罗)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离得再近也无法连成一片大陆。我们渴望与他人亲近,却又害怕接触带来的伤害。

梵高在比利时一个小镇上写给西奥的信中说到:“像其他所有人一样,我也需要友谊和感情,或者是信任的伙伴。”

孤独的梵高无法融入到周围人群中去,他只能通过不停的给弟弟提奥写信来抒发内心的痛苦。其实,写给提奥的那些信,就是梵高在对自己的灵魂诉说。

梵高的信件

1872至1890年间,梵高写给弟弟提奥的600多封信件,在信中,最常提到的主题是钱和绘画。他只能用提奥寄给他的钱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梵高在现实生活面前是无力的。对艺术的追求与维持生计的截然反差,使梵高更加矛盾、抑郁和敏感。

但是,无论现实生活如何落魄和困苦,梵高从没停止过对绘画艺术追求。当他在信中谈论起绘画时,言语中总是充满激情。信件中饱含有关自然、绘画与艺术颇具价值的观点。我们甚至能从他的字里行间仿佛看到一幅油画展现在面前。

梵高说,他是别人眼中,最卑微平凡的人,但是他却心存瑰宝,他表现在画笔下的世界灿烂夺目,洋溢着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每当我仰望繁星时,我都在想,我们为什么触摸不到这苍穹上的点点星光,莫非人类可以通过死亡之路,去往那一片璀璨繁星?"

"这么说来暮年的安详离世,还是朝着星海的徜徉漫步吧。"

无论梵高死之前发生了什么,那都是个谜。

梵高只是远离了尘世,走向了他的星空。薯察铅

梵高一生共画了864张油画、1037张素描和150张水彩画,到他37岁去世止,平均每年画256幅,考虑到数好一幅画的耗时情况,可以说他每天都在画。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但总有一个人,总有那么一个人能看到这团火,然后走过来,陪我一起。”

我们从他画中看到了那团火。

心有瑰宝,绚丽璀璨。

致敬梵高,挚爱梵高。

⑺ 《Loving Vincent》一部对梵高表达至爱和崇敬的油画电影作品

文 | 陈小可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

8号上映当天,去看了影片《Loving Vincent》(至爱梵高·星空之谜),有一些震撼,还有一些压抑感。

影片制作周期长达7年,在全世界寻找了15个国家的125位画家,深入调查了梵高生前的800封书信,并画了65000张油画,然后以12幅/秒的速度叠加成这部油画电影作品。

观影过程中,梵高笔下的画作被赋予了生命,我们一边欣赏着梵高画作中熟悉的场景,一边感受他如何艰难地活着和如何凄凉的死去。世界这么大,却也容不下一颗杰出而又孤独的灵魂。

下文微剧透,但情节不多赘述,不影响观影效果,仅谈谈我想说的三个方面。

影片最大的看点,应该是它油画的表现形式,每一帧都是一幅油画,而每一幅都模仿梵高的画风,复刻并再创作,还原梵高的作品和场景,让那些熟悉的星空/露天的咖啡馆/夜间室内咖啡座/风车小镇/蒙特马的小坡路/花园中的玛格丽特等等场景重新有了生命,让那100多年后的我们更真切地看到了梵高当年的足迹和生活。看完电影再去翻看这些梵高画作时,倍感亲切。

当然,油画动画片在初看时着实惊艳,但随着情节的发展,在展示细节和人物细腻度的刻画方面还是过于模糊、单薄和平面,加之画面不停抖动跳跃,审美易有疲惫感。另外真人加持一方面让画作有了生命力和真实感,但另一方面,也会降低油画的惊艳感,转为真人影像既视感,尤其代表回忆的黑白影片部份。

但这种创作方式,足见这些人幕后的艺术家们对梵高的至爱和崇敬,他们为了信仰和艺术,愿意花这么多精力去制作这样一部电影,让影片中的每一个镜头都像梵高亲自画下,让我们以这样一种独特的艺术方式去靠近梵高,靠近真实。

影片讲述的是梵高逝世一年后,他的邮差好友让儿子阿尔芒去寻找梵高的弟弟,将梵高身前最后一封信交给他,影片随着阿尔芒的送信之路,对梵高充满争议的死亡进行了一次探索,借不同人物的谈话和描述,“罗生门”式地重构可能导致他死亡的事件,一步步揭开谜底。

线条清晰,故事情节也相对简单。剧中玛格丽特曾对前来探寻的阿尔芒说过一句话:“ 你总槐逗消想知道他是怎么死的,但是你知道他死前是怎么活的吗? ”

这也是我在看电影时一直想问的,并不停地在每个画面中找寻梵高生活的点滴痕迹,努力体会他活着的处境,感受他那时那刻的心情。可惜这不是一个主要讲述梵高人生的故事。

影片以梵高的名作“星空”开篇,最终,阿尔芒与约瑟夫并坐在“罗纳河星夜”下结尾。梵高迷茫而悲戚的脸再一次浮现,音乐《Vincent》声响起来,全片结束。

Starry Starry Night……

影指昌片试图探索梵高的精神世界和死亡之谜。

我们知道梵高的画作喜欢用热烈的色彩来展示生命铅知,他笔下的向日葵、柏树、星空……应该都有他对自己精神追求的写照。如此向往饱满和美好的梵高,怎么会自杀呢?

很多传奇及人物介绍,都喜欢以自杀来成全梵高的传奇的一生。事实的真相究竟是怎样,已然并不重要, 一个被全世界拒绝了的天才,又能指望他怎么活着? 不管怎样,他最后确是放弃了自己的生命,不治而亡。或许他已经受够了这个世界加之给他的痛苦,或许他看透了人生,或许他选择了另一种自由。

活着,于他而言,是很痛。从小带着童年阴影长大,总是努力给家人证明自己也有用处,但却总是让他们失望;虔诚地相信着上帝,却被现实无情地抽打;独居作画,却又不得不靠弟弟微薄收入的接济过活;他很清醒,镇上的人却嘲弄他是疯子……

于是,他用画作和色彩来安放他孤寂的灵魂。梵高写给弟弟的信中这样描述:

影片结尾的那句话,很多人都印象深刻,应该是全片最打动人心的句子:

在收割者的身上,我看见了死亡,
然而那景象并不可悲,
一切都沐浴在阳之光下,
闪耀着金色的光芒。

-END-

⑻ 关于天堂和地狱的油画风格的欧美爱情电影

【中 文 名】:飞越来生缘/美梦成真
【原 片 名】:What Dreams May Come
【出品年代】:1998
【imdb连接】:http://www.imdb.com/title/tt0120889/
【IMDB评分】:6.2/10 (9,329 votes)
【国 家】:美国
【导 演】:文生华德
【主 演】:罗宾·威廉斯、小·古巴·古丁、安娜..
【视频尺寸】:640X272
【对白语言】:英语
【字幕语言】: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克理斯(罗宾威廉斯饰)对发妻安妮(安娜贝拉史欧拉饰)的挚爱,是他心灵的慰藉,生存的动力。
从相知相惜到不离不弃,在真爱归宿里,克理斯与安妮相依相伴,情比石坚。就算为了爱妻安妮,必须上刀山下油锅,克理斯也在所不辞。偏偏,造化弄人,克理斯这次真的得亲赴鬼门关一趟,寻找失散的爱妻。

克理斯在意外身亡后,对于幸福甜蜜的过往仍念念不忘。这些对生前点点滴滴的依恋和回忆,把克理斯带了一个虚构的世界,一个专属于他的天堂。一开始眼前震摄人心的景象的确令克理斯心醉神迷、目不暇己,然而惊艳随即消逝,因为克理斯的天堂使者艾伯特(小古巴古丁饰)亲口证实:「克理斯,你不是隐形,你是死了,永远地离开人世了。」

值得欣慰的是,克理斯发现他专属的天堂就位于安妮的画作中。在这个彩绘而成的天地间,克理斯欣喜若狂,因为眼前雄伟壮阔的景象充满了他和爱妻安妮共有的回忆、编织的梦想。然而没有安妮为伴,克理斯总觉得天堂里还少了什么似的。另一方面,丧偶的安妮独活在人世此刻也怅然若失,以往在他画作中随处可见的巧思和创意,都随着克理斯的亡故,离安妮而去。

在得知爱妻永远不得进自己的天堂之后,克理斯立誓就算上穷碧落下黄泉也要找到安妮的踪影。于是为爱不顾一切的克理斯,在地狱使者(马克斯冯西度饰)的引导下,就此展开一段奇幻的旅程,历经万象,解救在地狱中饱受磨难、永世不得超生的安妮。

【影评】

在得知爱妻永远不得进自己的天堂之后,克理斯立誓就算上穷碧落下黄泉也要找到安妮的踪影。于是为爱 不顾一切的克理斯,在地狱使者(马克斯冯西度饰)的引导下,就此展开一段奇幻的旅程,历经万象, 解救在地狱中饱受磨难、永世不得超生的安妮。

《美梦成真》对未知无惧地探索,试图具体地呈现虚幻的灵异世界。本片的完成幕前幕后工作人员居功厥 伟:想象力丰富、天马行空的导演,文思泉涌、令人折服的原著作者,才华出众的编剧,坚强的演员阵容 。《美梦成真》对死后世界的想象与呈现,不但题材引人注目,在处理手法方面,将幻想、戏剧、 奇景结合在一起,更是电影艺术前所未见的尝试。罗宾威廉斯就曾说:「很少电影会以生死轮回为题材, 更不用提将场景配乐赋予意涵了。意涵?意涵是什么东西?」罗宾威廉斯说罢大笑起来。「不过,我倒是 从来没想过计算机科技除了能制造爆破场面以外,对电影制作还有其它助益。这真是太神奇了。」

话说从头

「很难想象真的有人坚信真爱能使心灵相通,而且不会随躯体的死亡而消逝,这种美好的信念令人闻 之动容。除此之外,《美梦成真》触及人类最深层的恐惧和禁忌,教观众看完后不得不思考死后将面临 怎样的世界。」本片执行制作史考特克鲁夫有感而发做了以上的表示。

《美梦成真》拍摄过程要追溯到一九七八年,那年本片制作人史帝芬席蒙 (当时名为史蒂芬杜依奇Stephen Deutsch)收到一份礼物,一份近二十年后他才有能力拆封的礼物。 史帝芬席蒙当时正在筹拍《似曾相识》,该片原著作者理察马特森把尚未完稿的小说《美梦成真》交给 史帝芬席蒙过目。这本书是理察马特森为他老婆而写的。看过初稿之后,史帝芬席蒙毫不迟疑立刻买下此书的 电影版权。然而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间,《美梦成真》的拍摄计划却一再遭到搁置。

一直到一九九四年,史帝芬席蒙在一个玄学的研讨会中,遇见了身兼作家及电影制片的柏奈特拜恩,两人相谈甚欢 ,发现彼此都对死后的另一个世界深感兴趣,希望能开拍以此为题材的电影。二年后史帝芬席蒙和柏奈特拜恩 合组Metafilmics制作公司,以拍摄玄虚题材的电影为其宗旨。

《美梦成真》着墨最多的还是克理斯和安妮之间坚定不移的夫妻之情。罗宾威廉斯表示:「安妮曾经濒临崩溃, 但他对克理斯的爱不曾稍减,也是这份爱,使他们两人得到救赎。视觉效果是一回事,但《美梦成真》最不凡的 部份是在于电影中彰显人性中的无私和爱,在子女、天堂使者、地狱使者身上也可以见到这种特质。这部电影会 让观众忍不住说:『没错,我就是这么幸福。』或『唉!我怎么没这个福份呢?』这正是这部电影成功之处。」

「万一,」罗宾威廉斯以惯有的逗趣口吻说:「观众没有这种反应,至少,《美梦成真》算得上是很棒的"旅游" 电影,广告效果十足。想参加"灵界之旅"的人,请打这支电话。」

关于制作

《美梦成真》于一九九七年六月底在蒙大拿冰河国家公园开镜,75天之后,在旧金山海湾杀青。监制亚伦.布朗奇 斯特提到:「我们的首要之计是如何布置出壮阔的外景。虽然电影中有些画面是用计算机做出来的特效,不过 大部分画面中都是实景。」负责园艺的工作人员必须将大量花草运进国家公园里,甚至覆满整个湾区。

内景则搭建在旧金山的金银岛,该片道具组在当地广阔的飞机停机棚中建构巨型布景,壮观的程度比洛杉矶大多数 剧院的舞台还更胜一筹。其中有一个大池蓄满30万加仑的水(约合1136立方公尺),四周是各个不同场次的布景。 监制亚伦.布朗奇斯特就提到,场景设计的工作人员以歌剧舞台的方式搭建布景:「就像舞台剧每一幕都要换景, 我们也是每拍完一场戏之后,就把布景拆掉,再搭一个新的。唯一不必变换的就只有做为舞台中心的大水池而已。」

场景设计尤吉尼欧萨尼提及其它美术设计人员充分了解导演文生华德心目中"彩绘天堂"的模样。咽气之后, 克理斯在彩笔轻刷出的花床上悠悠醒来,花瓣正兀自在风中摇曳。尤吉尼欧萨尼提说明:「第二幕主要就是在 这个景中进行,这幅画面是对"另一个世界"很普遍的印象,不过,透过绘画的触感加以呈现,更可以传达心灵 主观的感受。我们以这一幕为蓝本,再加以发挥、添加更多创意,延伸出其它的场景。」

这群艺术工作者独到的创作概念,被文生华德形容为「在蒙着十九世纪面纱的油画上,再覆以一片沾染颜料的 透明玻璃。这种影像处理结合未干油画的黏湿触感,及动态的影像摄影,使得成品既符合我的预期,又看得出他们 自己的诠释。」由于这种影像呈现方式前所未见,因此工作人员共耗时两年,才将计算机特效和传统绘画如此完美地 融合在一起。

汉纳克又更进一步说明:「任何一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例如达文西(Da Vinci),要是听到我们以 穿过一幅幅画的方式来表现灵界旅程的话,一定会嗤之以鼻的。但是我们赋予景物主观的意涵,因此观众大可以 有他们自己的暇想空间。」

视觉效果

最先登场的是一场从世界上最高的瀑布,位于委内瑞拉的天使瀑布,一跃而下的特技。特技演员杰克兰布德 (Jake Lombard)从高达3212呎高(约81.6公尺)的悬崖上纵身下跃,十八秒后拉开隐形降落伞,再经四秒落地。 这场戏共拍了二十二次才大功告成。

观众在看到这幕时,就可以了解克理斯在死后,能够从心所欲、完成任何他想做的事。他能飞翔。这就是特技和 视效共同打造而成的神奇世界。而这还只是《美梦成真》运用特技呈现故事的其中一个例子而已。

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特效画面要归功于,POP Films 和Digital Domain每一位参与其间的视效魔法师和艺术大师。 他们通力合作将毛片一次又一次地加工处理,使克理斯死后的世界呈现出现实与虚幻并陈的效果。

将平面的绘画(2-D)转化为立体的影像(3-D)的工作,从一九九六年十月展开。视效工作小组是由金像奖得主 乔依海内特(及尼克布鲁克斯领军。他们第一个步骤就是使用最新的激光雷达(Lidar)技术,将冰河国家公园的 地形及地表形态制作成图。这种创新的激光雷达乃是根据光学(light)和雷达(radar)技术沿生发展而来。 激光雷达技术的出现使得工作人员得以在极短的时间内,绘出上百亩土地的图表,并加以摄影。这种运用雷达 侦测的尖端科技可以提供视效设计的工作人员足够的资料,作为重现摄影机移动和镜头变化的参考。据此, 他们可以在布满橘色球体的毛片画面上,更进一步制作出3D的效果。这些拍片现场散满一地的橘球是用来作为激光 雷达扫描的基准点(point of reference)。

暂且不论视效,制作人柏奈特拜恩也希望观众在看完《美梦成真》,步出电影院时,会觉得感动。 「哪怕他们只是就此和家人更亲蜜一些,和孩子拥抱时更靠近一点,我们都会觉得自己成就了最美好的事。

一部值得收藏的好片子,经典创意的策划,感人泪下的剧情,美幻美伦的场景,罗宾.威廉姆斯精湛的演出.....

下载地址:http://search1.btchina.net/btsearch.php?query=%C3%C0%C3%CE%B3%C9%D5%E6&type=0

⑼ 一部关于油画家 克里姆特的电影 名叫什么

情欲克林姆
原名: Klimt
片长: 131 分钟(director's cut), 97 分钟(procer's cut)
制片国家/地区: 奥地利, 法国, 德国, 英国
编剧: Raoul Ruiz
导演: Raoul Ruiz
上映日期: 2006-03-03
又名: 克里姆特, A Viennese Fantasy à la manière de Schnitzler, 情欲克林姆
imdb编号: tt0417871
类型: 传记, 剧情
简体中文名: 情欲克林姆
语言: 英语, 德语, 法语
主演: John Malkovich, Veronica Ferres, Nikolai Kinski, Stephen Dillane, Saffron Burrows
导演: 拉乌尔 鲁兹 (Raoul Ruiz)
主演: John Malkovich
影片以极其华丽而梦幻的镜头语言,生动描绘了19世纪奥地利最具天赋、最富激情、也最具争议的艺术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艺术创作和他多姿多彩的个人生活。居斯塔夫.克利姆特是奥地利“维也纳分离画派”(从古典主义艺术家把持的美术家协会中分离出来)的奠基人。1900年,克利姆特在巴黎博览会上展出他被维也纳大学退回的壁画作品,受到当时年轻艺术家的热烈赞誉。这些作品早先因“惊世骇俗”在维也纳遭到舆论的谴责。克利姆特热爱生活和绘画,他的模特儿就是他的灵感之源,他对完美和爱情的追求反映在他所有的作品中。浓墨重彩地展现了他在艺术上大胆创新,突破禁忌,毕生为艺术的自由而战斗。也毫不忌闱他喜欢女人,追逐性爱的日常生活....

⑽ 30年前电视看的国外电影:画家和一个穿越时间的女孩,爱上她并作画,灯塔风暴,女孩消失,画家留下油画

1948年美国电影《珍妮的画像》

阅读全文

与关于油画题材的国外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哪里有家庭电影院 浏览:240
现在韩国电影都在哪个网站看 浏览:660
解放战争电影大全在线观看 浏览:515
湛江恒大外滩电影院 浏览:429
俄罗斯电影有人居住的岛屿 浏览:367
王力宏电影动作 浏览:290
冒险逃生电影有哪些 浏览:950
成龙电影一个好人全集完整版 浏览:639
香港武侠电影插曲 浏览:569
哆啦a梦南极大冒险大电影合集 浏览:781
日本电影的特性 浏览:951
法国票房最高十部电影 浏览:410
2019最新俄罗斯反恐电影 浏览:797
美国电影花花公子 浏览:222
出轨妻子俄罗斯电影 浏览:61
2018年上映的电影目录 浏览:73
ipadmini看电脑上电影 浏览:57
雪和狼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940
两个字的美国二战电影有哪些 浏览:790
爱情电影幸福额度 浏览: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