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国内上映外国电影怎么结算
差不多就是给外国人赚
你要再次知道一件事 就是阿禅轿凡宏乎达是刚刚上映的电影 DVD和蓝光是没有那么快就发行的 如果这么快蔽袭悉就发行 那岂不是跟钱过不去(没人去影院看了)
至于于分成 普遍说法是 发行方拿到院方票房的40%左右 美国周边产品是非一般的强大(你太看小这个了) 多数电影利润就是靠这周边 其中DVD和蓝光贡献非常大
投资商要的不是票房 而是电影的后续利润 比如广告 专利 DVD等 所以他很赚
剩下的票房演员 导演 场记 跑龙套等去分 所以票房好的话 每人都赚
B. 好莱坞片商在中国以及其它国家的票房分账是怎样的
在好莱坞的眼中,只有两种,一个是国内市场,一个是国际市场
国内市场:美国+加拿大,美国人毫不客气的把加拿大当然了自己的后花园。
国际市场:分为三大区域——欧洲/中东/非洲(EMEA),亚太地区(亚洲/澳大利亚)以及拉丁美洲。主要以票房收入作为划分依据。
好莱坞电影票房分账方式——阶梯式规则
一般而言,如果一部电影票房高的话,电影公司所分得利润的比例往往高于院线。例如,一部票房3亿美元的电影,电影公司可以分到高达60%的收入。但是对于一些票房成绩不佳的影片来说,院线也要保障自己的收益。例如,一部票房仅1000万美元的电影,电影公司只能拿走45%的收入。虽说现在好莱坞的电影公司都很强势,但院线也有自己的底线,不会一味地妥协。总体来说,一部美国电影的本土电影票房,电影公司分得的比例大概是40-55%。
C. 电影上映之后的分成
首先,票房是由影院和发行方,商谈票房分成比例,我国一般在4、6和3、7之间。
第二,由发行方的收入中,才按投资人,在投资时商议的比例来分成,这分成比例,比不是完全按投资的多少占总花费的多少来算,因为拍片之前的花费金额都是估算出来的,有时出小钱就可以投资的比例小,而回报的比例大,有时相反,这要看片子质量和对钱的需求程度。
感到满意的话,记得采纳!
D. 现在中国电影的票房到底怎么分成 中国大制作电影的实际成本是多少
1994年,为改变电影市场的萧条局面,时任中影公司总经理的吴孟辰向电影局提议以国际通行的票房分账形式,进口最新的一流外国影片,以发行的收入扶持老、少、边、穷地区电影事业。1994年底,广电部电影局批准了这个建议,提出每年可以进口10部“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表现当代电影成就”的影片。于是有人将这10部影片称为“10部大片”,大片的名称也因此而流传开来。参照国际通行的票房分账形式,进口大片各方收入分成的比例是制片方35%,发行方17%,放映方48%。为了迅速占领中国市场,进口大片的制片方还承担了宣传的费用。尽管这样的分账比例似乎对制片方较为不利,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国外尤其是美国制片方依旧从中国的市场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中影公司知情人士透露,中国虽然进口影片的数量有限,但在进口速度上绝不落后。据介绍,无论哪一国家生产的最新影片,我们的购片人员都可以在影片尚未公映之前看到,选定后立刻以快件送回国内。据说,中影公司负责海外选片的6个人每年至少要看1050多部片子,然后从中精选100多部送审,最后确定进口10部分帐大片。
由于进口大片的巨额利润,国内一直有打破大片垄断的呼声。对此,国家电影局有关负责人指出,中影独家拥有进口外国影片的权利,这是国家赋予的,是体现国家利益的,这方面不会有松动的余地。
中国大片成本:
一,大制作。处在金字塔尖的每年只有3~5部的所谓“国产大片”,投资亿元以上。如《神话》《七剑》《情癫大圣》《夜宴》均投资超过一亿,而《无极》、《满城尽待黄金甲》更是号称投资3亿以上。这些影片在特征上与贾斯廷•怀亚特提出的好莱坞的“高概念”电影基本相同:大明星,大导演,大投入,大制作。这一阵营的影片数量虽少,但国产片的票房中却可接近一半的份额。而它们也是中国电影海外销售的主力。
二,中制作。中等制作的影片投资大约在1000万~5000万之间,每年在这个区间的影片通常不到10部。
三,小制作。小制作还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制作成本在1000以下,400万以上的影片,票房目标为100~1000万,数量在20部左右。第二层次的影片制作成本则在150万~300万左右,占电影总量的85%左右。这些影片只是小部分进入了院线放映,票房产出微薄,有的影片进入院线短暂排档完全是为了获得较高的音像版权销售价格,还有的影片则是小规模,分区域上映。而相当部分影片的主要市场是电视播映和音像产品。少数获奖的艺术片通过出售海外部分地区版权,能够获得一定补偿。其中相当部分影片则根本没有进入流通渠道。
因此,在此种形势之下,探讨低成本电影对于了解和改善中国电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没有理由忽视占总产量比重如此之高的低成本电影,以及背后的那些创作者。
E. 在中国一部电影具体怎么分账,院线和纸片方各多少,还有导演和演员的钱谁给呀
导演 演员 有自己的片酬 也有可能有分红 院线制片方的的比列是45:55
F. 国外的电影为什么不同期或短期内在国内同步上映,而是过半个月或更久才上映
这要从引进片的分类说起。国内的引进片分为两种,一种叫做“分账片”,指的是上映之后,发行方要与制片方,要将总票房按一定比例分成;另一种叫做“买断片”。指的是一次性买断播放权,制片方不再享受票房分成。
不管是分账片还是买断片,数量都受到严格限制。每年的分账片有34部的限额,一般都会给大制作的好莱坞影片,其他外来影片都要靠后站。
比如日本动画电影绝大多数,都是作为“买断片”引进的。一般分账片上映时间都比较及时,甚至有同步上映的。但买断片不一样,需要给分账片让档期,具体上线时间也都是总局定的,甚至还有买了播不了的情况。间隔半年以上再上映也算是一种规律了。
其实技审主要就是完成电影的译制工作,确保发放到全国影院的拷贝没问题,整个过程只要两周左右。 然而要完成技审的前提是能拿到《复联3》 完整的片源,但迪士尼全球院线发行部门却以「保密」为由拒绝提前将最终片源送到中国。 据说迪士尼中国部门曾向总部争取过,但总部始终不妥协,最终导致赶不上 4 月 27 日的全球首映。
G. 外国电影是如何引进到中国的,又是如何赚钱的
电影院卖票就是电影院赚的咯。
不过也分买断和分成的方式。就是直接买下电影播放权,然后我这边播放多少卖多少门票就与电影公司无关了。或者是有分成的,就是电影院票房收入一部分归电影公司所有。
电影公司一般播放权卖一次,碟的销售也会卖一次,可能海外也会卖一次。
票房高的原因就是很多人买票去看电影。而好的导演和大牌的明星就是具有一定的观众和影响,会让喜欢这些导演和明星的人买票看电影,从而提高了票房。当然,卖断模式的,票房再高也和明星导演没关系了,因为电影公司获得收入是固定的,导演和明星拿的工资也是开拍的时候就说好的。恩,高票房对导演和明星的声誉会有提高作用,那下次拍戏的时候片酬自然就多了。
如果是按分成的方式,电影院票的多少取决于电影院想多赚还是少赚,这是电影院自己的商业决策了。电影公司和电影院谈判也是一家一家和院线谈的,各家的价格不同。恩,其实多个电影院和在一起叫院线,比如太平洋、中影经典、奥纳等等,他们都拥有很多家电影院,电影公司和他们谈判以后,他们自己拥有的电影院票价就是相同的。电影公司应该是没有统一收费的。不过各家价格应该相差不大,因为电影放映是有时间性和档期的。
引自http://..com/question/127396390.html?fr=ala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