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没有好看的国语印度电影,想推荐
印度经典老译制国语片: 强权女人 爱的火山 海誓山盟 印度先生 义警神威 侠魂倩影 血洗鳄鱼仇 铁窗怒火 难断丝丝情 猎豹降妖 奇异的婚姻
近些年印度经典国语译制片: 赡养 神秘邮件 爱情团团转 麻辣沙拉 父爱胜天 再生缘 黑帮老大佬和平梦 再续父子缘 一网打尽 热舞青春 雨中的请求 雄狮辛汗 致胜一击 功夫小蝇 午餐盒
可去优酷网看。。。
『贰』 印度神片《起跑线》,为了让孩子上名校,父母倾尽所有!
第一时间跑去影院看种草已久的《起跑线》,其中反映的教育和择校问题简直和国内如出一辙。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对父母来说简直再熟悉不过,而电影中直指教育的一幕幕也带给我内心深深的触动。
整部剧用喜剧的手法讲述了一对中产阶级父母择校的故事,他们拼尽全力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为他们不想让孩子跟他们上一样的学校,他们希望通过选择名校,让孩子能上升到上层社会!
1、名校教育就是真正的赢在起跑线上吗?
《起跑线》英文电影海报写道:
The parents who will do anything to get their children into the right school.父母,就是那些会不遗余力,倾其所有让他们的孩子进入正确学校的人。
国内的现状也是一样,父母殚精竭虑都是为了一件事——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于是从选择幼儿园开始,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择校战争持续打响,真的是孩子的比赛,父母的赛场。
“读不了好的小学,就考不进好的初中,读不了好的初中,怎么去重点高中?重点高中的重本率可是95%以上,那上985、211还用愁吗?”
“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你像我这种,属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衣食无忧的,而且家长也都是知识分子,而且还生在北京这种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资源上享受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很多外地的孩子或者农村的孩子完全享受不到的。”
但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上了名校, 享受精英教育就是真正的赢在起跑线上吗?
中文电影海报上有这样一句话:
即使变成自己讨厌的人,也要让孩子获得最好的教育。
片中折射出择校的困局,影片最终落脚在到底是要“起跑线”,还是要守住做人的“底线”。
电影的最后,父亲拉吉的一段演讲非常煽情:“你们想尽办法让他们进入这所学校,不是你们帮他们,而是他们帮你们。这个时代人们只重视孩子的能力,而不是人品。”虽然有人诟病说太过鸡汤,强行煽泪,但我依然觉得精彩无比。
我们常说要培养面向未来的孩子,孩子的能力非常重要,想象力、创造力、阅读力、社会适应力、情商、逆商、财商等等。但我们却不能忘记了美德教育,更不要忘记了,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看在孩子眼里,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
这些人不缺能力,缺的是做人的底线。 作为父母,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这件事情上,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3、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就能赢得人生吗?
曾看过这样一个报道:一对大学教授父母,儿子4岁半上小学,19岁拿到博士学位。毕业后,儿子却终日在家吃爆米花和零食,什么事都不想干,终日闷闷不乐。父母现在整天发愁怎样才能让孩子振作并快乐起来。
他们的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却没有赢得人生。童年缺失了爆米花和零食,埋头学习,而今学位拿到了,父母给的任务完成了,人生却再也没有了方向和动力,爆米花就成了唯一的乐趣。
当然举这个例子,并不是说所有的神童长大都会出现问题,孩子的成长之路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没有那么多的必然。
但我却想借此告诉父母,每个孩子是有个体差异的。
卢梭说:“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即应把成人当作成人,把孩子当作孩子。”
不要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孩子像孩子一样生活。 我们应该允许他们用自己的节奏生长,积累实力,蓄势待发,方能赢得人生的长跑。
4、起跑线折射出我们到底爱的是什么?
《起跑线》带给父母很多启迪,更给予一场心灵的洗礼。 我们到底爱的是孩子的未来,还是望子成龙的虚荣心。
回忆我的童年,在我小升初的时候,妈妈想提前把我的户口转入舅舅家,这样就可以就近上学,直接升入重点初中。当我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特别不开心,我问妈妈,为什么要去那个学校。
妈妈说,那个学校教学质量好,校风好,你以后上重点高中的机会多啊!这样你就有机会上重点大学,毕业有个好工作。
可我却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我不想入校后被人指指点点,说我是走后门来的。于是最终我不让妈妈转户口,毅然决然地去了家门口的普通初中。
学校里同学们会嘲笑老师,上课不守纪律,下课拉帮结派,打架斗殴……但在这里,我却一直很清楚地知道我应该做什么,因为我心里有一个目标,那就是通过我的努力,考上那所重点高中。
对于重点高中的无限向往激发了我学习的斗志,于是我成了这个初中里为数不多的佼佼者,老师对我青睐有加,常给开小灶,最终我参加重点高中的提前招生考试,如愿以偿地考入了那所重点高中。
现在想来,父母给我传递了正确的价值观,他们尊重我的选择,但我回想起来不由得为我的父母捏把汗。如果是果果要做出这样的选择,我的内心是否能强大到允许他去一个如此校风的学校,我可能会无比担心他学会抽烟喝酒打架。
而父母对我的无比信任让我顺利地在那所学校成长,我没有沾染任何不良习气,遇到任何的事情,他们都会告诉我,有他们在,一切都不怕。现在想想,好感恩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我也要向他们学习,把这份信任给到我的孩子。
5、父母的格局和视野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那到底什么才是起跑线呢?在我看来,父母的格局和视野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明年果果也会面临择校,到底是在家门口上一个普通的公立小学,还是买学区房进入一所重点小学,亦或者耗费巨资选择一所国际学校。
当选择摆在我面前的时候,几年前的我也会无比焦虑,我生怕因为自己的错误选择导致孩子一生的不幸,那时候我无限地放大了学校教育的影响力。
在几年的自我成长之后,我现在全然放下了,或许我会选择公立小学,让果果去参加国内的高考,或许我们不会选择学区房,而会顺其自然。
因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这个三角当中, 我不能改变社会教育,但我可以在我能力范围之内选择合适的学校教育,我会尽我所能做好家庭教育,那孩子的未来之路该怎么走就交给他自己。
作为母亲,我会努力地生活,用我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他。至于阶层,其实我从来没有考虑过,因为我并不认为这是阻碍人发展的障碍,正如影片中的孩子们所唱:
“生命只有一次,可我有百种渴望,没有什么能阻止我前行!”
是的,我坚信: 我们的命运就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作为一直在家庭教育领域奋战的创业者,我无力去改变社会的大环境,但我可以借由书籍,把人生智慧传递给父母。
我相信,无论我们的孩子选择什么样的学校, 家庭教育都是最重要的。 成为智慧的父母,懂孩子的父母,是为人父母一生的职责!
『叁』 好像是印度爱情片,最后女主人公开车跳海的
应该是风筝
导演编剧
安拉格·巴苏 Anurag Basu ....screenplay Robin Bhatt ....screenplay Akarsh Khurana ....screenplay 拉克什·罗斯汉 Rakesh Roshan ....story
主演
赫里尼克·罗斯汉 Hrithik Roshan ....Jay 芭芭拉·默瑞 Bárbara Mori ....Natasha 卡伯·贝迪 Kabir Bedi ....Bob 更多>>
影片类型
动作 / 惊悚 / 爱情
国家/地区
印度
对白语言
英语-北印度语-西班牙语
剧情简介
该片讲述在恶劣的墨西哥沙漠中,一个受伤的男子在沙漠的烈日下濒临死亡。他叫J,曾经的街头偶像,无忧无虑的年轻小伙,现在,他是一个通缉犯。唯一能成为他生存的目标的是找到他所爱的人:娜塔莎,一个已经和别人订婚了的女子,但是命中注定属于J的女人,一个进入他的生命的闪电,并将永远《风筝》剧照(20张)改变他的生活。 他们语言不通,心灵却相通。 影片采取的是边走边忆的叙事方式,三个月前,在拉斯维加斯打拼的印度青年J卖过爆米花,学过魔术,靠给人假结婚换取绿卡来赚取佣金,还在舞蹈俱乐部练就了一身好舞艺。正是凭借着一身好舞艺,他和黑帮大佬的女儿在一次街头舞蹈SHOW中发挥出色,被黑帮家族看重,最后招致黑帮家族。 一开始,黑帮大佬的女儿在他所在的舞蹈俱乐部学习舞蹈,在亲密的身体接触下,黑帮大佬的女儿被这位来自亚洲的年轻帅哥所电晕,她甚至偷换了J住所的钥匙,进了他的屋子,要帮他打扫,还坐在他的床上,SHOW出那双被欲望驱使的大腿。可惜,他居然对这送上门的东西不感冒,要想,他可是结婚10多次的,什么女人没见过。他把大佬的女儿强行推出了门,随后他就后悔了,他跟上她道歉,没想到的是,此女身世显赫,一辆加长的轿车来接她。这时的J感慨,“当幸运女神降临的时候,而我却在洗澡”。 随后,J向大佬女儿展开了攻势,就是前面说到的街头舞蹈一幕。凭借着出色的舞技,他获得了黑帮家族的信任,要招他做女婿。可大佬说的话严重打压了他,说什么在这个地区没有人敢拒绝他女儿。有所目的的J答应了,他希望通过那个很傻很天真的大佬女儿实现自己财富的梦想。他参加了大佬女儿弟弟的婚礼的邀请,就是这次聚会,让他走了一条逃亡之路。 本来,他在私家海岸底下潜泳,没想到上空漂来了美人鱼。这是这突如其来的美人鱼,让他一下子被电晕了。J遇到了LINDA,这个曾经跟他假结婚以拿到绿卡的女人,让他一下子就对那个曾经拒之门外的大佬女儿一下失去了信心。他的眼睛在她的身上游离着,这让大佬的儿子都一下看了出来。 在游艇上,两对情侣交互传情,J偷看LINDA,LINDA在和大佬的亲密的时候,J心里不是滋味,J和大佬女儿亲密的时候,LINDA的眼神也不那么自在,好一副眉目出轨图。回到岸边,J越来越控制不住情感,以至于管家的好心劝阻也听不进去。J开着大佬送的高级敞篷跑车将LINDA拉到的城市的高处,在那里J问她是否喜欢大佬,LINDA直言只爱他的钱,而LINDA问J是否喜欢大佬的女儿后,J只是笑着摇了摇头,不置可否。这点看来,女人对自己的喜爱是容易溢于言表,很容易被男人们华丽的外衣和坏坏的外表所迷惑。 所以,当他们逃到树林的时候,LINDA开始抱怨了,又冷又饿,她甚至真的有点后悔跟着这个身上没有一分钱的穷小子亡命天涯了,她抱怨他当初勾引她,还吻他。他一愣,说我吻你,我吻你的时候你难道没吻我吗,你要怪的话,那你吻回去了。男人要是能做到这点,化女人的抱怨为浪漫,再容易庸俗的爱情也能保持雅致而长远了。 很长很长时间的逃亡,一次有一次化险为夷,毁坏了好多辆警车,那帮警察就是黑帮的雇佣兵,任大佬的儿子为所欲为。 J和LINDA在一起的时候,还是有不少温情默默的场面,J教LINDA说我爱你的印度语为我是一个疯姑娘,LINDA也教他我爱你的西班牙语为我要拉裤子里了,呵呵,后来,J在墨西哥LINDA的老家那边的婚礼上说出来,乡亲们都笑了,而LINDA则在人群里朝他幸福地吐起了舌头。 幸福的时刻总是短暂,大佬终究不放过他们。最后,LINDA被逼得开着车从悬崖跃进了湛蓝的大海里,而J也在复仇后,被大佬的女儿开了一枪后,找到LINDA跳海的地方,也跟着跳了下去。那一刻,表演跳海的人,完成了欺骗和逃亡后的救赎,在湛蓝的海水里新郎J和新娘LINDA是美好的一对,这点题了开篇时的风筝画面。 (引自: pippotang (我要走在我的路上) )
女主角为了救男主角开着车冲到了海里,但是等男主角清醒得之女主角跳海之后,也来到女主跳下去的地方去找女主了,很感人的爱情电影,拍出来的景色也很漂亮
『肆』 印度经典电影《流浪者》
《流浪者》是一部经典的印度电影,公映后曾轰动一时,获得了1953年戛纳电影节大奖。《流浪者》是印度现代电影人的一部力作,创作背景是印度现代社会在废除种姓制后暗烙在人民身体的阶级印记。
主要剧情是:印度上流社会中很有名望的大法官拉贡纳特,信奉这样一种哲学:“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即以血缘关系来判断一个人德行的谬论。法官拉贡纳特根据“罪犯的儿子必定追随其父”的荒谬理论,错判强盗的儿子扎卡有罪,扎卡越狱后被迫成了强盗,决心通过掳走法官的妻子进行报复。拉贡纳特果然中计,认为妻子腹内的孩子来历有些可疑,并将妻子赶出家门,致使妻子在大街上生了拉兹。拉兹跟着母亲在贫困中长大,扎卡又威胁引诱拉兹做了贼。拉兹在饱经流浪和偷窃生活后,重遇童年好友丽达,二人真挚相爱。拉兹痛恨自己的偷窃堕落生活,渴望以自己的劳动谋生。但是,扎卡继续逼迫他,工厂辞退他,亲生父亲的荒谬理论更使他前途无望,所有的一切都使他绝望。最后,拉兹为救母亲,杀死了强盗扎卡。当拉兹因企图谋杀拉贡纳特,父子出现在法庭上,丽达为拉兹辩护时,揭示了事情真相,法官的良心受到了谴责,法官荒谬的理论也不攻自破。
影片《流浪者》主要是通过插叙的方式,以法庭审判拉兹谋杀为开始和结束,拉兹的辩护律师丽达向世人讲述了拉兹可怜的身世和坎坷的经历。影片非常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拉兹摆脱罪恶的环境和据说是其父母遗传下来的影响的过程,以及法官父亲和为他所遗弃而成为流浪者的儿子之间尖锐的冲突,向世人证明了:人的性格和习惯是受客观环境和主观因素所影响的,并不是父母遗传下来的;生活中的好的影响也是可以使一个所谓的潜在的罪犯变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同时,影片还深刻地批判了“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这一荒谬的“血统论”,辛辣地抨击了当时印度社会的黑暗和等级制度,歌颂了纯洁的爱情和人道主义。而且,事实上整个影片都是围绕批判“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这一谬论展开的。
影片中的人物刻画比较突出,人物心理描写很细致,能让观众抓住影片中人物的特点,很好地引发观众的共鸣、激起观众的义愤。影片《流浪者》中刻画了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有内心善良却为生活所迫而做贼的拉兹,美丽高贵、忠于爱情、能言善辩的律师丽达,善良的母亲里列,一生信奉“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却到最后才醒悟的法官拉贡纳特,可恶的强盗扎卡。再加上演员成功的表演,使得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顿时出现在观众的脑海中,并停留了下来。其中,法官拉贡纳特“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的谬论给人印象很深,让人深感气愤,最后对这一谬论淋漓尽致的批判也大快人心。
影片《流浪者》也有印度电影常有的特征:关于爱情和苦难,而且很感人。一个被所谓“上流社会”家庭所遗弃的男孩子的命运,博得了观众无限的激动与同情。拉兹的生活本来可以很幸福,拉兹的命运本来可以很顺利。但是,由于他的父亲信奉“贼的儿子一定是贼”的谬论,将扎卡判成罪人、逼成强盗,使得扎卡为报复他父亲而绑架了他母亲,最终也改变他和他母亲的命运,使得他们陷于贫困。当拉兹重遇童年好友丽达,并与丽达真挚相爱时,本来观众是高兴的。然而,又是他固执的父亲,使得他的幸福落空了,并面临着被判死刑。虽然如此,丽达还是不离不弃,并为他辩护,也使得他父亲醒悟了。拉兹和他母亲的遭遇使观众流出了同情的眼泪,那么拉兹和丽达的爱情则使观众倍感安慰和真心祝福。
影片《流浪者》还一个很大的特征——很多印度民间歌舞,也正是这一特征让它被很多观众记住了,给人的印象是:印度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国度。影片《流浪者》的成功与它成功的配乐是分不开的,音乐能够很好地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渲染烘托气氛、表现画面难以表达的意思、为故事的发展做铺垫,还能感染观众的情绪、引起观众的共鸣。
例如:影片开始时,在法庭上,拉贡纳特和丽达的出场,都配有强烈而紧张的音乐,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将他俩联系起来;当丽达和拉兹相认之后,丽达的歌舞和音乐给人非常愉悦的感觉,表现了丽达的喜悦和高兴;还有丽达和拉兹在沙滩约会时的歌曲和音乐,很好的表现了人物当时的心情;还有丽达生日宴会上的歌舞,很有感染力;等等。影片《流浪者》中的音乐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欢快的音乐能感染观众的情绪,让观众也沉浸其中并有随着音乐起舞的冲动;同样,那悲伤地音乐也使观众为剧中人物伤心、感叹。
虽然,影片《流浪者》是一部反映印度社会黑暗面的老电影,但是在今天也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要为陈旧的观念所束缚,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影片《流浪者》中的故事严谨、插曲动听、制作质朴、影像亲切,在内容和拍摄上都比较好,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老电影。
“流浪者”是由拉兹·卡普尔1951年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影片。拉兹·卡普尔扮演男主人公拉兹,他的父亲印度著名演员普里特维在片中扮演拉兹的父亲—法官拉贡纳特,拉兹·卡普尔的三弟萨西也参加了演出,扮演童年时代的拉兹,当时他才9岁。女主角丽达则由印度最著名女星纳尔吉司·杜特扮演。该片堪称印度影片经典之作。
《流浪者》(Awara)
编导: 拉兹·卡普尔
主演 :拉兹·卡普尔,纳尔吉司·杜特,普里·特维拉兹
上映 :1955年中国上映
译制 :长春电影译制厂
配音:
小拉兹:苏庭石
小丽达:张桂兰
拉兹:从连文
丽达:向隽殊
拉贡纳特:白景晟
『伍』 三傻大闹宝莱坞,三个白痴中的ICE是哪所大学3个主演叫什么名字他们的简要介绍
学校是虚构的 阿米尔·汗 8岁时出演一部轰动印度全国的电影,但长大后他却坚决不愿从影,而一心去打网球,而且打得还不错,曾经获得过马哈拉施特拉邦的网球冠军。随着年纪的增长,才抛弃网球重回大银幕。字数限制!
『陆』 你心目中最好看的印度动作片是哪部为什么
印度动作片大多风格比较猎奇,喜欢的很喜欢讨厌的又很讨厌,微博上经常有印度动作片各种神操作的动图就是源于此。大家应该大概心里有数了,印度的动作片动作设计都比较幻象化,或者说虚拟化并不像国内的动作片那么实打实的拳拳到肉。所以如果想看比较理想化爽片,到是可以推荐推荐,个人比较推荐沙鲁克汗的作品。
《宝莱坞之不可能的任务》男主Ram是一名身手不凡的军官,他的父亲负责一项非常危险的机密任务牺牲,父亲临终前告诉他还有一名同父异母的弟弟,希望他把自已的骨灰带回妻儿身边。这时候,Ram也接到一个保护将军女儿的任务。将军女儿与他的弟弟在同一所大学就读,两人个的生命都受到威胁,Ram如何在不暴露身份的同时保护他们呢。
因为不能暴露身份,就有了许多搞笑逗比的情节,沙鲁克汗式耍帅还是蛮吸引人的。片中哥哥与弟弟由友情到兄弟情的设定也很感人。
『柒』 跪求这部视频出自那部电影
片名《真假王子》
歌舞片《真假王子》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当代欧洲的故事,萨尔曼·汗(Salman Khan)、阿尼尔·卡普尔和扎耶德·汗在片中分别饰演一位亿万富翁的三个儿子。由于这三兄弟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起来,所以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和命运。
该片虽然延续了印度电影一贯的风格和特色,但片中音乐大量采用了西方音乐剧的表现手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值得一提的是,《真假王子》的男主角萨尔曼·汗(Salman Khan)的蜡像于去年落户了英国杜莎夫人蜡像馆。他曾出演过50部以上的电影,是印度宝莱坞成就最大的男影星之一。
『捌』 电影未知死亡详细剧情
《未知死亡》剧情简介:这是部印度电影,又一部现代版的王子与灰姑娘的故事。最初印度最大的手机电信公司为了架广告牌的事找到女主角--一个天真善良活泼可爱的女模特。由于误传,广告公司里的老板和职员都误以为她和电信公司的总裁谈恋爱了,于是女模特在公司里的地位马上提升,女模特为了维持这种地位,将谎言编到底。老总还没来得急表明自己的身份,就被卷入了谎言的漩涡。于是未知的爱情在他们之间逐渐产生……一直延续到女模特生命的最后,他们的爱情承诺还没能实践。
未知死亡,是个很不好理解的名字。和电影风格只能说是匹配一半。这是一部奇特的电影,把暴力美学和爱情美学融合在了一起。如果你很喜欢看暴力片不喜欢看爱情片,或者反之,那么你可以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跳着看,遇到你不喜欢的地方就跳过去,那么它依然是部很不错的电影。影片长达2小时,所以说,这应该算是两部电影的合体。
说这电影老套,是这电影使用了很多老套的元素:
1、王子加灰姑娘
2、王子失去记忆
3、王子长得帅,又有钱有肌肉,看得连男人都羡慕。
4、灰姑娘长得美,活泼又开朗,是男人的都喜欢。
和老套童话不同的是,电影是以悲剧结尾,悲剧结尾的电影我也看过,但是那些结尾我都觉得为了艺术需要,情有可原,比如《勇敢的心》,如果没有女主角的死,就没有男主角追求自由的勇气,他很可能会在乡下终老一生。比如《阿育王》,如果没有悲剧,可能就没有对应的痛苦成就阿育王的历史功绩。《未知死亡》的悲剧可能不是用来成就某个人的艺术效果。据我估计,原因是:为了避免让电影掉入到老套的最底层:王子加灰姑娘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使得电影总算不至于被人评论:这电影老套透了。同时!因为导演的大胆突破,不让爱情老套,让爱情变成悲剧,反而凸显了他们爱情的纯洁,特别是女模特到死还没知道她的准老公是个印度数一数二的富翁,体现了导演的用心良苦。
这段凄美纯洁的爱情,最优美的一段是:公司老板擅自把女模特传说中的男朋友列为晚会贵宾到女模特答应王子的求婚。这段我反复看了两次,每次看都被她感动,印度女人怎么看都是全世界最美的。后来女模特为了爱情可以把二手车卖了,把钱送给王子,那个时候王子感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导演处理得很好,任何语言这个时候都是多余的。让人觉得上帝为了奖励印度女人对爱情的信仰所以才给于她们无以伦比的容貌。
话说回来,印度人总是很喜欢拍王子加灰姑娘的电影,这点和印度相仿的国家是大约只有韩国了。经常出现这种作品的社会往往具有这些共同特点:
1、社会两级分化严重。
2、整个社会的人群喜欢幻想。
3、喜欢幻想的原因是:客观上一是知识贫乏,二是没有历史或历史断裂;人为上言论自由被垄断。
印度和韩国恰好都如此,在印度是财富和等级分化严重,在韩国是等级分化严重。印度有他们的传统文化,但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他们的文化断裂了,在很大程度上,印度的历史几乎是由两个中国人在后来帮他们弥补完成,一个是唐朝的“唐僧”(口述了《大唐西域记》),一个是明朝的吴承恩(把《大唐西域记》写成《西游记》)。近代的印度就靠着两本书还原出了他们已经模糊不清的历史。韩国更惨淡,他们的国王几乎都是古代中国册封的,自称帝王的只有两个。他们的文化风俗乃至文字都照搬中国。
因此他们都很喜欢幻想,这不是他们知识贫乏,是他们发觉自己的历史地位和知识高度配不上。于是在国内媒体频繁贬低他国的基础上,出现了集体幻想。幻想自己如何如何强大,幻想着自己从灰姑娘的地位有一天攀龙附凤遇到一位王子……
这种老套的童话故事、神话传说在中国古代也有很多,比如董永和七仙女等故事。很多评论说这表达了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那么现在的社会为何不再有那些美好的故事产生了呢?那大约就是现在的两极分化没有过去那么严重了,幻想也就少了,知识多了,生男生女一个样了,见多识广了,也就没有幻想了,看来爱情也是需要保持神秘的距离才有美感。正是王子和灰姑娘的距离成为了美丽动人的阶级基础。
不过,印度人和韩国人不同的是,印度人很豁达,他们很能安贫乐道,即使生活不富裕、环境拥挤肮脏,他们依然不会仇富。他们的心态平和,所以很美丽。很多电影中表现了他们百姓的这种特点。比如《未知死亡》中,女模特“辱骂”一个男同事“白痴、笨蛋”,对方依然是很怡然自得地离开了。一个男模特接到了一个皮肤癣药品广告也可以兴高采烈地离开。《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男主角获得了大量财产,很多贫民都守护在电视机前为其欢呼,万人空巷。这种现象在别的国家恐怕没有。印度人不仇富,但是他们也渴望富裕,但是当他们现实无法达到,他们可以把这种不切实际的渴望从现实隔离,然后乐观地、还能载歌载舞地面对现实不那么富裕的生活。
印度没能继承历史,但是历史的血脉却依然烙印在他们的躯体里,打一出娘胎,他们就知道合十,他们维持着这种善心,使得他们能安稳地过日子,从这点上说,中印两国人民实在是不想打仗的。但是他们现在还占领着我们三十万平方公里,这片土地似乎已经变成了一个面子问题。印度人继续幻想着他们强大着占领这些土地,中国人本着睦邻友好又不愿立刻撕破面子,维持着虚假的外交。
这些都说远了,说近的,对比下来,中国和印度相比最缺少的就是他们的幻想。中国这个大酱缸什么都不缺,因此唯独缺少--幻想。现在小学生写作文几乎都是背范文的优秀描写来完成老师的作业,因为老师总是这么教作文,拿优秀范文来读给学生听,而不是要求他们自己去找来读。然后又加上社会的主旋律要求,使得中国一代又一代的导演一直赶不上国际水平,我们的电影和印度相比,缺少的不是金钱、美女、帅哥,缺少的是幻想的勇气,和对生活的热情。我从来没见过一部没有歌舞的印度电影,中国的酱缸则是因为稠得像胶水,让所有的舞蹈都跳不起来。这些酱缸胶水还有很强的吸收能力,任何外国文化一旦沾染,很快被同化。这是西方人害怕中国人的原因,他们一旦被中国的酱缸胶水粘到手上,结局要么是胶水变成你手的一部分,要么是你的手变成胶水的一部分。
印度电影总不缺乏美女和美丽的舞蹈、动听的歌唱,除了客观原因是他们不缺少美女外,还因为他们注重生活热情,艰苦苦不了它,劳累累不它,贫困困不了它,富贵诱惑不了它(为什么我感觉这段话像某句中国古文啊)。
印度的仆人可以做世界上最好的仆人,《未知死亡》中女模特得志后,我们甚至可以看到有个专门的仆人拿电风扇给她吹风,连老板也瞬间变成了递茶的仆人。扮演传说中的男朋友的男模特,因为扮演得不出色,回归到晚会上的仆人身份,尽管他有小许的嫉妒,但是他仍然可以施施然地去做仆人,如果换做中国导演来拍,可能这个仆人会在饮料里放上泻药或毒药了。如果换做西方导演来拍,仆人可能会变成一个告密者或者一个半瓶醋的杀手。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印度可以做财富的忠实仆人,尽管那些财富不是自己的,但是他们认同财富。把这个细节进步放大,我们还可以看到王子的电信公司以能接下所有打往英国的国际电话业务为荣。巧合的是,历史上英国就是印度的最大殖民国。但是印度人如今没有敌视英国,以能做富人、有地位的人的仆人为荣--只要你不践踏他们。这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使得他们能够远远地和韩国、日本这些变态国家区别开来。
《未知死亡》和别的很多印度电影一样反映很多印度社会的细节和民众的生活态度,这电影最基本的要表达的只是用纯美的童话故事描述人们对纯洁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这次,和老套所不同的是导演用打破美丽的办法来把美丽推到无法前进的顶点,这部电影没有让有情人终成眷属着实让人忍不住写篇帖子出来发他的牢骚。这么美丽的电影却用这么暴力的名字,若可以,我希望应该改名成《未知爱情》会更加浪漫。
『玖』 流浪者拉兹扮演者因何病去世
拉兹是因为在晚年得了哮喘病而去世的。
拉兹·卡普尔,1924年12月14日出生,印度电影演员、导演、制片人。
拉兹·卡普尔,生于白沙瓦电影世家。1946年编导并主演自传体影片《火》和故事片《雨》,取得成功。1950年创建拉兹·卡普尔电影公司,自导自演《流浪者》,获印度国家电影奖和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
此后拍摄的多部影片都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印度人民的感情与生活,并对社会弊端有所揭露。60年代后,主要致力于制片业。
(9)印度电影小靴子扩展阅读:
演艺经历:
1964年拉杰制作第一部彩色影片《合流》。描写3个朋友之间的爱情、友谊与自我牺牲的故事,并采用了印度电影很少见的欧洲外景。该片在印度连映5年,创下印度电影票房史的最高纪录。
1970年完成了他耗费6年心血摄制的《我是一个小丑》。这是他对自己艺术人生进行总结的自传体作品,是他所有作品中最长的一部,长达3小时。但是一般观众当时未能读解其中深厚的涵义,票房冷落,拉杰非常悲哀。
晚年他执导了《鲍碧》(1973)、《爱的升华》(1978),再次回归创作《火》与《雨》时的浪漫热情,以此献给自己的母亲——印度。
『拾』 印度老电影《大篷车》男女主角现在怎么样了如何评价他们的表演
印度电影《大蓬车》是一部非常好的精典影片,深受我国大陆观众所喜爱,其中,里面的歌曲非常好听,听了之后,让人热血沸滕,情节也非常好,印象最深的就是司机“莫汗拿皮带狠抽坏蛋:拉扎,抽的那家伙满脸是血,真解气!童年的回忆啊,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看的印度电影了,没有之一。
莫汉的扮演者,吉滕德拉,1942年生人,代表作《再生缘》《大篷车》《疯狂世界》。吉滕德拉英俊潇洒,舞蹈和演技功底深厚。人称“宝莱坞第一小生”。他为人谦和,口碑佳,在印度人气极旺。他有一双儿女,儿子也从事演艺工作。目前他虽然已经步入老年,但风采不减当年,仍活跃在影坛。
阿鲁娜·伊拉尼,妮莎的扮演者。1952年生于印度孟买,是印度著名舞蹈家,编剧、导演。出道至今已拍摄影视作品120余部。
她两次荣获印度电影观众奖最佳女配角奖。她舞蹈表演精湛,被称印度三大舞女之一。目前她从事舞蹈教学,积极培养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