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电影《六人晚餐》的导演是谁
电影《六人晚餐》的导演是李远。
李远,男,出生于1978年,浙江舟山人。2008年导演电影《大厨牛》获得中国电影“夏衍杯”金奖, 曾执导新型犯罪悬疑电影《回马枪》、《跑出一片天》。中国电影类型化运动旗手,被媒体誉为最有商业潜质的“映像作家”。毕业于北师大艺术系影视制作专业与同门师兄弟的宁浩、韩杰、应亮并称为“周门四杰”,为中国影坛第7代导演的领军人物。
『贰』 有哪些在日本上映的中国电影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影视行业以破竹之势迅速崛起,并进军全球各地。新世纪之初,中日关系平稳发展,我国电影进驻日本影视圈。
今天让我们来盘点一下,有哪些国产电影在日本放映过吧。(以下电影大部分是个人所整理,如有错误,多多包涵。)
《十面埋伏》 2004.8.3在日本上映
本影片一在日本上映,就称雄日本票房,金城武也受到了影迷的追捧。另外,日本友人受金庸武侠片的影响,对中国武侠剧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英雄》 2003.8.16日本上映
《无极》 2006.2.11东京上映
《集结号》 2008.10.23东京上映
《东邪西毒》 1996年日本上映
《大腕》 2005.10。25日本上映
《杀破狼》 2006.3.4
《独自等待》 2004.10.26
《三峡好人》 2008.8.18
《满城尽带黄金甲》 2008.4.12
《梅兰芳》 2009.3.7
《神话》 2006.3.2
《夜宴》 2007.6.2
《头文字D》 2005.9
《少林足球》 2002.6.1
《无间道》 2004.9.18
《如果爱》 2006。11.11
《男儿本色》 2008.8.30
《七剑》 2005.10.1
《活着》 2002.3.23
《鬼子来了》 2002.4.27
《2046》 2004.10.23
.............
以上电影在日本都有上映,但是据日本的中国电影翻译家水野卫子认为,日本电影观众多为女性或是学生年龄段,所以对中国多数内容现实的影片不是很感兴趣。而中国的武侠动作电影在日本比较受欢迎。并且,从总的趋势来看,日本民众对中国电影的关注程度已急剧增多!
通过以上影片,我们还可以发现很多抗日影片没有在日本上映,个人认为应该是日本对历史的认识与我国有分歧的原因。
『叁』 人潮汹涌在哪里拍摄电影人潮汹涌取景地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介绍
《人潮汹涌》也是在春节档哟,这部电影是在上海拍摄,电影是根据日本的一部电影改编而成的,大家是不是还有一点点的期待呢。这部电影在上海很多地方都有取景,在这里可以看到九棵树呢。
在上海拍摄,在舟山路310号的永好理发店取景一天。刘德华、肖央、万茜领衔主演的饶晓志最新电影《人潮汹涌》,也在九棵树小剧场取景拍摄。
《人潮汹涌》这部电影其实很多人都关注它是不是根据日本的一部电影改编的,大家说的就是没错啦。这是根据日本电影《枣冲旁盗钥匙的方法》改编而成的,主要讲述的是冷血杀手和落魄龙套再一次意外中交换了彼此的身份,从而引起一系列阴差阳错的幽默故事。
《人潮汹涌》讲述的是两个身份、地位不同的人物经过一次意外的“相遇”,从而改变了各自的人生,一个是帅气多金的顶级杀手,一个是邋遢不堪交不起房租的群演,两人因为一次“意外”彼此互换了身份,杀手失忆成为了“群演”,两个人物面对着不同的人生选择了不同的生活,到头来杀手通过小人物生活的体验找到了自己的真爱,“群演”呢也感受到了杀手富贵奢华的生活并不适合自己,结局最终是圆满的。
人潮汹涌上映日期:2021-02-12
身处南上海奉贤1200亩生态林内的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心宛如众星拱月,其五大主场馆包括三个室内剧场和两个室外剧场。附属设施涵盖大中小各型排练厅、艺文空间等极具规模的展览区域之外,依湖而建的水岸餐厅更是满足人们艺术生活之下的悠闲与惬意。
1200座的大剧场,作为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心的主场馆,采用了先进的电子可变混响装置。波浪纹的木质墙面更是将“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一美学概念诠释得淋漓尽致,而细腻、富有层次感的声场环境则能让每一位观众都判扒体验到“声”临其境的美妙。
500座的多功能实验剧场,配备全伸缩式座椅和可移动侧壁。打破思维桎梏,探索先锋艺术变得如此触手可及。
300座的星光小剧场,空间小巧精致,其设计亮点在于末排可升降的电动移动门,剧场内的观众可由此门直观赏室外“天水一色,郁郁葱葱”的自然景观。
除此之外,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心还具备两个室外剧场,包括可容纳2000人的森林剧场和与主水景相连的水岸舞台。
森林中的基地
上海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选址于上海市奉贤新城核心区。新城核心区的规划以生态人文为主要特色,依托城市河流水系密布的地域特点和人文条件,构建蓝绿交融的绿色环形网络,将绿地系统与城市休闲游憩、生态环境保护和景观营建有机结合[1]。而艺术中心是区域规划中的重要节点,旨在打造一个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生态环保且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新地标。
艺术中心的选址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项目距离上海奉贤新城的核心景观湖“上海之鱼”仅2?km;其南侧是蓝线宽度30m的规划河流,西北侧是红线宽度20m的弧形道路树恒路,与生态林地无缝连绵达500m。同时,项目基地是一片以香樟为主的人工生态林,位于1200亩(800000m2)城市生态林带中。2016年冬季,笔者及设计团队对基地进行了勘探,阳光透过绿色的树叶在松软的、深褐色的土地上留下浅色的、殊形妙状的斑纹,给人无限遐想。
巨大的文化综合体
根据业主的诉求,项目的功能复杂,主要包括:三个观演空间——一个1200座主剧场、一个500座多功能剧场、一个300座的主题剧场;服务于观众的门厅、休息厅,服务于演员的化妆间、排练厅等名目繁多的辅助用房;一所艺术创作交流中心和一所青少年艺术培训基地,以充分挖掘非观演时段物业的价值;餐饮、票房、停车场和物业管理、设备用房等综合体的保障用房。总建筑面积达71
700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52800m2,地下建筑凳橡面积18900m2),规划建筑限高32m。户外场地上,除了观演类建筑常规需要的人流集散广场、道具卸货场地以及满足各种复杂流线的通道以外,还需设计一座室外森林草坡剧场、一座室外水岸漂浮剧场。
“建筑由自然生长出来”的设计定位
观演建筑的特征是功能复杂、体量敦实、空间高大,有着人定胜天的统领感[2-3]。项目作为文化综合体,在尺度上缺乏与自然的亲和力。场地的自然属性给设计以启发,设计希望建筑对自然扰动较少,与森林和谐共生,有生长在自然当中的感觉,成为城市与自然联系的纽带,将森林、水系、人文、艺术融合为一体。如何营造具有群体美、环境美、亲和自然之美的江南水乡特征的文化综合体是笔者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