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必看10部电影推荐
印度10部电影推荐:《印度女孩》《我的个神啊》《魔医联盟》《人脑计算机》《三傻大闹宝莱坞》《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巴霍巴利王》《一个母亲的复仇》《摔跤吧!爸爸》《最初的梦想》。
《摔跤吧!爸爸》影片根据印度摔跤手马哈维亚·辛格·珀尕的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曾经的摔跤冠军辛格培养两个女儿成为女子摔跤冠军,打破印度传统的励志故事。
《印度女孩》定档3月18日,讲述了关于女性冲破传统枷锁、勇敢追逐运动梦想的故事:出身贫民的蔻茜,受父亲影响自小热爱板球,一路寻梦的路上,不断冲破来自性别、社会的阻碍,凭借实力和毅力反击那些否定的声音。
B. 到目前为止,你看过最经典的印度电影是哪几部
来说5部一定要看的印度电影吧。
1.《 三傻大闹宝莱坞》 3 Idiots (2009)
豆瓣评分:9.1 豆瓣Top250 - No.12
首当其冲的一定是《三傻》,相信这也是大多数人的印度电影启蒙。
电影讲述了法兰、拉杜与兰乔这三个学生进入了皇家工程学院后,成为了死党,在以严格著称的学院里发生的故事。
主角兰乔是个非常与众不同的学生,他不死记硬背,甚至还公然顶撞校长“病毒”,质疑他的教学方法,他的行为也慢慢影响了他的两个好友和身边的人。
这部电影探讨了很多在学校的学生会遇到的问题,并且批判了默守陈规的教育制度,同时还非常的励志。当年在看完《三傻》后,给还是学生的我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相信凡是看过《三傻》的人,都会对印度电影有所改观。
2.《 地球上的星星》 Taare Zameen Par (2007)
豆瓣评分:8.8 豆瓣Top250 - No.177
和《三傻》一样把眼光对准了“教育”,但是这次目光偏向了老师而非学生。印度男星阿米尔汗这次饰演的是8岁男孩的老师。
男孩伊夏是成年人眼中的问题儿童,成绩差不说, 脑子里还充满了各种匪夷所思的鬼点子,最终被父母送到了寄宿学校。
寄宿学校里的老师尼克走进了他的生活,在今后的日子里,他们俩都慢慢变得成熟了。
这部电影深刻地展示了一个好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应该如何对待那些“坏学生”。
我认为,这部电影表达的东西是在教育上存在一些缺陷的我们应该学习的。
3.《 小萝莉的猴神大叔》 Bajrangi Bhaijaan (2015)
豆瓣评分:8.7
小孩与成年人在电影里的组合总是非常奇妙。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印度教教徒Bajrangi与Rasika在新德里的月光集市相遇了,他们产生了一些误会成为了一对冤家。
但他们联手帮助一位有语言障碍的穆斯林小女孩沙希达,想让她回到自己的家乡与家人团聚。
电影涉及了很多元素:宗,教,政,府,国,家,但最后都离不开核心:爱。
4.《 偶滴神啊》 OMG: Oh My God! (2012)
豆瓣评分:8.4
在我以为《三傻》就是宝莱坞电影的里程碑时,我看到了这部《偶滴神啊》,真的是不得不叹服。
电影讲述了一个售卖佛像的古董商人坎杰是个无神论者,某一天在一次热闹的祭祀仪式上开了玩笑冒犯了神,被教派的头目警告会遭到神的报应,结果坎杰的古董店真的在一次地震中面目全非。坎杰一气之下把神告上法庭, 而神也化作人形来到了坎杰身边。
这部电影狠狠披露了印度神教,用喜剧的方式深刻表达了对宗教和信仰的理解。
电影的最后,坎杰扔掉那个“护身符”简直震到我!
这绝对印度电影里的一部神作。
5.《 宝莱坞机器人之恋》 Endhiran (2010)
豆瓣评分:7.2
最后,如果要我推荐一部印度的科幻片,我会推荐这部《宝莱坞机器人之恋》。
电影讲述了天才科学家瓦西设计出了一款智能机器人,这款机器人有着和他一样的外形,并且有各种不可思议的技能,被命名为“七弟”。
虽然这部电影在特效上并非特别完善,但是却展示出了高超的想象力,甚至胜于大部分的美国科幻大片。
如果要全面了解印度电影,不妨也可以从这部科幻片开始。
(一)记得当时看完《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后,我兴奋地把这部影片推荐给了我的家人,而且,我还自掏腰包给老弟买了票,命令他去看哈哈。
(二)累了一天的老弟下班后,很不情愿地去了电影院。看后,一向没有主动给我发过信息的他,立刻微信给我,说看完了,很好看。从此,开启了只要我推荐啥电影,他立刻就跑去看的光影元年。
(三)而一向寡言的老弟,从《摔跤吧!爸爸》以后,也开始关心起 娱乐 类包括电影等相关的资讯和动态了,就在前几日(2019年4月20日)还提醒我看了CCTV6电影频道直播的北京国际电影节的闭幕式呵呵。
(四)我想这是电影的魅力,也是一切艺术的魅力,亦是印度经典电影的光芒。同时这个被 游戏 填满脑袋的老弟,由于这部印度电影的美好开端,让他顺利转移了视线,在放弃 游戏 后,多了些进取精神,从而丰富了他寡淡的生活和人生观。
(五)其实,一部好的电影不仅能带给我们感观上的 娱乐 ,同时它还能带给我们勇气、力量与希望,《摔跤吧!爸爸》就是这样一部优秀的电影。
(六)影片中有着摔跤梦想的辛格,当年由于生活所迫,便早早退役参加了工作。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摔跤,而是随时随地都展开双臂和人较量,比如开头那一幕,在看电视时,他便与一个邦级冠军就地展开了一场撕杀,这位已经走下舞台的中年辛格,武功不但一点没费,反而还赢了年轻后生。
(七)可见,辛格为了他的梦想,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战斗力,并时刻准备着。为此,他把自己为国争光的全部理想寄托在了儿子身上。可惜,生活给他开了个玩笑,他生了四个女儿。
(八)已经放弃希望的辛格在一片嘲笑声中,摘掉了墙上所有的奖杯。眼看,理想就要破灭。他却意外发现了女儿巴比塔和吉塔的摔跤天赋。为此,辛格用毕生精力,把两个女儿培养成了世界冠军。
(九)而巴比塔和吉塔开始并不愿意接受如此严酷的训练,她们在与父亲一次次的求饶、对抗和妥协中,渐入佳境,走出了她们所在的、那个十几岁就要嫁作她人妇的落后村庄,以及嘲笑她们的人群,最终迎来了她们人生的高光时刻,并为祖国争了光。
(十)巴比塔和吉塔,在完成了辛格理想的同时,也成了自我命运的主宰者。因此,有时候或许我们并不知道自己是谁,也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或者喜欢什么。
(十一)但若机缘巧合,命运让我们遇到了一件事,或者一种技艺,如巴比塔和吉塔遇到了她们的摔跤一样。我们并为此坚持不懈地努力,那么,时间会给我们答案和惊喜。而我们终其一身,也不过是都在寻找自己的路上。
(十二)另一部,就是信息量极其丰富、2011年在中国上映的《三傻大闹宝莱坞》了,该片更是一部引人深思、观点多元的好电影,它从各个维度,向诸如专业选择、学习方法、就业问题、穷小子爱情、家庭出身及传统教育等发起挑战,让影片一一做出回答。
(十三)《三傻大闹宝莱坞》通过四个来自不同家庭背景、性格各异的人物,生动地演绎并揭示了他们的成长迷茫、求学历程、精神困惑和艰难抉择,情节曲折,人物丰满、深刻。
(十四)该片结尾却让两个对立角色,也就是在学校善于活学活用、充满创意、不拘小节的兰彻不但获得了成功,而且那个只会死记硬背、闹出不少笑话的反派角色查尔图也取得了非凡的成绩。
(十五)因此,本片立意高远、结局耐人寻味。所以,《三傻大闹宝莱坞》放在当下及中国的国土,仍具有它的魅力与价值。
到目前为止我看过的最经典印度电影主要有以下两部:
(一)《起跑线》
这是一部有关于教育题材的影片,影片中所说的事情,其实每天都在折磨着中国的父母,但在国内的影片中却从未出现过,印度电影敢于揭露印度现状,这也正是他们的电影总是能在国内大卖的原因吧――真实。
《起跑线》讲述了当下国人的焦虑:上学难。
男主伊尓凡.可汗,是一个民企小老板,他娶了一位貌美的妻子。
他们的女儿要上学了,对于许多父母来说,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响了。
许多父母排队抢名额
因为对于贫民区的会有政府帮助,于是夫妻二人瞒着亲属说去 旅游 ,搬去了贫民窟,与他们争夺名额
最终达成了目的,但是却有真正贫穷的人因为他们而失去上学资格
影片的最后,男主当众说了实话,只有妻子为他鼓掌,其他人都沉默了
这部影片旨在表现 争学位、揭露 社会 不公、批判教育体制…… 看这样的片,总会联想到现实。
在我我们身边有太多陪跑父母,买房子,买户口,找关系,走后门……
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他们用尽办法,耗尽心力。但是这样真的赢了吗?值得我们深思。
(二)《神秘巨星》
这是一部非常励志的电影,女主用坚持将不可能化为可能。同时电影也反映了印度的对于男女这块的权重。
音乐天赋爆棚的少女尹希娅梦想成为歌手,却遭到了父亲的强烈反对,于是她在网上蒙脸歌唱。
自弹自唱,这个视频突然在网上大火,父亲知道后,为了断绝她的念头,逼她丢了电脑,毁了她的吉他
但是尹希娅对于音乐的执着让她坚持
梦想就是要让全世界听到她的声音,后来遇见了导师―夏克
在他的帮助下,尹希娅最终成功了,实现了她的梦想
梦想的力量是伟大的。
看了这部影片真的被震撼到了,在如此的反对下都能实现梦想,亲人的不支持我想这是实现梦想路上最大的阻碍,但是她能克服,我们有什么畏惧的。
上面两部就是最打动我的印度电影。
以上是我个人观点,如果你有更好的印度电影,欢迎留言推荐给我,也可以私信我,我们一起交流。
《摔跤吧!爸爸》
根据印度摔跤手马哈维亚·辛格·珀尕的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曾经的摔跤冠军辛格培养了两个女儿成为女子摔跤冠军,打破印度传统思想的励志故事。是一部需要观众以印度现实的 社会 角度去看待的电影,很多时候,我们只能看到父亲的冷漠与无情,却看不到他背负着沉重的压力,他省吃俭用,受尽所有的白眼与嘲笑,在家里连米都吃不起时为女儿买鸡腿补充营养,在夜里偷偷去女儿房间为他们按摩双腿,在和女儿摔跤时被女儿放倒在地,在女儿进入国家队面临训练的各种瓶颈时极速前往,他做这么多,难道为的只是自己的梦想吗?从来都不是,他是为了让自己的女儿在不久的未来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力。
C. 超高口碑佳作《嗝嗝老师》,这部电影在印度片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嗝嗝老师》真的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它在印度片中属于比较高水准的作品。
以下是我对这部电影的具体评析:
一位天生患有生理缺陷的老师带领一群差生的逆袭,《嗝嗝老师》借此熬出的一碗印度鸡汤虽然稍显老套,但电影以喜剧手法对印度教育的聚焦,在那“没有差学生,只有差老师"的信条中,其既有着感人肺腑的共鸣,也对现代教育体质所存的问题作出了深刻的反思。
不单是印度,就拿我们自己来说也有着“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的俗语,对阶级的偏见其实无处不在,正因如此《嗝嗝老师》虽然带有着一定的理想化色彩,但这样的电影仍旧能带来足够的感动,愿所有学子的求学之路上都能遇到一位如奈娜这样的老师。文/梦里诗书
D. 一个印度电影,最后建了一个学校叫什么
一个印度电影,最后建了一个学校叫《三傻大闹宝莱坞》。根据相关信息查询,《三傻大闹宝莱坞》电影批判了理工大学压力巨大的选拔和考试,电影结尾男主创办了一个学校。印度电影《三个傻瓜》中,三个皇家理工学院的大学生自称三人帮,经常在一起搞怪,以消解寂寞的校园生活。
E. 有什么印度好看的电影推荐
《巴霍巴利王1》带给我的是新鲜感,浓郁的古印度风情,不同于好莱坞大片、欧洲片和国产片的审美体验。
《巴霍巴利王2》则进一步勾起了对古印度传统文化的好奇。
“巴霍巴利”是一个梵语,意思是“大臂者”。
在电影中,阿玛兰德拉·巴霍巴利(一代巴霍巴利)刚出生,还是婴儿的他就紧紧抓住希瓦伽米太后的一根手指,她用力移开手指,但他抓得更紧,于是给他取名为“巴霍巴利”。
在真实的印度历史上并没有巴霍巴利王这个人物,和电影中的摩喜施末底王国一样都是虚构的。
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古印度历史记载没有统一的纪年,很多历史事件准确年代不明。不过古印度的神话故事非常发达,神话野史代替正史。
F. 印度必看10部电影推荐
印度必看10部电影推荐《摔跤吧!爸爸》、《三傻大闹宝莱坞》、《激情岁月》、《印度合伙人》、《巴霍巴利王:开端》、《印度合唱团》、《印度夏天》、《我的名字叫可汗》、《地球上的星星》、《宝莱坞生死恋》。
1、《摔跤吧!爸爸》
这是一部改编自真实故事的电影,讲述了一位前摔跤手努力训练女儿成为摔跤冠军的故事。这部电影提倡性别平等和女性赋权,展现了印度文化中父母对子女的爱和关怀。
G. 十部必看印度电影
十部必看印度电影有《巴霍巴利王1:开端》、《巴霍巴利王2:终结》、《摔跤吧爸爸》、《起跑线》、《神秘巨星》、《小萝莉的神猴大叔》、《我的个神啊》、《新同学》、《厕所英雄》、《印度合伙人》。
1、《巴霍巴利王1:开端》
在印度有一个摩喜施末底王国。国王死后,王位的争夺在两个年轻人巴霍巴利和巴拉迪瓦之间展开,巴霍巴利为人正直勇敢,而巴拉迪瓦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巴霍巴利最终成为国王,但不久便遭到巴拉迪瓦刺杀和篡位。
他的孩子在母亲的保护下,得以幸存,被一户普通人家收养,取名为希瓦,希瓦是个拥有神力的孩子,长大后他为了心爱的姑娘离开了家,来到了外面的世界闯荡。由此,他也了解到了自己的真实身世。一段复仇与夺回王位的故事即将来临。
H. 非常精彩的吸引人的印度电影有哪些可以推荐几个吗
1、《三傻大闹宝莱坞》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印度宝莱坞电影,改编自印度畅销作家奇坦·巴克斯特的处女作小说《五点男人》。由拉库玛·希拉尼执导,阿米尔·汗、马达万、萨尔曼·乔什和卡丽娜·卡普共同主演。影片运用叙事技巧讲述了法罕、拉加和兰彻三个主人公之间的大学故事。十年后,通过兰芝与“消声器”的约定,他的朋友们踏上了寻找兰芝的旅程,兰芝的一些未知秘密逐渐浮出水面
4、《误杀瞒天记》
上帝的逆转,完美无瑕的辉煌——上半场太长了,让不耐烦的观众疯狂,无法进入精彩的下半场。几乎所有的印度电影都有很多歌曲和舞蹈,但这部电影是一部罕见的只有歌曲而没有舞蹈的电影。故事中并非所有的警察都代表着争议,并且有一定程度的黑暗,这使得情节联系在一起。在警察腐败的背景下,对比父亲魏杰的各种神性对策,权利与正义深入人心。他清楚地知道谋杀是非法的,应该付出代价,但他仍然希望“邪恶能够战胜正义”。最后的场景是一个彩色的鸡蛋,为第二部电影奠定了基础。
I. 印度神片《起跑线》,为了让孩子上名校,父母倾尽所有!
第一时间跑去影院看种草已久的《起跑线》,其中反映的教育和择校问题简直和国内如出一辙。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对父母来说简直再熟悉不过,而电影中直指教育的一幕幕也带给我内心深深的触动。
整部剧用喜剧的手法讲述了一对中产阶级父母择校的故事,他们拼尽全力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为他们不想让孩子跟他们上一样的学校,他们希望通过选择名校,让孩子能上升到上层社会!
1、名校教育就是真正的赢在起跑线上吗?
《起跑线》英文电影海报写道:
The parents who will do anything to get their children into the right school.父母,就是那些会不遗余力,倾其所有让他们的孩子进入正确学校的人。
国内的现状也是一样,父母殚精竭虑都是为了一件事——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于是从选择幼儿园开始,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择校战争持续打响,真的是孩子的比赛,父母的赛场。
“读不了好的小学,就考不进好的初中,读不了好的初中,怎么去重点高中?重点高中的重本率可是95%以上,那上985、211还用愁吗?”
“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你像我这种,属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衣食无忧的,而且家长也都是知识分子,而且还生在北京这种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资源上享受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很多外地的孩子或者农村的孩子完全享受不到的。”
但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上了名校, 享受精英教育就是真正的赢在起跑线上吗?
中文电影海报上有这样一句话:
即使变成自己讨厌的人,也要让孩子获得最好的教育。
片中折射出择校的困局,影片最终落脚在到底是要“起跑线”,还是要守住做人的“底线”。
电影的最后,父亲拉吉的一段演讲非常煽情:“你们想尽办法让他们进入这所学校,不是你们帮他们,而是他们帮你们。这个时代人们只重视孩子的能力,而不是人品。”虽然有人诟病说太过鸡汤,强行煽泪,但我依然觉得精彩无比。
我们常说要培养面向未来的孩子,孩子的能力非常重要,想象力、创造力、阅读力、社会适应力、情商、逆商、财商等等。但我们却不能忘记了美德教育,更不要忘记了,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看在孩子眼里,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
这些人不缺能力,缺的是做人的底线。 作为父母,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这件事情上,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3、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就能赢得人生吗?
曾看过这样一个报道:一对大学教授父母,儿子4岁半上小学,19岁拿到博士学位。毕业后,儿子却终日在家吃爆米花和零食,什么事都不想干,终日闷闷不乐。父母现在整天发愁怎样才能让孩子振作并快乐起来。
他们的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却没有赢得人生。童年缺失了爆米花和零食,埋头学习,而今学位拿到了,父母给的任务完成了,人生却再也没有了方向和动力,爆米花就成了唯一的乐趣。
当然举这个例子,并不是说所有的神童长大都会出现问题,孩子的成长之路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没有那么多的必然。
但我却想借此告诉父母,每个孩子是有个体差异的。
卢梭说:“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即应把成人当作成人,把孩子当作孩子。”
不要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孩子像孩子一样生活。 我们应该允许他们用自己的节奏生长,积累实力,蓄势待发,方能赢得人生的长跑。
4、起跑线折射出我们到底爱的是什么?
《起跑线》带给父母很多启迪,更给予一场心灵的洗礼。 我们到底爱的是孩子的未来,还是望子成龙的虚荣心。
回忆我的童年,在我小升初的时候,妈妈想提前把我的户口转入舅舅家,这样就可以就近上学,直接升入重点初中。当我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特别不开心,我问妈妈,为什么要去那个学校。
妈妈说,那个学校教学质量好,校风好,你以后上重点高中的机会多啊!这样你就有机会上重点大学,毕业有个好工作。
可我却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我不想入校后被人指指点点,说我是走后门来的。于是最终我不让妈妈转户口,毅然决然地去了家门口的普通初中。
学校里同学们会嘲笑老师,上课不守纪律,下课拉帮结派,打架斗殴……但在这里,我却一直很清楚地知道我应该做什么,因为我心里有一个目标,那就是通过我的努力,考上那所重点高中。
对于重点高中的无限向往激发了我学习的斗志,于是我成了这个初中里为数不多的佼佼者,老师对我青睐有加,常给开小灶,最终我参加重点高中的提前招生考试,如愿以偿地考入了那所重点高中。
现在想来,父母给我传递了正确的价值观,他们尊重我的选择,但我回想起来不由得为我的父母捏把汗。如果是果果要做出这样的选择,我的内心是否能强大到允许他去一个如此校风的学校,我可能会无比担心他学会抽烟喝酒打架。
而父母对我的无比信任让我顺利地在那所学校成长,我没有沾染任何不良习气,遇到任何的事情,他们都会告诉我,有他们在,一切都不怕。现在想想,好感恩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我也要向他们学习,把这份信任给到我的孩子。
5、父母的格局和视野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那到底什么才是起跑线呢?在我看来,父母的格局和视野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明年果果也会面临择校,到底是在家门口上一个普通的公立小学,还是买学区房进入一所重点小学,亦或者耗费巨资选择一所国际学校。
当选择摆在我面前的时候,几年前的我也会无比焦虑,我生怕因为自己的错误选择导致孩子一生的不幸,那时候我无限地放大了学校教育的影响力。
在几年的自我成长之后,我现在全然放下了,或许我会选择公立小学,让果果去参加国内的高考,或许我们不会选择学区房,而会顺其自然。
因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这个三角当中, 我不能改变社会教育,但我可以在我能力范围之内选择合适的学校教育,我会尽我所能做好家庭教育,那孩子的未来之路该怎么走就交给他自己。
作为母亲,我会努力地生活,用我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他。至于阶层,其实我从来没有考虑过,因为我并不认为这是阻碍人发展的障碍,正如影片中的孩子们所唱:
“生命只有一次,可我有百种渴望,没有什么能阻止我前行!”
是的,我坚信: 我们的命运就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作为一直在家庭教育领域奋战的创业者,我无力去改变社会的大环境,但我可以借由书籍,把人生智慧传递给父母。
我相信,无论我们的孩子选择什么样的学校, 家庭教育都是最重要的。 成为智慧的父母,懂孩子的父母,是为人父母一生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