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再见了,尼古拉斯·凯奇,再见了,我的一代男神
尼古拉斯·凯奇 又出新作了。
看到烂番茄新鲜度的一瞬间,番茄君跟大家一样,对这部电影抱有极大的期望。
烂番茄新鲜度 97% ,观众可看度 83% ,中文名又翻译成颇有“营救”系列意味的 《极速猪杀》 。
但看完影片,番茄君心里五味杂陈。
原本期待一场 基努·里维斯 般的杀神表演,至少也是 连姆·尼森 似的惊情营救,最次也应该像 杰森斯坦森 一样劫个快递吧。
没想到,我们都被《极速猪杀》和影评的“惊悚片”类型欺骗了。
这也直接导致了在中文媒体平台上,这部电影口碑的两极分化。豆瓣仅 6.1 分,与外媒评价相去甚远。
到底这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一代男神尼古拉斯·凯奇是不是能凭借这部片子,摘掉“烂片王”的头衔?
我想我们所有人,或许都应该借着这部“猪片”,跟一代男神告个别了。
其实本片的正确翻译,应该就是直译的《猪》或《寻猪》。这是一个找猪的故事,并非一个复仇的故事。
年事已高的“松露猎人”罗柏(尼古拉斯·凯奇 饰)隐居在一片山林里,与自己的小猪相伴度日。
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罗柏只能在林子里找松露拿来卖钱,用以维持日常生活。
这只小猪的鼻子特别灵敏,可以很轻松找到松露的位置。
鱼子酱、松露、鹅肝 与 和牛 被称为“世界四大珍馐”,所以卖松露确实能赚不少钱。
罗柏的上线是一个戴着眼镜的城里人,虽然看起来有点二,但他是罗柏多年的合作伙伴。
拿货,给钱,走人,一系列买卖动作中,罗柏没说一句话。
看得出他是个复古的人,没人的时候,他和自己的小猪一起待在小木屋,做做 美食 ,听听磁带。
他生活的地方找不到一点现代的气息,甚至房子里连电都没通。
一天晚上,一人一猪熟睡的时候,一伙不速之客闯了进来。他们打伤了罗柏,掳走了小猪。
年迈的罗柏无力抵抗,在一声声惨叫声中,小猪离开了他。
第二天早起,罗柏给自己多年不开的 汽车 加好了油,开始了自己的寻猪之旅。
到镇上的小酒馆找自己的老友,发现老友已经去世多年。
出门后碰到了跟自己对接的小商人,他们一起来到松露贩子那里,打听到底是谁抓走了小猪。
结果好不容易找到了抓猪的人,却无法找到小猪。
又老又弱的罗柏没给这两个抓猪的人找麻烦。听说猪被城里的富人买走了,所以他只能跟小商人一起,前往波特兰。
为了找到猪的线索,他找到自己年轻时认识的一个地下拳馆的负责人。
但如今,罗柏的面子已经一文不值。
没办法,罗柏只能生闯地下拳馆,
用挨打,换来了关于买猪人的线索。
跟他同行的小商人与我们一样,对找猪有很大的疑问。
就不能再买一头猪吗?为什么非要找这头?
之后两人的对话,才让观众瞬间破防:
我养猪并不是为了找松露
找松露,看树就够了
我只是爱我的猪
至此,我们才明白,找猪的背后,是老人与陪伴的主题,是关于痛与爱的讨论,是探讨如何对待生命逝去的过程。
罗柏到底能不能找到他的猪?番茄君先不剧透,大家可以自己去看。
但《猪》这部影片中外媒体评价两极分化的原因,多是因为片方在中国宣发上的误导。
一部慢节奏,文艺气息十足的剧情电影,愣是宣传成了 R级惊悚爽片 ,翻译片名《极速猪杀》更有基努·里维斯《疾速追杀》的爽感。
大多数观众在等待凯奇版的John Wick,结果却等来了尼古拉斯·佩奇。
抛开这部《猪》文艺闷片的现实,其实凯奇能出演这样一部电影,我是很惊讶的。
毕竟他曾在巅峰睥睨群雄,又曾被冠以“烂片之王”的头衔。1964年出生的他如今已经57岁,一部《猪》,让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多年来,一个通透的尼古拉斯·凯奇。
1996年,对32岁的尼古拉斯·凯奇来说,是咸鱼翻身的一年。
这一年3月25日的奥斯卡颁奖礼上,尼古拉斯·凯奇凭借一部 《逃离赌城》 (又名《离开拉斯维加斯》),击败了“大满贯影帝” 西恩·潘 和“汉尼拔” 安东尼·霍普金斯 ,摘得小金人。
那一年的凯奇无限风光,彼时的凯奇,是整个好莱坞的绝对宠儿。
1996年,他有 《勇闯夺命岛》 这样的动作佳作。
1997年,他有 《变脸》《空中监狱》 这样的影史经典。
1998年的一部 《天使之城》 ,更是让无数观众跌入一个名叫“凯奇”的温柔乡。
看过这部电影的人,谁不为这个天使倾心?
直到2000年以后,尼古拉斯·凯奇还保留着好莱坞高口碑高票房的神话。
正当所有观众和媒体以为,这个前途光明的年轻人才刚刚开启璀璨星途时,凯奇却堕落了。
之后,一个“烂片之王”的头衔忽然就落到了这位曾经风头无俩的影帝头上,这个帽子戴得不亏,因为尼古拉斯·凯奇确实演了很多真正意义上的“烂片”。
转折在2009年,因为这一年,凯奇飘了。
作品口碑和票房盛景让凯奇成了好莱坞的吸金巨子,据《福布斯》报道,这一年凯奇进账4000万美金,其中光片酬就有2800万。
职业生涯没碰到任何挫折的凯奇,觉得赚钱太过容易。于是他开始挥金如土,大肆挥霍。
他以800万美元(约5180多万人民币)在德国买下了一座11世纪的巴伐利亚城堡,以及英国巴斯的一座价格相同城堡。
不仅如此,他还额外花了几百万把两座城堡都重新装修了一遍。
他在巴哈马首都拿索的南部花了700万(约4500多万人民币)美元买下了一座占地40英亩的大岛。
他曾经同时拥有15套住宅,其中最著名房产包括罗德岛州纽波特一处价值1570万美元(约1亿人民币)的乡村庄园,加州纽波特海滩一套价值2500万美元(约1.6亿人民币)的海滨住宅,以及拉斯维加斯一处价值850万美元(约5500万人民币)的昂贵庄园。
如果说买房买地是为了投资,或者是为了安全感,那他买的其他很多昂贵但没有实际用途的东西,则十分恰当地佐证了: 他就是钱烧的。
凯奇有很多跑车,跟其他明星买车用来驾驶不同,他买车纯粹就是为了收藏和炫耀。
1997年,他曾购买过一辆 兰博基尼 ,这辆车曾经属于伊朗国王,后被伊朗政府的一名官员开到了欧洲。它以45万美元(约290万人民币)的价格被尼古拉斯凯奇收入车库。
他还有一辆1955年 捷豹D型车 ,以及花100万美元(约647万人民币)购买的限量版 法拉利 。
爱上买车的感觉后,尼古拉斯不知节制地购买了50多辆稀有 汽车 和大约30辆摩托车,这里面光劳斯莱斯就多达9辆。
除此之外,他还购买了四艘豪华游艇,其中一艘价值2000万美元(约1.3亿人民币)。
以及一架价值2000多万美元(约1.3亿人民币)的私人高尔夫喷气式飞机。
车子房子并未填满尼古拉斯·凯奇的购买欲望,他花费重金买了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
他曾花了27.6万美元(约178万人民币)抢购了一个6700万年前的真正的霸王龙头骨。
之后又花重金买了许多“干缩人头骨”,这种人头骨是亚马逊雨林的部落中流出的,一个价格高达7万美元(约45万人民币)。
他还花重金买了两条白化病的眼镜王蛇,
同时豪掷15万美元(约97万人民币)购买了首发本超人漫画。
挥金如土的凯奇已经想好了身后事,他还花了很多钱一个九英尺高的金字塔形墓碑,在买下这座金字塔后,尼古拉斯说他打算死后葬在里面。
欲壑难填,“买买买”之后的凯奇,发现自己的钱不够花了。
2009年7月,美国税务局因为凯奇欠税620万美元,扣押了他在路易斯安纳的豪宅。之后又被华美银行控诉数百万美元的欠款问题。
加上2008年的金融海啸,凯奇的房产投资事业亏空巨大,他不得不出售自己的房子抵债,就连那本超人漫画也被卖出了。
此后的十年,凯奇真正走上了“烂片之王”的道路。
因为他的生命,已被四个字牢牢锁住——
为了还债,凯奇开始无下限地接各种电影。
2009年之后,他的片子很少再上6分,几乎全部在4-5分徘徊。
2010年豆瓣仅6分的《魔法师的学徒》,
2011年5.5的《女巫季节》,5.9的《狂暴飞车》。
他片子的数量直线上升,仅2011年就有5部作品上映,但质量却直线下降,这5部作品平均分不到6分,甚至还有一部给他赢得“金酸梅”的《灵魂战车2》。
到了2014年,凯奇的片子质量又下一个台阶。这一年,凯奇为了还债,不远万里来到东方,拍了一部豆瓣4.3分的《白幽灵之绝命逃亡》。
一个东方故事,全员说英语。
不过对凯奇来说这没什么,因为钱到账了。
2019年更是凯奇烂片的爆发之年,这一年他拍了6部电影,达到了“质”与“量”的新低。
尤其豆瓣仅有3.0的《柔道煞星》,更是烂到令人发指。
好于1%的奇幻片,也让凯奇再次刷新了自己的下限,和《逐梦演艺圈》肩并肩。
有人爆料,现在凯奇的大多数片子,片酬仅有200-300万美金,对于这样一位曾经的好莱坞影帝来说,这个价格已经很低很低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尼古拉斯·凯奇能还完债,好好出演几部电影?
这时,《猪》就来了。
虽然接烂片,但并不代表凯奇没有下限。跟多数演员,尤其是国内的小鲜肉们比起来,他有一个职业演员的基本操守。
比如全员梦游的《格兰德岛》,只有凯奇一个人在用心诠释角色。
2018年的《曼蒂》,烂番茄新鲜度更是高达90%。
凯奇是个戏痴,采访中他曾透露:“如果我不演戏,我会自我毁灭。”
大量接演烂片,对凯奇来说或许是自我堕落,但影帝级的演员持续接演小成本制作,却给许多小成本导演带来的福音。
如此高强度地拍片,对凯奇来说是自我救赎,可对这些导演来说,却是难得而又宝贵的拍摄经验。
因为凯奇影帝的底子还在。
今年3月,凯奇和小他31岁的日本女孩柴田梨子举行了婚礼,两人之间悬殊的年龄差和地位差,也阻挡不了他们走入婚姻殿堂。
而这已经是尼古拉斯·凯奇的第5次婚姻了。
虽然是“烂片之王”,但他的每部作品,依旧会燃起观众的期待,而今年已经57岁的凯奇,早就没有了当年的男神风范,在新家庭的滋润下,他反而可以沉下心来,戒骄戒躁,开始演艺事业的第二春。
这部《猪》,就是老戏骨回归的最好证明。
虽然剧情比较闷,但《猪》跟之前凯奇的奇幻惊悚烂片都不一样。
它有冷峻的文艺气质,有深刻的主题探讨,有慢节奏的叙事,更让我们看到,凯奇又有了难得的打磨一部作品的耐心。
这耐心自然不是一年拍6部电影的那种浮躁心态,而是重新出发的号角。
或许看完这部电影,我们可以比较确信地预言:
一代男神已经下线,老戏骨尼古拉斯·凯奇却又整装待发。
毕竟,他,可是尼古拉斯·凯奇啊!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洋洋)
⑵ 电影推荐:《生存家族》如果你的生活也遭遇停电危机,你该如何生存
剧荒了吗?推荐一部电影吧。
《生存家族》一部引人深思的电影,豆瓣评分8.0,隆重推荐给大家,为什么现在才推荐呢,因为我也是刚刚看到,不过好饭不怕晚。
那么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什么事情呢?
剧情简介是这样的:突然有一天,全世界的电器全部无法运转,车,自来水,电池,手机和电视等等都不能使用了,在东京生活的铃木一家四口,忙于工作的父亲铃木义之,被家务所困的母亲光恵,沉默寡言的弟弟贤司,自私自利的姐姐结衣,决定骑自行车去乡下,逃离东京 ,去往光惠在乡下的娘家,那里最起码可以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匆匆上路,一人一辆自行车,几件衣服,几瓶水。缺水,日晒,暴雨,狂风,死亡威胁。一家人互相指责和推诿,挤压出所有懦弱,濒临崩溃…
为什么说这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当今社会随着科技发展,不断出现新鲜的事物,电视、手机、电脑等,吸引力巨大,它新鲜多彩,让我们了解到很多知识和事物,但是人们却过分的深陷沉迷,使之忽略了身边最亲近的人,那么这部电影就把这个问题和意义传达的非常清楚,看完也是感慨颇多。
电影开始于东京这个繁华都市,以主角一家四口为主线,这条线很吸引人,因为都是平凡的普通人,爸爸是上班族,母亲是典型家庭主妇,姐姐和弟弟都是学生。这天晚上他们像往常一样,妈妈做饭,爸爸看电视,姐姐玩手机,弟弟玩电脑。妈妈因为是家庭主妇每天就围着电磁炉,冰箱,电饭锅转。爸爸平时不闻家里事的人,下班回家就摊在沙发上看电视。姐姐是个小矫情的女孩儿,手机不离手,电池没电就极度恐慌。弟弟典型大男孩,沉默寡言有自己的小心思小秘密,回家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总之各干各的事情,没有什么交流。晚上大家都做自己事,与平常无两样,但是第二天,停电了,停电也算是一件平常小事,并没有引起大家的过度注意,只不过平时按时间上班的人们开始手忙脚乱,没人料到凡是用电的物品都不能用了,弟弟带着耳机骑着自行车在路上,突然他摘掉耳机,环顾四周,这个时候画面放远,整体的感观,不再是一个正常城市。
停电一天,已然给大家造成了麻烦,接下来依旧没有任何会通电的迹象,反而城市开始出现变化,物价上涨,银行挤兑,无水,无煤气照此下去这个没有物资的城市是无法生存的。城市的人们都奔于传言没有停电的大阪,主人公一家也决定先奔于大阪,这算是这趟旅途的开始。旅途的开始才是改变一家人的开始,大阪也和东京一样,一片狼藉,所以一家人又奔于乡下外公家,路上饥寒交迫,骑着自行车,这对于没有户外生存技能主人公一家就是个灾难,出现对比的时候是另一户一家四口,像是户外旅行一样,干净的外衣,专业的户外装备,反观主人公一家,吃着从超市拿的猫粮,喝的不是饮用水而是蒸馏水,像流浪汉一样。
再后来抓猪,过河,笑点还是很足的。算是笑中带泪了。慢慢大家都改变了,一个家庭的爱慢慢呈现出来,剧情的最后,大家变的相亲相爱,在乡下外公家过着男捕鱼,女织布的生活,可是这样的生活反而更加亲近,幸福。
两年后终于通电了,具体什么原因,无可而知,但是回到东京后的改变才是这部剧最好的结局,本剧没有出现极端的犯罪行为,反而是一点一点递进的,细微之处表达的非常好,为了生存大家都偷偷离开自己的房子,当然也有人性的自私之处,但是这样反而更真实,比如隔壁邻居离家并没有带上狗,海洋馆的鱼被大家分食,一家四口去晚了,即使父亲跪下,也没有一口可吃,路上老夫妇问主人公一家讨水,一家人也谎称只有一瓶而已。
这部影片虽然是偏于停电危机灾难片,但是路上户外一家四口整齐的出现的时候,反而又不像灾难片,更像讥讽平时放假就窝在家里,看电视,玩手机,没什么生存技能和生活常识的人,此片中并没有政府救济物资之类的重点表达,那么此片的意义,重点在于什么大家可想而知,所以总体是不压抑的,影片中小伤感,小笑点,小讥讽,小幸福,小温情,属于治愈系喜剧“灾难片”。
⑶ 喜剧中带有恐怖,拍得最辛苦的日本电影,没有了电会怎么样
一直以来,日本都是以某某片出名,其实,日本的喜剧片也是很不错的,在还不知道这部电影之前,我真的没有想过这种情况,没有水,没有电,人类该如何生存。喜剧中还带有一丝恐怖感,这样的喜剧片你看过吗?
原创声明:本文由得心电影编辑得心原创,感谢分享,文章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抄袭,发现必究!在合适的时间,看一部合适的电影,你会收获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凉,若是常驻,得心愿奉上一篇最真实精彩的影评陪你走完这一场!
6.导演新作果然厉害,解决矛盾的同时,又有亲情线做支撑,角度清奇的灾难片,怎么会有这么可爱的一家人!沿路真的也太好笑了吧,特别喜欢抓猪的那一段!另外,最爱水族馆旁边开个海鲜大排档的点子,至于为何停电,到最后一切都已经不重要了。电影要展示的除了我们被便捷服务绑架的城市生活之外,还有这一路走来家庭成员之间的那种感情上的升华。隐喻的其实也是物质丰富,精神情感贫乏的现代生活。导演几乎考虑到了困境出现后的各个方面,用夸张的寓言和科幻展示了所要表达的主题。
⑷ 求一部电影 记得点剧情...
◎译 名 黑店狂想曲终极收藏版
◎片 名 Delicatessen
◎年 代 1991
◎国 家 法国
◎类 别 喜剧/科幻/爱情
◎语 言 法语 / 导演评论
◎片 长 99 Min
◎IMDB链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101700/
◎IMDB评分 7.8/10
◎分 级 Argentina:13 / Australia:M / Chile:18 / Finland:K-16 / Germany:16 / Spain:13 / Sweden:15 / UK:15 / USA:R
◎导 演 Marc Caro(马克·卡罗) Jean-Pierre Jeunet(让·皮埃尔·热内)
◎主 演 Pascal Benezech ...... Tried to Escape
多米尼克·皮诺 (Dominique Pinon) ...... Louison
Marie-Laure Dougnac ...... Julie Clapet
琼-克劳德 德赖弗斯 (Jean-Claude Dreyfus) ...... Clapet
嘉莉 维亚特 (Karin Viard) ...... Mademoiselle Plusse
蒂基 奥尔加多 (Ticky Holgado) ...... Marcel Tapioca
Anne-Marie Pisani ...... Madame Tapioca
Boban Janevski ...... Young Rascal
Mikael Todde ...... Young Rascal
Edith Ker ...... Grandmother
Jacques Mathou ...... Roger
Rufus ...... Robert Kube
霍华德 弗农 (Howard Vernon) ...... Frog Man
Chick Ortega ...... Postman
Silvie Laguna ...... Aurore Interligator
◎简 介
这部片子是从新巴洛克电影中演化出来的异数,一个怪诞的梦境。因为它黑暗、怪诞,又因为它充满了童话色彩和超现实主义语言,超现实的幻想喜剧,可算CULT精品。《天使爱美丽》的导演马克·卡罗和让·皮埃尔·热内的第一部长片。1991年问世时,引起法国影坛一片惊喜。
影片的故事在一个没有国家没有时间的诡秘荒诞世界中进行。从一开始,它就震住了观众。画面是一个脑满肠肥的黑心屠夫,如同庖丁解牛一样舞动着明晃晃的切肉刀,但是你别以为你不会颤栗,他切下的可是一个人的臂膀。这还不要紧,整个大楼里的人都以食人肉为生,每天都有一个人失踪,可是就没有一个人出来“揭发检举” ,一个个心安理得!!要在10年前,肯定有人说这部影片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吃人”的黑暗。其实,你大可不必当真。它就是一个狂想的电影,如同游戏机里的程序,绝无道德评判。从表现主义到诗意现实主义,到科幻片的各种成分的配方,使得《黑店狂想曲》如同一杯混合着条理和放纵的法式鸡尾酒,让人从虚假的“现实主义”电影中彻底释放出来。
本片的风格属于超现实的幻想喜剧,没有明确的时空背景,只知道故事中人因经济萧条,以吃人肉维生。开肉店的屠夫拥有一栋房子,里面住了几户怪里怪气的“自己人”,他们都希望吃到别人身上切下来的鲜肉,若没有新鲜“货源”的话,他们宁愿牺牲自己人也在所不惜。前马戏班小丑路易本是他们的囊中物,不料屠夫的女儿爱上了他,并助他逃过一劫。全片剧情发展天马行空,不太讲求逻辑性,但却特别重视诡异气氛的酝酿,好些逗笑片段拍得极具神采,像随着电视上播出的音乐测试弹簧床的一段。导演用平行剪接蒙太奇将屠夫做爱时的弹簧床响声、女儿拉提琴声、主妇拍打地毡声和路易油漆天花板声等组接在一起,制造出令人捧腹的效果。可惜影片下半部关于地下党徒的情节,拍得颇为凌乱,只好靠一埸大水灾来制造动作性的喜剧高潮。
转眼已是公元2005年,正是岁末年初之际,几年前的此时,媒体上关于世纪末的话题仍是铺天盖地。这个伴随着西历纪元而来的末世概念,对国人本来无甚意义,但说得多了,倒也煞有介事,记得当时街巷中不仅有许多神秘的传闻,似乎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令人惶恐的末世气味。可是世纪末究竟是怎么回事,没有基督教传统和文化想象的中国人,其实也不明究里,毕竟隔着远比一个大洋远的文化距离,说来说去,只是拾西方人的牙慧而已,心理上恐怕也不会真把某个年份当回事。六道轮回,循环往复,哪一年不是一样的苦海沉浮,反正是一样的苦,心早已疲怠了,最多为超生多想想地狱道、修罗道罢了,谁当真会去管什么西方人的世纪末灾难是怎样的一幅恐怖图景。就这样,几年后的今天,等到不期然遇见了两个西人的末世想象形诸于影像的东西,牵强地想到了些关于末世拯救的意思,悚然一惊,原来常怀这样的末世之恐,是有助于人自省并懂得爱和珍惜的。
这两个想象,就是上世纪末的两部电影,法国人的《熟食店》和德国人的《图瓦卢》。机缘凑巧,在两个晚上一前一后看了它们,还巧的是,它们不仅有相似的风格、意旨,也有相似的译名:《黑店狂想曲》和《浮世狂想曲》。想象狂放,有趣疯狂,翻译难得地恰切。两个故事的发生背景、时间均语焉不详,这倒正合人们的心理预期:末世悄悄逼近,谁也不知它在哪个时辰、哪个地方就会像一片乌鸦云阵突然降临,当你意识到的时候,已是如影随形,甩也甩不掉。
熟食店大概位于城乡结合部的一栋公寓楼的一层,店主兼屠夫强悍有力、生气勃勃,楼上的住户脸色阴沉、目光闪烁而犀利,彼此似乎保守着一个心照不宣的秘密。外面的世界死气沉沉,粮食严重馈乏,实行严格的配给制,有的人已经不堪忍受,转到地下像老鼠一样地生活,报纸上称他们为恐怖的洞穴人。楼上的住户还算幸运,他们靠救世主般的屠夫和他经营有方的熟食店,还可以勉强果腹。随着马戏团小丑路易斯的入住,以及屠夫的女儿茱莉和他相爱,秘密渐渐从漫天的浓雾中显露出狰狞面目:公寓里的住户之所以相安无事,活到今天,全是因为靠宰杀外来的无辜者,吃他们的肉才熬了过来。现在,路易斯成了下一个可怜的待宰羔羊,被爱情唤醒的茱莉决心不顾一切地保护他……
故事和主题其实不算新鲜:爱的力量终将救人于罪。吸引人的是它讲述的方法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而怪诞的想象又建立在黑色现实的基础之上:一边是荒唐可笑的细节,比如音乐的节奏、编织的节奏、粉刷的节奏和做爱时身体抽搐的节奏奇妙地共鸣共谐,有自杀强迫症的女人费尽心思设计机关却总也死不了,由于被残酷放大的人性黑暗和阴郁诡异的氛围及夸张表演、变形镜头的反差所形成的张力,使电影在表现严肃主题的程中始终不乏黑色喜剧的色彩。一边是当代社会充满寓意的荒诞人生,看似黑白分明,实际价值倒置,一片荒芜。城里的人无法生活,千方百计逃离,状如避难所的熟食店却是货真价食的吃人黑店;表面上公寓里的人相亲相爱、彬彬有礼,紧要关头则抢夺、倾轧,甚至把自己的母亲推上砧板;地面上的人视洞穴人为寇仇、强盗,反而是他们肯为救素不相识的地面人牺牲性命;整个公寓里最弱小又最善良的两个人,一个是马戏团小丑,一个是天生弱视的姑娘。
所有背景隐去,世界只剩一个孤岛,整栋公寓楼孤伶伶地立在永不消散的大雾里,愁云惨淡,灯光迷离,血盆大口在黑暗中张开,只待将人和血带肉生生吞下,及至吞下整个世界。图瓦卢的故事总算让我们稍稍瞥见了外部的世界。不看倒好,尚余着一分雾里看花的想象,一看之下,除了废墟还是废墟,海里仅剩的一条船也是将沉未沉,即将没顶。说是挪亚方舟吧,那浴室已摇摇欲坠,像安东穿着充气衣服的爷爷拼命强撑着弱不禁风的身体,安东不仅要一次次动了恻隐收留那些无产无业的老人歇脚避雨,还要制造虚假的繁荣讨爷爷开心。世界早已荒芜,隆隆的雷声逼近,这一栋危楼又能苦撑多久?还好,在毁灭前一秒,安东和艾娃终于主动逃离,开动了驶向梦幻之岛图瓦卢的航船。
看《黑店狂想曲》时我的心情一直很紧张,片子里洋溢着一股暗涌的恐怖气氛。泛黄的色调,破败的大楼,所有的一切都有异于常规,每一间屋子中都有欲望的陷阱。底楼有吃蜗牛青蛙生存的人,上面有整天以各种方式自杀的女人,还有等着吃人肉的一家四口,有凶残的屠夫和妖艳的妻子,只有屠夫的女儿似乎良心未泯,那是因为她遇到了爱情。
爱情的那一头是一个从远方慕名而来的男子,他的存在最终导致了这个黑暗世界的彻底崩溃。导演在刻意营造那种诡异恐怖气氛的同时不忘放进一颗闪着光的种子,在这个男子身上注入了许多的温情和勇敢,通过爱情的美好唤醒另一颗不曾死去的灵魂,于是这个原本黑暗荒谬的世界就有了被颠覆的理由。
影片中还有一群生活在地下的“夜鬼“似的人,和地上同类相残的人相互映衬,分不清孰是孰非,混乱糜烂的纠缠在一起让人不寒而栗。想起村上春树的世界中也常常会有“夜鬼“的影子,暗藏在地铁的轨道中伺机捕捉夜行孤独的人。或许“夜鬼“的存在是人所有潜藏恶欲的具象表现吧,有时候连我们自己都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可怕,幸好还有那善良的一面,还有爱情,友谊,音乐,关怀,安慰,这些是让心丰盈湿润的雨露,我们谁也不能缺少。
说到音乐,在这部影片中也被赋予了特别的使命。爱情的展开是他们坐在一起安宁的弹奏,女的拉大提琴,男的拉锯琴,相得益彰的和谐。而最后的最后还是他们坐在楼顶的平台上拉琴,我们听见了琴声,看见了希望和光明,还有幸存的孩子一脸无辜天真的凝望。
整部影片充分展示了导演对镜头的驾驭能力,甚至配乐,剪切都极具功力。有一些非常经典的片断成为后来许多导演模仿的源头。比如影片中同一时空的穿插切换,做爱的时候震动的韵律被导演设计成钟摆的动荡,油漆工的来回粉刷,老太太打毛衣的针线节奏,女子拉提琴的缓急有序,一切都保持相同的韵律节奏。当高潮来临时,所有的人都似乎爆发般的疯狂,然后一切沉寂,镜头毫不拖泥带水换到另一个场景,看的人却还不能从刚才的节奏中挣脱出来。你只有高呼酷呆了!
之所以注意这部片子是一位朋友的极力推荐,如果说我的生命中带我走进电影世界的是93年王家卫的《东邪西毒》,那么这个朋友就是从《黑店狂想曲》开始爱上了电影,不可否认这部法国片的确有它独特的魅力。
⑸ 《追凶者也》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使用网络网盘免费分享给你,链接:https://pan..com/s/1hOH7bez40eBbf7q8VINRiQ
提取码:vn9l
《追凶者也》是和和影业有限公司与蓝色星空影业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黑色幽默悬疑片,由曹保平执导,刘烨、张译领衔主演,段博文、王子文、谭卓、王砚辉、颜北等主演。该片于2016年9月14日在中国内地上映。影片讲述了在偏远的西部村寨悄然发生的一桩残忍凶案,被警方推为首要疑凶的憨包汽修工宋老二与落魄古惑仔王友全、夜总会领班董小凤一起上演了一部嬉笑怒骂的黑色逃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