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亚洲电影 > 印度电影的历史

印度电影的历史

发布时间:2024-01-09 20:07:27

A. 印度电影的思想

从1913年第一部印度故事片诞生至今,历经80余年的发展,印度电影业已形成了一个年营业额约12亿美元,拥有近200万工作人员。年产1200部影片的庞大行业。其中,电影制作中心"宝来坞"以年产900部影片的骄人数量成为当之无愧的电影巨人。这个数字约相当于我国电影年产量的8倍,是好莱坞的3倍。印度电影长期以来在发展中国家盛 行不衰,从新德里到南非的德班,人们无不为之深深着迷。

因此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个世界上有一半的人在看好莱坞电影,那么,另一半人则是在"宝莱坞"电影(印度电影)的歌舞声中熏陶长大的。印度电影一度在中国流行一时,"流浪者之歌"传遍全国。随后的近二十年时间里,由于种种原因,印度电影在中国渐渐销声匿迹。进入2000年后,不甘心仅限于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宝莱坞,打破印度电影传统局限,更新制作理念,推出了一系列全新的印度电影。也就是我们所说"新概念印度电影"。
新概念印度电影在制作手法上吸取了很多好来坞的制作模式,这些电影既延承了以前的一些特点:出色的歌舞、细腻的表演、曲折的剧情等,又添加了很多新的元素:时尚的气息、紧凑的节奏、轻松幽默的表演。再加上男演员俊朗,女演员漂亮,整个电影都非常养眼!
简单来说,如果抛开特色鲜明的歌舞不看,那你或许分不清这是一部好莱坞大片还是印度电影,鲜明的民族特 色与好莱坞风格的完美结合,是新概念印度电影的一个显著的特点与趋势。
"宝莱坞"对先前一些影片 歌、舞、戏脱节的弊病做了较大改进,加强了舞蹈、剧情和人物感情之间的紧密结合。一些情节更为复杂、制作更加精致的新概念印度电影开始在欧美电影市场上掀起风暴。例如,在去年的奥斯卡金像奖评选中,来自"宝莱坞"的大片《印度往事》(又名〈荣耀之役〉)被提名为最佳外语片奖;去年8月份在瑞士举行的洛迦诺电影节上,由印度女导演鲁帕丽-梅塔拍摄的《伊耶夫妇》被提名为"最佳亚洲影片",并在10月份的夏威夷国际电影节上一举赢得"最佳故事片"大奖;而由另一位印度导演迈瑞-奈尔执导、投资仅150万美元的宝莱坞影片《季风婚宴》则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超过3000万美元的票房收入,并被改编成百老汇音乐剧《孟买之梦》。

B. 凯撒里印度电影简介

印度电影凯萨里讲述了1897年萨拉加希之战

印度神剧《凯萨里》讲述的就是发生在1897年9月12日的萨拉加希战役,英属印度军队第36锡克步兵团的22名士兵对阵10000名入侵的阿富汗士兵,其中还有一名印度士兵专门负责给受伤的阿富汗士兵送水。

萨拉加希战役爆发时,印度还是英国的属地,但是曾经占领过印度西北部的阿富汗人对于英国人来到南亚并不服气,他们发动军事行动要赶走殖民者。英属印度军队第36锡克步兵团在英军的统一指挥之下,利用22名士兵对阵10000名入侵的阿富汗人,但是由于英军没有提供支援,最后全部阵亡。

影片中的第36锡克步兵团是真实存在的一支部队,他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87年,当时英国人组建了第36锡克孟加拉步兵团,是孟加拉土著军团的一部分。1901年,部队整编为第36锡克步兵团,1903年在印度陆军的基奇纳改革中,改名为第36锡克团。

在1897年的萨拉加希战役中,第36锡克步兵团负责防御萨马纳山脊,对抗规模庞大的帕坦族军队。1905年第36锡克步兵团参加了拉瓦尔品第阅兵式,迎接威尔士亲王和王妃对英属印度的访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第36锡克步兵团作为天津驻军的一部分驻扎在中国,并参加了围攻青岛。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属印度对陆军又进行了一次改革,从单一营团改为多营团。印度独立之后,第36锡克步兵团整编成为第11锡克团第4营。目前,锡克轻步兵仍然是印度陆军的精锐力量,其战斗力能否做到22对10000尚不得知,但是用于对付巴铁还是绰绰有余的。

C. 印度电影的简介

印度是重要的电影出产地区。印度的电影产量是世界之冠(2002年出产1200套电影),主要应付国内庞大的需求。印度电影在住有大量印度移民的国家也很受欢迎。
印度电影开始于19世纪末。1896年,在孟买第一次放映了卢米埃尔兄弟的影片。以后10年中,外国制片人不断带来各种新影片,在孟买和印度其它大城市放映。这些放映活动激起了一些印度人的制片兴趣,萨达达以两位摔跤家的表演和训练猴子为素材拍摄了印度最早的两部短片,被誉为印度电影的先驱。
1950年代到1990年代,绝大部分印度本地制作的电影利润可观,因为电视和外来电影的竞争较少。但随着电视机和有视频道普及、外国电影大量涌入,很多印度电影都惨淡收场。受欢迎的本地制作则受盗版影响而利润大减。
印度是一个多语言的国家。不同语言的族群对母语的电影有很殷切的需求,造就了电影业的发展,尤以孟买(旧称Bombay)为基地的印度语电影业发展最为成熟,被誉为宝莱坞Bollywood(取自Bombay与好莱坞Hollywood)。著名导演萨雅吉·雷Satyajit Ray就是出身自印度的孟加拉语电影业。他于1992年获颁奥斯卡终身成就奖。伦敦电影节的萨雅吉雷奖项以他的名字命名。
印度语是最普及的语言,所以印度语的电影产量和票房数字均最大。很多在印度其他地区成名的电影工作者都会到宝莱坞寻找机会。不同地区的电影会互相模仿,所以同一套电影可能会有不同语言的版本。
1960年代到1980年代,印度的艺术电影主要由政府资助。导演可向政府申请拨款拍摄印度主题的非商业电影。这些导演主要从政府的电影学校毕业。
印度电影中演得较成功的有沙鲁克·罕和阿米尔汗,他们基本上代表了印度电影。

D. 上世纪90年代,西方对印度的什么感兴趣

西方对印度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很感兴趣,拍摄了以印度为题材的电影,此时期有《湿婆神之舞》和《太阳神》,在外国票房成功之后又引进到了印度。《湿婆神之舞》表现了阿西尔特尔和一个寺院舞女的爱情,女主角由法国女演员扮演;《太阳神》反映了寺院的生活,被英国观众和报刊认为是迄今为止看到的最优秀的印度故事电影。

电影在印度受到欢迎是有群众基础的,此前传统民间的消闲方式都已经没落,普通民众没受过教育,电影适应了民众的需求。1901年10月孟买的福拉姆吉·考瓦斯吉学院放映了《基督传》,巴尔吉正是看到了这部电影受到了启发拍摄了印度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故事片《哈里什昌德拉国王》,并于1913年5月3日于皇冠影院放映,印度电影才算正式诞生。

巴尔吉在欧洲受过西方文明洗礼的石刻家,结合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和印度神话故事,巴尔吉拍摄的全部电影均取材于印度的神话故事改编,拍摄的电影贴近生活富有生活气息,并取材于印度本土文化取材于印度人民熟悉的故事印度光荣的历史,唤醒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豪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电影配上了英语和印地语的解说字幕,便于人们观看,不仅是在孟买等大城市,甚至在加尔各答、浦那、苏尔特等边远城市也放映了并受到热烈欢迎。巴尔吉致力于拍摄民族电影,在海报中宣传:"题材选自印度神话故事,富有教育意义,由印度本土拍摄,投入巨额资金,具有印度特色,拍摄了圣城贝拿勒斯的实景,印度的观众一定会赞赏这部电影。"

帕坦卡尔三友电影公司由帕坦卡尔和两个好友组建而成,拍摄了《什里亚尔国王》、《贾米尼》和根据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改编而成的《罗摩的流放》三部商业电影,获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

经过扩建,在巴尔吉的电影公司基础上形成了印度斯坦电影制片公司,在纳西克制片孟买销售,拍摄了一系列卖座的电影。取材于印度神话的《克里希纳的诞生》,电影讲述了克里希纳的诞生以及杀死恶魔坎斯等情节,制片人巴尔吉和扮演克里希纳儿时的巴尔吉的小女儿曼达基尼获得了亚历山大里亚电影公司和特罗尔城塔果尔授予的金质奖章。

1919年,拍摄了神话剧《克里希纳大神的童年》,讲述了克里希纳儿时杀死卡利耶毒蛇的故事;《拯救阿希丽雅》讲述了忠贞的阿希丽雅向罗摩施礼而得到了解救;《乌夏的梦幻》取材于史诗《摩诃婆罗多》中阿尼鲁特劫走乌夏公主的爱情故事,三部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后期巴尔吉写了《舞台》借以讽刺戏剧和电影节的内幕。

1919年,印度南部电影中心马德拉斯也开始了电影的拍摄。马德拉斯的纳特拉吉·穆达利耶尔拍摄了取材于史诗《摩诃婆罗多》的电影《谋杀基切克》,电影讲述了隐居山村的班库族五兄弟之一的皮姆为了保护妻子杀死舅父的故事。马德拉斯的《邮报》评价其为:"这部电影的拍摄手法十分细腻动人,吸引了很多观众",电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杰姆拉吉·弗拉姆吉·马登创办了马登电影公司,拍摄了电影《忠诚的苏尔达斯》,电影表现了中世纪受人尊敬的盲诗人,剧中妻子莫钦塔尼由女演员高赫尔扮演,反映了印度的社会生活方式和习俗,在孟买、加尔各答和马德拉斯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E. 印度电影八岁孩子嫁给富翁片名叫什么

《哈里什昌德拉国王》
印度电影的起源:1913年,印度首部国产电影《哈里什昌德拉国王》正式上映,这也是印度国产电影的开端,世界电影业由此多了一个新的成员,至今已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历程。
在这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印度电影经历了十分曲折和起伏,例如殖民地统治、民族独立斗争、政局动乱、恢复国家治理秩序、发展经济等,这些都在印度电影历史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F. 还记得那些印度经典电影吗

前年随中国电影代表团出访过印度和斯里兰卡,参观了世界著名的印度“宝莱坞”,印象极其深刻。在这之前,印度经典电影曾经在我国风靡一时,那些美妙的歌舞片,令人相当痴迷啊。可以说,我算是印度电影的Fans。所以,这次能够和高群书导演一起被邀请担任2010年印度影展的推广大使,感到非常荣幸,极其开心! 说起来,印度电影的历史真的相当悠久。据资料记载,印度电影开始于19世纪末,1896年在孟买首次放映了卢米埃尔兄弟的影片,第一次把电影带到了印度。此后在无声电影时期的20-30年代,印度电影迎来了第一个繁荣时期,无声影片的产量持续上升,1931年高达207部。 同时,随着有声电影的诞生,印度电影开始了新的发展。1930年印度有了自己的第一部有声影片《阿拉姆·阿拉》。影片题材取自《一千零一夜》,场景瑰丽多彩,穿插了很多歌舞场面,上映后引起了轰动。这种歌舞片形式至今仍然是印度电影被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一。 除了我们熟悉的歌舞片外,印度也有很多现实题材的电影,早期的《大地之子》和《柯棣华医生的不朽事迹》,都是印度电影史上的不朽之作。特别是后者,以柯棣华医生投身中国的抗日战争并以身殉职的悲壮故事为题材,在中国也被很多人了解和喜爱。 1950年印度正式独立,其电影也进入了多元化发展阶段。一批新的电影艺术家成长起来了,他们不愿被娱乐片的洪流所吞噬,拍摄了很多反映现实的优质影片,开始了印度的“新电影运动”。我们熟知的《两亩地》,就是这类影片的佼佼者。 进入60年代,印度影片的年产量已达300多部,而到了1985年,影片年产量更高达 912部。目前,印度电影的年产量都在千部以上,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而印度的很多本土电影明星,虽然未必像好莱坞影星那样在世界范围内有广泛的影响,但在本国,却受到了广大观众的超级喜爱,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这次在中国举办的印度电影展,共有10部来自“宝莱坞”的佳作将与中国观众见面。在选片上也打破了观众对于印度电影“只有歌舞片”的刻板印象,选择了印度近年来最为优秀的现代影片,类型多样,包括喜剧、情节剧、历史剧、儿童剧等,题材涵盖了印度现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适合各个不同年龄层及口味的观众。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回忆起那些经典的印度电影,《流浪者》、《大篷车》、《奴里》、《宝莱坞生死恋》等等,当那些美好的记忆令你温暖而感动时,不如,去看看现代的印度电影吧。相信你一定会有特别的收获! 高群书导演和小车同学 郑重推荐印度电影

G. 印度经典电影《流浪者》

《流浪者》是一部经典的印度电影,公映后曾轰动一时,获得了1953年戛纳电影节大奖。《流浪者》是印度现代电影人的一部力作,创作背景是印度现代社会在废除种姓制后暗烙在人民身体的阶级印记。

主要剧情是:印度上流社会中很有名望的大法官拉贡纳特,信奉这样一种哲学:“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即以血缘关系来判断一个人德行的谬论。法官拉贡纳特根据“罪犯的儿子必定追随其父”的荒谬理论,错判强盗的儿子扎卡有罪,扎卡越狱后被迫成了强盗,决心通过掳走法官的妻子进行报复。拉贡纳特果然中计,认为妻子腹内的孩子来历有些可疑,并将妻子赶出家门,致使妻子在大街上生了拉兹。拉兹跟着母亲在贫困中长大,扎卡又威胁引诱拉兹做了贼。拉兹在饱经流浪和偷窃生活后,重遇童年好友丽达,二人真挚相爱。拉兹痛恨自己的偷窃堕落生活,渴望以自己的劳动谋生。但是,扎卡继续逼迫他,工厂辞退他,亲生父亲的荒谬理论更使他前途无望,所有的一切都使他绝望。最后,拉兹为救母亲,杀死了强盗扎卡。当拉兹因企图谋杀拉贡纳特,父子出现在法庭上,丽达为拉兹辩护时,揭示了事情真相,法官的良心受到了谴责,法官荒谬的理论也不攻自破。

影片《流浪者》主要是通过插叙的方式,以法庭审判拉兹谋杀为开始和结束,拉兹的辩护律师丽达向世人讲述了拉兹可怜的身世和坎坷的经历。影片非常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拉兹摆脱罪恶的环境和据说是其父母遗传下来的影响的过程,以及法官父亲和为他所遗弃而成为流浪者的儿子之间尖锐的冲突,向世人证明了:人的性格和习惯是受客观环境和主观因素所影响的,并不是父母遗传下来的;生活中的好的影响也是可以使一个所谓的潜在的罪犯变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同时,影片还深刻地批判了“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这一荒谬的“血统论”,辛辣地抨击了当时印度社会的黑暗和等级制度,歌颂了纯洁的爱情和人道主义。而且,事实上整个影片都是围绕批判“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这一谬论展开的。

影片中的人物刻画比较突出,人物心理描写很细致,能让观众抓住影片中人物的特点,很好地引发观众的共鸣、激起观众的义愤。影片《流浪者》中刻画了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有内心善良却为生活所迫而做贼的拉兹,美丽高贵、忠于爱情、能言善辩的律师丽达,善良的母亲里列,一生信奉“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却到最后才醒悟的法官拉贡纳特,可恶的强盗扎卡。再加上演员成功的表演,使得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顿时出现在观众的脑海中,并停留了下来。其中,法官拉贡纳特“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的谬论给人印象很深,让人深感气愤,最后对这一谬论淋漓尽致的批判也大快人心。

影片《流浪者》也有印度电影常有的特征:关于爱情和苦难,而且很感人。一个被所谓“上流社会”家庭所遗弃的男孩子的命运,博得了观众无限的激动与同情。拉兹的生活本来可以很幸福,拉兹的命运本来可以很顺利。但是,由于他的父亲信奉“贼的儿子一定是贼”的谬论,将扎卡判成罪人、逼成强盗,使得扎卡为报复他父亲而绑架了他母亲,最终也改变他和他母亲的命运,使得他们陷于贫困。当拉兹重遇童年好友丽达,并与丽达真挚相爱时,本来观众是高兴的。然而,又是他固执的父亲,使得他的幸福落空了,并面临着被判死刑。虽然如此,丽达还是不离不弃,并为他辩护,也使得他父亲醒悟了。拉兹和他母亲的遭遇使观众流出了同情的眼泪,那么拉兹和丽达的爱情则使观众倍感安慰和真心祝福。

影片《流浪者》还一个很大的特征——很多印度民间歌舞,也正是这一特征让它被很多观众记住了,给人的印象是:印度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国度。影片《流浪者》的成功与它成功的配乐是分不开的,音乐能够很好地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渲染烘托气氛、表现画面难以表达的意思、为故事的发展做铺垫,还能感染观众的情绪、引起观众的共鸣。

例如:影片开始时,在法庭上,拉贡纳特和丽达的出场,都配有强烈而紧张的音乐,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将他俩联系起来;当丽达和拉兹相认之后,丽达的歌舞和音乐给人非常愉悦的感觉,表现了丽达的喜悦和高兴;还有丽达和拉兹在沙滩约会时的歌曲和音乐,很好的表现了人物当时的心情;还有丽达生日宴会上的歌舞,很有感染力;等等。影片《流浪者》中的音乐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欢快的音乐能感染观众的情绪,让观众也沉浸其中并有随着音乐起舞的冲动;同样,那悲伤地音乐也使观众为剧中人物伤心、感叹。

虽然,影片《流浪者》是一部反映印度社会黑暗面的老电影,但是在今天也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要为陈旧的观念所束缚,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影片《流浪者》中的故事严谨、插曲动听、制作质朴、影像亲切,在内容和拍摄上都比较好,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老电影。

“流浪者”是由拉兹·卡普尔1951年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影片。拉兹·卡普尔扮演男主人公拉兹,他的父亲印度著名演员普里特维在片中扮演拉兹的父亲—法官拉贡纳特,拉兹·卡普尔的三弟萨西也参加了演出,扮演童年时代的拉兹,当时他才9岁。女主角丽达则由印度最著名女星纳尔吉司·杜特扮演。该片堪称印度影片经典之作。

《流浪者》(Awara)

编导: 拉兹·卡普尔

主演 :拉兹·卡普尔,纳尔吉司·杜特,普里·特维拉兹

上映 :1955年中国上映

译制 :长春电影译制厂

配音:

小拉兹:苏庭石

小丽达:张桂兰

拉兹:从连文

丽达:向隽殊

拉贡纳特:白景晟

H. 20世纪50年代是印度电影史上的黄金时代,成为印度电影新起点标志的影片是()

《流浪者》锋肢搭是一部由拉饥锋兹·卡普尔执导,纳尔吉丝、普利特维拉·卡浦尔、拉银拿兹·卡普尔等主演的家庭剧情电影,于1951年12月14日在印度上映,于1955年在中国上映,是第一部在中国公映的印度电影。

阅读全文

与印度电影的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2021最火动作电影 浏览:914
怎么跟别人看同一部电影 浏览:806
有关拳击的泰国电影 浏览:486
关于骗子骗术的电影电视剧 浏览:534
百度云盘电影怎么选择语言 浏览:452
豆瓣电影可以下载到电脑吗 浏览:799
摇摆电影韩国 浏览:327
国产十大悬疑电影断点 浏览:291
国外电影男主女主坐公交 浏览:954
韩国电影隧道免费观看 浏览:155
2015恐怖欧美电影 浏览:573
欧美电影粤语 浏览:212
科幻片电影推荐疯狂的外星人 浏览:931
2017印度电影排行榜前百名 浏览:42
2004美国电影重生最后结局小男孩 浏览:411
惠子日本电影 浏览:426
周星驰和毛舜筠电影 浏览:36
2016威尼斯电影节 浏览:120
地藏鬼王电影大全 浏览:160
网上购买电影票零食怎么取 浏览: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