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日本人拍过描写二战的电影吗
1:《做人的条件》(《人间的条件》;黑白片;日本):影片很长,包括第1部《纯爱篇》(104分钟)、第2部《激怒篇》(101分钟)、第3部《战云篇》(105分钟)、第4部《望乡篇》(75分钟)、第5部《死的脱出篇》(85分钟)、第6部《旷野的彷徨篇》(104分钟)。转一下网友的影评:“在日本电影史上,称此作品为反战电影的代表作之一。影片含义深刻,反映了二战时期的日本人的沉重的心情,与他们的“良心”形成了种种大问号???讲述了那个时代日本人的理想和过失,梦想与幻灭,被迫与真心的集为一身,尽可能的像个人样活下去的复杂心理。这些被迫作为军国主义的走狗,时而反抗,时而伸张人道主义,因此立场异常痛苦。与时下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片曾被选入日本名片200部,并获1959年电影旬报十佳奖第五名及第十名。”
2:《望乡》(日本):《望乡》的故事并不发生在二战期间,它是二战的前奏曲,改编自真人真事。影片公映后在日本反响平平,在中国则引起轰动,巴金等人对其给予了高度评价。作品没有像其他日本影片那样强调日本民众是战争的受害者,真正的受害者只有年老孤独的阿崎婆,而加害者不仅仅是日本政府,也有日本民众。影片通过“南洋姐”阿崎的故事,对日本社会的冷漠无情进行了批判,还借剧中的某些角色之口讽刺了日军的侵略行为。据导演所说,“南洋姐”们是日本侵略者的“索引”,她们所到之处,就是日军后来侵略过的地方!确实,在影片的最后,作家三谷圭子来到了当年“南洋姐”们的坟地前,发现这里已经破旧不堪,盟军轰炸当地的时候,日军也屠杀了当地人。此时最令人震撼的场面出现了:“南洋姐”们的墓碑,全部背对着日本……
3:《虎!虎!虎!》(《偷袭珍珠港》;美国、日本):与前几年的那部《珍珠港》是改编自同一部小说,两部影片的区别在于,《虎》截取了当中的军事线,《珍》截取了当中的爱情线。《虎》以相当客观的角度去看待这个历史事件,既非为日军“招魂”,也非为美军辩护,而是就事论事、冷眼旁观,镜头不断地在日军和美军之间来回切换。影片高度追求对历史的还原,以致于在人物塑造上显得苍白,叙事严谨、详实,扣除掉一些场面上的BUG,这部影片几乎可以当历史片来看待了。
4:《再见萤火虫》(《萤火虫之墓》;动画片;日本):虽然这是一部“喊冤片”,但还是称得上经典,故事剧情骗走了不少中国人的眼泪,以致于当初我写文章批判本片时竟被千夫所指,其中有一个女网友还斥责我说:“难道感动也要分国界吗?批判日本人,你还不够格!”,对此,我只能无语。高畑勋导演的作品我一直很喜欢,因为富有思考性,但本片传达的内容我实在无法苟同,相比之下宫崎骏倒是曾画过短篇漫画《中国的天空》歌颂抗战时的中国空军。像本片这类强调“日本人也是战争的受害者”的作品在日本多的是,看一部就够了,否则总有一天你同情日本民众会远远大于南京大屠杀中的遇难者。(注:本片的导演是高畑勋,不是宫崎骏)
5:《人证》(《人性的证明》、《人间的证明》;日本):《望乡》是二战的前奏曲,《人证》则是二战的后遗证。战后不少日本女性为了过上优越的生活,主动与美军士兵发生了关系。本片的不少演员都有过和故事相似的经历,尤其是乔尼的扮演者,他正是《草帽歌》的主唱,作为日本女性与黑人生下的孩子,他处处受到歧视。影片批判了那些一旦成名就掩盖不光彩过去的人,乔尼千里迢迢到日本寻找妈妈,但妈妈却为了保住自己的“名节”,竟把他杀害了。本片没有描绘到日军的侵略史,但其实作者森村诚一是个正直的作家,他曾写过《魔窟》、《新人性的证明》等作品抨击731部队,日本右翼对他痛恨之极。相比之下导演佐藤纯弥则令人不敢恭维,别忘了他后来跑去执导“招魂片”《大和号》!(PS:主题曲《草帽歌》轰动全球,歌词是一首关于“妈妈”的诗;故事批判了美国警察腐败的一面,但美国人——包括纽约市长依然大力地协助拍摄,警方表示批判得对,他们需要改进自己)
6:《流转的王妃,最后的皇弟》(日本):4集电视电影,改编自溥杰夫妇的自传。影片投资10亿日元,制作期历时三年,拍摄过程中获得中国政府和溥杰之女的协助。影片在反映日军对中国人的伤害上,远比所谓的“谢罪大作”《赤月》来得直接。满怀建立中日友好理想的浩远嫁到中国后,却发现中国人对待日本人竟是满腔愤恨,到处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日本鬼子滚出去”,而日军则形同强盗,抢掠中国百姓的财物,还屠杀抗日民众。本片站在普通老百姓的立场上批判了日军,对国共两党则是述而不评,没有偏袒谁,但有赞扬周总理。本片属于想谢罪但对历史研究不深入的类型,有些观念很肤浅,这大概与日本人并不熟知二战史有很大关系。尽管有种种不足,但本片至少正视了日军的侵略史,在日本“招魂片”频出的今天已属难得。而剧组提倡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方式,还是很有意义的。
7:《广岛之恋》(黑白片;法国、日本):观看本片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下相关历史,不然很难理解当中的一些剧情。在日本从来不缺乏关于原子弹题材的作品,但大多会沦为论证日本人也是受害者的“喊冤片”,不过这部与法国合作拍摄于1959年的影片却是例外,当年就能够有如此深刻的反思很不容易。在二战时期的欧洲,曾与德国军人发生过性关系的女性会被剪掉头发,所以女主角的前任丈夫正是一个德国人。影片剧情的不少台词是以诗歌的方式呈现的,这种类型恐怕很容易引来两面极端的评价。
8:《逝风残梦》(《风雪黄昏》;日本):山口百惠的代表作之一。其实影片只是以二战为时代背景讲述一个爱情悲剧而已,对战争本身没有直接的描绘或批判,当然片子对战争还是持否定态度的,多少也有些反思,故事开头就有一段对话说道:“我们和敌人无怨无仇,但却要杀死他们,可他们不也有父母和孩子吗?……这场战争是错误的”。PS:影片的音乐很不错~
9:《二十四只眼睛(1954版)》(黑白片;日本):注意,这里提到的是1954年的黑白影片,而不是2005年翻拍的彩色版(2005版的简直拍成了偶像剧,而且在反思上也不痛不痒)。转一下网友的影评:“娇小玲珑的女教师大石拥有「大石」这样大气甚至宏伟的姓。大石老师认真教学,关爱她的十二位学生。大石老师面对班上看着她的二十四只眼睛,发誓要让它们「永远闪亮」,但这一誓言被日本侵略亚洲的罪恶战争彻底断送。渔村小学男生被征召入伍,大部分死于战争,活着的也成了瞎眼残疾者。大石老师的丈夫也命丧战场。该片改编自日本左翼女作家荣井壶同名长篇小说,人道主义倾向非常鲜明。”
10:《我对青春无悔》(《无愧于我的青春》;黑白片;日本):黑泽明的作品,拍摄于二战结束后不久,改编自左翼作家久板荣二郎的同名小说。故事以京都大学教授龙川事件和德国红色间谍佐尔格事件为原型,讲述女主角幸枝嫁给反战作家野毛后的种种遭遇,野毛因发表反对法西斯侵略战争的言论被检察官逮捕结果屈死狱中,幸枝和野毛的家人从此被视为“卖国贼”,不但成天遭受众人的白眼,几经辛苦种植的田地也被“爱国人士”糟蹋得面目全非……终于熬到了1945年日本投降,面对曾经受到的种种不白之冤,幸枝并不感到后悔,因为附近的坟墓里躺着野毛……
11:《动荡的昭和史·军阀》(日本):东京英机的漂亮话与战场的惨烈形成强烈的对比,新井记者决意告诉国民战争的真相,正当人们为新井的义举所感动时,却有人跑出来这样斥责他:“新闻记者,战争初期你们讲过些什么?!什么‘皇军无敌’啊,什么‘圣战’啊、‘万岁’啊,什么消灭美英鬼子……说这些话的是哪些家伙?促使日本好战正是你们这帮家伙!打了胜仗,你们就歌颂东条,又吹又捧;打了败仗,就把罪责都往东条身上推,难道你们就没有责任吗?!你们在报上写:‘打不胜的仗就应该停下来’,看你们说得多好听哪!那么,打得胜的仗,就应该打吗?你们号召‘圣战,圣战……’把日本搞得支离破碎……所有认为战争该打的人,全都该处以死刑!死刑!!”(中文版由上译配音)
12:《没有出口的海》(日本):影片本身不带明显的政治倾向,属于“述而不评”的类型,导演只不过用平静的镜头说明了那个时代发生了那些事,而没去论辩论其中的是非,对日军的行为既不鼓吹,也不辩护,正如主人公父亲所问的:“国家是什么?”。士兵们出征前常唱为国效力的歌曲,出征后却常唱想念故乡的歌曲,而热爱打棒球的主人公在最后所说的那段话富有反思色彩:“你见到过敌人的样子吗?我们老说‘敌人、敌人’,可是,就算是美国的水兵也是喜欢打棒球的,有家庭和恋人的人,也大有人在。撞沉敌舰,也就是那么一回事啊……”主人公临终前想到的,不再是所谓的“为国尽忠”,而是大自然的美丽……
13:《一盘没有下完的棋》(中国、日本):中国对日本总是要比对国民党来得宽容,80年代初,正当中国许多影视作品对国民党的塑造还停留在戴歪帽的小丑形象上时,对日本人则已经开始日趋客观化。这部由中日合拍的作品称得上是一部两国人民的“历史教科书”,双方都可以用它来自我反思。本片导演佐藤纯弥还执导过宣传中国文化的《敦煌》、高仓健主演的《追捕》、以及日本反战作家森村诚一的作品《人证》等,但左藤也曾跑去执导过“招魂片”《大和号》,日本有不少导演和演员既参与过反思片,同时也参与过招魂片,而反思片和招魂片在日本都有叫好又叫座的机会,原因究竟是为什么呢?
14:《硫磺岛家书》(《硫磺岛来信》;美国、日本):很多人认为《父辈的旗帜》不如本片来得“好看”,对此我不以为然,论反思性,《家书》不如《旗帜》。正如导演所说,他拍《家书》并非为了讨好日本人,而是尝试着从日军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导演始终不是日本人,看待问题多少有些片面、甚至是一厢情愿。我很反感影片为了突出日军的“人性化”,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一些事实,栗林忠道曾在中国进行扫荡,坏事干尽,但影片只是展现了栗林作为军人“英勇”的一面。《家书》终究只是一部视野狭隘的商业片而已,要说没有一点反思倒也冤枉,但远远不如同一类型的《决战斯大林格勒》和《血战阿拉曼》,也不如姐妹篇《父辈的旗帜》,更不如《细细的红线》。
这些都是在我比较喜欢的一个博客上找到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B. 好看励志电影《人证》剧情、影评
好看励志电影《人证》剧情、影评
人证
一幕无法挽回的人生悲剧
一部探讨人性沦落的杰作
以反省历史来揭露世俗社会对人性的压抑
1978年出品
导演:佐藤纯弥
主演:冈田茉莉子
乔治·肯尼迪
三船敏郎
·一九七八年十大卖座影片第二名
·世界侦探推理电影的代表作之一
森村诚一是20世纪30年代日本的社会派推理小说作家,他的作品想像奇特,充满了社会责任感,最著名的作品是"证明三部曲"系列,即《人性的证明》、《野性的证明》、《青春的证明》。其中,《人性的证明》在10个月内再版30多次,半年中畅销300万册,被认为是日本文坛的一个奇迹,也成为世界侦探推理小说史上的一部精品。
1978年,《人性的证明》被拍成电影《人证》之后,在短短的时间内迅速风靡世界各国,在我国上映时更是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影片所讲述的女主人公八杉恭子与她的黑人儿子焦尼之间哀婉动人的故事让人感伤不已,儿子对母亲的眷恋与失去母爱的悲哀同母亲为了维护自己的名誉而杀害了千里迢迢来寻找自己的儿子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深刻剖析了不同种族之间面对亲情的尴尬人性。影片悬念丛生,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在展示被社会扭曲的人性的同时也揭露了日本社会上层的黑暗与腐朽。影片的主题曲《草帽歌》曾携着凄厉的气息飘过大江南北,催人泪下--"妈妈,就在那个夏天,我那草帽,不知怎么啦,跌进了深渊,你还记得吗?妈妈……"
在我的小说里,我所描绘的全是人间的戏剧。我认为一个作家应当关注社会问题,以反省历史来揭露社会弊端,追求人生的真谛,这才是我写作的目的,也是我生存的意义。
--小说《人性的证明》的作者森村诚一
《人证》可以说是日本旧电影向新电影发展的历程中的一条分界线,也正因为它是分界线,所以当时受到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它太写实,有人说它违背了日本电影讲求含蓄的传统。现在过了很多年,这部影片在日本仍然受到欢迎,作为导演,我的心情也很复杂,但我坚信,随着时代的变化,电影也应该有所变化。
--本片导演佐藤纯弥
《人证》的社会意义在于它不单单是一部推理电影,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来的主题,它反映出了许多其他电影没有反映出来的东西,不但风格富有悬念,对于人物的刻画也细腻入微,并且更深一步地注重挖掘犯罪者的精神世界,总之,这是一部开拓了悬疑片的社会深度的好电影。
--日本著名评论家小泉健一郎
善恶本是一念之差,在名誉与亲情的抉择中,将罪恶的双手伸向亲生儿子……这是人的魔性战胜了人性。影片展现了隐藏在人的内心中最黑暗的一面,它是那样丑恶,那样鲜血淋漓。而主题曲《草帽歌》更是凄婉动人,流露出一个儿子对母亲的眷恋和哀怨,也恰到好处地烘托了影片主题。
--网友唐离
在东京皇家饭店的高楼上,一年一度的服装设计奖展出大会正进入高潮。国会议员郡阳平的妻子、著名服装设计家八杉恭子参加了这次展出大会,也在紧张地忙碌着。这时,有消息说饭店电梯里死了一名黑人青年,据电梯服务员讲,被害人死前嘴里直用英语喊着"麦秸草帽,麦秸草帽",在他的风衣里面还有一本《西条八十诗集》……黑人青年怎么会死在这里?杀人凶手是谁?警方紧张地展开了调查行动。
警犬从被害人的死亡地点一直嗅到了皇家饭店附近的清水谷公园,警察在草丛里发现一滩血迹和一顶草帽,说明这才是真正的罪犯作案地点。一对曾在公园里幽会的年轻人报告说,他们在公园里见过死者,而且在此之前,一个穿西装的女人也离开了公园,驾驶一辆白色皇冠轿车走了。
从海关很快查明,被害人叫焦尼·赫瓦德,是3天前从纽约来到日本的。他遗下的《西条八十诗集》和麦秸草帽,都是入境时从美国带进来的。
经过多方搜索,警方得知焦尼的父亲威尔歇·赫瓦德曾作为二战结束时的美国驻军,在日本横须贺居住过。正好同那顶麦秸草帽和那本诗集处在同一时期。而被害人临死时留下的"喀斯密"一句话,也正好在诗集的一首诗中被发现了,指的是一个叫"雾积"的地方。
于是警官栋居决定到雾积去,把这个案子查个水落石出。当地的人都说,中山种老奶奶最了解情况,但当栋居赶到中山种家时,已经有人抢先一步,把了解内情的这位老妇人谋杀了。栋居又调查了一些线索,得知当年在福岛县久之浜海滨,中山种是开小酒店专做外国驻军生意的,当时在店里同时做工的还有八杉恭子……
而正在此时,设计师八杉恭子的儿子居恭平因驾车撞死了人而逃到了纽约,警长栋居也追到了纽约,在纽约国际刑事警察希弗坦的配合下,他们也同时展开了对黑人青年焦尼案件的调查。他们根据线索找到了一个叫阿达姆斯的男人家里,他反映说在几个月前,自己在驾车时,路上突然蹿出一个黑人老头,他来不及刹车,就把他撞倒了,结果被敲去了6000美元。那人名叫威尔歇·赫瓦德,而钱是根据他的要求给了他的儿子--焦尼·赫瓦德。 于是警方推断焦尼的父亲是为了弄到一笔送儿子去日本的钱而去撞汽车的。可是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把儿子送到日本呢?
居恭平因开枪拒捕而被击毙了。栋居得到新线索,找到了焦尼的父亲。一切终于真相大白:原来,威尔歇在任战后驻日美军士兵时同八杉恭子同居?生下了儿子焦尼,美军撤出日本时他把儿子带走了。而八杉恭子不久嫁了个黑市小商人郡阳平,对他隐瞒了过去,生下了儿子居恭平。在美国的焦尼长大成人思念母亲,威尔歇于是通过撞车为儿子挣了一笔钱,让他来日本。而此时郡阳平成了一个有相当实力的资本家,八杉恭子也成了赫赫有名的服装设计艺术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和家庭的名誉,八杉恭子亲手杀死了来找自己的黑人儿子焦尼,同时为了掩盖自己的过去,她又杀害了知情的老妇人中山种。正当服装设计的颁奖礼即将结束时,栋居告诉了八杉恭子她的儿子居恭平被击毙的消息,两个儿子都死了,八杉恭子的精神崩溃了。
从授奖大会出来,八杉恭子驾车向雾积的山峦飞驰而去。她用尽力气把手中的草帽投向山谷,自己也纵身跳下了山崖。麦秸草帽在山谷里飘落、飘落,山谷里又响起了焦尼关于草帽的`歌声……
悲伤的草帽
许多人对于电影《人证》的记忆似乎更多地源于那首凄凉哀婉、如泣如诉的《草帽歌》。《草帽歌》的歌词出自日本著名诗人西条八十的同名诗作,原是一首儿童诗,诗中模仿孩子的口吻向妈妈倾诉着一种孩子式的失落感和忧伤情绪。西条八十的《草帽歌》开头是这样的:
妈妈,我的那顶草帽怎么样了?/在那夏日从碓冰去雾积的路上,/落在溪谷里的那顶草帽!/妈妈,我爱那草帽!/可是,一阵清风将它吹走,/那时节,我是多么懊恼!
影片的主题曲《草帽歌》是一首地道的黑人歌曲,有趣的是原唱者乔治与他扮演的剧中人焦尼的身世极为相似,也是美国黑人与亚裔的后代。歌曲以焦尼的口吻唱出,深沉、哀婉的歌声表达了儿子对母亲的眷恋和失去母爱的悲哀。
八杉恭子的扮演者冈田茉莉子在年近古稀时回顾这部影片说:"《人证》是我表演转型时期的一部作品,在这之前我没有塑造过心理如此矛盾复杂的母亲形象。虽然这部影片是一部推理片,却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性,八杉恭子这个人物很真实,在她身上蕴涵了太多历史性和社会性的东西。"在谈到《草帽歌》时,冈田茉莉子说这是她最喜爱的一首歌曲,每次听这首歌曲,她都忍不住会掉下眼泪。
文艺爱好者陈贤庆曾根据《草帽歌》的形式创作了一首诗,表达了对电影《人证》的感触,读来仍觉凄婉动人--
妈妈,你为什么杀我?/我千里迢迢来到你身边,/就为了这个?
妈妈,你为什么杀我?/人人都赞美母子之情,/这事怎么评说?
妈妈,你为什么杀我?/人世间虽有贵贱之分,/但就该惹来这灾祸?
妈妈,你杀了我,/你又怎能心安理得,/继续过你上流人的生活?
妈妈,你杀了我,/也杀了弟弟,杀了自己呀,/人性会证明你的罪过。
☆根据日本著名作家松本清张的原著小说改编而成的《砂器》可看做《人证》的姊妹篇,故事讲述了在一个初夏的清晨,国铁蒲田停车场发现一具男尸,今西和吉村警士对案件展开了调查。蒲田站前小酒店的服务员提供线索说,曾有一男子与被害者在此饮酒,经过一系列的分析推理,最后终于查出了真相。原来,被害人是岛根县的三木巡警,他的养子和贺本名本蒲秀夫,其父本蒲千代吉得了麻疯病就要死了,于是三木将他送到了医院,并将本蒲秀夫收为养子。后来本蒲秀夫改名为和贺英良,成了知名的作曲家,他怕暴露自己和麻疯病父亲的关系会毁掉名誉、前程,于是杀死了养父三木。
影片含有极深刻的人生意义,它将生活剖析为"生下来,活下去",即生活的价值在于质而不是量,要靠自己的奋斗,要活出生命的理想状态,让活着的每一天都充实,都无愧于己,这在某种意义上深化了影片的主题。
☆著名影片《追捕》是根据日本推理作家西村京太郎的小说改编而成的,检察官杜丘为人正直,却被诬告犯有强奸和抢劫罪,杜丘一面逃避警察追捕,一面独自侦察,途中巧遇牧场主女儿真由美,二人产生爱情。杜丘在真由美的帮助下突破各种险阻,终于查明诬告人横路的下落,并使事情真相水落石出,原来因杜丘对警方判定某国会议员自杀一案持保留态度,真凶、某制药公司经理长冈便买通横路诬告陷害杜丘,以除后患。案情终于大白,长冈被击毙。
影片在我国上映时曾引起过极大的反响,导演佐藤纯弥的执导风格再一次被肯定,而著名影星高仓健和中野良子饰演的男女主人公杜丘和真由美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远山的呼唤》是日本著名女作家三浦绫子的代表作,是一部充溢着悲悯情怀与宽恕的爱心的作品,小说后来被搬上了银幕。影片由著名演员高仓健和倍赏千惠子联袂出演,他们的倾情演出将一个逃犯和一个村妇的不寻常经历演绎得凄美动人。影片产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曾经感动并影响着20世纪80年代中国青年的婚恋观。
;C. 日本影片 追捕 有续集吗
日本影片<追捕>根据小说<涉过愤怒的河>拍摄,小说没有续集,电影也没有续集.
会不会将影片<野性的证明>当成了<追捕>的续集?片中高仓键大开杀戒.
D. 如何评价《追捕》这部电影
我觉得《追捕》这部电影的槽点有点多,如果要评分的话也就只有三颗星吧。本来我是奔着张涵予来看的这部电影,觉着这个大器晚成的型男主演的电影应该不会差,然而我失望了,不是演员的演技让我失望,而是影片剧情和人物设定一点都不考虑现实,不符合实际简直可以用狗血来形容。
总的来讲这部影片的槽点确实很多,网友的评论也是褒贬不一,我也希望导演编剧不要为了所谓的收视率而忽略了影片本身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