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亚洲电影 > 关于日本文化服装电影

关于日本文化服装电影

发布时间:2022-06-17 14:26:36

1. 一部日本校园电影,与服装设计有关,不是天堂之吻

电影心动舞台《Runway☆Beat》
上映日期: 2011年3月19日 日本
主演:濑户康史、樱庭奈奈美
改编自以时尚潮流为主题的原田Hama的人气手机小说,由曾执导过《NANA》真人版电影的大谷健太郎担任导演。主要讲述在一所面临废校危机的高中的文化祭上,拥有天生能够敏锐地捕捉流行元素才能的转校生Beat与同学们一起,全身心投入时装秀并一展才华的故事

2. 介绍些日本的古装电影吧

一、阿修罗之瞳 看这部影片的整个过程都在忙着为男主角尖叫——妩媚的老男人!妖媚中带着阳刚,玩世不恭却用情至深,实在是让我没有抵抗力啊!至于影片的华丽程度,我就不赘述了,自有图片做依据。不过情节实在是很一般,而且不止这一部,今天介绍的基本都是这种情况,重在视觉的享受,情节上都有扭曲的地方。 另外,男主角的扮演者在现实生活中本身就是一个歌舞伎演员,实在是一个传奇的男人啊~

二、阴阳师 因为是在看完《阿修罗之瞳》后看的,所以晴明给我的震撼还好。但看到第二部时,整个感觉就上来了,狐狸一样的男人~OH~OH~完全没有抵抗力,外加漂亮的服装(特别是晴明的~),还有他和源博雅之间诡异的友谊……(可是为什么日本和怪物扯上边的电影始终带着奥特曼的影子呢?)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晴明的扮演者野村万斋是一个狂言师,实在是又一个传奇的男人啊~

三、大奥 以后宫的勾心斗角为背景的爱情,这不算新鲜。可是整部剧的女人的服装,那真是极尽奢华之能事。颜色款式都是绝对华丽型的,还有日本女人那种特有的小碎步行走,画面实在很漂亮。可惜的是,剧中的男人衣服不好看,脸一般(只有那个越前感觉还过得去)就算了,还都剃了那种我很欣赏不来的头……

四、忍 这是很久之前看的片了,情节没记下什么,华丽的画面却是记忆犹新。特别是其中那个擅长吐毒的很艺妓风的忍者和椎名桔平演的那个白发忍者的装扮,让人觉得十分唯美。他们的死法更是让这种唯美升华到了极至:无论怎么打也死不掉的白发忍者在杀死艺妓风的忍者的瞬间亲吻了她,然后双双死去……

五、千年之恋之源氏物语 《源氏物语》这种经典拍成的电影,服装自不必说,全是道地的日本古装,长发也做得十分到位,和我们看到的《源氏物语》原著中的插图完全是一个风格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演光源氏的那位女演员,真的很符合原著中光源氏的形象——俊秀的男人,就算知道演员是个女的也让人很是没有抵抗力。

六、里见八犬传 很久之前看的连续剧,情节还不错。最重要的是:冲着龙泽秀明和道地的日本古装,去看吧~

七、怪 化猫 浮世绘风格的绚烂卡通片,华丽到一塌糊涂。故事的叙事风格是跳跃却极尽艺术感的,一

桢一桢画面,静默却妩媚动人。在这个五彩斑斓却又诡秘神奇的世界中,每一幅画面都是一次视觉的盛宴,让人欲罢不能。 特别在《鵺》这个故事中,影片巧妙的运用色彩将香气这种难于捕捉和描绘的东西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这使影片的斑斓色彩不再流于表面,而有了一种超脱的意味。 最后值得一说的是宝剑出鞘的三个条件:真、理、形。所谓真,就是事情的真相;理,就是形成物妖的因果,缘等;形,就是事物的样貌。我觉得这种思维方式不仅是这部片子独有的,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亚洲鬼怪片的思维方式,即要探清事情的真相和形成鬼怪的原因。不像很多欧美恐怖片,拼的是血腥是惊悚,整个过程很吓人,可到最后你还是不知道那个鬼怪是什么东西,它为什么要这样。所以从东方人的角度来看,许多欧美的鬼片往往让人觉得有些遗憾。 八、武士的一分 情节很简单,画面也不算华丽,而且木村拓哉还被剃了那个我很欣赏不来的头(伤心~),但是今天它能被列在这里,实在是因为那个女主角啊!那个女主角真是集所有日本女性的美德于一身了!贤良、温柔、隐忍……整个人根本就是美丽圣洁的化身。影片中,她站在路上和另外一个武士说话的时候,我只想到一句话来形容她:静女其姝……

九、恶女花魁

3. 求日本文化电影

北野武《阿喀琉斯与龟》
犬童一心《眉山》
山崎 贵《续·三丁目的夕阳》
松冈锭司《东京塔》

4. 求日本场景丰富的服装或时尚电影

2009年夏季
最感人
最火爆的电影当然是<<我的女友是机器人>>
堪比<<我的野蛮女友>>!

5. 详谈日本服饰文化

一,日本的传统服装

据中国史书《魏志倭人传》记载,3世纪前后,日本男人用从肩膀下垂的长布包裹自己,而妇女则用一整块布遮住自己,中间留个洞口漏出脖子。这种样子的穿着在世界其他地方也曾存在,例如希腊、罗马、印度尼西亚和秘鲁,习惯上称为“贯头衣”。

缝制服装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公元4世纪前后,被称为邪马台国家的政治机构正处在发展阶段。男人和女人都穿着过腰的上衣,袖子紧而直。男人下装是宽松的象裤子一样的裤(“侉”),女人则穿长长的褶裙,叫做“裳”。

在飞鸟时代(593-710)和奈良时代(710-794),佛教从中国传入日本,中国文化在日本很流行。宫廷有关的人穿着上大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平安时代 (794-1185)的宫廷服装分为三个类别:特别礼仪的服装、宫廷里穿的正式服装和普通场合的服装。男性穿用的正式服装叫做“束带”(模仿唐朝官服)。妇女的服装分很多层,正式的女装叫做“十二重衣”(模仿唐朝便服),一共分为12层。往好处说是“雍容富贵”,说难听点儿是“拖泥带水”。

镰仓 (1185-1333) 和室町 (1333-1568)时代,在政府任职的武士正式场合穿束带,他们平常的装束叫做“狩衣”(日本化的服饰),从打猎时候穿的装束演变而来。平常,武士阶层的妇女穿加棉的丝质衣服叫做“小袖”,这跟现在妇女仍然穿用的传统正式服装(所谓的“和服”)没有什么两样。在正式场合,她们穿着长袍叫做“打卦”。

江户时代(1600-1868)武士阶层男子在参加仪式的时候穿一种叫做“上下”的服装,但是平时男人女人都穿小袖和侉。作为一种习惯,人们将布块围在腰上,叫做 “带”。武士要把剑佩在带上,女人的带则逐渐地变得越来越宽松和具有装饰意味。江户时代初期,许多人穿着简单,虽然在正式场合女人可能穿打卦。但是随着漂亮的染色布料和精美图案的诞生,日常生活中的装束也越来越亮丽,那些布料和图案在日本和服中延用至今。

二,从和服到西装

明治初期 (1868–1912),在举国上下“文明开化”的热潮中,在军队服役的日本人、警察和邮差等政府职员首先接纳西服。吃牛肉、穿西服、跳交谊舞等等,成了文明、时髦的标志。

从政府职员首先穿着西服,也可看出日本的明治维新是由上而下推行的。正因为如此,西服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普及到民间。从当时西方报刊上登载的日本人漫画看,光着脚的二轮车夫居然戴礼帽、扎领带,现在看来很滑稽,当时却是一种流行。

但是,我们注意到,明治时期的西服仅仅是一种表面的流行而已,西方的服饰文化并没有真正扎根日本。尤其在明治的早期,和服仍然是最主要的服装。在正式的场合,男人身着羽织(传统背心)、侉以及西式帽子;而一部分女人,要么身着日本服装,要么干脆穿起西式的靴子。这种靴子配和服的日西式混杂的穿着方式,甚至在那些参加大学毕业典礼的年轻女子中也能够看到。

昭和时代(1926–1989)初期,尤其是日本战败之后,在美国的直接干预下重建,西方的价值观念、审美标准、思维方式融入日本社会,西方的服饰文化也真正被日本接纳。

现在,男士服装越来越西方化,西式的职业装成了公司雇员的标准装束。职业妇女也经常穿西服,许多妇女甚至在家里也穿西服。日本人从幼儿园开始就被剥夺自由着装的权利,大多数幼儿、儿童、少年去学校必须穿戴统一的“制服”,唯有大学生可以自由着装(举行仪式、参加组织又当别论),但一旦进入公司、机关又必须统一服装(比学校略微宽松)。当然,所谓的“制服”也是西服的变体而已。

三,日本现代服装的演变

[四十年代] 二战后,日本妇女们放弃了战争时期被强迫要求穿着的宽松裤子,开始穿上了裙子等正常服装。战后初期,进入日本的时装多数来自美国。40年代后期开始直到50年代,日本妇女热衷于下摆宽大的束腰长裙和宽腰带,也就是所谓美国风格。 从某种意义上讲,巴黎服装也是从美国介绍进入日本的。1947年,Christian Dior 问世,第二年,关于这个品牌的大量信息经由美国传到日本。日本妇女非常热衷于这个在全世界逐渐流行的新样式。

[五十年代] 那个时候,海外旅行对多数日本来说仍然是可望不可及的,电影是人们获得时装信息的主要渠道。日本人可以看到许多外国电影,这样他们就有机会了解欧洲和美国的时装以及日常生活。众多的流行时尚就这样诞生了。当1950年英国电影《红鞋》上映的时候,红色鞋子在年轻人当中立刻流行起来。1954年当电影奥戴利?赫本主演的Sabrina上映时候,紧身半长女运动裤立刻成为年轻女性的时尚宠儿。

1956年根据诺贝尔获奖作品改编的电影《太阳季节》 (《暴力的季节》Season of Violence)在日本上映,许多日本人模仿电影里人物的穿着,一种叫做太阳部落的服饰流行起来。夏天,男士开始穿着圆领运动衫,戴太阳镜,而妇女则穿着色彩艳丽的短裤在大街上悠然自得。,

[六十年代] 这个时期年轻人成为时装的不可置疑的裁判。这个时候,时装从一种高级定制的产品变为低成本的、即买即穿的物品,从正式变得随意。1965年春天,在巴黎时装博览会展示出来的超短裙很快就被引进到日本。传媒一片反对,认为超短裙不适合日本妇女的体形,但是1967年超短裙王后英国模特twiggy访问日本之后,超短裙就流行起来。超短裙最先由年轻妇女穿用,后来年纪大些的妇女也喜欢上了,直到1974年,超短裙一直是广泛受到日本妇女喜欢的时装。

60年代中叶之后,日本男士的服装有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所谓常青藤风格。常青藤风格这个名称来源于美国贵族学校的常青藤联盟。这种时装风格吸收了美国精英阶层的服装传统,虽然经过了起伏盛衰,一直在公司雇员和中年人当中盛行。

与年轻人中流行的时装相比较,公司白领穿着的服装倾向于保守的黑色及灰色基调,结果日本的公司雇员被人们戏称为“沟鼠族”。

[七十年代] 70年代中叶前后,从神户、横滨等港口城市发展起来的服装被人们称为新传统服装(“new虎”)和横滨传统服装(“滨虎”)。 这就像男装当中的常青藤风格那样。用来形容神户兴起的服装风格的口头禅是“很女人味儿呀”和“很成熟哦”。 神户风格(“new虎”)的典型样子是单色的短衫配半长过膝的裙子。而横滨风格(“滨虎”)的特点则是娃娃型,印有设计师标志或者专卖店标识的汗衫,领子下翻,有点儿像马球衬衫。70年代后期,冲浪服在少年当中流行,并且出现了复兴美国50年代服装的趋势。

[八十年代] 80年代日本遭遇泡沫经济,这个时候出现了设计师和人物标识服装的热潮。日本设计师高田健三, 宫家伊势和山本关西在国际舞台上十分活跃并且赢得广泛的赞誉。Y设计组山本纠一的服装赢得了近乎崇拜的流行;深色的风格怪异的Comme des Garcons 设计组的川久保的作品在巴黎时装博览会上展出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还有Bigi设计小组菊池孝男 和 稻叶吉枝的时装,以及 Nicole小组松田三广的时装也同样赢得人们广泛赞赏。

80年代后半期,妇女时装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身体意识,强调展示身体的自然线条;另外一个是以随意为风格的涉谷卡叽(Shibuya casual),起源于经常光顾东京的涉谷区购物街的高中和大学生。 大约在这个时候身体意识的服装受到愈来愈多的妇女喜欢,人们经常可以看到身穿这种曲线显露的服装的女性在迪斯科舞厅起舞,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而另外一方面,随意风格的服装的概念是简单和耐用。

甚至是在从前被称为灰色老鼠的公司雇员当中,年轻点的也开始喜欢时尚名牌装束。今天, 平淡、严肃仍然是日本工薪阶层基本制服的特点。另一方面,在商业社会里,关于什么是合适的服装的看法也在发生一些变化。例如,许多公司允许雇员在星期五穿着随便一些。

[九十年代] 泡沫经济崩溃之后,如同其他许多事情一样进入了一个似乎看不清楚未来的混乱时期。有些评论家发现,在90年代后半期,服装中出现了一种东方主义和浪漫主义。但是从根本上讲, 90年代可以被称为多种式样共处的时期,没有哪种服装占据绝对优势。

90年代可能最值得提到的事情是,对服装极为敏锐的高中生甚至初中生领导了服装潮流。大街上最为普通的一个景象是一群头发染成棕色的学生,晒的黑黑的皮肤,穿着超短裙和短裤;宽大的袜子有意趿拉露出鞋顶。

四,日本传统服装的走向

今天,和服已经越来越少见到人们穿用。年纪大些的人,从他们年青的时候,就开始习惯穿和服,现在也还一样。某些传统餐厅里的服务员、以及教授传统日本艺术(例如舞蹈茶道和花道)的人,也穿和服。 然而,跟西服相比和服的确是穿起来麻烦,活动不方便,作为一种实用和日常服装事实上已经消失了。

尽管如此,和服植根于日本人民的生活之中,某些重要场合,人们还是要穿和服。这些场合包括:新年参拜、新年聚会、成人节、大学毕业典礼、婚礼、以及其他重要的庆典和正式聚会。在这些场合,女孩和已婚妇女身穿靓丽迷人的“振袖”或者长袖的和服,其精美的设计成为至今仍在繁荣的传统日本文化的一个部分。

6. 日本皇族的传统服装叫什么名字 我是在《源氏物语》这部电影里看到的 和《大奥》里的和服很不一样

源氏物语里面应该是日本的传统服饰

日本平安时代宫廷服装十二单衣(じゅうにひとえ)

十二单衣是日本平安时代命妇以上的高位女官穿着的朝服。不过由于平安时代的女性少有在公开场合露面的机会,所以后宫的女性们平日里便穿着袿或小袿,在较为正式的场合则披上裳和唐衣。

十二单衣是由唐衣、裳、上衣、打衣、袿(五衣)和单衣组成的(当然,在单衣里面还要穿着小袖)。平安末期则再加上比礼、裙带、结发、宝冠等,算是保留奈良时代的遗俗。

唐衣是披在最外面的短褂,自皇后开始,至三位以上的典侍皆可穿用。在颜色方面,赤、紫、青是禁色,只有三位以上、得到敕许的人才能穿着。此外,唐衣的色目繁多,有红梅、樱、柳、林道、麦尘等等。这些美丽的颜色交织在一起,相互映衬,与刺绣于其上的龟甲、凤凰、团菊、牡丹等纹样一起构成华丽的视觉效果。

裳是平安朝时期CR女性正装时围在后腰的长裙(类似男性的裾),考其源起,当是日本于奈良时代学习中国文化的结果。裳以鲜艳的布料制成,可分为大腰、小腰和延腰三个部分。后背自腰间向下皆为「大腰」,以八幅长布制成褶裙延展到身后、拖曳在地板之上的部分称为「延腰」,以布带系于腰间的部分叫做「小腰」。裳的质地多为绫或纱,颜色有紫緂、白、秋青等,纹样则为州滨、波浪、花鸟、小松原等等。

上衣的日文写作「表衣(うえのきぬ)」,采垂领广袖的设计,是唐衣之下的第一层袿服,也是袿姿的外袍,因此式样是非常华丽的。刺绣方面,使用浮纹覆盖地纹的二重织法,颜色多为赤红或萌黄,图案则有立涌、蔓草等等。此外,后裾也以绵为衬里,是一种非常富丽的服装。

穿着于上衣里面的打衣最早的作用是御寒,原先的名称是「板衣」(这是因为衣上的光泽是以木砧捶打而显出的缘故)。由于打衣的颜色多为赤红,故又有「红衣」之称。它的纹样多为菱或瓜形,上面还饰有家纹。

在打衣和单衣之间,还要穿着一层五衣。这是一种以五层不同颜色的薄衫层迭组成的衣物。其名称便是由“五种不同的色彩”这一含义引申而来的(不过,五衣最早也曾为同色五衫)。到了平安时代中、后期,为了方便起见,将五衣做了简化,取消了五衫的定制;改为于同一件衣衫的领口和后裾处迭缝五层布料,以起到原先的层色效果。

单衣是十二单上装中的内衣。其形制虽与五衣及上衣相同,但衣袖和长度却略有增加。质地多为绫、绢,颜色为红或青,纹样有花菱等等。

与上装搭配穿用的裤裙为袴,又称表袴或长袴。袴色多为赤红,未婚少女选用浓色,已婚妇女则用薄红。质地最早为平绢,后来便渐渐改为丝绸。到了近世,袴又分成带有褶皱的长袴和无褶的表袴。

最后,还要介绍一下女房装束的饰物:衵扇。它由杉木或桧木制成,其上覆有薄纸,施以彩绘,又用金银为箔,是一种非常华美的扇子。

但是,“十二”不是指有十二层,而是说很多层,非常豪华,豪华到极点的意思。“十二单衣”首先是由唐服演变而成,将前后裾的长度进行调整后,便有了浓浓的和风。所谓”十二单”的”单”,就是贴身衬衣的意思。重叠八张“褂”的话就是”八ツ单”,要是十张就是”十单”,十二张就是”十二单”。实际在单上面”五衣”、”打衣”、”表着”、”唐衣”一件一件地穿上,到最后也仅仅是八层,把裳(类似裙裤、裙子)算入数之内也只是九层,不是十二层。

另外十二单是俗名,正式名称为五衣唐衣裳装束或女房装束,这个名称首见于《源平盛衰记》中描述建礼门院着十二单衣投海一段,而后才有十二单衣之称呼。现在的日本,除了旅游景点或戏剧的表演外,基本上十二单衣已很少出现了。日本皇室与贵族也只有在重要仪式时才会穿戴十二单衣。十二单衣虽然有部分受到中国唐代服饰的延伸影响,但不管怎样,它其实具备自己的系统。是平安时代日本和风的表现。

与所有礼仪性的服饰一样,十二单衣具有的更多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平安时代的装束极具有古典以及艺术的价值,即时到了今日,皇室的重要活动中仍然穿著平安装束,而其影响也不仅止于皇室,以至於民俗祭典,以及神道等等。

平安时代始于公元770年光仁天皇即位,终于公元1071年后三条天皇三年。这是一个没有太大战乱,百姓生活安定的时代。而遣唐使的派出,模仿长安建造平安京,《源氏物语》及《古今和歌集》的完成也预示着这个在镰仓,室町,战国及江户时期之前的时代有着自己的不同之处。

平安时代的女性服饰,基本上有三种:礼装、正式服装、亵服。顾名思义,礼装当然是公式仪式时所穿的盛装,正式服装则为后宫女官平素穿的服装,亵服是家居服。

正式服装俗称十二单衣,在宫廷或贵族宅子服侍的女官、女侍,因必须接待来客,平日都穿十二单衣。十二单衣上加裙带、领巾,头上再戴宝冠、发钗,便是礼装。亵服是家居服的一种,后宫众后妃及皇女,平素只穿亵服,而女官只在夜晚回自己厢房睡觉,或生病请假回娘家时,才有机会换穿亵服。无论十二单衣或亵服,下半身最里层均是裤裙,而非长裙。

颜色有红、青、苏方、葱绿、樱、紫、蓝、葡萄染、白等等。其中,红、青、黄、深紫等七色是“禁色”,除非皇上允许,女官不能穿“禁色”服。但若逢皇子诞生或皇上行幸时,女官可以破例。

旅游时,穿的是“壶装束”,腰上系带子,以免下摆拖地;袖子卷起来,头上戴“市女笠”。“市女笠”是馒头形笠子,本为市场叫卖女人所戴的草笠,不知何时开始,竟在贵族间流行起来。另有一种山野用笠子,四周围上透明纱。

当时的服装既宽松又重重迭迭,女性无法显现身材线条,只得尽力在袖口、下摆、颜色下功夫。另外以刺绣、螺钿等装饰,呈现自己的风格及才气。女性美集中在牛车垂帘外或寝殿垂帘外的袖口、下摆重迭颜色。另一种是“袭色”,大概因养蚕及纺织技术问题,古代丝绸比现代丝绸薄,透明度约百分之十,外层配内层的颜色,正是“袭色”。种类二百多,名称均取自四季花草,例如“踯躅”是表红梅、里青,“女郎花”是表黄、里青,“柳”是表白、里青。还有一种是上浓下淡的颜色,上面染成浓色,往下逐渐染成淡色,最后成为白色。

除了服装可以呈现女性美,家具及日用器具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寝殿出入口最外面一层是竹制垂帘,丝绸镶边。紧贴垂帘的是丝绸布帘,外侧通常有花鸟图样,里侧白色。幔帐及屏风可移动,用来隔厢房。而对女性来说,扇子最重要,不仅可避免直接露出五官,躲躲藏藏也可增加女性魅力。

主要照明是灯台、灯笼、脂蠋、篝火。灯台是竹竿顶有个小盘子,盘子上有三脚铁环,铁环上搁油器,倒油,置灯芯,点燃。灯笼有四角、六角、八角形三种,材料是石、竹、木、铁等等,四周用纱布或纸围住,吊在半空。脂蠋是圆形松木,长一尺五寸,直径三分,尖端用炭火熏黑,再涂上菜油,烘干,手持部分卷纸,室内专用。室外则用火把。篝火是铁笼内放松木,点燃,庭院专用。

交通工具是牛车。种类很多,但各种牛车均有贵贱之别,无法随意挑选。乘坐牛车时,后方上车,前方下车。单独一人乘坐时,靠左侧、面向右侧;两人以上乘坐时,前方右侧及后方左侧是上座。因背对左右两侧相对而坐,若男女同乘一辆牛车,男子应坐右侧,女子则坐左侧。

此外,平安时代与现代一样,无论朝廷或民间,都有固定“更衣日”,朝廷是四月一日及十月一日。这天,不仅装束,所有家具与室内装饰都要更换。

平安女官装束-细长在源氏物语中,明石之君就曾着此类服装

在平安时代的律令里,不只服色有加以规范,甚至连鞋履也因官阶而分制,此图最上面的靴便为五位以上的殿上人才得以着用,而五位以下的小官则只能穿着较次等的丝鞋。而与现在相同的,平安时代的装束里面也有袜子,不过在参内时不得穿着,除非因为年老等理由,这种情形称作袜御免,此外乐舞时也会使用。

自从团扇从中国传入日本以后,就受到了广泛的使用,到了平安时代更发展成了桧扇,蝙蝠等,大约产生于十世纪半前后。

而大奥中女子身着的服饰属于和服的一种,名为“十二单”,是平安时代就延续下来的盛装礼服,是由唐衣、裳、上衣、打衣、五衣和单衣组成的。

唐衣是披在最外面的华丽的锦缎衣物,以紫、绯为贵,金碧辉煌,美丽异常。尤其深红色和深紫色,更不准皇室以外的人使用,这种规定一直持续到1945年。唐衣的色目繁多,有红梅、樱、柳、林道、麦尘等等。这些美丽的颜色交织在一起,相互映衬,与刺绣于其上的龟甲、凤凰、团菊、牡丹等纹样一起构成华丽的视觉效果。

裳是成人女性正装时围在后腰的长裙,从平安时期开始逐渐演变。裳的质地多为绫或纱,颜色有紫緂、白、秋青等,纹样则为州滨、波浪、花鸟、小松原等等。

上衣是唐衣之下的第一层袿服,也是袿姿的外袍,因此式样是非常华丽的。

打衣最早的作用是御寒,由于打衣的颜色多为赤红,故又有“红衣”之称。它的纹样多为菱或瓜形,上面还饰有家纹。

五衣是一种以五层不同颜色的薄衫层叠组成的衣物,后来为了方便起见,将五衣做了简化,取消了五衫的定制;改为于同一件衣衫的领口和后裾处叠缝五层布料,以起到原先的层色效果。

单衣是十二单上装中的内衣,其形制虽与五衣及上衣相同,但衣袖和长度却略有增加。

7. 一部日本电视剧,女主是学生,男主是服装设计师,男主为了毕业服装秀

应该是日本电影《天堂之吻》,由向井理、北川景子、山本裕典、大政绚主演。
剧情简介:平凡高中生早坂紫,人生唯一的目标是考大学,然而单纯的生活在见到他的那一刻结束了。一天,她邂逅了以成为顶尖服装设计师为人生目标的高傲男子小泉让二。在被对方的才华和自信彻底折服的同时,紫不仅接受邀请担任了他们学园祭时装展的模特,更在与这群表面怪异内心却真诚可爱的朋友的交往中,逐渐改变了对人生的看法,开始追寻自己的梦想。

8. 日本有部电视剧是讲服装设计的叫什么名字

是不是《霓裳梦想家》也叫《霓裳风云》
日本电视剧《霓裳风云》,则是由影视歌三栖明星濑户朝香和以优雅王子自居的及川光博以及老牌硬派演员高桥英树,共同演绎的一段三位性格迥异的梦想家在同一屋檐下奇妙生活的故事。

9. 介绍些包含日本特色文化活动的电影,还有高校活动的电影

校园祭的电影有很多啊
《花与爱丽丝》校园祭内容挺多的
《五个扑水的少年》
……

阅读全文

与关于日本文化服装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院会计如何做合并报表 浏览:908
电影男主角是个摄影师女主警 浏览:466
2015八到12月电影 浏览:427
恐怖变异人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354
成龙大哥拍的最新电影片 浏览:185
关于西藏动画电影 浏览:305
韩国影片中的电影字幕如何翻译 浏览:167
金融电影电视推荐 浏览:247
1905电影如何转格式 浏览:671
英男是日本什么电影 浏览:350
类似爱情电影上映 浏览:226
多a梦哆大电影大全 浏览:584
好看的大侠电影推荐 浏览:740
国内搞笑电影推荐 浏览:998
15电影网电影城宅男 浏览:456
有关音乐与爱情的电影 浏览:167
印度电影主角勇者 浏览:634
电影院基金 浏览:924
苏州大光明电影 浏览:242
浅浅电影网 浏览: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