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蔣馮戰爭和中原大戰是怎麼回事
蔣馮戰爭
1929年5月中旬,馮玉祥在陝西華陰部署反蔣軍事行動後,蔣、馮第一次軍事沖突開始。蔣、馮軍事沖突起因於山東事件。3月,日本與南京政府簽訂撤出濟南的協議,按協議,濟南應由負責山東防務的西北軍接收,而蔣介石則急令西北軍不許接收濟南,並通知日方,由中央軍接收濟南。蔣、馮矛盾激化。蔣欲解決馮部,馮亦決計反蔣。
5月16日,西北軍將領發出反蔣通電,推馮玉祥為「護黨救國軍西北路總司令」,並開始軍事行動。17日,國民政府通電,指斥馮玉祥,隨即下達討伐令。蔣還委任唐生智為討逆軍第五路總司令,拉唐反馮。19日,馮玉祥在陝西華陰召開軍事會議部署反蔣,5月22日,馮玉祥軍將領韓復榘、石友三通電擁蔣,背叛馮玉祥。蔣桂戰爭中,韓復榘奉命率西北軍一部參加進攻武漢。蔣介石佔領武漢後,召韓復榘,當面許韓任河南省主席,贈以數十萬元巨款,使韓投蔣。韓原是馮玉祥的忠實將領,但馮部生活艱苦,治軍嚴厲,韓終被蔣收買。蔣又派人給襄樊的石友三送幾十萬元,石本反復無常,立即表示願意聽從蔣指揮。蔣桂戰爭結束後,馮玉祥略聞此事,僅讓韓擔任河南省主席之職,剝奪韓的兵權,此舉更加引起韓的不滿。華陰軍事會議後,韓立即回到舊部,監禁馮所派師長,將其舊部從陝州拉到洛陽,脫離馮玉祥。韓、石兩人倒戈後,蔣介石為嘉獎他們,分別任命二人為河南、安徽省主席,並獎勵500萬元作經費。韓、石倒戈導致了馮玉祥在與蔣沖突中失敗。23日,國民黨中央下令革除馮玉祥的一切職務,永遠開除黨籍。馮面對蔣的強大壓力,謹慎行事,於27日發表下野通電,使蔣失去進攻的口實,蔣、馮軍事沖突結束。
中原大戰
1930年(民國十九年)3月至11月,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府軍同國民黨西北軍馮玉祥部、晉軍閻錫山部等在山東、安徽、河南、湖北境內進行的戰爭。
蔣為建立專制獨裁統治,繼1929年全國編遣會議後,又利用國民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進一步排斥異己,擴充嫡系,引起閻、馮、李等人的不滿。1月,蔣介石在消滅唐生智部以後,又將以閻錫山為首的晉軍勢力排擠出河南,造成蔣閻矛盾的尖銳化。從2月上旬起,蔣閻雙方電報頻繁,互相指責,閻通電要蔣下野,其「黨人治黨,國人治國」、建立「統一的黨,整個的國」的主張,在地方實力派中引起廣泛響應,因此,很快同西北軍首領馮玉祥、桂軍首領李宗仁等結成反蔣聯盟,要同蔣介石決一高低。3月15日,原第2、第3、第4集團軍50餘名將領聯名通電討蔣,並推舉閻為中華民國陸海空軍總司令,馮、李和張學良為副總司令,劉驥為總參謀長。4月1日,閻錫山經原第2、第3、第4集團軍將領57人提名,宣布就任中華民國陸海空軍總司令,馮玉祥、李宗仁就任副總司令,張學良則保持沉默。隨後,成立於中華民國軍總司令部,閻、馮、李、石(友三)、樊(鍾秀)等部共約60萬人組成5個方面軍,將桂軍編為第1方面軍,西北軍180多個團、近30萬人編成第2方面軍,晉軍120多個團、約20萬人編成第3的建國豫軍編為第8方面軍。各方面軍按劃分的路線,分別集結於許昌、鄭州、新鄉、順德(今河北邢台)、衡水、歸德(今河南商丘)、全縣(今廣西全州)等地,企圖在河南境內隴海鐵路(蘭州-連雲港)、平漢鐵路(今北京-漢口)沿線取攻勢防禦,在津浦鐵路(天津-浦口)沿線和湖南取攻勢,得手後與蔣軍決戰,徹底消滅蔣軍,推翻南京政府。蔣介石看到戰爭不可避免,早在2月16日就制定了「討逆軍作戰計劃」,先後調集約70萬人組成4個軍團和4個路軍,分別集結於禹城、徐州、碭山、宿縣(今宿州)、漯河、武漢、萍鄉、衡陽、廣州等地,企圖以一部兵力於津浦鐵路沿線先取守勢,集中主力於隴海、平漢鐵路沿線,先發制人,奪取聯系各戰場的交通戰略要地歸德、許昌,與閻、馮軍主力決戰;以武漢行營主任何應欽指揮的部隊圍殲李軍。為調整部署和肅清後方的異己部隊,於3月初開始了作戰行動。首先在安徽靈璧將移防途中的第49師兩個旅包圍繳械,師長任應歧率師部和1個旅突出包圍,向河南轉移。中旬,為掩護駐開封的第3路軍韓復榘部向山東移防,第2路軍劉峙部向駐守商邱、寧陵的閻錫山第3方面軍第5路孫殿英部發動進攻,孫部頑強抵抗後,於24日退守亳縣。4月1日,蔣介石正式頒布了以韓復榘為總指揮的第1軍團8個多師、以劉峙為總指揮的第2軍團12個多師、以何成浚為總指揮的第3軍團17個多師、以陳調元為總指揮的總預備軍團的戰斗序列,並將部隊沿山東禹城、濟寧、菏澤,安徽碭山、河南永城、安徽渦陽、太和,河南漯河、內鄉,湖北襄陽之線部署。4月初,蔣軍又將親閻錫山的高桂滋部由山東莒縣、諸城驅趕到了益都。在蔣軍行動的同時,閻錫山為奪取德州、濟南間的戰略要地,於3月30日以部分兵力由德州向平原進攻,蔣軍第55師稍事抵抗,即退到禹城。在豫西南和鄂西北,馮部第2方面軍第6路張維璽部以一部兵力出紫荊關占淅川、均縣,佯攻襄陽,主力攻佔內鄉。蔣軍第17、第51、第53師企圖合圍張部於內鄉以東,但張部行動迅速,在蔣軍未形成合圍以前,於4月11日到達魯山、葉縣的預定地區。至此,馮、閻聯軍沿平原、濮陽、蘭封(今蘭考)、許昌、葉縣、魯山之線部署完畢。5月11日,蔣軍由平漢、隴海路沿線同時發動進攻,第3軍團何成浚部雖一度佔領臨潁、強攻許昌,但到6月上旬就被反蔣的第2、第8方面軍擊潰,退到漯河以南;第2軍團劉峙部沿隴海路向西進攻,逼迫晉軍退守民權及其以南,但6月下旬遭馮、閻聯軍反擊,被迫退守寧陵南北之線,雙方展開拉鋸戰;第軍團所屬的第15路軍和第26軍攻佔東明和考城(今蘭考北部),不久也在第4方面軍石友三部反攻下大敗。5月21日,閻錫山乘蔣軍主力被吸引在平漢、隴海線之機,指揮第2、第4路由魯西北發起進攻,到6月下旬,把蔣軍趕到高密以東、兗州以南。7月,蔣介石為扭轉不利局面,決定改變作戰方針,採取穩定平漢線,固守隴海線,集中兵力於津浦線的策略,首先擊敗晉軍。8月上、中旬,蔣軍重兵沿津浦線向北進攻,晉軍由於兵力分散,無力抵擋,於8月14日全部退到黃河以北。下旬,蔣軍全部集中於隴海、平漢線,並於9月初發動進攻,馮、閻兩軍節節敗退。20日,東北軍首領張學良奉蔣介石的命令率部入關,黃河以北的晉軍全部向西潰退,隴海、平漢線的馮、閻部隊更是一敗不可收拾,許多部隊倒戈投蔣。馮玉祥眼看敗局已定,於10月23日通電下野,閻錫山也於11月4日宣布辭職,部隊聽候蔣介石編遣。
點評:此戰,歷時半年有餘,反蔣軍各派由於各懷異志,保存實力,缺乏統一組織指揮而被擊敗。混戰使雙方官兵共傷亡30餘萬人,給人民造成深重災難。
集山西軍政大權於一身,有了山西這個根據地,經過多年苦心經營,實力日漸增強,野心就不斷膨脹起來; 憑著善於韜晦,善於算計的本領,在形勢不明朗時,與各方都拉關系;大勢已定時,瞅准時機出手,頻頻獲得厚利;
參加第二次直奉戰爭,開始走出山西,加入逐鹿中原的行列,成為重要的地方實力派;
聯合直奉反馮,將勢力范圍擴大到綏遠;
參加北伐,聯蔣討奉,成為大勝家,勢力擴大到晉、冀、綏、察四省和平、津;
聯馮反蔣,中原大戰,謀略、詭計、智慧和卑劣,無所不用其極,表演淋漓盡致,勢力和名望達到了巔峰;但也從此進入下坡路;
2·1 聯馮擁段倒直,開始走出山西
2·2 聯直奉反馮 勢力擴大到綏遠
2·3 聯蔣討奉 占據京津
2·4 聯馮反蔣 入主「四九」小朝廷
㈡ 1931年中原大戰指的是什麼。
中原大戰一般指中原大戰指1930年在中國發生,中國國民黨內北伐後失勢的國民黨左派領導人汪精衛聯合反共右傾西山會議派和親國民黨軍人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張發奎發起奪權挑戰蔣介石中央政府及國民黨中央會議的內戰,共產黨稱之為蔣馮閻戰爭,或蔣馮閻李戰爭,由於張學良通電擁蔣派兵入關,閻、馮兵敗下野而結束。同時由於東北軍在關外(關外指東北三省)兵力不足,所以導致1931年9月18日,日本駐中國東北地區的關東軍突然襲擊沈陽,以武力攻擊東北,張學良與國民黨政府對日本的進攻採取不抵抗政策,導致東北淪陷。大概就是這個意思,你應該明白你問的問題了吧。
㈢ 918事變跟中原大戰有關系嗎
有關系,中原大戰使國家元氣大傷,「國力之疲,已如風前之燭奢」。東北軍的入關,造成邊防空虛,入關後的張學良和東北軍,轉而關注於華北事務,予日本以可乘之機,一年後的同一天,日本發動「九· 一八」事變。
從九一八事變開始,中華民族同日本帝國主義展開了14年艱苦卓絕的反侵略戰爭,以傷亡3500萬同胞的慘痛代價,才換來抗戰的最後勝利。
「九·一八事變」爆發時,張學良正在北平看戲,對日本入侵採取「不抵抗策略」,並把所有東北軍撤到關內。
關於不抵抗策略,張學良在1991年重獲自由後曾多次在多個場合表示當年不抵抗策略是自己和東北高層做出的決定,與蔣介石無關。
另一個說法是,蔣介石向張學良下達的不抵抗命令,最著名的是洪鈁的「銑電」說——洪鈁乃張學良部下,後來回憶蔣介石曾向張學良下達不抵抗命令。
㈣ 中原大戰「為日本侵華提供了機會」是指發生在1931年的哪一事件嗎
一九三零年前後馮玉祥,閻西山等在河南等地發動反蔣的中原大戰,國民政府忙於內戰,日本侵略者就襯機發動了九一八事變,並用了不到三個月時間佔領了整個東北。
㈤ 中原大戰的情況誰知道
中原大戰指1930年在中國發生,中國國民黨內北伐後失勢的國民黨左派領導人汪精衛聯合反共右傾西山會議派和投降的親國民黨地方軍閥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張發奎發起奪挑戰蔣介石中央政府及國民黨中央會議的內戰,共××出於政治宣傳的目的,稱為蔣馮閻戰爭,或蔣馮閻李戰爭。
1930年9月18日,張學良通電擁蔣,從而決定了中原大戰的勝負,以及中國後來的歷史格局。
1930年5月中原大戰爆發後,東北邊防軍司令張學良成為交戰雙方競相爭取的對象。北平反蔣派任命張為陸海空軍總司令、國府委員,蔣則任命張為陸海空軍副總司令,並讓出青島地盤由張部接防,還任命張部於學忠為平津衛戍司令,王樹常為河北省主席,王家楨為外交部次長,又以3000萬元巨款收買。應蔣請求,英、法駐華公使也出面對張施加壓力。9月18日,張通電擁蔣並決定出兵華北.9月18日,張學良發出〈巧電〉,宣布停止內戰,於兩日後帶幾萬名東北軍入關。10月中央軍攻下潼關、陜西等地,重兵包圍山西殘軍敗將,張學良趁勢大舉接收翼東、河北地區,並呼籲停戰。11月4日,閻錫山,馮玉祥通電下野。閻出走天津,西北軍則被張學良收編接管。張學良帶30萬東北軍入主華北,勢力大增。至此中原大戰告一段落。
中原大戰是北伐統一全中國之後國民黨內最大的內戰,戰事蔓延河南、河北、山東、湖南、湖北,各方投入兵力超過一百三十萬,造成官兵傷亡在三十萬以上。互相用包括以職位、金錢收買對手部下,拉攏一派打擊另一派的結果,更加惡化中國各派別軍閥間的團結。中華民國為了應付戰事經費而到了接近破產的邊緣。本來准備「剿共」的國軍亦多數被調出,讓共產黨乘機坐大,有了喘息發展的機會。戰勝的蔣中正順利收編地方軍隊,裁撤地方軍人掌握的厘金,統一全國稅賦,達成國家體系的鞏固。從更高的層面看,戰事反映了國民黨表面上的北伐統一,背後卻有重大的隱患危機:國民黨無法以政治方法,去解決中央與地方軍閥軍事沖突而要訴諸武力。中原大戰的結果雖然以代表中央的蔣中正勝出,但是他被東北軍強制止戰後,並沒有徹底消滅地方軍閥的勢力。;東北軍入關以後,更造成東北關外防務空虛亦間接成為了日後東北四省在九一八事變淪陷於日本的原因之一。日後的西安事變,以至抗戰勝利後國共戰爭國民政府軍的敗退,在某程度上都是這種危機的再現。
㈥ 中原大戰是不是918事件真正的原因
不是。
如果日軍在中原大戰時入侵,中國根本無法抵抗
所以918確實並非日本政府授意。而是石原和關東軍搞的。
至於石原,他在中國游歷時,某國奪取了外蒙,他只是在幾年後依樣畫葫蘆而已
㈦ 介紹一下1930年中國發生的中原大戰
中原大戰是民國時期非常重要的一次戰爭,雖然發生時間短,從1930年2月揭開序幕,10月就結束了,但參與的人數非常多,達到170多萬,傷亡人數達40萬,消費軍費達5億元。更為重要的是,這場戰爭,對民國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中原大戰一方是國民黨員蔣介石,張學良,另一方是國民黨員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雙方投入上百萬部隊在十幾個省廝殺了了七個月,所在地區民眾超過兩億。
中原大戰影響:
蔣介石徹底打敗對其威脅最大的角逐的軍事力量。其後蔣扣押胡漢民,釀成新的「寧粵對峙」事件,並迅速形成了國民黨內前所未有的各派反蔣勢力的大聯合 。
西北軍隊戰力強但軍備差,在中原大戰之後被初步瓦解。東北軍軍備強但戰力差,幸運的是未受戰事影響。晉綏軍戰力與軍備實力相差不大,也未受戰事影響。新桂系軍備差而戰力強,但是由於蔣桂戰爭,實力被大大的削弱。中原大戰之後的局勢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
馮玉祥領導的西北軍徹底瓦解,分裂成了四大派系。閻錫山領導的晉綏軍也受到重創,內部的商震和傅作義等將領也前後聯合成一個系別。
東北軍因為進入關中幫助中央軍,所以在戰後得到了華北的地盤,緊隨其後又收編了大量的西北軍和晉綏軍派系的殘余勢力,一舉成為全中國第二大的軍事派別。新桂系撤退回廣西以後,在陳濟棠派粵軍的幫助下自保。與此同時,派系領袖中的黃紹竑退出了新桂系。
在中原大戰之後一些小軍閥的勢力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建國豫軍的首領樊鍾秀陣亡,他領導的派系也在戰後被收編了。石友三領導的西北軍由張學良收編。而後因唯密謀奪取華北,被蔣介石和張學良左右夾擊致使全軍覆沒。
楊虎城領導的陝軍因為協助蔣介石而得到了陝西地盤。張發奎領導的粵軍因戰斗實力大損,不得不依附於新桂系。陳濟棠領導的粵軍在幫助了蔣介石後並未得任何好處,導致矛盾激化。後來以胡漢民被囚為口,和新桂系聯合反對蔣介石。
中原大戰使國家元氣大傷,「國力之疲,已如風前之燭奢」 。東北軍的入關,造成邊防空虛,入關後的張學良和東北軍,轉而關注於華北事務,予日本以可乘之機,一年後的同一天(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九· 一八」事變。
中原大戰,使國民黨地方實力派和中央互相削弱,消耗實力,同時放棄進攻紅軍,成為中共領導的紅軍和紅區的存在和發展的有利條件 。在中原大戰期間,中共領導下的農民戰爭區域已蔓延到江西、湖北、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河南、四川、安徽、江蘇、浙江等11省。
紅軍共成立14個軍,人數約10萬,並建立了中央(贛南、閩西)、湘鄂贛、鄂豫皖、洪湖湘鄂西、閩浙贛、廣西右江左江等根據地,革命力量得到較快較大的發展。中原大戰結束後,蔣介石即開始對中央蘇區發動了第一次軍事「圍剿」,而政治上則再次陷入內部紛爭的混亂局面
㈧ 我想要看戰爭片電影
1.《集結號》
導演:馮小剛
主演:張涵予 / 鄧超 / 王寶強
類型:戰爭 華語 火爆大片
首映:2007年12月20日 中國
當張涵予飾演的連長穀子地所帶領的47個戰士傷亡慘重時,由廖凡飾演的排長焦大鵬在犧牲前告訴穀子地:我聽到集結號了。焦大鵬是全連最勇敢的戰士,由他說出的這句話讓穀子地震驚。但是穀子地本人卻沒有聽到號聲,於是他決定繼續堅守下去,結果47個戰士最終全部陣亡。從此穀子地開始了尋找真相的過程,當他找到吹集結號的號手時終於得知:集結號的確沒有吹響,由胡軍飾演的團長明知是要讓這一個連的戰士去送死,最終他選擇了與自己交情最好的穀子地。穀子地這才明白,焦大鵬臨死前的這句話其實是存有私心,想給整個連隊留下幾個「活種」。進入和平年代後,這47名戰士被定為「失蹤」,穀子地的後半生就在尋找47具遺骸、為追溯他們「烈士」的稱號而存活著……
看過這部片後既感動又驚喜,我們中國也能拍出像《拯救大兵瑞恩》這樣的大片了。
2.《南京南京》
導演:陸川
主演:劉燁 / 范偉 / 高圓圓
類型:戰爭
首映:2009年7月7日 中國
《南京!南京!》是從1937年的12月,南京城破開始。盡管有大批的國民黨士兵潰逃出城,但與此同時,也仍然有大量不願意投降的士兵留了下來,在這座城市的街頭巷尾展開了無望而慘烈的抵抗。其中就有國民黨精銳部隊一員的陸劍雄(劉燁)。
在抵抗最終失敗之後,在數十萬中國人的鮮血終於染紅長江之後,南京全城淪為一片死地。唯一尚有生機存留的,就是位於金陵女子學院的「安全區」。在這里,大量的難民因為拉貝的「納粹」身份而暫時獲得了喘息的機會。而實際主持安全區難民工作的,則是拉貝的秘書唐先生(范偉)和歸國女教師姜淑雲(高圓圓)。
但是,在日軍的眼中,所謂「安全區」,只不過是一個囤積了大量女性資源的「倉庫」。而拉貝的德國人身份,在強勢的日本軍隊面前,也只不過是一塊隨時可以扯去的遮羞布。而中國的女人們,則用她們的身軀不僅僅拯救著隱藏在難民營的男人,也在拉貝面前書寫了一段中國人堅強的歷史。
直面重現那個不堪回首的歷史。
3.《八月一日》
導演:宋業明 董亞春
演員:劉勁 侯勇 吳衛東
標簽:戰爭 歷史
首映:2007年9月21日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周恩來在上海組織的第三次工人罷工徹底失敗,周恩來隨即回到武漢。
此時,國共合作的北伐戰爭也在轟轟烈烈地展開,時任獨立十五師師長的賀龍在國民革命軍二方面軍總指揮張發奎的率領下在前線沖鋒陷陣,部下魏老三、趙福生、李虎子等北伐官兵奮勇廝殺,在付出巨大犧牲之後,終於取得了中原大戰的勝利。然而就在北伐戰爭頻頻報捷之際,長沙發生了「馬日事變」,共產黨人遭到再次屠殺。
此時的武漢國民政府為了獲取民心,停止了北伐,部隊全部撤回武漢,要以「東征討蔣」的名義繼續進軍,但是實際用意卻是清除隊伍中的共產黨。
展現人民軍隊誕生過程的戰爭史詩巨制
4.《太行山上》
導演:沈東 / 韋廉 / 陳 健
主演:宗利群 / 李幼斌 / 王伍福
類型:戰爭 華語
首映:2005年8月15日 中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日寇發動了侵華戰爭,華北地區因其戰略位置的重要成為日軍的主要突破口。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奉黨中央命令,率領剛剛改編完的八路軍115、120和129三個主力師東渡黃河,奔赴抗日前線,開辟太行山革命根據地。
朱德見到閻錫山,表明我軍抗日決心,要在平型關打一仗,殲滅日軍一部,並要求友軍配合。只想「抗戰守土」的閻錫山,表面上答應配合卻遲遲沒有行動。兵力單薄、裝備較差的八路軍將士憑借赤子之心和頑強的鬥志,在朱德總司令的部署和林彪、聶榮臻的指揮下,115師主力在平型關伏擊日軍精銳坂垣師團,打退日寇十一次突圍,將平型關十里大峽口變成了侵略者的大墳場!
平型關大捷,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極大的鼓舞了全國軍民的抗戰熱情,八路軍得到山西人民的熱烈擁護。
隨後,朱德總司令派遣129師先遣團夜襲日軍陽明堡機場,摧毀了日軍的空軍優勢;同時調動120師伏擊雁門關,切斷了日軍的補給線……
抗日戰爭是中國歷史上一次偉大的衛國戰爭。
5.《鬼子來了》
導演:姜文
主演:姜文 / 陳強 / 姜鴻波
類型:文藝 戰爭 華語
首映:2000年5月12日 中國
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前夕,在中國北方長城腳下的一個附近有日軍駐守的村子裡,一天晚上,有人把兩個俘虜押送到了一個村民的家裡,其中一個是日本兵,另一個是翻譯官。本來答應好了八天以後來取人,結果此後再也沒有音訊,這兩個俘虜在村子裡一關就是半年…… 在關押他們的過程中,村民們的生活也變得極不平靜,圍繞著這兩個俘虜發生了一系列事情,...
6.《東京審判》
導演:高群書
主演:劉松仁 / 曾江 / 英達
類型:犯罪 文藝 歷史
首映:2006年9月1日 中國
又名:遠東國際大審判
1946年3月20日,受中國國民政府的委任,作為遠東國際大法庭的中國法官,梅汝璈飛抵東京。
東京的中國同仁及朋友為梅汝璈舉行了一個歡迎宴會。席間,顧毓秀鄭重地贈送了一把寶劍給梅汝璈,此舉的含義讓梅汝璈既感激昂澎湃又覺使命之重大……
《大公報》記者肖南負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全程跟蹤報道。在宴會上,他目睹了梅汝璈的天降大任於斯人的激動和歡欣。他不無擔憂,他以一個記者的敏感以及對社會現實國際利益的透徹了解預感梅汝璈此行必定艱難,畢竟,梅汝璈是一個留學美國,回國後有多年從事教學和法院工作的學者型專家。
回到住地,梅汝璈將寶劍敬起,默默起誓……
7.《地道戰》
導演:任旭東
主演:朱龍廣 / 王炳彧 / 張勇手
類型:戰爭 華語
首映:1966年8月22日 中國
抗日戰爭中,我敵後抗日根據地不斷發展壯大,1942年,日寇對我冀中根據地進行「大掃盪」,我根據地人民為了抵禦和打擊日寇,想出了不少巧妙的辦法,地道戰就是其中之一。
冀中地區高家莊人民,在黨支部書記高老忠和民兵隊長高傳寶的帶領下,把幾家的土洞和地窖挖成相通的地道,留幾處出口,用以和日寇周旋。但是在一天夜裡,黑風口據點的日寇偷襲高家莊,高老忠敲鍾警告壯烈犧牲,地道遭到了敵人的破壞。高家莊人民總結教訓,將僅能容身的地道改造成既能藏身又能出擊的多功能地道。
1943年夏天,高傳寶利用地道的翻口擊斃了混進高家莊的特務。日軍分隊長山田糾集了幾個據點的兵力進行報復,但卻被在地道內神出鬼沒的高家莊民兵們狠狠地教訓了一頓。高家莊人乘勝前進,把地道從村內沿伸到野外,成為縱橫交錯的地道網路,變防禦為進攻。區長趙平原制訂了「圍點打援」的戰術,想吸引黑風口的日偽軍出洞,但是狡猾的山本,卻以偷襲高家莊的辦法來解西平之圍。高家莊民兵和八路軍主力及游擊隊一道並肩作戰,一舉拔掉了黑風口據點,消滅了進犯高家莊的敵人,取得了這場戰斗的勝利。
8.《地雷戰》
導演:吳健海 / 徐達 / 唐英奇
主演:白大鈞 / 張長瑞 / 吳健海
類型:戰爭
首映:1963年8月22日 中國
1942年,是抗日戰爭期間最艱苦的年月。本片所描寫的,是當時在膠東抗日根據地發生的事情。那時候,日本強盜不斷地向我抗日根據地進行蠶食、掃盪。軍區為了粉碎敵人的蠶食政策,加強邊沿地區的對敵斗爭,特地從主力部隊抽調一批幹部,來組織和領導各地的民兵武裝;同時,還集訓了一批民兵骨幹,學習使用地雷的本領,號召人們對日本強盜展開地雷戰。黃村當時是敵人的一個重要據點。和黃村遙遙相對,隔著一個山口,有個趙家莊,是根據地的邊沿。在區武委會雷主任的直接領導下,趙家莊和附近幾個村莊,組成民兵聯防,人們使用土武器與現代裝備的日本強盜展開針鋒相對的武裝斗爭。地雷,是民兵最喜歡的武器之一,人們親切地把它叫做「鐵西瓜」。「鐵西瓜」不斷地給人們帶來勝利和信心。「鬼子少了咱就干,鬼子多了咱就轉,躲在暗地打冷槍,埋好地雷遠遠看,叫鬼子挨打又挨炸,一個人影也看不見。」「步槍加地雷」,這在當時是很成功的戰斗經驗。「就地取材,自力更生」,民兵們充分發揮現有武器的作用,又自己動手造出了石雷,使地雷戰廣泛地開展起來,成為群眾性的殺敵運動。根據不同的敵情、地形、時機和敵人行動規律,靈活巧妙地使地雷「活」起來,是地雷戰的基本經驗。人們把這個經驗歸納為四句話:「虛虛實實,真真假假,死雷活用,到處開花。」敵人是不甘心失敗的,吃了幾次虧以後,特地從青島搬來了工兵,破壞了民兵的地雷陣,首次進入趙家莊。敵人大肆燒殺搶掠,使群眾受到慘重損失。可是民兵們沒有灰心,他們進一步研究,改進了地雷技術。在另一次戰斗中,粉碎了敵人的起雷陰謀,接著又用土化學雷,取得反起雷的勝利。1944年麥收季節,敵人乘聯防民兵夜間搶收的機會,偷偷奔襲趙家莊,擄走一部分村民。敵人妄想利用土匪綁票辦法,脅迫民兵放下武器,並且恐嚇說,若不答應他們的要求,就要讓被捕村民走在「掃盪」隊伍前邊「蹬地雷」。民兵和八路軍一起,決定將計就計。於是巧擺地雷陣,當群眾蹬著踏板的時候,地雷卻在敵人群里爆炸。經過一場緊張的戰斗終於解救了被俘的群眾,殲滅了進犯的敵人,取得了反掃盪的勝利。
9.《鐵道游擊隊》
導演:趙明
主演:馮笑 / 馮奇 / 鄧楠
類型:戰爭 華語
首映:1962年1月12日 中國
抗日戰爭時期1940年,山東臨城棗庄一帶的鐵路線上,活躍著一支鐵道游擊隊,他們專門在交通線上打擊敵人,牽制敵人兵力。大隊長劉洪、政委李正組織游擊隊先在陳庄開設一個炭場作掩護,襲擊了幾次火車,武裝自己,並供應軍區一批武器,被老百姓稱為飛虎隊。敵小林部隊調來特務隊,妄想消滅飛虎隊。英雄們先下手為強,襲擊洋行,又襲擊了客車。迫使敵人將進山「掃盪」的兵力撤回一部分來對付飛虎隊。但飛虎隊的英雄們行動神速,又有群眾的大力支持,敵人根本找不到飛虎隊的蹤跡,連狡猾的特務隊長岡村,也狼狽不堪。日本侵略者勾結國民黨反動派,圍攻游擊隊。劉洪負傷,住在芳林嫂家中養傷,這里便成了游擊隊領導集會的地方。芳林嫂的丈夫前些時候犧牲,芳林嫂對劉洪細心照料,因此,二人漸漸相愛了。岡村偵察到游擊隊活動的地點,突然襲擊。劉洪、李正迅速打了個反包圍,消滅了敵人,岡村逃脫。敵人惱羞成怒,便到處放火燒村莊,進行報復。敵人的暴行激怒了劉洪,在微山湖擺開陣勢,要與敵人決戰。李正趕來阻止,不幸負傷。隊伍聽從命令,才免遭損失。飛虎隊經過休整,隊伍擴大了。這時,太平洋戰爭爆發,日寇軍運更加繁忙。劉洪帶著隊伍,經常在鐵道上出擊,搞得敵人寸步難行。小林不得不調集魯南地區全部兵力,進攻微山湖,企圖全殲鐵道游擊隊。飛虎隊的英雄們在殺傷敵人主力部隊後,巧妙地化裝成日軍突圍出來,遇上岡村,一場激戰,全殲岡村特務隊,岡村也葬身魚腹。芳林嫂奉命到湖西偵察,不幸被俘。1945年,抗戰勝利,李正傷好回到飛虎隊,並帶來新任務:要插到臨城去阻止蔣匪軍往北竄,同時,要迫使小林部隊投降。飛虎隊打擊企圖北竄的蔣匪軍,救出芳林嫂,逮住了逃跑的小林和他的殘兵敗將。鐵道游擊隊更加壯大了。
10.《舉起手來》
導演:馮小寧
主演:潘長江 / 郭達 / 劉薇
類型:喜劇 華語
首映:2003年3月25日 中國
一隊精銳的日本皇軍惡狠狠的沖進一個小山村,關起全村的人,要尋找一件無價之寶,而一轉眼卻只剩下一個傻鬼子搖搖晃晃的走出來。是什麼使這群「太君」消失的無影無蹤?那個傻鬼子為什麼瞪著眼不停地嘮叨「花姑娘」?一切都得從那場驚心動魄的火車與飛機的大戰講起
㈨ 介紹幾部講訴中原大戰的影視作品
電視劇《北伐戰爭》、電影《中原大戰》、《同仇敵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