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亞洲電影 > 國外成功的電影營銷案例

國外成功的電影營銷案例

發布時間:2022-07-30 00:34:28

⑴ 請問美國前三名的電影營銷公司是哪三家非常感謝

無論從歷史還是從每年票房市場佔有份額來看,好萊塢中能稱得上大電影公司的只有六家,包括華納兄弟影業(Warner Bros.)、派拉蒙影業(Paramount)、20世紀福克斯影業(20th Century Fox)、索尼/哥倫比亞影業(Sony/Columbia)、迪士尼影業(Buena Vista)和環球影業(Universal)。至於米高梅、新線、派拉蒙優勢等影迷們耳熟能詳的電影公司,有的已經被收購,如索尼2005年吞並了米高梅,華納2008年吃掉了新線。有的則是大公司旗下一些專門發行小電影的子公司,如派拉蒙優勢、福克斯探照燈、焦點影業(環球旗下)等。獅門影業、頂峰娛樂(Summit Entertainment)這類則是有特色的獨立電影公司,規模不大,但都有獨門生存秘技,譬如獅門影業每年靠發行小恐怖片(如《電鋸驚魂》系列)佔領一定市場份額,而頂峰娛樂最近則靠《暮光之城》異軍突起。至於發行過《無恥混蛋》等電影的韋恩斯坦影業,原本屬於迪士尼旗下的,但2005年韋恩斯坦影業成功「贖身」,如今也成為獨立自主的電影公司了。這就是好萊塢目前最為活躍的電影公司,雖然各有特色,但總的來說,每年電影業的絕大部分收入,都由前面六大電影公司收獲。這一格局,從新千年開始至今從沒變過。
華納兄弟最強勢

然而,六大電影公司的經營狀況其實也有高下之分。從2000年至今的9年內,在票房市場上最占優勢的當屬華納兄弟影業。每年年終各大公司統計當年票房戰績的時候,華納兄弟影業幾乎都是排到前三名的(除了2006年排名第四),而在2001年、2003年、2006年、2008年,華納兄弟影業都是當年美國票房最大份額的擁有者,一般都能搶占當年票房市場15%-18%的份額。今年9個月各大電影公司的表現,華納的成績依然是最亮眼的,所收票房竟然佔到總額的20.6%,比目前排名第二的派拉蒙影業要高出3.4個百分點,如無意外,今年的票房冠軍依然是華納兄弟影業。為何華納兄弟影業能在新世紀票房市場上獨占鰲頭,很大原因在於他們擁有《哈利·波特》系列。
但華納並不只靠吃波特的老本,去年《黑暗騎士》的成功可能會讓「蝙蝠俠」系列成為華納接下來十年內的票房利器。目前華納面對迪斯尼影業將皮克斯、驚奇漫畫公司等票房製造機收編旗下的嚴峻考驗,也都做出有力措施——開發DC漫畫影業部門(DC漫畫超能英雄包括蝙蝠俠、綠燈俠、超人等)。避免市場份額被驚奇漫畫的超能英雄電影,如《X戰警》、《蜘蛛俠》等完全佔領。另外,華納在小成本電影的發行上也有不少心得,今年暑期檔他們發行的一部造價只有3500萬美元的喜劇《宿醉》,光是在美國就已經收回2.74億美元的票房。做好大片續集、成功開發新大片系列,以及同時兼顧小成本電影,這一經營方針讓華納兄弟影業成為美國六大電影公司中最有「錢途」的一員。
迪斯尼坐二望一

迪斯尼影業在過去十年中的成績可能只屬於中等生,除了在2000年以及2003年成功當上當年票房老大之外,其餘8年成績相當不穩定,2002年和2006年當過票房亞軍,2004年和2007年成為票房季軍,其他時候都是不入三甲。從公司經營狀況來看,先前的迪斯尼比較依賴《加勒比海盜》系列和皮克斯動畫片,沒錯,這兩個都是票房利器,但致命缺點在於產量不高。在這些電影缺席的情況下,迪斯尼並沒有找到其他電影與各大電影公司抗衡,最終導致成績飄忽不定。
不過,在未來的日子裡,迪斯尼有望成為優等生。原因有兩個,首先是收購了驚奇漫畫公司,目前驚奇漫畫公司的各大超能英雄版權雖然都還分散在其他公司手上,但很顯然,迪斯尼會開始涉獵自己從未染指的超能英雄大片行業。第二,皮克斯歸順迪斯尼後已經明確表示會增加電影的產量,而從近年來《機器人瓦力》、《飛屋環游記》(看更多影評)等電影的狀況看來,增產的方針並不意味著會犧牲電影質量。此外,皮克斯也助力迪斯尼影業發展自己的3D動畫,如《閃電狗》,同時也大力扶植迪斯尼老牌產品,傳統2D動畫,假如《公主與青蛙》接下來能取得成功,迪斯尼的2D動畫振興計劃就有望全面復甦了。
索尼影業後繼乏力

索尼影業先前的表現都還不錯,在2002年、2004年以及2006年都當過票房冠軍,但大部分都是也靠《蜘蛛俠》系列在撐場,其餘時間都在萎靡不振。索尼影業都有想過開發新票房利器,可惜《達·芬奇密碼》之後,《天使與魔鬼》的票房就一蹶不振,丹·布朗系列小說應該無法成為其賺錢利器。而去年的《全民超人》雖然在美國收回2.27億美元的票房,但該片造價也有1.5億美元,而且口碑不行。目前索尼影業正在謀求新出路。最近其旗下的米高梅影業又面臨破產危機,身為米高梅影業的老闆的索尼也沒打算出錢幫其解決問題,好歹米高梅影業擁有007電影的版權,不知索尼影業放棄米高梅,是否因為索尼本身也沒閑錢將其保住呢?
派拉蒙異軍突起

派拉蒙影業近年來開始發力,2007年由於《怪物史萊克3》和《變形金剛》的成功,讓其當上票房老大,在過去的十年中,派拉蒙還是首次嘗到冠軍滋味。接下來派拉蒙走勢越發凌厲,譬如去年一口氣推出《鋼鐵俠》、《奪寶奇兵4》等票房很好的大片,今年又有《變形金剛2》、《星際迷航》等票房大戶,而且這些電影都屬於「可再生資源」,接下來派拉蒙只要卯足勁頭拍續集、前傳,要想不賺錢也困難。另外,擁有史上票房最高電影《泰坦尼克號》的派拉蒙,將《泰坦尼克號》3D化再公映的計劃正在進行得如火如荼,一推出來想必有能讓派拉蒙大賺一筆啊。
福克斯、環球繼續墊底
20世紀福克斯影業與環球影業算是六大電影公司中的弱者。兩個公司過去十年都沒當過票房冠軍。相對來說福克斯影業戰績好一點,早期靠著《星戰前傳》系列風火了一把,但隨著喬治·盧卡斯的「休假」,福克斯在票房市場上也失去了半壁江山。不過有一點可以期待的是,《X戰警》的電影版權在他們手上,而他們自己開發的《博物館驚魂夜》系列走勢也很好,今年福克斯又成功將《冰河世紀3》推向市場,進軍3D動畫領域有了全新突破。這些都證明福克斯在票房爭奪戰中還保持一定的優勢。

至於環球影業,則暫時處於不利地位。近十年中環球影業推出過的賣座電影包括《拜見岳父大人》、《冒牌天神》、《諜影重重》系列以及《金剛》,除了《諜影重重》(看專業影評)系列能夠長拍長有之外,其餘電影都算是曇花一現,續集表現皆不盡人意。而《金剛》這部電影也只為環球影業賺名聲而已,造價都已經2.07億美元了,在美國的總票房也才2.18億美元而已。另外,環球影業近年來有過一系列的失敗決策,如《冒牌天神2》這種中小型故事題材的喜劇竟然也用了1.75億美元的製作成本,最終在美國總票房也只有1億美元。而今年環球影業的表現更是糟糕,前三個季度中最賣座的十大電影,沒有一部是環球影業的。今年至今環球影業最賣座的電影時《速度與激情4》,以8500萬美元的投資在美國換回1.55億美元的票房。但是,這部電影能夠大賣,可能與環球影業的決策之類的東西毫無關系,純粹靠的就是運氣,試問有誰能想到這一走下坡路的系列今年突然就毫無預警地成功呢?接下來環球影業要想在票房爭奪戰中有所成績,想必不能僅靠運氣了吧。

⑵ 影行天下的經典案例

《杜拉拉升職記》:
日期:2010.4.15
票房:1.09億人民幣
電影營銷新範本,藝恩電影產業獎,「年度最佳電影植入廣告」,「年度最佳創新營銷案例」執行。
亮點:整合優勢資源,跨界合作。在時尚、職場、商務等領域持續製造關注12次落地活動,打造電影盛事,引爆社會話題利用媒體資源,強勢霸佔超過10本一線大刊封面,製造「杜拉拉」現象。
《葉問2》:
上映日期:2010.4.29
票房:2.34億人民幣
2010上半年國產片票房冠軍,2010年全年票房NO.8,國產片歷史排名NO.15,藝恩電影產業獎,「年度最佳票房營銷案例」。
執行亮點:十家衛視聯動宣傳造勢,888家影院票房護航,葉問故里盛大開機儀式及尋找李小龍活動吸引關注,製造期待三大電影節活動及超前放映,贏盡口碑與人氣 。
《武林外傳》
上映日期:2011.1.26
票房:2.02億人民幣
尚氏喜劇經典不敗,原班人馬重裝賀歲,打造新世紀華語電影第一喜劇品牌撥亂反正的最佳喜劇片。
執行亮點:經典電視劇晉級熱門電影,凸顯大片氣質有懷舊心,更有新鮮感抓住大腕聚首時機,爭取每次曝光的最大化。
《將愛情進行到底》
上映日期:2011.2.12
票房:2.03億人民幣
「華語電影史上最成功的愛情影片營銷案例」,主題曲視頻微博轉發量近千萬。
執行亮點:
發掘新媒體資源巧打懷舊牌:微情書、校園情侶、微影評15次創意落地活動+病毒營銷經典「將愛體」迅速蔓延,全民瘋狂傳播音樂營銷神話:《等你愛我》&《因為愛情》俘獲聽眾為潛在觀眾。
《失戀33天》
上映日期:2011.11.8
票房:3.5億人民幣
上映四天破億,力壓同期四部好萊塢大片。年內最具投入產出比的電影,2011年最成功電影營銷案例。北京電視台「完美工作派80團隊新偶像」榮譽稱號。
執行亮點:捆綁「聖光棍節」製造社會熱議話題,個性定製內地首部「情感療傷治癒系」愛情電影概念,運用新媒體營銷,官方微博粉絲近十萬,網路指數、微博搜索量居首位,創造微博口碑營銷新高度歷時三個月遍及全國八大城市徵集「失戀故事」錄制《失戀物語》,視頻點擊率過百萬。
《飢餓游戲》
上映日期:2012.06.14
票房:1.7億人民幣
好萊塢年度「現象級大片」在北美收官後,進入內地再度引爆電影市場,開創引進片在中國宣傳營銷的新模式。
執行亮點:自北美上映前兩周即對該片進行不間斷地傳播,將歐美市場火爆的形勢傳遞給大陸觀眾以及業內人士,助其得到廣泛關注;特邀被譽為「中國第一剪刀手」的預告片製作人魏楠為該片製作中國版預告,迎合內地受眾觀影趣味,開啟海外片為中國市場定製預告片的先河。此舉不僅使《飢餓游戲》在內地晚於北美3個月上映之時仍熱度不減,斬獲超出預期近100%的票房,更幫助引進片在內地屢遭桎梏的宣傳困境中獨辟蹊徑。
《鋼鐵俠3》
上映日期:2013.5.1
票房:7.55億
2013年海外影片票房冠軍、2013年批片票房冠軍
《私人訂制》
上映日期:2013.12.19
票房:7.04億
2013年賀歲檔票房冠軍、馮小剛導演個人電影票房最高紀錄、2D華語片首映日票房冠軍、非假日首日最高票房紀錄、華語電影最快破億、華語電影次日票房最高紀錄、公映第三日單日票房過億、華語電影公映四天票房最高紀錄、第二部華語片單日票房過億影片、最高單日人次紀錄、華語電影最快破3億紀錄、華語2D電影最快破4億紀錄、華語2D電影公映7天最高紀錄
《環太平洋》
上映日期:2013.7.31
票房:6.94億
2013年分賬海外影片票房冠軍、2013年暑期檔票房冠軍、中國大陸票房超越北美成為全球第一票倉影片。
《地心引力》
上映日期:2013.11.19
票房:4.41億
2013年年度分賬影片票房亞軍、年度神片首周票房破2億
《超人:鋼鐵之軀》
上映日期:2013.6.20
票房:3.95億
首周4天票房1.6億、全年海外影片票房第六名
《霍比特人1:意外之旅》
上映日期:2013.2.22
票房:3.16億
首周票房1.15億
《分手合約》
上映日期:2013.4.12
票房:1.95億
中韓合拍片票房冠軍、首周票房破億、2013年春節投資性價比最高影片
《飢餓游戲2》
上映日期:2013.11.21
票房:1.74億
上映兩周票房躍升至影片海外市場成績第一位
《驚天魔盜團》
上映日期:2013.10.10
票房:1.44億
連續蟬聯單日票房冠軍
《生化危機5:懲罰》
上映日期:2013.3.17
票房:1.09億
內地上映時落後北美將近半年時間,但依然突破票房億元大關
《北京愛情故事》
上映日期:2014.2.14
票房:4.02億
內地影史2D華語片最高開畫成績、2D華語片工作日最高票房紀錄、內地影史情人節檔期愛情片最高票房紀錄、情人節當日愛情片最高票房紀錄、華語愛情片首周末票房冠軍、史上最快過億華語愛情片,最快破2億的華語愛情片、內地14點上映影片最高票房紀錄。

⑶ 求電影市場定價策略的案例

在網上搜了一下,找到了一篇與此有關的文章,但太長了,摘抄部分如下,具體的鏈接過去看。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一)電影放映市場現狀

電影,是一種商品。是商品就要有市場,就要贏利。不僅僅如此。有了市場還要追求更大的市場,爭取讓我們的商品滲透到每一個可以到達的地方。只有這樣,我們的商品才有價值,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健康成長。同樣,有了利潤還要追求更大的利潤,商品存在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創造利潤。只有創造盡可能多的利潤,才能最大限度地體現商品的價值。

但是,目前「電影」這兩個字對於我們卻越來越生疏了。原因就是它的市場在逐漸縮小,它的觀眾在逐漸減少,觀眾離影院越來越遠,電影正在與觀眾背道而馳。

為什麼?

主要原因就是電影票價太高,遠遠超出了消費者的支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讓大批的電影愛好者望而卻步。調查發現80%的觀眾認為幾十元票價經濟上難以接受。對於工薪階層來說如果電影票價低一些還是願意經常進電影院看電影的。但是普遍認為花十元錢看平庸的國產片是不值的,偶爾看一些進口大片還可以湊合,更何況少則30元、40元,多則80元、90元呢?消費者說這些話表明他們對於電影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現實。

例如,2005年1月3日,元旦的最後一天假期,北京王府井電影院掛出的《天下無賊》票價是48元,《加菲貓》是38元,《功夫》是58元,如果要在這兒看完三部片子,就得花144元,而且這還是普通票的價格,如果你想在貴賓廳看電影,價格還得翻番。此外,影城門口有告示牌,不讓外帶食品,消費影城的大杯可樂8元,爆米花10元,讓人感覺進了候機廳。

與票價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居民的收入太低了。以2004年為例,廣州人均收入16884元,深圳為27596元,上海16683元,杭州14565元。這樣算下來我國居民的人均月收入也就在1200元到1400元(這只不過是沿海一些發達城市的收入水平。事實上,在欠發達的廣大中西部地區遠沒有這么高)之間,但我國國內的電影票價大多在30—40元之間,一張電影票相當於一個人月收入的1/30,這個比較有點可怕。

票價高了,觀眾怕了,進影院的人少了,觀眾人數自然大幅下降了。以電影重地上海為例,其電影觀眾人數上世紀90年代4500萬人次,但現在卻萎縮到500萬人次。電影院越來越留不住人,這已經成為困擾中國電影發展的一個瓶頸。

觀眾人數少了,票房必定下滑,即使票價很高。1989年時,電影票價為每張0.25元,全國票房總收入為25億人民幣。現在,電影的票價上漲了大約100倍,全國總票房收入卻只有10億人民幣。而依我看來,考慮到物價指數上漲的因素,實際上現在每年的票房總數10億人民幣,只抵得上1989年時市值的5億元以下。也就是說,目前每年的票房總值還不及1989年前的五分之一。

這就是我國電影放映市場現在的生存狀況。票價居高不下、觀眾逐年銳減、票房無法突破就像三座大山重重的壓在電影放映市場及其經營者的肩上。又像一個魔咒緊緊環繞在他們身旁使他們寢食難安。

我們的電影放映市場該怎麼辦?

(二)與以往電影放映市場狀況的比較

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中國電影業開始復甦,看電影是人們娛樂消費的主流,那時電影院放映新片,基本上是場場爆滿。而在今天,電影「高票價」導致的電影消費貴族化,則在使電影觀眾嚴重走失。同時,票房收入大幅下降。

下面我們分別從票價、觀眾和票房三個方面進行比較。

首先來看票價:

建國初期 0.1元 60年代 0.15元

70年代 0.2元 80年代 0.3元

1989年 2.5元 1996年 15元(個別影院20元)

以均價90年代以前每票0.25元計,現在的票價較之漲幅近100倍!而其它商品的價格漲幅遠遠低於電影票價的漲幅。以成都市零售商品為例,90年代以前,大米每市斤0.142元,現在每市斤0.85元,漲幅6倍左右;90年代以前,豬肉每市斤0.85元左右,現在每市斤6.5元,漲幅8倍左右。

再看觀眾數量:

1989年我國電影觀眾有293億,1999年只有3億人次,這說明1999年,我國看電影的人次僅為十年前的1%,2001年已經降至2.2億。我國電影重地上海,電影觀眾上世紀90年代是4500萬人次/年,而現在卻萎縮到500萬人次/年。

最後來看票房:

1989年我國電影票房收入為25億元人民幣,1999年我國票房收入為8.1億元人民幣。票房收入為過去的1/3。據官方統計的結果,2004年一年,我國的電影票房總收入為10億圓人民幣,這其中還包括電影頻道給一些不在院線上映的電視電影的錢,如果單純考慮影院票房,連10億元都沒有。

票價、觀眾數量和票房的如此懸殊的對比,說明高票價已經成為困擾我國電影產業發展的一大瓶頸。

(三)與國外電影放映市場狀況的比較

美國人愛看電影,美國的電影票房動輒上億美元;中國人也愛看電影,但中國的電影票房最高者《英雄》也不過2.5億元人民幣罷了。美國人愛看電影,美國人也有條件看電影,中國人愛看電影,但中國人卻沒有條件看電影。這真是讓人覺得可悲。

美國1990年電影票房是47億美元,以後連年大幅上升,到2004年已經達到了94億美元,比2003年上升14%,同時也超過了之前的票房最高紀錄—2002年的93億美元,從而創造了美國電影票房新的最高紀錄。而中國近年來則呈下降趨勢,1992年是19.9億元人民幣,1999年以後就一直在10億元人民幣以下徘徊。

美國2004年人均收入是36000美元,月收入約3000美元,而美國的電影票一般在6美元左右,是月收入的1/500。中國人均年收入2004年廣州人均收入16884元,深圳人均收入27596元,而上海人均收入16683元,杭州人均收入14565元。這樣算下來,中國人的月收入也就在1200-1400元(這只不過是沿海一些發達城市的收入水平。事實上,在欠發達的廣大中西部地區遠沒有這么高)之間,但中國國內的電影票價大多在30-40元,一張電影票相當於一個人月收入的1/30,這個比較有點可怕。

以上是我國和美國的比較,下面再看與其它國家的比較:

韓國:電影票價一般是人均收入的1/150。韓國的票價由發行方、投資方及影院三方來維持,三方從市場經濟規律考慮提出一個適當的價格,根據地方差異有所不同,偏遠地區比這個價格還低。

日本:電影票價一般為成人票每張1800日元(約合人民幣135元),是普通市民收入的1/200。為了留住觀眾,日本女人看一場電影1000日元,約合人民幣80元;日本男人需要多花500日元,也就是120人民幣,但日本人均最低月收入在20萬元,可以買1600張電影票。

法國:巴黎一般工薪階層的月均收入為2000歐元(1歐元約等於10.5元人民幣)。在香榭麗舍大道的UGC影院,三個放映廳的普通票價分別定為8.6歐元、8.2歐元和7.3歐元,學生票為6.7歐元,中午12時開映的影片票價為5.5歐元,12歲以下兒童票價為5.1歐元,另有三人聯票等優惠價。票價的靈活掌握也是巴黎影院經營者經常用的手段,「辦卡觀影」活動在法國較為普遍,18歐元月卡和230歐元年卡很受觀眾歡迎。

義大利:羅馬已實行年卡制,除本人照片外,在一次性交納一定量的購卡費用,在年內觀看任何場次的電影,只要每次交納1歐元即可。

著名影星成龍被問及票房問題時,則表現得非常激動。「我最不願意就是談到票房的問題,我們中國有13億人,票房上了1億元就高興得不得了,而韓國只有4600萬人,卻有1億美元的票房。原因是我們中國人都去看盜版了。而看盜版的原因就是電影票價太貴了,看不起,尤其是一些不發達的地方,票價太貴,導致人們選擇看盜版。所以呼籲一些地方降低票價,讓更多的人去電影院看電影。」

票價高了,進電影院的人數就少了,在電影院進行消費的人數也就少了。在中國的電影院里經常可以見到只有8、9個人的情況。即便是100元一張票,也不過8、9百元。如果票價低一些,影院里有500人,每人買一杯2元的水,影院就會有1000元的營業額。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

電影管理者是否也該考慮一下措施,讓更多的人能進電影院,讓人們能看到更多的電影。這可能是振興中國電影放映市場的一條必由之路。

⑷ 有哪些比較經典成功的電影營銷案例

《大聖歸來》的口碑營銷!

⑸ 2010 年以來,有哪些國外中小電影的營銷做的比較好

「200萬的生意被你做成了1000萬!」這是《瘋狂的石頭》中的一句經典台詞。這個低成本、高票房的奇跡成為中國電影史的一個經典案例。寧浩更是直接被中影看中,晉升億元俱樂部。《瘋狂的石頭》的成功就讓不少不夠格的影片紛紛效仿,甚至各個號稱自己爆笑程度堪比《瘋狂的石頭》,這種自己無力吆喝便想借東風的手段無一成功。另外在對該片的跟風下,一批山寨喜劇橫行的風潮讓影壇也曾污濁不堪。
時過4年,國內電影市場風雲即變,中國電影業步入一個電影營銷初步階段。當電影製造的話題和體驗,成為一種特殊的市場驅動力並成功地被企業運作,那麼採取適當營銷手段,將會創造出巨大的市場價值。此後的無數影片紛紛新招頻出,你方唱罷我登場。電影營銷在這幾年似乎比電影內容本身更為奪人眼球。從發行公司、院線到影院,各種影片在不同層級都頻頻使出營銷新招,可惜是有人歡喜有人愁,《人在囧途》成為票房黑馬,就是小成本影片的營銷成功典型案例,甚至說此案例絕不亞於4年前《瘋狂的石頭》。下邊我們擦邊球似得談下《人在囧途》的幾個到位營銷點子:
影片類型和類型電影的清晰定位
常用的劃分影片類型的標准有三個:場景、情緒、形式。場景是指影片發生的地點。情緒是指全片傳達的感情刺激。影片也可能在拍攝時使用特定設備或呈現為特定樣式,即形式。類型電影的概念更細膩一些,這么說起來很抽象,具體舉例來講:科幻題材的電影是個電影類型,因為有很多這類的片子,要討論時空交錯類的電影,這就應該是類型電影。因為他是科幻電影的特殊的一種。
《人在囧途》粗剪完成後,本片的營銷團隊對影片並不滿意,起初的風格僅僅是偏喜劇而已,後來請到幾位國內知名導演提供指導意見,重新剪輯,成為一部標準的類型片,明確清晰的類型定位:公路喜劇。作為類型片,中國在公路喜劇還沒有出現標志化的作品,《落葉歸根》僅是曇花一現,號稱中國首部公路影片《過界》,票房口碑跟《走到底》一樣的慘敗。《人在囧途》做得很靠譜,延續了一個類型片的好起頭。想想每年春運時南北大遷徙的人潮,哪個身上沒點值得一說的故事。
傳播率強悍的病毒營銷屬全國首例
電影上映之前,「盒飯大叔」視頻網上盛傳,「張藝謀掏了沒蛋,也沒用」、「導演的蛋、王寶強的蛋、李小璐的蛋,你要不要」、「你不就一蛋的事兒嗎?你少個蛋會死呀」。京腔的經典對白加上兩位主角不依不撓的作風使得這個視頻在網上迅速竄紅,各主要視頻網站該片點擊均接近五千萬。視頻的背景是一輛掛有《人在囧途》字樣劇組車,其間還時常有帶著劇組名稱的體恤閃過,用意甚是明顯。實際上片中被網友奉為「蛋弟」的人也正是本片的另一個編劇徐元豐。
甚至許多家國外網站和媒體也關注此報道。但當時甚少有人想到這是一場炒作,該視頻擁有無比真實的偷拍效果,場景、攝像、雜音,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這是一場有「預謀」的拍攝。病毒式營銷已經成為網路營銷最為獨特的手段,被越來越多的商家和網站成功利用。但出現在國內電影營銷中,還策劃的如此成功,尚屬首例。
焦點宣傳夠准確,口碑營銷夠及時
很明顯本片的營銷團隊深知本片屬小成本影片,另外影片上映期間,同期大中小型電影多達26部,無法花費大氣力整出一兩個成為當下新聞熱點和焦點的話題,於是四兩撥千斤的採用了兩個焦點宣傳,一則是病毒營銷,二則是採用網路熱門字「囧」,延續流行詞彙。「囧」本義為「光明」。眼下成為一種流行的表情符號,成為網路聊天、論壇、博客中使用最最頻繁的字之一,並被賦予「郁悶、悲傷、無奈」之意。「囧」字可謂「21世紀最風行的一個漢字」。影片打著「人在囧途」的旗號,打造流行新詞彙,很明顯片名言外之意則是路途上所遇的囧人囧事。本片上映後,囧途赫然成為熱門新詞,「人在囧途唐駿依然活得精彩」、「三星Q230筆記本輕薄陪伴人生無囧途」 、「雨季危險多 ESP讓您不必「車在囧途」……時下熱點新聞紛紛使用「囧途」,來形容處在比較窘迫的路途、處境之中。
《人在囧途》在各大城市上映時,通過本地媒體邀請觀眾與一些網路影評人同步觀看,本身電影質量不錯,更巧的是它出現在20多部的影片產生「審美疲勞」之後,猶如一陣清風刮過。咋眼看來。這些網路觀眾囊括眼下博客、論壇、微薄最活躍的一群人,形成話語攻勢。人人皆知《人在囧途》就只是一部讓人笑的暢快淋漓的喜劇電影,並且電影中充滿智慧、黑色幽默、諷刺。口碑相傳,觀眾湧入電影院,影城自然加多場次排映,票房自然屢屢突破,甚至晚於該片上映的《搖擺de婚約》等片,場次上還是輸於本片,最終獲得五千萬票房。加之該片營銷團隊時不時再推出「減壓」、「廣告零置入」等配合造勢,口碑營銷確實夠及時。
雖然說本片素質過硬也是營銷能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但6月上映的27部影片票房與預期相差甚遠。在這場競爭中,《羅賓漢》、《諜海風雲》等大製作影片苦不堪言,《活該你單身》、《海洋天堂》、《打擂台》、《志明與春嬌》等小成本幾乎覆滅,而《決戰剎馬鎮》、《搖擺de婚約》等一些頗有規模的電影票房並未與宣傳成正比,唯獨小成本的《人在囧途》卻在競爭中佔領了先機。這並不是巧合。我想這也應該是眼下正在上映的《無人駕駛》、《出水芙蓉》這些中小影片為何失利,該學習營銷和探討營銷的地方。

閱讀全文

與國外成功的電影營銷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學生電影電視劇 瀏覽:851
國外電影部隊 瀏覽:230
電影院紅外攝像 瀏覽:552
電影最爛排行榜2015 瀏覽:828
楊麗菁電影大全 瀏覽:649
怎麼刪除來自mac的電影 瀏覽:126
冬天動作電影 瀏覽:354
中國穿越電影大全最新 瀏覽:605
1997法國電影心火在線觀看 瀏覽:712
韓國十大感人電影 瀏覽:750
智能電視裝哪個app能看免費電影 瀏覽:842
觀電影後感600字大全 瀏覽:184
大哥大2電影插曲 瀏覽:56
在電腦上播放的格式的電影 瀏覽:629
大潘最新電影 瀏覽:630
韓國犯罪電影哪裡能看 瀏覽:57
英國動畫電影2016 瀏覽:296
蘇乞兒電影周星馳視頻 瀏覽:929
中國3d電影潮 瀏覽:812
大主宰電影演員表 瀏覽: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