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亞洲電影 > 日本風俗電影

日本風俗電影

發布時間:2022-09-07 22:43:20

❶ 講述日本一個家庭婦女不甘寂寞出去拍寫真的電影名叫什麼

戀之罪

導演: 園子溫
編劇: 園子溫
主演: 水野美紀 / 冨樫真 / 神樂坂惠 / 岩鬆了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日本
語言: 日語 / 英語
上映日期: 2011-11-12
片長: 144分鍾

❷ 日本的變態風俗有哪些

01要命的日本「裸體節」

裸體節又叫「會陽節」,參加者都是男性,他們只系日本傳統的兜襠布,幾近全裸。這一活動開始於江戶時代末期。
02晚上騎自行車要開「車大燈」

自行車在日本被稱為「自轉車」,是日本學生、家庭主婦以及在日留學生的首選。但是,初次在日本騎自行車或與會有些不習慣,日本社會對於騎自行車有著不少的「規定」。

在日本夜間騎自行車要求開「車大燈」,違者被警察發現的教育比騎車帶人還嚴格。在日本騎自行車要注意的第二點,就是每輛自行車都會有自己的「身份證」,就好像汽車的車牌照一樣。在日本,哪怕是破舊的不像樣的自行車,你都不能去撿來騎,因為撿沒有來歷的車,在日本被認為等同於「偷竊」。
03動作緩慢卻能讓心臟病發作的戲劇

日本的能劇和狂言的產生可以追溯到8世紀。能劇是近乎靜止的藝術,不過絕對不必擔心是否會睡著,需要擔心的只是心臟能否受得住劇中的刺激:或許是空洞的長笛發出的刺入骨髓的一聲呼嘯,又或許是突如其來的一個驚天擊鼓!
04日本婚禮新郎「扔」著玩

以前,在日本的一些貧窮農村裡,漂亮的姑娘大多嫁到外村,同村的小夥子只能「望美興嘆」。於是,他們對來迎娶的新郎心懷「恨意」,想辦法進行報復。小夥子們會把新郎抬到山坡上,然後猛地拋下,而且拋的越高,表示新娘越漂亮!

05日本頂級變態鬼屋醫院

此鬼屋已經被承認為世界吉尼斯記錄中最大最恐怖的鬼屋。這里是以一整棟大樓為鬼屋,鬼屋的外型是個破舊、凄涼、顫栗的醫院,裡面和其他鬼屋不同,並沒有規定的路線,而是讓遊客在整個醫院里隨意行走。這里真正意義做到了身臨其境、而設計者在恐怖機關設置方面完全不遺餘力、簡直就是以嚇破你的膽為目標。

裡面除了人造的恐怖效果外,還會有很多工作人員化妝成鬼魂,喪屍的摸樣在各個角落做些「小動作」,而化妝的水準完全是恐怖電影中的效果。
07用「面條」美容

巨無霸海碗里,盛著濃郁的豚骨高湯。拉麵溫泉的的顏色調成近似拉麵的湯頭的顏色,民眾坐在里頭泡湯,彷佛成為配料的一部分。這就是位於日本富士山腳箱根小涌園溫泉主題公園「悠內三」內的「拉麵溫泉」。
08泡澡相親

東京城郊就有家酒店開辦了「浴池約會」服務。該酒店的廣告詞是「要不要到我們露天『約會浴』泡一泡?說不定你會遇到理想伴侶。」據說浴池開辦24年來,有很多年輕人在此交上朋友,甚至結為夫妻。

酒店經理介紹說,他的兩性浴池光明磊落,可以裹著浴巾或穿泳裝入浴。男女雙方分別由房間的兩面進入浴池。浴池用一扇水底閘隔開。就位後,拉門打開,雙方正式見面,或喝米酒聊天,或用浮在水面的桌子打撲克。只要一方把拉門關上,便可結束約會。
09日本人垃圾隨身帶

日本的大街上幾乎看不到垃圾箱,更不用說垃圾站了。無論是在銀座、新宿的繁華街頭還是鄉村的僻靜小道,除了飲料自動售貨機旁會設置一些供丟棄飲料瓶、罐的專用垃圾箱外,想丟棄一張廢紙,你都找不到垃圾箱。日本人的做法是把垃圾放在塑料袋中帶回家,這一點可能會讓很多外國人感到不太適應,但客觀上卻保障了日本街道的整潔。

❸ 求介紹一部體現日本古代風俗的電影!帶有美感,經典的!

生田斗真主演的《源氏物語》名著改編,應該算經典了。畫面也很美。

❹ 有沒有一些有日本本土風俗特色的動漫,平常那些都看膩了

《櫻花任務》 25話 已完結,講的是東京城市少女跑到鄉村 做類似村支書,振興鄉鎮的故事,會有大量的鄉土文化人情。
b站第一集番號:AV9629541
《悠哉日常大王》 喵帕斯的出處,很悠閑很靜很日常。

❺ 想請問一下名古屋有什麼特別的結婚習俗

日本風俗(一)

國花和國鳥

日本人自古把櫻花作為自己的國花。日本古代神話有關櫻花的傳說很多,櫻花酬謝時乾脆利落,人們把它與武士的人生觀聯系在一起。日本各地都有賞櫻花的勝地。每年春天,櫻花盛開之時,家庭成員、公司同事一起在櫻花樹下擺設酒宴,飲酒、唱歌、跳舞、賞花、盡情交流是日本人的一種樂趣。賞花時節,人們歡樂的場面,也成為日本一道迷人的風景線。 神話和傳說中常常提到的雉,是日本的國鳥。雉是日本特有的鳥,雌雄之間的大小,色彩差異明顯,雄雉臉部為紅色,頸部、胸部、腹部為暗綠色,背部略帶紫色,尾部長,有不少黑色的帶狀羽毛。雌雉為淡褐色,身上帶有黑色的斑紋,尾部短。雉生活在草原以及農田附近的灌木叢中,巢建在地面上,以果實、昆蟲為食。

富士山

富土山是日本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是典型的圓錐形休眠火山,冬季半山腰以上均為大雪覆蓋,雪景為富土山增添了一份美麗,成為日本的象徵之一。富士山像一座巨大完美的圓錐,天氣晴朗時,站在富士山上可以看日出和雲海,風光旖旎秀麗,這里也是旅遊勝地,一年四季都吸引著遊人,凡來日本的外國遊客也都慕名前往,一覽富士風光。 日本的河流受其山地地形影響,大多短小而湍急,最長的信濃川也不過367公里。雖然由於落差較大,日本的河流可用於水力發電,但幾乎都不能用於水路交通。 山間有湖泊,清澈見底,景色秀美,但面積都不大,最大的湖泊是琵琶湖,面積為674平方公里;最深的湖是田澤湖,水深423米。除此之外,由沙丘、沙洲與外海隔開而形成的鹹水湖--霞浦湖,其面積為168平方公里。

氣候

日本列島南北長3000公里,跨亞熱帶到亞寒帶,由於受復雜的地形和海流的影響很大,各地區氣候差異顯著。 由於受著有規律的季風影響,冬季寒流南下,夏季熱帶氣流北上。在這兩種氣流影響下,冬夏兩季各長達數月,而處於季風交替之際的春秋季,各為2個月左右。由於受太乎洋暖流影響,日本列島的大部分地區雨水充足,年降雨量達1600-1700毫米,早春至夏季的作物生長期,尤其是6-7月的梅雨季節經常下雨,而每年的8-10月,西南部地區還經常受到台風的襲擊。 冬季西北寒冷季風襲來,日本海沿岸降雪較多,使這一地區成為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多雪地帶,每年新舄縣等地積雪都深達4-5米,這與太平洋一側多晴乾燥的氣候形成鮮明的對照。本州南部夏季炎熱,差不多與東南亞相同,是典型的照葉樹林帶氣候。夏季有3-4個月的時間氣候與東南亞相同。因此,薯類及水稻等南方植物成為日本農耕文化的基礎,進而使日本 文化具有典型的南方型特徵。

文化

日本堪稱世界上變化最迅速的國家,由於日本民族十分保守,使得現代的日本文化既表現了淵遠流長的歷史和日本大相撲傳統,又具有相當歐化的傾向。日本的文學作品、影視藝術,就連書法都顯現出新舊結合、東西交璧的特色。游覽日本的城市,就會看到古樸典雅的寺院神社與現代化的摩天大廈相鄰。絲弦演奏的民謠和節奏強烈的迪斯科同樣受到日本人民的喜愛。日本的交響樂團眾多,音樂水準已被公認為世界一流。 茶道和花道是日本人引以自豪的藝術。茶道通過奉茶的一套講究的禮節表現高雅藝術。花道是將剪下來的花草枝葉插在器皿里表現美感和生氣。茶道和花道是日本婦女的必修課,成為文化和教養的一個方面。
日本人喜愛體育運動。在日本打高爾夫球是經常性的體育活動,許多人喜愛這一運動,幾乎每10人中就有1人是高爾夫球愛好者。柔道和劍道已被列入日本小學的必修項目。棒球在日本非常普及,是日本的國球。「相撲」被稱為日本的「國粹」,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日本圍棋水平很高,中日圍棋交流頻繁。圍棋、將棋(日本的棋)受到廣大日本人民的喜愛。

飲食

說到飲食,不僅是以大米為主食、蔬菜、魚與肉為副食的日本式餐點,而且西歐中國餐點一般也很普及,在日本可以品嘗到豐富多樣的餐食。日本是一個優質水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衛生設施也很完善,所以自來水在日本的任何地方都可以飲用。現代的日本文化更是多彩多姿。女孩子們在學習自古以來的日本傳統文化,如茶道、花道的同時,也跳迪斯科。觀覽市區、古老寺院和高層建築相鄰而建的情景並不稀奇。故而現代的日本文化是結合了古老的、新興的、西洋的和東洋的文化而形成。

產業

產業也是一樣,自古以來,日本是一個農業國,可是在這一個世紀里,急速地工業化,成為現在世界上有數的工業國家之一。在大學,有從電子工程到國際經營學等各種學術領域,幾乎所有的學術領域,在日本都可以進行研究。日本,是一個自古以來的傳統文化和最先進的高尖端技術相結合的國家。

交通

在日本的國際機場有新東京國際(成田)、東京國際(羽田)、名古屋、關西國際、神岡、札幌、函館、青森、仙台、新瀉、富山、小松(石川縣)、岡山、廣島、高松、松山、長崎、大分、鹿兒島、沖繩、全部共20個機場。外國人來日本時的代表入國機場為東京國際(成田)和關西國際機場。從機場到市區的交通手段有電車、公共汽車和計程車。 治安 眾所周知,日本是世界各國中犯罪率低,而拘捕率高的治安良好國家之一。

日本的貨幣

日本的貨幣是日元。紙幣有1萬日元、5千日元、1千日元3種,硬幣有500日元、100日元、50日元、10日元、5日元、1日元6種。主要貨幣可以到可換匯的銀行去兌換。各銀行的匯漲相同。在銀行或美國領事館你常能得到最高的兌換率。機場兌幣處的兌換率最低。飯店出納處處於二者之間。在日本一般用現金支付,最近使用信用卡的店鋪和個人有所增加。一般不用現金支票。

日本風俗(二)

娛樂及其它

只東京一地,酒吧、啤酒屋、夜總會等娛樂場所,就有數萬之多,其中專門迎合商界人士的場所,收費比較昂貴。也有許多以一般工薪階層為對象的,價位比較低廉。日本的工薪階層,辛勞一天之餘,很多人喜歡到旅社裡的附設酒吧,百貨公司的夏季屋頂啤酒花園等地小飲一下,休息一下。外來遊客,也可利用這些地方。
另外,觀賞日本歷史悠久的古典戲劇、歌舞,體驗日本文化的豐富內涵,應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當然,如今的現代都布里,電影、音樂會、芭蕾也是應有盡有。

芭蕾舞及音樂會

這類活動在各大都市都很活躍,劇院或音樂廳的設備也很好。著名的歌舞劇團或交響於隊都有定期的表演劇目。世界著名的管弦樂隊或獨唱家,常來日本演唱。

歌舞伎是比能劇更大眾化的一種戲劇藝術。它的成功,是由於廣大觀眾的歡迎和支持,不象能劇的成功是受到當初幕府和宮廷方面的贊助。歌舞伎迥然不同的特色是:押韻的台詞,奇妙的舞蹈,悅耳的音樂,豪華的服飾,多彩的化妝,以及其他精心設計的飾物。劇中的女主角總是由男人扮演。大的戲院都有附註英文的節目單。

文樂劇

這種木偶劇是日本另一種舞台娛樂,不但日本大眾喜愛它,而且享譽國際。木偶戲多由三個人操作,每一個木偶有三條操縱桿來使木偶表演生動的動作。伴奏的是傳統的音樂和民歌,木偶的服裝都很華麗動人。

櫻花舞

櫻花季節的櫻花舞,盛行於京都,穿著鮮艷和服者的舞姿,在日本傳統音樂的聲浪之中,分外動人。最聞名的是都踴(四月一日至三十日)和鴨川踴(五月一日至二十四日和十月十五日至十一月七日)。

日本及外國電影

和世界各大都市一樣,日本大都市有很多放映國際影片的電影院。專門上映日本電影的電影院也很多。影片內容有很新的,也有富於歷史意義的古老版本。日本片都用日文,外國片除用原來的外語以外,加有簡短的日語說明。

歌舞劇

在日本很興盛,著名的有寶冢,松竹歌舞團等,演員都是受過嚴格訓練的年輕女子。

日本風俗(三)

日本偶人節

紅、粉、白各色梅花綻開微笑帶著春天的問候來到我們身邊。在這春暖花開的季節里,有女孩子的家庭就會忙碌起來,為3月3日的偶人節作準備。偶人節是日本的傳統節日,又稱為女兒節或桃花節,源於中國。據說古時中國4日歷的3月上旬,人們會來到河邊洗手和腳,把罪孽、污穢、厄運洗,求得平安。到漢代己漸漸演變成在河邊詠詩、飲酒,享受湖光春色了。 平安時代(794一1192)初期經過相當長一段時期吸收、融合。道教色彩非常濃厚。在吸收先進的中國文化之後,日本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和風文化」。那時在貴族中女性尤其是少女們非常流行賞玩偶人。 以後又與祈求身體安泰之風俗相結合,形成了用偶人按撫身體,然後把偶人和供物擺在用草編的織物上,再把它們一同放人水中任其漂走。 這一「送走偶人」的習俗,據說能把疾病和災難帶走。在日本中部地區這一古老傳統至今仍保留著。最早,偶人是用紙或稻草做成的站立式簡單人形,星移斗轉,情人被做得越來越講究,人們就不再捨得把它們放入河中順水漂走了,而是將它們擺置家裡,細細觀賞。進入江戶時代(1600一1868),更是出現了品目繁多的各式偶人,繼而又模仿古代宮廷的風俗,一對和睦、相愛的皇室夫婦偶人端坐於鋪設了紅色絨毯的階梯大陳列架的最上層,3名自女和5位樂手分別排列在前,再配上各種道具。以後,在江戶時代中期每年的3月3日被正式定為偶人節。從此它作為一種女孩子的節日在民間盛行了起來。人們通過這一儀式,祈求女人『健康成長、幸福安康,其中也包含被保佑而感謝的心情。

如今,偶人己被做得十分精教、華麗,價格也自然不菲了。這些造型各異、妙超橫生的木偶娃娃不僅成為每個家庭里珍貴的藏品,也是難得的民族藝術珍品。一身金線織花的錦緞,搖曳於兩旁的紙罩蠟燈,襯著嬌艷的桃花,還有春季應時的盛宴,象徵著美好、富足。自己的女兒將來能像偶人公主那樣幸福,是每個父母的祝福。隨著時代的變遷,偶人節也被賦予了更多的蘊意。在日本有女孩子的家庭,會買上一套木偶娃娃,每年的2月中旬,人們就早早地把俏人擺置出來,寄希望於女兒能早一些找到如意郎君,完 成婚嫁。3月3日的情人節一過就會立即收拾起來,以免女兒在家裡呆的時間太長,找不到婆家。等到女孩子做新娘的時侯,她就把這些木偶連同父母多年來的祝福都帶到小家庭,然後傳給自己的女兒,如此什代相傳下去。「點上燈籠,獻上桃花,五人樂隊吹起笛子敲起鼓,今天是快樂的偶人節。」悠揚的樂曲聲響起來子,歡快祥和的氣氛中浸滿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嚮往。

日本的紅日子

日本的節假日,反映在掛歷上,都是以紅色表示的,人們喜稱為「紅日子」。

節假日大體可分為三種,第一種是政府規定的節日,例如:元旦、成人節、建國紀念日、春分、天皇誕辰日、憲法紀念日、兒童節(5月5日)、敬老日、秋分、體育節、文化節、勞動感謝日等;第二種帶有傳統性的節日,例如:立春、端午、七夕、中秋。日本過去也按照中國的習慣過節,只是明治維新以後,學習西方,有些節也不過了,比如春節改成了元旦,不再過春節了。還有些受西方影響的節日,如聖誕節、五一、婦女節。另外還有日本自己的節日,如女兒節、盂蘭盆節、七五三等。第三種是例行的星期六、星期日。

日本的節假日很多,稍不留心,自己還像往日一樣打電話找人聯系工作時,卻一個人也找不到,一想才恍然大悟,又是「紅日子」。

一到節假日,東京市裡反倒是市井冷落鞍馬稀。因為在城裡上班的人大都住在郊區或遠離東京市區的其他城市,節假日誰也不會再呆在城裡了。很多商店乾脆關門休息,公共汽車和電車也減少班次。所以越是節假日,城裡越冷清。

人少有人少的好處。東京銀座便開辟了步行街,號稱「步行天國」,往南直達新橋,往北延伸到上野,綿延數公里。寬闊的大馬路上,只有行人任意行走。大商店還是照樣開門,人來人往,不失平日的繁華。有時街上會擺上一些桌椅,招待顧客飲茶喝咖啡或是品嘗小吃。漫步在人行天國,還真有點「步入天國」的味道。

不同的節日有不同的過法。比如:端午節,在農村和中小城鎮,用布做成彩色的鯉魚旗,把它們掛在高高的桿子上,煞是好看。女兒節,每年三月三日讓小女孩穿上和服,擺上小祭壇,裝飾日本人形,供上紅、白、綠三色的做成菱形的粘糕、白酒和桃花,祭拜完了,帶著女兒遊玩去。

過盂蘭盆節時,社區便組織年輕人抬「輿」就是轎子。幾十名上著花條襯衫、下面有兜檔布纏身、腳穿草鞋的大漢抬著轎子,嗨喲嗨喲地滿街轉,當這種遊行隊伍經過的時候,人們傾城而出,爭相觀看,遊行隊伍翩翩起舞,絲竹音樂之聲不絕於耳,蔚為壯觀。她們的舞蹈其實並不復雜,就那麼幾種動作反復演作,舞蹈動作大都源於日本舞蹈,看起來很協調,極具日本民族特色。

日本的國慶節不是建國紀念日而是天皇誕生日。我也記不清是哪一天了,大概是天皇誕生日,當時還是裕仁天皇時期。我恰好在那一天到皇宮前去攝影,看到皇宮門口排著長長的隊伍。出於好奇上前一問,才知道是天皇會見公民日,誰都可以進皇宮見天皇。進皇宮對於一個普通的外國人來說,是一件難得的事,於是我也就排隊。進皇宮只能空身進,警察戒備很嚴。隊伍由二重橋進皇宮。二重橋是著名的景點,平時只能站在遠處眺望。過二重橋,就進了江戶時代由大塊花崗石砌成的大石門,門里有幢不太大的房子,可能是警衛們住用的。院里樹木繁茂,花草修剪得十分整齊。沒走多遠,便到了一幢乳白色的樓房前,樓房大約二三層高。這時樓房前已是人山人海,都在仰首翹望。裕仁天皇不是總站在那裡,大約15分鍾出來一次,站在二層的大玻璃窗里接見群眾。據說以前沒有大玻璃窗,有一次有一個偏激的人上前要行刺天皇,這之後才裝上了防彈玻璃窗以保護安全。天皇出現了,邁著慢悠悠的步子和皇後一起出現在玻璃窗里,向人們招手,並通過麥克風說「你們好」、「大家辛苦了」,說完招招手就又走回內室去了。人們也在那裡招手。並沒有聽到人們喊「天皇萬歲」什麼的。

日本風俗(四)

日本從古代起就崇尚外國的技術和物品,只要是覺著好就積極地引進,隨後將其「本地化」,使之變成日本文化中的一部分。日本的節日也不例外,而且其中的大部分受中國的影響很深。日本的節日大多是依照各地神社(廟宇)的祭祀活動而沿襲下來的,因此日本稱節日為「祭」。古代日本的「祭」純屬是一種向神祈禱保佑的行為,但是今天的「祭」卻充滿了娛樂性、戲劇性和商業性。據統計,日本幾乎每天都有一個地區舉行「祭」。

日本的法定節日:在法定的國民節日里,學校、機關、企業都放假。

元旦:1月1日。按照日本的風俗,除夕前要大掃除,並在門口掛草繩,插上桔子(稱「注連繩」),門前擺松、竹、梅(稱「門松」,現已改用畫片代替),取意吉利。除夕晚上全家團聚吃過年面,半夜聽「除夕鍾聲」守歲。元旦早上吃年糕湯(稱「雜煮」)。

年滿20歲的男女青年在成人節這天都穿上傳統服裝,慶祝成人

成人節:每年1月第2個星期一。日本的成人節源於古代的成人儀禮,而日本古代的成人儀禮是受中國「冠禮」的影響。所謂「冠禮」,指男子成年時舉行的一種加冠的禮儀。從加冠這天起,冠者便被社會承認為已經成年。日本仿我國舊禮制,始行加冠制度在天武天皇十一年(公元683年)。按中國古代陰陽學說,冠日多選甲子、丙寅吉日,特別以正月為大吉。1948年,日本政府根據民俗規定滿20歲的人要過「成人式」,目的是要讓青年意識到自己已成為社會的正式成員。凡年滿20歲的男女青年在成人節這天要身穿傳統服裝參加官方或民間團體為他們舉辦的成人儀式,內容包括年輕人宣誓、長者的祝賀和參拜神社以及參加各種傳統的文娛活動等。
建國紀念日:2月11日。據日本神話,神武天皇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統一日本,建立日本國。「建國紀念日」的前身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日本的「紀元節」(empire day)。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和二戰期間,當時的執政者為了在人民中間培植崇拜天皇的軍國主義思想,將這一天作為紀念日本天皇祖先「建立」日本的功績的紀念日。1948年在制定國民節日法時,否定了這個節日。1952年修改節日法時,又把2月11日更名為「建國紀念日」。從那時起,日本社會上就存在著贊成和反對兩種不同的觀點。

春分: 日歷上的秋分日,按日歷每年前後有所不同。歌頌自然,愛護生物。

憲法紀念日:5月3日。1947年5月3日,日本廢除了明治憲法,實施新憲法。

男孩節(端午節):5月5日。在這一天,有兒子的家庭門前均懸掛著祝男孩子健康成長的「鯉魚旗」。日本以陽歷5月5日作為端午節。端午節與男孩節同日,所以這天家家戶戶門上還擺菖蒲葉,屋內掛鍾馗驅鬼圖,吃去邪的糕團(稱「柏餅」)或粽子。「菖蒲」和「尚武」諧音,「鯉魚旗」表示鯉魚跳龍門。鯉魚旗是用布或綢做成的空心鯉魚,分為黑、紅和青藍三種顏色,黑代表父親、紅代表母親、青藍代表男孩,青藍旗的個數代表男孩人數。日本人認為鯉魚是力量和勇氣的象徵,表達了父母期望子孫成為勇敢堅強的武士的願望。根據「尊重兒童的人格,謀求兒童的幸福,同時感謝母親」的原則,規定這一天為全國公休日。

海之日:7月20日。制定於1941年,從1996年起成為國民紀念日。日本四面環海,為了感謝得自海洋的恩典,並祈禱能成為國運昌隆的海洋國家而制訂。

敬老節:9月15日。日本人到42歲時才可以稱「壽」做生日,通常被稱為「初老」。到60歲時稱為「還歷」。77歲時為「喜壽」,88歲時為「米壽」,99歲為「白壽」,即百字少一,活到百歲就是「百壽」了。每年9月15日,日本各地都要開展敬老活動,為老人體檢、整理修繕房屋、敬贈紀念品、組織慰問等。老人則根據自己的愛好,開展有益身心的活動。日本厚生省在這一天還要發布「長壽者名單」,登載在各地報紙上,只有百歲以上高齡者才能入闈。

秋分:日歷上的秋分日,按日歷每年前後有所不同,是天皇秋季祭祖的日子。

體育節:10月第2個星期一。紀念1964年第十八屆奧運會在日本東京開幕。

文化節:11月3日。1945年以前,這一天作為明治天皇的生日舉行慶賀活動。戰後,它的主題被定為「愛自由,愛平等,促進文化發展」,在這天,對文化事業有卓越貢獻者被授予「文化勛章」。

勤勞感謝節:11月23日。提倡勤勞,慶賀生產發展,國民之間相互感謝。

天皇誕生日:12月23日。明仁天皇於1933年12月23日出生。

日本的民間節日:

元旦:1月1日。這一天祝賀新年的到來。從元旦到1月3日這三天叫做「正月」,是不幹活的。新年裡,大家去參拜神社或到朋友家去拜年、喝酒,吃新年裡獨特的美味佳餚。孩子們玩日本式紙牌、放風箏、拍羽毛毽子。新年裡,還在門上拉上稻草繩、插上松枝,意思是「插上樹木迎接神靈降臨」。裝飾松枝的時間是1日至7日,這一期間也叫「松之內」。

鐮倉節:2月在秋田縣橫手地區。在鐮倉節前夜,孩子們聚坐在一個縱橫2米左右,被稱為「鐮倉」的雪屋裡喝甜酒、吃甜餅,屋的中間設一祭壇,用來祭拜水神。在為期兩天的鐮倉節期間,遊客們被請進雪屋,品嘗日本米酒和米糕。

女孩節(偶人節):3月3日。這是日本女孩子的節日。這個節日起源很早,要上朔到700年前的平安時代。如今的慶祝方式是從江戶時代傳下來的。有女孩子的家庭都要供出小巧的偶人(也叫「雛人形」),祝願家中女孩成長與吉祥。這種小偶人價格昂貴,女孩的父母,尤其是外祖父母,差不多都要為她買一套精美的小偶人。少的擺一層,多的用「偶人架」擺上好幾層,最多的可擺七、八層,而最上的一層,大多是一個皇帝和一個皇後。女孩從一歲時得到這些小偶人,以後每年3月3日都要拿出來陳列,直到出嫁時帶走。

七夕(乞巧節):7月7日,被隔在銀河東西兩岸的牽牛星與織女星,只能在每年的這一天相會。這是中國的傳說與日本古老的習戍俗的融合。7月7日這天,人們在庭院前供上玉米和茄子,把寫有歌詞、心願的五彩詩箋系在竹竿上,祈禱女孩子的手藝象織女一樣靈巧。據說在日本,七夕節始於聖武天皇天平六年。每到「七夕」,婦女們便在一起玩各種游戲,其中最為常見的是「乞巧」。

盂蘭盆會:8月15日左右。盂蘭盆節是日本民間最大的傳統節日,又稱"魂祭"、"燈籠節"、"佛教萬靈會"等,原是追祭祖先、祈禱冥福的日子,現已是家庭團圓、合村歡樂的節日。每到盂蘭盆節時,日本各企業均放假7至15天,人們趕回故鄉團聚。在小鎮和農村生活的人還要穿著夏季的單和服跳盂蘭盆舞。

賞月:陰歷8月15日和9月13日夜晚月圓之時,用麥芒裝飾門窗,以酒和團子供奉月神,祈禱度過順利、美好的秋天。

彼岸:春分、秋分前後7天時間。這期間祭祀先祖亡靈,舉行佛事,前往掃墓。

「七五三」節:「七五三」是日本獨特的一個節日。每逢11月15日,3歲和5歲的男孩、3歲和7歲女孩穿上鮮艷的和服去參拜神社,祈願神靈保佑他們在成長道路上一帆風順。據說這種習俗始於江戶世代中期。這一天,孩子們都要吃「赤豆飯」,還要吃專為慶賀「七五三」而做的紅色或白色的棒形糖果「千歲糖」,希望孩子吃了可以活潑健壯、長生不老。古時日本人視奇數為吉祥之數,其中「七五三」又是最無忌諱的數字(與之相反,四和九是日本人最忌諱的數字)。

除夕:12月31日夜晚,人們一邊傾聽寺院里傳來的108響除夕鍾聲,一邊吃蕎麥面條。它象徵著人們對幸福的祈禱,願它象蕎麥面條一樣久長。

另外,日本還有許多形形色色的節日、紀念日:

北方領土日:2月7日。1855年2月7日,日本和俄國締結了《日俄通好條約》(即「下田條約」),規定北方四島為日本領土。1981年1月6日,日本政府舉行的內閣會議上正式決定把2月7日定為「北方領土日」,以推動收復北方領土的運動。

比基尼日:3月1日。1954年3月1日,美國在比基尼島上空爆炸氫彈,殘害了二十多名日本船員。日本人民每年在這一天都舉行活動,反對美國的侵略政策和核戰爭政策。

入學式:在日本,學校新學年、幼兒入園儀式、公司歡迎新人都是在櫻花盛開的4月舉行。在日本人看來,萬物如此開頭,是理所當然的。

高山祭:4月14-15日。高山祭是岐阜縣高山市祭祀「產土神」日枝神社一年一度的節日。由市內各界組織的豪華的花車參加祭典,在市內各條街道遊行。

夏節:數以萬計的群眾在東京的淺草慶祝為期三天的夏節,迎接夏天的到來。

富士山「開山」日:7月1日。每年由此拉開登山季節的序幕。

京都「大文字」送火節:8月16日。在京都市東郊如意岳(也叫大文字山)舉行的盂蘭盆會。在這座山的中腹,設有75座火床,形成「大」字,在火床里放鬆木劈柴,在晚上八點鍾左右同時生火燃燒。「大」字的第一筆畫長73米,第二筆長146米,第三筆長124米。據傳說,從前如意岳山麓耷座寺院失火時,這寺院的主佛阿彌陀如來佛升在山頂上發出光芒,照亮四方。從這以後便每年舉行「送火節」,紀念阿彌陀如來的靈驗。

防災日:9月1日。日本發生關東大地震後,日本各屆在每年9月1日這一天都要進行規模不同的防災訓練或演習。

廁所日:11月10日。日本廁所協會於1986年1月在「第一屆廁所討論會」上決定每年11月10日為「廁所日」。

❻ 日本風俗

說到這個「跪」,這得源自日本的風俗傳統,日本女人向來以傳統和服為美,而傳統的茶藝插花等淑女活動也是需要跪在地面上將臀部放在腳上,低頭垂首。不論是在風情萬種的平安朝,還是在金戈鐵馬的戰國,日本女子都以柔弱為美,加上繁復的和服對於貴族階級女子的要求,所以坐時還有行禮時都應跪,「跪」就成了順從的表現,傳統的象徵。

「跪」在榻榻米上,對日本人來說便是「坐」,稱為「座」或「正座」。「座」從飛鳥時代(約7世紀)從中國傳入日本,但到了江戶時代才有「正座」的說法。

「正座」便是把臀部放在腳掌上,看上去很難受,但對日本人來說,不但不是受罪,反倒是一種享受,因為她們從小就習慣了。現在在茶道、劍道,以及喪事、法事和正式談話等場合,日本人還是要「正座」的。

❼ 日本的風土人情

民風:

稱呼:稱呼日本人時,可稱之為「先生」、「小姐」或「夫人」,也可以在其姓氏或名之後加上一個「君」字,將其尊稱為「某某君」。只有在很正式的情況下,稱呼日本人才使用全名。

打招呼:日本人的打招呼,基本上是以鞠躬來表示的,其來自於唐朝文化。站著的時候,雙腳合攏、直立,彎腰低頭。從一般性行禮到上身至90度的鞠躬。根據禮節輕重程度的不同,低頭的角度是各種各樣的。在鋪著「たたみ」(榻榻米)的房間里,必須要坐著行禮。

節日:

日本的節日主要包含國家節日和民間傳統節日。日本的法定節日一共包含15個,分別是元旦、成人節、建國紀念日、春分日、紹和紀念日、憲法紀念日、綠色節、兒童節、海的日、敬老日、秋分日、體育節、文化節、勤勞感謝日以及天皇誕生日。

元旦:每年1月1日,1948年確定。成人節:每年1月第2個星期一,源於古代成人禮,1948年定為國家節日。建國紀念日:每年2月11日,神武天皇前660年2月11日統一日本,建立日本國。舊時稱為「紀元節」。

憲法紀念日:每年5月3日,1947年5月3日廢除明治憲法,開始實行新憲法。男孩節:每年5月5日,端午節,也是日本的兒童節,1948年定為國定節日。海之日:每年7月20日,制定於1941年。敬老節:每年9月15日。

體育節:10月第2個星期一,紀念1964年東京奧運會。文化節:每年11月3日。勤勞感謝日:每年11月23日;天皇誕生日:12月23日,明仁天皇1933年12月23日出生;盂蘭盆會:每年8月15日左右;乞巧節:每年7月7日。

(7)日本風俗電影擴展閱讀:

一般西方人的觀念是日本食品只有牛肉火鍋或樣子古怪的壽司,而很多遊客到日本也懂得去品嘗新鮮的魚及肉質鮮嫩的炸蝦,日本的主菜是魚。

「生魚片」、「壽司」則是唐代時由中國傳入日本,經過日本人改良,在日本很受歡迎的一種食物,生食也是非常健康的食用方式,比烹煮方式更能減少魚肉中營養物質的流失。日本人烹煮魚類的方法多為低溫煮熟、清蒸等,並且選用的魚類都是健康的海魚。

❽ 日本有哪些具有傳統文化的動漫

我覺得日本具有傳統文化的動漫有《超譯百人一首歌之戀》、《昭和元祿落語心中》。說到日本,許多人的第一印象是某種無法形容的電影、動畫、拉麵等。經過進一步調查,他們變得模糊不清。 雖然日本對我們來說只是一衣帶水,但由於地理、網路、歷史和其他因素,我們對日本知之甚少。你覺得日本怎麼樣?壽司,忍者,動畫?日本是一個保持傳統文化更好的國家,動畫中經常有許多傳統文化的影子,也有許多以日本傳統文化為主題的動畫。讓我們看看所有的。

《昭和元祿落語心中》。改編自雲田晴子漫畫的電視動畫是2016年1月,目前正在播出。 落語是日本民間藝術的傳統形式之一,起源於300多年前的江戶時代。它非常類似於中國傳統的單口相聲(有人說它就像講故事一樣)。演出內容大多是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父母的短篇故事,也有許多中國文學作品。其風格幽默、諷刺,而且常常發人深省。你不僅要口頭通過測試,有時你還需要有趣的表情和誇張的動作。 這部作品的主題是墜落的語言。主角是一個因某種原因入獄的歹徒。他被八雲在監獄里的失言震驚和感動。他一出獄,就跑到他家門口成為一名弟子。然而,大師似乎並沒有打算傳授技能給他,但最終他決定接受他為弟子,因為他看到了一個對他非常重要的人。他給他的門徒講了一個關於他年輕的長故事。所以我覺得有《超譯百人一首 歌之戀》、《昭和元祿落語心中》。

❾ 日本的風俗習慣是什麼

日本以「禮儀之邦」著稱,講究禮節是日本人的習俗。平時人們見面總要互施鞠躬禮,並說「您好」,「再見」,「請多關照」等。

日本人初次見面對互換名片極為重視。初次相會不帶名片,不僅失禮而且對方會認為你不好交往。互贈名片時,要先行鞠躬禮,並雙手遞接名片。接到對方名片後,要認真看閱,看清對方身份、職務、公司,用點頭動作表示已清楚對方的身份。日本人認為名片是一個人的代表,對待名片就像對待他們本人一樣。如果接過名片後,不加看閱就隨手放入口袋,便被視為失禮。如果你是去參加一個商業談判,你就必須向房間里的每一個人遞送名片,並接受他們的名片,不能遺漏任何一個人,盡管這需要花費不少時間,但這是表示相互友好和尊敬的一種方式。
到日本人家裡去作客,要預先和主人約定時間,進門前先按門鈴通報姓名。如果這家住宅未安裝門鈴,絕不要敲門,而是打開門上的拉門,問一聲:「借光,裡面有人嗎?」,進門後要主動脫衣脫帽,解去圍巾(但要注意即使是天氣炎熱,也不能光穿背心或赤腳,否則是失禮的行為),穿上備用的拖鞋,並把帶來的禮品送給主人。當你在屋內就坐時,背對著門坐是有禮貌的表現,只有在主人的勸說下,才可以移向尊貴位置(指擺著各種藝術品和裝飾品的壁龕前的座位,是專為貴賓准備的)。日本人不習慣讓客人參觀自己的住房,所以不要提出四處看看的請求。日本特別忌諱男子闖入廚房。上廁所也要徵得主人的同意。進餐時,如果不清楚某種飯菜的吃法,要向主人請教,夾菜時要把自己的筷子掉過頭來使用。告別時,要客人先提出,並向主人表示感謝。回到自己的住所要打電話告訴對方,表示已安全返回,並再次感謝。過一段時間後再遇到主人時,仍不要忘記表達感激之情。日本人設宴時,傳統的敬酒方式是在桌子中間放一隻裝滿清水的碗,並在每人面前放一塊干凈的白紗布,斟酒前,主人先將自己的酒杯在清水中涮一下,杯口朝下在紗布上按一按,使水珠被紗布吸干,再斟滿酒雙手遞給客人。客人飲完後,也同樣做,以示主賓之間的友誼和親密。
日本人無論是訪親問友或是出席宴會都要帶去禮品,一個家庭每月要花費7. 5%的收入用於送禮。到日本人家去作客必須帶上禮品。日本人認為送一件禮物,要比說一聲「謝謝」的意義大得多,因為它把感激之情用實際行動表達出來了。給日本人送禮要掌握好「價值分寸」,禮品既不能過重,也不能過輕。若過重,他會認為你有求於他,從而推斷你的商品或服務不好;若過輕,則會認為你輕視他。去日本人家作一般性拜訪,帶上些包裝食品是比較合適的,但不要贈花,因為有些花是人們求愛時或辦喪事時使用的。日本人對禮品講究包裝,禮品要包上好幾層,再繫上一條漂亮的緞帶或紙繩。日本人認為,繩結之處有人的靈魂,標志著送札人的誠意。接受禮品的人一般都要回贈禮品。日本人不當著客人的面打開禮品,這主要是為了避免因禮品的不適而使客人感到窘迫。自己用不上的禮品可以轉贈給別人,日本人對此並不介意。日本人送禮一般不用偶數,這是因為偶數中的「四」在日語中與「死」同音,為了避開晦氣,諸多場合都不用「四」,久而久之,乾脆不送二、四、六等偶數了。他們愛送單數,尤其是三、五、七這三個單數。但「九」也要避免,因為「九」與「苦」在日語中發音相同

閱讀全文

與日本風俗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南京江寧華誼電影城 瀏覽:79
freedoom這首歌是哪個電影 瀏覽:984
劉德華的動作電影有哪些 瀏覽:803
歐美黑社會的電影排行榜 瀏覽:21
影史十大電影排行榜 瀏覽:50
電影解說app排行榜2015 瀏覽:799
法國電影逃獄 瀏覽:848
小飛象大電影大全 瀏覽:509
2015下半年電影大片 瀏覽:395
澳門什麼電影院 瀏覽:365
室愛美國電影 瀏覽:207
電影院結賬單 瀏覽:251
動畫電影姜子牙評價 瀏覽:167
觸手可及電影觀看法國 瀏覽:135
大閱兵電影版 瀏覽:440
怎麼畫龍拳小子電影 瀏覽:409
學校復仇的電影大全 瀏覽:977
香港十大奇案電影六集 瀏覽:72
2016年我國出口電影 瀏覽:90
大電影熊出沒狂野大陸全部 瀏覽: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