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日本電影的主要獎項
日本電影學院獎
日本電影學院獎(日本アカデミー賞)又稱日本電影奧斯卡,1978年創立,由日本奧斯卡獎協會主辦,是日本各大電影獎中唯一通過電視直播頒獎典禮的獎。設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本,最佳外語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話題獎等獎項 。
日本電影藍絲帶獎
日本電影藍絲帶獎是1950年創立的日本電影獎項,由東京七家主要體育報的電影負責記者組成的「東京電影記者會」主辦,各獎項由《報知體育報》等這七家報社的電影記者共同評選 。
日本報知電影獎
報知電影獎設立於1976年,是日本第一個由體育報社單獨主辦的電影獎,當時日本電影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為了讓電影界再次恢復活力,電影記者們設立了這個獎項。該獎項獲獎作品、演員及導演均有報社的電影記者和電影評論家等選拔決定。
日本電影旬報獎
《電影旬報》是1919年7月創刊的日本電影雜志,也是日本最古老的電影雜志,電影旬報獎就是該雜志主辦的一個電影獎項,設立於1924年,最早以外國電影為選拔對象,由編輯投票選舉「最佳藝術電影」和「最佳娛樂電影」,為了提高日本電影的水準,該獎項從1926年開始改為評選日本電影。
日本每日映畫大獎
每日映畫(毎日映畫コンクール)於1946年創辦,是由每日新聞社、體育日本報社等主辦的電影獎項。從前一年的12月1日到這一年的11月30日之間公開上映的影片為每一年的每日映畫的評選備選影片,以日本電影大獎為首,同時選出日本電影優秀獎、個人獎(包括導演獎、編劇獎、男/女主角獎、男/女配角獎、攝影獎、美術獎、音樂獎、錄音獎、技術獎)、記錄科教片獎、動畫電影獎、スポニチグランプリ新人獎、大藤信郎獎、田中絹代獎、日本電影愛好者獎、外國最佳電影獎、外國電影愛好者獎各獎項。
日刊體育電影大獎
日刊體育電影大獎是日刊體育新聞社主辦的一個日本電影獎項,選拔對象是在日本國內影院公映的優秀電影作品,該獎項設立於1988年,獲獎名單每年11月末公布,頒獎典禮於12月底舉行。
日本電影專業大獎
日本電影專業大獎是1991年設立的日本電影獎項,通稱日專大獎,主辦者是電影前夜公司的主辦者大高宏雄,該獎項是日本也是全世界唯一一個不是財團或非營利服務機構、而是個人主辦的電影獎項。
❷ 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的獎項簡介
1950年創辦舉行幾屆之後,1961年日本六大報社(讀賣新聞、朝日新聞、每日新聞、產經新聞、東京新聞、日本經濟新聞)擾激和共同通信社一起退出了主辦聯盟,再加上1968年的政界黑霧事件影響困李高,電影藍絲帶獎曾被作廢,直到1975年才重新開始舉汪尺辦。
另外,1961年退出聯盟的六家大報社聯合共同通信社在同年設立了日本電影記者會獎,不過該獎項僅僅舉辦了六次就宣布終結了。嚴格從歷史悠久和選拔尺度來說,藍絲帶獎和電影旬報獎、每日電影大獎一樣,都是日本國內最具權威的電影獎項,獲得藍絲帶對電影業界相關人士也是一大目標,能夠提升在業界的地位。
❸ 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的歷屆回顧
歷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回顧第1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第2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第3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第4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第5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第6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第7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第8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第9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第10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第11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第12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第13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第14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第15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第16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第17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第18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第19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第20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第21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第22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第23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第24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第25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第26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第27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第28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第29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第30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第31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第32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第33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第34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第35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第36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第37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第38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第39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第40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第41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第42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第43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第44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第45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第46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第47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第48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第49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第50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第51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第52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第53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第54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第55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第56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第57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
❹ 日本恐怖電影藍色頭發女主電影名字
藍頭發女主角的電影是《阿黛爾的生活》,《阿黛爾的生活》是由阿布戴·柯西胥執導,蕾雅·賽杜、阿黛爾·艾克阿切波洛斯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於2013年10月9日在法國上映,10月25日在北美上映。
該片改編自法國作家朱莉·馬洛的漫畫《藍色是一種暖色調》,講述年僅15歲的阿黛爾原本有著普通的人生,但一晚在街頭偶遇一位藍發女孩後,兩人的同性之愛不可抑制地爆發了,而這段感情也徹底顛覆了她們兩人生活。
該片改編自朱莉·馬洛的漫畫《藍色是一種暖色調》,原著中主角的名字叫做克萊芒蒂娜,被改成阿黛爾,與演員名字一致。這個名字在阿拉伯語里阿黛爾是「公平」的意思,該片在影像表達方面也有很多值得稱道的地方,尤其是該片的攝影,異常細膩生動,全片一半以上都是兩位主角的特寫,還有大段大段的超長鏡頭。
《阿黛爾的生活》從內容上來說,這個故事有著非常深刻而復雜的社會背景,除了北非移民在法國的生存狀態表達,該片還涉及當下法國同性婚姻合法化運動,以及青春少女的叛逆,愛情和成長的主題,其內涵足以讓影評人得出各種解讀。
❺ 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的獲獎名單
2000年第42屆
最佳作品:《御法度》
最佳男主角:高倉健《鐵道員》
最佳女主角:鈴木京香《39 刑法第三十九條》
最佳男配角:武田則槐真治《御法度》
最佳女配角:富司純子《玩具》
最佳導演:大島渚《御法度》
2001年第43屆
最佳作品:《大逃殺》
最佳男主角:織田裕二《WHITE OUT》
最佳女主角:吉永小百合《長崎漫步曲》
最佳男配角:香川照之《獨立少年合唱團》
最佳女配角:宮崎美子《雨停了》
最佳導演:阪本順治《顏》
2002年第44屆
最佳作品:《千與千尋》
最佳男主角:野村萬齋《陰陽師》
最佳女主角:天海佑希《狗神》、《千年之戀之光源氏物語》
最佳男配角:山崎努《GO》
最佳女配角:奈良岡朋子《螢》
最佳導演:行定勛《GO》
2003年第45屆
最佳作品:《黃昏清兵衛》
最佳男主角:佐藤浩市《KT》
最佳女主角:片岡禮子《HASH!》
最佳男配角:津田寬治《模擬犯》
最佳女配角:宮澤理惠《黃昏清兵衛》
最佳導演:崔洋一《監獄中》
最佳外語片:《少林足球》(周星馳)
2004年第46屆
最佳作品:《赤目四十八瀧心中未遂》
最佳男主角:西田敏行《Get Up!》、《釣魚迷日記14》
最佳女主角:寺島忍《赤目四十八瀧心中未遂》
最佳男配角:山本太郎《MOON CHILD》、《Get Up!》
最佳女配角:大楠道代《座頭市》、《赤目四十八瀧心中未遂》
最佳導演:森田芳光《宛如阿修羅》
2005年第47屆
最佳作品:《誰也不知道》
最佳男主角:寺尾聰《半告白》
最佳女主角:宮澤理惠《如果和父親生活》
最佳男配角:小田切讓《血與骨》、《向世外的俱樂部進軍》
最佳女配角:長澤雅美《在世界中心呼喚愛》、《深呼吸的必要》
最佳導演:是枝裕和《誰也不知道》
2006年第48屆
最佳作品:《PACCHIGI!》
最佳男主角:真田廣之《亡國Aegis》
最佳女主角:小泉今日子《空中庭園》
最佳男配角:堤真一《ALWAYS 三丁目的夕陽》
最佳女配角:葯師丸博子《ALWAYS 三丁目的夕陽》
最佳導演:佐藤純彌《男人們的大和》
2007年第49屆
最佳作品:《扶桑花女孩》
最佳男主角:渡邊謙《明日的記憶》
最佳女主角:蒼井優《扶桑花女孩》
最佳男配角:香川照之《沒有出口的海》、《明日的記憶》
最佳女配角:富司塵宏純子《犬神家一族》、《扶桑花女孩》
最佳導演:西川美和《搖晃》
2008年第50屆
最佳作品:《如月疑雲》
最佳男主角:加瀨亮《即使這樣也不是我做的》
最佳女主角:麻生久美子《夕嵐之街櫻之國》
最佳男配角:三浦友和《松根亂射事件》
最佳女配角:永作博美《秀你悲傷的愛》
最佳導演:周防正行《即使這樣也不是我做的》
2009年第51屆
最佳作品:《超越巔峰》
最佳男主角:本木雅弘《入殮師》
最佳女主角:木村多江《幸福的彼端》
最佳男配角:堺雅人《超越巔峰》
最佳女配角:樹木希林《步履不停》
最佳導演:是枝裕和《步履不停》
2010年第52屆
最佳影片:《劍岳:點之記》木村大作
最佳導演:西川美和《親愛的醫生》
最佳男主角:笑福亭鶴瓶《親愛的醫生》
最佳女主角:綾瀨遙《奶子排球》
最佳男配角:瑛太《親愛的醫生》《蛤蟆的油》《有淚不輕彈》《交響情人夢最終樂章(上)》
最佳女配角:深田恭子《小雙俠》
最佳新人:岡田將生《屬於你的我的初戀》《重力小丑》《前路漫漫》《夏威夷少年》、木村大作《劍岳:點之記》
最佳外語片:《老爺車》(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特別大獎:《釣魚迷日記》
2011年第53屆
最佳影片獎:《告白》(導演中島哲也)
最佳男主角獎:妻夫木聰《惡人》
最佳女主角獎:寺島忍《足跡》
最佳導演獎:石井裕也《蜆貝小小姐》
最佳男配角獎:石橋蓮司《極惡非道》、《下次當個好丈夫》
最佳女配角獎:木村佳乃《告白》
最佳女新人獲:櫻庭奈奈美《最後的忠臣蔵》、《書法女孩!我們的甲子園》等
最佳男新人:生田斗真《人間失格》、《花水木》等
2012年第54屆
最佳影片:《冰冷熱帶魚》(導演:園子溫)
最佳導演:新藤兼人《一枚明信片》
最佳男主角:竹野內豐《太平洋奇跡-被稱為狐狸的男人》
最佳女主角:永作博美《第八天的蟬》
最佳男配角:伊勢谷友介《明日之丈》、《KAIJI2》等
最佳女配角:長澤正美《桃花期》
最佳新人:蘆田愛菜《白兔糖》、《阪急電車-片道15分鍾的奇跡》等
2013年第55屆
最佳影片:《家族的國度》
最佳男主角:阿部寬《羅馬浴場》、《烏鴉的拇指》、《麒麟之翼》
最孫兄友佳女主角:安藤櫻《家族的國度》
最佳男配角:井浦新《家族的國度》
最佳女配角:廣末涼子《盜鑰匙的辦法》
最佳導演:內田賢治《盜鑰匙的辦法》
最佳新人:Makita Sports《苦役列車》
特別獎:若松孝二
最佳外國影片:《悲慘世界》
2014年第56屆
最佳影片:《橫道世之介》
最佳導演:大森立嗣 《再見溪谷》
最佳男演員: 高良健吾 《橫道世之介》
最佳女演員: 貫地谷詩穗梨 《親吻》
最佳男配角: 皮埃爾瀧 《凶惡》、《如父如子》
最佳女配角: 二階堂富美 《地獄為何惡劣》、《腦男》
最佳新人獎:黑木華 《草原的椅子》、《沙尼達爾之花》
最佳外國影片: 《地心引力》
特別貢獻獎:大島渚(已故)、三國連太郎(已故)
2015年第57屆
最佳影片:《超高速!參勤交代》(導演:本木克英)
最佳導演:吳美保《只在那裡發光》
最佳男主角:淺野忠信《我的男人》
最佳女主角:安藤櫻《0.5毫米》、《百元之戀》
最佳男配角:池松壯亮《紙之月》、《感受海的時刻》、《我們的家族》
最佳女配角:小林聰美《紙之月》
最佳新人獎:小芝風花《魔女宅急便》
最佳外語片:《澤西男孩》(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最佳影片:《日本最長的一天》
最佳導演:橋口亮輔《戀人們》
最佳男主角:大泉洋《投靠女與出走男》
最佳女主角:有村架純《閃爍的愛情》、《墊底辣妹》
最佳男配角:本木雅弘《日本最長的一天》、《天空之蜂》
最佳女配角:吉田羊《墊底辣妹》、《戀愛中毒大作戰》、《積愛之人》
最佳新人獎:石井杏奈《女孩舞步》、《所羅門的偽證》
最佳外語片:《瘋狂的麥克斯:狂暴之路》
❻ 日本有哪些精彩的電影值得推薦
日本10部經典電影推薦,基本全類型覆蓋!
NO.1 松子的令人嫌棄的一生(2006)
這部改編自山田宗樹同名小說的電影,用詼諧逗趣又讓人沉重的方式,描述松子渴望愛又被愛捉弄的一生。在本片中導演大量使用了音樂劇和類似電視廣告的手法,來表現實際上為一段悲劇的故事,在影評中獲得許多良好的評價。
之所以把這部片放在第一位,是因為它深刻的體悟到人類做為一種社會生物的可憐,希望與毀滅、積極與墮落、天堂與地獄相距根本沒有那麼遠。
NO.4 情書(1995)
電影由一個因重名引起的誤會開始,通過兩個女子書信的交流,以含情脈脈的筆觸舒緩地展現了兩段可貴的愛情。女主角博子對藤井樹的眷戀,兩個藤井樹之間朦朧的情感,都沒有由於藤井樹的意外死亡而枯萎,而通過細膩感人的影象深深地印在每一個觀眾的心裡,永遠不變。 在精心描繪愛情的同時,岩井俊二還著意表現了對逝去歲月的懷念和追憶。《情書》正象普魯斯特那本小說的名字,追憶著似水的年華。過往的愛情和青春也正是在主人公的回憶中才逐漸清晰、復活。
與現實相比,影片中的過去更為明快優美。在那一幅幅唯美的畫面中,漫天飛舞的片片櫻花,暗生情愫的少男少女,都喚起我們的無限遐想。
NO.5 千與千尋 (2001)
《千與千尋》是動畫大師宮崎駿執導的一部力作,在2001年上演後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這部動畫片講述了一個小女孩千尋與他父母誤入魔幻的世界,千尋的父母因為按捺不住食物的誘惑而變成豬,自己也被湯婆婆拿走了名字,忘了回家的路。在小白龍的幫助下,千尋逐漸變得堅強,最後找回了自己和小白龍的名字,讓父母變回原來的樣子並回到了現實。整個影片讓觀眾深深著迷於水彩畫般的翠色慾滴的遠景,還有繁雜而又風格奇異的角色。同時,又洋溢著瑰麗的幻想,充滿奇思妙想的故事吸引著成年觀眾喜歡這部動畫片。
NO.6 告白 (2010)
一所平凡的中學,1年B組即將迎來春假。不知天高地厚的學生們肆意吵鬧,殊不知一場綿亘數月的風暴正向他們襲來。級任教師森口悠子(松隆子 飾)全然無視這片混亂,靜靜地向學生們做出最後的告白。這個單親媽媽獨自撫養著可愛的女兒(蘆田愛菜 飾),然而女兒最終在游泳池中溺水身亡。警察 認定這是一起意外,森口則認定女兒死於班上兩個學生之手。她不動聲色地指責著犯人A和B,並宣布用自己的方式進行復仇。在此之後,森口辭去教師職務,1年B班的學生也心懷惴惴迎來了春假。新學期開始,殘酷的風暴襲向了這群無知無畏的少男少女……
本片根據湊かなえ的原作改編,並成為2010年電影旬報十佳影片;第34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作品、最佳導演、最佳劇本和最佳剪輯4項大獎。
NO.7 大逃殺(2000)
這部充滿成人世界的血腥暴力及互相殘殺的電影當然不能算做“美好”的電影,但它卻不折不扣的是部經典日本電影。影片內容是把一群學生送往受行動范圍限制的、荒無人煙的地方。發給每個學生地圖、糧食、各種各樣的武器,讓他們自相殘殺,直到只留下最後一個為止。時間限度為3天。學生們必須佩戴違反規定即自行爆炸的特殊項圈。這些未成年人為了活命上演了一場暴力屠殺。
本片推出後廣受爭議毀譽參半。名導演深作欣二在本片中毫不手軟地大膽表現暴力場面,用充滿沖擊性的畫面,揭示出非常情況下赤裸裸的人性,營造出觸目驚心的效果。但這部充斥著暴力血腥的影片的主題卻是反暴力的,它刻畫人心中溫暖的部分,謳歌人性中美好的一面,並對社會的丑惡進行辛辣地諷刺,具有相當深刻的意義,是一部發人深省不可多得的佳作。影片獲得了當年度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的最佳影片大獎。
NO.8 雨月物語(1953)
影片講述二戰時期,兩對夫婦的遭遇。戰爭時期,物價飛漲,源十郎想靠經商發一筆國難財;而義弟則想投身軍旅,在戰爭中出人頭地。不久,二人各遂所願,但源十郎卻迷戀鬼魂化身的美女若狹,在故鄉的妻子卻在士兵搶奪食物時被刺身亡。藤兵衛由一介貧農搖身一變為擁有十名部下的侍衛,但妻子阿濱卻被數十名士兵暴, 淪為娼婦, 藤兵衛為了與妻子團聚而放棄軍職。
溝口健二導演的影片故事大綱脫胎於上田秋成的作品,全片鏡頭運用與特殊效果處理得宜,使本片充滿蒙朧、神秘、凄美、妖異氣氛,且在各種日式打擊樂器配樂的襯托下,各種美麗的畫面與演員京町子、森雅之、小澤榮等生動的演出,都能深深吸引住觀眾的視線,可謂是一部拍攝技巧高超的影片,值得細細玩味。
NO.9 菊次郎的夏天(1999)
這是一部由北野武自編自導自演的清新溫情的傑作。一向以暴力美學著稱的北野武一反人們所熟悉的硬派形象,在本片中出演了一個有點無厘頭的中年閑散男人。乍看起來不值得信賴,好惹是生非,簡直一無是處。這場一個小孩和一個像小孩一樣的大人的旅程笑料百出,令人忍俊不禁。而隨著旅程的展開,菊次郎善良溫暖的內心漸漸得以呈現,令人感動落淚。這個旅程是少年正男漸漸了解人世的成長過程,也是中年菊次郎自我發現獲得人生新感悟的過程。片中淺草、浜松、天龍川等地美麗的風景配以久石讓悠揚的音樂亦讓人心曠神怡。
NO.10 花與愛麗絲(2004)
這是一部關於成長的影片,描繪的是兩個少女與一名少年之間的三角戀情。對少女們青春漫無自覺的日子,用一種近似滑稽的風格和略具神秘感的手法進行了細致的表現,同時,以“記憶喪失”為開端的無厘頭情節,如同失去剎車的火車頭,風風火火沖向主人公們也無法操縱、和不曾料想的結局。而在這一切之上,兩名少女也在悄悄完成著她們向著成人與成熟的轉變。
岩井俊二的電影風格一直趨於細致唯美,從《情書》到《四月物語》,到《關於莉莉周的一切》,登場人物所傳達的纖細感受性,以及充溢透明感覺的純凈影像,都能觸及到觀者心靈最深處最柔弱的那根心弦,而此次在《花與愛麗絲》中同樣,輕靈柔和的映像彷彿拘起少女之心的花瓣,將那心拍里最細微曼妙的躍動,也一一捕捉呈現在視覺之上。
❼ 影評《日日是好日》
樹木希林遺作《日日是好日》在北影節收獲了不少好評。這部讓人又哭又笑的治癒之作,不僅因為樹木希林的表演而熠熠閃光,更在於它藉由茶道品讀生命中的陰晴圓缺,並讓我們對生老病死有了更深刻的體悟。
即便現實中的樹木希林沒能像影片中那麼長壽,更別提「活到100歲」,但電影終究還是烙下了另一種永恆。雨天聽雨,雪天看雪,即便明天便會死,只願日日是好日。
有意思的是,大森立嗣導演還在影片中以費里尼的《大路》作為比照,借黑木華飾演的典子之口道出,她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反復重看《大路》時不同的心境。從小時候的「完全看不懂講什麼」,到長大後的「如果沒有被那部電影感動,你的人生就毫無意義」,再到經歷親人去世後的「痛哭不止」。而茶道的意義,也正在於此。
這是一部用茶道註解人生況味的電影,也是一部用二十四節氣串聯的電影,更是一部展示各式絢麗和服的電影。冬去春來,一斟一飲,一期一會,二十四年,一瞬而過,人之一生,一隻茶碗也不過只能用四五次而已。
簡單來說,影片大致說的是這樣一個故事:身處大學階段的典子,年僅20歲,找不到「真正想做的工作」,便陷入成長初期的迷惘。某日,典子媽媽在閑聊中說起茶道教室的老師「武田阿姨」,對其充滿好奇與景仰,隨即攛掇正無所事事的典子去學茶道。
典子也只是閑閑的聽著,無動於衷。倒是正好過來玩耍的表姐美智子立刻產生了興趣,雀躍著說要去要去,並且力邀典子同去。左右無事,抱著姑且一去的心態,典子和美智子一起走進了武田老師的茶道教室,於是開始了與茶道近乎24年的羈絆。
剛進入茶道教室時,典子就注意到牆上的掛匾寫著「日日是好日」五個字,對於當時找工作不斷受挫的典子而言,這個偈語不無揶揄。
沒有料到的是,開始熱衷茶道的美智子,沒過多久就早早退出了茶道學習。而初始學茶道笨拙無比的典子,卻跌跌撞撞、磕磕碰碰地一路堅持了下來,目睹了茶道教室內的輕風吹拂、櫻花飄落、夏蟲呢喃、秋楓染紅、冬雪紛飛。
在武田老師溫潤而包容的注視下,典子逐漸經歷了人生中就讀、從業、背叛、失戀,也目睹了失去與死亡。當典子從一個29歲的青澀豆蔻少女蛻變成一個45歲的優雅成熟女性,也終於明白了「日日是好日」所蘊含的人生意味。
武田老師只教典子和美智子用肢體記憶去熟悉每個動作步驟,用手烹茶沖茶,不必事事都要進出大腦。從未接觸過茶道的典子和美智子,剛開始學習的時候,自然是十做九錯,抬手舉步、舉勺放杯、甚至呼吸都要重新學習。
第一節課學習茶道基本禮儀,諸如進入茶室必須先邁左腿,茶道開始步向茶具時,在榻榻米上只能走七步,如何用規定步驟嚴格折疊擦拭茶碗的布等等規矩。雹埋謹
兩個現代女孩完全無法理解這些做法有什麼意義,自然格格不入,自然會問「為什麼這樣做?」但武田老師既不解釋也不慍不怒,她只是說,「就算開始不知道這些意思也可以,「茶」首先就是從「形」開始,然後將這些「形」放入心裡就可以了。」
學習了兩年的典子仍然對茶道毫不理解,面對找到心儀工作而退出茶道學習的美智子,不無艷羨而自憐地哭泣。數年以後,美智子已經順利結婚,典子卻在公司被後輩超越而替代,致使自己無法轉正,同時又遭戀人背叛而失戀。
此時的她,在學習了十年茶道之時,動作仍被武田老師批為「粗疏」,還不如剛剛入門的高中女學生,典子心中的挫敗感不言而喻。武田老師溫柔地說,現在停課不用再學也可以,偶爾過來喝杯液型茶也是不錯。
但一直受挫的典子只是休息了一段時間,仍然沒有放棄茶道。在學習茶道的第24年,終於等到了武田老師這樣對她說,「你可以出山收學生了。」一個女人平凡的一生也要經歷那麼多的坎坷不順,但至少典子在茶道上已經收獲了圓滿。而對於武田老師而言,「每年都在做重復的事,能夠這樣跟同一班人做同樣的事,是一種真正的幸福。」
與熱衷於講究茶葉產地、品種、栽培方式的中國茶道相比,《日日是好日》所詮釋的日本茶道,是另一種近乎禪機的學習門徑。
日本茶道首先講究的是拋棄一切想法,只在當下全神貫注於肢體動作,獲得一種極致的形式感,而通過超乎一切的形式感,由外置內,最終達到安撫心靈進而保持內心的平靜,所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大約就是日本茶道的最高境界吧?
因為茶道是如此極具形式感的儀式,所以大森立嗣執導的這部電影也有著非常強烈的形式感,用來呼應影片中茶道的主題:
比如影片用24個節氣來串聯全片,既說明時間的流逝、季節的轉換,也讓人物可以用當下的節氣來道出此時的心情,源基「立春明明是最冷的一天,但大家還是說春天來了,以此鼓勵著咬緊牙關熬過冬天的自己。」
比如武田老師每次出場時不同的和服款式,無一不是在詮釋這位茶道達人雍容華貴、從容不迫的姿態形象。當然到後期與學生們進行「茶會」時,各種款式五彩絢爛的和服造型更讓銀幕美不勝收,這何嘗又不是暗示茶道在日本已經普及到花繁枝茂的情況。
又比如12年才能拿出來一用的狗紋茶缸,是按照每年的生肖順序使用。典子進入茶道教室的第一年,使用的就是畫著狗的茶缸;第二次使用的時候,典子已然經歷了失戀之後又結交了新男友,開始步入熟女階段。
而再次拿出狗紋茶缸時,典子已經可以從茶道教室正式出山,人生也開始了一個新的階段,生肖茶缸巧妙地蘊含著人生如白駒過隙、一瞬而逝的意蘊。
再如茶道教室中每天一換的卷軸,不僅是字畫的變化,也是典子學習茶道由表及裡的重要投射物與參照物。
縱觀全片,這些極具形式感的道具用得恰到好處,並不讓人覺得生硬而產生強烈的違和感,也最大程度地讓影片從外在形式去詮釋出內在的主題精神。
影片的主要演員典子由黑木華扮演,武田老師則由樹木希林扮演。這也是樹木希林演員生涯中真正意義上的最後的遺作。樹木希林在影片中的表演從表情到動作,再到語言,徹底化身為一位終身都浸淫在茶道中的職業匠人。
她對典子固然關注卻並不過分靠近,偶爾點撥其人生也不動聲色,大有對空而語、全憑領悟的空靈,形成與典子亦師亦母的溫潤關系。這樣舉重若輕的演繹已經完全褪去表演痕跡,堪稱教科書級別的表演典範。
影片在日本上映於2018年10月13日,彼時,樹木希林已經在一個月前去世。上映首周末兩天,將近8萬人沖進電影院觀看影片,緬懷樹木希林,取得將近億元的首周末票房。
影片是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的2018十佳電影之一,導演大森立嗣獲得了2018年報知映畫獎的最佳導演,黑木華也憑借出色的表演被提名去年日本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無論從編、導、演哪個層面來說,或者對日本業界以及普通觀眾來說,影片《日日是好日》都完全稱得上是一部用心製作的優質年度佳作。
好在影片雖然說的是非常專業的日本茶道,但卻並不枯燥乏味。盡管茶道對於大多數中國人而言已經非常遙遠,但無論是否愛喝茶,也無論是否了解日本茶道,只要摒棄偏見與雜念,沉下心來去觀看這樣一部用茶道詮釋人生況味的日本電影,想必你也一定會產生共情,進而關照到自己的內心。
摘自《和觀映像Hugoe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