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問有什麼發生在日本留學的電影本人要去日本留學,想看這些電影有些代入感。看了《下個星期天》感覺還不
日本留學的電影 最經典是CCTV所屬的大富電視台 於1995到1999年拍攝的紀錄片《我們的留學生活 在日本的日子》是一部影響了幾代人的片子。如果要到日本留學請一定要看這部系列紀錄片,一共5部 2006年又推出了特別版《含淚活著》,獲得日本NHK紀錄片大獎
。
另外,與2012年3月23日上映的電影《初到東京》,也非常不錯。是為了紀念中日建交40周年拍的。很真實,很感人。 現在電影院里沒有了,你可以到網上下載看。網址可以問我要。
我也是要去東京留學了,感覺看看這些電影很有啟發
❷ 推薦幾部講述(大學)留學生生活的電影唄
以前流行《我們的留學生活-在日本的日子》曾獲過國際大獎.
講加拿大留學生的電兄段鄭影《兄弟》《我自己的德意志》 《新宿事件》 《暗物質》《小留學生》《無法忘記你》
其他還有《我燃辯自己的德意志 》《我的法蘭西歲月 》《啤酒花 》《時差七小時 》《秋天羨頌的童話 》《北京的西瓜》《櫻桃》《風雨哈佛路》
在悉尼等我(電視劇)
楊,這種電影我都不太建議你看,看了後你會對國外的生活失去信心,的確在國外也不容易。
關於紐西蘭的我沒找到,希望諒解!
❸ 英國留學:學生必看的電影簡介
留學英國的學生,除了學習深造之外,想必大家都懷著另一種想法——切身體會純正的英國文化。既然如此,了解英國這一課必不可少。除了閱讀相關資料,看電影也是一個不錯的學習途徑。圖像能夠使我們更直觀地認識人物與社會背景,故事能使我們更容易理解事件的微妙環境。但大家也要意識到電影畢竟不是歷史記錄,對歷史資料的忠實程度也各不一樣,因此有些看似真實的氣氛與感覺可能並非建立在准確的歷史細節之上。英國相關電影推薦目錄
早期歷史與傳說
Beowulf (2007) 貝奧武夫 - 英國民族史詩
Beowulf and Grendel (2005) 貝奧武夫與格倫德爾 - 英國民族史詩
King Arthur (2004) 亞瑟王 - 5世紀傳奇英雄故事
Robin Hood Prince of Thieves (1991) 俠盜王子羅賓漢
愛爾蘭及蘇格蘭
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 (2006) 風吹稻浪 - 愛爾蘭獨立運動背景
Michael Collins (1996) 邁克爾·柯林斯 - 愛爾蘭獨立戰爭領袖
In The Name of Father (1993) 因父之名 - 愛爾蘭獨立運動背景
Braveheart (1995) 勇敢的心 - 蘇格蘭抗英斗爭背景
歷史與政治
The Queen (2006) 女王 - 現任英國女王伊麗薩白二世傳記片
The Tudors (2007) 都鐸王朝 (電視劇,已出第一季10集) - 亨利八世時代
North and South (2004) 南方與北方 (4集電視劇)英國工業革命期間的南北差異
A History of Britain (2002) 英國史 (BBC製作的15集系列片)
社會與文化
This Is England (2006) 這就是英格蘭 - 1980年代英格蘭光頭青年
On A Clear Day (2005) 好日子 - 普通工人的失業故事
The Full Monty (1997) 一脫到底 - 下崗青年的辛酸喜劇
Four Weddings and A Funeral (1994) 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 - 英國喜劇代表作
Trainspotting (1996) 猜火車 - 愛爾蘭頹廢青年生活
My Left Foot (1989) 我的左腳 - 愛爾蘭底層百姓艱辛
Chariots of Fire (1981) 火戰車 - 1920年代英國精神
A Clockwork Orange (1971) 發條橙 - 思考英國社會意識形態
以上就是留學英國的學生必看的電影,同學們可以藉助這些電影更進一步了解英國文化。
❹ 了解新加坡留學必須看的十部電影
“滾肢新加坡有自己的電影嗎?”這可能是很多人看到“新加坡電影”想到的第一個問題。
“咦,我看過什麼新加坡本地電影?”這可能是第二個問題。
不得不承認,新加坡電影影響力並不大,與香港、韓國、台灣相比差的還很遠。新加坡電影在1970至1990年經歷一段沙漠時期,李光耀政府對電影產業冷淡,審查嚴格。1985年新加坡經歷了獨立後首次經濟負增長,1986年至1988年出現大批民眾移民海外,他們大部分並非對經濟失去信心,而是對社會環境的壓抑有著一種不安。1987年開始的新加坡國際影展著手鼓勵本地電影人,政府方面也於1998年成立電影委員會,積極推行電影產業。90年代後新加坡電影再生,慢慢成長。
這里86為大家介紹10部新加坡不錯的本地電影以及電影導演,通過電影了解新加坡社會的風貌。
1. 小孩不笨 I Not Stupid (2002)
關鍵詞:KIASU怕輸
導演:梁智強 Jack Neo
KIASU意思是怕輸,這個詞在新加坡日常使用頻率很高。新加坡從小學開始,不斷將孩子劃分等級分流,小學會考會把學生分到三個不同等級的班級:EM1, EM2, EM3。新加坡社會以華人為主體,重視教育,怕輸的心態很普遍。
這部電影是新加坡2002年最賣座的電影,笑中有淚,對新加坡華人家長教育心態辛辣而又不失幽默的嘲諷。
新加坡人KIASU(怕輸),家長望子成龍想盡各種方法,孩子只能一次又一次無奈面對社會定下的規則。
關於梁智強:梁智強包辦本片的導演、編劇、作詞、作曲。新加坡前總理吳作棟評價這部電影時說:“我看過《小孩不笨》,我能理解它為什麼能觸動許多家長的辛酸。我太太很喜歡這部電影,她連續看了三遍。國家日的獎章應該授予梁智強。” 梁智強在新加坡電影票房號召力絕對第一。《小孩不笨》《新兵正傳》《錢不夠用》系列電影屢創本地電影票房新高。梁智強為新加坡的娛樂圈作出無數的貢獻,他在電視綜藝節目和新加坡電影上的成就也使他在1999年獲得新傳媒頒發演藝圈最高榮譽的 “特別成就獎”表揚他的付出。
2. 新兵正傳 Ah Boys to Men (2012)
關鍵詞:國民兵役 National Service (NS)
導演:梁智強
新加坡徵兵制是新加坡的一項國民服役(National Service, NS)制度,該制度要求所有的男性新加坡公民以及年滿18歲的第二代男性永久居民到軍隊服役,服役期限為22到24個月,服役單位包括新加坡共和國武裝部隊、新加坡警察部隊或新加坡民防部隊(即消防隊)中的其中一個。
這部電影中對新加坡軍營訓練制度,軍銜設計,兵役制度等都有介紹。電影也可看出新加坡多種語言摻雜的特點:福建話,Singlish,馬來語,台灣腔國語,潮州話等冗雜在一起。
新兵正傳1、2票房分別為S$ 6,214,285、S$ 7,895,058,包攬了新加坡本土電影者族票房冠亞軍。
3. 爸媽不在家 ILO ILO (2013)
關鍵詞:女傭
導演:陳哲藝 Anthony Chen
在新加坡每6戶家庭就有1戶請女傭,請女傭幫忙處理家庭雜事是很平常的事情。可以說很多本地小孩成長很大一部分時間都是在女傭的陪伴下度過的。
《爸媽不在家》講述一個普通新加坡家庭里的4個普通人物:淘氣的佳樂,菲佣Terry,處於經濟壓力的父母。平常生活中卻探索了幾個重要主題:童年成長、移民、金融危機、家庭關系。這部電影是根據導演陳哲藝童年親身經歷改編而成,滿懷對女傭的追憶與謝意。
“他不用力就把你的心從頭揪到尾,清新、不做作、很純、很感人,是大師沒辦法比的。”--- 李安
“新加坡全國都為這部電影慶賀。希望它鼓舞陳哲藝還有更大嫌世多本土電影人堅持講精彩的故事”--- 李顯龍
關於陳哲藝:新加坡最受矚目的年輕導演,亞洲導演的一顆新星。憑借《爸媽不在家》獲得第66屆戛納影展金攝影機獎,第50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最佳劇本獎、最佳劇情獎,以及其他多個獎項的肯定。
4. 4點30 (2005)
關鍵詞:孤獨
導演:陳子謙 Royston Tan
很多人離開新加坡,覺得新加坡太務實功利,沒有人情味,生活處事中,很容易劃上一條界線,讓人覺得在此生活孤獨。
《4點半》就探討了新加坡生活中的孤獨。11歲小學生在千篇一律的生活中,為打發孤獨,凌晨4點30去韓國籍房客房中窺探。電影對白很少,孤獨的聲音卻很大。
關於陳子謙:陳子謙算得上新加坡電影怪傑。他執導《15》講述的街頭少年有紋身、幫派、流血,這些元素都是新加坡罕見卻真實存在過的;《881 Papaya Sisters》這樣歌舞劇形式的電影成為2007年新加坡最賣座(S$ 3,540,000)的本地電影。
5. 和我在一起 To be with me (2005)
關鍵詞:愛情不易
導演:邱金海 Eric Khoo
新加坡結婚率近年來持續下滑,離婚率也略有上升。新加坡人沒有上一代的傳統觀念,加上更高的學歷以及對事業的追求,結婚率下滑。
本片有三個獨立的故事,主題都是愛,或熱烈滾燙,或平淡如水,或卑微迷茫。愛,可以以任何形式存在。全片對白很少,卻飽含深意。故事取材真實的新加坡盲聾老師特麗莎,詮釋現代人的愛情觀。侯孝賢誇獎本片說:“我覺得總有一天電影應該拍成這個樣子:平易、非常簡單,所有人都能看,但是看得深的人可以看得很深,非常深。這部寂靜的新加坡電影無疑達到了這個境界。”在新加坡這個資本人力流動繁多,喧鬧而功利的城市,邱金海拍攝的這個故事,充滿了對愛的希望,也充滿寂靜的希望。
關於邱金海:邱金海算新加坡電影先驅,1995年執導的《薄面佬》探討底層人物的生活廣獲好評,為新加坡電影開啟走向世界的大門。1997年第二部電影《十二樓》是首部獲得戛納影展的新加坡電影。他爸爸曾被福布斯評為新加坡首富,但邱金海放棄繼承老爸生意,轉行當導演。
6. 十二樓 12 storeys (1997)
關鍵詞:HDB
導演:邱金海 Eric Khoo
李光耀在1964提出的口號,要實現新加坡人“居者有其屋”。現在80%以上的新加坡人都住在政府的組屋裡。2008年6月,新加坡“居者有其屋”計劃獲得了聯合國“公共服務獎”。
《12樓》通過一棟HDB的幾戶人家,勾勒出整個新加坡底層社會的生活形態,以小見大,讓人感觸新加坡社會光鮮背後的辛酸刺痛。每天罵養女的老婆婆在死前還在埋怨養女San San不長進,等老婆婆逝去,平日寡言的San San為老婆婆跪著哭泣;移民新加坡的中國新娘Lily,本來滿懷美夢,來到新加坡後,卻受到各種束縛,物慾強又奔放,讓新加坡老公傷透腦筋;父母不在家時,哥哥Meng不得不照顧淘氣的妹妹和討厭讀書的弟弟,矛盾不斷。這部電影稱得上是新加坡浮世繪。
7. 沙城Sandcastle (2010)
關鍵詞:找尋歷史
導演:巫俊峰Boo Junfeng
新加坡“小”,地方小,資源少;新加坡“年輕”,1965年才從馬來亞獨立,成立新加坡共和國。小而年輕的國家,有其優點,沒有很多包袱,只能不斷改革創新才能更好發展,所以包袱小,發展迅速。但是也因為年輕,少了歷史的厚重,國家向心力也不夠大。新加坡也在慢慢努力塑造身份認同,記錄歷史痕跡。
就如電影的名字一樣,新加坡就像一個沙城,找不到根基,惶恐失落。片中18歲的恩,被征入伍前,面對突如其來的祖父之死,祖母的痴呆,母親對軍官的偷戀,恩發現自己死後父親的過往。但這些背後的故事對18歲的恩來說是陌生的,沒了共同記憶紐帶,家庭就像沙城一樣,可能被海水沖走。慢慢的探索中,恩慢慢理解了父母的感情,家庭的歷史。不予遺忘的歷史,賦予了今時的厚重。小國有小國的歷史記憶,也有扎在土裡的根,像沙城,臨近大海,卻也不會坍塌。
8. 叢林灣the casuarina cove (2009)
關鍵詞:同性戀
導演:巫俊峰Boo Junfeng
新加坡法律(Section 377A of the Penal Code)規定只有異性之間和女性同性之間的性行為合法,但男性之間的同性性行為被視為違法,最高可被判處兩年監禁。雖然如此,新加坡已經舉辦過數次支持同性戀的集會,2014年在Hong Lim Park的LGBT聚會活動”PINK DOT”人數有26000,對一個人口只有五百多萬小國來說,算得上大型聚會。
2014年PINK DOT的現場
這部短片《叢林灣》取材自發生在1993年的真實事件。當時新加坡的男同性戀時常出沒在叢林灣(Tanjong Rhu) 尋找同性夥伴。當地警局派出英俊的警員假裝同性戀去逮捕他們。警方用這種方式在叢林灣逮捕十二個男子,他們被控罪後,大多被判處兩到六個月刑期。
關於巫俊峰:巫峻峰是新加坡年輕一代新銳導演,同性戀題材在他的電影中十分突出,《加東賦格曲》《全家福》都有涉及。
9. 我在政府部門的日子 Just follow the law (2007)
關鍵詞:政府部門
導演:梁智強 Jack Neo
新加坡政府以高效廉潔著稱,在公共服務管理方面更是得到廣泛贊譽。這部喜劇嘲諷了很多政府部門的規矩不知變通,什麼都跟著規定走的公務員生活百態。本片台詞也很生動有趣,”those can’t show, please hide; those can’t hide, please throw; those can’t hide and can’t throw, please put outside”(不能給人看的就藏好,不能藏的就扔掉,不能扔也不能藏的,就放別處去),政府部門動不動就來3個I,5個E之類的,”innovation, initiative and interesting” “Efficiency, effectiveness, expressiveness, enthusiasm, and excellence”。
10. 快樂工廠 Pleasure Factory (2007)
關鍵詞:芽籠紅燈區
導演:呂翼謀Ekachai Uekrongtham
新加坡除了金融區的高樓大廈,除了濱海灣花園,也有合法的紅燈區芽籠(Geylang)。芽籠有著各式餐廳酒吧,也處處可見情趣店,紅燈區的性工作者明碼標價,雖說有政府管理,但也有一些非法的性工作者在此工作。 《快樂工廠》聚焦芽籠,描繪芽籠各色人物的生活狀態:中年性工作者的母親發現女兒也在接客,打暈嫖客,帶女兒去夜市吃飯;年輕士兵在朋友唆使下失身;年輕的性工作者領賣唱帥哥到自己家,什麼都沒有做,只是一起聽歌。紛繁塵世,也有一份從容安定。可惜這部電影被新加坡電影局禁掉。
關於呂翼謀:執導過舞台劇《菖與英》,並廣獲贊譽,轉到電影後,拍攝《命運拳擊手》,講訴變性人的世界,也贏得票房佳績。
新加坡電影雖然尚未形成明顯風格,但它是新加坡國家向心力的一部分,是文化創新的象徵,是了解新加坡社會的方式之一。大家有空就找來這些電影看看,裡面蹩腳的Singlish、接地氣的食閣、芽籠的街道、街旁的座椅都是對你平日生活親切的提醒,相信一定不會讓你失望的
❺ 什麼電影適合出國留學看
現今電影產業在中國發展的勢頭正猛,越來越多的電影人才渴望更好的,更優的教育資源,所以多數選擇了影視製作留學,去電影產業、理念,教育比較完善的國家去深造、學習。這樣一來也可以擴展自己看事物的角度,學電影去哪裡留學好?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幾所著名電影院校。
1、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USC是美國最為歷史悠久的電影學院,它也為電影工業提供了大量的人才,佔地60250平方英尺的互動媒體大樓為學生提供了優質的學習硬體資源,如:4K數字投影、Oblong g-speak gesture-control computing、多點觸控屏幕等等。
USC的影視製作下分為七個方向:導演、製片、寫作、攝影、聲音、剪輯、美術。學生進入到學校後,即可開始大量的實踐運用。
校友:George Lucas 《星球大戰》、Robert Zemeckis 《阿甘正傳》、Bryan Singer 《X特警》系列、Ron Howard 《美麗心靈》等
2. 美國電影學院American Film Institute
美國電影學院( American Film Institute,簡稱AFI)為兩年制的研究生院。學費昂貴,且只招研究生,全部培養電影電視的製片、導演、設計、攝像、編輯及劇本創作人員,並不培養電影演員。一年有三千個不計算學分的表演課程供人選讀,相當強調「做中學」,要學生不僅理解知識,還得親自實際體驗,並知道團結合作的重要性。
該學院尤其注重實踐,學生入校後的第一個月,就立即投入實踐。從檢查攝像機等各種電影製作設備的最基本常識學起。然後學拍攝、製作,開始拍攝2—3分鍾的敘事片,對攝制工作進行初步了解和體驗,之後再步步深入。
學生按專業分科,但並不封閉。大家在學習專業課的同時也開展聯合作戰。通常從每個專業選一個人組成一個攝制組,在練習拍片的同時,培養協作精神。步驟一般是由劇本創作專業的學生先拿出劇本,然後製片人根據這個劇本,考慮如何酬款,接下來是導演,他的任務是協調和指揮拍攝工作。至於演員,學院有一個機構,專門聯絡外面的演員,很多好萊塢的大牌演員都樂意被邀請參加拍片。
3. 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
紐約大學位於紐約曼哈頓中心。Tisch學院主要分為表演藝術,電影電視和新媒體三個學部。其中電影學院就是培養出很多著名導演與電影人的地方。相比西海岸的學校,NYU不但注重於商業電影,更加聚焦於文藝與獨立電影,形成自己特有的培養學生的風格。
校友:Martin Scorsese《計程車司機》、《憤怒的公牛》、《華爾街之狼》Oliver Stone《野戰排》、《刺殺肯尼迪》 李安 《卧虎藏龍》、《life of pi》
4.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 School of Theater , Film and Television
UCLA的Westwood-based film school 主要有兩大學科,一個是戲劇部門,另一個是影視數字媒體部門。在整個電影工業教育里,UCLA的寫作編劇技巧被視為是最有特色的,也是最強的一個項目。UCLA的MFA項目多是3至4年,較其他電影學校MFA,學習時間較長。
校友: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教父》(Francis Ford Coppola)、編劇Eric Roth《阿甘正傳》等。
5. 加州藝術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he Arts
加州藝術學院(英文名稱: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he Arts,簡稱:CalArts),是一所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的頂尖藝術學院。由華特 迪士尼(Walt Disney)投資成立,創辦於1961年。原本是由迪士尼集團投資興建的非贏利性高等藝術學院,被譽為迪士尼背後的種子工廠,迪士尼動畫師的發源地。
它一共包括6所學院:藝術、評論、舞蹈、電影與錄影、音樂、戲劇。至今約有五十餘年歷史,曾培養出無數的傑出藝術創作者,其專業藝術家、表演藝術工作者、電影製片、動畫製作等創意人才分布在世界各地。
學電影去哪裡留學好?以上就是小編介紹的幾所電影專業院校,希望對申請影視製作留學的小夥伴們有所幫助,更多藝術留學資訊歡迎咨詢美行思遠藝術留學專家。
❻ 推薦幾部講述(大學)留學生生活的電影唄
以前流行《我們的留學生活-在日本的日子》曾獲過國際大獎.
講加拿大留學生的電影《兄弟》《我自己的德意志》 《新宿事件》 《暗物質》《小留學生》《無法忘記你》
其他還有《我自己的德意志 》《我的法蘭西歲月 》《啤酒花 》《時差七小時 》《秋天的童話 》《北京的西瓜》《櫻桃》《風雨哈佛路》
在悉尼等我(電視劇)
楊,這種電影我都不太建議你看,看了後你會對國外的生活失去信心,的確在國外也不容易。
關於紐西蘭的我沒找到,希望諒解!
❼ 關於出國留學的電影
紀錄片「留學生」
講加拿大留學生的電影《兄弟》
《我自己的德意志》
我的法蘭西歲月
啤酒花
《時差七小時》
《新宿事件》
《暗物質》
《秋天的童話》
別了溫哥華
愛在哈佛
小留學生
❽ 英國留學前,先看完這10部純正的英國電影
英國留學前,先看完這10部純正的英國電影
英國留學之前對英國社會的生活和文化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是十分必要滴,這樣留學生活才會有個順利的開場。但是看書、看網頁貌似又太過乏味,主頁就推薦10部好看的英國影片給大家,有對英國紳士文化的折射,有對英國平凡底層生活的描述、也有對史詩愛情故事的歌頌,更有對君王豐功偉績的謳歌。而且電影里的英音很純正哦,邊看邊練習口語。
1.《國王的演講》( The King's Speech)
悠揚的鋼琴伴隨整個故事。不是美式勵志童話,所以國王雖然完成載入史冊的精彩演講,但依舊終身口吃,可是他為整個演講付出的艱辛卻對觀眾產生深深的觸動。在第83屆奧斯卡電影金像獎提名中,《國王的演講》以14項提名領跑,壓倒當時呼聲甚高的《盜夢空間》。
2.《秘密與謊》(Secrets & Lies)
邁克.李通過描述一個生活在倫敦的黑人配鏡師霍頓斯(Hortense)尋找自己生母的故事試圖挖掘普通英國人生活下中不平凡的生活片段,該片獲得1996年的戛納電影金棕櫚獎,同時還獲得5項奧斯卡提名。
3.《性感野獸》(Sexy Beast)
近年英國心理驚栗犯罪片中頗具陽剛氣的一部。電影情節雖然有些老套,講述一個過氣的東倫敦匪徒准備幹完最後一票收手卻不幸犧牲的故事,但是新奇的拍攝手法還是值得一看的。更含有對倫敦早期黑幫電影的致敬意味。
4.《4個婚禮和一個葬禮》(Four weddings and a funeral)
如果你喜歡英國,並想了解那裡的人和文化,這部電影是很好的入門,而且從頭到尾洋溢著的英式幽默。非常不錯的一部英國喜劇。而且還可以直接拿來當練習英語聽力和口語的範本。
5.《英國病人》(The English Patient)
電影以戰爭和沙漠為背景,講述了在二戰末受了重傷的飛機機師,重敘他在戰前北非戰場與一名英國護士的命中註定的愛情故事。1997年該片獲得9項奧斯卡獎項。可以和自己的另一半一起欣賞這個史詩般的愛情故事。
6.《赤裸》(Naked)
這部電影最大的成功之處或許就在於 David Thewlis用驚人的演技詮釋了尖酸刻薄、滿腦錯誤人生觀的話嘮Johnny的形象。而Johnny也因此成為英國反派英雄角色的典型代表。
7.《這就是英格蘭》(This is England)
這部影片通過一個敏感男孩的視線關注撒切爾時代“光頭仔”的社會情況。電影充滿年代感,而且音樂也用得很妙,最終奪得評委會特別獎。一部很好的關於“歸屬感”的影片。
8.《猜火車》(Trainspotting)
這部電影在英國電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該片顛覆傳統,一改英國人的保守作風,骨子裡透出反叛的氣質。自此開始,英國電影變得與眾不同。蘇格蘭青年甚至覺得這部電影要比《聖經》賣得更好,可見其非凡意義。
9.《底層生活》(Riff-Raff)
通過講述生活在社會底層養家糊口的建築工人的故事引發人對子女教育、夫妻相處、以及活著的意義等重大問題的思考,可謂以小見大,耐人尋味。
10.《亞瑟王》(King Arthur)
該片講述了亞瑟王如何在英國推翻羅馬帝國的統治,建立豐功偉績的故事。不論對了解英國歷史文化,還是對學習英語,都是灰常有幫助滴。
;❾ 求有關留學的電視劇和電影
小留學生(電視劇)
劇情介紹:
近年來出國留學潮為背景,以中國大陸小留學生劉純、熊立、溫小小、裘知文等人在加拿大的學習生活為主線,真實深刻地講述了一群中國大陸青少年在異國文化沖擊下的人生經歷,演繹出一部大陸小留學生在海外成長的感人故事。
============================================================
我自己的德意志
劇情介紹:
過慣了優越舒適生活的肖揚從上海來到慕尼黑留學。辦理入學手續那些日子,肖楊遇見了在上海時的鐵哥們張大寬。為慶祝肖楊入學,大寬特意張羅了一次同學聚會。聚會上,和不學無術虛度光陰的張大寬及其女友於樂比起來,肖楊顯得雛氣十足而讓人喜歡。聚會還沒有結束,大寬和於樂趁肖楊不注意,偷走了肖楊自上所有的錢......
============================================================
我的法蘭西歲月
劇情介紹:
上世紀20年代初的中國,列強入侵,軍閥混戰,民不聊生。16歲的年輕學子鄧希賢苦於報國無門,遂懷一腔救國的熱忱,踏上赴法勤工儉學之旅。
然而,剛到法國,鄧希賢和與他一同抵達法國的同鄉鄧紹聖、紀德銘就面臨著生存的困境。命運考驗著年輕的鄧希賢和與他一起赴法勤工儉學的中國學子。
當廣大留法中國學生的思想在活躍中出現混亂之際,先進青年張申府、趙世炎、周恩來引領時代潮頭,在巴黎創建共產主義小組,播撒革命火種。
自此,鄧希賢完成了求學求生存的人生階段,開始了九死不悔地追隨共產主義理想的人生之旅和精神之旅。
歲月如梭,光陰荏苒。1973年,當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訪問法國時,鄧小平在法國朋友為他鋪上的紅地毯前深情地說:「我們感謝法國,是其用自由浪漫的思想和當時苦難的現實,鍛造出最早和最堅定的一批中國共產黨人。」
============================================================
啤酒花
劇情介紹:
出機場,換列車,陳東獨自出現不來梅郊外火車站站台焦急等待過後,陳東見到了霍夫曼派來接他阿楠姑娘能異國他鄉見到一個中國人,陳東如同見到親人一樣,激動地走上前去將阿楠擁抱入懷阿楠一個中國人,五歲那年,她就被貝爾太太從孤兒院領養,到現長大成人,跟著霍夫曼學習啤酒釀造,經營小鎮上酒吧
對於並不非真心前來學習啤酒釀造技術陳東,霍夫曼不顧與陳東爸爸交情,第二天早上就對陳東下了逐客令要不阿楠媽媽貝爾太太從中說情,陳東打著留學德國,前來尋找他不來梅學習音樂女朋友林麗計劃就要泡湯要知道,陳東德國簽證霍夫曼用自己啤酒作坊做抵押但盡管如此,霍夫曼給陳東寬限時間一個月,一個月後如果不能用德語對話,還得收拾東西回國霍夫曼寬限,讓陳東情不自禁地又一次將阿楠姑娘擁抱入懷阿楠和貝爾太太兒子邁克幫助下,陳東德語進步很快一個月差兩天時候,陳東被阿楠帶到了不來梅,這里,陳東見到了林麗出乎陳東意外,林麗對於他到來並不熱情,而留下一個電話號碼匆匆離去
從不來梅回到鄉下啤酒作坊,陳東尋褻滋事酒鬼面前表現出來勇敢,讓霍夫曼改變了對陳東看法,繼續收留了陳東其實,陳東盡管有些孩子氣,但他到來給貝爾太太一家帶了歡樂,給阿楠帶來了一種從未體驗過甜蜜感覺不久一個周五,陳東唐突地出現林麗住處讓陳東感到憤慨,此時林麗為生存所迫,一個德國老頭面前出賣了自己
林麗出賣了自己,陳東也就沒有繼續留不來梅必要了以擁抱阿楠姑娘方式掩飾內心痛苦之後,陳東跟霍夫曼告別此時,陳東才發現出國前爸爸帶給霍夫曼一份文件丟了機場回到機場,陳東認領回記載著中國最早釀造啤酒文獻資料,並試著將他翻譯成德語逐漸成熟堅強起來陳東並沒有就此回國,直到親臨萊茵河,靠打工挺過來陳東最終遠遠看見霍夫曼啤酒作坊那一刻,手裡拿著啤酒花陳東明顯消瘦,但消瘦臉上鐫刻著男人成熟和堅強
============================================================
暗物質
劇情介紹:
影片題材取材於真實故事,其藍本是發生在1991年曾轟動國內外的留美學生盧剛槍殺導師一案。劉燁出演留美學生盧剛,梅麗爾·斯特里普出演被盧剛槍殺的衣阿華大學副校長安·柯萊瑞教授。
安·柯萊瑞是衣阿華大學最有權威的女性之一。她的父親曾到中國傳教,她出生在上海,對中國很有感情,並對中國留學生相當愛護。1991年11月1日萬聖節這天,中國留學生盧剛在剛剛獲得衣阿華大學太空物理博士學位的時候,開槍射殺了3位教授和副校長安-柯萊瑞以及一位和盧剛同時獲得博士學位的中國留學生山林華。槍殺五人之後,盧剛隨即當場飲彈自盡。
開槍殺人的盧剛是北京市人,出生於普通工人家庭,18歲考入北京大學物理系,1984年通過李政道主持的中美物理學交流計劃選拔,畢業後旋即以交換學生身份公費赴美攻讀博士學位,就讀於衣阿華大學物理與天文學系,時年22歲。聰明但自負的盧剛一直有一個夢想,就是獲得諾貝爾獎學金,但因學校人際關系糾紛從而對導師心懷不滿,最終釀成悲慘血案。
============================================================
時差七小時
劇情介紹:
16歲的妞妞(妞妞飾)從中國來到倫敦,開始了自己的留學生涯。在機場,她認識了被學校安排來接機的香港留學生DJ(陳冠希飾),也為青春期萌動的一段感情拉開了序幕。
學校的生活剛開始並不是那麼好過:同宿舍的女生就向妞妞規定了三條「不平等條約」;被幾個女孩捉弄脫掉了外衣被推到陽台外,樓下的同班男生也都跟著起鬨;男生故意捉弄她讓她當所謂的橄欖球隊的經理,幫他們收拾臟衣服臟襪子,打掃更衣室,而妞妞卻毫無怨言,快樂地為同學服務……
通過自己的努力,妞妞終於漸漸融入了新的生活,昔日捉弄她的同學成了好朋友,那份萌動的初戀也在心中慢慢生長,一切都中止於妞妞考進了紐約的大學。感情究竟會走向何方,誰也不知道,未來的交集仍是一個未知數……
============================================================
在悉尼等我(電視劇)
劇情介紹:
好強任性的高三女孩貝蕾,為了對初戀男友的一個承諾,故意考砸高考要赴澳留學。從上海到悉尼,她投身於生身父親劉瑋在澳洲組建的一個國際家庭。劉瑋千方百計資助貝蕾,幫她辦理移民,引發了妻子達芙妮的誤會,陷入棘手的離婚官司。貝蕾在上海的父母為了籌錢供女兒讀書,落入詐騙陷阱,舉家負債;初戀男友的背叛,令她無法面對自己的好朋友……
============================================================
秋天的童話
劇情介紹:
香港愛情文藝片的經典,港名《秋天的童話》更能彰顯本片的味道。鍾楚紅飾演由香港赴美留學的女學生十三妹,她本來想依靠已先到當地的男朋友陳百強,結果讓她失望,反而在餐廳打工的遠房親戚周潤發對她照顧有加。兩個不同身份階層和背景的人在異鄉產生了一段愛情,但最終還是因為現實問題而分手。
女導演張婉婷的處理手法極盡含蓄婉約之美,將這個異鄉愛情故事拍得十分生動感人,除了細膩地掌握了男女主角的心理反應之外,也擅用華僑生活的風俗細節來烘托氣氛,使全片洋溢出寫實的生活氣息,同時優
美的攝影也營造出該有的成人童話味道。「船頭尺"與「茶煲"這一對男女主角的愛情故事,被香港人選為最受歡迎的十大電影之一。
❿ 去英國留學必看的經典電影
電影是打開一個國家風土人情最簡單的窗戶。也是現代人娛樂放鬆的方式之一。下面就來為你介紹去英國留學必看的經典電影。看看你看過了沒有。
1.《社交網路》(The Social Network, 2010)
戲劇化地展現了Facebook的創立過程。這部影片對於企業家來說是一個尖銳的提醒----在企業創立初期的股權劃分問題以及尋求獨立的法律建議至關重要。
2.《在雲端》(Up in the Air, 2009)
關於一位公司裁員專家的悲喜劇。片中由喬治*克魯尼(George Clooney)扮演的這位專家飛遍全國,替別的公司開除員工。最辛辣的片段出現在影片結尾部分,現實生活中的真實個體描述了在被解僱時感受到的痛苦。
3.《唐人街》(Chinatown, 1974)
這部影片或許稱得上是有史以來最經典的黑色電影,同時也是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和傑克·尼克爾森(Jack Nicholson)合作的最佳作品。本片情節取材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洛杉磯水務領域高層的真實腐敗案。
4.《公民凱恩》(Citizen Kane, 1941)
很多影迷都認為本片是影史第一佳片。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es)身兼編導演三職,扮演主角凱恩。令人震驚的是,當時他年僅26歲。本片以史詩般的鏡頭刻畫了一個擁有無盡的金錢與權力賣銀,但仍在孤獨與抑鬱中死去的傳媒大亨。
5.《教父》(The Godfather, 1972)
本片是一部黑幫傳奇,任何家族企業中的爾虞我詐都可以在片中找到縮影。本片和它的兩部續集具備了一部好電影應該具有的所有元素:超一流的劇本、演員陣容以及配樂。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憑借本片奠定了他在影壇的地位。
6.《血色將至》(There Will Be Blood, 2007)
本片毫不留情地刻畫了一位貪婪的石油大亨,該角色由丹尼爾*戴-劉易斯(Daniel Day-Lewis)扮演。可以將本片看做是關於"為什麼壞人常常成為贏家"的案例研究。本片由才華橫溢的導演保羅*托馬斯*安德森(Paul Thomas Anderson)執導,他還擔任了本片的編劇和聯合製片人。
7.《華爾街》(Wall Street,987)
內部交易是違法的,不違法怎麼發財,關鍵看如何違法同時可以掩蓋。不看這個影片怎麼能隨便進股市。
8.《拜金一族》(Glengarry Glenn Ross,1992)
當房地產進入蕭條的時候,美國的房屋中介的銷售顧問在忙什麼?他們如何利用資料庫,如何門到門地將房地產銷售出去?如何在蕭條期包裝房地產?如何瞄準新婚家庭的住房需求?看了才知道,如今的美國房地產蕭條肯定不會是問題。
9.《顛倒乾坤》(Trading Places,1983)
經濟是交易行為的代名詞。只要有交易,就需要學會評估交易是否合算,就需要透視交易對方內心的秘密。交易中學到三個核心法則,在世界上任何中橡宴國家,如何地方只要有交易的地方都適用的本質法則。
10.《矽谷傳奇》(Pirates of Silicon Valley,1999)
即使比爾·蓋茨和喬布斯在所有方面的看法,觀點都是對立的,但在一個事情上是絕對一致的:那就是盡一切可能封殺此影片。矽谷的高科技公司是如何孵化的?是怎麼演變成今天這個如正樣子的?不到25歲的年輕人利用了什麼樣的市場規則?又是如何讓市場規則、客戶和競爭對手形成一個共同體的?陰謀一個接一個,層出不窮的點子籠罩在矽谷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