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一部印度電影,父親背叛母親,母親死了,剩下兩兄弟的電影叫什麼
《搏擊兄弟》 Brothers(2015),還有一個譯名《兄弟擂台》
對好萊塢電影「勇士」(Warrior,2011年)的翻拍。
一種被稱為綜合格鬥術的世界級比賽被合法引入印度,前來參賽的有來自德國、巴西、中國等國的格鬥高手,而首次參賽的印度也開始在國內尋找同等級參賽選手,於是引出了費爾南德斯父子三人的血淚親情的感人故事。
2. 背叛高清完整版電影
《背叛》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6CQke-JgE6lF6dbtK17ltw
作品相關介紹:
《背叛》是由張前執導,許晴、巍子主演的一部破解高智商犯罪的電視劇。
講述高智商罪犯宋一坤為逃避「災難」,將自己「策劃」進了監獄。出獄後他以嚴密的計劃實現著其財富的迅速積累。女記者夏英傑到監獄采訪宋一坤時,對其一見鍾情,後來又陪宋遠走天涯。但在洞悉宋是犯罪集團的幕後時她幡然醒悟的故事。該劇於2001年12月於深圳電視台首播。
3. 關於妻子背叛丈夫和丈夫朋友結婚的印度電影
:我找到了 剛剛看完 是《奇異的婚姻》 希望對你有幫助!
4. 英格瑪·伯格曼的主要作品
薩拉邦德 Saraband (2003年)
Larmar och gör sig till (1997年)
Efter repetitionen (1984年)
芬妮與亞力山大 Fanny och Alexander (1982年)
傀儡生命Aus dem Leben der Marionetten (1980年)
秋日奏鳴曲Höstsonaten (告伏1978年)
噩兆 Serpent's Egg,The (1977年)
面對面Ansikte mot ansikte (1976年)
魔笛 Trollflöjten (1975年)
婚姻生活Scener ur ett äktenskap (1973年)
哭泣與耳語 Viskningar och rop (1972年)
安娜的情慾Passion,En (1969年)
羞恥Skammen (1968年)
狼之時刻Vargtimmen (1968年)
假面 Persona (1966年)
這些女人För att inte tala om alla dessa kvinnor (1964年)
冬日之光 Nattvardsgästerna (1963年)
沉默 Tystnaden (1963年)
穿過黑暗的玻璃 Såsom i en spegel (1961年)
魔鬼的眼睛Djävulens öga (1960年)襪困攜
處女泉 Jungfrukällan (1960年)
面孔 Ansiktet (1958年)
Nära livet (1958年)
野草莓Smultronstället (1957年)
第七封印Sjunde inseglet,Det (1957年)
夢 Kvinnodröm (1955年)
夏夜的微笑 Sommarnattens leende (1955年)
戀愛課程Lektion i kärlek,En (1954年)
不良少女莫妮卡 Sommaren med Monika (1953年)
小丑之夜Gycklarnas afton (1953年)
女人的期待 Kvinnors väntan (1952年) 薩拉邦德 Saraband (2003年)
不忠 Trolösa (2000年)
Larmar och gör sig till (1997年)
Enskilda samtal (1996年)
善意的背叛Goda viljan,Den (1992年)
Efter repetitionen (1984年)
芬妮與亞力山大 Fanny och Alexander (1982年)
傀儡生命 Aus dem Leben der Marionetten (1980年)
小夜曲 Little Night Music,A (1978年)
秋日奏鳴曲 Höstsonaten (1978年)
噩兆 Serpent's Egg,The (1977年)
面對面 Ansikte mot ansikte (1976年)
魔笛 Trollflöjten (1975年)
婚姻生活 Scener ur ett äktenskap (1973年)
哭泣與耳語 Viskningar och rop (1972年)
安娜的情慾 Passion,En (1969年)
狼之時刻 Vargtimmen (1968年)
羞恥 Skammen (1968年)
假面 Persona (1966年)
這些女人 För att inte tala om alla dessa kvinnor (1964年)
沉默 Tystnaden (1963年)
冬日之光 Nattvardsgästerna (1963年)
穿過黑暗的玻璃 Såsom i en spegel (1961年)
魔鬼的眼睛 Djävulens öga (1960年)
面孔 Ansiktet (1958年)
Nära livet (1958年)
野草莓尺襪 Smultronstället (1957年)
第七封印 Sjunde inseglet,Det (1957年)
夢 Kvinnodröm (1955年)
夏夜的微笑 Sommarnattens leende (1955年)
戀愛課程 Lektion i kärlek,En (1954年)
小丑之夜 Gycklarnas afton (1953年)
不良少女莫妮卡 Sommaren med Monika (1953年)
女人的期待 Kvinnors väntan (1952年)
Eva (1948年)
考驗 Hets (1944年) 1944年:《折磨》(編劇伯格曼,由阿爾夫·斯約堡導演)。
1945年:《危機》(伯格曼編導,根據萊克·菲休的原著改編)。
1946年:《雨中情侶》(由伯格曼和H.格列沃紐斯根據奧斯卡·勃拉森的話劇改編)。
1947年:《開往印度的船》(又名《永恆的幻影》,由伯格曼根據馬丁·索台爾耶姆的話劇改編)。
1947年:《地獄中的音樂》(由伯格曼根據達格瑪爾·埃德克維斯特的話劇改編,主要演員:海伊·塞斯特林,B.馬爾姆斯登)。
1948年:《港口城市》(由伯格曼根據奧爾·朗斯堡的短篇小說改編,攝影:根那爾·菲休,主要演員:N.—C.強森,本格特·艾克隆特等),《監獄》(伯格曼編劇,攝影:戈蘭·斯登堡,主要演員:D.斯維爾斯倫德,B.馬爾姆斯登)。
1948年:《夏娃》(編劇:R.古斯塔夫·莫蘭德爾)。
1949年:《渴望》(編劇:H.格列沃紐斯根據比爾吉特·騰格羅特的小說改編,攝影:根那爾·菲休,主要演員:埃娃·亨寧,B.馬爾姆斯登,比爾吉特·騰格羅特)。
1949年:《走向快樂》(伯格曼編劇,主要演員:M.尼爾森,B.馬爾姆斯台姆)。
1950年:《夏日游戲》(由伯格曼和格列沃紐斯編劇,攝影:根那爾·菲休,主要演員:M.B.尼爾森,B.馬爾姆斯白姆,阿爾夫·克捷林)。
1950年:《這兒不會發生這種事》(編劇:格列沃紐斯,主要演員:阿爾夫·克捷林,西格納·哈索,烏爾夫·帕爾姆)。
1952年:《婦女們的期待》(伯格曼編劇,攝影:根那爾·菲休,主要演員:阿尼塔·勃約爾克,埃娃·達爾貝克,B.馬爾姆斯登,B.尼爾森)。
1952年:《和莫尼卡在一起的夏天》(編劇:P.A.福格爾斯特洛姆,攝影:根那爾·菲休,主要演員:哈里特·安德松,拉爾斯·艾克堡)。
1953年:《市集商人之夜》(伯格曼編劇,主要演員:阿克·格隆堡,H.安德松,安德斯·艾克,古德倫·布羅斯特)。
1954年:《戀愛的一課》(伯格曼編劇,主要演員:埃娃·達爾貝克,H.安德松)。
1955年:《婦女們的夢》(伯格曼編劇,主要演員:埃娃·達爾貝克)。
1955年:《夏夜的微笑》(伯格曼編劇,攝影:根那爾·菲休和阿克·尼爾松,主要演員:烏拉·約科爾松,根那爾·布約翰斯特蘭德,埃娃·達爾貝克,H.安德松)。
1956年:《第七封印》(伯格曼編劇,攝影:根那爾·菲休,主要演員:馬克斯·馮·西多夫,尼爾斯·波潑,碧比·安德松)。
1958年:《野草莓》(伯格曼編劇,攝影:根那爾·菲休,主要演員:維克多·斯約史特洛姆,英格麗·圖林,碧比·安德松)。
1958年:《生命的開始》(編劇:烏拉·伊沙克松和伯格曼,攝影:馬克斯·維倫,主要演員:埃娃·達爾貝克,英格麗·圖林,碧比·安德松)。
1959年:《面孔》。1960年:《處女泉》,《魔鬼的眼睛》。
1961年:《猶在鏡中》(主要演員:馬克斯·馮·西多夫,哈利特·安德松)。
1962年:《領聖體者》。
1963年:《沉默》。
1964年:《所有這些婦女》。
1966年:《假面》。
1968年:《狼的時刻》。
1969年:《恥辱》。
1969年:《宗教儀式》(電視片)。
1970年:《情慾》。
1971年:《接觸》(主要演員:碧比·安德松,艾略特·古爾德)。 《野草莓》Smultronstället 1957年
雖然伯格曼在此片中用了很多超現實主義的手法來拍攝,但是此片最後整體所呈現的風貌卻清新感人,樸素自然,猶如一段旅程,使得我們在這段旅程中看見自己,看見人生。
在《野草莓》中,每一個場景的拍攝角度,氛圍營造都有一定的表意指向,比如在開頭的夢中,非常強烈的光照在街道的建築物上,這使它們投下的陰影顯得鋒利而恐怖,黑和白之間的距離拉得非常大,有一種歇斯底里的不安,而伊薩克就孤零零地站在街角,一個長鏡頭跟隨他在街角來回地走,接著又切至伊薩克臉部的特寫鏡頭,一束光打在他臉上,使他的臉蒼白臃腫而且神色驚恐,一種冰冷而又不安的氛圍在這個場景中盪漾。但是當伊薩克和兒媳開車漸漸駛離城市時,用了自然光,攝影機俯拍,逐漸地展現一種平靜的開端,然後,一種陽光燦爛的田園風光呈現眼前……
《第七封印》Sjunde inseglet, Det 1957年
探索死亡及宗教的奧秘。劇情由下棋延伸到對宗教和上帝的討論,並巧妙地折射出一個個的不同社會層面。片名來自《聖經》中的《啟示錄》——「羔羊揭開第七印的時候,天上寂靜約有二刻。」影片中極具象徵意義的意象俯拾皆是,無論是死亡的造型,還是盤旋空中的黑鷹,均有著耐人尋味的涵義。這些形象已成為電影語匯的基石,被後人反復模仿。
影片透過十四世紀戰爭結束之後理想主義的騎士布羅克以及他的同伴在蔓延瘟疫的歐洲大陸上的漂泊生涯,向觀眾展示了不同的人在面對死亡時不同的表現方式。同時對人類生存的意義、對信仰的根源以及上帝的存在性提出了針鋒相對的疑問,同時又通過演員約瑟夫一家的生活來肯定信仰本身的力量。
此片35天完成,具有一種造型藝術般的效果,這是伯格曼少數電影才有的,一種和諧的節奏。
《處女泉》Jungfrukällan1960年
是伯格曼對上帝虔誠和絕望的控訴。為什麼上帝明明眼睜睜看著罪惡的發生,卻無法阻止。這就引發了上帝是否存在的終極思考,
《秋日奏鳴曲》Höstsonaten1978年
我最喜歡的伯格曼電影,雖然場景是如此簡單,故事情節也很淡。影片探討了愛的可能性、人與人真正溝通的困難等問題。
英格瑪·伯格曼和同樣來自瑞典的巨星英格麗·褒曼Ingrid Bergman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合作,拍攝了這部影片。本片為兩人贏得了極大的贊譽,並囊括了包括奧斯卡和金球獎在內的很多獎項。
《冬日之光》Nattvardsgästerna1962年
《冬日之光》是伯格曼最優秀了影片之一,這部影片十分簡捷的畫面處理與人物內心的急劇波動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失去了信仰的牧師,同時也失去了愛的能力,他實際上已經變成了一具枯乾的僵屍。但問題是,他本人尚能夠清醒地看到這一點。
愛與救贖的關系在《冬日之光》有更深入的探討,牧師作為神職人員,本應離上帝最近,或者說最接近愛的本質,但事實卻是最應相信愛的人卻離愛最遠。對妻子的愛從某種程度上代表了對上帝的信仰,而她的死亡令一切彷彿變的虛假起來,他所相信的愛(上帝)在這里成了最直接徹底的折磨,片頭木然空乏的佈道便在暗示一切發生得毫無意義。冬日之光無法讓人心真正獲得溫暖,它只會割傷人眼。人人都會逃避,最後重復開始的片斷意在說明:當問題無可解時,人們只能通過謊言欺騙甚至自我麻醉(他在能意識到他所信奉的上帝並不會為他帶來任何幫助下仍然只能向上帝求援,而上帝只會永遠冷漠地俯瞰無奈眾生),迎來無法擺脫的噩夢輪回。
《芬妮和亞歷山大》Fanny och Alexander 1982
伯格曼稱《芳妮和亞歷山大》為「最後一部影片」。這是他人物最多、情節最復雜、規模最大、視野最廣闊、拍攝費用最昂貴、放映時間長達三個多小時的影片。這部影片有六十個有台詞的角色,一千二百個群眾演員,是一部把喜劇、悲劇、滑稽劇和恐怖片熔於一爐的家庭紀事。伯格曼過去影片中的主題和人物,以及一切他所迷戀的事物都重復出現在這部影片里,他自稱這部影片是他「作為導演一生的總結」,是「一曲熱愛生活的輕松的贊美詩」。
5. 求一些有印度內容的電影
寶萊塢的電影就不說了
在印度拍攝:
1.The Darjeeling Limited (穿越大吉嶺)
2.Slum Dog Millionaire (貧民窟百萬富翁)
3.The Other End Off The Line(電話情緣)(2008):印度女孩與美國男子的異域情緣
Outsourced (世界是平的)(2008):一個美國人被外派到印度工作
4.India song(印度之歌)(1975):法國駐印度大使夫人在印度發展的愛情
5.Nocturne indien(印度夜曲)(1989):法國青年在印度尋找失蹤的朋友
6.A Passage to India(印度之行)(1984):英國貴族在印度旅行因誤會導致訴訟)
7.Monsoon Wedding(季風婚宴)(2001):新德里一個普通的中產階級家庭給女兒安排婚姻
8.Indiana Jones and the Temple of Doom (魔域奇兵)(1984)
9.Straight from the Heart (真愛)(1999):印度女孩與學印度音樂的義大利青年相愛
10.Yash Chopra's Untitled Film (印度情書)(2004):一個印度直升機救生員和一個巴基斯坦女孩的愛情故事
11.The Warrior Poet (抗暴英雄)(2005):在1857年印度反叛時期,關於友誼、愛情、失去和背叛的史詩巨著
12.The Warrior Poet (戰爭詩人)(2005):英殖民時期一名印度男子和一個英國女人之間的愛情故事
13.Gandhi (聖雄甘地)(1982)
印度演員:
1.THE MISTRESS OF SPICES(調情魔師)
2.Bride And Prejudice (愛斗氣愛上你)
3.The Namesake (同名同姓):反映印度家庭在美國的現實生活
4.Provoked: A True Story (激怒):一個印度女人離開印度嫁給英國的丈夫,卻被毒打,後其謀殺了自己的丈夫。真人故事
5.Van Wilder (留級之王)
6.Van Wilder 2: The Rise of Taj (留級之王2)
7.尋堡奇遇I、II
6. 背叛電影完整版演員表
《背叛》是由俄羅斯導演基里爾·謝列布連尼科夫執導的115分鍾劇情影片。該片由阿爾比納·德扎納巴娃、德楊·里里克、弗蘭奇斯卡·佩特里等主演,於2012年8月30日在義大利上映。該片講述了兩個陌生人發現,自己最信任的事業搭檔,其實是情人關系,於是四個人之間的關系變得麻煩起來的故事。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男人 德楊·里里克
女醫生 弗蘭奇斯卡·佩特里
男人的妻子 阿爾比納·德扎納巴娃
女醫生的丈夫 Andrei Shchetinin
警察 Guna Zarina
7. 有沒有一部印度電影,主要內容是一個人的妻子背叛了他,復仇的故事
有
如果要問是什麼電影要說清楚。劇情大概是怎樣的。你這樣提問很難回答的。
《阿育王》?!
8. 好像是印度的電影 男主角被妻子和最好的朋友背叛
《遭受背叛的阿三哥》
9. 施芮婭·薩蘭的演藝事業
2004年,薩蘭參演了兩部印地語電影和兩部泰盧固語電影,這其中包括電影《Nenunnanu》,她飾演了一個演唱古典歌曲的學生。在2005年,她得以上映的作品有10部之多,其中9部都為泰盧固語電影。最令人關注的當屬影片《Chatrapathi》,片中她與Prabhas演對手戲,該片讓她得到她的第一個印度電影觀眾獎-最佳泰盧固語女主角的提名。Moviebuzz評論:「這是一部動作片,作為男主角的愛人,薩蘭並沒有把她的角色詮釋得很出色。她之所以進入提名,首要原因是是基於她的歌曲。」與此同時,她試圖回歸泰米爾語電影《Mazhai》,也帶來了另一部泰盧固語電影《Varsham》。無論是電影還是她的表演,都沒有收到好評。2005年同年,薩蘭參演了一部只有三個角色的電影《Mogu Pellam O Dongo》。接下來,她客串了一部獲得印度國家電影獎-最佳泰盧固語劇情片《Bommalata》的兒童片。2006年,除去三部客串影片,薩蘭唯一主演的一部影片就是泰米爾語電影《Thiruvilayadal Arambam》。
2007年,她被選為S·尚卡爾(S. Shankar)執導的影片《大行善者》的女主角,與泰米爾巨星拉吉尼坎塔(Rajinikanth)搭檔,該片在那時是印度史上最貴電影。R. G. Vijayasarathy在Rediff上評論道:「薩蘭以她的演技證明了自己除了擁有美貌,亦會演戲。」她的表演贏得了South Scope Style獎-最佳泰米爾語女主角,這也是她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獲獎,同時她還得到了一個Vijay獎的提名獎項。這個角色讓她在南印度電影行業里一夜成名。隨後,薩蘭出演了她的印地語回歸作《背叛》,這是一部印度與巴基斯坦合拍影片,她在片中飾演一個不得不學習烏爾都語的穆斯林女孩。這是她的第四部印地語電影,可惜其他幾部都是毫無影響力的失敗之作。桑傑·雷姆(Sanjay Ram)是Business of Cinema的特邀筆者,他給這部電影打了5分中的2.5分,並評論說:「薩蘭提供給觀眾一個影片輪廓,而不是扣人心弦的表演。」薩蘭後來表示說,這部影片更加堅定了她對「所有宗教都是平等的」這個信念的看法。2007下半年,她又出演了一部泰米爾語電影《Azhagiya Tamil Magan》,與南印度演員維傑(Vijay)演對手戲。雖然她美艷的造型受到高度熱捧,但對她表演的評價卻是褒貶不一的,一位評論家竟然說:「她拙劣的演技正如她絕美的造型一般。」同年,薩蘭攜她的卡納達語電影《Arasu》亮相,不過她只在其中飾演了一個小角色。在一年,她一共參演了囊括4種語言的6部電影。 2008年,薩蘭與扎耶德·可汗(Zayed Khan)、維克·奧貝歐(Vivek Oberoi)、沙比爾·阿魯瓦里亞(Shabbir Ahluwalia)合作印地語電影《伊斯坦布爾任務》。她在片中扮演的角色Anjali Sagar源自於普麗緹·澤塔(Preity Zinta)在電影《目標》中扮演的角色Romila Dutta。這個角色是一名極為渴望與自己的丈夫生個孩子的記者,但也因此致使她與丈夫分離,因為她的丈夫不願意要孩子。Rediff和Bollywood Hungama的評論人都說她的角色完全浪費掉了,而且人物刻畫也很蒼白。但她摘得Starst最令人興奮新人獎。隨後,薩蘭出演阿施沃克·阿姆里特雷吉(Ashok Amritraj)擔任製片人的影片《電話情緣》進軍好萊塢。她飾演在印度呼叫中心做接線生的女孩Priya Sethi,與演員傑西·麥特卡爾菲(Jesse Metcalfe)、阿努潘·凱爾(Anupam Kher)、塔拉·夏馬(Tara Sharma)合作。她的表演備受好評,尤其是她在片中與傑西·麥特卡爾菲(Jesse Metcalfe)擦出火花的那一段。作為《Variety雜志》評論人的約翰·安德森(John Anderson)寫到:「這次進軍美國本土影視的勝利歸功於美麗的印度女星施芮婭·薩蘭(Shriya Saran)。」2009年,薩蘭本年度最重要的泰米爾語電影《Kanthaswamy》上映了。影片獲得了商業上的成功,也為她贏得了一次Vijay獎的提名,以及當年的Amrita Mathrubhumi獎-最佳泰米爾語女主角。提及她在該片中的角色,薩蘭說那是她迄今為止演得最好的。後來,她又出演了另一部英文喜劇片《和史特拉一起做飯》(《和斯黛拉一起下廚》),電影視角直擊公務員與僱主之間日益惡劣的關系。該片被選上多倫多國際電影節,薩蘭也應邀出席。
2010年,薩蘭出演馬拉雅拉姆語處女作《霸王卸甲》,對戲瑪摩提(Mammootty)、普利特維拉(Prithviraj)。這部電影上映第一周就被稱為超級強檔,它打破了馬拉雅拉姆語電影上映首周的總收入記錄,雖然它並未獲得任何好評。此後,睽違五年泰盧固語電影的她終於回歸了,她在後來取得商業成功的泰盧固語喜劇片中《王者歸來》飾演一個流氓的妹妹,對戲男印度演員拉維·特加(Ravi Teja)。她最近出演的一部泰米爾語電影是《Chikku Bukku》,合作演員Arya、Preetika Rao。2010年是她繼2005後第二個繁忙年,因為一共有8部電影要忙。 2010年,薩蘭首先接下了將會與Jeeva合作的電影《Rowthiram》。她也將出演迪帕·梅塔(Deepa Mehta)推遲已久的英文片《午夜之子》,該片改編自印度作家薩爾曼·拉什迪(Salman Rushdie)受到高度贊譽的的同名小說。同時,薩蘭簽下Sekhar Kammula導演原先遲遲不開拍的電影《美麗人生》,以及Rosshan Andrrews導演的馬拉雅拉姆語電影《Casanovva》,對戲Mohanlal。這部影片也多次被推遲,甚至有傳言稱薩蘭決定退出劇組。不過,影片的製片人宣布,該片已經著手拍攝,薩蘭也拍完了在迪拜的戲份。
10. 一個印度電影丈夫的背叛讓她成為最好的妓女來報仇
血洗鱷魚仇 (1988)
導演: Rakesh Roshan
主演: Shatrughan Sinha / Rakesh Roshan / Kabir Bedi
類型: 劇情 / 動作 / 驚悚
製片國家/地區: 印度
語言: 北印度語
又名: 血洗鱷魚潭
血洗鱷魚仇的劇情簡介 · · · · · ·
丈夫死後,阿爾蒂(瑞哈 Rekha 飾)帶著孩子們回到了富有的父親身邊,開始了新的生活,好景不長,父親的死讓阿爾蒂再度陷入到了悲傷之中。傭人眼饞阿爾蒂繼承的大筆遺產,他找來了自己的外甥桑傑(卡伯·貝迪 Kabir Bedi 飾),讓他勾引單純善良的阿爾蒂。事情的發展正如傭人所願,阿爾蒂愛上了桑傑,兩人結了婚。婚後,桑傑將再無用處的阿爾蒂推到了鱷魚池之中。
雖然大難不死,但阿爾蒂容貌盡毀,此時的她才明白一切都是一場陰謀,包括父親的死。仇恨的種子深深的埋入了阿爾蒂的胸膛,通過整容手術,阿爾蒂搖身一變成為了性感名模,她回到了桑傑的身邊,而此時的桑傑並未認出阿爾蒂的真實身份,就這樣,復仇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