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日本現在有沒拍電視劇寫當年侵略中國的
有一部非常感人的日本描寫侵華戰爭的電視劇,是真人真事。
《流轉的王妃-最後的皇帝》。為什麼說是侵華,因為電視劇的時代是二戰的東北滿洲。為什麼說真實,因為主角原型是溥儀的親弟弟溥傑和他的日本太太嵯峨浩。為什麼說感人,因為溥傑和嵯峨浩雖然是政治婚姻,但結婚後兩人的感情非常好,後來日本戰敗,溥傑和溥儀在逃亡時被蘇軍俘虜,嵯峨浩被關東軍特工救回日本。溥傑被送進戰犯監獄,十多年時間溥傑和嵯峨浩是分離的,但是雙方都沒有放粗稿棄,一直等到1960年溥傑第二批特赦,不久,妻子嵯峨浩從日本回到他身邊夫妻團聚。並且一直定居在北京,沒有回日本。
這部電視劇是根據嵯峨浩在日本期間,於長女去世後的1958年寫了一本很有影響的自傳《流浪的王妃》,並多次再版,被改編成同名電影。1987年6月20日,嵯峨浩因腎病,病逝於北京友誼醫院,73歲。
本劇演員陣容非常強大,溥傑-竹野內豐,浩-常盤貴子
本劇非常務實,多次提及日本關東軍在滿洲犯下的罪行,殺人、放火、搶劫、掠奪等場景時常出現在影片中,而溥儀與日本人之間相互利用的心態也刻劃得很真實,並沒有美化侵略,而是真實的岩拿孝反應了侵略給中國人帶來的傷害。帶有反省的意味。而精工細雕的製作、規模宏敏桐大的場景、氣勢磅礴又抒情感性的配樂、精準到位的演繹,又無時無刻不顯示出其巨大的藝術感染力,也正驗證了好的藝術沒有國界之分這個道理。
㈡ 介紹幾部日本古代歷史的電影
《大奧》、《清須會議》、《櫻田門外之變》、《十三刺客》、《宮本武藏》等。
1、《大奧》
《大奧》是由日本富士電視台、東映映畫聯合製作、發行的126分鍾歷史影片。
該片由林徹執導,淺野妙子編劇,仲間由紀惠、西島秀俊、井川遙、及川光博、北村一輝等主演,於2006年12月23日在日本上映。
故事主要以江戶時代德川幕府第7代將軍德川家繼時發生的繪島生島事件為題材改編,講述了一位將軍的傳奇經歷。
2、《清須會議》
《清須會議》是由日本東寶映畫發行的138分鍾古裝喜劇影片。
該片由三谷幸喜執導,役所廣司、大泉洋、小日向文世、佐藤浩市、妻夫木聰、淺野忠信、寺島進、緒方義博、松山健一、伊勢谷友介、鈴木京香、中谷美紀、剛力彩芽等主演,該片以「會議席上改變了日本的歷史」的「清須會議」為題材,講述了織田信長死後,圍繞著織田家的繼承人和領地分配的故事。
3、《櫻田門外之變》
《櫻田門外之變》是日本東映映畫製作發行的137分鍾歷史影片。
該片由佐藤純彌導演,江良至、佐藤純彌編劇,大澤隆夫、長谷川京子、柄本明、生瀨勝久、西村雅彥等主演,該片以江戶時代末期的1860年的3月3日為背景,講述了以水戶藩「下級武士」關鐵之助為首領,同17名水戶藩士和1名薩摩藩士,在江戶城的櫻田門外,對幕府大老井伊直弼實行預謀暗殺的故事。
4、《十三刺客》
《十三刺客》是由日本朝日電視台、東寶映畫聯合製作,東寶映畫發行的141分鍾動作影片。
由三池崇史導演,天願大介編劇,役所廣司、山田孝之、伊勢谷友介、澤村一樹、古田新太等主演,翻拍自1963年工藤榮一的同名影片,該片以真實歷史事件為背景,講述了島田新左衛門秘密召集十三名武士,暗殺殘暴藩主的故事。
5、《宮本武藏》
《宮本武藏》拍攝於1961年,由中村錦之助、木村功、入江若葉、浪花千榮子、木暮實千代主演。
講述日本劍道高手宮本武藏的傳奇一生。
㈢ 有沒有兄弟介紹幾部日本人拍攝的關於日本侵華方面的電影啊
日本人拍的《日本鬼子》很出名的,還拿過大獎,日本百姓都覺得不錯。票房不錯。
一名日本老兵承認親手殺害了328名中國人;一名前陸軍軍士描述了他將幾個嬰兒扔進火堆,然後浪聲大笑的情景;另一名日本軍官則表示,他殺死了一名中國婦女,並把她的肉割下來分給他的部下吃!這是日前在日本首次公映的一部長達3小時的紀錄片中的幾個真實鏡頭。這部紀錄片的片名就叫《日本鬼子》,而其製作人員全部是日本人。
■影片記錄歷史真相
《日本鬼子》的片名源於中國人對日本侵略者的稱呼。首映式是在日本東京一繁華商業區的一家藝術影院舉行的,觀眾約有70人。雖然他們對這部片子的反應各異,但很顯然,他們都受到了強烈感染。
據統計,在《日本鬼子》一片中親述自己侵華暴行的前「皇軍」士兵共有14人,他們的經歷都發生在1931年至1945年這段時間。導演藍井在首映式記者會上指出:「那是一場歷史悲劇,如果我在他們(日本老兵)的位置,或者你在他們的位置,我們或者也會做出那種事。發生那樣的悲劇是可怕的,但更可怕的是我們一直迴避談論這場悲劇。」
對日本戰爭責任素有研究的山梨學院大學歷史學家小菅伸子(譯音)表示:「就我所知,有很多年輕一輩根本不知道歷史的『全部』,即日本曾侵略中國與中國士兵作戰,及日本殖民朝鮮時令當地人民長期受苦。就是因為對歷史無知,他們才無法明白國際社會為何對『二戰』問題如此敏感。」
■*婦女烹吃屍體
日本人可以蒙住自己的眼睛,但歷史是絕對不會被蒙住的。在這部近三個小時的電影中,采訪了多名滿臉皺紋的日本二戰老兵,他們親述了各自在侵略中國時犯下的暴行,包括殺人、強奸、搶掠及煮吃人肉等,聽後令人不寒而慄。
前軍士長江本正與(譯)看起來十分懊悔。他回憶說:「我軍來到一個只剩下婦女的村莊。於是,我們將她們團團圍住,然後將她們的衣服剝光,命她們躺在路邊。強奸她們後再點火燒死她們。我們這樣做的原因是要給敵人點顏色看看,同時也是為了娛樂,滿足自己的慾望。」
其他人則講述了如何在村莊放火,燒死屋裡的老人、病人及孕婦,逃出來的則被槍殺;還有用活的中國戰俘練習使用刺刀、斬首及活人解剖。前日軍下士金子寧次(譯)承認,當自己多次以綁在柱子上的活中國人做刺刀訓練後,對殺人已感到麻木。另一名老兵則憶述如何燒死中國嬰兒取樂:「殺人成了比賽,殺人的數目是衡量成就的標准。」江本表示,他已對殺人無動於衷,又確信中國人是次等人,因此就算將女子先奸後殺再烹煮供士兵食用也沒有感覺到有什麼罪惡。
雖然這些老兵在講述他們對中國人所犯下的暴行時態度冷靜,但能看得出他們深感悔疚。他們紛紛表示,有責任向年輕一代講述這段歷史。「我會盡量講得詳細一點,讓年輕一代知道我們都做了些什麼。」一名老兵說。
■ 「七三一」罪行又有鐵證
無獨有偶,「七三一」部隊總部遺址所在地的官員、哈爾濱市平房區區長石嘉興率領一個四人訪問團,於10月26日至11月9日,走訪了名古屋、大阪、高知、東京等地的前「七三一」部隊隊員,以獲取56年前從事生物戰的最新直接罪證。7名仍然在世的前侵華日軍「七三一」部隊隊員,在良心和勇氣的驅使下,向中國黑龍江赴日訪問團首次披露了細菌武器試驗的細節,並表示懺悔和請求寬恕。
「七三一」部隊是日本軍國主義最高統治者下令組建的生物戰秘密部隊,由石井四郎於1932年在哈爾濱建立的第一個大型生物戰研究中心,後來又在哈爾濱周圍建立了多個類似的研究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侵華日軍為掩蓋罪行,炸毀了細菌研究設施,並把研究資料檔案移交給美軍,戰後盟國起訴了約5570名日本戰犯,然而卻沒有一個是因從事生物戰而受到審判。
■揭露日軍暴行遭受打壓
在日本目前的形勢下,製作《日本鬼子》這樣一部深刻反省日本侵略歷史的紀錄片的確需要很大勇氣,製作人員的這種不向邪惡勢力低頭的做法令人肅然起敬。然而,遺憾的是,這樣一部真實地反映歷史,甚至對日本與周邊國家關系會產生微妙影響,而且在國際上產生巨大反響的紀錄片,在日本竟然受到冷遇。
據製片商透露,他們當初准備製作這部片子時,就對其發行前景做了悲觀的預測。但當時製作人員仍認為,雖然在日本國內的市場很少,但哪怕有幾家電視台同意播放,他們的心血便沒有白費。但他們對日本國內右翼勢力的估計還是太樂觀了——當製片商向多家電視台推銷此片,均吃了閉門羹,迄今未做成一樁生意!在經過了艱苦努力後,他們終於找到了這家願意舉行首映式的影院。
對日本極右勢力來說,《日本鬼子》肯定是「罪不可恕」。直到今天,日本右翼分子仍頑固地強調忠於天皇,認為日本人比其他民族優勝,而日本在「二戰」的侵略行為,只是將亞洲人民從西方殖民主義的桎梏中解放出來,並無過錯。除了積極在國內鼓吹極右思想,推動美化侵略暴行的教科書外,他們還設法打擊支持和平及正視歷史的人。
不過與此同時,《日本鬼子》這部挑戰右翼思想的紀錄片卻在海外獲得不少獎項,包括慕尼黑國際紀錄片電影節特別大獎、特羅爾國際電影節銀海豚獎等。
㈣ 拍了很多抗日電影,日本人有沒有拍過侵華戰爭的電影
60-70年拍過不少。特別是山本薩夫這些日共出身的左翼電影導演和編劇拍了不少。
㈤ 高手請教, 現在為什麼日本人在我國拍抗日時的電影或電視劇呢 日本允許嗎 還是個人意思他們想回報
日本政府言掄字由,拍任何電視電影都沒有限制。
因此日本人可以拍我國抗日時期的電視或電影。
其實日本人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是古代華夏人的後裔,或承認日本在古代受華夏文化熏陶成為了文明國家。
日本有不少的人親華,
但有更多的人雖然反對現在的中國政府,但崇拜古代華夏國家(夏商周秦漢三國兩晉南朝隋唐宋明,不包括北朝和遼金元清)。
但現在的中國非常落後,中國人非常不文明
所以他們的內心非常矛盾。
㈥ 日本拍過哪些關於中國古代和文化的電視劇和電影呢
首推的就是四大名著了。水滸傳沒有聽說,但是其他三部都有過。
《紅樓夢》出過漫畫,小說;
《西遊記》有過動畫版,《最游記》是最出名的,後來還拍過TV版的連續劇,《七龍珠》其實多少也有點關系。
最出名的就是《三國演義》,日本人幾乎最愛三國,尤其是其中的關羽,日本文化中崇尚的「義」在三國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其他的:
渡瀨悠宇的《夢幻游戲》,取材於中國的十二星宿。
《中華小當家》取材於中國的美食文化。
《十二生肖守護神》取材於中國的生肖文化。
好像漫畫更多一些。。。。
㈦ 日本人拍過描寫二戰的電影嗎
1:《做人的條件》(《人間的條件》;黑白片;日本):影片很長,包括第1部《純愛篇》(104分鍾)、第2部《激怒篇》(101分鍾)、第3部《戰雲篇》(105分鍾)、第4部《望鄉篇》(75分鍾)、第5部《死的脫出篇》(85分鍾)、第6部《曠野的彷徨篇》(104分鍾)。轉一下網友的影評:「在日本電影史上,稱此作品為反戰電影的代表作之一。影片含義深刻,反映了二戰時期的日本人的沉重的心情,與他們的「良心」形成了種種大問號???講述了那個時代日本人的理想和過失,夢想與幻滅,被迫與真心的集為一身,盡可能的像個人樣活下去的復雜心理。這些被迫作為軍國主義的走狗,時而反抗,時而伸張人道主義,因此立場異常痛苦。與時下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本片曾被選入日本名片200部,並獲1959年電影旬報十佳獎第五名及第十名。」
2:《望鄉》(日本):《望鄉》的故事並不發生在二戰期間,它是二戰的前奏曲,改編自真人真事。影片公映後在日本反響平平,在中國則引起轟動,巴金等人對其給予了高度評價。作品沒有像其他日本影片那樣強調日本民眾是戰爭的受害者,真正的受害者只有年老孤獨的阿崎婆,而加害者不僅僅是日本政府,也有日本民眾。影片通過「南洋姐」阿崎的故事,對日本社會的冷漠無情進行了批判,還借劇中的某些角色之口諷刺了日軍的侵略行為。據導演所說,「南洋姐」們是日本侵略者的「索引」,她們所到之處,就是日軍後來侵略過的地方!確實,在影片的最後,作家三穀圭子來到了當年「南洋姐」們的墳地前,發現這里已經破舊不堪,盟軍轟炸當地的時候,日軍也屠殺了當地人。此時最令人震撼的場面出現了:「南洋姐」們的墓碑,全部背對著日本……
3:《虎!虎!虎!》(《偷襲珍珠港》;美國、日本):與前幾年的那部《珍珠港》是改編自同一部小說,兩部影片的區別在於,《虎》截取了當中的軍事線,《珍》截取了當中的愛情線。《虎》以相當客觀的角度去看待這個歷史事件,既非為日軍「招魂」,也非為美軍辯護,而是就事論事、冷眼旁觀,鏡頭不斷地在日軍和美軍之間來回切換。影片高度追求對歷史的還原,以致於在人物塑造上顯得蒼白,敘事嚴謹、詳實,扣除掉一些場面上的BUG,這部影片幾乎可以當歷史片來看待了。
4:《再見螢火蟲》(《螢火蟲之墓》;動畫片;日本):雖然這是一部「喊冤片」,但還是稱得上經典,故事劇情騙走了不少中國人的眼淚,以致於當初我寫文章批判本片時竟被千夫所指,其中有一個女網友還斥責我說:「難道感動也要分國界嗎?批判日本人,你還不夠格!」,對此,我只能無語。高畑勛導演的作品我一直很喜歡,因為富有思考性,但本片傳達的內容我實在無法苟同,相比之下宮崎駿倒是曾畫過短篇漫畫《中國的天空》歌頌抗戰時的中國空軍。像本片這類強調「日本人也是戰爭的受害者」的作品在日本多的是,看一部就夠了,否則總有一天你同情日本民眾會遠遠大於南京大屠殺中的遇難者。(註:本片的導演是高畑勛,不是宮崎駿)
5:《人證》(《人性的證明》、《人間的證明》;日本):《望鄉》是二戰的前奏曲,《人證》則是二戰的後遺證。戰後不少日本女性為了過上優越的生活,主動與美軍士兵發生了關系。本片的不少演員都有過和故事相似的經歷,尤其是喬尼的扮演者,他正是《草帽歌》的主唱,作為日本女性與黑人生下的孩子,他處處受到歧視。影片批判了那些一旦成名就掩蓋不光彩過去的人,喬尼千里迢迢到日本尋找媽媽,但媽媽卻為了保住自己的「名節」,竟把他殺害了。本片沒有描繪到日軍的侵略史,但其實作者森村誠一是個正直的作家,他曾寫過《魔窟》、《新人性的證明》等作品抨擊731部隊,日本右翼對他痛恨之極。相比之下導演佐藤純彌則令人不敢恭維,別忘了他後來跑去執導「招魂片」《大和號》!(PS:主題曲《草帽歌》轟動全球,歌詞是一首關於「媽媽」的詩;故事批判了美國警察腐敗的一面,但美國人——包括紐約市長依然大力地協助拍攝,警方表示批判得對,他們需要改進自己)
6:《流轉的王妃,最後的皇弟》(日本):4集電視電影,改編自溥傑夫婦的自傳。影片投資10億日元,製作期歷時三年,拍攝過程中獲得中國政府和溥傑之女的協助。影片在反映日軍對中國人的傷害上,遠比所謂的「謝罪大作」《赤月》來得直接。滿懷建立中日友好理想的浩遠嫁到中國後,卻發現中國人對待日本人竟是滿腔憤恨,到處是「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日本鬼子滾出去」,而日軍則形同強盜,搶掠中國百姓的財物,還屠殺抗日民眾。本片站在普通老百姓的立場上批判了日軍,對國共兩黨則是述而不評,沒有偏袒誰,但有贊揚周總理。本片屬於想謝罪但對歷史研究不深入的類型,有些觀念很膚淺,這大概與日本人並不熟知二戰史有很大關系。盡管有種種不足,但本片至少正視了日軍的侵略史,在日本「招魂片」頻出的今天已屬難得。而劇組提倡從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的方式,還是很有意義的。
7:《廣島之戀》(黑白片;法國、日本):觀看本片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下相關歷史,不然很難理解當中的一些劇情。在日本從來不缺乏關於原子彈題材的作品,但大多會淪為論證日本人也是受害者的「喊冤片」,不過這部與法國合作拍攝於1959年的影片卻是例外,當年就能夠有如此深刻的反思很不容易。在二戰時期的歐洲,曾與德國軍人發生過性關系的女性會被剪掉頭發,所以女主角的前任丈夫正是一個德國人。影片劇情的不少台詞是以詩歌的方式呈現的,這種類型恐怕很容易引來兩面極端的評價。
8:《逝風殘夢》(《風雪黃昏》;日本):山口百惠的代表作之一。其實影片只是以二戰為時代背景講述一個愛情悲劇而已,對戰爭本身沒有直接的描繪或批判,當然片子對戰爭還是持否定態度的,多少也有些反思,故事開頭就有一段對話說道:「我們和敵人無怨無仇,但卻要殺死他們,可他們不也有父母和孩子嗎?……這場戰爭是錯誤的」。PS:影片的音樂很不錯~
9:《二十四隻眼睛(1954版)》(黑白片;日本):注意,這里提到的是1954年的黑白影片,而不是2005年翻拍的彩色版(2005版的簡直拍成了偶像劇,而且在反思上也不痛不癢)。轉一下網友的影評:「嬌小玲瓏的女教師大石擁有「大石」這樣大氣甚至宏偉的姓。大石老師認真教學,關愛她的十二位學生。大石老師面對班上看著她的二十四隻眼睛,發誓要讓它們「永遠閃亮」,但這一誓言被日本侵略亞洲的罪惡戰爭徹底斷送。漁村小學男生被徵召入伍,大部分死於戰爭,活著的也成了瞎眼殘疾者。大石老師的丈夫也命喪戰場。該片改編自日本左翼女作家榮井壺同名長篇小說,人道主義傾向非常鮮明。」
10:《我對青春無悔》(《無愧於我的青春》;黑白片;日本):黑澤明的作品,拍攝於二戰結束後不久,改編自左翼作家久板榮二郎的同名小說。故事以京都大學教授龍川事件和德國紅色間諜佐爾格事件為原型,講述女主角幸枝嫁給反戰作家野毛後的種種遭遇,野毛因發表反對法西斯侵略戰爭的言論被檢察官逮捕結果屈死獄中,幸枝和野毛的家人從此被視為「賣國賊」,不但成天遭受眾人的白眼,幾經辛苦種植的田地也被「愛國人士」糟蹋得面目全非……終於熬到了1945年日本投降,面對曾經受到的種種不白之冤,幸枝並不感到後悔,因為附近的墳墓里躺著野毛……
11:《動盪的昭和史·軍閥》(日本):東京英機的漂亮話與戰場的慘烈形成強烈的對比,新井記者決意告訴國民戰爭的真相,正當人們為新井的義舉所感動時,卻有人跑出來這樣斥責他:「新聞記者,戰爭初期你們講過些什麼?!什麼『皇軍無敵』啊,什麼『聖戰』啊、『萬歲』啊,什麼消滅美英鬼子……說這些話的是哪些傢伙?促使日本好戰正是你們這幫傢伙!打了勝仗,你們就歌頌東條,又吹又捧;打了敗仗,就把罪責都往東條身上推,難道你們就沒有責任嗎?!你們在報上寫:『打不勝的仗就應該停下來』,看你們說得多好聽哪!那麼,打得勝的仗,就應該打嗎?你們號召『聖戰,聖戰……』把日本搞得支離破碎……所有認為戰爭該打的人,全都該處以死刑!死刑!!」(中文版由上譯配音)
12:《沒有出口的海》(日本):影片本身不帶明顯的政治傾向,屬於「述而不評」的類型,導演只不過用平靜的鏡頭說明了那個時代發生了那些事,而沒去論辯論其中的是非,對日軍的行為既不鼓吹,也不辯護,正如主人公父親所問的:「國家是什麼?」。士兵們出征前常唱為國效力的歌曲,出征後卻常唱想念故鄉的歌曲,而熱愛打棒球的主人公在最後所說的那段話富有反思色彩:「你見到過敵人的樣子嗎?我們老說『敵人、敵人』,可是,就算是美國的水兵也是喜歡打棒球的,有家庭和戀人的人,也大有人在。撞沉敵艦,也就是那麼一回事啊……」主人公臨終前想到的,不再是所謂的「為國盡忠」,而是大自然的美麗……
13:《一盤沒有下完的棋》(中國、日本):中國對日本總是要比對國民黨來得寬容,80年代初,正當中國許多影視作品對國民黨的塑造還停留在戴歪帽的小丑形象上時,對日本人則已經開始日趨客觀化。這部由中日合拍的作品稱得上是一部兩國人民的「歷史教科書」,雙方都可以用它來自我反思。本片導演佐藤純彌還執導過宣傳中國文化的《敦煌》、高倉健主演的《追捕》、以及日本反戰作家森村誠一的作品《人證》等,但左藤也曾跑去執導過「招魂片」《大和號》,日本有不少導演和演員既參與過反思片,同時也參與過招魂片,而反思片和招魂片在日本都有叫好又叫座的機會,原因究竟是為什麼呢?
14:《硫磺島家書》(《硫磺島來信》;美國、日本):很多人認為《父輩的旗幟》不如本片來得「好看」,對此我不以為然,論反思性,《家書》不如《旗幟》。正如導演所說,他拍《家書》並非為了討好日本人,而是嘗試著從日軍的角度去看待問題,這個出發點是好的,但導演始終不是日本人,看待問題多少有些片面、甚至是一廂情願。我很反感影片為了突出日軍的「人性化」,而有意無意地忽略一些事實,栗林忠道曾在中國進行掃盪,壞事干盡,但影片只是展現了栗林作為軍人「英勇」的一面。《家書》終究只是一部視野狹隘的商業片而已,要說沒有一點反思倒也冤枉,但遠遠不如同一類型的《決戰斯大林格勒》和《血戰阿拉曼》,也不如姐妹篇《父輩的旗幟》,更不如《細細的紅線》。
這些都是在我比較喜歡的一個博客上找到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㈧ 有沒有日本人拍古代中國的電影
《敦煌》
據日本歷史小說名家井上靖的名著改編,以中國敦煌為背景拍攝的古裝戰爭片巨制,並赴中國大西北實景拍攝。劇情描述宋朝年間,落弟書生趙行德偶然認識西夏女子,對此新興國家大感興趣,決定探訪,途中被西夏軍俘虜,編入由漢人組成之外國人部隊,並跟隊長王禮結為生死之交,後來趙行德與王族女子斯魯比婭共浴愛河,但因事分手兩年,回來時愛人已以死殉節。他在萬念俱灰之下赴敦煌埋首整理經書。王禮策動兵變,部隊全被殲滅,敦煌亦成一片火海
㈨ 日本古代歷史電影
大家平時會關注日本古代歷史電影嗎?關於日本古代歷史電影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日本古代歷史電影,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戰國亂世,天下初定。德川幕府建立,拉開了最後一個武家王朝兩百多年的序幕。時有亂臣之女阿福(松下由樹 飾),因手刃猖狂的小妾而被丈夫休出家門。阿福滿懷羞辱和悲憤,拋棄三個年幼的孩子來至江戶。適逢二代將軍秀忠的正室阿江與夫人(高島禮子 飾)臨產,阿福應征成為乳母。世子竹千代不久誕生,阿江與雖心懷不舍,卻只能看著剛出世的孩子被交予乳母養育,從此在心中埋下仇恨的種子。此後的歲月里,阿福所撫育的竹千代以及阿江與養育的次子國松展開連番爭奪繼承人的斗爭。
更名為家光(西島秀俊 飾)的竹千代最終成為三代將軍,阿福也作為大奧總管,開啟了其德川女帝的輝煌篇章……
日本古代歷史電影幕府時期,五代將軍德川綱吉(谷原章介飾)耽於玩樂,無心政治。
將軍風流成性,他侮辱家臣牧野成貞之妻阿久里,逼得後者自殺。他戀慕牧野之女安子(內山理名飾)之美,硬是命其與丈夫成佳(田邊誠一飾)離婚,將其召為側室。
為了保住家庭,也為了報母親之仇,安子毅然步入大奧這個勾心鬥角的修羅場,並迅速得到綱吉的寵愛。這引起了綱吉之母桂昌院(江波杏子飾)、正夫人信子(藤原紀香飾)、臣子柳澤(北村一輝飾)一幹人等的嫉恨和注意,安子已不可避免地被捲入後宮的紛爭和陰謀之中。
故事發生在20世紀之初,夢想攫得第一桶金的日本人在同鄉的鼓動下一個又一個踏上夾板,漂洋過海來到對他們來說十分神秘的加拿大。堅毅的日本人吃苦耐勞,任勞任怨,憑借雙手搭建了賴以憩息的小鎮,卻仍然遭到白人的歧視和恥笑。為了排解生活的苦悶,笠原雷吉(妻夫木聰 飾)和永西羅伊(龜梨和也 飾)、北本矽(勝地涼 飾)、三宅湯姆(上地雄輔 飾)、野島弗蘭克(池松壯亮 飾)成立了名為“溫哥華朝日隊”的棒球隊,他們利用工作之餘訓練,並參加全國性的比賽,可在強壯的白人面前只能淪為墊底球隊。某次比賽中,笠原通過觸擊球發現了己方的特長和優勢,從而扭轉了常敗的局面。他們不斷取得勝利,甚至得到了白人的尊重與支持,直到戰爭的陰雲布滿整個地球上空……
本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