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亞洲電影 > 日本室內拍攝電影

日本室內拍攝電影

發布時間:2023-05-15 23:08:37

❶ 親們,岩井俊二的電影《情書》中,最後純子大喊「我很好」的時候是在日本的哪裡在線等,急!

夜晚室內的場景是在北海道拍攝的,影片中看到的風景則是八岳山.八岳山,顧名思義就是「八座山」,她所在的山名叫「紅山」或是「赤峰彎薯巧」,是八埋鍵岳山中海拔最高的一座,為2896米。這座火山位手昌於東京西北120千米,經常有登山者觀顧。可以在山頂看到十分壯觀的富士山美景

❷ 有一個日本電影講的是去個酒店拍電影的

是2006年的日本電影<輪回>嗎?
部分劇情...
1970年,群馬酒店發生一件很轟動的殺人事件。法醫學教授大森范久奪了自己家人、酒店住客、職員共11條生命,最後也了結了自己的生命。35年後的今天,電影導演松村郁夫(椎名桔平
飾)將這件轟動全國的事件改編成電影,並選了杉浦渚(優香
飾)擔演該教授的女兒。全體工作人員到了事發的酒店一趟,杉浦對這空置多年的酒店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❸ 求日本電影 內容是一個攝影師躲在一間簡陋的房子里 拍攝一個女人早晨起床到出門的生活 情景

是岩井俊二的《式日》嗎?岩井俊二裡面既是導演也是主演

❹ 電影《那山那人那狗》主要講了什麼

父親是一位鄉郵員,在茫茫大山中,送了一輩子信,今天就要退休了。兒子接班當了鄉郵員,還走父親走的這條山路,今天是上任的第一天。父親把兒子整好的郵包又整了一遍,叮嚀復叮嚀,但兒子聽得並不專心。該上路了,常年跟著父親送信的黃狗」老二」怎麼也不肯跟兒子走,父親決定陪兒子走一趟。兒子心裡有點嘀咕:遇到工作孝局上的事,誰聽誰的?

山路彎彎,晨霧漫漫,老二熟門熟路地跑在前面,兒子漸漸感到肩上郵包的分量,更讓他感到為難的是,不知道該和父親說點什麼,父親常年不在家,長這么大,他「爸」都很少叫一聲。兩人就這么別別扭扭走了一陣,休息的時候。兒子讓父親回去,兩人話不投機。

終於進村了,兒子有些興奮,因為父親說過,村裡人可以幾天不見縣長,不見他可不行。但是兒子期待的熱冊寬烈場面並沒有出現,大家對他們的到來習以為常,走進空盪盪的村委會,兒子的情緒有一些低落,但離開的時候他卻受到了意想不到的震動。

兒子邊走邊唱。父親總是提醒他注意腳下。快到另一個村子的時候,父親拐下一條小路,來到獨自生活的五婆家中給她送「信」,五婆眼睛看不見。但每天都在等在外面工作的孫子的來信,父親就以這種特殊的方式安慰她,父親要求兒子以後也要這么做,兒子卻認為五婆的孫子應該盡他應盡的義務。父親覺得兒子和自己年輕的時候不大一樣。

夜幕降臨,父子二人來到一個侗族山寨,趕上了一場熱鬧的侗族婚禮,父親喝醉了,想起了自己年輕的時候,兒子也陶醉於侗族姑娘響亮的笑聲。

要過溪了,父親提醒兒子要在鋪滿青苔的石頭上站穩腳,兒子不讓父親再下水,執意背他過溪,湍急的溪流中,兩個人之間的距離忽然消失了,他們幾乎同時感覺到對方自己的意義,感覺到這些年來積存在心中的很多東西。

雖然對一些問題父子兩個的看法依然不盡相同,但是話題似乎多了一些,當兒子說起母親總是在守望中生巧姿讓活的時候。他發現父親內心深處情感的流露,在對同一個女人的思念中,父子的感情在默默地交流。

起風了,山路崎嶇。讀函授的轉娃准時等在坡上,父親告訴他以後是兒子登山了。不要再等了,轉娃說。你為我們滾下山一次了,不能讓你兒子再為我們滾下山一次了。兒子這時才真切地體會到父親這一輩子默默無聞,走的是一條什麼樣的路。

風雨橋頭,兒子為了讓父親多歇一會,決定獨自上微波站去,就在他整理郵件的時候,幾封信被風吹走了,父親一下子就撲了上去,老二在緊要關頭一躍而起……

在山裡的最後一個晚上,兒子向父親交待一些家裡的事情。父親發現兒子其實很成熟了。

遠遠地,又看到等在橋頭的母親熟悉的身影了,但兩個人的心情都和以往不同。

又是一個該進山的早晨,兒子在父母的交談中醒來,父親的心思讓他感動,催他上路。

❺ 黑白魔女庫伊拉這部電影是在哪裡拍攝的

《黑白魔女庫伊拉》這部影片由艾瑪斯通主演,拍攝場地是在迪士尼,很多時候是在室內藍布拍攝,因為需要用到的特效比較多鏈跡。

一、改編自熟悉的故事

在我們從雀喚叢小看的迪士尼頃櫻動漫中,有一個是兩只狗狗最終救出99隻斑點狗的故事。這兩只狗狗也是斑點狗,它們共同生育了十五隻斑點狗,但是沒想到遭到庫伊拉的追殺,因為庫伊拉想要用剝掉狗皮做一件大衣,最終是兩只主角狗狗帶著其他斑點狗逃回了家。作為配角的主人瞬間擁有了99隻狗狗。

❻ 韓國還是日本的一個電影講的是一個年輕作家和一個漂亮女孩的故事————不知道電影的名字

日本的《櫻桃》,很好看,不過目前好像沒有國語版的!!只是日語的!!

❼ 一部日本鬼屋電影,剛開始三個女孩兒進一個破屋子拍攝東西,第二個故事一個女孩說做末班車回家

鬼樣少年少女,裡面是一個一個的故事

❽ 有一部日韓恐怖電影,內容大概是在一個老屋裡安置的攝像機拍到鬼魂 這電影叫什麼

日本的有:怪談,四谷怪談,盲獸,日本沉沒,八墓村,妖咒,國際恐怖公寓,學校怪談 ,學校怪談2 ,器官,寄身前夜/線粒體,屍體防腐員,富江系列,日本恐怖童話五部曲 ,學校怪談4,死國 ,千里眼,漩渦 ,切膚之愛,大逃殺/東京聖戰,弟切草,惹鬼迴路/迴路,催眠,鬼水凶靈/鬼水怪談,涉谷怪談,大逃殺2鎮魂歌,稻川淳二的真實怪談,稻川淳二的戰悚怪談,稻川淳二的傳說怪談,荒神,鬼來電/電話來了,逃離魔窟 ,買鬼回家 ,三更2 之盒葬,怪談新耳袋/鬼嚇八,東京超恐怖傳說,感染/預言 ,東瀛鬼咒,鬼來電2 ,靈異咒/詛咒,人肉機器,輪回,亂步地獄,鬼伎回憶錄/印記,死魂曲,水靈,還我拇指,藏屍樓/閣樓,紀子的餐桌,恐怖女,女囚07號玲奈,人間椅子,1303大廈,美發屍/恐怖爆發/假發,呼喊/叫魂/惹鬼狂叫/報償,裂口女 ,鬼人偶,恐怖童謠,屍怨 ,魔境傳說/活人祭,鬼樣少年少女,御姐玫瑰,變態凍屍,感染列島。
韓國的有:星期死,考死/血之期中考試,韓塞爾與葛雷特,解剖學教室,公寓,女高怪談系列,退魔錄,安靜的家庭,鬼鈴,薔花紅蓮,鬼屋,四人餐桌,漢江怪物,假發,粉紅色高跟鞋,大提琴,抽象畫中的越南少女,筆仙,人形師
,突然某一天之D-day,506號崗哨,黑色之家。
(很認真幫你找的!)

❾ 攝影師必看的十部電影

欣賞並觀摩電影,並不僅僅是攝像師的專利,拍攝靜態照片的攝影家們,同樣可以從中獲得許多教益。從攝影家的角度欣賞電影,注重的並不是演員的投入表演,也不是驚心動魄的視覺效果。那麼,攝影師選擇電影的基本條件和原因究竟是什麼呢?首先,最重要的是用光的角度和環境。其次是場景的選擇。為此,我們選擇了以下的十部電影,它們的場景令人過目難忘,恨不得身臨其境。

這些電影大多可以買到正版的DVD,但也有些有些極其罕見,這也顯示出它們的珍貴。

1. Baraka(天地玄黃)

像師的專利,拍攝靜態照片的攝影家們,同樣

Baraka是一個古代伊斯蘭蘇非派單詞,含義是「祝福」。

這部影片在剛推出時評價極高,被一些瘋狂的影評家稱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紀錄片」。幾年前甚至有人聲稱如果被流放到荒島上,唯一願意攜帶的電影就是它。這部電影以地球與人類的進化,及人類與環境的關系為題材,自始至終沒有一句對白。面前的景色究竟來自何方,完全靠觀眾自己揣摩。

據稱,導演Ron Fricke為了拍攝這部電影,帶著三人拍攝小組,花費14個月,走遍了六大洲的24個國家。共耗費四百萬美元。對於這部無需支付演員的高額出場費的電影來說,投資是相當可觀的。如此高投入的另一個原因是拍攝器材:它使用昂貴的TODD-AQ 70毫米格式。同時,本片的音樂效果極為優秀,為你帶來不可多得的視覺和聽覺雙重震撼。

欣賞並觀摩電影,並不僅僅是攝

Baraka中的場景,是任何一個攝影師都夢寐以求的。前一分鍾你還在為短尾猿那極似人類的臉而浮想聯翩,後一分鍾就來到了日本積雪的富士山;來不及細味印度恆河邊的火葬儀式,又在敘利亞寺廟前徘徊駐足。這是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電影,因為其中的內容如此豐富,浮光掠影的瀏覽根本無法完全吸收。

除了風景之外,導演還利用電腦程式控制技術,拍攝了大量延時鏡頭,以反映曼哈頓和東京街頭的繁忙場景。這固然是動態影片的特點,但是靜態照片攝影師能不能考慮使用延時曝光效果來表達一些忙碌的景象呢?

隨這部電影上市的還有一本精美的畫冊,詳細的記錄了電影拍攝的種種有趣的經歷。同時附有大量的彩色和黑白照片。

電影,注重的並不是演員的投入表演,也不是

如果非要說這部電影有什麼不足的話,它的創意和拍攝手法似乎和1983年的一部名為《Koyaanisqatsi》的電影頗為雷同。有意思的是,《Koyaanisqatsi》的導演和攝像也是這位Ron Fricke。

正如這部電影頗為怪誕的片名一樣,這是一部獻給所有懂得,並願意欣賞視覺藝術的人士的傑作。

2. Barry Lyndon(亂世兒女)

電影,注重的並不是演員的投入表演,也不是

在看這部電影之前,先請教各位一個問題:那就是:誰有f0.7的鏡頭?即使是在工業發達的21世紀,這樣的東西恐怕也無處尋覓吧。或許,全世界只有一塊f0.7鏡頭——就是導演庫布里克拍攝這部《亂世兒女》所用的那一塊。

這塊珍貴的鏡頭,據說是蔡司為美國航空航天局定製的產品,不知為什麼流落到了庫布里克手中。他將這塊鏡頭稍加改裝後,安裝到了攝象機上。f0.7的巨大透光量,使得他在拍攝室內景物時可以完全使用燭光照明,而沒有任何其它的人造光源。

有了這樣的拍攝利器,這部電影無論是野外風景還是室內空間,構圖用光都極其用心,就像是一幅幅流動的精美油畫,隨便拉出一幅,都能掛到牆上。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影片有意識的採用大量的「中心構圖」,尤其在室內場景中,總是用柱子、門窗、桌椅等物品標明畫面的中心點,而那裡也正是即將展開的場景的中心,是攝影機想要引導觀眾關注的中心。從視覺心理上來說,只有在對稱發生偏轉或變動時,才會有活躍動態的感覺,這種靜止鏡頭中的標准對稱,只能產生沉悶的心理的感受。而這也正是庫布里克想要傳達的:一個死氣沉沉的社會,等級森嚴,無所事事。

可以從中獲得許多教益。從攝影家的角度欣賞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18世紀的歐洲,當時英普同盟和法奧俄同盟正打得不可開交。一文不名的愛爾蘭無賴、窮小子Barry,由於機緣巧合,結識了一個富有的寡婦,並藉此擠入了上流社會。但他為了追求貴族爵位而和勛爵決斗,最後被驅逐出英國。或許這部電影該譯作《歐洲版鹿鼎記》更合適。

在這部電影中,主角Barry Lyndon的扮演者Ryan O'Neal很好的把握了小無賴自由自在,毫無道德壓力的心情。他本人和這部電影也獲得了最佳電影藝術學員獎,最佳藝術導演獎,不列顛最佳電影獎等一系列獎項。在這部超過3個小時的電影中,至少有二三十處值得記錄為靜態畫面的場景。當然,如果你沒有以上所說的f0.7鏡頭,還是試著打幾快反光板吧。畢竟,f0.7聽上去比神話還遙遠。

3. The Conformist(順從者)

可以從中獲得許多教益。從攝影家的角度欣賞

這部電影可說是大導演Bernardo Bertolucci的揚名立萬之作。雖然情節編排沒有選用傳統的「開始——經過——結尾」模式,但是,攝影師Vittorio Storaro充滿靈性的拍攝,使得這部片子成為電影史上的經典。極為講究的用光,罕見的拍攝角度,以及各種色彩濾鏡的使用,都使這部電影增色不少。雖然拍攝於35年以前,但是,今天的攝影師們仍舊可以從中學到許多,那就是:跳出陳舊的框框,創造自己的風格。

這位來自帕爾馬的Bertolucci導演,後來拍攝了家喻戶曉的《末代皇帝》,自己也拿到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導演獎。他的其他作品還有《遮蔽天空》,《巴黎的最後探戈》等等。

4. Day of Heaven(夢斷情天)

欣賞並觀摩電影,並不僅僅是攝

靜態攝影家經常會談到所謂的「魔幻時刻」,也就是每天的黎明和黃昏。在這些時間,微弱,溫暖的日光使物體顯得分外美麗。但是對於電影攝像師來說,常常由於劇情和資金預算的限制,而無法選擇「魔幻時刻」。很顯然,沒有任何一個劇組願意花大錢請演員和工作人員呆坐一天,就為了黃昏那片刻時分的拍攝。

唯一的特例是這部拍攝於1978年的《夢斷情天》。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二十世紀初的一段三角愛情故事。導演馬利克難得的聘請到了當時的兩大著名攝像師:Nestor Almendros和Haskell Wexler。它的絕大多數鏡頭都是在黃昏拍攝的,並因此獲得了1978年的最佳攝影金像獎。

總之,這部電影的情節甚為離奇,也多少經不起推敲。但是,無法掩飾的是它傑出的視覺效果。以下是Nestor Almendros在電影殺青後的感想:

像師的專利,拍攝靜態照片的攝影家們,同樣

「馬利克告訴我,他要拍攝一部注重視覺效果的電影,通過視覺效果講述故事。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視覺效果的重要性,許多導演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演員上。但是,這是一部用視覺效果說話的電影。這部電影講述的是電發明之前的事,沒有電燈,因此光線常常很弱,完全依賴由窗外透進來的光線,這就是當時人們的生存狀態。」

「所謂的魔幻時刻,其實是一種委婉的說法,每天最多不過25分鍾。在這段時刻里,太陽剛剛落山,天空還沒有黑下來,卻已看不到太陽了。這段時間的光線最為柔和,常常有一種魔幻的效果。有時,我們每天只能拍攝20分鍾。但是這確實物有所值,影片效果非常美麗,浪漫。」

5. Dreams(夢)

可以從中獲得許多教益。從攝影家的角度欣賞

這是日本電影天皇黑澤明對夢的勾畫。全劇由八個夢組成,分別是太陽雨、桃園、風雪、隧道、烏鴉、紅色富士山、垂淚的魔鬼和水車之村。這八個夢幾乎貫穿了人類生活的所有主題,戰爭與和平、社會與人生。在不同的夢境里有著不同的場景,配合不同的色彩,把人類所面對的所有主題一一呈現。超現實的視覺效果在當年頗為引人注目。

拋開小日本的民族性不談,這部電影給靜態攝影家們的最大啟示就是:要盡最大可能挖掘內心深處的想像力。很多攝影家受困於應接不暇的商業工作或「上層意見」,而無法充分發揮自己的靈感。但是我認為,作為藝術工作者,攝影家總要盡可能的追逐自己的靈感吧。從攝影家的相機中出來的,不應僅是現實的反映,還應該努力反映心中的構思。本片中,黑澤明大膽的使用了極為鮮艷的色彩范圍,從明媚的春光,到陰冷的隧道,或許每個人,都有個彩色的夢吧。

總之,《夢》已經不僅僅是黑澤明個人的一種感情宣洩,在我們的感覺和感情被爛片弄得越來越遲鈍和粗糙的今天,我們其實需要的是這樣一種真實的童話,而不是那些讓人越看越蠢的傻瓜教科書。

可以從中獲得許多教益。從攝影家的角度欣賞

6. 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

這又是一部貝特魯齊的電影。對於全世界任何一個導演來說,拍攝末代帝王溥儀的故事,都是巨大的挑戰。貝特魯齊成功的完成了這部跨度長達59年(從1908年到1967年)的電影,並使其成為電影史上的經典。故事的氣勢宏大,色彩濃郁,場面壯觀。

故事從1950年冬天開始講述起:清王朝廢帝溥儀,作為戰犯從蘇聯被押回中國。火車抵達中蘇邊境的滿洲里火車站後,溥儀認為此去性命難保,便溜進衛生間企圖割腕自殺。中國戰犯管理所所長發現情況有異,急敲衛生間的門。敲門聲使溥儀陷入了回憶……

   

色彩的運用絕對是這部史詩的亮點。貝特魯奇和攝影師Vittorio Storaro使用了相當罕見的色調渲染氣氛。有人說,這部電影的真正主角不是尊龍,而是攝影師Storaro。例如,在溥儀的童年時代中,他的生活還算豐富多彩,這時的色調以桔紅色和明黃色為主。(溥儀在回憶錄中也說過,小時候,由於他身邊的絕大多數物品都是代表帝王的黃色,因此他認為所有東西本來都是黃色的。)而在「偽滿洲國」時期,電影的色調變為壓抑的靛青色。而當他受到毛主席的關懷,接受再教育的時候,色彩變為樸素的灰色。在溥儀生命的最後階段,顏色慢慢趨向柔和,暗示著這個歷經大起大落的人最後的覺悟……

1998年,貝特魯奇出版了一本書,《The Last Emperor: Multiple Takes》。在這本書中,他詳細的闡述了在《末代皇帝》中的色彩運用心得。作為一個靜態攝影師,應該知道:照片的色調至關重要,它極微妙又難以把握,甚至能在不經意間引導觀看者的心情。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在故宮取景的電影和電視劇有很多,但是能真正拍攝出故宮的宏偉庄嚴的卻沒幾個。雖然是義大利導演的作品,但是,《末代皇帝》足以給我國的眾多「清宮戲」做典範。

可以從中獲得許多教益。從攝影家的角度欣賞

該片在西方上映後。立即掀起了「中國熱」。1988年,第60屆奧斯卡獎頒獎揭曉,《末代皇帝》一舉奪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服裝、最佳作曲、最佳剪輯、最佳音響效果、最佳攝影和最佳美工9項獎。

7. 大紅燈籠高高掛(Raise the Red Lantern)

作為一部心理片,《大紅燈籠高高掛》對色彩的運用極為講究。張藝謀不愧是攝影師出身,不同色彩基調的反復出現,使觀眾的情緒也隨著劇情忽高忽低。喬老爺想在哪位太太的房中過夜,那位太太的門前就掛起大紅的燈籠。經典三原色沖印法的使用,使這部電影的紅色和黃色十分鮮艷,而這在西方國家的電影中是不多見的。同時,各式各樣色彩鮮艷的服裝,也使這部電影顯得更為精緻。

欣賞並觀摩電影,並不僅僅是攝

這部電影獲得了數不清的榮譽: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十大華語片之一;義大利第四十四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銀獅獎"、國際影評人學會大獎、天主教影評人協會大獎、金格利造型特別獎、艾維拉諾塔特別獎;獲美國第六十四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義大利全國奧斯卡"大衛獎"最佳外語片大獎、最佳外語片女主角提名(鞏俐);義大利米蘭電影協會頒發觀眾評議本年度最佳外語電影第一名大獎。

8. The Third Man(第三個人)

感謝數碼技術的應用,使這部電影有機會製作成DVD,成為黑白年代不朽的回憶。

可以從中獲得許多教益。從攝影家的角度欣賞

在拍攝手法上,這恐怕是電影史上第一次將攝像機安在角落拍攝,以表達不安和焦慮的心情。同時,有意識的廣角畸變和淺景深鏡頭,也加重了影片冷酷的基調。大量光影的使用,有效地調動了觀眾的注意力。整個影片像夢魘一樣震撼,且過目難忘。

與前幾部彩色電影相比,這部黑白電影是不是顯得有些過時?但是如果你仔細看完這部影片的話,你會重新體會到黑白光影的魅力——單色的魔術。這部電影曾榮獲嘎納電影節金棕櫚獎,第23屆奧斯卡最佳攝影金像獎,英國電影學院最佳影片金獎,並被評選為英國電影史上最佳影片第一名。

9. Visions of Light(光的影像)

像師的專利,拍攝靜態照片的攝影家們,同樣

嚴格來說,這並不是一部電影,應該說是「關於電影的紀錄片」更合適。在這部電影中,我們也能發現以上介紹過的多部影片。例如《夢斷情天》的攝影師Nestor Almendros,他在臨死之前接受了這部電影的短暫采訪。還有《末代皇帝》的攝影師Storaro等人。

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導演控制攝影師的拍攝手法。例如,《Rosemary's Baby》的導演Roman Polanski,在接受采訪時多次提到,有時僅僅需要將攝像機多移動幾個厘米,就能使影片的效果得到巨大提升。《In Cold Blood》的導演Conrad Hall,在1967年接受采訪時,提到當年是如何選擇並搭建了一個牢房,裡面囚禁的是Robert Blake扮演的殺人犯,他即將走上絞刑架。雨水不停地打在鐵窗上。Hall發現,如果攝像機放在某個特定的角度,雨滴的陰影看上去像Blake臉上的淚水。這個鏡頭後來成了影院中的催淚彈。

這部電影由數百個電影片段組成。影片結束後,你一定會深深地被攝像機背後的靈感和魔法打動。而靜態攝影師也將從中獲益匪淺。這是一部攝影科教片,數百個片段將指導你如何用光,如何選擇合適的色調,如何使你的片子成為經典。

可以從中獲得許多教益。從攝影家的角度欣賞

這部電影按年代劃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無聲電影年代。第二部分是帶旁白的黑白電影時期。第三部分是彩色電影時期。影片最後討論了如何利用不同的色彩調動觀眾的情緒。

10. Winged Migration(鳥與夢飛翔)

這是一部關於野生動物的紀錄片。相信很多攝影家都有過拍攝飛鳥的經歷吧。長焦加連拍?那隻是小兒科。讓你看看這個瘋狂的法國導演是如何拍攝飛鳥的。

   

憑借上百萬美元的經濟支持,導演Cluzaud僱用了四百五十人的拍攝隊伍。拍攝工具包括熱氣球,小型滑翔機,甚至偽裝成飛鳥形狀,內藏攝像機的小型飛機。在第一年內,他們基本不拍攝,只是跟著鳥到處遷徙,和這些鳥混得很熟,使得這些鳥對他們不再警覺。之後的兩年,他們的拍攝團隊(其中包括五十人的鳥類專家)跟蹤這群飛鳥,穿越四十個國家,並將所有結果濃縮在98分鍾的電影中,平均每225分鍾素材只取一分鍾。效果自然極為真實感人。

DVD版本附送50分鍾的幕後花絮。從中看到,攝制組不惜時間,馴化了一批小鳥,使它們習慣飛機的轟鳴聲,用於拍攝在航空母艦和工廠那幾場戲。攝影師需要和初生的小雁培養感覺,模仿它們的鳴叫,跟它們一起游泳,讓它們認為攝影師它們的一員。正是這種不可思議的耐心的感情培養,才有了那些如此近距離而又真實的鏡頭展現給我們。作為一部紀錄片,《鳥與夢飛行》在法國能達到250萬人次的票房,並不是偶然的。絕美的畫面,得體的配樂。震撼人心的鏡頭,就是一部完整又完美的交響樂。

❿ 有哪些日本室內(榻榻米的地板)鏡頭多的電影

小津安二郎的電影。

閱讀全文

與日本室內拍攝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男生和女生第一次去電影院牽手 瀏覽:312
如何用免費看電影做引流 瀏覽:242
嫦娥大電影 瀏覽:143
宜章電影城什麼時候開 瀏覽:187
中華動漫經典電影 瀏覽:573
懸疑燒腦電影推薦好看的電影 瀏覽:795
如何在電影視頻製作自己的背景 瀏覽:403
毛皮電影美國 瀏覽:610
貓眼電影里如何看電影的成本 瀏覽:998
日本啪啪電影大全圖片 瀏覽:309
vr電影是3d電影嗎 瀏覽:953
日本公婦電影完全飼育 瀏覽:29
電影花束般的戀愛在哪裡可以看 瀏覽:132
電影院的媽媽 瀏覽:884
楚雄兆順電影城圖片 瀏覽:537
驚悚反轉電影推薦 瀏覽:881
長影國際電影城官網 瀏覽:22
妹妹扮演哥哥是哪個電影 瀏覽:707
一生守候電影插曲 瀏覽:222
神樹音樂電影女主角 瀏覽: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