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亞洲電影 > 日本純電影運動是什麼

日本純電影運動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5-30 14:52:31

『壹』 純電影的典型代表

電影運動開始於L.德呂克的藝術創作原則,他要求與當時的商業影片徹底決裂,要求以電影手段發掘人與物的特徵美。法國先鋒派電影運動大致可分為3個階段。 以年輕的女電影工作者G.杜拉克、原籍西班牙的L.布努艾爾、舞台劇編劇和青年詩人A.阿爾托等人的實驗性影片為代表。
他們的影片受超現實主義文學的影響,表現人的潛意識,包括夢境、幻覺等。G.杜拉克於1928年拍攝的短片《貝殼與僧侶》(編劇A.阿爾托)主要是分析一個僧侶混亂的心理活動。藉助一系列並無內在聯系的鏡頭的組接進行一種精神分析;L.布努艾爾於1928年攝制的《一條安達魯狗》也是以類似方法表現人的潛意識活動或者是對一種荒誕不經的新比喻的追求。這種電影又被稱作超現實主義電影。 1929年後,法國電影的「先鋒派」運動也轉入紀錄電影這種紀錄電影很快就分為兩種傾向:一種是以嘲諷社會現象為主,如法國導演J.維果的尼斯景像(1929~1930)主要是以怪誕的畫面和奇特的剪輯,借實錄的尼斯景像,嘲諷市內上流社會的生活丑態;另一種則是具有抒情色彩或唯美主義傾向的紀錄片,如J.伊文思當時就是在W.魯特曼和法國「先鋒派」運動的直接影響下,拍攝《橋》(1928)和《雨》(1929)的。
先鋒派運動的主旨是企圖從電影的形像性和運動性出發,去擴大、挖掘電影的可能性,使電影最終成為一種獨立的新藝術。但是「先鋒派」運動的代表人物更多地是從形式出發,以自我為目的,因此也未產生巨大的社會效果。作為一次藝術運動,許多實驗性影片在表演手法,鏡頭技巧等方面的探索,對電影藝術的發展,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歐美電影界,尤其是評論界有時也用「先鋒派」一詞去形容具有獨創性意圖的影片或創作手法,自然它們已與上述電影創新運動無直接關系。

『貳』 日本經典純純愛電影

大約在雨季
簡介:
秋穗巧(中村獅童飾)和6歲的兒子佑司(武井證飾)相依為命,兩人過著平靜的日子。在梅雨季節開始的一個雨天,一年前就已經去世的妻子泠(竹內結子飾)出現在林中,獃獃地站在父子二人面前。雖然泠失去了所有的記憶,但是巧和佑司仍然很高興地將她迎入家門,三個人又開始了不可思議的共同生活。
看著昔日的愛人重新回到自己身邊,丈夫巧充滿愛憐地講起了他們的戀愛史,但是妻子對這一切沒有半點反應。不久後,夫妻二人又開始陷入了第二次戀愛,一起默默重溫了過去的種種美好。盡管母親的回歸有點離奇,但長久未能感受到溫暖母愛的佑司,心中也充滿了不可抑止的喜悅。
六周後,隨著雨季的結束,泠必須再次面對與丈夫、兒子分別的命運。但是,三人的心中卻永遠留下了一樣寶貴的東西,想抹也抹不掉……

只是愛著你
簡介:
今天是瀨川誠人(玉木宏飾)進入大學的第一天,而內向自卑的他不願去參加開學典禮,獨自在校園周圍閑逛。在馬路邊,誠人遇上了一個正要橫穿馬路的女孩,女孩孩子氣的神情令熱愛攝影的誠人不由自主地舉起相機按下了快門。就在那一瞬間,女孩愛上了誠人。
原來這個女孩名叫靜流(宮崎葵飾),和誠人是同學。不習慣大學生活的誠人總是逃課外出攝影,而靜流則總是陪伴著他。在誠人的影響下,靜流也喜歡上了攝影。兩人經常一同在校園深處的小樹林中拍照。為了誠人,靜流決心盡快成長起來。而遲鈍的誠人卻絲毫沒有察覺靜流的心思,他一直暗戀著班裡出名的美人富山美雪(黑木明紗飾),對他來說,靜流只是一個好朋友。
一天,在蔥綠一片的小樹林里,靜流突然向誠人提出要拍一張兩人接吻的照片,拿去參加某個攝影比賽。在嘴唇接觸的一剎那,靜流感受到了一生中最大的幸福,而誠人的心中也泛起了漣漪。可就在第二天,靜流突然失蹤了。
幾年後,誠人突然收到了一封來自紐約的信,寄信人正是當年不告而別的靜流。為了能見到靜流,誠人在聖誕前夕來到了紐約,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前來迎接他的卻是美雪……

情書
簡介:
住在神戶的渡邊博子,在遭山難事故死亡的未婚夫死後兩年,結束三年祭拜之後,順道至樹的家中拜訪,在樹的遺物中發現一本紀念冊,博子因無法忘懷對樹的思念,於是按著地址寄了一封信,這封信竟然寄到一個與亡夫同姓同名的女子手上,而這女子還是同班同學,兩人開始書信來往,另一方面懷疑信中的女子是他的初戀情人,於是便按地址去查個究竟,結果發現這個女子與自己長的一模一樣,才知道這是樹愛自己的真正原因。

四月物語
簡介:
每年櫻花飄飛的四月,是日本大學開學的日子。與父母家人告別後,北海道少女榆野卯月隻身來到東京武藏野大學開始了新的生活。陌生的城市、嶄新的環境以及新結識的同學和鄰居都有點讓她不知所措。班裡組織新生作自我介紹,當被人問到為何選擇武藏野大學時,榆野卯月突然表現得十分緊張。原來高中時代的榆野卯月一直暗戀著比自己大一屆的同學山崎,正是由於山崎去年到武藏野大學上學,卯月才追隨而來的。卯月經常懷著著份暗戀之情前往山崎打工的武藏野書店,最後她終於在一個雨天與山崎進行了交談。離開書店後,卯月在雨中突然想到成績不佳的自己竟然通過努力考到了著名的武藏野大學,這真堪稱愛的奇跡。

花與愛麗絲
簡介;
少女花與愛麗絲,是一對自小一起長大的親密好友,日常同在某間舞蹈教室學習芭蕾。愛麗絲性格大膽外向,追求戀愛積極主動。而花則天性羞怯,總是投身在隱秘的暗戀之中,甚至鼓不起勇氣向喜歡的男生開口講話,所有的情感活動都藏身於半地下。在每天陪伴好友愛麗絲追逐和尾隨她一見鍾情的高校男生時,花也偷偷戀上了經常與那男生結伴同行的宮本。
不久,花與愛麗絲齊齊考入了那所二人嚮往已久的高校,花也設法加入了自己傾心愛慕的學長宮本所在的相聲社團。某天,如往常那樣,沉迷於相聲研究的宮本,手持文庫本小冊子邊走邊看,竟一個不留神撞上了一道鐵門昏倒在地,醒來時突然腦中一片空白,出現了短暫性的「記憶喪失」。而每日刻意流連在宮本活動范圍之內的花,適逢此時此景,急中生智未容細想,對著摔得七葷八素之後剛剛醒轉的宮本,便撒了個不大不小又禍害無窮的謊,說:「我是你的女友,你曾經求愛表白過的女生。」自此,故事開始微妙展開。
宮本將信將疑之下,也只好配合花的指引開始了一場從欺騙開始的偽戀愛,與此同時,謊言的雪球卻是越滾越大,事態一發不可收拾。在花信口開河的胡編亂造之中,愛麗絲也被卷進了這起虛構愛情事件,變成了宮本的前任女友。人算不如天算。花哪曾想,這出由她負責腳本編寫的戀愛故事,情節卻並未按照她的鋪排而展開,一直在其中扮演前女友角色的愛麗絲,愈演愈入戲,竟慢慢開始被宮本所吸引,而宮本,亦對愛麗絲發生了真正的感情。這由花一手製造的三角戀愛,正漸漸脫離了她的控制,向著有趣的方向一路而去。

彩虹女神
[編輯本段]
岸田智也是一名普通的大學生,一天他巧遇同校的佐藤葵,被拉進了葵主持的獨立電影製作小組。在電影活動之餘,葵經常幫助智也排解戀愛上的煩惱,兩人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而不知不覺間,葵與智也的關系超越了友誼變得微妙起來。
無憂無慮的大學生活結束了,智也一直沒能找到稱心的工作。在葵的引見下,智也進了一家小電影公司打雜。葵則為了成為一名電影導演而准備去美國留學。臨行前,葵與智也見了一面,卻終於還是沒能說出內心的這份情感。
在一個早晨,智也抬頭看見了美麗的彩虹。他用手機拍下了眼前的美景,附上語音訊息發送給了葵,而葵卻沒有回復。
不久後,智也得知葵在美國死於一場空難……

戀愛寫真
【導 演】堤幸彥 Yukihiko Tsutsumi
【主要演員】廣末涼子
松田龍平
【國 家】日本
【類 別】劇情 / 愛情
【上 映】2003年5月16日 日本...
【類 型】劇情片
【語 言】日語 英語
【顏 色】彩色

劇情簡介
日本年青攝影師誠人,突然收到已分手女友靜流一封自美國的來信,絲絲回憶隨即牽動起來,後來卻得悉靜流早於年前於紐約死去。揮之不去的回憶浮現:誠人與靜流因攝影而邂逅,靜流更成為他鏡頭下的女主角。一對戀人結伴拍下不少甜蜜片段,分手後誠人仍對她念念不忘。因為種種思念,誠人毅然遠赴紐約,帶著靜流的相片,尋回她在紐約的足跡,卻又慢慢走向意想不到的真相……
《戀愛寫真》由人氣再冒升的日本女星廣末涼子及男星松田龍平主演,兩人細嘗愛情滋味,串起一段段愛不完的回憶。2002執導過日本最賣座電影之一《Trick》的堤幸彥,是新一代日本才俊年青導演,這次跟《Goodluck》名氣監制植田博樹合作,2003年的《戀愛寫真》將《情書》的餘韻再度升華。電影於紐約及東京取景,配合山下達郎的電影主題曲《2千噸的雨》,被視為繼岩井俊二以後的一次戀愛奇跡。

太陽之歌電影版:

◆ 片名:タイヨウのうた

◆ 譯名:太陽之歌

◆ 導演:小泉德宏

◆ 編劇:坂東賢治

◆ 地 區:日本

◆ 原著:坂東賢治

◆ 主演:YUI 、冢本高史 、麻木久仁子 、岸谷五朗 、通山愛里

◆ 類型:文藝、愛情

◆ 音樂:YUI、椎名KAY太

◆ 片長:119分

◆ 發行:日本松竹電影

◆ 上映日期:2006年6月17日

◆ 官方網站:www.taiyonouta.jp/

◆劇情簡介:

16歲的雨音薰(YUI飾演)從小患上了XP色素干皮症,這是一種不能被陽光照射到的皮膚癌。阿薰不能像正常人一樣到學校上課,對於她來說,人生的樂趣就只是每天夜裡到車站前的廣場上唱歌。一天,阿薰遇到了一名來海灘沖浪的青年孝治(冢本高史飾演),兩人一見如故,無話不談。可是,當有一天孝治終於知道阿薰患上了不治之症之後,阿薰的初戀和歌聲也隨風而去……

◆背景介紹

「純愛」主題的影片和劇集歷來就是日本大銀幕和小熒幕的經典題材之一。《在世界中心呼喚愛》、《1升的眼淚》……這些感人的純愛故事無不是從大銀幕轉戰小熒幕,所映之處,無不催人淚下,贏得一片口碑。2006年,日本著名電影公司松竹映畫再度挑戰純愛電影《太陽之歌》,並欽點最近在日本電影界風頭正勁的新銳導演小泉德宏親自打造這部感人至深的純愛新作。

◎譯 名 淚光閃閃
◎片 名 Tears For You
◎年 代 2006
◎國 家 日本
◎類 別 愛情 / 劇情
◎語 言 日語
◎字 幕 日文
◎IMDB評分 7.0/10 (15 votes)
◎IMDB鏈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870944
◎片 長 117 Min
◎導 演 土井裕泰 Hiroyasu Doi
◎主 演 妻夫木聰 Satoshi Tsumabuki ..... Yotaro Shingaki
麻生久美子 Kumiko Aso ..... Keiko Inamine
長澤正美 Masami Nagasawa ..... Kaoru Shingaki
冢本高史 Takashi Tsukamoto
大森南朋 Nao Omori
Tomi Taira
小泉今日子 Ky?ko Koizumi ..... Yotaro's mother
Isao Hashizume ..... Keiko's father
森下愛子 Aiko Morishita
中村達也 Tatsuya Nakamura ..... Kaoru's father
Ryohei Hirota ..... Yotaro Shingaki - child
佐佐木麻緒 Mao Sasaki ..... Kaoru Shingaki - child
Eiichiro Funakoshi ..... Kameoka
船越英一郎 Ichir? Hunakoshiei

◎簡 介

摯愛的母親逝去,遺下的只有一句話:「好好照顧妹妹阿香。」一對沒有血緣關系的兄妹的命運從此連在一起。

因母親過世、父親離家流浪他方,只剩下兄妹兩人同住一個屋檐下,哥哥洋太(妻夫木聰飾)以開店為目標,整天埋頭苦乾做送貨的工作,為的就是答應母親照顧他唯一的妹妹阿香(長澤正美飾),是責任驅使同時亦是為了心中那份理不清的感情;為升學煩惱的妹妹和哥哥朝夕相處之下,開始感覺到對方在內心的份量,以及那份付出不求回報的愛。

阿香:「哥,我要離開這個家,我其實已經知道,你不是我真正的哥哥。」

兩人逐漸相互吸引,但礙於外人的眼光與現實生活的拮據與病苦,二人始終不能沖開「兄妹」的枷鎖。阿香無奈只好以升學為由搬走。洋太:「我聽到你的哭聲。」

然後,迎接阿香的成人禮是一套洋太所送的和服及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

堅守一生的約定

2001年,在日本沖繩,一個名叫新垣洋太郎(妻夫木聰飾)的年輕人抱著將來開一家屬於自己的小餐館的夢想正專心一意地工作著——今天也要精神滿滿地完成運送食材的兼職。洋太郎的性格就沖繩的晴空一樣爽朗寬厚,不過今天他比往常更加活躍更加精神,一邊工作還一邊不住傻傻地笑。那是因為他比任何人都重要的妹妹薰(長澤雅美飾)考上了高中,終於從寄住的嬸嬸家回來了。——在洋太郎八歲的時候,薰的生母光江(小泉今日子飾)和洋太郎的爸爸再婚,薰就成了洋太郎的妹妹。可是,隨著父親的人間蒸發、母親光江也因病去世,只剩下年幼的兄妹倆。從那以後,洋太郎便一直緊記著後母的遺言「薰已經沒有任何親人了,無論發生什麼事你都要保護她。」並且也都是那樣做的。——而也是從今天起,兄妹二人在洋太郎的公寓里開始了一起生活的日子。到碼頭去迎接薰的洋太郎在久別重逢之前怎樣也平靜不下來,看到這樣的洋太郎,滿臉帶笑的薰用力向洋太郎揮動雙手。她那思念哥哥的純真神情一點也沒有改變,卻增添了一份十六歲的美麗,這讓洋太郎十分吃驚。

過了一段時間,洋太郎終於存夠了錢,開了一家夢寐以求的小酒館。當他還沉浸在開店的喜悅時卻遭到了欺詐並因此而背負了一大筆債務。接著還跟到訪的女朋友——醫大學生惠子(麻省久美子飾)分了手。而洋太郎和薰之間最終還是產生了微妙的感情,兩人對於各自藏不住的心意都十分不知所措。後來,薰借著考上大學的契機,告知哥哥她決定離開哥哥的家,過自立的日子。自此兩人均隱藏著自己的感情不見對方一面。

就這樣過了一年半,兩人在一個台風的夜裡再會了。可是就在這時,僅屬於他們兩人的短暫的兄妹情份宣告結束......

片 名:一升的眼淚

又 名: 一公升的眼淚

國 家/地區:日本

類 型:劇情

導 演: 岡村力

上映時間:2004年

主 演:大西麻惠 加藤和子

【劇情介紹】
[編輯本段]

這是木藤亞也14歲到21歲期間中所寫的日記,電視劇注滿了她努力對抗病魔及對生命熱情奮斗的感人事跡!

女主角木藤亞也,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病變脊髓小腦病症,使其身體運動機能衰弱,手腳自主活動與語言能力逐漸喪失,直至患病末期只能無助地躺在床上,面對生命的無助,卻勇敢地生存至最後一秒,直至生命機能停止而死亡……

『叄』 如何評價日本電影的發展

日本電影起步萌芽時間歷程(1896年~1918年)1896年愛迪生發明的「電影鏡」傳入日本,而真正的電影是從1897年由稻勝太郎及荒井三郎等人先後引進了愛迪生的「維太放映機」和盧米埃爾兄弟的「活動電影機」開始的,其時,小西六兵衛也購入攝影機。在這一兩年間輸入了放映機和影片,並在全國巡迴放映,稱為活動照相,並沿用這一名稱至1918年。

1899年日本本土攝制影片,以紀實短片為主。《閃電強盜》將當時社會上流傳廣泛的新聞話題搬上銀幕,被認為是最早迎合時尚的故事片。橫山運平遂成為日本第一個電影演員。

1903年日本最早的正式影院是1903年建立的東京淺草的電氣館。最早的製片廠是1908年由吉澤商行在東京目黑創建的。《本能寺會戰》(1908年,牧野省三執導)為日本第一部由解說員站在銀幕旁用舞台腔敘述劇情的無聲影片。牧野省三因此被稱為「日本電影之父」,但這類影片只是連環畫式的電影。

1912年日本活動寫真株式會社(簡稱日活公司)成立,拍攝了尾上松之助主演的一系列「舊劇」電影。松之助原是巡迴演出的歌舞伎演員,1909年被牧野省三發現,他的第一部作品《棋盤忠信》問世後,使他成為最受觀眾歡迎的武打演員,有「寶貝阿松」之稱。1914年,天然色活動照相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天活)成立,最初以攝制彩色電影為目的,但因僅有兩種顏色,只能改拍普通的黑白電影,並且仍以拍攝「舊劇」影片與日活相抗衡。當時日活的向島製片廠已在拍攝現代題材的「新派劇」。

在日本電影黑暗的二十世紀40年代,青年導演黑澤明以處女作《姿三四郎》(1941年),木下惠介以處女作《熱鬧的碼頭》(1943年),沖破種種不利條件脫穎而出。

『肆』 介紹一下世界三次電影運動。

第一次電影運動:歐洲先鋒派電影運動 (1917年----1928年)

一、法國印象主義派(1917---1928)第一個先鋒派

中心人物:路易.德呂克 創作了《西班牙的節目》《流浪女》1922 發表《上鏡頭性》

代表人物:謝爾曼.杜拉克《西班牙的節目》1919 《微小的布德夫人》1923

馬塞爾.萊皮埃《黃金國》1921 阿貝爾.岡斯《車輪》1923 讓.埃普斯坦《忠誠的心》1923

主要貢獻:

1、開掘題材拓展電影心理敘事的表現,作品題材選擇適合描寫人物心理活動的。

2、追求自然物象與人物心理和精神的對應,依據自然景象的瞬息變化的客觀事實給藝術家的印象。

3、確立新的攝影技巧以適應人物心理和精神視覺表現

4、強調視覺節奏的表現與節奏剪輯的重要性,內部和外部節奏。

二、超現實傾向的各種流派:

純電影美學試驗:

1、法國立體主義流派:費爾南.萊謝爾《機器的舞蹈》強調圖形形狀的匹配和節奏性剪輯

2、抽象主義流派:亨利.希美特《純電影的5分鍾》

達達主義無理性的電影試驗:

曼.雷伊《回到理性》第一部作品 雷內.克萊爾《幕間休息》充滿幻想,又荒誕的達達主義,共同反理性的藝術主張。失去了現實性而變為了超現實性的。

超現實主義電影的絕對現實:

達達主義的超現實性美學追求最終導致了超現實主義電影的產生。是許多先鋒派的最終歸宿

謝爾曼.杜拉克《貝殼與僧侶》1927 劉易士.布努艾爾《珍珠項鏈》1929 《一條安達魯狗》超現實主義的代表作品 曼.雷伊《海之星》1929

三、德國表現主義:1919---1924 受到先鋒主義的影響

表現主義受到後印象主義的影響 代表作品 羅伯特.維內《卡里加利博士》表現主義造型風格,布景和背景情調一致,人物造型與布景一致,光線陰影,視覺造型為表現主義特徵

《吸血鬼諾斯費拉杜》《三生記》《泥人哥連》

現實主義傾向:

室內劇:卡爾.梅育《最卑賤的人》編劇《卡里加利博士》編劇之一

利用布景,主題和環境發生變化,但還是無情的命運,不用表現主義而用現實主義的方式表現

街頭電影:現實主義創作態度 利用布景 感興趣的是社會環境而不是心理狀態。

四、前蘇聯的蒙太奇學派:與共產主義社會主義與階級並行,社會與經濟

受到未來主義和構成主義的影響。

1、 庫里肖夫「實驗工作室」普多夫金操作。莫茲尤辛德三個沒有表情的特寫鏡頭

2、 維爾托夫的「電影眼睛派」拍記錄片,反對劇本,演員,攝影棚。但用改變運動速度和奇特攝影角度來觀察生活,進行選擇的記錄,非現實主義的態度。蒙太奇的並列和配合。

3、 柯靜采夫和塔拉烏別爾格的「奇異演員養成所」

4、 愛森斯坦的理論與創作: 《戰艦波將金號》1925 敖德薩階梯

雜耍蒙太奇 後來創作了理性蒙太奇(誇大蒙太奇作用,被否定) 建立蒙太奇理論

5、 普多夫金的蒙太奇敘事:《母親》 《聖彼得堡的末日》 《成吉思汗的後代》

強調劇本創作;強調演員的基礎作用;(與庫里肖夫的「電影模特兒」與愛森斯坦的「類型演員區分開來。)蒙太奇作為電影藝術創作的基礎,創立聯想蒙太奇。

普多夫金強調鏡頭的組接,分鏡頭突出細節的重要性。而愛森斯坦則強調蒙太奇的沖突。

五、記錄主義電影的發展

1、維爾托夫的「電影眼睛派」機械主義的記錄本性出發。實景拍攝,偷拍,搶拍。後來法國新浪潮運動受其影響創造出記錄片和故事片結合的樣式。

2、德國抽象派華爾特.魯特曼《柏林交響曲》1927 受到維爾托夫的影響。

3、20年代末法國先鋒派幾乎成了記錄主義派。阿爾貝托《只有時間》1929 讓.維果《尼斯現象》 讓.班勒維《章魚》《海蜇》《水甲蟲》將水中的動物用幾何圖形拍出來,如康定斯基和畢加索的畫。

4、尤里斯.伊文思 《雨》

5、英國 約翰.格里爾遜《飄往漁船》

6、羅伯特.弗拉哈迪 《北方的納努克》演員與記錄片形式。

7、德國的場面調度,法國的攝影和蘇聯的蒙太奇剪輯,拍了法國影片《聖女貞德的受難》默片的結束。

第二次先鋒運動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運動 二次世界大戰以後

代表作品:

羅西利尼 : 新現實主義與戰爭關系《羅馬不設防的城市》 《游擊隊》 《德意志零年》《歐洲51年》 《義大利萬歲》

維斯康蒂: 以《沉淪》獲得新現實主義之父的稱號。 《大地在波動》現實主義和唯美主義結合,但後來《受難的人們》《威尼斯之死》則完全追求唯美主義了。

德.西卡: 與柴伐蒂尼的合作(傑出的劇作家)《偷自行車的人》最具有代表新現實主義作品。 《孩子們注視著我們》《擦鞋童》 使用非正式演員的自由風格。

德.桑迪斯:《羅馬十一時》將新現實主義推向另一個高峰。使用攝影棚和正式演員與非正式演員混用,與羅西里尼《羅馬不設防的城市》部分相同。

新現實主義的美學特徵:1、記錄性 2、實景拍攝 3、長鏡頭的運用 4、關於非職業演員的運用 5、結構形式(追求簡單朴實的結構) 6、地方方言的運用

新現實主義的繼承:脫離現實主義

費里尼:追求浪漫主義《道路》《卡比利亞之夜》《八部半》最具個性化的作品。剪輯空間跳躍。

安東尼奧尼:模糊現實,強調主人公的主觀感知。《奇遇》《放大》《紅色沙漠》有非現實超現實的色彩。自然色彩隨心理的變化。

第三次電影運動:法國「新浪潮」與「左岸派」五六十年代

新浪潮---作者電影

1958年誕生,特呂弗《淘氣鬼》夏布洛爾《漂亮的塞爾琪》

1959年幸福年,特呂弗《胡作非為》 1960年高峰 1961年沒落年。除戈達爾《如此生活》

「新浪潮」巴贊推崇為精神之父。一、電影是現實的漸進線。 二、場面調度的理論。

創作特徵:

與義大利新現實主義有共同的東西,但是新浪潮有強烈的個人色彩,而新現實主義則是有重大的社會性。

主題:非政治的電影;否定傳統的道德觀念

攝影方法:側重電影的照相性,側重畫面的新鮮感,拒絕功能主義或學究式的畫面。

音響:大量的自然音響,真實感

剪輯:長度、節奏。快速剪輯,鏡頭之間之間銜接。時空跳接。長鏡頭的使用增加真實感。

從新浪潮後,特呂弗和夏布洛克的長鏡頭,戈達爾的跳接與快速剪輯。

表演:非職業演員,不知名的演員。

總之對傳統的電影語法毫不在意。

左岸派----作家電影

代表作品:

阿倫.雷乃《廣島之戀》《去年在馬里昂巴德》1961 亨利.高爾比《長別離》1961

阿蘭.羅伯-格里葉《橫跨歐洲的特別快車》瑪格麗特.杜爾《音樂》1966《黃太陽》1970

側重內心的描寫。他們是文學和戲劇的革新派。

受到影響:

1、 接受了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學和潛意識學說的影響,表現人的真實。

2、 接受了薩特的「存在主義」的影響,表現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3、 伯格森「真覺主義」影響,強調非理性感受進入意識深處,強調知覺認識社會。

4、 受到布萊希特的影響,對現實進行曲折的表現,以溝通內心的幻想。

主要的特徵:

主題:偏愛回憶,遺忘,記憶,試圖把人的這種精神過程搬上銀幕;描寫人的責任性和自罪心,記憶總與歷史事件相關。《廣島之戀》中。

導演:從記錄式的現實主義然後再轉向純精神的現實主義中去。

剪輯:最重要的美學革命。《去年在馬里昂巴德》百分之七十效果來自剪輯。其一,取消傳統電影的間歇法,如化入化除,取消過渡鏡頭,用跳接對時空,事件的人為壓縮;其二,鏡頭位置的顛倒;其三、鏡頭的並列運用,先後不銜接甚至對立;其四、循環剪輯,有意識的重復。

音響:左岸派導演比新浪潮修養更高,所以對音樂和音響的細節考慮比較多。

表演:舞台演員充當,有意識拉開人與人的距離,採用間離效果。

攝影:沒有統一的風格,但不用谷達爾的肩扛式。講究畫面構圖和布光,特別是雷乃得推鏡頭別具特色。

兩者的區別:

1、 成分看:新浪潮製作者大都是巴贊《電影雜志》的評論員,由自己走上影壇。左岸派則是左翼作家團體的文人。所以修養要比新浪潮高。

2、 時間看:新浪潮始於50年代末期,左岸派要比它的導演早,雷乃1948年就開始。

3、 年齡上:新浪潮小夥子,而左岸派則是中年了,所以經歷與閱歷要比前者高

4、 主題和手法:新浪潮有強烈的個人傳記色彩,而左岸派則是普遍意義的全人類性質的主題,作者電影多採用第一人稱,而作家電影多採用第二,第三人稱,甚至混亂人稱。而且有強烈的文學,戲劇色彩有藝術的假定性遠遠超過新浪潮。

5、 拍攝地點:前不反映重大歷史,所以多在巴黎,而後者在全世界拍攝。

6、 美學追求:新浪潮向生活靠攏,向真實深入,而左岸派感興趣的是人的精神活動,人的思想,人的內心。

7、 製作周期:新浪潮以潦草的,半即興的拍攝,所以周期短,而左岸派則以仔細著摸得方式,周期較長。

8、 影片通過檢查:前者內容簡單,不涉及政治,因此一般順利通過(除了戈達爾《小兵士》)

但後者由於背景較為復雜,所以要遇到麻煩。

左岸派採取鮮明的立場直接干預生活,把赤裸裸的社會現狀搬上銀幕,觸發觀眾的的情感與選擇,所以左岸派是五六十年代的先鋒派。

四、法國詩意現實主義 三十年代

法國詩意現實主義的先驅:初期 30年代

雷內.克萊爾:(夢幻的)有聲電影的初期《巴黎屋檐下》1930《百萬法郎》1932 《七月十四日》1933 四部曲。 《自由屬於我們》是這時期最優秀的作品,喜劇風格影響了卓別林《摩登時代》傳送帶這場戲。

讓.維果:(唯美的)《零分操作》1932 《駁船阿塔朗特號》1934

詩意現實主義的發展:高峰 1934---1939 黑色現實主義,揭露社會黑暗

雅克.費戴爾:《大賭博》一個演員配兩個角色。《米摩沙公寓》1935 《英勇和狂歡節》1936

敘利恩.杜威維爾:《大衛高爾德》1930 《西班牙殖民地集團》1935 《同心協力》1936

馬塞爾.卡爾內:(悲觀的)《珍妮》《霧碼頭》《北方旅店》《太陽升起》《夜間來客》《天國的子女們》

讓.雷諾阿:(寫實主義大師)《墮胎》《母狗》《布杜落水遇救記》《托尼》與愛森斯坦合作編劇,景深鏡頭的使用。獨立製片的開始。

《大幻滅》和平主義的作品。淡化情節,使作品趨於記錄,形成了寫實主義風格。聲音處理一、四種語言的混合運用;二、影片中的語言和對話同時表明著不同人的身份。三、音樂的處理,主導影片的動機。

《游戲規則》死亡的價值。移動攝影,以及深焦鏡頭。

詩意現實主義的後期 1939後

讓.格里米庸:《為了一分錢的愛情》《皇家華爾茲》《奇怪的威爾多先生》《駁船》《天空屬於你們》

雅克.貝蓋爾:《古比紅手》《安東和安東奈特》《金盔》《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

詩意現實主義的貢獻:

1、 更新現實的觀念。最奇特,最具特色的方面。

2、 景深鏡頭的運用與確立,他的實踐為巴贊的「場面調度」的理論得到了證實,景深鏡頭的運用,對於「電影本體論」的發展影響很大。

3、 發揮電影中文學的力量。

誤識:

1、 忽視電影藝術的視聽性。

2、 藝術群體對個體的沖擊。

『伍』 誰能給我介紹下現在的日本電影或者日劇

作為日飯一名,我很榮幸也很高興把我喜歡的推薦給別的親哦···
會想要看日劇日影的人,我都覺得品味不錯的說···(自PIA~~羞)

先說日劇,最經典的當然是《東京愛情故事》,但我想對親著重推薦一下近年的流行`~~~~~~

想要說看日劇,女生多多少少想看帥氣的男主角吧,說起男主角,就不得不提到日本傑尼斯事務所,簡稱J家,在日本演藝界可說是一手遮天(額···措辭不當請54我,這么激動完全出於對J家的崇拜),日劇排名前十中,有八個都是J家的···親可以在網路上搜J家的介紹,公認的全亞洲最大的美少年夢工廠,粉絲遍布中日韓,甚至在歐洲都有瘋狂的FANS,受歡迎程度簡直用不可思議來形容。中國內地知道的少純屬政治原因。

http://ke..com/view/786968.htm

我可以很負責的告訴親,只要是J家的男星拍的日劇,就沒有不好看的!

日本最紅的男星幾乎都在J家,要說紅的要爆燈的,絕對就是山下智久,赤西仁,龜梨和也這三隻了。

山下智久,即山P,真的很好很好的孩子,整一個國民偶像!11歲就進了事務所,可愛的像個嫩嫩的桃子,17,8歲時簡直可以用「驚艷」來形容了,媒體口中的「美絕日本」,被稱為仙女。話說我第一次看到仙女P的瞬間,立馬崩潰,一對比,自己居然也能叫作女的的!現在由於一系列原因(太復雜了,這孩子太不容易了,心疼啊~~~~~),山下已經徹底擺脫纖細美少年的形象,長成穩重的男人。演技,唱歌,跳舞,作曲,寫詞,全都一流啊,那孩子去年還從大學商學部畢業了,明治大學啊!排名前十的名牌,就是當年周總理留學的地方!

總之我覺得全亞洲沒比他更優秀的藝人了。

推薦P的幾部劇~~~~~~

野豬大改造 (可愛到爆的小P啊~~~~~)
求婚大作戰 (拿下當年最佳男女主角和男女配角以及最佳故事片五項大獎,前所未 有!!!話說一部喜劇來著我從頭哭到尾~~~~~)
龍櫻 (絕對勵志啊!)
欺詐獵人 (成熟起來的P,眼神都變了,經歷了那麼多事,誰都回不去那個少年了吧)
stand up (爆笑,P當時才18歲呢··那個青澀啊)
漂流教室 (很新穎很震撼···16歲的P啊,怎麼可以好看成這樣!)

另外還有很多好看的,也都是J家的美少年演的,

極道鮮師(推薦看第二部,帥哥巨多,KAT-TUN的那兩只晃來晃去真是養眼··特別是小紅(即赤西仁) 真萌!
花君(···可愛的斗真啊 )
花樣男子 (潤哥哥~~~~)
魔女的條件(當年17歲的瀧澤君漂亮的不真實呢~~~~~~)

日劇通常短小精悍,在9~11集左右,且春夏秋冬四個檔期及每天各個播放時段都規劃分類的很好。韓劇無論是在故事情節,編排,寓意,還是演員演技,都無法跟日劇比,所謂一個片子感人與否跟女主角得不得白血病無關~~~~~這是我個人意見,不喜歡的請54.

電影的話,看岩井俊二導演的吧,絕對經典!
情書
關於莉莉周的一切
花與愛麗絲
夢旅人

這些都是我一個個認真打出來的哦,希望親能喜歡日本影視,真的很不錯。

『陸』 日本電影史的日本電影史-第四期(1945~1960):

戰後及走向國際
日本投降後,電影法雖已廢除,而嚴格的檢查制度依然存在,只不過是由美軍佔領當局取代了政府的檢查。受到戰爭和佔領狀態切身教育的日本有良心的電影藝術家,為了保衛民族民主權利,提出了電影民主化的要求,1946年,木下惠介和黑澤明首先分別拍出具有民主思想的影片《大曾根家的早晨》和《無愧於我們的青春》。這兩部影片的劇本都是出自在戰爭期間遭到迫害的久板榮二郎之手。與此同時,在法西斯黑暗時代積極從事學生運動的今井正,也根據山形雄策和八住利雄的劇本拍出了《民眾之敵》,在民主化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另一方面,作為組織上的保證,各電影製片廠相繼成立了工會,不僅提出提高工資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求在經營管理和拍片方面的民主權利。然而,美國佔領者和電影壟斷資本是絕對不允許民主勢力有所發展的。1948年,東寶公司以整頓為名,准備解僱1200名職工,將企業中的共產黨員及傾向進步的人士清洗出去。這一企圖遭到東寶工會的反對,全體職工舉行大罷工,並得到進步文化團體的支持。罷工持續了195日,最後在美國佔領軍的指使下,出動大批裝備有飛機、坦克和機槍的軍隊,包圍了東寶工會作為斗爭據點的砧村製片廠,進行鎮壓。這次大罷工以20名工會幹部自動退出東寶公司而告結束,其中包括製片人伊藤武郎、導演山本薩夫、龜井文夫、楠田清、劇作家山形雄策等。工會方面終於爭取到使裁減人員止於最小限度。
戰後,日本獨立製片運動蓬勃興起,50年代中期為鼎盛時期。上述退出東寶的山本薩夫等一批藝術家,創辦了新星電影社;為了尋求創作自由而離開松竹公司的吉村公三郎和新藤兼人組織了近代電影協會。這兩個組織成為戰後獨立製片的先驅,拍攝了一系列被稱為社會派的現實主義電影。主要有:今井正的《不,我們要活下去》(1951)、《回聲學校》(1952)、《濁流》(1953)、《這里有泉水》(1955)、《暗無天日》(1956)、《阿菊與阿勇》(1959);山本薩夫的《真空地帶》(1952)、《沒有太陽的街》(1954)、《板車之歌》(1959);家城已代治的《雲飄天涯》(1953)、《姊妹》(1955)、《異母兄弟》(1959);關川秀雄的《聽,冤魂的呼聲》(1950)、《廣島》(1953);龜井文夫的《活下去總是好的》(1956);吉村公三郎的《黎明前》(1953);新藤兼人的《原子彈下的孤兒》(1952)、《縮影》(1953);山村聰的《蟹工船》(1953)。及至50年代末期,日本的電影市場完全由東寶、松竹、大映、東映、日活、新東寶六大公司所壟斷,獨立製片拍出的影片面臨無法與觀眾見面的困境,經濟上損失嚴重,整個獨立製片運動瀕於絕境。一些具有才華的藝術家重新被大公司所吸收。
羅生門
日本投降之後,由於社會動盪和物資匱乏,電影的質量提高緩慢,直至1949年才逐漸走上復興的道路。盡管大公司對於攝制具有進步意義的作品採取排斥態度、熱衷於大量拍制純娛樂影片,但也不能完全置作品的藝術性於不顧。小津安二郎的《晚春》、吉村公三郎的《正午的圓舞曲》、木下惠介的《破鼓》、今井正的《綠色的山脈》,均攝於1949年。尤其是《破鼓》一片以諷刺喜劇的樣式,為日本電影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此外,黑澤明導演的《羅生門》(1950)在1951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獲得大獎,從此,日本電影開始在國際上受到重視。繼《羅生門》之後,衣笠貞之助的《地獄門》(1953)、溝口健二的《西鶴一代女》(1952)和《雨月物語》(1953),也分別在戛納或威尼斯電影節上得獎,為日本電影進入國際市場創造了條件。1951年,木下惠介導演的《卡門歸鄉》是日本第一部彩色電影。
1949年以後約10年間,日本電影最明顯的傾向是文藝片的復興和描寫社會問題的作品增多。成瀨巳喜男的《閃電》(1952)、《兄妹》(1953)、《浮雲》(1955)、《粗暴》(1957)被譽為文藝片的佳作。同時,六大公司也迫於觀眾欣賞水平的提高,不得不約請一批有成就的編導人員拍攝一些有意義的藝術作品。如小津安二郎的《麥秋》(1951)、《東京物語》(1953)、《彼岸花》(1958);溝口健二的《近松物語》(1954);黑澤明的《活下去》(1952)、《七個武士》(1954)、《蛛網宮堡》(1957);木下惠介的《日本的悲劇》(1953)、《二十四隻眼睛》(1954)、《山節考》(1958);吉村公三郎的《夜之河》(1956);今井正的《重逢以前》(1950);市川昆的《胡塗先生》(又譯《阿普》,1953)、《燒毀》(1958);五所平之助的《煙囪林立的地方》(1953);豐田四郎的《夫妻善哉》(1955)等等,均獲得很高的評價。因此,電影評論家們認為,這些影片加上獨立製片的一系列具有進步意義的影片,形成了日本戰後10年電影的黃金時代。
這一時期(1956)還出現了太陽族電影,主要作品有:《太陽的季節》、《處刑的房間》、《瘋狂的果實》等。此類作品都是根據青年作家石原慎太郎的小說改編,描寫一批「太陽族」(戰後中產階級家庭出生的青年)的流氓生活,他們既沒有明確的理想,也沒有起碼的道德觀念,只有無目的的反抗和對一切都表示不滿的無政府主義的行動。影片的中心內容不外乎是表現「性和暴力」。這些影片對青年一代產生的不好影響受到了嚴厲的輿論譴責。因此,風行一時的「太陽族電影」很快便衰敗下去。當然,它的暴露社會問題的影響在以後的某些作品中仍被保留下來。

『柒』 在日本電影中,有一種姿勢是男把女的抱起來,女的腿纏繞在男方的腰進行運動。這個姿勢可能做到嗎男方要

這屬於假動作,不可模仿,有危險。現實中很少有人完成~ 除非女主骨瘦如柴,男士力大如牛

『捌』 日本新浪潮電影在什麼樣的背景下誕生的

「新浪潮」首次出現在20世紀50年代初的法國,用來描述當時一群新進的年輕導演帶動的電影風潮。

《電影手冊》(Cahiers Cinema)的影評人弗朗索瓦·特呂弗與讓-呂克·戈達爾拍攝了他們的處女作《四百擊》和《筋疲力盡》,從此一批反對體制、挑戰權威的年輕導演的作品相繼問世,電影記者弗朗索瓦·吉牢德在《快報》上將其命名為「新浪潮」。

這場沒有固定組織、沒有完整綱領的運動,是電影史上的一場革命,具有世界性的影響力且影響延續至今。

當電影新浪潮席捲歐洲之時,日本電影界也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反建製成了新的人生目標,日本新浪潮的年輕導演反叛小津安二郎、黑澤明、木下惠介等前輩巨匠,強烈涉指時政和現代化背景下的存在主義。

他們從一開始就否定小津安二郎等戰前大師們構築的「電影世界」,批判大師風格過時、觀念保守,拍出了一系列與當時日本主流電影截然不同的作品,在激烈、犀利的電影手法中加入了嚴肅的社會責任感和政治色彩,使得日本電影進入一場電影藝術的高度噴發。

期間出現了一大批優秀的導演和作品,本貼著重介紹大島渚、吉田喜重、筱田正浩這三位具有代表意義的導演及其作品。

(8)日本純電影運動是什麼擴展閱讀:

「菊花與劍」是日本典型的矛盾特點。菊花是日本天皇皇冠上的圖案,象徵溫柔與美麗,而劍是日本「武士道」的標志,象徵著戰斗。日本人認為菊花與劍的結合正是日本文化特色的最終表現,認為武士在死的那一瞬間是最壯烈,最美的一刻。同時,日本人也頗喜歡櫻花,因為櫻花來的快,凋落的也快,正象是武士拼搏至死的象徵。

在日本新浪潮之中誕生的大多導演,在拍片風格上迎和了這一特色,即暴力作為美學的評判。也對後來如北野武等一些導演的作品產生很大的影響。

閱讀全文

與日本純電影運動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為啥比電視清楚呢 瀏覽:394
電影網推薦哪個網站好 瀏覽:693
喬杉主演電影里的插曲 瀏覽:50
上海大學電影電視學校怎麼樣 瀏覽:722
電影清朝十大酷刑視頻 瀏覽:403
大鵬艾倫新電影 瀏覽:100
1313電影網苦瓜201 瀏覽:535
電腦顯示器畫面像老式電影 瀏覽:842
綸電影日本 瀏覽:908
俄羅斯電影神曲叫什麼 瀏覽:193
邯鄲哪個縣拍過電影 瀏覽:234
破繭威龍電影哪裡可以看 瀏覽:589
手機愛奇藝下載電影存在哪裡了 瀏覽:328
周星馳賭場電影順序 瀏覽:174
女孩去法國巴黎當保姆什麼電影 瀏覽:321
告別茱莉泰國電影 瀏覽:193
俄羅斯戰爭電影營免費高清在線 瀏覽:464
電影在正規平台下架如何觀看 瀏覽:492
哪裡有免費電影大片看 瀏覽:849
營口遼河大劇院電影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