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拍電影的時候殺青是什麼意思
電影中的殺青(IN THE CAN),原意指拍好的底片,已經放在片盒中,准備送去沖洗。 現在大多是指電影拍攝部分已經完成。
「殺青」一詞來源先秦時代,古人在竹簡上寫字,但是竹簡表面是油質的,不易刻字,而且易被蟲蛀,所以就想出一個辦法,就是把竹簡先放到火上烤,這道工序就叫「殺青」或「汗青」。
後來人們用毛筆在竹青上寫字,就免了刀刻這道工序,所以定稿時只需要削掉竹青,在竹白上寫字就行了這一道手續也叫「殺青」。
(1)日本電影殺青擴展閱讀
電影殺青之後,也得尋找必要的出路,其中有7件麻煩事,是必須深思熟慮的。
影片變成可交付的完成品電影殺青,僅僅意味著你完成影片的拍攝工作,這時候電影還是個毛糙的半成品,需要經過後期製作,成片審查,電影發行,利潤分紅等一系列過程。
而這系列過程中 的每一個組成部分都不是那麼簡簡單單,輕輕鬆鬆就可以擺平的。拿後期製作來說,牽涉到剪輯,音效,特效等一系列步驟,即使你順利度過了後期製作,交出了最初的樣片,交付審查是一個更加艱難的過程,官方電影機構的嚴格審慎對你來說可能是難熬的吹毛求疵。
等渡過了審查,又會進入到號稱地獄的發行階段,由於牽扯到金錢和商業利益,投資方可能比這世界上任何嚴酷的人都要來得殘酷,畢竟沒有人想賠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