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誤殺故事背景為什麼選在泰國
誤殺故事背景選在泰國可以讓影片中很多情節變得合理。
電影《誤殺》翻拍自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老男孩」肖央化身平凡父親瞞天過海想要守護家人,「高貴妃」譚卓飾演溫柔母親以愛之名保護女兒,警察局長陳沖為尋找愛子死亡真相步步緊逼。可以說,實力派演員們每個細微的表情和毛孔里都是戲。
實際上,《誤殺瞞天記》也是一個翻拍電影。故事來自於2011年Jeethu Joseph寫的劇本《Drishyam》,並於2013年自編自導了電影《Drishyam》。隨後因為商業上的成功,影片被先後拍成了六個不同印度語的版本,國內版《誤殺》是第七版。
中國版《誤殺》雖然很多場景看起來像在是泰國,其實算是一個架空的背景,是一個和泰國相似的城市,正是這樣的架空,才能讓之後男主的很多做法變得合理起來。
把故事的發生地改在一個虛構的國家,虛構的城市。這樣受害的男主運用政治打擊女警察局長,讓她丈夫在市長選舉中落敗,自己也失去了權力。還有利用輿論和引發暴亂,這在國內是不可能的。只有在這個虛構的國家,階層之間的隔閡,政治暗黑的斗爭,才能被大膽的展現出來。
Ⅱ 回顧《誤殺》:男孩玷污女孩後,他真的該死嗎
和朋友去看了電影《誤殺》,講述的是女警察局長的兒子玷污了男主的女兒後被誤殺,而後男主與女警察局長鬥智斗勇的故事,故事雖然是印度電影的改編,但是內容十分有趣,而且音樂配合的也很好。
看到女警察局長的兒子被誤殺之後,身邊的朋友悄悄地問我了一個問題:「這個男孩玷污了這個女孩,但是他罪該致死嗎?」
如果是以前的自己,當然會毫不猶豫地說他該死,但是仔細想想,男孩真的罪該致死嗎?
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想首先要了解有關這個男孩的身份,首先他的母親是警察局長,父親正在競選市長,算是豪門子弟,在男孩玷污男主女兒之前,男孩還因為打瞎了別人的眼睛被父親打了一巴掌,而作為警察局長的母親卻為了兒子拿出了50萬給對方,和對方私聊。
還是回到最初的問題,男孩罪該致死嗎?我的回答是不應該,但是在接受處罰的時候,絕不能少了他的父母,是父母的縱容和嬌慣才把孩子培養成這樣,雖說發生這一切並非他們所願,但是如果罪過分10份,男孩佔6分,那麼我認為他的父母應該佔4分,在法律層面也是如此,孩子都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這句話永遠正確,很多事情如果父母提前教他怎麼做,絕對可以避免,但是因為溺愛才到底一直最後出現問題,事出緣由就是來自父母的不作為。
都說可憐天下父母心,可有時候父母的愛也是一把雙刃劍,給予溫暖的同事也帶他走向了毀滅的深淵,男孩罪不該死,但是罪加父母,這才是公平和正義。
Ⅲ 泰國警察局長兒子的那個電影叫什麼
泰國警察局長兒子的那個電影叫《誤殺》。《誤殺》是由陳思誠監制,柯汶利執導,由肖央、譚卓、陳沖、姜皓文領銜主演,秦沛特邀演出的劇情犯罪片。
該電影改編翻拍自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講述了父親為了維護女兒,用電影里學來的反偵察手法和警察鬥智斗勇的故事。
劇情簡介:
李維傑(肖央飾)與妻子阿玉(譚卓飾)來泰打拚17年,膝下育有兩個女兒。年屆四十的他靠開設網路公司為生,為人也頗得小鎮居民的好感,而這一切美好卻被突如其來的不速之客打破。這個充斥走私、販毒活動的邊陲小鎮,各種權力交織碾壓公平正義。
李維傑的大女兒平平(許文姍飾)被督察長的兒子強暴,因反抗誤殺對方。李維傑曾親眼目睹督察長濫用私刑,深知法律無用。為了維護女兒,捍衛家人,李維傑埋屍掩蓋一切證據,在時間與空間的交錯縫隙中,與警方在身心層面展開殊死一搏的較量 。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誤殺》
Ⅳ 肖央演的泰國片叫什麼
是《誤殺》。
故事發生在泰國,肖央飾演的李維傑和譚卓飾演的阿玉用微薄的薪水養育兩個女兒,在一個雨夜,女兒遭到警察局長兒子的侵犯,在打鬥中誤殺對方。
突發橫禍打破了這個平凡家庭的寧靜,身為普通百姓的李維傑最大的愛好就是看懸疑破案電影,為了保全家人,他不顧一切地決定瞞天過海,製造了一個完美的不在場證據,從掩埋屍體、處理證據、合家串供,甚至到利用「時空剪輯」手段「操控」所有人的記憶,讓所有路人為自己做偽證。
評價
《誤殺》具有直面現實的藝術感染力,影片情節豐富深刻,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影像的藝術表現力得到了充分呈現。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所所長丁亞平認為,影片的故事發生地點雖然在泰國,但主創團隊有意識地突出了親情、友情等中國觀眾關心的倫理情感關系。
而片中李維傑掩飾犯罪的手法,則凸顯了當代社會中高科技媒介對人的影響和改變,令影片具有了更強的當下性與現實感。
Ⅳ 電影誤殺劇情深度解析
電影誤殺劇情深度解析:
男主與妻子阿玉來泰國打拚17年,膝下育有兩個女兒,年屆四十的他靠開設網路公司為生,為人也頗得小鎮居民的好感。男主是一位只讀了小學四年級但沉迷於各種電影的父親,他的口頭禪是當你看過1000部以上的電影,這世界上壓根沒有什麼離奇的事情。
男主的小學文化常常被上高中的女兒看不起,內心自卑又無奈,身為孤兒的他,渴望家庭的溫暖,因而有強大的守護心理。
這個充斥走私,販毒活動的邊陲小鎮,各種權力交織碾壓公平正義。小鎮居民的孫子險些被警察局長的兒子戳瞎眼睛,爺爺卻被警察桑坤威脅私了,有正義感男主提醒受到桑坤威脅要私了的爺爺,但直面桑坤時也會秒慫,怕到嘴角抽搐。
男主的女兒去參加學校組織的夏令營活動,結果被同樣參加夏令營活動警察局長的兒子看上,通過下葯迷奸了男主的女兒,還用手機拍下了整個侵犯過程,並用手機里的視頻威脅男主的女兒約好晚上見面。
母親得知女兒被侮辱,心如刀絞,晚上在倉庫和大女兒與上門尋釁的官二代扭打了起來,母親阿玉憤怒地嘶吼,卻無法阻止官二代的沖動與瘋狂,慌亂間鎬起人落,大女兒失手誤殺了侵犯她的官二代。小女兒還是個孩子,心智尚未成熟,但她目睹了媽媽和姐姐埋屍的過程。
以暴制暴之後,由於死的是警察局長的兒子,脫罪的重擔就落在了男主的身上,男主選擇了同時間段偽造不在場證據的辦法。男主是借用了韓影《蒙太奇》的手法,《蒙太奇》的主要內容是綁架受害者媽媽,親自模仿當年兇手的作案手法,造了一次和15年前案件一樣的蒙太奇。為了實現完美犯罪,通過從點到面對作案時間混淆,將2號和3號混為一天。
官二代是2號晚上被殺,男主出差當時一個人去看泰拳,並且去酒店開房,這些付款記錄都將成為他將時間蒙太奇化的方法。第二天他處理完案發現場,直接帶家人去看拳賽,然後一起回到他2號開的房間,故意和前台吵架,加深前台對他們的印象,如此可以證明2號晚上是他們一家四口入住酒店的,加上發票的證據,基本天衣無縫。
過後幾天,他一直和關鍵目擊者聊他們一家人2號去看泰拳的事,來給關鍵證人強化印象,最終造成所有口供都是他們2號去看泰拳了,其實2號的消費記錄都是他一個人造成的,而三號家人的參與是為了構成一種現實,以便他們一家人串口供,因為男主看過上千部推理懸疑片,他深知再完美的謊言都有破綻,所以說真實的謊言才不會有破綻。
官二代的母親是一位鐵腕的警察局長,極為強勢且極端精明,在得知自己兒子失蹤後,很快就查到大女兒一家,展開了極為強硬的調查,電影提到,男主一年的觀影量達到873部,相當於一年365天每天看兩部以上。
警察可以通過男主的電影片單,輕而易舉地猜出男主的計劃,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惜指派手下毆打男主一家人,最後小女兒成了男主一家最大的破綻,警察局長審問小女兒安安,最終吐露了實情。
在大雨中開棺驗屍,男主一家的眼神、面部表情、顫抖的嘴角,都在為這份緊張佐證,最終挖出來的卻是羊的屍體,羊的意象看似漫不經心地出現了五次,值得一提的是,羊在基督教中還有替罪,救贖和犧牲之意。
誤殺是電影的標題,指的不僅僅是平平打暈的官二代,也是指他們一家將還沒死的官二代活埋了,誤殺了他,臨死掙扎給棺材蓋留下不少血印,導演還給了一個特寫鏡頭。這讓我想到了《看不見的客人》里那個被裝在後備箱的受害者,他同樣是一開始沒死,但最後被害死了。
電影中並沒有說明官二代屍體最後的去向,這也是影片最大的謎底,內心的煎熬、外界的動盪、潛在的威脅、對孩子的示範作用,是讓他選擇自首之路。自首的結局,其實是善良的勝利,因為善良不曾被玷污。
素察真正的死亡方法
在倉庫里,素描被打頭,母親發現對方沒有呼吸,以為他死了。可是另一方面,鏡頭的另一側,李維傑在看拳擊,拳擊手好像昏過去,暗示不是死亡。電影的最後一部李維傑閃回顯示,當時被擊倒的素描也沒有完全死亡,只是昏過去了。
這部電影開頭的小故事埋在棺材裡也成了這里的伏線。警察局長帶著部下來到目的地尋找屍體,結果發現了棺材裡的羊。李維傑的注意力在棺材板上,上面有血跡。
那是素察在棺材裡醒來,用手指抓住的。他在棺材裡活著就死了。那些劃傷,其實以前也有側面描寫。比如李維傑處理完屍體後,家人吃飯的時候,女兒安安用勺子劃著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