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亞洲電影 > 國外是怎麼分裝電影膠卷

國外是怎麼分裝電影膠卷

發布時間:2023-07-17 05:36:48

❶ 電影膠卷常識

1.求電影膠片的基礎知識
電影膠片 (FILM)

1。電影膠片 製作影片用的感光材料總稱。 2。電影 一般影片的通稱,與「MOVIE」和「CINEMA」同義。

電影膠片是將感光乳劑塗布在透明柔韌的片基上製成的感光材料,包括電影攝影用的負片、印拷貝用的正片、復制用的中間片和錄音用的聲帶片等。這些膠片的結構大體相同,都由能感光的鹵化銀明膠乳劑層和支持它的片基層兩大部分組成。

電影問世初期的片基是用硝酸纖維酯製造的,其成分與火葯棉近似,極易燃燒。1923年研究成功了醋酸安全片基,之後便逐漸取代了硝酸片基。醋酸片基在成分上幾經改進,其中的三醋酸片基性能較好。50年代以後,硝酸片基完全停止了生產。

感光乳劑的主要成分為懸浮於明膠中的鹵化銀。因明膠不但可使鹵化伍困銀懸浮、不沉澱,而且本身含有敏化物質,能增加乳劑對光的敏感性,使膠片有較高的感光度以滿足拍攝電影的要求。鹵化銀本身只對400~500毫微米波長的藍紫光線敏感,拍攝出的影像與人眼所見各種顏色的明亮程度不大相同,被稱為色盲片。1873年德國人H.W.沃格爾發現染料可以擴展鹵化銀的感光范圍,於是生產出了既能感藍紫光也能感綠光的正色片。1906年以後,各類菁染料相繼出現,使膠片的感光范圍愈來愈向長波方向發展,研製出了對可見光全都敏感的全色片。此外,隨著感光范圍向紅外區的發展,紅外片也隨之誕生。紅外片主要用於航空攝影和特技、特殊攝影。拍攝電影用的黑白片一般均為全色片,用帆含於印製黑白電影拷貝的一般均為色盲片。

盡管用全色片攝影時能使各種顏色的層次分明,給藝術創作帶來很多便利,但黑白電影表現出來的影調,只能是深淺不同的灰色,遠遠不能滿足人們表現絢麗多彩的大自然的要求。於是,許多物理學家、化學家以及攝影科技工作者,紛紛對彩色攝影方法進行研究。

攝影史中出現的彩色攝影方法多達數百種,但從原理上講不外以下兩大類:一類是由不同比例的紅、綠、藍三原色光相加,得到各種顏色以至白色,所以叫做加色法。另一類是從白光中減去不同比例的紅、綠、藍三原色而得到各種深淺不同的色彩以至黑色,故稱為減色法。它們都是建立在1861年J.C.麥克斯韋提出的視覺三原色理論的基礎上的。該理論認為人的視覺器官只分別對紅綠藍三原色光敏感。紅綠兩敏感單元同時受到 *** 時,產生黃色感覺;藍、綠同時受到 *** 時,產生青色感覺;紅、藍同時受到 *** 時,產生品紅色感覺。因此,紅綠藍被稱為三原色,而黃、品紅、青分別為藍、綠、紅的補色,稱為三補色,也稱減原色。

彩 *** 的攝制採用的是減色法彩色膠片。最早成功的減色法彩 *** 要推1927年問世的特藝色,由於拷貝的製作採用染料轉印法,故又稱染印法,發明人為H.T.卡爾馬斯博士。按照這種方法,用一台比較復雜的分光束攝影機同時拍攝成 3條分別感受紅、綠、藍光的底片,然後從這些底片印製出 3條浮雕模片,分別染以青、品紅、黃三補色染料,再迭印在一條空白片上,即成為放映用的彩色拷貝(見染印法)。

80年代世界各國普遍採用的彩 *** 膠片都是減色法多層片。這種膠片將分別感受紅、綠、藍三原色光的三層乳劑迭塗在同一片基上,經攝影曝光、沖洗後即可得到彩色影像(見內偶法多層彩色膠片)。

電影膠片的構造 由片基和感光乳劑兩個主要部分組成。此外,還有塗在乳劑層表面、防止外力致傷的保護層,塗在乳劑與片基之間促使兩者黏合的底層以及塗在背面起防光暈、防靜電和防捲曲的背面層。
2.求攝影機和膠卷的知識
這世界上絕大多數的電影都是用35mm的膠片攝制完成的。70mm的膠片用於拍攝電影很少,主要用於製作IMAX(巨幕)電影,這些電影以展現視覺奇觀的風光紀錄片為主。35毫米攝影機在全球的應用主要以兩個品牌為主,一個是ARRI(阿萊)一個是pannavision(潘納威申),前一個為大多數國家採用,後一個主要用於好萊塢電影攝制。ARRI的攝影機型號眾多,其中國腔轎念內以435(非同期收音),535B(同期收音)居多。而pannavision則鮮有使用(《我的父親母親》是此機使用者),主要原因只是國內的租賃公司沒有這款機器,如想使用可從香港租賃。至於ARRI與pannavision的差異性則主要體現在鏡頭上。pannavision的鏡頭宣稱能夠做到完全沒有畸變,這一點,蔡司(ARRI 一般使用配套的蔡司電影鏡頭)做不到。當然pannavision的價格也要高於ARRI,ARRI非同期收音的單機大約售價在250萬人民幣左右(不含鏡頭),同期收音的機器大約需要人民幣400萬左右,pannavision因為宣稱只租賃,不銷售而暫時不知售價。對於膠片的損耗在你舉的《變形金剛》《赤壁》這樣的電影里幾乎可以不計,膠片在好萊塢A極製作里的成本應該是微乎其微的。凡是還要惦記著從膠片里省錢的電影基本上都是小成本影片,如投資在500萬人民幣以下的影片。柯達35mm膠片一本(能拍4分鍾)大約人民幣1500元。按一部電影100分鍾,片比1:30來算為110萬人民幣左右。(一般國產電影的片比為1:8 — 1:15 )我們就誇張一點的把片比算作1:100,膠片也不過是360萬元人民幣而已,相對於1億美金的製作,估計還沒有盒飯錢多。

國內拍攝電視劇所用器材一般會選用索尼或者松下的高清攝像機,電視劇幾乎沒有拿膠片拍攝的(國內而言),因為高清攝像機是用磁帶而非膠片,所以在耗材上成本很低,大約僅需要5-6萬元的磁費用即可。(20集電視劇)

數字技術必然取代膠片,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實。至於膠片與數字在特性上有何不同,不是一兩句話能講明的。最大的區別可能就是曝光曲線的肩部與趾部的不同,數字機器過度的還是要硬一些,而膠片則相對順滑。但數字攝影機對照度的要求則明顯低於膠片(這意味著可以節省大量燈光的費用)。

目前現在RED推出一款硬碟的數字攝影機大受好評。其技術參數非常漂亮,宣稱能達到4K的清晰度。同時機器售價及其低廉,配齊全部設施能控制在100萬人民幣以內(含鏡頭)。

你提的問題真是太大了,沒法無安全准確的回答清楚。如果你想拍電影,那絕對不用買了機器再拍,這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這么做的,除非是有錢燒的。租賃即可,價格便宜量又足。拍電視劇也是如此,所有設備租賃即可。
3.求關於攝影機和膠卷的知識
黑白膠卷 在被認為是彩色攝影時代的今天,有人對黑白攝影嗤之以鼻;有人認為黑白攝影已是過時的形式;也有人視黑白攝影為低級攝影等等。

諸如此類的看法都是不正確的。 黑白攝影是將客觀的彩色世界,抽象為黑白畫面,靠黑、白、灰之間的影調變化來表現五彩繽紛的大千世界。

雖然它不如彩色攝影那樣絢麗、逼真,但是,從藝術創作上說,它又往往較彩色攝影更含蓄、更蘊藉、更有韻味,從而也更能促進攝影者的創造性。在新聞攝影領域,由於新聞紙的質量、成本、時效等因素,黑白攝影至今仍占據主導地位。

黑白攝影與彩色攝影作為攝影的兩種基本形態,會像攝影本身一樣永存,因為它們各有千秋,各有擅長的用途。 對黑白膠卷的選擇較彩色膠卷簡單,首先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感色性的黑白膠卷。

-------------------------------------------------------------------------------- ●全色片、色盲片與分色片 全色片的含義與用途 感色性是指感光乳劑對各種色光的敏感情況。全色片對可見光中的紅、橙、黃、綠、青、藍、紫色光均能起敏感反應,對各種色光能以黑、白、傑的不同亮度再現景物,其效果接近人眼對景物各種色彩的亮度感受。

如紅色再現呈深灰、黃色再現呈淺灰等等。 全色片是黑白攝影中使用最為普遍的,通常使用的黑白膠卷都是全色片,既用於風光、人物、靜物等各種題材的拍攝,也用於彩色畫面、圖表的翻拍。

國產全色片在包裝盒上均註明「全色膠卷」;進口全色片的包裝盒上通常有「Pan」的標記,如「Ilford Pan F」(依爾福全色片)「Kodak plus-XPan」(柯達加X全色片)。 色盲片的含義與用途 色盲片只對可見光中的紫、藍色光起敏感反應。

它對紅、橙、黃、綠色光均不起敏感反應,俗稱對這些色光「不感光」。這意味著這些顏色的景物均是再現成黑色了。

所以色盲片不用於通常的拍攝,只用於翻拍黑白文字、黑白線圖以及用於拷貝黑白幻燈片。所以色盲片又稱「翻拍片」、「拷貝片」。

注意彩色件的翻拍需用全色片而不能用色盲片。 分色片的含義與用途 分色片又稱「正色片」。

它對可見光中的紅、橙色光不起敏感反應,而對黃、綠、青、藍、紫色光均能起敏感反應。分色片在現代攝影中主要用印刷製版、黑白圖表的翻拍暗房特技的拷貝等方面,在通常的拍攝中基本上已不採用。

國產常用分色片有公元「OA」、「OB」、「OC」及「SO」。由於在黑白攝影中大量使用的幾乎都是全色膠卷,因此,對這種全色片、色盲片與分色片的選擇就顯得較為簡單,只要稍加留心即可。

在黑白膠卷的選擇中,值得考慮的主要也是片速問題。 高速片與低速片 黑白膠卷與彩色膠卷一樣,也有各種片速,但是片速的種類較彩色片少些。

黑白全色膠卷的片速種類有:ISO25、32、50、100、125、400、1250、3200等,其中常用的是ISO50、100、(或125)、400三種片速的黑白片。 與彩色膠卷一樣,黑白膠卷片速的高低也帶來一系列照相性能的內在變化,在同等生產工藝技術的前提下,片速高——寬容度大、顆粒粗、解像力低、反差性低、灰霧度大、保存性差;片速低——寬容度小、顆粒細、解像力高、反差性高、灰霧度小、保存性好。

對高速片與代速片的選擇方法,黑白膠卷與彩色膠卷是相同的,詳見第一節「彩色膠卷的選擇」中「高速片與低速片」部分。 現代黑白膠卷中,有一種新型的黑白膠卷值得引起注意。

這就是染料型黑白膠卷。 ●染料型黑白膠卷 染料型黑白膠卷又稱「非銀鹽黑白膠卷」、「彩色法黑白膠卷」。

現在投入市場的有兩種牌號:「依爾福XP1-400」和「阿克Vario XL」,是在本世紀80年代初相繼問世的。 染料型黑白膠卷的特點 染料型黑白膠卷的主要特點是採用染料成像,打破了黑白膠卷採用銀鹽成像的傳統做法。

因此,它的沖洗工藝就不同於通常黑白膠卷的沖洗工藝,是採用彩色膠卷的沖洗工藝。上述這兩種染料型膠卷均可採用沖洗彩色膠卷的「 C-41工藝」(彩顯、漂定各5分鍾,液溫38℃)。

盡管廠家另外也推薦了更適宜的彩色沖洗工藝:「依爾福XP1-400」是兩種專用的顯影液和漂定液;「阿克發Vario XL」是「阿克發70」或「阿克發F」彩色沖洗工藝。 染料型黑白膠卷的優點 染料型黑白膠卷的主要優點有以下三點。

片速高、顆料又細。這是通常黑白膠卷不能兼得的性能。

通常黑白膠卷的片速高了,顆料勢必較粗,這是由感光乳齊本身的特性決定的。上述兩種染料型黑白膠卷的標定片速都是ISO400,但是,「依爾福XP1」可提高至ISO1600,阿克發「Vario XL」可提高至ISO3200拍攝,顆料也無明顯增粗。

曝光寬容度極大。進化論景物反差大小還是曝光過度、不足,在較大的誤差范圍內,影像質量均無明顯下降。

「XP1」可允許使用的片速范圍達ISO50~1600,「XL」可允許使用的片速范圍達ISO150-3200。這是實用價值極大的一種優點。

高倍率放大時,影像的顆料度、清晰度都明顯優於通常的黑白膠卷。 染料型黑白膠卷的價格與世界上優質黑白膠卷的價格類似,但由於採用彩色沖洗工藝故沖片代價比通常黑白膠卷要高些,而且也要麻煩些。

2攝像機知識2007年07月23日 星期一 09:57 A.M.1. 攝像機 攝像部分一般安裝在現場,它包括攝。
4.數字電影就是無膠片電影嗎
數字電影是以形式(即「0」和「1」方式)製作、傳輸和放映的。

它有三種製作方式:一是計算機生成; 二是用高清晰攝像機拍攝;三是將膠片拍攝的影片掃描 轉為數字格式。數字電影不僅避免出現膠片老化、退色,確保影片 永遠光亮如新,確保畫面沒有任何抖動和閃爍,使觀眾 再也看不到任何畫面的劃痕磨損現象。

此外,數字電影節目的發行不再需要洗映大量的膠 片,既節約發行成本又有利於環境保護,以數字方式傳 輸節目,整部電影在傳輸過程中不會出現質量損失。也 就是說,一旦數字電影信號發出,無論多少家數字影 院,也不管它位於地球的什麼位置,都可以使不同地區的觀眾同時欣賞到同一個高質量的數位元組目。

同時數字放映設備還可以為影院提供增值服務,如 實時播放重大體育比賽、文藝演出、遠程教育等等。改 變了影院膠片放映的單一模式,使之向實時、多功能、多渠道、多方位的經營模式轉變。
5.請問關於一此膠片相機的常識.請高手指教.1,膠片相機中的135膠 愛問
通常對相機分類就看它的取景方式和調焦方式。

單反相機是指使用單鏡頭反光取景器的相機(SLR)。數碼單反和傳統單反只是感光和存儲介質不同,原理相同。

另外單反是一個系統。35mm相機和120膠片相機都有採用這種系統的。

在這種系統中,反光鏡和棱鏡的獨到設計使得攝影者可以從取景器中直接觀察到通過鏡頭的影像。 因此,可以准確地看見膠片所看見的相同影像。

該系統的心臟是一塊活動的反光鏡,它呈45°角安放在膠片平面的前面。進入鏡頭的光線由反光鏡向上反射到一塊毛玻璃上。

在毛玻璃的上方安裝了一個五面的棱鏡(叫做五棱鏡)。這種棱鏡多次反射影像直到將其送至目鏡,此時影像已是上下正立且左右校正的了。

單反相機的快門系統也和其它相機有些區別,幾乎所有SLR照相機的快門都直接位於膠片的前面。由於這種快門位於膠片平面,因而稱作焦平面快門。

取景時,因為快門是閉合的。當按下快門按鈕時,反光鏡迅速向上翻起並不阻擋光路(別的相機沒有這個步驟 ),同時快門打開,讓光線到達膠片。

然後,大多數照相機中的反光鏡會立即復位;也就是說,一旦快門再次閉合,反光鏡便迅速返回到原來的位置。 當然這個單反的快門系統也有些問題,比如機振就是比較嚴重的問題,另外在快門開啟的時候取景器是無法看到影像的。

不過就大多數用途來說,SLR是一種極好的取景系統。 在取景屏上所看到的就是拍攝的最終畫面。

並且可以使用取景屏作為聚焦屏,因為取景時影像清晰,那麼拍攝到的影像也會是清晰的。 此外單反相機還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可以安裝從超廣角(包括魚眼鏡頭)到長焦很大的一個焦段范圍的鏡頭,不需要單獨購買其它機身,便攜性相當明顯(我沒說和小數碼比)。

總結一下就是機身只有一個鏡頭,通過這個鏡頭取景、拍攝,並且這個鏡頭是可更換的相機就被稱為單反機。 ----------------無敵分割線------------- 旁軸也數碼化了,並不只停留在膠片時代。

徠卡M3就是數字化的旁軸相機,只不過這個現在看來挺弱的。 M8是M系列最新推出的旁軸數碼相機。

旁軸相機和單反相機一樣為35mm相機,一樣採用焦平面快門,一樣可以更換鏡頭,只是取景和調焦方式不同。旁軸採用重影調焦,取景器在相機一側(不同的鏡頭需要使用不同的取景器),而且不是通過鏡頭取景。

取景器看到的畫面和實際拍攝存在一定視差(高級旁軸機帶有視差補償功能)。 旁軸的出現是因為人們對相機小型化的需求,不過由於結構限制鏡頭的焦段很有限,不能裝備超廣角或者長焦鏡頭。

在單反系統發明以後就逐漸退出了市場 ----------------又是無敵分割線------------- 一般把使用120膠片的的相機稱為中畫幅相機。 因為120底片寬是6cm,而底片長度可以根據後背不同而變化,所以很多相機根據所拍攝底片的長寬數值命名。

例如645(底片尺寸6X4。5cm)、6X6(尺寸6X6cm,後同)、6X7、6X9、612(6X12cm)、617(6X17cm)。

有些相機可更換不同片幅的後背。 比如瑪米亞RB67。

----------------更強的無敵分割線------------- 大片幅的一般指使用4X5英寸以上的底片的單軌或雙軌座機。如8X10座機。

這些相機使用超大底片,可進行移軸等操作。使用高級鏡頭底片的解析度極高,可直接印像(主要是沒這么大的放大機……)。

不過由於操作復雜,笨重等原因非一般發燒友所能玩的。 ----------------更強的無敵分割線------------- LOMO本身指前蘇聯50年代的一款間諜相機,所以操作機器簡單,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它的鏡頭,經由獨特彎曲的角度,讓它得以日夜兼拍無須閃光,而且對於紅、藍、黃感光特別敏銳,色澤異常鮮艷。

現在LOMO被引申為一種隨意的拍攝方式。 ----------------重來的無敵分割線------------- 變焦鏡頭(1:3。

9-1:4。8)是指最大光圈F3。

9-4。8。

----------------不嫌煩的無敵分割線------------- 遮光罩就是遮光的…… 視角在50度左右的鏡頭是標准鏡頭。 轉換成35mm相機的焦距就是40-55mm。

PK卡口好像是賓得的。 ----------------最後的無敵分割線------------- 分什麼了,不一定都用135膠片單反,根據喜好可能使用中片幅或者大片幅機器。

❷ 普通膠卷和電影卷的區別

電影卷與常用卷的不同

A. 分裝方式不同

▲ 柯達5222電影卷碟片

我們常用的135、120膠卷一般按卷售賣,而電影膠卷則是按尺論價的,市面上能買到的電影卷大部分經由店家自行將碟片進行分裝,再按每卷36張裝入暗盒內,方便拍攝者使用。

B. 構成不同

相比普通彩負卷,電影卷多了一層炭黑層,炭黑層的作用一是用來防止光暈,二是電影機高速旋轉防止靜電電弧產生火花導致底片曝光。

C. 沖洗工藝不同

▲柯達D-76顯影粉

普通的彩色負片一般採用C-41工藝、黑白負片一般採用D-76工藝、彩色反轉片一般採用E-6工藝。

而電影卷的彩色負片則採用ECN-2工藝沖洗,使用C-41沖洗時需多一步前浴、水洗的步驟,否則會污染顯影液。黑白、反轉電影卷則可按常用卷的沖洗工藝。

#不同膠卷之間的特性,受所用器材、前期拍攝環境(色溫/光源/曝光等)、中期沖洗工藝、後期掃描輸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需親自摸索調試方能了解一二,在此不做累述。

閱讀全文

與國外是怎麼分裝電影膠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韓國電影男主角本行 瀏覽:185
舞台姐妹電影插曲 瀏覽:586
電影院第一排好嗎 瀏覽:714
美女第一天面試電影 瀏覽:904
Gta線上哪個電影道具 瀏覽:890
播放索尼克大電影 瀏覽:823
同班同學泰國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602
2018年國產電影保護月 瀏覽:898
周星馳在電影說的我娶你 瀏覽:750
22界屆上海電影節走紅毯 瀏覽:661
富二代俄羅斯電影影評 瀏覽:599
孩子看電影寫一篇日記怎麼寫 瀏覽:322
造夢西遊4電影電腦 瀏覽:39
中國電影三大導演 瀏覽:658
免費觀看挪威2018大地震電影在線 瀏覽:786
韓國電影王的男人插曲 瀏覽:339
日本關於妓女電影 瀏覽:122
2018年更新的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478
青年的母親2韓國電影 瀏覽:591
昌平悅薈萬科電影院 瀏覽: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