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韓國電影《寄生蟲》表達了什麼現象
韓國電影《寄生蟲》,最初大家都以為是什麼科幻片,但想不到竟然是一部現實向的批判之作,作為一部劇情片全片超過兩個小時的時刻給我們講述氏碼了何為寄生蟲的含義。
寄生蟲是恐怖片嗎?寄生蟲想表達什麼?
《寄生蟲》是什麼類型的電影呢?豆瓣分類是劇情片,所以電影中沒有鬼的,也沒有生化危機的梗,所謂的「寄生蟲」實際上指的是人。
按照類型分類,《寄生蟲》屬於是類型片,雖然導演奉俊昊一再強調電影的「類型片」屬性,但也有不少網友認為這部電影其實是一部「商業片」。
韓國電影《寄生蟲》2019年5月在戛納首映,之後在韓國正式上映,目前國內是沒有上映的,這樣的電影不知道會不會正式引進的,完整版時長是132分鍾,超過兩個小時候了,引進的話應該會有刪減。
《寄生蟲》
導演: 奉俊昊
編劇: 奉俊昊
主演: 宋康昊 / 李善均 / 趙汝貞 / 崔宇植 / 樸素丹 等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韓國
語言: 韓語
上映日期: 2019-05-21(戛納電影節) / 2019-05-30(韓國)
片長: 132分鍾
電影《寄生蟲》表達的是什麼呢?起初大家都以為是科幻片或恐怖片,但想不到卻是現實向的,好像洞族在國外殲顫哪這種總想揭露點什麼的電影都很容易得獎,那電影到底想揭露些什麼呢?
導演奉俊昊通過他執導的為數不多的影片,我們不難概括出他的「暗黑寓言」風格。
《寄生蟲》最容易被解讀為對「階級固化」的批判,但這只不過是影片的第一層包裝。
《寄生蟲》里,往樓梯上爬的換成了那個看似人畜無害,實則野心勃勃的男孩。但這一點其實需要在更高的層次上去看。它是來自首爾貧民窟的「凝視」,但這個「凝視」更是世界性的。
新興大都市貧民窟,尤其是過去的第三世界國家,「新城市人口」在過去數十年間呈爆炸式增長,由此引發的問題形成了全球地緣政治的新格局。目前全球的城市人口很可能已經超過了農業人口,而這一切正是全球資本主義運作的必然結果。「全球化」的結果,往往直接摧毀許多地區的農業、農村、傳統倫理秩序。而絕大多數社會的公共福利根本無法支持驟增的城市居民,他們基本只能「自我治理」,於是「寄生」就成為其中一個重要的手段。
⑵ 寄生蟲韓國電影解析
影片開場,直接交代了主人公一家的生活環境,即經濟與地位階層;然後馬上又展現了這家人的日常行為,即思想與意識階層。
《寄生蟲》這部片子,我是在2019年時在朋友舉坦的推薦下看的,當時看過後感覺非常震撼,一直在感嘆韓國的導演的才華,居然能拍出這種水準的作品來。當時就有了想仔細的拉一拉這部片子的沖動,但是直到近期在家裡自我隔離時,才有機會整理一番,陸陸續續大概花了一周多的時間,但還是沒有辦法涉及到影片的方方面面,難度太大了。
另外,我發現很多人對《寄生蟲》憑什麼能拿最佳影片大獎這個問題頗有微詞,評論經常提到不符合實際,不合情理之類的。其實這是一部荒誕的黑色幽默電影,我們在評判一件事物時,首先最應該做的是要先把它放在正確的位置上,正如你以西餐的標准來評判中餐,以油畫的標准來評判國畫,以科幻片的標准來評判藝術片,這些情況大多都不會得到太合理的結果。
我們需要把《寄生蟲》放到一個屬於他的正確的位置來看待他。就拿影片里的故事情節來說,在現實中幾乎就沒有辦法發生這樣的事情,所以不需要過多的以現實合理州巧性來評判他,對於非寫實型故事來說,只要符合他所構造的世界觀那就是ok的正跡桐。
⑶ 如何評價韓國電影《寄生蟲》
《寄生蟲》在未來將是更能代表和定義導演奉俊昊地位的電影。它去繁就簡,結構精密,層層推進,導演掌控全盤的功力顯然已經超越了自己16年前的神作《殺人回憶》。
因為作為一部商業片與藝術片的結合(當然也是類型片),它太出色了。出色到你挑不出它的毛病,故事節奏極其流暢,情節發展如雲霄飛車般過癮,到結束了還意猶未盡如同嗑葯。這一點,我很佩服奉俊昊。這種本身就是學霸還拚命努力的精英型導演,這個時代需要他。當一切都看似平靜的時候,我們需要一種撕扯的、爆裂的、血淋淋的力量,去打破平靜。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意見粗糙,望採納
⑷ 《寄生蟲》是哪國的電影它是一個怎樣的電影
韓國片《寄生蟲》以首映後場刊評分3.5豆瓣9.1分的成績,一舉擊敗了《痛苦與榮耀》、《燃燒女子的肖像》以及《好萊塢往事》,無疑是本屆戛納電影節上評分最高的電影。同時影片憑借著高口碑獲得戛納金棕櫚獎!
這部電影很難定義它是悲劇還是喜劇,它打破了某種類型上的定義,感覺上半段是喜劇,後半段是悲劇。電影的上半段在看的時候會覺得好像一種黑色幽默一樣,讓人看著很愉快。
看著這一家四口陸續地通過各種掩飾和精湛的演技成功地「就職」朴社長家,就好像看到有能力的職場新人通過自己的努力終於成功進入到大企業一樣的那種快感。但是漸漸地你會陷入沉思,也會覺得緊張感和不安感越來越強……因為使用這樣的「能力」再怎麼也是一種欺騙,甚至是犯罪。
觀點粗糙,歡迎大家互動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