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韓國演員中哪些算得上是國寶級
男演員:論國寶級 肯定是宋康昊啊 他本來排名就是四駕馬車啊 現在因為寄生蟲是穩穩的top啊
後是崔岷植 金倫奭 薛景求 在一個段位 本來是一起的四駕馬車 但是宋康昊因為寄生蟲活生生的變成top了哈哈
韓石圭安聖基 這個吧 韓石圭鼎盛期在10年代 安聖基是國民影帝
在者就是李秉憲河正宇 黃政民 李政宰 鄭雨盛 在一個段位
個人小聲bb:不過發展個人最看好宋康昊 金倫奭李秉憲 河正宇柳承龍和馬東錫 新力量最看好朱智勛劉亞仁柳俊烈 朱智勛其實演技不錯 資源也不錯 劉亞仁也真的好帥 演技也好 就是韓國風評因為兵役不好 不過國家破產之日為他扭轉了一些風評 柳俊烈勢頭猛表現也不錯 李政宰沉浸戀愛無法自拔 皺紋也多了起來 鄭雨盛演技越來越油膩 不過各有各的顏值和演技頂峰的狀態…)
女演員:第一個肯定是全度妍啊 戛納影後直接top了
第二金惠秀 這位我認為是票房號召力第一名的女演員誒
第三孫藝珍 孫藝珍我不用說了吧 什麼大滿貫 都快第二輪完了
然後是奶奶組 什麼尹汝貞金惠子羅文熙
然後是全智賢(但是個人小聲bb 我覺得她票房號召力不夠)但是她票房挺好 按票房來說其實是第三 但是不知道自己扛咋樣 雖然暗殺是大女主但也有李政宰河正宇在…
金敏喜 不過被罵得挺慘的 現在貌似不行了 本來在忠武路很出名的 結果非要跟老頭談戀愛 結果現在在國外得了獎韓國風評也不行
裴斗娜 我還挺喜歡她的 個人覺得她很有發展空間的 主攻海外 這姐姐真的很豁得出去 跟河正宇的隧道就是素顏出演
個人小聲bb:女演員很多變 因為忠武路 男人路(好煩這種但是是事實) 如果金敏喜風評還回不來 那肯定會被擠下去…新力量金泰梨金多美金高銀金香奇千玗嬉 我最看好金泰梨和金香奇 金泰梨忠武路紫微星 金香奇00年的 她真的是00年演員里第一名了 公司資源也不錯
其實還有林允兒和裴秀智 其實我還挺希望她倆能成功的 希望她們也跟金惠秀學習學習 金惠秀也是國民初戀 好像是第一個國民初戀哈哈哈(不是別罵我謝謝)
至於大家提到的趙寅成 孔侑 玄彬…排名在二十名後了 雖然我也覺得趙寅成孔侑玄彬很帥
還有大家誤解最多的宋慧喬…她…在韓國風評不好 演技也挺差的 忠武路沒有她的姓名 因為她主攻電視劇啊 但是電視劇成就也不行…真的很差 好歹宋仲基也曾是忠武路小生扛把子(現在不是了哈哈)
② 韓國有哪些男影帝
崔岷植被稱為韓國版的周潤發,演技被韓國民眾評為演技最好的演員!可見崔岷植在韓國的影響力!他主演的《老男孩》,《新世界》(我最愛的電影),《親切的金子》,《看見惡魔》,特別喜歡他主演的殺人犯角色,人狠話不多,一舉一動都是戲!
為什麼我會喜歡韓國電影,因為他們敢拍,制度開放,敢於直面歷史和揭露醜聞,電影審查的自由度很大,政策也很寬松,所以才會有韓國電影大部分質量都很高,道理也很簡單,你演技不行實力不到位你就出局,壓根都不給你再一次機會,這一點國內怕是永遠比不了了,下面,我就來盤點我心中的實力派演員,
首先排在第一位的:宋康昊
宋康昊
為什麼排在第一位?我相信看過《辯護人》電影,完全實力派,另外一部新電影《計程車siji》(被和諧了,豆瓣也沒有收錄,如果要看可以點我頭像說明),這兩部電影豆瓣評分都高達9分以上!還有一部《殺人回憶》,也是超級經典的電影,不得不說,大叔的演技是被公認的好!
第二位:崔岷植
崔岷植被稱為韓國版的周潤發,演技被韓國民眾評為演技最好的演員!可見崔岷植在韓國的影響力!他主演的《老男孩》,《新世界》(我最愛的電影),《親切的金子》,《看見惡魔》,特別喜歡他主演的殺人犯角色,人狠話不多,一舉一動都是戲!
第三位:薛景求
這位大叔真是演啥就像啥,去年剛上映的《殺人者的記憶法》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特別是是眼皮一動一動抽搐的表情,真是把殺人犯詮釋的活靈活現!還有評分9.1的《素媛》!一個爸爸的演技真是把內涵,含蓄,深愛,無奈各種變現都演的十分到位!所以他也被稱為韓國電影的三駕馬車之一!這個評價相當高!
第四位:黃政民
我隨意說幾部電影《國際市場》,《軍艦島》(去年剛上映的電影),《新世界》(大哥的形象太深入人心),《阿修羅》,黃政民屬於那種演技不浮誇又不張揚,很平民化草根型,感覺很親民,很有代入感,所以他的電影都是屬於特別耐看的類型!
第五位:河正宇
你看,《恐怖直播》一個人全程把電影撐起來了!而且豆瓣評分8.7分!一個人怎麼能成為國家公敵!韓國人能拍出這樣的片子讓人震撼!黑政府劇情緊湊犀利!不知道有多少人想按下那個按鈕!還有《小姐》(外面資源沒了,要看點我頭像),《暗殺》,《追擊者》,《黃海》,《隧道》,《與神同行》(地域里的典型帥哥代表),河正宇被稱為千面影帝!
第六位:李政宰
《新世界》里的卧底!我最愛的韓國演員,至於放在第六位主要是考慮年齡和可塑性,畢竟有很多前輩在他前面,他在新世界裡的出色反派演技給我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導致我這電影看了21遍之多!《暗殺》,《奪寶聯盟》,《與神同行》,《天空之城》,綽號「沉默的武士」,在韓國被國寶級藝人。
第七位:趙寅成
《卑劣的街頭》是一部奠定演技的電影,把黑社會的無奈,悲劇都生活化,黑幫真是一條不歸路,也是這部電影讓我對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假如愛有天意》和孫藝珍演的電影也很感人!《霜花店》一個活生生的直男送到女人嘴邊,卻又想從嘴邊搶回來。世上哪有這么便宜的事啊!
第八位:鄭雨盛
《王者》(黑勢力的輿論大佬的形象深入人心,和趙寅成搭檔把政府的黑暗面展露的很徹底),《雛菊》(很溫暖,很獨特的電影),《我腦中的橡皮擦》(哭成狗…至今豆瓣評分都居高不下),《鐵雨》(去年剛剛上映,豆瓣評分高達8.1分!以政府題材為敘述對象,把南北問題用核武器來變現,真大膽啊!),《阿修羅》(真火爆,真帶勁的暴力電影!)。他的演技無疑是獨樹一幟的。
第九位:李秉憲
《共同警備區》這片子實在是好片子,我真的想不出用什麼文字來形容,我是分了很多次才看完的,特別是最後那張照片,哭成淚人…《看見惡魔》,《局內人》,《南山漢城》,《甜蜜的人生》(人只要有黑點一次,這輩子都別想翻身,永遠都只能做一條狗),他在電視劇方面,把韓國該拿的獎項全部拿完,被譽為最完美的男藝人,他的角色都很酷,冷血無情。
第十名:馬東錫
馬東錫火起來是《釜山行》這部喪屍電影,不得不說,大叔的肉感形象實在給電影加分不少,很細心也很暖。《犯罪都市》里的警察簡直帥爆!最後把尹繼尚打的頭破血流,警察演的實在很贊!肉感十足,而且還很可愛!後面我也會持續關注這個萌萌噠的大叔的!
③ 河正宇簡介及詳細資料
2002年,河正宇拍攝電影《認真生活》出道,陸軍出身的他陸續拍攝多部有關軍人的長短篇電影。
河正宇2005年,河正宇參演中央大學戲劇電影系同屆生尹鍾彬導演的畢業作品《不可饒恕》,憑藉此片獲得了韓國電影評論協會男子新人獎,走入人們的視野。
2006年,河正宇因主演金基德導演的文藝片《時間》而受到關注,這時大家才得知原來他是演員金勇健的兒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已是具有個人表演風格的演員,也得以擺脫父親的光環。
2008年,河正宇出演電影《追擊者》,票房達507萬1619觀影人次,憑藉此片獲得亞洲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主角、春史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2009年,河正宇出演電影《國家代表》,票房達848萬7894觀影人次,憑藉此片獲得百想藝術大賞電影部門最佳男演員獎。
2010年,河正宇出演電影《黃海》,憑借影片再次獲得百想藝術大賞電影部門最佳男演員獎。
2012年,為了加深對電影的學習,河正宇首次執導自己編劇的喜劇電影《Roller Coaster》,並由同經紀公司後輩鄭敬淏擔任男主角。
河正宇2013年,河正宇主演電影《柏林》,電影票房達716萬6177觀影人次,憑借影片三次獲得百想藝術大賞電影部門最佳男演員獎。其後河正宇主演電影《恐怖直播》,票房達557萬9125觀影人次。
2014年,河正宇將與河智苑共同出演自導自演的電影《許三觀賣血記》。
2015年,從2月28日開始在美螞型大國洛杉磯的PYO GALLERY LA舉辦為期兩個月的個人畫展。6月出演電影《小姐》,在劇中飾演騙子伯爵。
2016年,4月出演電影《和神一起》。與裴斗娜主演的電影《隧道》於8月上映。特別客串出演tvN電視台新水木劇《Entourage》,時隔9年再度出現在電視螢屏中。
河正宇
河智苑 2014 群盜 大石頭 尹鍾彬 姜東元 2013 柏林 標鍾成 柳承莞 韓石圭 2013 恐怖直播 尹英華 金秉宇 李景榮 2012 與犯罪的戰爭 崔炯培 尹鍾彬 崔岷植 2012 愛情小說 曲周月 全季洙 孔孝真 2011 委託人 姜成錫 孫英成 朴熙順2010
黃海 久南 羅宏鎮金允石
2010 平行理論 張洙榮 權昊英 池珍熙 2008 追擊者 池英民 羅宏鎮 金允石2004
武人時代
李至光
申昌錫 金圭哲參考信息
河正宇作為韓國影壇的實力派男演員,從影十餘年主演的所有商業電影均實現盈利,這在電影產業結算連年虧本的韓國是十分罕見的。他選片從不限定類型,也不計較新人或明星導演,更不管是大片還是小成本獨立電影,看似無跡可尋,卻都贏得了不錯的票房,換句話說,這些電影都是觀眾愛看的電影。(揚子晚報評)
河正宇我很羨慕河正宇既可以演《追擊者》里的變態殺人犯,又能演《黃海》這樣相對藝術的電影,還可以演《柏林》那樣的商業大製作,同時也不會錯過《恐怖直播》這種小型的精彩類型片。(廖凡評)
④ 4部絕對不能錯過的韓國現實主義電影
朴槿惠親信幕後干政事件仍在發酵,堪稱韓國大型奇幻電影IP。
但追根溯源,更在於韓國梨花女子大學學生對校方和權貴的質疑和責問,進而抽絲剝繭,在錯綜復雜的現實中,終究 牽一發動全身 。
而對政治的監督,韓國電影有太多的經典例子在前。
《熔爐》
幾乎所有的韓國現實主義題材電影都會首推這一部。因為它的上映,最終影響了韓國立法。
《熔爐》取材於2005年光州一所聾啞障礙人學校的真實事件,改編自韓國作家孔枝泳的同名小說,講述從首爾來的美術老師(孔侑飾)揭開聾啞學校老師性侵學生黑幕的抗爭故事。
《熔爐》上映後,網路出現對光州事件重啟調查的簽名活動。
上映第6天,輿論浩大,光州警方重啟案件調查。
上映第37天,韓國國會以絕對性勝利通過《性侵害防止修正案》,又稱 《熔爐法》 。
電影下檔一個月後,政府接管光州聾啞人學校。
兩年後(2013年),國立特殊教育學校於原址上重新開學。
一部現實題材電影,最終改變了一個國家。而所有看《熔爐》的人,都會對這句台詞印象深刻:
《辯護人》
豆瓣評分9.1,以韓國前總統盧武鉉的親歷事件改編,講述了一名唯利是圖的律師如何變成一個為民請命的鬥士。
匹夫的成長、人性的表達,均是生動而深刻。
《辯護人》上映次年,韓國釜林事件5名被告時隔33年後改判無罪,這也是盧武鉉的勝利。
《恐怖直播》
某種程度上,《恐怖直播》的最大懸念在於,打電話進來的「恐怖分子」(曾經的受害者)要求的總統當面道歉究竟會不會實現。
但是,政府方面的盲目自大和拖延欺騙最終使得劇情走向悲劇結尾。
如果止步於政府批判,《恐怖直播》當然還不足以扛起今日的好評。
最關鍵的是,它揭露了人性的陰暗和醜陋——整部影片全員皆惡,每一個人都有各自的利益考量,最終將結局拖入無邊黑暗。
河正宇的表演堪稱上乘,即使他全程就沒走出過局限的主播室。
《追擊者》
導演朴贊郁的處女作品,改編自韓國歷代最殘忍的殺人魔劉永哲真實個案。
河正宇扮演的連環變態兇手毫無悔意,韓國警察故作姿態又無所作為,最後一個受害人的生死被置之度外
。唯獨金允石扮演的「人渣」,為了她的生還展開追擊。
影片節奏爭分奪秒,劇情發展扣人心弦,最終橫掃韓國主流獎項。當然,金允石+河正宇兩位影帝級別的表演,也成為《追擊者》成功的保證。
影評人張小北曾說:
「韓國電影中一直有一種東西,合適的時候叫『熱血』,過量了就是『狗血』,但從來沒見過不足的時候是什麼樣子 。」
而以上介紹,重點均不是影片,重點是韓國電影人在拍這樣的電影,韓國觀眾在看這樣的電影。
撰文/九姨沒有太
⑤ 《驚天大逆轉》觀後感:一部靠口碑逆轉的好影片
導語:《驚天大逆轉》講述了一位心理疾病患者與警察之間鬥智斗勇的故事。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精彩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驚天大逆轉》精彩觀後感:
好一出中韓合拍片爛口碑的“驚天大逆轉”!
好久沒有一部電影,能夠如此激烈地燃起我的吐槽魂了!
盡管它首日以13.9%的不利排片拿到了1650萬的票房。
盡管鍾漢良和李政宰無論正顏、側顏,怎麼看都讓人有想舔屏的沖動。而且鍾漢良演壞人和毀容的樣子,辣么驚艷!
盡管它豆瓣評分7.5,艷壓一眾暑期檔新片。盡管它被譽為近年又一部靠譜的懸疑動作片。盡管有那麼多盡管,還是無法阻擋我對它吐槽的沖動——《驚天大逆轉》,你實在太不中韓合拍片了。
為什麼《驚天大逆轉》是最不按套路出牌的中韓合拍片?
李駿導演,你真的知道什麼是觀眾心目中的中韓合拍片嗎?《夢想合夥人》、《我的新野蠻女友》、《筆仙撞碟仙》(是的,它也是),它們才是中韓合拍片的經典代表啊,而你拍的這部,簡直是妥妥的超!級!另!類!
看故事簡介,本來片子是很符合中韓合拍片的套路的。鍾漢良飾演的海歸華人郭志華在韓國結識了正在首爾進行學術交流的心理醫生楊曦,委託她為燒傷毀容的哥哥郭志達進行創後心理診療輔導。
與此同時,首爾正在進行著一場激烈的中韓足球對抗賽,決戰之際,中方的隊長忽然得知,自己的未婚妻被神秘人綁架,想要救出未婚妻就必須贏球。
韓國警方接到報警後,李政宰飾演的特工組長姜承俊迅速將嫌疑人目標鎖定在一個面具人身上,而人質事件只是一切危機的開始。
按照中韓合拍片的基本思路,只要沿著“讓觀眾猜兇手,然後觀眾不到十分鍾就猜到兇手,可是劇組什麼都不管繼續讓觀眾猜兇手,最後讓兇手跳出來作死”的路子走下去,片子本來是很有發展潛力的呀,可你為什麼要自毀前途?
首先我要對劇組提出兩點重點批評:第一, 不要把一部懸疑動作片搞得這么有智商好不好?
按套路走的中韓合拍或國產懸疑片,懸疑要夠弱,推理要夠潦草,編劇完全不開動腦筋,觀眾徹底放棄動腦,只要兩相結合得相得益彰,絕壁是優秀的同類代表,看看你們的前輩,就知道觀眾看過了多少粗製濫造的懸疑和一驚一乍的推理。
可是《驚天大逆轉》的故事從一開始,就完全沒有按照“猜猜兇手是誰”的套路,而是很快就鎖定了兇手身份——鍾漢良扮演的因賭球而毀容的郭志達。
然後開始了老費勁的“動機是什麼”的懸疑推理,觀眾必須根據影片一點點擠出出的線索和編導完成一次智商對決,然後在每十分鍾一次的逆轉中,不斷推翻之前的預設,直到故事結束,你以為真相在握,放心走出影院,可是真正的“逆轉”卻藏在彩蛋之中。也就是說,不到影片的最後一刻,你根本猜不到真相到底是什麼。
片中有兩次明顯的動機逆轉和一次最終的身份逆轉,串聯起了整個故事,都沒有大的漏洞,這已經很過分了,更過分的是,除去編導過於明顯的扭橋意圖外,影片甚至基本沒有明顯的推理bug。
拜託編導,如此燒腦的懸疑動作片,下次就不要讓我來看了,你這樣會讓觀眾集體懷疑自己的智商的好嗎?
第二,不要一言不合就開打,還打得這么有品質。
李政宰沒有自帶BGM也就罷了,還打得如此身手不凡動作矯健,幾場重頭打戲都打得有血有肉。
拜託啊大叔,你到底會不會打架啊,過去的中韓合拍片動作場面打得那叫型格,你居然跟我來真的!
還有,多數國產片動作場面拍攝,慢動作不要太多,還有經常正在緊張地打鬥呢,忽然各種穿幫,看得人好想笑啊。
可是你們,對,說的就是你,幕後工作人員請站出來好嗎?
對!《追擊者》的攝影指導、《空房間》的燈光指導、《復聯2》的動作指導、《雪國列車》的剪輯指導。 你們搞什麼,我問你們在搞什麼?我觀影的樂趣被你們完全毀了你們知道嗎?這些追車、肉搏、劫持人質、炸球場、戲耍警察的動作戲份,普通的`國產片可以出現多少bug?你們居然弄得一個都沒出現!
再說說節奏,把節奏搞得這么緊張干什麼?這么多年過去了,有幾部懸疑動作片是讓觀眾喘不過氣的?《催眠大師》、《白日焰火》、《烈日灼心》、《全民目擊》,而已。
現在你們把一場最多不超過100分鍾的球賽和一個賭局的勝敗,跟罪犯提出的“賭徒三重境界理論”緊緊綁在一起,用三顆隨時引爆的炸彈、五萬球迷的生命安全、一座城市的安危,不斷調動節奏,全片如同一個俄羅斯套娃,解開一個還有一個,讓人慾罷不能。
這讓觀眾的內心是崩潰的:何苦呢,為什麼一定要像那些優秀懸疑動作片一樣,讓全片的節奏處於不斷上升加速的狀態,寶寶心都要跳出來了。
最後,不要做一個心機boy。編導,你們以為我看不出你們在復制《恐怖直播》的韓式懸疑動作片套路嗎,只不過你們把恐怖直播的地點從演播室轉移到了足球場,又把比賽背景設定為亞冠角逐。 而且,別以為我們不知道編劇是個死忠球迷,這么緊張的懸疑片,最後你還不忘讓中國球隊逆轉韓國,你們是多想中國隊沖出亞洲啊!
當所有的中韓合拍片都在走套路,《驚天大逆轉》卻搞出這么多真誠,就憑這一點,我就可以判定:你不是正常的中韓合拍片。
鍾漢良和李政宰,你們可以靠顏值,就不要再拼演技了好嗎?
不過,影片質量不是唯一值得吐槽的重點。更要重點吐槽的,是鍾漢良和李政宰用足以融冰化雪的容顏,展示出足夠秒殺一票中韓合拍片男主角的演技。
大多數國產懸疑片里,主演們集體不在線的演技往往是最大的懸疑。是你們神一般的無聊演技,帶著觀眾熬過了無聊的90分鍾。
可是在《驚天大逆轉》里,兩位主演居然真的展示了雙雄戲最重要的部分——演技對決。
首先是鍾漢良。如果不是看演員表,有多少觀眾能猜到面具之下的居然是他?
誰又能想到,當年那個在偶像劇里出沒的鍾漢良,居然能不靠臉,只靠肢體、眼神、表演節奏和台詞就把一個佝僂猥瑣的面具男演得這么有張力?
還是這個鍾漢良,完美演繹了什麼叫做衣冠禽獸,將一個衣冠楚楚的海歸精英人性面具下的乖戾、狠辣、兇殘演繹得寒氣透骨。這才是披著偶像派外衣的演技派。
相對而言,李政宰則拿到了一個不那麼討巧的角色,承擔了片中多數的打鬥戲,從角色定位上看,片中的韓國特工是一個典型的功能性角色,通常很難發揮演技,但就是在如此狹隘的表演空間中,韓國大叔依然非常奪人眼球,將一個酷帥的韓國特工警察演繹地存在感十足,不愧為憑借《新世界》躋身韓國一線的李政宰。
對於兩位演員如此賣力又給力的演出,我只想送上我最深的吐槽:精彩!
請將對“合拍定爛、有棒必撲”的驚天大逆轉,進行到底!
說到這里,請不要用看鄙視的眼神看我!!你難道覺得我是拐著彎在怒贊《驚天大逆轉》嗎?難道覺得我馬上要展開影評觀點的“驚天大逆轉”了嗎?
沒錯我就是!
過去幾年的中韓合拍片,讓人提不起氣。不久前上映的中韓合拍片《我的新野蠻女友》《夢想合夥人》,或者由韓國導演執導,或有韓國演員加盟,口碑撲街,票房平平。
中韓合拍片的口碑,撲出了一個影迷定律——“合拍定爛、有棒必撲”。
這部卓爾不群的《驚天大逆轉》,卻讓人看到了久違的中韓合拍片希望——在懸疑動作片的包裝之下,無時不刻不在透露著韓國同類型電影的精良品質和對觀眾的尊重。
導演李駿,過去在電影界名不見經傳,其實看過李駿此前的作品,熟悉他風格和套路的人,對這部電影的品質是能夠理解的——可以,這很李駿。
他在此前就拍攝過《青瓷》、《上海往事》這樣的口碑電視劇,玩懸疑,不一定要在電影界練手。
這一次由他執導,配合韓國懸疑動作片頂級幕後團隊,加上演技越來越靠譜的鍾漢良和演技顏值從不掉線的李政宰,終於成就了一部成功的中韓合拍電影。
中韓合拍片,應該是將中國電影和韓國電影優質的部分整合起來,而不是將兩國電影中的糟粕打包出售給觀眾。
這一次,無論在對韓國懸疑動作片的傳承,還是在配樂、色彩與運鏡,以及動作場面的處理上,可以看到韓國電影最優秀的部分。
而在韓式懸疑動作片的干勁利落之外,導演李駿又通過朗月婷飾演的女性角色,為電影增加了少量中國式人情,適當中和了韓式懸疑片黑暗到底的風格,讓電影更加適合中國觀眾的口味。
故此,這是部集大成者的中韓合拍片。
從中韓合拍片這個概念興起開始,多少期待,早已在眾多撲街電影中,熬成了失望。一次次期待跳票之後,觀眾吐槽、抱怨、質疑過多少次,這部電影就多值得表揚。
為什麼那些優秀的韓國電影人,在本國創造出了那麼動人的故事,那麼優秀的作品,到了中國電影市場,卻立刻變得不像自己?或許是因為,中國電影浮躁的市場環境,也感染了韓國電影人,賺快錢,成為大家共同的選擇。
淮南為橘,淮北為枳。這年頭,賣情懷的太多,做實事的太少。
《驚天大逆轉》的精彩,在於它的扎實。正是因為市場廣闊投資充足,所以才更應該認真對待創作,不急不緩,給觀眾一部好電影。
說實話,《驚天大逆轉》里優質的技術水準,國產電影一時做不到。可只要用心學習,總有一天,完全依靠我們的幕後班底,也可以拍出《驚天大逆轉》這種品質的懸疑動作片。 交流互進,這才是合拍的真正價值。
由於類型受眾的局限,《驚天大逆轉》的票房前景,不會太理想,它甚至比不上許多有口皆“碑”的合拍爛片,但是這種對觀眾負責的電影多一些,一定有它的意義。
中韓合拍片的市場前景,應該由無數《驚天大逆轉》這樣的水滴聚成,才能石穿。因為觀眾可以撩,不可以騙。但願未來的中韓合拍片,不要讓觀眾的期待白費。
至少,今天我可以說,影迷總結的“合拍定爛、有棒必撲”的定律,已經被《驚天大逆轉》逆轉!
那麼,請將逆轉進行到底!
【內容簡介】:
海歸華人郭志華(鍾漢良飾)在韓國結識了正在首爾進行學術交流的心理醫生楊曦(郎月婷飾),便委託她為燒傷毀容的哥哥郭志達進行創後心理診療輔導。
與此同時,首爾正在進行著一場激烈的中韓足球對抗賽,決戰之際,中方的隊長忽然得知,自己的未婚妻被神秘人綁架,想要救出未婚妻就必須贏得比賽。韓國警方接到報警後,特工組長姜承俊(李政宰飾)迅速將嫌疑人目標鎖定在一個面具人身上,一番鬥智斗勇後,警方順利救出了人質。
本以為一切已經結束時,姜承俊卻發現面具人的極端計劃才剛剛開始,人質事件只是用於拖延時間的幌子,三枚威力驚人的炸彈就被安置在決賽的體育場內,如果不能在賽事結束前破解面具人的謎題,現場五萬名觀眾將同體育場一起消失在爆炸中,危險還在繼續。
⑥ 殺人回憶觀後感影評_殺人回憶結局解析
韓國電影殺人回憶是根據1986年到1991年間發生在韓國京畿道華城郡(現在的京畿道華城市)發生的連環殺人案改編的,下面是我為你們整理的關於殺人回憶 觀後感 影評的內容,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韓國電影觀後感一
1986年,在韓國京畿道華城郡的田野邊發現一具女屍,早已發臭,唯一可證實的是這具女屍生前被強奸過。兩個月後以相同手法的先後殺人案相繼出現。不過警方對這類連環兇殺案苦無頭緒,導致人心惶惶。結果,警方決定成立調查小組去調查這一系列棘手案件。
小鎮警察朴斗滿(宋康昊飾)和漢城來的蘇泰允(金相慶飾)接手案件, 線索的嚴重缺乏讓毫無 經驗 的朴斗滿和搭檔曹探員(金羅河飾)只憑粗暴逼供和第六感推斷,幾次將犯罪嫌疑人屈打成招。
而蘇探員客觀冷靜,據理分析,幾次排除嫌疑,警察內部為了證明與推翻矛盾不斷,然而無辜女子還是接二連三被殘忍殺害,他們只好達成共識一起合作。朴探員發現現場有疑犯的精液,但卻沒有陰毛,由此判斷行凶的嫌疑人是沒有陰毛的男人。
另一方面,蘇探員亦發現受害人全是在雨天穿著紅色的衣服。因此,調查小組決定選定一個下雨的日子,派出卧底去引誘行凶者。到了翌日,死去的卻是另一名女子。
此時,一個極其符合作案特徵的小青年(朴海日飾)成為最大嫌疑人,警方神經綳緊地鎖定住他,同時DNA檢測 報告 也被送往美國,然而案件並不在此處停止。
「殺人回憶」的導演奉俊昊讓鏡頭中的每個人都變成「盲人」,讓他們在無邊的黑暗中永遠看不見兇手。警官找到的每條線索都看似有理,卻總會在關鍵時刻將他們引入歧途,白忙一場。那些見過兇手的人,要不就是弱智,要不就是孩子,沒人能告訴他們罪犯的相貌。
那張臉就像芸芸眾生中的任何一張臉,就像大海中的一滴水,無從找尋。導演運用這樣無所適從的設置手法,讓觀眾和 故事 中的每一個人一樣陷入無法自拔的深淵,帶著永不可及的絕望哀號、哭泣。
這樣的感覺正貼合了經歷了上世紀八十年代韓國人的心理,這就不難解釋為何電影一經上映便蟬聯數周票房冠軍,並獲得多項大獎。那時候,韓國民眾還在民主制的初期掙扎,在壓抑中充滿絕望地反抗著,看不到未來的曙光。電影中隨處可見群眾對政府的不滿,民眾在軍隊統治壓迫下的恐懼。
韓國電影觀後感二
接觸電影少的人可能不太會有這樣的感覺,商業片充斥著各大影院的熒幕,粗製濫造的很多,每逢發現或者遇見一部好電影的時候,感覺就像是心靈一次次觸盪了平靜,不驚人的波瀾在心中久久難以散去。
昨天晚上看了《殺人回憶》,看完的第一感覺,這是一部用心來拍的電影,不一樣的電影。看這部電影是因為看了《追擊者》,有人推薦了《殺人回憶》,昨天專門看了下。從名字來看本以為是一個殺人變態狂之類的講述犯案回憶或者偵探片子之類的東西,看了之後才知道自己想錯了;這是一個真實的事情改編,開篇就告訴了觀眾,至今兇手仍然沒有抓到,暗示著有那麼一個觀眾可能就是影片里的主角……
朴警官是韓國京畿道華城郡的本地警察,辦案秉承東方傳統司法「預設有罪」的邏輯,他跟徐警官的第一次互動就帶有強烈的主觀臆斷色彩,沒定案就先飛腳踹人。凡事憑借他「巫師」般的眼睛作第六感判斷,誘導嫌疑犯承認犯罪。就像局長問他哪個是哥哥,哪個是強奸犯一樣,在執著而自信的雙眼之前,真相突然變得撲朔迷離起來,真凶和受害者變得如此相仿。這個鏡頭使得審判者顯得如此迷惘,如此虛弱,是正義和邪惡如此接近,也間接否定了這種執法 方法 。
朴警官以一個被動接受案件進行調查的人,到自覺自醒進行自主選擇生活的人,他用什麼疑惑目光看待這起案件的始作俑者,又以怎樣的熱淚遺憾放棄了這永遠無法解開的謎團。曾經付出過的青春,貢獻過的熱情,合作過的夥伴,最後的無果而終,在這之中,風色迷離的廣闊天地,沉默起伏的麥浪,百味雜陳的人生體驗,無法釋懷的內心傷撼,遠去的時代捲起答案,捲起真凶,捲起每個人的經歷,捲起屬於它的犧牲品和得逞者,靜靜逝去,成為每個經歷者心頭一副雋永靜止的油畫,明媚陽光下一段揮之不去的蒼茫歲月,共同記錄了那個年代的人們的奮斗,掙扎,失去和獲得。
整個影片節奏把握很好,緩緩的敘事,影片開頭小孩子在一望無際的稻田裡嬉戲玩耍,其色彩和鏡頭都是那麼的舒緩,可是突然屍體的出現立馬把人心抓住,很快切入主題。我感覺影片的大部分時間的節奏都是舒緩的,更像是一部生活化的影片而不像是警匪或是刑偵的那麼讓人提心吊膽!但舒緩中也有緊張的時刻,有一段給我映像深刻,徐警官和朴警官兩隊人都在暗處發現那個猥褻者,這時的氣氛還是靜謐的,當那個猥褻者突然把手電筒一扔,掉頭就跑,三個人也同時開始追逐,此時的背景音樂陡然響起,而且節奏十分強烈,以至於嚇人一跳!這樣的節奏轉換影片中還有很多,我感覺處理的相當好,讓整個影片鬆弛有度,扣人心弦。
影片中,從漢城過來協助辦案的警察,本是一個沉著,冷靜,有個良好素質的人,卻在這樣的環境下,硬生生的要去槍斃他認定的卻因為DNA驗證無辜的疑犯。社會慣性的力量,讓每個人不自覺的成為社會的劊子手。可怕的是,警察們最終沒有找到犯人。盡管在他們查案的過程中,已經查到了很多細節。比如,一開始的傻子,他看到了兇犯作案的過程,他後來又說出了兇犯在小時候曾經把他丟進火里,說明兇手肯定是個長期在本地居住的人,但是他們卻一心一意的讓新抓的疑犯招供。盡管一個倖存的受害人說出了兇手的手很溫柔,像個女人。但是他們卻把一個剛過來三個月的人死死的抓住不放,就是因為他點了歌曲,他像個白面書生,手很溫柔。
當然,在一個鄉下小鎮,很難讓那些警察象無間道里的神探一樣。還有那個年代,韓國軍人統治時期,示威抗議的,鎮壓反抗的。哪裡還有人去管一個小小的案件呢,所以本知道雨夜兇手要行凶,卻抽不去人力去預防,因為都被抽調去鎮壓抗議的人去了。
影片在播放到結尾的時候,我同時又萌發了另一個假想:因為電影故事是取自1980年代中期的真實事件,罪犯一直沒有落網,所以在這部電影上映時,如果罪犯還在世,當他看到這部電影時會是一種怎樣的情形,突然有這種奇異的想法我覺得非常有意思。也許他會產生一些後悔之意,也許他會再想去犯一次罪,也或許電影更多的只是勾起他那「殺人的回憶」。 韓國電影觀後感三
韓國電影【殺人回憶】是根據1986年到1991年間發生在韓國京畿道華城郡(現在的京畿道華城市)發生的連環殺人案改編的, 兇手到目前還逍遙法外...
【華城連環殺人案】
華城連環殺人案是一宗發生在韓國的連續奸殺案,該事件發生於1986年9月15日到1991年4月3日,京畿道華城郡附近村莊,當時有10名女子受害,僅1人倖存。而行凶過程幾乎都是先綁架,後強奸,最後再勒斃。此案件在當時的韓國引起了轟動,雖然動員了約167名警察和軍隊,搜查了約21000個嫌犯,鑒定570組的DNA、180根毛髪、40116枚指紋,但還是一無所獲,全案在2006年4月2日因為超過法律追訴期而終止偵查...
兇手是小白臉和傻子的父親,而且小白臉是傻子的兄弟。電影中傻子是看到兇手了,並且說是他小時候把他丟進火里以致其毀容,如果是父親的話,傻子之前卻又說了那人長得很英俊,所以案發現場應該不止一人,從一開始胡亂的腳印可以證明,仔細想想一個成年男子人為什麼走這么小步這么碎呢,原因就是不是一個人。故事情節是這樣的,一家人生了兩兄弟,一個細皮嫩肉,漂亮得很,而另一個卻長相醜陋,甚至還有智障,有一天,父親實在覺得這兒子怎麼這么丑,於是想把他丟進火力燒死,但是又想想,畢竟還是自己親生的兒子,還是算了,於是把光昊救出來,但是他內心已經開始不原諒自己,有一天他發現妻子在外面搞了外遇,於是對女人恨之入骨,這天晚上他喝了酒,把自己的不快分享給小白臉,這種愧疚與糾結在日久下造成了一定心理的扭曲,在這種家氛圍下他開始虐待母親,母親由於忍受不了這種生活於是帶著小白臉出逃(出逃那天是陰天,而且廣播放著悲傷情人,換了名字繼續生活,但邪惡的種子已經在他心理種下,他還是時不時地寫明信片給他爸爸,也經常為他點悲傷情人這首歌,象徵著對他的思念也以歌為見面的信號。到了成年,小白臉一直沒有談戀愛也不怎麼理母親他認為天下的女性都是骯臟的,生命的意義只有交配,交配完了他們就可以死了,到了服役的年齡,他去服了兵役,三年都是和男生在一起,加速了他對女性扭曲的渴望,再回來的第一天下了雨,他照常為父親點歌想見他,在去見父親的路上,他看見了一個美麗少女,也就是九月份倖存的第一個人,他性沖動了,於是把她按倒,實施了他做夢都在想的事情,在萬事後,由於事情太突然,沒准備作案工具,於是用他們身上的東西綁了她們將她們活活勒死,因為是第一個所以,沒有經驗,讓她倖存,第一次殺人之後,慌張的他連忙求助父親,尋求幫助,本以為父親會責怪自己,但父親卻跟他分析了當時警察都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東西,並且表示了對他行動的興趣,於是他們約好,以後就以雨天以及歌曲為暗號一起行動,他們談話的時候,傻子也在場,他們知道傻子什麼也不會說的,讓他看見了,也沒什麼於是有些行動也讓他參與,讓傻子踐踏那些女性的尊嚴,於是有了開頭的那起謀殺案,傻子能在水溝里看得如此之細說明他也強奸了少女,傻子一開始說那人很英俊說的就是小白臉,後來說那人把他扔進火里說的就是他父親,後面幾起謀殺案,都由他們三個完成,但是傻子從不殺人,他只是為了讓他們看到對少女的踐踏而滿足。而後面精液不匹配的原因在於,精液是父親的!宗上,是由兩人共同完成,三人實行輪奸,在後面傻子死了,精液應該不是他的了,還有過來很多年大概十幾年,小女孩說是普通人,可以合理的說是中年的小白臉,或者他爸。
韓國電影觀後感四
看完第一感覺是怎麼就沒了,兇手到底是誰呢,雖然故事的一開始有說明這是根據韓國一起真實案例改編的,真實案件中至今仍未破案。看完之後個人思考了兇手的可能性:
1、光昊的爸爸,因為光昊在臨死之前說到兇手時,有說到他見到三次兇手,而且一直提到火燒他的人,一開始光昊被逼造假時他父親的行為,可能是父親對兒子的關愛,也可能是他知道兒子根本不是兇手,他才是。
2、朴興奎。他的嫌疑是最大的,因為殺人時歌曲都是他點的,而且漢城警官問他的問題他答不上,至於精液的問題,可能是那個手淫的人事後去手淫了,最後漢城警官跟丟了他,結果就死了一個女孩。不過也可能是導演刻意去營造的一個陷阱。
3、手淫男。變態兇手,殺完人之後喜歡重新返回現場看看自己的作品
4、學校短發女。首先該女子短發,像個男人,手很纖細,山上被害的女人一開始見到生人的反應,可能是怕被短發女發現,她提供了兇手的手像女人,但其實可能就是女人呢,因為所有的女人其實被強奸了,但是不是人為,而是道具施行,而且傳言有時候並非空穴來風、
5、其他的陌生人。光昊開始說看到的人很英俊,最後小女孩看到的人很普通,其實可以理解為一方面導演刻意這樣安排,暗諷那個時代的人才是兇殺者,另一方面,可能兇手就是其他的人
故事整個都是圍繞相同手法的女人的奸殺案展開敘述,一開始是胖子警察沒有大地方的經驗,各種打人逼供造假,到後來的變化。漢城警察一開始表現的很不屑胖子警察的那一套,到後來卻變成了他,甚至差點殺了嫌疑犯。故事主要是說了奸殺案的調查過程中兩個不同背景的警察的心路變化,其實這個就說明一個道理,很多時候我們渴望去改變這個社會,這個世界,最後才發現,被這個社會、這個世界改變的其實是我們自己。
可以很明顯的感覺到導演的心是很大的,想要表達的東西也很多。電影還是很好看的。
韓國電影觀後感五
這部電影不是一部傳統的刑偵片或懸疑片。整個故事就形式而言,是一部敘事片。導演藉由一個沒有結案的連環殺人案,逐步展開敘述,並最終展現出它內在的觀念:「每個人都是罪惡的,罪惡隱藏在普通人,平凡人之中」。
講電影不得不提到其中的矛盾,矛盾讓整部電影有血有肉。
矛盾其一:
電影中的兩個探員的性格迥異。朴探員屬於本地探員,做事魯莽,喜歡和自己的小弟嚴刑逼供犯人,沒有經過系統的訓練和高等的 教育 ,知識水平有限,相信自己的直覺。例如他破案的方式,他對於美國和韓國的區別的論述,甚至為了得到犯人的容貌,他還求助於巫婆。鄒警官來自漢城,受過高等教育,行事較為理智,喜歡調查各種線索,通過科學和推理來破案。他英俊瀟灑,帥氣有型,但是為人有一些孤僻,頗看不起本地探員。
朴探員和鄒警官
矛盾其二:
電影中主要嫌疑人,有傻子,性心理變態的工人,陰郁難懂的退伍軍人。他們每一個都是弱者,是社會的底層人,每個人的背後都有一段故事。
傻子對那些侮辱自己的人,心中隱藏著仇恨和罪惡的種子,但其本身的弱小,讓這些幻想並沒有實現。他是罪犯強奸過程的目擊者,他能夠回憶起一些細節,卻最後被火車撞死。他曾經看到過罪犯的臉,警察試圖讓他指證最有嫌疑的退伍軍人,但是當他看照片的時候,他卻似乎並沒有太多的認同。他瘋跑之時說的話語,也是導演的一種暗示。
傻子其實也挺嚇人的
性心理變態的工人似乎也是一個悲劇,全家靠他一個人來養活,他要負擔起整個家庭的責任,照顧病卧在床的妻子(似乎因為身體的問題,不能夠與其進行性生活),和兩個歲數較小的孩子。他在人前似乎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好丈夫和父親,但人後其存在變態的性幻想。
陰郁難懂的退伍軍人背後有著許多故事,內向倔強,從其居住的地方可以看出,他也屬於社會的最底層。沒有誰比他更像殺人兇手,但結果卻讓兩位探員很失望。
退伍軍人這小眼神,多像殺人兇手啊
矛盾其三:
整個社會的動盪不安:軍政府時期不間斷的示威遊行,居民習以為常的防空演習,媒體的過分報道。這些都穿插在整部電影之中,並在極大的影響了案件的。一些非常重要的證據都是因此而被毀,導致了最終案件難以結案。
這些矛盾導引著整部片子的發展。觀眾跟隨探員破案的節奏,以為自己逐步的接近真相。當調查找到瘋女人的時候,案件有了新的進展,也帶了一波高潮。「手」似乎是重要的破案要點,沿著這一蛛絲馬跡,以及片子中的《傷心情人》歌曲的播放日期,最終找到了退伍軍人。他似乎符合了殺人兇手的所有要素。一切似乎都塵埃落定,但是仍舊缺少可以起訴他的證據。兩位警員一方面依賴著唯一的目擊者——傻子,另一方面,又緊緊的抓住救命稻草——DNA的檢查報告。然而最終結果讓觀眾大失所望,目擊者傻子被火車撞死,DNA檢查報告卻顯示了相反的結果。警員認為這一切都是假的,一貫理智的鄒警官也變得情緒化,想要殺死退伍軍人(最終沒有得手)。觀眾似乎以為這就是最終的結局。
然而這部片子並沒有真正的以此為結尾。鏡頭一轉,時間定格在2003年,昔日的朴警官已經轉行,孩子有了兩個,雖然已經轉行,但是有些習慣仍舊難以改掉。他一直沒有忘記十幾年前的那場案件。偶然一次機會,他又來到了電影開頭的事發現場,稻田依舊,排水溝依舊。一個小女孩質問主角,你為什麼要看這個?他回答到,沒什麼。小女孩無意中說:「幾天前,也有一個人來到這里,看同樣的事物,但是他似乎感慨許多年前的事情」。
再回第一次現場
這一刻,小女孩的話語如閃電般擊中了朴警官。朴警官意識到,這個人就是那個兇手。
於是他問那個人的長相,小女孩回答到:「很普通啊,很平凡的那種」。定格的最終畫面里,朴警官含淚,睜著雙眼,面向觀眾,彷彿看向兇手。
兇手,就是你吧
最後
兇手到底是誰,並不是這部片子的重點。這部片子優秀的地方在於他通過幾個嫌疑人以及受害者的語言和回憶來構架出一個迷局,而迷局的最終也沒有答案。因為這個罪犯就是普通人,可能是一個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也可能是一個普通的工人或農民,誰又能發現他呢?
也許罪惡是我們每個人潛在的本性。
罪犯就隱藏在普通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