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亞洲電影 > 印度電影男友是為了他的錢火車上不要他了

印度電影男友是為了他的錢火車上不要他了

發布時間:2023-08-24 18:20:28

Ⅰ 有關火車上劫黃金的印度電影

電影名為《超級大玩家》。

該片翻拍自1969年好萊塢的轟動一時的經典大片《偷天換日》,演員陣容強大。最先定下的是男主角,在兩位女主角的選角上破費周折。片方最先定下的是朴雅卡·喬普拉和卡特莉娜·卡芙,也曾有傳言稱之後變成了卡琳娜·卡普爾和迪皮卡·帕度柯妮,不過最終決定換由碧帕莎·芭素和索娜姆·卡普爾出演。

劇情介紹:

兩個小偷,一個魔術師,一個名為蜘蛛的電腦黑客,一個想成為演員的化妝師,一個半聾的爆破專家組成的頂級團隊經過周密的計劃完美的從俄國突擊隊手裡盜出了黃金。

然而正當大夥都在為勝利舉杯時,故事突然出現了轉折。電腦黑客蜘蛛事先更改了他們的撤離計劃,面對同伴突然的反擊,大家都措手不及,最後黃金被蜘蛛偷走,並對他們實行了殘忍的殺害。

Ⅱ 求一部印度電影插曲~好像是叫讓她愛上你,可是我查不到,講的是男主角喜歡女主角,一起坐火車故意偷了她的

你好,你說的是印度電影《讓她說愛你》Haal-e-Dil ,我有電影原聲帶下載地址,但我發上來會被網路審核,怎麼給你呢?
http://downloadming.com/haal-e-dil-2008

Ⅲ 印度有愛字的電影名字都有什麼

我恨愛情故事北印度語

演員: 伊姆蘭汗 索娜姆·卡波爾 Sameer Dattani Bruna Abllah 王傑 鈴木杏樹 Aamir Ali

導演: 桑妮·雷奧妮

地區: 印度

簡介: 作為浪漫電影導演的助理,男孩傑伊並不相信愛情故事,女孩辛蘭則深信不疑,沒想到兩人卻擦出了火花……‍‍‍‍‍‍‍‍‍‍

Ⅳ 印度電影《愛無止境》:愛情是良葯

印度電影《愛無止境》:愛情是良葯

相愛的時候就要好好愛,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愛是永恆的,愛是無止境的,真愛是不會拋棄當事人的,這是我在看完印度電影《愛無止境》之後想到的。這部電影吸引我的首先是歌聲的美好,場景感人,男女主人公的默契,然後在看的過程中,又發現人物對話含有大智慧,句句經典,讓我興奮,感覺像尋到了寶貝一般的驚喜。如此好,感人,心動,是那種讓人心疼的好,一看就上癮了。連續看了好幾遍。一直喜歡印度人的能歌善舞,隨時可歌,隨時可舞,街舞又是青春活力的再現,生動,往往能把一個人深藏的那種內力喚醒,激盪的旋律總給人蠢蠢欲動的感覺,非常美妙。而最終感動我的,是他們兩人傳奇般的愛情故事。

男主人公薩馬爾是流浪漢,洗車、市場送貨,什麼活都干,晚上在街邊抱著吉他,自彈自唱,他的歌聲很有感染力,他真是一個很有精神頭的小夥子,歌聲感染著路人,他把歡樂也帶給了很多人,他很享受讓周圍人開心的感覺。以前看到賣藝的人,都是一臉的凄苦,贏得別人的同情,然後丟下硬幣。而這個男孩卻是陽光的,具有積極的心態和美妙的歌喉,是歡快的,臉上始終帶著微笑。所以這個與眾不同的流浪漢也是吸引我的一個亮點。

就是這個流浪漢,偏偏愛上了一個叫做米拉的高貴優雅的女孩,且一發不可收拾。不巧的是,女孩已經與一個叫羅傑的銀行家兒子訂婚。米拉為了在父親生日上給父親一個驚喜,就求教於薩馬爾教她唱一首新歌,作為回報,米拉教薩馬爾說餐廳服務用語。不料,在這個過程中,米拉也喜歡上了薩馬爾。雙雙墜入愛河。正當他倆愛得如醉如痴之際,薩馬爾突然出了車禍,米拉認為是上帝在懲罰她,於是向上帝鄭重發誓只要能讓薩馬爾活著,她自己寧願離開她永不見他。然後,兩個人長達10年的分離,天各一方,杳無信息,卻都未結婚,10年後薩馬爾再次出了車禍,命運戲劇性地把他又送到了米拉跟前,最後,兩個有情人終成眷屬。

我喜愛的歌詞,不斷地在耳邊回盪:「流浪的人,為愛痴狂的人,你在尋找什麼,不停地詢問別人,我的家在何方。你在街頭流浪,你笑、你哭,感染著每一個行人,把悲傷藏在微笑背後,你屬於整個世界,卻沒有人屬於你。

她的眼中有繽紛的彩虹,她的聲音清純如夜鶯的哭泣,行走在烈日下,也有影子相隨。你穿過烏雲尋找月光,你在無聲的微風中傾聽。朋友,我的愛人已經走進,即使還未看見,我已知曉她的氣息。從未相聚,也未分離。甘願做愛情的奴役。她說會在夢中見你,但你卻整夜無眠,我的呼吸開始變輕,我的脈搏也已變慢。」……

感染人的歌聲,讓大街小巷因為他的存在,因為薩馬爾的歌聲,一片歡聲笑語,大人小孩老人都被感染,那情形看了讓人感動,你會感覺他並不是一個流浪人,他是一個把溫暖送給這個世界的陽光天使。他會讓你覺得這個世界多麼美好,有期待,有動力,有幸福。

薩馬爾邀請米拉一起去了舞廳。米拉在薩馬爾的鼓勵下,第一次守著眾人無拘無束地跳起了舞,在大街上,以薩馬爾和米拉為首的兩隊年輕人跳起了街舞,唱起了歌,灑脫,隨意,盡情,那樣的場面真是富有感染力,年輕有活力的一群人,是最快樂的時候,而米拉,褪去貴族人高雅的外表,盡情地把自己內藏的一面表現出來,無拘無束,舞姿跋扈,傲氣,找到了釋放感情的出口,眼神更加嫵媚,黑發飄飄,薩馬爾被吸引,一起舞一起唱起來。兩個人有著默契的眼神,默契的舞姿,默契的歌聲,真叫人羨慕,感動。而歌聲更是讓人百聽不厭:

「愛情是良葯,芳香是良葯,打開心門歡迎吧,我喜歡驚喜。來吧,讓我們的呼吸融為一體,這個夜晚屬於誰,明天既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對著月亮擲出硬幣,正面是你的,反面是我的。看著我的眼睛,愛情之火已經點燃,再靠近一點。心如河水一樣流淌不息,試著淌水前行,踩一腳在雲端,那裡沒有大地。心無止境,愛無止境。」……

薩馬爾在唱「愛情是良葯,芳香是良葯」這句時的表情是那麼幸福,是那種發自內心的幸福,快樂,簡直無法形容。正因為這次狂歡,薩馬爾對米拉說愛上她了,愛上了她優雅後面的壞。

如果說薩馬爾最初愛上的是那個在教堂前的雪地上,就在他一抬頭的剎那間,邂逅了那個有著瀑布般的長發、黑黑的眼睛、天使般的女孩,不如說他更愛這個褪去矜持外表後的那個能歌善舞的真實的她,也許正因為這一點才流浪的他相匹配。

當他倆墜入了愛河時,轟轟烈烈的一場愛情開始了。街頭巷尾都有他倆愛的影子,一起在街頭唱歌,一起坐摩托車兜風,在話亭里纏綿,盡情地表達著滿腔旁若無人的愛,在地鐵上的滑稽讓人引俊不止,羨慕,並為她們祝福。所有墜入愛河的人都能感受到那種美好。米拉更加美麗,更加調皮,與薩馬爾在一起,她是多麼無拘無束,是多麼快樂啊,把心裡積攢多年的美好和童心都喚醒了。

而薩馬爾呢,也是,不再流浪,身邊有了這么個漂亮的天使陪伴,那幸福更是無法言表。他倆深深地相愛著。愛得天昏地暗,愛得又如此美好。他們一起唱:「當我們的呼吸融為一體,我有了新的生命力,靈魂觸動你身體的芳香,當你靠近,一個人能自控多久,就讓意識隨風而去,心向前直行,該轉彎時就得轉彎,當我出現在你的思念里,孤獨也如此美好,當夜晚消失在你的臂彎,清晨如此輕盈,你已活在我的視線里,我的眼睛流露出愛意。」

正當米拉打算把他倆的事情告訴父親時,薩馬爾騎摩托車時被車撞了,米拉跪在馬路對面,對神祈禱:「拜託了,神啊,拜託了,不要這樣對我,請確保他沒事,不要因為我的錯誤(已與羅傑訂婚,卻無可救葯地愛上了薩馬爾)懲罰他,一定要讓他活著,不要讓他有什麼不幸,我發誓我再也不見他了,求求你了,神啊,請確保他沒事,我發誓,請讓他活著,我再也不見他了,一定要讓他活著,我會永遠離開他。」

米拉心中有信仰,有她的上帝,從小她就去教堂,有什麼心事就給上帝說,小時候就曾求助於她心中的神,讓她大了找一個白馬王子,在與銀行家的兒子見面之前,也跑到教堂求神不讓那個男孩看上她,其實不但看上她了,並且兩家訂了婚。在我看來,米拉心中的神並沒有幫助她,但她還是執著地依賴她,在薩馬爾出車禍之際,她又開始糾結,為了讓神保證他活著,用離開薩馬爾作為對神的回報。就像為了讓神保佑那個男孩不會喜歡上她,用再也不穿她最喜歡的皮草作為回報。

從這里開始,令人怦然心動的台詞開始不斷出現,當薩馬爾得知米拉離開他的原因後,就去了教堂,他對神說:「你偷走了我的愛情,我會從她那裡偷走對你的信仰,她認為如果我不跟她在一起,我就會活著,所以,現在開始,我每天都會擁抱死亡,走著瞧,看你能讓我活多久,」強烈的愛令他義無反顧地走上了極端的征程,他毅然離開這座城市,去了最危險的地方——印度炸彈部隊成了少校,保持著拆彈數的記錄,而且每次拆彈從不穿防彈衣,就好像那不是炸彈,而是「他女朋友張開的雙臂」,他的士兵們這樣形容他,他們都叫他「不會死的男人」,並說:總有一天我們都會死,但從沒在他的眼神里看到對死亡的恐懼。我想,他每天都與死神打交道,就想證明「如果有一天被炸死,那麼米拉的誓言也就粉碎了」。可是他每次拆彈都成功了。也許,越是不懼怕死神的人,死神越能放過他。

十年的時間他拆彈百枚,十年的時間,他除了拆彈,剩下的就是想米拉,寫日記,唱那首流浪的歌曲。他寫到:「你的眼神頑皮又淘氣,你的微笑恬靜又驕傲,你的黑發如瀑布一樣,我永遠也不會忘記,只要我還活著。你的手掙脫了我的手,你的背影毅然離去,你未曾回頭一望,我永遠不會原諒,只要我活著。你在雨中盡情舞蹈,你因小事煩惱,你那天真如孩童般的淘氣,一直是我的最愛,只要我活著。你那虛假的誓言,你那燃燒殆盡的夢想,你那殘酷無情的祈禱,一直為我所厭」。

這樣的台詞讓人柔腸寸斷。

在這期間一個叫阿琪拉的女孩出現,並看到了薩馬爾落下的日記本,被他的愛情故事深深打動了,並深深地愛上了薩馬爾,但薩馬爾心裡只有米拉,他的心裡只能裝下米拉,再裝不下任何一個女孩。他對女孩阿琪拉說:「當一個人對得不到的東西充滿激情時,他會像瘋子一樣用一生去追求,現在有一個瘋子站在你面前,這里沒有位置給別的瘋子。」

阿琪拉問薩馬爾為什麼每次拆彈從不穿防護設備,薩馬爾說:「防彈衣是用來保護你的,讓你免於受傷,但跟炸彈相比,生活傷你的更多,總是有背叛,有傷痛。所以既然我們不會穿防彈衣躲避生活中的危險,又何必穿了躲避死亡呢。每一天,生活都在慢慢殺害我們,炸彈只不過是一次性殺了我們。」

深沉而撕心裂肺的愛令薩馬爾的感悟如此深刻,他在隨時將至的死亡的威脅中悟出了人生和愛情的真諦。生活中那些看不見的傷害,生活中的暗傷,無時不刻地存在著,說不上什麼時候就把你傷到了,傷到了內心,甚至傷得撕心裂肺,傷得體無完膚。而炸彈只是明處的傷害,且是一次性的傷害。比較而言,炸彈的傷害真是不足怕的。

薩馬爾為救阿琪拉被汽車撞傷,出現了逆行失憶症,他的記憶停留在十年前的那次車禍,他想起了米拉,穿著紅色的裙子,他一直在呼喊米拉的名字。為了幫助他恢復記憶,醫生讓阿琪拉找到米拉以及他以前熟悉的伙計扎因,以此來喚醒他的記憶,這時候阿琪拉才知道,在這10年裡,米拉也未結婚,她並沒有嫁給羅傑,而是一個人生活,她依然深深地愛著薩馬爾。

在幫助他恢復記憶當中,阿琪拉看到了一個他從未見過的薩馬爾,像個鬼魂一樣的薩馬爾,影子一樣很不現實,薩馬爾的言談舉止、喜怒哀樂都與米拉有關,彷彿他的生活里只有米拉,他只愛米拉,一提到米拉,薩馬爾就喜形於色,幸福得要命,沒有米拉,他的生活沒有活力,他的愛情里只有米拉,只會有米拉。所以阿琪拉選擇退出。

她臨走時對米拉說:「你如果因為我而壓抑自己,那你就是浪費時間。」米拉說:「我不是因為你而壓抑自己,我是因為薩馬爾。因為我每一天都想打破自己的誓言,撲進他的懷里,但如果他遭遇什麼不幸,怎麼辦?因為這個我才壓抑自己的情感。每一天我都為他祈禱,每一天我都在一點點接近死亡。」阿琪拉說:「我雖然不懂得什麼承諾、祈禱之類的事,但我在走之前給你個小提示:你走了他活著。但如果你不跟他在一起,他就跟死了一樣。也許你的神想跟你說:嘿,米拉,夠了,現在去過自己的生活吧。」阿琪拉的這些話,無疑一語中的,對米拉起了一定的作用,她開始從糾結中一點點解脫出來。

恢復記憶後的薩馬爾對米拉說:「記憶真是有趣的東西,我們一輩子會花很多時間試圖去忘記一些事,但我們忘不了,而當我們回憶一些小事情時,同樣做不到,你知道嗎,米拉,在軍隊中的每一天,我都在想,神為什麼讓我活著,今天我明白了,他對我做的這些還不滿意,他先是把我從你的生命中剝離,他說,『你走吧,過沒有她的生活』,於是,我走了,每一天我都活在死亡的懷抱里,希望能打敗神靈,但神還是讓我贏了,他不讓我死。

然後有一天,就像魔術一樣,他又把你送回了我的生命,他又帶回了我所有的記憶,他讓我再次飛翔,然後一剎那,他又把我摔倒地上,他把我從夢中叫醒,並且告訴我:『你的生活就是這樣,米拉依然是我的,不是你的,因為直到今天,她對我發的誓,比對你發的誓要更大,有些事情你也許不理解,她愛我勝過愛你』,如果你當初為了別人離開我,我會覺得惋惜,也會原諒他,但是,我怎麼替神覺得可惜,我要回去了,我過了10年沒你的生活,但是每天都這樣愛著你,我可以再活100年,要麼神殺了我,要麼他承認失敗,把你交還給我。」

薩馬爾終於有機會向心上人一吐為快這十年的糾結。米拉用離開薩馬爾來保證他好好活著,可是,薩馬爾在沒有米拉的日子,卻生不如死,甚至比死更煎熬。即使活著,也是不開心的。米拉同樣也是不開心的。我在想,與其這樣都不開心,為何不在一起,即使上帝懲罰,就讓他懲罰好了,珍惜在一起的每時每刻,即使一起去見死神,也無怨無悔。因為真心愛過了,就沒有什麼可後悔的。但是米拉不是我,我也不是米拉。所以故事還得繼續。

在拆完第108枚炸彈時,米拉來到了薩馬爾的身邊,她說:「這10年你並不是獨自忍受的,我跟你也一樣,我花了10年的時間才明白一件事:他(神)不是因為沒有我才讓你活著,他讓你活著,是為了和我在一起」。 薩馬爾說米拉,你為什麼就不能早一點明白這個道理呢。米拉說自己早就知道,但是需要別人提醒和點撥。

電影到這里,讓人不免會心一笑,感覺終於放下了一個包袱,一個壓在主人公身上十年的包袱,卸掉了。輕松極了。這時候士兵又發現一枚炸彈,薩馬爾要去拆除,他對米拉說:「不許為我祈禱,只需要愛我就行。因為沒有一個炸彈或者神可以阻止我回到你身邊。」

在這兒當兒,我真的擔心,這枚炸彈會要了薩馬爾的命,因為現實生活中,往往是當人明白了道理時,有時候會晚了,會成為一生的遺憾。還好,我看著薩馬爾拆完了這枚炸彈,走向了米拉,並將一根拉環戴在了米拉的手上。

這樣的結局很好,這個拉環也設想得別致。很開心,為這樣的結局。情人終成眷屬。10年的堅持、不放棄,終於讓真愛成為佳話。10年的時間,會讓我們分離,也會讓我們相聚。愛會產生距離,但會讓我們離得更近。愛是真實的,是永恆的,是無止境的。

Ⅳ 求一部印度電影的名字

是<devdas/寶萊塢生死戀>

片名:Devdas
譯名: 德夫達斯
首映: 2002年7月12日
評分: 7.3/10 (412 votes)
顏色: 彩色
時長: 185分鍾
語言: 北印度語/孟加拉語/英語
字幕: 內嵌簡體中文字幕
格式: RMVB
類型: 浪漫,劇情

導演:Sanjay Leela Bhansali
編劇:Sanjay Leela Bhansali
Saratchandra Chatterjee (原著作者,1876.9.15~~1938.1.16)

翻譯:銀燦薔薇
校對:jinacloudding

演員表:
Shahrukh Khan .... Devdas Mukherjee
Madhuri Dixit .... Chandramukhi
Aishwarya Rai .... Parvati ('Paro')

Jackie Shroff .... Chunnilal (朱尼先生)
Kiron Kher .... Sumitra (paro的媽媽)
Smita Jaykar .... Kaushalya (devdas的媽媽)
Tiku Talsania .... Dharamdas (devdas的隨從)
Vijayendra Ghatge .... Bhuvan Choudhry (paro的丈夫)
Milind Gunaji .... Kalibabu (卡利先生,paro的女婿)
Ananya Khare .... Kumud (devdas的嫂子)
Manoj Joshi .... Dwijdas (devdas的哥哥)
Dina Pathak .... Bhuvan's mother (paro 的婆婆)
Ava Mukherji .... Dev's badi-ma (devdas的奶奶)
Vijay Crishna .... Narayan Mukherjee (devdas 的父親)
Sunil Rege .... Neelkant (paro的父親)

內容簡介:
德夫達斯講述的是一個至高無上的愛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就叫德夫達斯,他與帕蘿青梅竹馬,一起長大。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兩人感情與日俱增。可是,造化弄人,二人之間築起了一道永遠不能打破的牆,帕蘿成了他人婦。
內心極端痛苦的德夫達斯只好終日與酒精為伴,可這也不能消除因愛而生的痛。即使是擁有美麗的情人Chandramukhi。只有當他將永遠的閉上眼睛,那份痛苦才會開始消退……

臨死之前,德夫達斯唯一的願望就是見上帕蘿一面……

在帕蘿家門口……通往天堂的門也向德夫達斯打開了……

可愛的印度人繼《印度往事》之後,又拿來了一部典型的印度土產,
歌舞劇情片《戴夫達斯》(Devdas)。
第55屆嘎那電影節最長非競賽單元影片
2002年「英國奧斯卡」克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
2002年亞洲電影特別榮譽獎

《Devdas》是印度的文學名著,分別於1928年,1935年,1936年,1953年,1955年,1974年,1979年數次被搬上銀幕翻拍,沙沙版的《Devdas》投資達1030萬美元, 看過以後,不得不被精美的畫面所折服,服飾布景的華麗達到印度電影史上的頂峰, 燈光的運用也極其絢麗, 男女主人公在湖邊打水的一場戲,讓人尤如置身於仙境。

全片始終貫穿濃郁的印度音樂,配上兩位印度絕色美女婀娜多姿的舞蹈,帶來美的享受。

刻骨銘心的愛總是沒有完美的結局的。
女主角帕蘿的美麗比得過夜晚的明月,她10年痴心等待青梅竹馬的愛人從英國留學歸來,手中為愛人歸家所點燃的明燈沒有一天熄滅過。愛人回來了,可是印度嚴厲的等級制度使這對有情人不能終成眷屬,最終演變成一場悲劇。
德夫拉斯其實是一樣深愛著帕蘿,可是,他在等級制度下沒有起來反抗,帕蘿深夜去找他,希望能得到一個承諾,他的驕傲,自負卻使愛人受到了傷害,等到突然醒悟過來後,一切都遲了,迎親的隊伍已經到了帕蘿的門口,他牽著帕蘿的手,走過長長的走廊,他抬著帕蘿的花轎,默默無奈地送走了自己心愛的姑娘。憂傷的旋律響起,看到這里,我心裡酸酸的,如果他能勇敢一點,如果能抓住機會,如果能珍惜愛情,一切都會改變。
失去了帕蘿後,德夫拉斯覺得生活失去了意義,終日飲酒作樂,命運讓他遇到了美麗善良的歌妓Chandramukhi,Chandramukhi看出了德夫拉斯眼中的憂傷,一眼就愛上了這個受了傷的男人,但即便是這樣,錯過的,就永遠不能回來了……德夫拉斯最終飲下了苦酒。
雖然印度的階級劃分森嚴,雖然一對愛人分開是社會的不公造成的,可是德夫拉斯對愛的態度也是釀成悲劇的主要因素,當影片結束男主人公用盡最後一絲氣力,睜著無限留戀的雙眼期待著帕蘿朝自己奔來的眼神,讓人痛心,我有點怒其不爭,為什麼不能好好地把握身邊的愛呢?

片中另一個我覺得的亮點是女性角色自尊自愛的個性。
帕蘿的母親,一個舞者,在貴族眼中是戲子,是一個不能跟他們平等相處的下等人,在她滿心歡喜地和德夫拉斯的母親說起訂婚的事時受到了這個平時以姐妹相稱的好鄰居的羞辱,她流著淚怒斥貴族夫人的虛偽:「我的帕蘿生下來的時候,你也曾說過會當做自己的女兒!……你的眼睛瞎了,你看不到你兒子的心聲,你看不到相愛的人!」她發誓,一定要讓女兒嫁給比德夫拉斯家更富有,更有地位的人家。看起來她的堅強似乎無視女兒終身的幸福,可是,當她和女兒目睹住在對面的德夫拉斯離家出走的時候,她對女兒說:「如果他沒有帶你走,你就得答應我給你提的親「。一個慈愛的母親忽現眼前,縱然她受到了貴族的羞辱,但為了女兒的幸福,她還是給了德夫拉斯機會,還是能接受她和德夫拉斯在一起,可惜,她們最終還是目送著德夫拉斯駕著馬車疾馳而去,留下了孤獨的帕蘿。在帕蘿的婚禮上,母親眼中的淚是辛酸的,無奈的。在婚禮結束後,德夫拉斯將自己關在屋裡,她對著焦急懊悔的貴族夫人含淚說道:「……我的女兒現在穿金戴銀,可是看看你兒子吧!·!現在輪到你和你兒子演出鬧劇了!」她為自己贏得了做人的尊嚴,盡管這尊嚴是來地多麼地痛苦。
二號女主角Chandramukhi是一個出名的美艷歌妓,雖然寄身於聲色場所,但她的心中也有愛,她不為金錢所動,遇到德夫拉斯後,嫵媚的身姿只為她所愛的人起舞,盡管德夫拉斯告訴他,心中除了帕蘿已不能再愛了,她也一如既往地深愛著。當她和成為領主夫人的帕蘿成為朋友一同歡快起舞的時候,被曾經遭到她拒絕過的一個貴族當眾揭穿身份,並形容她是低俗骯臟的地方來的人。她毫不畏懼,對著貴族說:「真正要受到譴責的應該是你們這些整天流連於低俗之地人虛偽的人!!「當貴族揚起手想打她的時候,被她一把止住並反擊狠扇了那人一個耳光,那個解氣啊,我居然和我媽一起在這個時候叫出了一個字:「好!!」
女主角帕蘿,一生只愛德夫拉斯,10年來為他守著明燈,風吹雨打,四季更替,10年如一日,當他們的愛遇到階級的阻力時,一個女孩子,為了尋求真愛,不惜自己的名譽深夜跑到德夫拉斯的房中渴望得到一個承諾,但得到的卻是失望及德夫拉斯父親的辱罵。在母親最後給她和德夫拉斯的機會失去後,美麗的大眼睛從此失去光芒。更可惡的是,她收到了德夫拉斯寄來的信,信中說他們之間的感情只是孩童時代的游戲,並不是愛。她徹底地絕望了。當婚禮當天德夫拉斯回來請求原諒的時候,她毅然抉然地拒絕了。可是,十年的愛豈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她從轎子里伸出的手上依然點著那盞為德夫拉斯而亮的明燈,這盞燈是德夫拉斯的生命之燈,也是她的。當她那個忘不了前妻而和她分居的丈夫問到她和德夫拉斯的關系時,她毫不遲疑地說:「我是肉體,而他是靈魂,我們是一體的,不可分割。」

片中對女性角色的刻劃深深感動了我,使我也愛上了這部片子,更別說精彩絕倫的歌舞了。喜歡印度片,愛情片的朋友真的應該去看一看,一定值得的。

資料轉自沙路論壇

Ⅵ 那部印度電影叫什麼名字,不是耿嘎的故事,說得是小少爺離家出走,長大後被壞人冒充的那部電影。。

是巴基斯坦老電影《田園情侶》,我也在找,終於找到了。

Ⅶ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可是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1

這是我第一次對電影做一個發自內心的觀後感,內心被深深地打動了。看著俗不可耐的電影名字——《三傻大鬧寶萊塢》,原本對它沒有抱很大的期望,只是吸引我是它的影評高達9。9分,從眾和好奇的心理促使我來一窺究竟。

寶萊塢的電影通常是音樂片。幾乎所有影片中都至少有一段唱歌跳舞的場面。要說的印度電影叫三傻大鬧寶萊塢>,這部電影毫不意外的擁有唱歌跳舞的場面。「七分共鳴、三分感動、一分搞笑」的電影竟然不能用「十分制」來打分了。以嬉鬧的行為抵抗印度的填鴨式的教育,不禁有了幾分此刻我們讀書的無思考的獲得學位,很有啟發性。主人公的口頭禪「一切順利」鼓舞了朋友,不是因為這句話能夠解決困難,而是因為記住這句話並不斷的告訴自我要有勇氣應對一切。

影片中的哲理與友誼只有自我才能悟出,片子中讓我體會到什麼叫喜極而泣,沒有半點壓抑感卻讓人看後懂得去體會和回味人生哲理,不僅僅僅是教育的思考,還有父母、朋友、甚至成功。我們不是為了成功而競爭嗎?我們追求高分、追求名次,學完後連最基本的動手操作都不會,試問如何學以致用,影片中在搶救莫娜生小寶寶而快速的動手自製所要用的工具。主人公蘭徹為了朋友的滑稽事情讓我們在樂中思考什麼是朋友?最後的結局自我去看看就明白:追求卓越,成功就會在不經意間追上你。

劇情開始就是覺得搞笑但是越來越覺得這原先是一部這么與我心靈接近的片子。這篇片子定位是喜劇,好像不太准確,個人覺得定位喜劇有點淡化其中的深刻好處,劇情片更像作為在中國教育體系下成長的我們80後,是會對此片產生強烈共鳴的。特此推薦。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2

已經第三次看這部電影了,《三傻大鬧寶萊塢》是一部輕松、幽默的印度電影,影片反映了印度現代填鴨式的教育帶給學生的壓力和恐懼。電影用詼諧色彩揭露了印度的教育制度問題,讓我們在一個愉快的氣氛中了解到一個嚴肅的問題,這都是電影的亮點。

中國的教育者應該好好看這部電影,有一段講述:教授對被逼得自殺的學生表現得毫無悔意,批評了教育局對學生的漠視。學生嬉戲場面與學生被校方迫至自殺兩種不同的片段融合起來,起了化學作用。同樣,在中國,雖然沒有這么誇張,但也不得不承認,我們的教育制度也有類似的問題。

電影中,三傻的友誼也很令人感動。人活著有太多身不由己,能像蘭徹那樣跟著感覺走實屬不易。法爾漢熱愛攝影,卻苦於父親的阻攔,只能在學校讀他並不感興趣的工程學,於是他成了倒數第二,但當他決定從事攝影的時候,成功向他打開了一扇門;拉杜,一個貧苦學生,面臨家庭帶來的各種壓力,只能寄希望於神,他對現實的畏懼與逃避讓他穩居倒數第一,但當他丟掉畏懼,勇敢面對生活時,幸運真的朝他招手了。也許就如蘭徹所說:很多時候,我們由於各種原因,不能選擇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但是有時候,只要你勇於跨出那一步,說不定就可以改變你的人生。而我,看完這部電影的最大感觸就是:follow my heart。

其實看這部電影我的內心很糾結,我不得不承認病毒院長說的,可我同樣佩服蘭徹的生活態度。就像在現實里,我深知生活的殘酷,卻幻想能隨心而活,做一個走心的人。

電影的最後,三傻終於在蘭徹的學校重聚,而蘭徹與女主的愛情也很圓滿。故事類似喜劇,但又並不是順風順水,也許就是為了告訴我們:跟著感覺走,終會柳暗花明。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3

看完《三傻大鬧寶萊塢》,覺得是一部很有深度的電影。電影講述了在印度當時崇尚男人做工程師、女人當醫生背景下,法罕、萊吉因為父母的原因不得不去印度帝國工業學院學習工程師知識,而蘭徹用非同常人的行為對抗著這所學校或者說這個社會存在的弊端;電影開始由蘭徹對正在訓話的院長說院長,如果鋼筆在太空沒用,為什麼不用鋼筆,他們可以剩下數百萬,院長回復以後作答,我個人認為這是這部電影對學院教育或者說整個印度社會的教育弊端描述的開始,直至最後院長回答了這個問題,讓我感受到院長在變化、學院也正在變化,至少院長他不再是從前那樣高高在上,而是恍然大悟認真對待自己的不對的地方。從這兩個片段可以讓人明白至少創新不是在知識工廠出來的,而是需要鼓勵學生去打破常規、敢於質疑的這種精神。

整部電影里,音樂讓人有時感到很親切、有時又讓人覺得內心好像被上帝的手輕輕得撫摸了一下;電影也有經典的句子,例如:追逐卓越,成功會在不經意間追上你(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句名言)、法罕對蘭徹評價時說的一句話鹽水具有極強的導電性,初二物理知識,我們都學過,只有他會應用。等等。

這部電影讓我最大的感受是:看完一遍,你會想學習;看完兩遍,你會思考你的理想意義是什麼;看完三遍,你會為卓越,而不斷充實自己。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4

星期六晚上,我們全家去看了一部電影,名叫《三傻大鬧寶萊塢》。不要被它那傻傻的名字所迷惑,這部電影還教會我許多道理呢!

這部電影的故事十分吸引人。在印度帝國理工大學有三個特殊的學生分別是蘭徹、阿爾法、蘭喬。蘭徹是一個優秀又樂於助人的學生,愛動腦筋、勇於。阿爾法愛攝影,但家裡逼著他學工程學。蘭喬家境平凡,但他壓力很大,總學不好。教授教育理念就是考好成績,只求好成績,不求創新。「臭屁王」是一個優秀的學生,十分,但他只會死記硬背。一天,蘭徹看見教授在罵一個學生,並把他的一個模具扔進了垃圾桶里。這個學生十分生氣,便自殺了。蘭徹看不下去了,就死攪蠻纏這要給教授講教學的道理,教授十分討厭他。臭屁王只會死,雖考試成績好,也鬧出了很多笑話。於是「臭屁王」約定十年後在當初侮辱他的地方見,看看誰更。轉眼十年過去了。阿爾法是一個優秀的攝影師,蘭喬的創新使家境脫離了貧困,蘭徹是一個,有著400多個專利。當「臭屁王」拿出一份失敗證明給蘭徹簽名的時候,才發現是自己不是最成功的。因為如果沒有蘭徹,「臭屁王」也不會這么成功,因為「臭屁王」的一些技術都是蘭徹給的。

看完這部電影我覺得分數好並不一定最後成功,只要創新就成功了。還有我覺得如果學不的專業,周記,再怎麼優秀也不會成功。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5

看了這個電影感觸好深,覺得好贊呢,三個人的友誼好感動!也說了親情,友情,愛情,非常值得我們去學習!讓我再一次知道趁年輕必須選擇自己喜歡的事,選擇喜愛的工作,去發揮自己才能和能力,不要怕恐懼不要找借口,遇挫折更不要輕易放棄!還有就是一定要跟優秀的人在一起,都說跟對人做對事,只要找對了方法才能讓自己成功。

大家應該都知道堅持跟行動真的很難,很多人都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今後必須要養成把努力當成一種習慣而不是三分熱度。生活不會辜負努力的人~ 有句話說:人生就像一場競賽!你不成功別人就超越你,今後生活中一定要追求卓越,感於去挑戰,不要選擇安逸,創新才是硬道理!才配的這句話:唯有追求卓越,成功就會在不經意間追上你。

現在社會人的壓力越來越大,幾乎都會為車子、工作、房子、面子,一定不要活給別人看,世界是自己的。現在人心越來越脆弱,也很容易陷入恐懼,所以有時候我們需要哄哄它!切記:千萬不能為了壓力就去死,要找別人或對朋友訴說,(記住人生除了生死其它的都是小事)要知足常樂要有好的心態,要學會自己調節,學習蘭徹說的那句話:平安無事,學會自己去思考,去感悟,體會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勇於品嘗所以滋味,只有親自品嘗到的味道,才會有不同收獲,才有是完美的人生。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6

影片中查圖爾把學習作為獲得生存空間的方法,那他必然是在一種競爭機制里邊。因為我們人類給自己所建構的生存空間,是以人類的知識作為基礎的,在這種建構的復雜的生存空間里邊,弱肉強食,叢林法則等等,和對相對固化的事物的追逐,成為了一般人內在生命巨大的障礙,所以他們很少能夠擁有真正的創造性。

而蘭徹最大的不一樣,是他內在的自由度,他非常的能夠駕馭自己的這種內在能量和外部時空之間的關系,所以他經常能夠別出心裁,或者能夠超越現有的一些局限或外部規則的局限。

我們都知道,在籃球場上從來不犯規的球員絕對不是好球員,但是,這個在犯規和失誤之中,他的起心動念變得非常的重要,所以蘭徹,在他對所有的事物的起心動念中,他都是一個相對正向的起心動念,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他違反了規矩,最終的結果,也都是有意義的,如果他的起心動念是低層次的,維度很低,那它受到的懲罰也將是嚴峻。

查圖爾之所以想成為一個所謂的戰勝者,是他把自己當成一個競爭者,他就會緊張,會有沖突。如果像蘭徹一樣把自己當成一個創造者,一個不斷體驗更高境界生命狀態的,或者突破現有局限的一個角色的話,那麼他根本不是在戰斗,他真正超越的是自己認知局限,超越自己投影出來這個世界設定的這種局限。

而這世界所有設定的局限全部取決於自己內在,就像他隨時可以挑戰自己,他在向女友求愛的這件事情上,他說干就干,當朋友提醒他這一點的時候,他馬上進行自我突破。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7

第一次觀看《三傻大鬧寶萊塢》,是在入職第一年。

當時的我,經歷了一波三折,剛剛安穩下來。大三時決定跨專業考研,選擇了我最愛的現當代文學。憑借著一腔孤勇,就那麼義無反顧地替自己決定了未來的人生走向。考研初試順利通過,卻又毅然決然地放棄面試,踏上了應聘語文教師的漫漫征途。

曾有不少朋友很羨慕我,人生似乎沒有走一步彎路。雖然沒有去讀研究生,但備考的大半年時光很大程度上彌補了我的文學素養,為後來成為一名合格的語文老師奠定了最初的根基;當需要在研究生復試與教師應聘考試做出選擇時,我又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算得上十分順利地就進入體制,端上了許多人羨慕的「鐵飯碗」。

我們不正如那些翻書瘋狂找答案的學生一樣嗎?面對問題與困難,並沒有認真獨立地去思考,而是隨波逐流,人雲亦雲。盲目從眾的背後,是自我的迷失。就像《森林大熊》中的熊一樣,當世界開始對他持有懷疑的態度時,他漸漸從原來的堅信變為自我懷疑,從開始的反抗變為聽人安排,宛如傀儡機器一般迷失自我。堅守自我,就要有獨立的思考,有自己的見解,將課本中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能量,投入生活中去巧妙運用。

正所謂四兩撥千斤,化知識為力量,才是真正的學習。

或許正如《三傻大鬧寶萊塢》中的蘭徹一樣,從一開始,我就清晰地知道未來的路在何方。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能夠清醒地覺察自我,明確人生的方向,或許就是我從教十年來始終保持高度工作熱情的秘訣。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8

影片中讓人印象最深的是蘭徹的口頭禪:All is well。「這能解決問題嗎?」「不能解決一切問題,但它至少給了我們面對問題的勇氣!」這是一種樂觀的態度,不管遇到什麼困難,我們都要用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去面對,這樣我們離成功會更近一些。其實我們的心很脆弱,你得學會去哄他,不管遇到多大困難,告訴你的心「一切順利」。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無論是在學校學習還是出去工作,我們面臨的壓力都是很大的,如何在這競爭中快樂的生活呢?這就需要樂觀的生活態度的支撐,或許「All is well」。做困境未成年人支持項目以來,見過很多困境未成年人及家庭,他們面臨各種各樣的困境,有時家訪回來情緒是低落的,不知道自己能給服務對象帶來什麼;有時面臨各種文案的整理,狀態是狂躁的;有時家長對於社工的完全依賴讓社工無力……做社工的過程中不是只有歡樂,同時也有憂愁,社工不是萬能的,也會有不同的情緒,我們要學會及時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培養良好的心態。

我相信任何一部電影,都可以展現出一輩人甚至一代人的精彩故事。看電影看的不僅僅是情節發展,更重要的是創作者想要向我們傳遞的內容。每一部電影在第二次第三次欣賞時,你會驚訝於自己的成長。看電影,也是讀人生。

做好社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一個持續累積的過程,今天的積淀與反思促進我們更好地成長,社工路上你我同行,不忘初衷!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9

三傻是指蘭徹,法漢以及拉朱他們之所以被稱為三傻,是因為他們想改變印度第一大學的皇家理工學院教育現狀,蘭徹他們認為這種,這種教育是一種填鴨式教育。

在這三個人中,拉朱和法漢是實實在在的給自己學習,而蘭徹呢?他十分可憐,他的學位和成績都是給了別人,他自己的父母早逝,也沒有父母給他錢,生活費也是自己打零工所得。

入學第一天,他受到了學長的欺負,而蘭徹為了自己的自尊,用電線纏著一個勺子,打開電閘後,通過水進行導電那個人便被電暈在地。蘭徹為了證明這是填鴨式教育,又為了拯救拉朱。將年級第二,(藍徹是第一)的演講稿中換了幾個詞,而那個人一點察覺也沒有,也照著念了下來,受到全校人的嘲笑,那個人後來與蘭徹賭一場,比十年後誰更有錢?這也使得,後面故事的發生。蘭徹身上有一種勇敢,敢做敢當,敢於對錯誤提出質疑的精神。這是一部喜劇片,卻用倒敘的手法反映出了印度學校及印度社會的陋習,反映了印度人的生活狀況,還反映出了人間的真善美。

我從蘭徹、法漢、拉朱身上學到有夢想,就要敢於追逐,求神拜佛的行為沒有,只有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創造,才能真正獲得成功。還有電影的結局,最後年級第二見到了蘭徹,後來那個人知道蘭徹就是他公司要簽約的那個有400多個專利的發明家後,便一改以前的態度。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10

影片中,十年後的三傻都做到了自己生命中的心想事成,因為他們對生命的內在訴求的不同,最終都實實在在的呈現了各自不同的生活,包括那個查圖爾,也獲得了自己認為好的生活,我們再一起來看看,這4個人十年後的生活狀態又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啟示:

查圖爾的學習方式是死記硬背,為取得好的名次也是下足了功夫,十年後的生活也是有豪宅,豪車,漂亮媳婦等,在世俗的眼裡他是優秀的,不過這種優秀使得他機械的成為了現實的一個工具,完全沒有他自己的生

查圖爾就是現實中在知識層面架構的人類軀殼的代表。查圖爾們無法自知自己內在真正的訴求,完全按照三維世界的體系來架構著自己的生命,這樣的生命「活一次」跟「沒有活」其實沒有本質區別。

所以說,在三傻和查圖爾之間的本質區別就是:有沒有活出自己真實的生命狀態。

查圖爾的生命狀態,在很多沒有明白生命本質的人眼裡邊,是非常認同查圖爾的這種生命狀態的,他們不理解生命本身的自在,才是生命真正追求的目的。

這是在我們的早期教育階段就已經把大腦完全格式化了,而且這種格式化的封閉屬性使得像查圖爾一樣的人們只能填充知識,填充學習中相對固化部分的東西,絲毫談不上創造力,所有的東西好像都已經被界定了。

這也是為何蘭徹可以成為400項發明的科學家,而查圖爾卻要哭著,喊著,求著蘭徹與自己合作的主要原因。

命!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11

星期五那天,老師給我們看了「三傻大鬧寶萊塢」。觀看了這部電影之後,讓我的感觸很深,看完這部電影後想到的第一句話就是:「分數真的有那麼地重要嘛,就因為畢業後領的那一張寫了墨水的.紙、領一本破本子,就讓那麼多人承受著他們還撐不起來的壓力嘛?」

也許,一個學生的成就可以襯托出一個學校的教育。但是,你們有沒想過一個成就的學生背後又有多少個學生因壓力過於沉重而倒下,一個家庭的改變和富裕都寄託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這樣只會讓他們覺得自己沒有順利的畢業,拿到那一本破本子或是領一張寫了墨水的紙,自己的家庭就沒辦法過上好日子,只會使他們盲目的去讀書,墮落在壓力之中,體會不到世界的幸福,沒有時間去體會朋友之間的快樂,輕松的去過一天。

學習上的第一並不能代表你什麼,如果你不能把它用在實踐中,只是一個死讀書的人,把一切的定義都背了下來又有什麼用呢?也許就像蘭砌說的一樣,在學習上,你們都陷入了瘋狂的比賽中,就算你是第一,這種方式有什麼用?你的知識會增長嗎?不會,增長的只有壓力。這里是大學,不是高壓鍋。即使馬戲團的獅子也會因為鞭打而學會坐在椅子上。但你們會說這是訓練得好,而不是教育得好」。蘭砌他不會因為學習而過分的去理解或是背,他善於在生活中實踐,探索他需要的知識。

從電影中我認識到。在學習上不要太過分的壓迫自己,篡奪自己的快樂,父母不要給自己的孩子太多的期望與壓力。在生活上我們要充分的利用自己的時間,老師也不要給學生太多的壓迫力,這只會使一個個學生在沉重的壓力中倒下。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12

昨晚看了一部印度電影《寶萊塢銀幕女傑》,讓我對一向以驚人數量著稱,卻難有精品的印度電影有所改觀,便寫了一則短小的影評,發到微信上。女兒看後推薦了另一部印度片《三傻大鬧寶萊塢》。

說實話,前一陣這部片子在影視網站特火,點擊率老高了,但就因為中譯的名字,叫什麼三傻大鬧寶萊塢、三個傻子、三個白痴、三個傻蛋、作死不離3兄弟等,以為是無厘頭搞怪類的電影,所以一直沒有想看的慾望。

女兒推薦,一定有她的理由,特意先查看了一下影評,評價還蠻高,所以下載看了。

一部近三個小時的電影,一下子看完還真需要耐性。但這部片子我是一氣看完的。

電影的影評已經很多,我不想畫蛇添足。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網路下。我只想說幾句我看此片後的感覺:

從這部極盡詼諧搞笑的瘋狂喜劇背後,我看到的卻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正劇。其諷刺意味的強烈程度,通過3個自殺(開始的一個未通過畢業的學生、校長的兒子、萊俱)、貧富差距(一貧如洗的萊俱家庭試圖通過兒子改變家庭命運,豪門蘭徹家庭用假蘭徹竊取文憑繼續賺取利益,形成強烈對比)、拜金主義、填鴨式教育等一系列不應該產生喜劇效果,但卻由編導組織成無窮笑料的黑色幽默,表現得淋漓盡致。暴笑後的淚水不是甜蜜,是一種苦澀、一種血腥!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13

今日,我看了《三傻大鬧寶萊塢》這部印度大學教育喜劇片。看完後,我思緒萬千,仍沉浸在影片感人、搞笑的情節中。我被影片中的的三個年輕人的友誼打動了。蘭徹的口頭禪「一切順利」鼓舞著朋友,告訴他們用勇氣應對一切。

蘭徹、法罕、加拉三個男孩是皇家工程學院的學生。他們逐漸認識,成為好朋友,搬到同一間宿舍。他們三個都寄託著別人的期望。蘭徹從小聰明好學,他要幫一個富翁拿到一張光宗耀祖的畢業證書。法罕是個特困生,他想以後賺大錢,讓爸爸有錢治病,讓媽媽過上好日子,讓還未出嫁的姐姐有錢買來嫁妝。加拉喜歡攝影,卻害怕爸爸的權威,選擇了自我不喜歡的工程學業。之後,三個人都有了自我夢想的職業。

每個人都有一種可貴的精神。蘭徹很好學:他六年級就會做初中三年級的題目。法罕很勇敢:他克服了心中的恐懼,成績從全校倒數第一升到了前十名。加拉很有說服力:他說服了爸爸,取得了自我喜歡的職業——攝影。加拉說服爸爸時,讓我感動的話是」爸爸,如果我當了攝影師會怎樣?賺少一點的錢,買小一點的房子,開小一點的車,但我會很幸福,會真正的歡樂。」

我想:以後遇到事情,必須要告訴自我「一切順利」。因為像蘭徹說的一樣:「心是脆弱的,要用安慰使它變得堅強。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14

影片中的拉加,他把改變家庭貧窮的命運像是賭注一樣全押在學習上,過度的緊張成為了他內心強大的壓力,使得他沒有辦法真正展開自己的生命智慧。也沒有辦法真正學進他要學的東西,他的焦點全部聚在了壓力上,反而忽略了「安住在當下」的學習。

拉加這個人物角色,在現代人中占的比例其實是最大的,很多人都是以要改變自己的經濟狀況而去學習,實際上這樣的學習結局只能走向平庸。

蘭徹也是出身卑微,但是他的整個生命過程卻有著不同的精彩,這與拉加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所以,當內在對生命本身意義的領悟有所欠缺,無法通透的領悟時,所帶來的不同程度的障礙,會讓我們在學習中產生困惑,迷惘,設定錯誤的學習目標。

真正的學習,是借學習而領悟生命智慧的,因為每一個知識背後都有它的智慧。

所以學習本身如果不以開啟智慧為目標,只是為了滿足生活生存的需要的話,那這種學習往往帶來的是痛苦,是糾結,甚至帶來的是災難。

再來看男主蘭徹,和法罕不同,他從小就酷愛機械,到皇家工程學院學習工程學,他是在做著自己喜歡的事,因為熱愛而做出的選擇,使蘭徹可以突破命運的種種障礙,不僅成為學校第一名,而且還獲得了被校長認為是象徵榮耀的太空筆。

「熱愛」,使蘭徹生發出內在的智慧,並引領他走出了與眾不同的人生道路。

一個人,可以通過「熱愛」進入自己的內在,找到自己生命中能夠共振的人事物,這個時候,他就是在不斷的驗證內在的具足圓滿。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15

看過幾次《三傻大鬧寶萊塢》了,每次總被發生在主角身上的趣事所逗樂,同時也被他們對於自己夢想的執著所打動。法罕是三人幫之一,迫於家裡人的壓力而上工程學校,但是他的夢想一直是成為一名攝影師。

在蘭徹的鼓勵下,他終於向自己的父母坦白了他的心聲,他發自肺腑的言說說服了一直期望他成為工程師的父親,從不能接受到坦然支持,法罕其實是幸運的。他的幸運在於他有機會從事自己熱愛的職業,而在步入職場的成年人中,又有多少是選擇了自己所熱愛的職業的呢?金錢、家庭往往是人們選擇職業時的重要影響因素,在某種程度上說也是障礙;不能絕對的說考慮薪資和他人的期望是不正確的,但是對於追逐自己的夢想, 是不是應該更純粹一些呢?

劇中的院長,總是教育學生們:生活是場比賽,當不了第一名就只能被人踐踏。這樣的教育方式培養下,像蘭徹那樣有創新思想的人總是受到抑制。影片多次描述院長邊由專人刮鬍子、邊聽歌劇午睡的一幕,配合著兩個學生的自殺,而他卻無動於衷,這是多麼的諷刺。這反映了一種

分數決定一切,創新受到各種思想和體制限制的制度。難道僅僅一張成績單便代表了一切?切勿一葉障目,如此行為不僅造成人才短缺,更是間接成為了此國家並不發達的根源。我們要突破自我,做自己想做的,走自己想走的路。盡力了,努力了自己心知肚明,失敗了也無所謂。看著蘭徹對體制的反抗,對老師的大聲質問,不禁理解了何謂自由。讓那些固步自封,只會說老生常談的話的人閉上嘴巴,以傲視給予回擊。

Ⅷ 《印度之行》劇情簡介|鑒賞|觀後感

《印度之行》劇情簡介|鑒賞|觀後感

1984 彩色片 162分鍾

英國高德溫影片公司攝制

編導:戴維·里恩(根據E·M·福斯特同名小說和桑撒·拉馬·羅舞台劇改編) 攝影:歐內斯特·戴 主要演員:朱迪·戴維斯(飾艾德拉·奎斯特) 維克多·巴納吉(飾阿齊茲·艾哈默德)佩吉·阿什克羅夫特(飾摩爾太太) 詹姆斯·福克斯(飾菲爾丁) 艾歷克·吉尼斯(飾戈德波爾) 尼格爾·哈維斯(飾隆尼)

本片獲1985年美國影藝學院最佳女配角、最佳作曲兩項奧斯卡金像獎,紐約影評協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最佳外國片金球獎

【劇情簡介】


19世紀20年代,英國女子艾德拉·奎斯特小姐與未婚夫隆尼的母親摩爾太太從倫敦去印度探望隆尼。那時印度是英國的殖民地。隆尼在印度的錢德拉布爾城任法官。

兩位女士經過長途跋涉到達目的地錢德拉布爾。一路上,無邊的田野,絢麗多彩的異國風光吸引著她們。年過七旬但思想開明的摩爾太太對印度抱友好態度,渴望對它有真正的了解。艾德拉也希望認識「真正的印度」,但帶著西方人的獵奇心理,畢竟她從來沒有離開過英國。

但是自從抵達印度之後,幾乎所有的當地英國人都勸她們不要與印度人交往,說「東西方不同,這是文化問題」。隆尼到印度後也變得趾高氣揚官氣十足。事實上所有在印度的英國官員都如此。他們根本不把印度人放在眼裡,只生活在英國人俱樂部這個狹小的圈子之中,一切仍按照大英帝國習慣旁基行事。摩爾太太對於自己同胞的種族偏見不以為然,認為這是由於權力和優越感的緣故。

月夜,摩爾太太從英國人俱樂部溜出來獨自散步,不知不覺走進了伊斯蘭教清真寺。月色下,建築物的大圓頂、拱門,花園里的菩提樹、落葉,恆河裡的粼粼流水交相輝映,構成一幅美麗又神聖的圖畫。她遇到印度醫生阿齊茲·艾哈默德。阿齊茲是個中年鰥夫,熱情誠懇,與摩爾太太稍一接觸,他就感到她與當地那些飛揚跋扈的官太太完全不同。阿齊茲對她說,恆河裡鱷魚成群,有時還會漂浮著死人。摩爾首啟橋太太對美與丑竟會如此奇妙地混為一體感到不可思議。

錢德拉布爾的公立學校校長菲爾丁是個開明的英國人,他一貫主張英國人應該和印度人溝通。得知摩爾太太和艾德拉想了解印度,便請她們和阿齊茲及一位婆羅門教學者戈德波爾到他家見面。阿齊茲被這些英國人的真誠所感動,熱情地提出帶他們游覽著名的馬拉巴石洞。隆尼對母親和未婚妻與印度人交往大為不滿,他的種族偏見令摩爾太太很失望,也刺傷了艾德拉。艾德拉鑒於自己與隆尼的分歧愈來愈大,於是提出與他解除婚約。隆尼對此感到愕然。

一天,艾德拉騎自行車出遊,無意中到了一個古老寺廟的廢墟。只見雜草叢中有各種形狀的歡喜佛像,樹上野性的群猴向她襲來,艾德拉嚇得趕快離開。夜晚,她想起佛像,心猿意馬,她又主動與隆尼言歸於好。

阿齊茲游石洞的大膽建議使者猛他自己陷入尷尬境地,為此他急得病了一場。幸好朋友們幫他准備好桌椅、餐具、食物、運輸工具,他的建議才能變成現實。

出遊的那一天,阿齊茲和眾好友天不亮就攜帶大包小包到火車站等候,生怕錯過了開車時間。兩位從來沒有那麼早起床的英國女賓准時到來。隆尼讓勤務兵安東護送摩爾太太和艾德拉出遊,但艾德拉把安東打發走了。菲爾丁和戈德波爾本來答應參加此行,可是由於戈德波爾晨禱時間過長而錯過了火車。其實,戈德波爾並不贊成這次旅行,但他沒有明說。阿齊茲十分失望。

火車抵達石山腳下,阿齊茲早已為客人准備了一隻大象,讓它馱她們上山,一路上還有樂隊奏樂。附近的村民跟在大象後面看熱鬧。一行人浩浩盪盪向馬拉巴石洞前進。

其實,馬拉巴石洞只是一個個空空的石洞,裡面既沒有佛像,又沒有浮雕,也沒有宗教色彩,它們惟一的價值只在於是陳年古跡。然而石洞產生的壓力卻不是人人都能夠承受——尤其是處於某種脆弱狀態的人。

旅客和看熱鬧的人紛紛進入陰陰森森的石洞。洞里回聲很大,甚至大家屏息的時候都能聽見雷鳴似的聲音。阿齊茲惡作劇地大叫一聲「摩爾太太」,把摩爾太太嚇得頭暈目眩。她趕快出洞休息。當人們接著去看第二個石洞的時候,摩爾太太沒有跟隨前往,並且建議不要那麼多人同時進洞。

阿齊茲和導游領著艾德拉三人前往,阿齊茲拉著艾德拉往上走。艾德拉忽然問阿齊茲愛不愛他的妻子。阿齊茲說,婚前兩人根本沒見過面,不過既然是男人和女人,又很年輕,因此感情很好。艾德拉又問他妻子以外有沒有別的女人。阿齊茲很尷尬,借故躲到一邊抽煙使自己冷靜下來。艾德拉等了一會兒,便自行進洞。待阿齊茲抽完一支煙,已不見艾德拉。他急得到各洞口叫她的名字。這時,艾德拉在漆黑的洞內看見阿齊茲的身影,聽到自己名字的回聲,突然沖動起來……

隨後,只見艾德拉狂奔下山,她全身傷痕,歇斯底里地又哭又發抖,說阿齊茲想對她非禮。

事情急轉直下。阿齊茲還沒有明白過來是怎麼一回事,便以企圖 *** 白人的罪名被警察逮捕了。菲爾丁和摩爾太太都不相信阿齊茲會做出這種事。熟悉阿齊茲的本地居民也認為老實的醫生肯定是冤枉。這一事件幾乎使印度人和英國人之間發生正面沖突。

菲爾丁四齣奔走,為阿齊茲洗刷罪名,但徒勞無功。戈德波爾採取超然態度,因為他認為不管怎樣努力,結果都是一樣。摩爾太太受到很大打擊,心力交瘁,她早已訂購回程船票,便傷心地離開錢德拉布爾。戈德波爾在火車站默默地雙手合十為她祝福。然而還沒有抵達倫敦,她就在船上去世。人們為她舉行了海葬。

殖民當局認為,有色人種向來覬覦白人女子,阿齊茲更有犯罪動機,因為在他家的床下找到幾本有女人半 *** 片的雜志,他又給一個在加爾各答開妓院的朋友寫過信,說想去見識一下脫衣舞。而他在馬拉巴石洞口撿到的艾德拉的望遠鏡被說成是他的凶器,安東被艾德拉支使走也說成是阿齊茲的預謀。

阿齊茲的朋友為他從加爾各答請來一個主張自由運動的名律師。不過律師並沒有發揮作用,因為事情又峰迴路轉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

艾德拉出庭的路上,汽車被憤怒的群眾包圍,還有人穿著猴子戲裝把臉貼在車窗上扮怪相。艾德拉失魂落魄地走上法庭。法庭外,群眾抗議隆尼把證人摩爾太太送走,高呼「摩爾太太」;窗外傳來隱隱的雷聲;室內又悶又熱。艾德拉彷彿又置身於石洞里。當檢察官問她話的時候,她說,與阿齊茲單獨進洞不是阿齊茲提議,而是摩爾太太提議的,事實上阿齊茲並沒有進洞。隨後,她撤銷了控告。阿齊茲無罪釋放。群眾把阿齊茲像英雄一樣舉起,並為他的勝利舉行慶祝。

艾德拉遭到白人和印度人雙方的鄙視,只有菲爾丁收留她並為她送行。

船上有位好心的乘客給菲爾丁拍來電報,告知摩爾太太的死訊。菲爾丁不忍在阿齊茲興高采烈時告知他噩耗,因此只說了另外一件事:要求他放棄向艾德拉的索賠。菲爾丁認為,整個事件其實是種族主義者煽風點火引起,艾德拉被人利用了,不過她知錯能改還是好的。阿齊茲聽了大怒,說英國人到底還是站在英國人一邊。

阿齊茲放棄了索賠,遷到遠離英國人統治的邊遠山區行醫。若干年後,菲爾丁帶著他的新婚妻子——摩爾太太的女兒去印度山區探望阿齊茲。阿齊茲十分感動。馬拉巴事件的陰影開始漸漸淡化。

一天,在倫敦孑然一身的艾德拉接到阿齊茲來信,信中表示馬拉巴事件的陰影在他心中已逐漸淡化,他告訴艾德拉他已遷到山區工作,那裡正在飄雪。艾德拉百感交集,抬頭望窗外,雨水正打在玻璃窗和磚房頂,雷聲隱隱可聞。

印度之行的噩夢終於結束了。

【鑒賞】

英國導演戴維·里恩以《相見恨晚》(1945),《孤星血淚》(1946),《霧都孤兒》 (1948),《桂河橋》 (1957),《阿拉伯的勞倫斯》 (1962),《日瓦戈醫生》(1965)等經典影片震撼影壇。他在《瑞安的女兒》(1970)之後,沉默了14年,到1984年才重出江湖,執導了這部收山之作。《印度之行》是他最後一部作品,1991年4月一代電影大師離開了人世。盡管《印度之行》不如上述名片經典性強,但也膾炙人口,獲得該年美國影藝學院奧斯卡獎11項提名,與當年的 《莫扎特》提名數目相當。

戴維·里恩之所以挑選《印度之行》 為他重出江湖的第一部戲自有其道理。英國作家E·M·福斯特的小說《印度之行》發表於1924年,1960年被改編成舞台劇。不少電影家都想把它搬上銀幕。印度電影導演薩蒂亞吉特·雷伊60年代就想拍攝這部影片,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如願。1970年,福斯特同意英國製片人約翰·布拉德博恩把《印度之行》搬上銀幕。不料尚未簽約,福斯特便去世。又過了十幾年,布拉德博恩才買下版權並籌夠資金。有些公司非要在影片出現石洞里的 *** 鏡頭才肯投資,有些公司又不同意讓佩吉·阿什克羅夫特這位年屆77歲的老演員出演摩爾太太。總之,待一切就緒已是80年代。布拉德博恩請戴維·里恩出山。1983年底開拍,1984年底告成。

福斯特的小說充滿人文主義精神。他的小說被搬上銀幕者還有《看得見風景的房間》和《霍華德庄園》。在《印度之行》中,英國殖民者滿懷種族偏見,傲慢無禮,印度人善良真誠,但又很幼稚。二者之間充滿矛盾,這鴻溝非一日形成,也非一日可以消除。戴維·里恩把小說搬上銀幕,80%忠於原著,不過他更大大加強了原著中對英國殖民統治的鞭撻。

自從《印度之行》一書出版以來,無論評論家或讀者都在猜測馬拉巴石洞里發生了什麼事,到底阿齊茲有沒有 *** 艾德拉。馬拉巴山洞一節是全書的 *** ,然而書中寫得很隱晦,並沒有明明白白寫出發生了什麼事,使這問題長期是個謎。戴維·里恩對原著的最大改動,也是比原著更直接抨擊英國殖民統治的,是明確告訴觀眾:石洞事件是冤案,是殖民者種族偏見的結果。影片交代的來龍去脈是這樣的: (1) 在此之前艾德拉看見歡喜佛和群猴時曾有過性沖動;(2)是艾德拉把安東打發走,而不是像法庭上安東所作證的阿齊茲把他支使走;(3)是摩爾太太建議阿齊茲和艾德拉不要和許多人一起進洞,而不是像法庭上所說,阿齊茲有預謀地甩開眾人;(4)是艾德拉主動問阿齊茲感情生活問題;(5)艾德拉奔下山後,阿齊茲並不知道她已下山,還在一個個石洞口叫她;(6)法庭上說阿齊茲用望遠鏡擊倒艾德拉企圖施暴,實際上阿齊茲是在艾德拉狂奔下山後才在洞口撿到望遠鏡。最關鍵的鏡頭是,艾德拉獨自進洞後,在黑暗中看見阿齊茲在洞口的身影,他往裡喊:「奎斯特小姐!」艾德拉沒有回應,但從她臉上的表情可以感到她正處於精神紛亂的狀態,與在此之前她看見歡喜佛時的心理狀態一脈相承。緊接著一個鏡頭是:一股水在池邊沖出一個決口(其實是一頭大象在池裡嬉水)。這個隱喻表明了艾德拉這時生理上的變化。觀眾有理由相信,一切都是艾德拉自己的性幻想引起(當然,少不了她周圍持種族偏見的人煽風點火)。這便為後來艾德拉在法庭上突然撤銷控告找到合理解釋。

《印度之行》和戴維·里恩的許多影片一樣,都是描寫遠離故國到異鄉的人通過一次旅行對世界和對自己的認識受到考驗。摩爾太太和艾德拉抱著了解東方的目的前去印度,結果一個心力交瘁而死,一個聲名狼藉返回英國。對摩爾太太來說,這是一次失望之旅。她剛抵達錢德拉布爾火車站,看見兒子隆尼,然而隆尼不是專門來接她的,他主要是來接他的上級長官。隆尼對當地人的趾高氣揚和對上級的諂媚奉承令她很不舒服。英國人俱樂部里完全保留大英帝國的一套習俗,每次活動開始都要全體起立唱《天佑吾王》,令她感到無奈。當她與她的同胞談起接觸不到當地人時,他們竟回答說:「這是你的幸運!」游園會上她要求印度貴婦說幾句印度語給她聽,可是她聽到的只是「海德公園」,「滑鐵盧」等外來語。幸好菲爾丁把她和艾德拉請到家裡,介紹她們認識當地兩位知識分子戈德波爾和阿齊茲,但隆尼又對此勃然大怒。艾德拉提出與隆尼解除婚約後不久又恢復婚約,令她感到迷惘。好不容易有機會去游馬拉巴石洞,又發生意外事件,加深了印度人與英國人之間的矛盾,對於一個年過七旬的老人來說,這一連串不快確實是難以承受的。善良的摩爾太太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對於艾德拉,這是一次不幸之旅。她自身的脆弱經受不起東方文化的沖擊。她到印度本想了解東方,卻不料近距離認識了自己的未婚夫。這次旅行正好與她的心路歷程並軌。她感到與隆尼的距離而提出解除婚約,又因東方文化的沖擊,而收回提議。但實際上她並不愛隆尼,因此在馬拉巴山洞上眺望錢德拉布爾時,她聯想到身邊這個印度男人不知道愛不愛他的妻子,於是提出了那個曖昧的問題。她並不是故意挑逗,但一連兩個曖昧的問題,造成了尷尬的氣氛,阿齊茲避開到一旁,好讓自己冷靜一下。艾德拉本人卻被自己的聯想搞得心慌意亂,一發不可收拾。她從山上狂奔下來之後,只見她臉上身上都是擦傷的痕跡,她已處於半昏迷狀態。觀眾並沒有聽見她控告阿齊茲,但她被一群英國官太太包圍著,從她們嘴裡傳出來的話,可靠性如何大有疑問。隆尼在這問題上成了主導人物。

《印度之行》的情節圍繞著六個人物的關系展開。除了上述二人,還有兩個英國人。隆尼是英國殖民者的典型,菲爾丁代表有正義感的英國人,反對殖民統治,主張與印度友好。而影片里的兩個印度人,戈德波爾和阿齊茲代表印度人中的東方哲學思想和民主思想。婆羅門教老學者戈德波爾認為人生有輪回,善惡有因果,一切都命中註定,抗拒是沒有用的。他預感馬拉巴之行凶多吉少,但不露聲色,僅僅獨善其身,設法拖長晨禱時間避免參加;他明知阿齊茲是冤枉,但不願抗爭,因為他認為結果反正都是一樣。也許正是這種忍的哲學使印度長期處於殖民統治之下。

阿齊茲是個西醫,受過西方影響,具有民主意識。他對英國殖民者沒有什麼好感。他曾說,一個英國男人在印度呆上兩年就會變得作威作福,而英國女人只需六個月就夠了。片中有一場戲充分證明這一點:一個夜晚,英軍少校請阿齊茲去出診。路遠,阿齊茲雇了一輛馬車趕到少校家,僕人卻告知少校不在家。少校太太和她的女友有說有笑從屋裡出來,正眼都不瞧阿齊茲一下,徑直上了他雇的馬車揚長而去,把阿齊茲一人留在黑暗中,因為主人既然出門,僕人便把大門口的燈熄滅了。可以想像,在經歷了這么一次屈辱之後,阿齊茲自然把對他平等相待的摩爾太太驚為神人。而菲爾丁邀請他到家裡更使他受寵若驚——這是他第一次進入白人的家。因此,當菲爾丁的領帶扣突然斷裂,他毫不猶豫解下自己的領帶扣給菲爾丁用(致使隆尼又增加了一份種族偏見,他看見阿齊茲的衣領因此外翻時,鄙夷地對艾德拉說:「瞧,這就是印度人。穿得倒挺整齊,就是不懂得用領帶扣!」)阿齊茲在與菲爾丁幾次接觸之後便視他為知己,無保留地把珍藏的亡妻照片給他看,關心他的婚姻問題,甚至向他袒露自己喜歡大胸脯女人。阿齊茲太天真了,白人給他一分友誼,他就報以十分。他完全不考慮自己的實際條件,便貿然提出要請兩位女賓游馬拉巴石洞。成行時,他興奮得像個孩子。火車正在行進中,他竟攀身出車外,只用單手抓住車廂門,全身作「大」字形喊道:「我是道格拉斯·范朋克!」與兩位英國女士一起坐在象背上,他更飄飄然,說自己覺得像個皇帝。他的熱情不斷上升,然後一下子跌落到冰點。被捕後他冷靜下來,對所有英國人都感到失望。菲爾丁回國後給他寫過兩次信,他沒有回。直到看見他惟一尊敬的摩爾太太的女兒成了菲爾丁的妻子,他的情意結才被打開。

戴維·里恩素以偏愛異國情調著稱。《印度之行》是在印度、尼泊爾和喜馬拉雅山脈的克什米爾地區拍攝的。和他過去的名作一樣,這部影片的景色美得無與倫比。無論是遠山,近水,荒蕪的野外,綠油油的大地,岩石突起的山峰,月光下面的寺廟,暴風雨的夜晚,冰雪覆蓋的村落,都不是為獵奇而拍,而是故事中的一部分,幾乎就是一個角色,一個他描繪的混亂不可知的外部世界與人物內心世界的象徵。他的影片幾乎每一部都給觀眾帶來巨大的視覺享受,難怪它們全都叫好又叫座。

《印度之行》全長近三小時,但觀眾絕不感到是一部這樣長的影片。全片一氣呵成,沒有一個多餘的鏡頭。這種功力與戴維·里恩的剪接師出身有關。早年他做剪接的時候,曾因剪得太過分而被製片人解僱。但這並沒有使他放棄苛刻的剪接習慣。經過他手保留下來的東西,一定非美得驚人便新得獨特。他曾說:「我可以毫不手軟地剪掉一個鏡頭,哪怕是一個很好的鏡頭,只要它影響了影片的流暢。」十多年剪接工作經驗,使他在執導時腦子里就開始進行剪輯。因此,他的耗片率很低,而拍出的影片既嚴謹又流暢。戴維·里恩的影片,含意主要不是通過對白,而是通過形象來表達。《印度之行》一片由他親自剪輯,自然是一部大師級的作品。

Ⅸ 誰知道這部印度電影的名字

問我同學去了

Ⅹ 求印度電影名字,男主角開始花心,火車上追一個女生,提到什麼na qie,應該是完美愛情的男主角名字

就是印度電影,ranbir kapoor主演的,叫《美女,別掉進我的魔掌 Bachna Ae Haseeno》! 也叫《愛情你我他》。

閱讀全文

與印度電影男友是為了他的錢火車上不要他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動漫電影治癒系 瀏覽:382
歸心似箭電影女主角 瀏覽:686
電影2015彼德潘 瀏覽:577
泰國電影第一部 瀏覽:970
韓國電影新的姐姐下載 瀏覽:982
張藝謀電影節 瀏覽:825
歐美老電影世界末日 瀏覽:966
看一看高清電影網 瀏覽:932
m1905倫理電影網 瀏覽:829
國外流氓主角的電影 瀏覽:951
之後美國電影 瀏覽:277
廬山國際愛情電影周在家 瀏覽:465
韓國特色愛情電影免費 瀏覽:89
步步情手機電影網 瀏覽:473
綉春刀電影票價 瀏覽:757
很日本的電影網站 瀏覽:475
如何購買APP看電影 瀏覽:335
電視劇里的馮月是哪部電影 瀏覽:770
古代搞笑電影大全 瀏覽:39
大陸武警電影有哪些 瀏覽: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