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問大家,印度電影《流浪者》,有國語版的資源嗎
《流浪者》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2g1LZ-Pdb91JIK5V19TVhA
作品相關簡介:
《流浪者》是由拉茲·卡普爾執導,KhwajaAhmadAbbas編劇,納爾吉絲、普利特維拉·卡浦爾、拉茲·卡普爾等主演的家庭愛情片,於1951年12月14日在印度上映。影片講述了法院審理拉茲闖進大法官拉貢納特住宅的謀殺案件時,意外發現了拉貢納特在24年前拋妻棄子的故事。
2. 《流浪者》拉茲之歌到底是誰唱的啊是否拉茲·卡普爾
電影《流浪者》拉茲之歌到底是誰唱的?一個流傳了整整七十年的謬誤是時候澄清了。
一、冷知識:《拉茲之歌》詞曲作者是個小木匠1948年春,二十四歲的拉茲·卡普爾成立了自己的電影公司R·K FILM,成功拍攝了《火》與《雨》。
我們在《流浪者》片頭看到的這個R·K FILM標志,拉茲一手摟著麗達一手拎著一把小提琴,即源自《雨》電影海報。
獲得初步成功後,拉茲打算趁熱打鐵、再下一城,集結所有資源拍攝《流浪者》。
他說服父親 普利特維拉 加入,還帶上了從未拍過電影的爺爺 德萬·卡普爾 。
最後就連小弟弟 沙希·卡普爾 也加入進來,卡普爾家族幾乎全員出動。
一切工作準備就緒,唯有一件事令拉茲頭疼不已,那就是《流浪者》全片音樂一個音符都沒有誕生。
這是相當致命的,要知道,歌舞片看的就是聲畫對位,沒有音樂,皮之不存,一切工作無法展開。
先前拉茲手下有個音樂人叫羅姆·甘古利,二人已經合作了《火》和《雨》,拉茲有感此人創作水平十分不穩定,尤其這次《流浪者》,沒有一首曲子是他想要的,拉茲心急如焚。
細心的拉茲還發現一件事,羅姆·甘古利並沒有乖乖坐在他的辦公室里加班,總是半夜偷偷溜出去。
羅姆是去哪了呢?
跑去花街柳巷找靈感去了?
很快拉茲發現,羅姆是深更半夜偷偷跑去一家劇院找人,這個劇院不是別人家的,正是自己父親老卡普爾名下的—— 普利特維拉劇院。
話說回來,《流浪者》的作曲羅姆跑到這家劇院幹嘛呢? 他要找人——劇院樂隊琴師 傑基山 。
傑基山在未進入劇院前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木匠,盡管有著過人的天分,但生性憨厚的他不顯山不露水也懶得爭功,基本泯然眾人。
事實上,《火》與《雨》兩部電影的音樂,羅姆都要暗地裡向傑基山求助才能成譜。
聰明絕頂的拉茲很快弄明個中蹊蹺,他想都沒想就對羅姆說了聲「你回家吧」。然後將傑基山畢恭畢敬請到他的辦公室里,對他說——「今後你就是我的音樂總監!」
傑基山說不行,您得帶上劇院樂隊負責人 香卡 ,香卡是自己的伯樂和知音。
香卡在面試傑基山的時候,十分欣賞他的作曲才華和演奏技能。出於愛才之心,在沒有向老闆匯報的情況下,拍板留下了小木匠傑基山,其人大公無私、情操高尚。
拉茲聞聽後馬上做出了決定,由傑基山和香卡二人一起肩負起《流浪者》音樂創作。
很快,二人譜寫出《帆船之歌》、《拉茲之歌》、《海風之歌》、《麗達之歌》等九首電影音樂,拉茲極為滿意——「這正是我想要的!」
拉茲·不僅是個藝術天才,還具有一流的商業頭腦,他馬上第一時間與傑基山和香卡簽約,買下二人今後所有音樂的版權。
此舉完全改變了傑基山的個人命運,他的 社會 地位和個人財富得到了根本性的轉變,步步生蓮、步步生金,由一個不起眼的小木匠搖身一變成為 社會 名流,日後成為蜚聲國際的音樂家。
那麼,《拉茲之歌》到底是誰唱的?《麗達之歌》又是誰唱的?
二、《拉茲之歌》到底是誰唱的?這里可能要給大家一個比較令人失落的答案——《拉茲之歌》並非拉茲·卡普爾所唱。
《流浪者》上世紀五十年代曾在我國上映,之前由於訊息不發達,這個誤傳持續了將近七十年之久。
事實上《拉茲之歌》的演唱者叫穆科什(Mukesh),是天竺國寶級歌星,演藝地位並不亞於拉茲·卡普爾。
甚至由於相貌英俊,穆科什還當過一段時間演員。
穆科什還有一個兒子大名鼎鼎,那就是 尼汀·穆科什 ,《奴里之歌》那個歌喉婉轉的男聲部「阿加里……」就是這小夥子唱的。
不過穆科什逝去得十分突然,1976年8月27日,穆科什在美國巡迴演出時在底特律心臟病突發離世,而且當時是死在舞台上。年僅五十三歲。
他的最後一首電影插曲是拉茲·卡普爾的《虔誠之美》(上映於1978年)。
穆科什死後留下一個空白,其後天竺每位男歌手都有一個野心,想填補這個空白。然而無一稱願,包括他富有才華的兒子尼汀·穆科什。
納爾吉絲是深受中國觀眾喜愛的女演員,經她詮釋的麗達,美麗、溫婉、兼備智慧與勇氣,將麗達悲歡離合的經歷和內在矛盾的 情感 絲絲入扣富有層次地表現出來。
而拍攝《流浪者》這一年她也不過二十二歲的年紀。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影片結尾,麗達俏皮地沖著拉茲擠了擠眼, 「我還會叫你野人。」 多麼可愛的女孩兒,幾乎滿足了男人對一個女性的所有幻想。
納爾吉絲正如她的名字「水仙花」一樣在我們記憶里淡淡吐露著芬芳。
納爾吉絲深愛著拉茲·卡普爾,只是拉茲已有妻室,拍攝《流浪者》時他已結婚四年,是一個男孩一個女孩的父親。
拉茲的妻子 克里希娜 是老卡普爾的表妹、拉茲的表姑,對,你沒看錯,就是這樣親上加親!有龐大家族做後盾,正宮地位自然是牢不可摧!
納爾吉絲這段苦戀,也只能是此恨綿綿無絕期。
1957年,在拍攝《印度母親》時片場起火燒著了她的衣服,扮演她兒子的蘇尼爾·杜特奮不顧身將她救出,後來她嫁給了他。
許多中國觀眾在喜愛《流浪者》的同時產生了移情心理,一是真心希望拉茲和麗達現實生活中走到一起;二是真心認為《麗達之歌》就是納爾吉絲演唱的。
其實亦並非如此。
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麗達之歌》、同時也是《奴里之歌》的演唱者——綽號「寶萊塢夜鶯」的 拉塔·買蓋世卡 (Lata Mangeshkar),也是一位神級女歌手,演唱作品有四萬首之多。
她二十二歲時錄制了《流浪者》,五十歲那年演唱了《奴里之歌》。
出生於1929年9月28日的拉塔至今仍健在,算來已有九十二歲高齡。
中國許多年輕人倒是對她十分熟悉,這並不奇怪,前些年非常流行的那首十分魔性的《新娘嫁人了,新郎不是我》嬌俏可人的女聲部也是拉塔。
對,別懷疑,那一年她七十一歲!
綜上所述,電影《流浪者》九首插曲由 穆科什 、 拉塔 兩位歌手演唱。
拉茲·卡普爾和納爾吉絲沒有參與演唱錄制工作 。「拉茲」、「麗達」的演技是如此優秀,帶給我們跨世紀的感動,已無需贅墨增姿添彩。
正如那句老話——誰還會給金子鍍金呢?
(全文完)
不太清楚,可以去網路上搜索一下。拉茲之歌是挺好聽的,有愛情中的相愛味道,是青年男女愛唱的流行之歌。
印度老電影《流浪者》"拉茲之歌"是由拉傑.卡普爾演唱的。
3. 印度電影流浪者是哪年在中國播放的
《流浪者》1955年由長春電影製片廠譯制,是中國公映的第一部印度電影。1979年重新上映。
庄嚴肅穆的法庭之上,險遭殺害的大法官拉貢納特(普利特維拉·卡浦爾Prithviraj Kapoor飾)義正言辭,道貌岸然。被告席上,神色頹喪的青年拉茲(拉茲·卡普爾Raj Kapoor飾)無依無靠,聽天由命。
拉茲自幼在貧困的環境中長大,後被拉貢納特當年的仇家引誘趕起偷盜搶劫的營生。按照這位大法官的說法,他就是一個天生的壞蛋與墮落者。
角色介紹
1、麗達(演員納爾吉司)
聰明伶俐,師從拉貢納特學習法律。曾是拉茲的童年夥伴,樂於助人,經常幫助拉茲。當她在大學時期內與拉茲再次相見時,已出落成一位美麗高貴的姑娘。兩人一見鍾情,並逐漸升華為對拉茲轟轟烈烈的愛。因為愛拉茲,她自高奮勇擔當拉茲殺人罪的辯護律師。
2、拉貢納特(演員普利特維拉·卡浦爾)
印度上流社會中很有名望的大法官,道貌岸然,信奉「好人的兒子必定是好人,強盜的兒子必定是強盜」的執拗觀念。一天,他在家中險遭拉茲入室殺害。可是拉貢納特萬萬沒有想到,要想殺死他的拉茲正是他親生的兒子。
4. 80年代在中國放過的印度電影
1迪斯科舞星 2度先生Mr India 3《德維達斯》、4《玩具車》、5《吉莉巴拉》、6《地獄天堂》\<眼鏡蛇》,7《20世紀》、8《新印度》、9罪行與懲罰》、沙爾達 大篷車》、《奴里》,還有更早拍攝的《流浪者》、《兩畝地》。
5. 《流浪者》英文名字
【原片名】Awara 【中文名】流浪者【出品年代】1951 【國 家】印度【主 演】普利特維·拉傑·卡普爾 納爾吉斯 拉傑·卡普爾【出品公司】印度拉茲·卡普拉電影公司
6. 卡琳娜卡普演的電影
個人檔案
原名:Kareena kapoor 姓名:卡琳娜·卡普 別名:卡任娜·卡普 性別:女絕色美女---卡琳娜身高:170cm 出生地:印度孟買 生日:1980年9月21日 星座:處女座 婚姻狀況:未婚 家庭成員: 父Randhir Kapoor(演員) 母Babita kapoor(女演員) 姐姐Karisma Kapoor(女演員) 喜歡的男演員:Raj Kapoor,Shah Rukh Khan 喜歡的女演員:Babita,Nargis,Karisma Kapoor 喜歡的地方:倫敦 喜歡的食物:中國菜,義大利菜,泰國菜
[編輯本段]主要作品
繼母 Step Mom (2010) RA. One (2010) 我們未來見 Milenge Milenge (2010) .....Priya好運理發師 Billu (2009) 三傻大鬧寶萊塢 Three Idiots (2009) 偶然運氣 Luck by Chance (2009) 難以置信的愛 Kambakkht Ishq (2009) 親密有罪 kurbaan(2009) 柯漢納夫婦 Main Aur Mrs Khanna (2009) 超級明星 Halla Bol (2008) .....Herself 風度 Tashan (2008) Golmaal Returns (2008) .....Ekta 流浪狗羅密歐 Roadside Romeo (2008) 再生緣 Om Shanti Om (2007) 忽然遇見你 Jab We Met (2007) 36 China Town (2006) 奧姆卡拉 Omkara (2006) 事事有謎 Chup Chup Ke (2006) 奪面煞星寶萊塢 Don (2006) Kyun Ki? (2005) Bewafaa (2005) 友誼萬歲 Dosti: Friends Forever (2005) 色劫 Aitraaz (2004) Dev (2004) Yuva (2004) Hulchul (2004) 沙梅利 Chameli (2003) Main Prem Ki Diwani Hoon (2003) 控制線上 LOC Kargil (2003) 復仇血戰 Talaash: The Hunt Begins... (2003) Mujhse Dosti Karoge! (2002) 阿育王 Ashoka the Great (2001) 有時快樂有時悲傷(花無百日紅) Kabhi Khushi Kabhie Gham... (2001) Yaadein... (2001)
[編輯本段]個人簡介
卡任娜.卡普出生於1980年9月21日,念法律,夢想到哈佛取得法學博士,但身為全世界最多人看過的印度電影:流浪者的導演兼演員拉吉卡布爾的孫女;祖母又是鼎鼎大名的美女歌手,父母親也是名演員;姐姐卡妮詩瑪.卡普Karishma Kapoor(1975年生)也是大明星,可是典型的電影世家,命運捉弄人,如今聚焦在銀色世界的寶萊塢,當律師的夢,只能成追憶罷了。 卡任娜.卡普個性豪爽,討厭偽君子,愛聽八卦。平時喜歡游泳、騎馬、美食(特別是中國菜、義大利、泰國菜),偶而喜歡親自做菜,卡任娜.卡普也是Virgo代言人。卡琳娜卡布最喜歡的歌曲是"Rahe na rahe hum mehaka karenge..."當然最愛看祖父的流浪者,及Sangam,Bobby,和 Kal Aaj Aur Kal這幾部電影。他最喜歡的演員拉吉卡布爾及沙魯克,女演員則是娜吉絲,渡假喜歡果阿或倫敦,開Mitsubishi的 Lancer,天敵是美食及胞姊,她的格言是:人間充滿悲喜劇,真愛更顯得彌足珍貴。(Life is full of tears and joy,so make the most of it-Believe in Ture love ) .卡任娜.卡普出生在銀色世家,雖然大學是念法律,但她還是刻意被栽培進入電影圈,2001年,他第一部電影是和印度藍波Bachchan之子-Abhishek(阿布希雪克)合演」難民Refugee」,盡管不是有非常出色的表現,但有長輩的庇陰,因此,仍受好評。難民Refugee 的導演J. P. Dutta在1997的」邊境之役Border」相對來說是失敗的;因為天生麗質的卡任娜.卡普在」難民Refugee」片中的多餘濃妝是一大敗筆。 但不管怎麼說,卡任娜.卡普在阿育王及花無百日紅等電影里的表現非常出色。 kareena kapoor(卡任娜。卡普)自21世紀初從事電影事業以來,憑借著kapoor電影世家從小的耳濡目染和與生俱來對電影的領悟力演繹了眾多個性格迥異的角色並且得到了業界的贊譽。從2001年由印度著名導演卡倫。喬哈爾指導的家庭倫理劇kabhi khushi kabhie gham(有時快樂有時悲傷或譯花無百日紅)中的嶄露頭角到同年度與印度巨星沙魯克。汗演繹的印度史詩巨片《阿育王》,那個深入人心的卡瓦基公主形象讓kareena kapoor(卡任娜。卡普)迅速躋身於印度實力派女影星行列。隨後2004年的aitraaz(色劫)這部印度電影導演用全新的視角把鏡頭對准一個為丈夫洗清罪名的英雄女律師(卡任娜。卡普飾演)。女性拯救男性的主題在印度電影題材中可謂少見。我把這部電影視作印度導演對女性形象在印度社會中的嶄新認識和定位,這絕對是一種前衛的觀念。2007年kareena kapoor(卡任娜。卡普)與前男友沙希德。卡普合作了電影jab we met(猛然遇見你),她成功的塑造了一個單純、執著、還略帶有神經質的女孩geet。2008年4月上映的tashan(風度),kareena kapoor(卡任娜。卡普)、阿克謝。庫瑪爾和賽義夫。阿里。汗這印度影壇三大巨星的強強聯袂讓觀眾大飽眼福。下半年10月kareena kapoor(卡任娜。卡普)和老搭檔賽義夫。阿里。汗為迪斯尼與印度寶萊塢電影公司亞什拉吉首次合作的動畫作品roadside romeo(流浪狗羅密歐)配音男女主角。2009年kareena kapoor(卡任娜。卡普)在印度導演sabir khan指導下與美國巨星西爾維斯特。史泰龍、阿諾。施瓦辛格和老搭檔阿克謝。庫瑪爾傾情演繹印度電影kambakkht ishq(難以置信的愛),故事講述了兩個寶萊塢影星成功進軍好萊塢的故事,從表演到人物造型都別出心裁,值得期待。 kareena kapoor(卡任娜。卡普)等印度實力派影星必將一步一步躋身於世界巨星行列,這些准電影新貴們正用自己的熱情和實力創造著印度的又一個神話……
7. 流浪者電影主題曲是睡誰唱的
《流浪者電影》主題曲演唱者是拉傑·卡普爾。
個人簡介:
中文名:拉茲·卡普爾
別名:拉吉·卡普爾
出生日期:1924年12月14日
逝世日期:1988年6月2日
代表作品:《火》、《雨》
演藝經歷:
1948年執導處女作《火》。描寫作為舞台監督的凱瓦爾在印度獨立時代的生活與工作經歷。影片一炮打響,給當時的印度影壇帶來了新鮮的空氣,影評界稱這是美國黑色影片與德國表現主義影片混合的視覺風格。
1949年執導《雨》。描寫兩個道德觀與性格完全不同的青年,在對待愛情問題上,各自不同的因果關系。他突破了以往的傳統手法,用光影與音樂寫成了一篇浪漫的詩篇,受到青年們熱烈歡迎,震動了印度影壇。
1950年他在孟買郊區創建了拉傑·卡普爾電影製片廠。
1951年創作了《流浪者》,為印度電影贏得了巨大的國際榮譽,
1953年被評為戛納國際電影節金獎作品,暢銷世界各國。從此拉傑·卡普爾成為國際知名導演。該片描寫強盜為報復法官,將法官的兒子擄走培養成小偷,法官的兒子背負著血統論,無法擺脫噩運。法官的女兒麗達用真誠的愛情為他辯護,挽救了他的人生。在印度新電影的浪潮中,他又創作了3部傑作《擦鞋童》(1953)、《賊先生》(1955)、《在夜幕下》(1956)。《在夜幕下》拉傑邀請森若米特拉執導,自己主演。影評家稱這是拉傑作品中既通俗又寫實,寓意深刻的好作品。該片獲得卡羅維·發利電影節大獎。
1964年拉傑製作第一部彩色影片《合流》。描寫3個朋友之間的愛情、友誼與自我犧牲的故事,並採用了印度電影很少見的歐洲外景。該片在印度連映5年,創下印度電影票房史的最高紀錄[1] 。
1970年完成了他耗費6年心血攝制的《我是一個小丑》。這是他對自己藝術人生進行總結的自傳體作品,是他所有作品中最長的一部,長達3小時。但是一般觀眾當時未能讀解其中深厚的涵義,票房冷落,拉傑非常悲哀。晚年他執導了《鮑碧》(1973)、《愛的升華》(1978),再次回歸創作《火》與《雨》時的浪漫熱情,以此獻給自己的母親——印度。
劇情簡介:
印度上流社會中很有名望的大法官拉貢納特信奉的是這樣一種哲學:「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這種以血緣關系來判斷一個人德行的謬論害了不少好人。一天法院正在審理一件謀殺案件,原告是法官拉貢納特,被告是流浪者拉茲,罪行是拉茲闖進拉貢納特的住宅,企圖刺死拉貢納特。可是拉貢納特萬萬沒有想到,要想殺死他的拉茲正是他親生的兒子。
8. 印度經典電影《流浪者》
《流浪者》是一部經典的印度電影,公映後曾轟動一時,獲得了1953年戛納電影節大獎。《流浪者》是印度現代電影人的一部力作,創作背景是印度現代社會在廢除種姓制後暗烙在人民身體的階級印記。
主要劇情是:印度上流社會中很有名望的大法官拉貢納特,信奉這樣一種哲學:「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即以血緣關系來判斷一個人德行的謬論。法官拉貢納特根據「罪犯的兒子必定追隨其父」的荒謬理論,錯判強盜的兒子扎卡有罪,扎卡越獄後被迫成了強盜,決心通過擄走法官的妻子進行報復。拉貢納特果然中計,認為妻子腹內的孩子來歷有些可疑,並將妻子趕出家門,致使妻子在大街上生了拉茲。拉茲跟著母親在貧困中長大,扎卡又威脅引誘拉茲做了賊。拉茲在飽經流浪和偷竊生活後,重遇童年好友麗達,二人真摯相愛。拉茲痛恨自己的偷竊墮落生活,渴望以自己的勞動謀生。但是,扎卡繼續逼迫他,工廠辭退他,親生父親的荒謬理論更使他前途無望,所有的一切都使他絕望。最後,拉茲為救母親,殺死了強盜扎卡。當拉茲因企圖謀殺拉貢納特,父子出現在法庭上,麗達為拉茲辯護時,揭示了事情真相,法官的良心受到了譴責,法官荒謬的理論也不攻自破。
影片《流浪者》主要是通過插敘的方式,以法庭審判拉茲謀殺為開始和結束,拉茲的辯護律師麗達向世人講述了拉茲可憐的身世和坎坷的經歷。影片非常生動形象地描述了拉茲擺脫罪惡的環境和據說是其父母遺傳下來的影響的過程,以及法官父親和為他所遺棄而成為流浪者的兒子之間尖銳的沖突,向世人證明了:人的性格和習慣是受客觀環境和主觀因素所影響的,並不是父母遺傳下來的;生活中的好的影響也是可以使一個所謂的潛在的罪犯變成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同時,影片還深刻地批判了「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這一荒謬的「血統論」,辛辣地抨擊了當時印度社會的黑暗和等級制度,歌頌了純潔的愛情和人道主義。而且,事實上整個影片都是圍繞批判「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這一謬論展開的。
影片中的人物刻畫比較突出,人物心理描寫很細致,能讓觀眾抓住影片中人物的特點,很好地引發觀眾的共鳴、激起觀眾的義憤。影片《流浪者》中刻畫了幾個鮮明的人物形象:有內心善良卻為生活所迫而做賊的拉茲,美麗高貴、忠於愛情、能言善辯的律師麗達,善良的母親里列,一生信奉「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卻到最後才醒悟的法官拉貢納特,可惡的強盜扎卡。再加上演員成功的表演,使得這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頓時出現在觀眾的腦海中,並停留了下來。其中,法官拉貢納特「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的謬論給人印象很深,讓人深感氣憤,最後對這一謬論淋漓盡致的批判也大快人心。
影片《流浪者》也有印度電影常有的特徵:關於愛情和苦難,而且很感人。一個被所謂「上流社會」家庭所遺棄的男孩子的命運,博得了觀眾無限的激動與同情。拉茲的生活本來可以很幸福,拉茲的命運本來可以很順利。但是,由於他的父親信奉「賊的兒子一定是賊」的謬論,將扎卡判成罪人、逼成強盜,使得扎卡為報復他父親而綁架了他母親,最終也改變他和他母親的命運,使得他們陷於貧困。當拉茲重遇童年好友麗達,並與麗達真摯相愛時,本來觀眾是高興的。然而,又是他固執的父親,使得他的幸福落空了,並面臨著被判死刑。雖然如此,麗達還是不離不棄,並為他辯護,也使得他父親醒悟了。拉茲和他母親的遭遇使觀眾流出了同情的眼淚,那麼拉茲和麗達的愛情則使觀眾倍感安慰和真心祝福。
影片《流浪者》還一個很大的特徵——很多印度民間歌舞,也正是這一特徵讓它被很多觀眾記住了,給人的印象是:印度真是一個能歌善舞的國度。影片《流浪者》的成功與它成功的配樂是分不開的,音樂能夠很好地表現人物的心理狀態、渲染烘托氣氛、表現畫面難以表達的意思、為故事的發展做鋪墊,還能感染觀眾的情緒、引起觀眾的共鳴。
例如:影片開始時,在法庭上,拉貢納特和麗達的出場,都配有強烈而緊張的音樂,能夠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並將他倆聯系起來;當麗達和拉茲相認之後,麗達的歌舞和音樂給人非常愉悅的感覺,表現了麗達的喜悅和高興;還有麗達和拉茲在沙灘約會時的歌曲和音樂,很好的表現了人物當時的心情;還有麗達生日宴會上的歌舞,很有感染力;等等。影片《流浪者》中的音樂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濃郁的生活氣息,歡快的音樂能感染觀眾的情緒,讓觀眾也沉浸其中並有隨著音樂起舞的沖動;同樣,那悲傷地音樂也使觀眾為劇中人物傷心、感嘆。
雖然,影片《流浪者》是一部反映印度社會黑暗面的老電影,但是在今天也是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的,時刻提醒著我們不要為陳舊的觀念所束縛,要與時俱進、更新觀念。影片《流浪者》中的故事嚴謹、插曲動聽、製作質朴、影像親切,在內容和拍攝上都比較好,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老電影。
「流浪者」是由拉茲·卡普爾1951年自編、自導、自演的一部影片。拉茲·卡普爾扮演男主人公拉茲,他的父親印度著名演員普里特維在片中扮演拉茲的父親—法官拉貢納特,拉茲·卡普爾的三弟薩西也參加了演出,扮演童年時代的拉茲,當時他才9歲。女主角麗達則由印度最著名女星納爾吉司·杜特扮演。該片堪稱印度影片經典之作。
《流浪者》(Awara)
編導: 拉茲·卡普爾
主演 :拉茲·卡普爾,納爾吉司·杜特,普里·特維拉茲
上映 :1955年中國上映
譯制 :長春電影譯制廠
配音:
小拉茲:蘇庭石
小麗達:張桂蘭
拉茲:從連文
麗達:向雋殊
拉貢納特:白景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