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韓國電影為何發展如此迅速
因為有政府的扶持。1、光頭運動迫使韓國保持原來的配額制,即義務上映制度,確保了本國電影的市場佔有率;2、許多本國電影不允許媒體有批評的聲音,普通百姓不去看會被認為不愛國,這一點在後來對韓國電影造成了很多不良影響(《參考《全球化與亞洲影視》);3、1999年金大中政府上台後將文化產業作為韓國經濟復甦的動力(剛經歷金融危機),並籌措近3000億韓幣用於電影產業發展;4、1999年5月韓國電影促進會更名為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為韓國電影人才培養、產業發展等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5、由韓國政府提供的輔助金主要用於資助電影學院學生和進行獨立電影製作的導演,用以進行實驗短片、紀錄片和藝術獨立電影的製作,最高可申請4億韓元(摺合人民幣約270萬元)或製作費30%的輔助金,資金無須歸還。
❷ 電影配額制度是什麼
配額制度 (QUOTA),最常見的一種電影保護政策,規定進口影片與本國影片要成一定比例。
電影審查: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為規范和改進電影劇本(梗概)備案和電影片管理制度,提高電影質量,繁榮電影創作,滿足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推進電影業健康發展,根據《電影管理條例》對影片的內容和技術進行審查。
(2)韓國電影配額擴展閱讀:
電影表現手段:
電影是一種以現代科技成果為工具與材料,運用創造視覺形象和鏡頭組接的表現手段,在銀幕的空間和時間里,塑造運動的、音畫結合的、逼真的具體形象,以反映社會生活的現代藝術。
電影能准確地「還原」現實世界,「展現」虛擬世界,給人以逼真感,親近感,宛如身臨其境。電影的這種特性,可以滿足人們更廣闊、更真實地感受生活的願望。
電影的幀速率一般是24幀每秒,隨著技術的提升,即將出現48幀甚至60幀每秒的電影。
❸ 韓國的電影配額制是什麼意思
3月7日上午韓國國務會議通過了縮減電影配額制的試行令改進案,根據這個改進案的規定,原有的在韓國本土,所有電影院必須每年放映146天國產電影的「銀幕配額制」被削半,改為每年只放映73天國產電影。
削減配額制的試行令將從今年7月1日開始實行,這意味著從1970年對韓國國產電影產生了巨大保護和促進發展作用的「銀幕配額制」被大大削弱,從今以後,韓國影院不再是每年用2/3的時間來放映國產電影,而是用2/3的時間來放映以好萊塢電影為主的外國電影。這個結果讓韓國電影人非常絕望。
早在1999年,美國一度以WTO為砝碼,要求韓國取消配額制,導致當年韓國電影人爆發大規模示威遊行,電影人集體削發,保護了韓國電影配額制的繼續實行,為韓國電影近年來的迅速崛起提供了保障。韓國總統盧武鉉也公開表示:「當年我們實行配額制,是因為韓國電影還很脆弱,就像一個學步的孩子,需要大人的扶持。但是現在,孩子已經長大了,難道我們不該讓這個孩子獨立行走,而是永遠攙扶著他嗎?當然,我們知道這個孩子還不是非常強壯,所以政府也提出了很多輔助政策。」從民眾和政府態度來看,此次維護配額制的運動,因為時過境遷,並沒有得到當年「光頭運動」那樣的支持。韓國電影人面臨著本世紀最嚴峻的挑戰。
❹ 韓國電影發展主要優
我為大家帶來韓國電影發展主要優勢,希望對出國留學的同學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留學精彩內容,為你詳細解答。政府對電影實行本土保護政策使得韓國電影有了生存的空間
韓國政府對本國電影實行的本土保護政策,叫Screen Quota,即電影配額制,又叫義務上映制度。
這是韓國政府為保護本國電影所進行的政府行為,強制規定韓國電影院,每年每個廳都必須帶明上影146天的本土電影;韓國全國的電視台,也必須播放一定時數比例的韓國國產電影。
韓國政府內部,對此電影配額制一蠢枯告直存有爭議,文化部堅持其配額比例,而經濟部要求取消或者降低比例。
金大中當年在競選綱領中曾明確表示:“電影配額制將持續到韓國電影在市場上的佔有率達到40%。”電影配額制度仍然維持既定比例。
因為電影配額制的存在,韓國本土的電影才得以振興,並且有了一個新的高峰。這是韓國電影人的共同認為。為了電影配額制的存在,韓國電影人曾經經歷過血與火的“光頭運動”。
可以講沒有電影配額制的存在,很難預料韓國的電影是否能夠振興。電影配額制的存在,是韓國電影振興的重要因素。
充足的資金來源是韓國電影的“血液”
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間接幫了韓國電影。金融風暴爆發後,雖然導致大企業在電影業的收縮,但是手上仍有資金的韓國企業家苦於無出路。屏幕配額制度使韓國電影一直是一個較有保障的資金避難所,大企業的財閥們從調查中發現,股票市場不穩定,銀行利息又低,不如投資拍電影。
例如 :姜帝奎的《銀杏床》是第一部在韓國獲得銀行貸款的影片,姜帝奎一共獲得25億韓元的投資,回報率達到30%,投資人非常滿意。以後的著名電影《生死諜變》、《醉畫仙》等,都是得力於大財閥的投資。
充沛的資金,讓韓國電影有能力引進好萊塢的先進技術,同時也大力促進了韓國國內的電影院建設。
韓國電影的韓式借鑒法是快速成功的手段
很多人不喜歡韓國電影的原因是其缺少原創,很多時候都在“拿來”。但韓國電影總是能夠“拿來”得恰到好處。
這個“拿來”得恰到好處,我認為應該稱為韓式借鑒法比較合適。
因為韓國電影不是簡單的“拿來”,而是在“拿來”之後,經過自己的消化吸收,盡可能的變成自己本土的東西。
例如 ,有的報刊簡單的把韓國電影和好萊塢,日本、香港電影一一對號入座,標明韓國電影模仿原型是什麼,“由韓國著名導演姜帝奎執導的影片,《太極旗飄揚》,描述戰爭中手足情深的故事,由張東健、元斌主演,被說成是韓版的《拯救大兵瑞恩》。
有人批評該片抄襲《拯救大兵瑞恩》,雖然情節安排有所不同,但是片中導演姜帝圭大量使用手提晃動式的攝影,描述戰爭殘酷之處的場面,都有抄襲《拯救大兵瑞恩》的味道。”
事實,《拯救大兵瑞恩》和《太極旗飄揚》在攝影手法上有相似之處,內容和效果上是完全不同的,《太極旗飄揚》有著很深刻的韓民族的精神,他讓韓國人為這部片子流下了共同的眼淚。僅僅這一點就和《拯救大兵瑞恩》的內涵完全的不一樣。這是經過韓國導演借鑒以後的本土化。
這種借鑒以後的本土化也是韓國電影振興因素。
三大電影節為韓國電影的振興推波助瀾
釜山國際電影節(Pus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舉辦時間: 每年10月左右
電影節性質: 非競爭性國際電敗升影節,為影迷呈現多類型電影是其主要目的。
釜山國際電影節於1996年在韓國的港口城市釜山創辦。受到釜山市政府、電影界、企業界等部門的支持與資助。
釜山國際電影節經費來源:三分之一由釜山市政府資助,三分之一由電影節主辦單位向社會集資,三分之一由票房收入中支付。
釜山國際電影節自創辦以來規模不斷擴大,號稱"亞洲第2大國際電影節",僅次於日本的東京國際電影節。已成為韓國最大的國際電影盛會之一。舉辦日期與地點每年舉行一次。9月至10月之間在釜山市南浦洞廣場的主會場舉行開幕式,在其他幾家電影院同時公映參展參賽影片,為期1周左右。
釜山國際電影節的目的是:促進韓國同世界各國的友好往來,以展示亞洲的電影成就,提拔亞洲電影新秀而獨樹一幟 ,把電影節辦成亞洲電影盛會。
釜山國際電影節有如下十個方面的內容:①舉行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的評獎;
②舉行"世界電影"映出活動,廣泛放映來自世界各國的故事片、紀錄片、短片;
③舉行"亞洲電影之窗"映出活動,主要放映亞洲各國的故事片、紀錄片、短片;
④舉行"新潮流電影"專場映出,放映非傳統的新潮流電影;
⑤舉行";韓國全景電影"展映,只放映韓國出品的影片;
⑥設立釜山開發計劃電影市場,為電影導演、獨立製片人就電影投資、發行、放映進行深入的研究;
⑦開展各種不同形式的宣傳活動,推銷電影節的紀念品、紀念物、紀念章、畫報、書刊等;
⑧組織電影導演、演員等藝術與觀眾見面、交流看法;
⑨組織外國來賓參觀訪問,游覽古跡名勝等。
設立電影投資獎(獎金 10000美元)。授予最有創新的影片。另有新導演獎以及其他獎。分別授予最優秀的影片、最優秀的導演以及其他最優秀的藝術家等優勝者。
例如:2005年10月的電影節,就有600多部影片參展韓國釜山短篇電影節,創電影節該項目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