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亞洲電影 > 日本電影日本沉沒

日本電影日本沉沒

發布時間:2022-05-12 02:29:53

㈠ 日本沉沒的作者.劇情的詳細介紹

片名:日本沉沒
中文名:日本沉沒
導演:樋口真嗣
原著:小松左京
編劇:加藤正人
音樂:岩代太郎
主演:草剪剛 柴崎幸 豐川悅司
大地真央 及川光博
類型:災難
片長:135分
發行:東芝
上映日期:2006年7月15日
劇情簡介
故事圍繞著日本列島展開。小笠原群島北部一個七十米高的小島一夜之間沉入海底。負責調查工作的深海潛水艇駕駛員小野寺俊夫潛入海底,在七千米深的日本海溝發現了大規模的異常現象。與此同時,日本列島上也發生了新干線工程被迫停工、高速公路大橋垮塌等事故,各地火山活動頻繁、地震不斷。為此,日本政府秘密召開了專家聽證會,會上發出了日本即將沉沒的警報。將信將疑的政府部門立即制定了應付緊急狀態的「D-1」計劃,展開了絕密調查。
隨著調查的深入以及「京都大地震」和「東京大地震」的發生,日本面臨沉沒的事實越來越明朗化,日本政府不得不在「D-1」計劃的基礎上制定了旨在拯救日本民族的「D-2」計劃。當日本沉沒的消息公開時,國際社會立即展開了救援活動,同時,打探日本沉沒後遠東局勢的情報活動也開始了。因為大規模的地殼變動,日本列島不僅有沈沒到海中的危險,還有可能多次發生8級以上大地震。在大地震中受災的小野寺和少女美咲,被救難隊員的阿部救出。最後的時刻終於來到了,巨大的海嘯沖入陸地,日本列島沉沒了。未來在哪裡呢?新的生活該如何繼續下去呢?

關於影片
《日本沉沒》原是暢銷的預言式小說,1973年曾被搬上銀幕,多年來日本影壇數度想重拍,都因資金太龐大作罷,最後東寶電影公司和TBS電視台決定攜手合作,耗資超過20億日元製作費,重現銀幕奇觀。原著描述地質學家深海調查,發現日本將在300天內陸沉,新版的電影將陸沉時間縮短90天,更加危急震撼。片中出現8級大地震、海底火山爆發、海嘯等恐怖災難場面,拍動畫與計算機游戲出身的導演木通口真嗣,這次將面臨比前一部電影「魔女潛艦」更嚴苛的技術考驗。日本政府傾全力支持「日本沉沒」的拍攝,出動防衛廳、陸、海、空自衛隊、東京消防廳等機關,甚至還邀請海洋研究開發機構(JAMSTEC)擔任顧問,讓影片出現的氣象、地殼變化等問題更真實。
該片改編自小松左京的著名暢銷書《日本沉沒》。小松左京是日本著名的科幻小說家,同時也是隨筆家、采訪記者兼劇作家;1962年他在《SF雜志》發表《易仙回鄉記》,從此走上創作道路。1966年發表的《在無盡長河的盡頭》,使小松左京一舉成名。1973年出版的《日本沉沒》,創下了上、下集400萬冊的銷售記錄,成為當年日本第一暢銷書(後又由東寶公司拍成電影),並於翌年榮獲第27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和第5屆日本科幻文學星雲獎。 1985年,他以小說《首都消失》獲第6屆日本科幻小說大獎。小松左京與星新一、筒井康隆一起被譽為日本SF界的「御三家」(三大名家),1993年日本群馬縣的業余天文愛好者發現的小行星便以小松左京的名字命名……

幕後花絮
由SMAP成員草剪剛和當紅女星柴崎幸聯合主演的電影《日本沉沒》,製作費方面投入了20億日元巨資,是日本電影史上投資最大的電影。而只是試映式就耗資1億日元巨資,堪稱日本史上最豪華的試映式。草剪剛和柴崎幸等片中主要人員以及本片導演,出席了試映式。這個見面會通過衛星進行直播,成為日本電影史上首次的「橫跨日本列島的超大型試映式」。而在主會場武道館的演出超級豪華,現場不僅有巨大的銀幕播放令人心動的畫面,場外還會有這次全力協助拍攝影片的東京消防廳的幫忙,他們會出動各種消防車供觀眾進行參觀。會場上出現電影中那樣的火山,而演出人員和消防人員們就在這種盛大的氣氛中緩緩登場。
這次的影片是1973年觀眾總人數達到650萬人次的,同名電影的翻拍版。改編自講述日本因為大地震而處於毀滅狀態的,著名作家小松左京的同名災難小說。這部電影更投入了日本電影史上最浩大的20億日元巨資製作費用,電影公司方面還意氣風發地發出豪語:「觀眾總人數一定能超過1000萬!」草剪剛在戲中飾演潛水艇員,柴崎幸則是救難隊員,而這也是兩人繼《黃泉路》後再次於電影中合作。草剪剛說他對柴崎幸的印象是眼睛很大,人很熱心很有活力。草剪剛也對新片有十足的信心,說新版超越33年前的《日本沉沒》,將會是一部超級巨作。

日本社會生活題材 華麗家族 人證 砂器 幸福的黃手帕 遠山的呼喚 鐵道員

㈡ 日本沉沒的劇集評價

耗資20億日元拍成的《日本沉沒》在日本大製片場式微的今天,東寶仍有如此魄力,除了小說和前作的暢銷和流行,也許還與日本國民天生且無法迴避的島國意識有關。在日本電影製作和發行環境下,大片場拍片非常慎重,這樣的成本獨立製片又無力承擔,所以這部電影的誕生還是比較不易的。
電影講述地質學家研究發現由於地殼變化,整個日本將在380餘天後沉入海底,日本政府想辦法化解這場前所未見危機的故事。導演樋口真嗣是日本動畫製作公司GONZO的創始人,之前很少執導電影,但有大量流行動畫和游戲作品。這部《日本沉沒》的節奏可能會讓很多看慣了美式災難片的觀眾感到不太適應,開端部分過於鬆散和緩慢,雖然沉沒時間迫在眉睫,但電影中的所有事件都沒有明顯的時間點,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災難片中常見的緊迫感。經常在災難片中看到特定的幾個小人物,導演一般會用這些角色的選擇和行動來講述災難中渺小的人性,《日本沉沒》在這方面的做法也與美式災難片不同,它看上去甚至像一部災難背景的偶像片了。
日本是一個地震多發的國家,這種四面被海圍住的感覺也許是我們無法真正理解的,台灣電視新聞非常關注全球溫度上升海平面升高,也許是相同的道理。這部電影講述的可能是日本人的終極恐懼,所以日本政府也對本片拍攝給予了大力支持。不僅防衛省、自衛隊等機關予以支持,還請來海洋研究開發機構擔任顧問,讓片中一些數據顯得更加真實 。(新浪網評)
日本一直是一個多地震國家,關東大地震、阪神大地震和這次「3·11大地震」不過是日本歷史上眾多地震中的大震。一般而言,災難片多給觀眾展示驚心動魄的災害場景,刺激觀眾的恐懼感,從反方向來緩解壓力,達到娛樂的目的,警示作用往往是做為一個附加要素出現。《日本沉沒》則不然,它更像是日本人對自己未來命運的一種終極思考,折射的是日本人與生俱來的島國憂患意識,既是切實存在的恐懼感,又像是一次做最壞打算的全民大演練。
在電影中,末日來臨之時,日本人向世界各國求援,請求各國大量收留日本難民,那種「拉兄弟一把」的心態可看做是日本人對自己在世人眼中形象的一種試探、一種定位。片中特意表現了中國的慷慨和大方,這一細節可謂意味深長,一來本片誕生於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時代,不排除具有一定的政治親近感;二來中日兩國一衣帶水,歷史淵源久遠,現實關系復雜。汶川大地震中,日本救援隊在中國盡職盡責,本次日本大地震中中國救援隊也是早去晚歸,贏得了日本民眾的敬意。可見現實而客觀地看,斗爭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就像片中日本首相所說,盡管人類身上有種種缺陷和不足,但「人的血是熱的」,他相信這一點,大多數人也都相信這一點,在天災人禍面前,人性的光輝往往能遮蔽一切黑暗的東西。
《日本沉沒》能深刻地體會到電影所傳達的日本國民的那種悲劇感、宿命感和使命感。特殊的地理和特殊的歷史造就了特殊的國民性,或許日本是世界上最具居安思危精神的民族。有據可考的是,他們有良好的防震建築,長期堅持不懈地進行防震教育,而且是從娃娃抓起,所以戰後的歷次地震中,真正直接死於地震中的日本人並不多。因此,從反方向去看,《日本沉沒》這部電影其實和日本國民的防災救難思想是一脈相承的,都是源於恐懼源於不安,雖然電影可以誇張,終歸是根源於現實的。
電影的最初誕生就是以記錄現實為目的的,雖然到後來,人們賦予電影更多的美學內涵,使之內容深化、異化和幻化。聯繫到《日本沉沒》和「3·11大地震」,會發現光影和現實相比較,其實現實從來都不曾遠離光影。災難片作為電影類型由來已久,不妨把它理解為人類在某種程度上的「自虐」傾向,而無論是像純屬天災的《日本沉沒》,還是人禍引發的《後天》,抑或是最近上映的外星人侵略地球的災難電影《洛杉磯之戰》,骨子裡都是人們內心深處的憂患意識的反映,只不過形式不同。
值得警惕的是,許多災難電影中的景象有的已經在地球上露出端倪,特別是地球進入頻繁的活動期,接連不斷的地質災難,一次次提醒人們珍惜生命,愛護地球,防患於未然。讓電影永遠是電影,而不要變為現實 。(《海南日報》張紫星評)

㈢ 《日本沉沒日本沈沒(2006) 》百度網盤無刪減完整版在線觀看,樋口真嗣導演的

鏈接: https://pan..com/s/1VBfZ7yumsA3CUADGlB0P_Q

提取碼: mfp8
導演: 樋口真嗣
編劇: 加藤正人
主演: 草彅剛 / 柴崎幸 / 豐川悅司 / 大地真央 / 福田麻由子 /
類型: 劇情 / 科幻 / 冒險 / 災難
製片國家/地區: 日本
語言: 日語
上映日期: 2006-07-15(日本)
片長: 135 分鍾
又名: Sinking of Japan / Japan Sinks / Doomsday: The Sinking of Japan / Nihon chinbotsu

該片講述了地球物理學家田所雄介博士(小林桂樹 飾)帶領自己的團隊前往深海科考,卻發現海底出現異常龜裂與亂泥流,在一系列調查之後,他得出來日本列島在一年後即將沉沒的結論。可是日本政府的官員們卻認為田所博士的預測只不值得相信的謊言。只有山本首相(石坂浩二 飾)認識到事態的嚴重性,並且委任田所的前妻鷹森沙織(大地真央 飾)為危機管理大臣,帶領田所博士和他們的團隊設法拯救日本。很快,從北海道開始,日本諸島先生發生大規模的地質災害,整個日本陷入一片恐慌。政府對於災害束手無措,僅有的海外移居政策完全不能應對急劇惡化的態勢,日本諸島完全沉沒的現實即將上演。最終,田中博士和自己的科考隊員們終於找到一個可以挽救日本的方法,但這個方法的實際操作卻困難重重此片改編自日本科幻小說家小松左京的同名暢銷小說,該片斥資20億日元,是近年來日本影壇投資最大、宣傳最大的災難片。


㈣ 想找到日本沉沒(2006)草彅剛等主演的日本科幻冒險片的高清百度雲資源

《日本沉沒》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VBfZ7yumsA3CUADGlB0P_Q

提取碼:mfp8

地球物理學家田所雄介博士(小林桂樹 飾)帶領自己的團隊前往深海科考,卻發現海底出現異常龜裂與亂泥流,在一系列調查之後,他得出來日本列島在一年後即將沉沒的結論。可是日本政府的官員們卻認為田所博士的預測只不值得相信的謊言。只有山本首相(石坂浩二 飾)認識到事態的嚴重性,並且委任田所的前妻鷹森沙織(大地真央 飾)為危機管理大臣,帶領田所博士和他們的團隊設法拯救日本。很快,從北海道開始,日本諸島先生發生大規模的地質災害,整個日本陷入一片恐慌。政府對於災害束手無措,僅有的海外移居政策完全不能應對急劇惡化的態勢,日本諸島完全沉沒的現實即將上演。最終,田中博士和自己的科考隊員們終於找到一個可以挽救日本的方法,但這個方法的實際操作卻困難重重……
此片改編自日本科幻小說家小松左京的同名暢銷小說,該片斥資20億日元,是近年來日本影壇投資最大、宣傳最大的災難片。

㈤ 日本沉沒的電影(翻拍版)

2006年7月15日於日本公映。
與原作及前作比較,登場人物的設定及在故事中的角色有非常大的差別。
在前作中,田所博士及山本首相是主角,而前小野寺與阿部之間的交往為次要情節;但在本作中,後者變成電影的主要部份。
在原作中,小野寺是出身於神戶的,本作則設定成會津地方的造酒屋東主的兒子。相反地,阿部則變成出身於神戶,但後來因阪神大地震導致父母雙亡而到了位於東京的叔母那裡去。
依社會環境的轉變,登場的女性角色變得更為重要(在原作等版本中的「軟弱的女孩」的阿部,變成在本作中的東京消防廳消防救助機動部隊隊員;而在政府中,於前線指揮執行抗災對策的是鷹森大臣。)
田所博士的年齡比原作年輕,而且並非常常是學界的局外人,並與鷹森大臣本來為夫婦的關系。
在原作中,因為作為學界的局外人的田所博士所提倡的「日本沉沒」理論是不合理的,因此當時被學界中人取笑。於是他必須找一些例如渡老人、幸長助理教授、邦枝、片岡、中田等有見識有實力的人合作。另外也描述了政府對「日本沉沒」這項資料的真確性感到苦惱。另一方面,在本作中,描述了學界中的最高權威(美國測量學會)認為「40年之內日本沉沒」(後來經過田所博士調查後,判別為1年之內沉沒),而政府接受了「日本沉沒」的事實,因此不再需要描述渡老人的登場令政府感到苦惱這樣的情節了(中田也有在本作中出現,但由原作等的情報學者變成本作的防衛連絡調整官)。而福原教授,在原作中是比較文明論的教授。
在原作及前作中,在故事的最後階段,日本政府與世界各國傾盡全力拯救日本人,但在本作中卻是一致的冷酷(例如政府首腦以「接納難民談判」為借口匆忙地逃亡到海外、美國突然拋售日圓與日本國債等)。
山本首相、結城、小野寺、田所博士的最後的出場與場面
潛到日本海海底炸斷地殼的潛艇可超頻。
電影結尾的一幕,因成功炸斷地殼,日本列島僅沉沒一半,但已處於完全被破壞的狀態。

㈥ 電影《日本沉沒》觀後感,700字,

據8月30日《大河報》報道,9月14日,投資20億日元、日本電影史上投資最大的電影《日本沉沒》開始在中國上映。這是1973年同名舊作的翻拍版,改編自著名作家小松左京20多年前的同名災難小說。故事的梗概是:幾位頭腦敏銳、有正義感的海岸地質學家發現日本列島將要沉沒的徵兆。消息傳出,全國嘩然,有的質疑,有的嘲笑。但越來越多的跡象無情地證明了他們的推斷,內閣首相不得不向全國人民宣布:日本處於一片惶恐和混亂之中。在接連不斷的地震、海嘯和火山噴發中,人們紛紛轉移財產,想方設法逃往國外,內閣策劃向世界各地輸出移民,又引起世界各國的強烈反響和不同態度、對策。小說最後以日本列島終於沉沒在萬頃波濤中而告終。

在我們看來,這部旨在喚醒或鞏固日本人憂患、預警意識的電影也太危言聳聽了,半個多世紀來生活在和平和富裕生活中的日本民眾能接受這樣的電影嗎?官方不加以干涉嗎?回答是肯定的。去過日本書店的人都能發現,這類書籍俯拾皆是,如《日本危機》、《日本面臨挑戰》、《日本的悲劇》、《日本即將崩潰》、《日本向何處去》等等。正如日本一家報紙在解釋這種現象時說,它准確地抓住了日本人的敏感神經。日本是個島國,四周是海洋,國家就像一頁小舟,隨時都有傾覆的可能。加上地震、火山頻發,資源缺乏,人口密度大,這使他們總是缺乏安全感,這種感受很自然地孕育了日本民族根深蒂固的世界少見的憂患、預警意識。他們凡事總愛向前看,從最壞的方面去考慮,每隔一段時間,就要用叫喊「狼來了」的辦法刺激公眾的的這種意識。《日本沉沒》就是這種背景下的產物。

日本人的憂患、預警意識使日本民族受益極大。只舉一個例子。20年多前的小說《日本沉沒》中有這樣一個情節:日本官房長官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不管怎樣,日本經濟不同海外聯系,就無法維持了。整個日本社會已經到了如果不飛向世界、不飛向海外,不到外面尋找為人類做些貢獻的新工作,就寸步難行的時候了。如果再陷在國內事務中不能自拔,那就只會自己害自己了。」(見《曖昧的日本人》一書)作者在書中還做出這樣的構想:日本壟斷資本應該向發展中國家滲透,實行遷廠和對外投資,同美國、歐洲共同體競爭。」對照這些文字,看看日本本土出現的「企業空洞化」現象,想想目前遍布全世界的日本企業和馳名全球的眾多名牌,想想他們與美歐持續不斷的貿易摩擦和競爭勢頭,就不言而喻了!

我很自然地想到這樣一個問題:我國也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的地方,但中國人為何從來不寫這樣的書?我想,這也與地理因素有關。中國不存在被海洋吞沒的危險,國土巨大,即使常常發生地震、暴風、洪災、旱災等自然災害,但畢竟迴旋餘地大。和日本相比,這是我們的優勢,但也因此培育了我們的短處——自古盲目自大、滿足現狀、不喜歡往前看、熱衷崇古、缺少憂患或預警意識等心理。這種心理目前仍然在延續著。比如,如果現在某個中國作家也寫一個類似的電影劇本,預示不久的將來我們的某個重要城市將因地震、海嘯、火山、沙漠化、沙塵暴、洪水等輪番襲擊而徹底毀滅,這書能出版嗎?恐怕很玄,首先會被一批「聰明」人用「杞人憂天」的古訓加以嘲笑和譴責,接著會因「危言聳聽、製造恐慌、不利於穩定」等理由而不許出版,至於拍成可以造成更大傳播效應的電影電視劇,那更是不可想像的事情了。

對重大自然災難的預警,無非是將細微的、常人難以發現的災難預兆進行披露、放大甚至誇張,吸引公眾和媒體將關注的目光投向可能的災難,促使學者、科學研究人員對其進行專業的考察和評估,提出避免災難發生及將災難的危害減到最小程度的種種方案;經反復討論論證,在全國上下左右達成一定共識的情況下,政府或立法部門出台必要的行政措施或法律法規,確保各類方案的落實。簡單地說,它和天氣預報的功能沒有差別,雖然有時會是虛驚一場,但不進行天氣預報將更加可怕。因此,我們不應一味害怕公眾經不起重大突發預警的打擊,要明白,公眾的這種脆弱正是源於他們對預警的長期陌生,如果能夠經常性地對公眾進行預警教育和演練,他們就會像日本公眾一樣,不但不會產生恐慌心理,反而會在災難面前表現得沉著和冷靜。

㈦ 如果日本沉沒,那麼小松左京寫的小說《日本沉沒》會不會在全世界大麥

1973年上映的《日本沉沒》導演森谷司郎不知道會不會想到,在時隔幾十年後的日本,真的遇到了9級地震以及巨大海嘯、核輻射等這樣的滅頂之災,雖然島嶼並沒有沉沒,但是仍然有數以萬計的災民同電影中那般流離失所、痛不欲生。
2006年日本電影《日本沉沒》新版上映,是當時災難電影中的經典之作,現在看來,電影中對災難畫面、憂患意識、人性力量、地球物理知識等元素的展現依然不過時。電影與1973年那版一樣,都是改編自日本科幻小說作家小松左京的同名作品。
小說是一部格局宏大、思想深遠、感人至深有發人深省的作品,在發行後便達到了銷量和口碑的雙贏,不僅在日本文壇擁有極大的影響力,在中國也擁有很多讀者,所以對於擁有龐大受眾群的小說改編電影來說,是很困難的。
可能當年《日本沉沒》這部電影或者是小說會被定義為科幻災難片,但如今看來更像是一部紀錄片,電影中記錄著地震、海嘯、火山爆發的破壞場面,紀錄著在這些大災難面前,渺小人類的無助和絕望,也紀錄著人民的智慧和堅持。
20世紀70年代發行的小松左京長篇小說《日本沉沒》,從題材上看也很特殊——島嶼沉沒,這種只會發生在島嶼國家的自然災害,島嶼的沉沒又與地震、火山爆發、海嘯等自然災害有關,但又不是最單純的一種。作者選擇沉沒的,並不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無名島,而是日本列島。
1973年和2006年版的電影並不相同,初版電影與原著相比幾乎一模一樣,但兩個半小時的電影對於一部長篇小說來說顯得有些倉促,有的地方不清不楚,不過小說最後寫了一個日本誕生的傳說:孤島上懷孕的少女誕下男嬰,最終繁育出整個國家。(不得不佩服日本人思想中自帶的頑強啊。)
2006年的新版雖然沒有像小說里一樣,讓日本列島沉沒,而是憑借假想的科技實力,挽狂瀾於既倒,將正在沉沒的日本救活。這也算是電影導演的美好願望了,雖然有點違背原著作者的初衷,不過電影與嚴肅的小說不同,所謂大眾娛樂,讓所有人滿足才是最重要的。
所在2006年同年,日本還上映了一部名為《日本以外全部沉沒》的電影,電影用惡搞的方式講述除了日本之外其他國家全部沉沒,最後全球的難民都湧入日本這片小地方,導致人口激增,物資緊缺,同樣日本人的優越感急升,就在他們陷入高傲的情緒時,「島國」也沒有倖存,因此,在影片的結尾處,日本也只是活了短短的三年,之後全世界都沉沒了……
這么看來,日本人從古至今始終擺脫不了危機意識所帶來的的「島國謙卑情緒」。
不過他們的「危機意識」確實值得我們學習,日本人在廢物回收和利用方面確實訓練有素,很少有人逾越規矩,只能說這種危機意識已經滲透到他們的血液里去,並不需要大張旗鼓的去宣傳環保意識或者概念,因為他們也怕因為自己的行為導致自然災害的到來,這應該能夠看作是危機感給日本人帶來的正面效應。
就像是電影《2012》帶給人們的危機感一樣,在2012年還沒有到來的時候,每個人心中都有那麼一點害怕,臨近2012年更是人心惶惶,《日本沉沒》和《2012》一樣,都是領先全球似的做出一個告別手勢,體現臨摹好了未來,畫上了句號,一次次用藝術的形式來做出假設,而今這種假設可能會成為現實的時候,國民和政府都應該保持冷靜,這種姿態就是他們一次次「提前演習」的結果,至少能讓人們意識到,科幻片的假設也是基於人類對災難的恐懼意識而構建的,它提供了一種可行性的借鑒。
引用一句《肖申克的救贖》中的一句話:
「希望是一個美好的東西,而這種美好在於,它永不消逝……」
2019年10月,湯淺政明將與Netflix合作,製作出動畫劇集版《日本沉沒2020》。
雖然還是改編自《日本沉沒》這部小說,但是故事背景卻是以2020年東京奧運會之後的日本為背景,講述的主人公姐弟在大地震發生後嘗試逃離東京的故事,據悉這部動畫一共十集,將於2020年播出。
時隔這么多年了,日本人用文學、電影、動畫的方式來詮釋《日本沉沒》,可以說這個梗也已經根深蒂固了,動畫導演湯淺政明表示:「國家是什麼?日本人又是什麼?生存場地與環境決定了什麼?小時候我就有這些疑惑,為了得到解答挑戰這部大作,在奧林匹克之年,一家人迎來關乎國家存亡的天地異變,敬請期待。」
不過事實證明,只要日本一天不沉沒,日本的文藝工作者們就對 「沉沒」這個題材的創作永遠不會終止……
總的來說日本人可能一生中都存在這樣的憂患意識,畢竟出生在一個島國,常年地震,生命隨時都會受到威脅,如果他們的生存空間更加廣闊,可能他們的文明會更可怕,所以任何時候都不要忽視日本人的侵略和佔領意識,畢竟這些都已經根植在他們的潛意識里。
但是,和平年代我們本就該和平共處。
還是那句話「把每天都活得像最後一天那樣。」
這樣你會輕松一點,而且生存環境不只是日本的困境,也是全球面臨的問題,隨著人類對環境的不斷索取,我們的生存空間也更加脆弱,在任何自然災害面前,人類都顯得微不足道,所有的逃避都是徒勞的,用力的活下去,言語很多是蒼白無力的,只有在大難臨頭的時候,我們才會緊緊地抱在一起,即使真的無能為力,無法挽回,那也是盡力後的結果了。
我們彼此間都有一個期限,你會不會因此而勇敢?
文原創,圖網路

㈧ 《日本沉沒》哪年拍的講的什麼

這是由森谷司郎 / Andrew Meyer導演的科幻 / 驚悚 / 劇情 類的電影。影片內容以災難為主。地質學家田所博士作深海調查,竟發現一個驚人結論,日本將於三百天內陸沉,這時候,關東區正發生大地震,東京高樓大廈夷為平地,到處火災,災民爭相逃命……

㈨ 求電影《日本沉沒》的詳細資料~

劇情 地球科學博士田所乘坐潛水艇「海神6500」號進行了一次深海調查,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由於日本海溝附近的大規模地殼運動,日本列島將在1年內沉沒!其它科學工作者對田所的日本危機論根本不以為然。內閣總理大臣山本則對此十分重視,指派田所的前妻鷹森為應對危機的專門大臣。山本親自奔走各國,商討日本國民避難事宜,鷹森則找到了田所請教避免國土沉沒的對策。而滅頂之災來得比預料的更快。日本各地相繼發生大規模地震和火山爆發,昔日繁華的大都市頃刻間沉入大海,整個日本陷入了大恐慌。在救災行動中,海神6500號的船員小野寺俊夫邂逅了救護隊員阿部玲子,兩人協力救出了因阪神大地震而成為孤兒的倉木,並在彼此之間擦出了愛情的火花。面對這場巨大的災難,人們開始了背水一戰…… 製作費用高達20億日元,堪稱日本電影史上耗資最大的災難片《日本沉沒》即將於9月21日在中國內地全面上映。影片虛構了整個日本列島沉入海底的過程,日本人氣偶像團體SMAP成員草剪剛和當紅女星柴崎幸擔綱男女主角。據悉。影片公映後成為日本年度票房冠軍,之後在韓國及中國香港上映時,都曾高居票房之首。 將有8級地震、海嘯等場面 《日本沉沒》改編自小松左京的同名暢銷作,1973年曾由東寶電影公司投資被搬上銀幕,並在中國上映。多年來日本影壇數度想重拍,都因資金太龐大而作罷,最後東寶電影公司和TBS電視台決定攜手合作,耗資超過20億日元,成為日本電影史上投資最大的影片。故事講述了科學家在一次深海調查中發現了日本海溝附近的大規模地殼運動,由此預言日本列島將很快沉沒。之後接踵而來的事實也無情地證明了科學家的推斷:各地相繼發生大規模地震和火山爆發,昔日繁華的大都市頃刻間沉入大海,整個日本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之中。 據悉,原著描述地質學家深海調查,發現日本將在300天內陸沉,新版的電影將陸沉時間縮短90天,使情節更加緊湊。片中將出現8級大地震、海底火山爆發、海嘯等恐怖災難場面,堪稱一個「災難集中營」。日本政府傾全力支持「日本沉沒」的拍攝,出動防衛廳、陸、海、空自衛隊、東京消防廳等機關,甚至還邀請海洋研究開發機構(JAMSTEC)擔任顧問,讓影片出現的氣象、地殼變化等問題更真實。 投放200個拷貝 《日本沉沒》於8月24日起率先在天津和長春上映,北京5家影院也於當天舉行了點映。據發行方介紹,影片在之前兩個城市投放的拷貝不到10個,但是票房成績非常理想,目前已近百萬。全國各大院線負責人在看片會後對影片反響也不錯,此次全面上映投放的拷貝量已達200個。

閱讀全文

與日本電影日本沉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深圳廣播電影電視大學 瀏覽:863
如何堅持的電影 瀏覽:557
俄羅斯硬漢槍戰電影全集 瀏覽:39
世界大尺度電影排行榜 瀏覽:846
俄羅斯版硬漢電影 瀏覽:348
古風動漫視頻電影 瀏覽:281
古裝電影大全經典片段 瀏覽:795
法國電影丈人 瀏覽:729
電腦看電影有聲音無圖像 瀏覽:587
賽而號大電影 瀏覽:703
電影院我要 瀏覽:161
美國樂視電影 瀏覽:6
韓國好看的愛情動作電影排行榜 瀏覽:314
英語初中電影推薦 瀏覽:531
金馬獎2018獲獎電影名單 瀏覽:77
2018賀歲電影華策影視 瀏覽:60
恐怖電影泰國高分 瀏覽:150
日本講社長新人前台接待員的電影 瀏覽:847
免費的兒童電影大全免費下載 瀏覽:942
美國電影創世紀 瀏覽: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