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奶油
鮮奶油、淡奶油,或者簡稱鮮奶、淡奶,就是cream,音譯作忌廉。也是從牛奶中提取的脂肪,打發成漿狀之後可以在蛋糕上裱花,也可以加在咖啡、冰淇淋、水果、點心上,甚至直接食用。但是現在市場上見到的幾乎都是植脂鮮奶。就像麥淇淋是人造黃油一樣,植脂奶油也是人造鮮奶,是將植物油氫化之後加入能產生奶香味的香精來代替鮮奶。買到的植脂鮮奶呈液體,冷凍成塊後可以切成所需要的大小並分塊包好,冷凍保存。使用時,取出一塊凍好的奶油,化成液體之後,隔著冰水用打蛋器攪打,打到體積膨大,能拉出角而且不會軟塌之後就可以進行裱花了。
奶油是從牛奶、羊奶中提取的黃色或白色脂肪性半固體食品。
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前,古代印度人就已掌握了原始的奶油製作方法。把牛奶靜放一段時間,就會產生一層飄浮的奶皮,奶皮的主要成分是脂肪。印度人把奶皮撈出裝入皮口袋,掛起來反復拍打、搓揉、奶皮便逐漸變成了奶油。但這種方法頗費時間,而且從牛奶中產出的奶油量也很少。
公元前2000多年,古埃及人也學會了製作奶油。後來,埃及的奶油製作方法由希臘和羅馬人帶到了歐洲,印度的奶油技術則經過中國,朝鮮傳入了日本,但當時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製作的奶油只有少量是食用,大部分是作為化妝品抹在臉上。
在中世紀時,歐洲出現了手搖攪拌器,提高了從牛奶中提取奶油的效率。1879年,瑞典的德·拉巴爾發明了奶油分離機,這是藉助滾筒產生的離心力,利用奶油與脫脂奶的不同比重,使奶油得到分離。拉巴爾在1882年又發明了由內燃機帶動奶油分離機,進一步提高了分離效率,奶油分離機的誕生,為奶油生產的機械化開辟了道路。
至今西亞的某些山區,居民仍使用著延續了5000多年的製作奶油的方法。將加熱的乳脂放入木桶內,用木棍攪拌和拍打半個小時)
方法1 油相由2%甘油一硬脂酸脂、1%丙二醇硬指酸單甘油酯、5%熔點為50℃的氫化牛油和92%大豆油組成;水相由5.6%、10%發酵乳、3%蔗糖、0.1%古柯豆膠和2%食鹽組成。將18%水相混合到82%油相中,攪拌乳化,急冷捏後得人造奶油。測定這種人造奶油的固體脂指數結果,在5~25℃的范圍內為7.2~7.6,把人造奶油品溫調到20℃,將200克液糖添加到200克人造奶油中,用攪拌機攪拌10分鍾使其含氣,得到食感和攪打奶油十分相似的打稠奶油。
奶油的製作方法:
方法2 油相由3%甘油一硬脂酸酯、5%氫化大豆油(熔點50℃)、92%玉米油組成,水相由18%水、5%全脂奶粉、0.5%蔗糖酯和2%食鹽組成。將25.5%水相以及0.1%卵磷脂添加到74.4%油相中,攪拌乳化、急冷捏和,製成人造奶油。在5~25℃范圍內,油相的固體脂含量為7.2~7.8%。將這種人造奶油按方法1同樣的方法攪拌含氣,結果相同。
方法3 油相由10%粗奶油、3%氫化牛油(熔點48℃)、83%玉米油、2%甘油一硬脂酸脂和2%丙二醇硬脂酸單甘油酯組成;水相由12%,0.7%蔗糖酯、10%全脂乳、0.1%古柯豆膠、0.1%羧基甲基纖維素和2%食鹽組成。將24.9%水相以及0.1%卵磷脂添加到75%油相中,攪拌乳化、急冷捏和,得人造奶油。人造奶油油相中的固體脂量在5~25℃范圍內為9.2~13%。
將人造奶油品溫調整到25℃,把200克液糖添加到200克人造奶油中。用攪拌機攪拌使之含氣,即加工成水包油型打稠奶油。
鮮奶油(cream)又稱生奶油,是從新鮮牛奶中分離出脂肪的高濃度奶油,呈液狀。鮮奶油同樣分為動物性和植物性鮮奶油。動物性鮮奶油以乳脂或牛奶製成;而植物性鮮奶油的主要成分則是棕櫚油和玉米糖漿,其色澤來自食用色素,其牛奶的風味來自人工香料。
植物奶油和動物奶油
類型:基本上分為動物奶油和植脂奶油。動物奶油是由牛奶中的脂肪分離獲得的。而植物奶油是以大豆等植物油和水、鹽、奶粉等加工而成的。
味道:從口感上說,動物奶油口味更棒一些。植脂奶油就是平常我們能在蛋糕店買到的那種。熱量比一般動物性奶油少一半以上,且飽和脂肪酸較少,不含膽固醇。
購買:動物奶油在麥德龍這樣的超市會有賣的,而且有幾個品牌。植物奶油我是在烘焙市場買的。
3、做西點基本和常用的黃油,還是要用塊狀的黃油。比如多美鮮的盒裝,很多人買來使用就以失敗告終,要買多美鮮的塊狀黃油。(你說的液體的,是不是我在2裡面所說的鮮奶油啊?)
揭開奶油的面紗(圖)
很多人喜歡吃奶油,因為那份香濃的美味;很多人拒絕吃奶油,因為據說它會讓人發胖。但無論愛還是恨,似乎都缺乏根據,因為人們對奶油知之甚少,而且誤解頗多。所以有必要認真了解一下奶油,這樣,你才能公平地愛它或恨它。
什麼樣的奶油要避開?
動物性奶油(butter)是自牛奶中「分化」出來的一種油脂。脂肪含量很高,較不符合現代的健康飲食理念。雖然有口感自然香濃的優點,但還是少吃為宜,以免發胖或使膽固醇增高。
吃奶油不發胖,可能嗎?
無論何種奶油都有高脂高熱的缺點,所以,吃奶油不發胖原則上說不可能。如果你禁不住美味奶油的誘惑,可以選擇植物性奶油(margarine)過把癮。植物性奶油(人造奶油)以植物油脂為原料、完全不含膽固醇,因此倍受注重健康的人士鍾愛。 (但是植物奶油和動物奶油的優勢僅在於不含膽固醇,植物奶油由植物油脂氫化而成,其中的不飽和鍵已經成為飽和鍵,所以從飽和度來講和動物奶油沒有區別。)
鮮奶油鮮在哪裡?
鮮奶油(cream)又稱生奶油,是從新鮮牛奶中分離出脂肪的高濃度奶油,呈液狀。鮮奶油同樣分為動物性和植物性鮮奶油。動物性鮮奶油以乳脂或牛奶製成;而植物性鮮奶油的主要成分則是棕櫚油和玉米糖漿,其色澤來自食用色素,其牛奶的風味來自人工香料。
奶油究竟有幾種?
由於劃分的標准不同,所以奶油的種類相當之多。除了上面介紹的動物性奶油、植物性奶油、鮮奶油之外;還可以根據是否添加食鹽,分為無鹽奶油和含鹽奶油;也可以根據奶油中油脂含量的多少來區分,即為高脂奶油和低脂奶油。
天然奶油、人工奶油哪個更健康?
與常規的越天然就越健康的理念相左,天然奶油因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酸、會增加人體內膽固醇的含量而成為不健康的食品。而人造奶油由於以植物性油脂為原料,所以不含膽固醇,較符合現代的飲食健康標准。但是,植物油脂在氫化過程中產生的脂肪酸為反式脂肪酸(天然脂肪酸為正式脂肪酸),也有其不健康之處。並且無論哪種奶油,所含的熱量都很高,日常食用還是應該有所節制,不宜過量。
奶油能怎麼吃?
動物性奶油用於西式料理,可以起到提味、增香的作用,還能讓點心變得更加鬆脆可口。但是,由於人們對健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目前,植物性奶油以不含膽固醇且口味與動物性奶油相近等優點成為奶油消費中的主導,多數情況下,幾乎將動物性奶油取而代之。鮮奶油的用途則更為廣泛,可以製作冰淇淋、裝飾蛋糕、烹飪濃湯、以及沖泡咖啡和茶等等。
奶油是葷的還是素的?
動物性奶油的原料是牛奶,對於純粹的素食者而言是葷食,而對於可以飲用牛奶的素食者而言是素食。植物性奶油雖然主要原料是植物油脂,從上面的方法介紹可以看出,有些植物性奶油在製作過程中會加入氫化牛油或者粗奶油等原料,這些原料的葷素屬性,和動物性奶油是一樣的。所以植物性奶油究竟是葷還是素,視閣下的素食原則及奶油其原料而定。
怎麼保存奶油最好?
奶油的保存方法並不簡單,絕不是隨意放入冰箱中就可以的。最好先用紙將奶油仔細包好,然後放入奶油盒或密封盒中保存,這樣,奶油才不會因水分散發而變硬,也不會沾染冰箱中其他食物的味道。
無論何種奶油,放在冰箱中以2—4度冷藏,都可以保存6—18個月。若是放在冷凍庫中,則可以保存得更久,但缺點是,使用前要提前拿出來解凍。有一種無鹽奶油,極容易腐壞,一旦打開,最好盡早食用。
用奶油做菜容易嗎?
奶油常用於西餐中,所以對於普通的中國家庭來說,用奶油做菜並不容易。為此,《GOOD好主婦》特別精選了好吃又簡單的蘑菇奶油湯作為特別推薦,嘗試之後,你會愛上它。
奶油則存在另一個問題。現代人覺得動物性油脂不好,轉而選擇植物奶油,不過市售植物奶油多半經過氫化作用,會形成一種反式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這種脂肪酸已經被證實和心臟血管疾病有關,經常食用對健康不利。
1)奶油
全脂鮮奶含有4%的脂肪,如將全脂奶靜靜放置,奶中脂肪微粒便浮聚在牛奶的上層,這層略帶淺黃色的奶就是奶油;將牛奶煮沸,離火稍停,奶油就在牛奶上結一層奶皮;將全脂鮮牛奶經離心攪拌器的攪拌,便可使奶油分離出來。
奶油比鮮牛奶含的脂肪高出許多倍。市售的鮮奶油一般有兩種,一種是淡奶油,含脂肪比鮮牛奶的脂肪多5倍,常用它加在咖啡、紅茶等飲料以及西餐紅菜湯里,也用於製作巧克力糖、西式糕點及冰激凌等食品的製作。另外還有一種更濃的奶油,用打蛋器將它打松,可以在蛋糕上擠成奶油花。
奶油因脂肪高,是一種高熱能的食品,維生素A的含量也相應的多,但奶油含的蛋白質、乳糖和礦物質和鈣、磷等則相應的較少。
奶油能怎麼吃?
動物性奶油用於西式料理,可以起到提味、增香的作用,還能讓點心變得更加鬆脆可口。但是,由於人們對健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目前,植物性奶油以不含膽固醇且口味與動物性奶油相近等優點成為奶油消費中的主導,多數情況下,幾乎將動物性奶油取而代之。鮮奶油的用途則更為廣泛,可以製作冰淇淋、裝飾蛋糕、烹飪濃湯、以及沖泡咖啡和茶等等。
鮮奶油:又稱生奶油。這是從新鮮牛奶中分離出脂肪的高濃度奶油,用途很廣,像製作牛油,冰淇淋蛋糕,或沖泡咖啡時都用得到。鮮奶油得脂肪含量最高為45%-50%,最低也有25%-35%,沖泡咖啡通常是使用含脂肪量25-35%的鮮奶油。
2)黃油
黃油是從奶油產生的,將奶油進一步用離心器攪拌就得到了黃油,黃油里還有一定的水分,不含乳糖,蛋白質含量也極少。
奶油和黃油雖都來自牛奶中的脂肪,但它們和來自牛身上的體脂——牛油是不相同的。奶油的脂肪顆粒很小,而且熔點低、消化率高。另外,奶油、黃油含有人體必需脂肪酸及豐富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D,並有卵磷脂,這都是牛油、豬油和羊油等畜類的體脂所沒有的。
黃油根據是否發酵可分為酸性黃油和甜性黃油。生產酸性黃油時,需經過發酵過程。
黃油(butter)就是奶油(butter)的製成品。
奶油是把牛奶經過分離,利用離心力不同,將脂肪分離出來,剩下的就是脫脂奶。奶油通俗意義就是乳中的乳脂肪。
剛剛經過分離出來的奶油稱之為稀奶油(cream),裡面的含脂率在10%左右,然後經過殺菌冷卻,可以做為一種食品的添加劑來使用。一般是食品工廠用,基本都是大桶包裝。
稀奶油經過再次分離或濃縮,將脂肪控制在35%左右,經過殺菌冷卻,就是通常所說的打發稀奶油或者發泡稀奶油(whipping cream),一般用於蛋糕製作時打發奶泡用。市售一般用塑料桶或屋頂包或無菌紙盒包裝。
稀奶油經過低溫成熟,再經過發酵和加鹽(為了提高保存性和提高口味),市面上很多黃油有酸性,甜味,含鹽,脫鹽就是這么來的,再經過調色(添加食用色素,呈現淡黃色,這也就是這種奶油被稱為黃油的原因),再經過摔打(這個過程稱之為壓煉),析出過多水分,使脂肪和水之間聚合緊密,然後裝在模具里成型,冷凍,這就是成品黃油了。至於什麼形狀那是以後分割包裝的不同。市售的黃油一般用紙或鋁箔包裝。
植物奶油主要成分就是氫化植物油,相比普通奶油脂肪含量要低,熱量也要低,但是相對添加劑要多,而且風味沒有奶油好。一般作點心作蛋糕什麼的可以用植物奶油,作菜或者直接塗抹麵包用普通奶油
(1) 發酵的作用
主要有兩點,一是延長保質期,二是產生良好的芳香風味。發酵劑中的乳酸菌大量繁殖,使黃油的酸度增高,能夠防止其它雜菌尤其是酵母和黴菌的繁殖,從而延長保質期。發酵劑中含有產生乳香的噬檸檬酸鏈球菌和丁二酮乳鏈球菌,能夠產生比不發酵產品更濃郁的芳香風味。
(2) 發酵用的菌種
除了噬檸檬鏈球菌和丁二酮乳鏈球菌,還有乳鏈球菌和乳脂鏈球菌和副噬檸檬鏈球菌。
從用途來講,總體而言酸性黃油的用途要窄一些,更多的用於烘培業;而甜性黃油則適用於各種用途。
人造奶油:
日常生活中的乳製品,除了牛奶和乳酪之外,常見的還有奶油和黃油。很多人並不清楚它們之間的關系,以及在營養上有什麼區別。
很多人以為,蛋糕房裡用來製作蛋糕的就是奶油,其實是錯誤的。這種「鮮奶油」根本與奶油無關,它的主要成分是植物奶精,實際上是氫化植物油、澱粉水解物、一些蛋白質成分和其他食品添加劑的混合物。氫化植物油含有「反式脂肪酸」,大量食用對心臟具有一定的危害,這在國際上已經形成共識,所以平時應盡量少吃。
奶油和黃油都是以全脂鮮奶為原料的。奶油也叫做稀奶油,它是在對全脂奶的分離中得到的。分離的過程中,牛奶中的脂肪因為比重的不同,質量輕的脂肪球就會浮在上層,成為奶油。奶油中的脂肪含量僅為全脂牛奶的20%—30%,營養價值介於全脂牛奶和黃油之間,平時可用來添加於咖啡和茶中,也可用來製作甜點和糖果。
對牛奶或稀奶油進行劇烈的攪動,使乳脂肪球的蛋白質膜發生破裂,乳脂肪便從小球中流出。失去了蛋白質的保護後,脂肪和水發生分離,它們慢慢上浮,聚集在一起,變為淡黃色。這時候,分離上層脂肪,加鹽並壓榨除去水分,便成為日常食用的黃油,也叫「白脫」。
乳酪(其中的一類也叫乾酪)是一種發酵的牛奶製品,其性質與常見的酸牛奶有相似之處,都是通過發酵過程來製作的,也都含有可以保健的乳酸菌,但是乳酪的濃度比酸奶更高,近似固體食物,營養價值也因此更加豐富。每公斤乳酪製品都是由10公斤的牛奶濃縮而成,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脂肪、磷和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是純天然的食品。就工藝而言,乳酪是發酵的牛奶;就營養而言,乳酪是濃縮的牛奶。
乳酪的起源,最普遍的說法認為它是由游牧民族發明的。他們早先將鮮牛奶存放在牛皮背囊中,但往往幾天後牛奶就發酵變酸。後來他們發現,變酸的牛奶在涼爽濕潤的氣候下經過數日,會結成塊狀,變成極好吃的乳酪,於是這種保存牛奶的方法得以流傳。乳酪也一直是這些游牧民族的主要食物之一。
雖然乳酪比較耐儲藏,但乳酪其實始終處於發酵過程中,所以時間太長了也會變質。盡管這種變化很慢,但是總有一天乳酪會變得無法食用。
現在,乳酪的種類和食用方法越來越豐富。除了製作西式菜餚,乳酪還可以切成小塊,配上紅酒直接食用,也可加在饅頭、麵包、餅干、漢堡包里一起吃,或與色拉、面條拌食。隨著對外交往的日益增多,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乳酪的營養價值有了更清楚的認識。也許你吃過麥當勞的吉士漢堡、必勝客的匹薩,這些美食中有一種重要的配料就是乳酪。
[編輯本段]中國的乳酪
乳酪也是中國西北的蒙古族,哈薩克族等游牧民族的傳統食品,在內蒙古稱為奶豆腐,在新疆俗稱乳餅,完全乾透的乾酪又叫奶疙瘩。
[編輯本段]乳酪種類
A.新鮮乳酪:不經過成熟加工處理,直接將牛乳凝固後,去除部分水分而成。質感柔軟濕潤,散發著清新的奶香與淡淡的酸味,十分爽口。但儲存期很短,要盡快食用。
B.白黴乳酪:表皮覆蓋著白色的真菌絨毛,食用時可以保持表皮的霉、菌,也可以根據口味去除。質地十分柔軟,奶香濃郁。一般這種乳酪不用於做菜。
C.藍紋乳酪:在青黴素的作用下形成大理石花紋般的藍綠色紋路,味道比起白黴乳酪來顯得辛香濃烈,很刺激。
乳酪D.水洗軟質乳酪:成熟期需要以鹽水或當地特產酒頻繁擦洗,表皮呈橙紅色,內部柔軟,口感醇厚,香氣濃郁。
E.硬質未熟乳酪:製造過程中強力加壓並去除部分水分。口感溫和順口,容易被一般人接受。由於它的質地易於溶解,因此常被大量用於菜餚烹調上。
F.硬質成熟乳酪:製作時需要擠壓和煮,質地堅硬,香氣甘美,耐人尋味。可以長時間運送與保存。
G.山羊乳酪:最經典的山羊乳酪的製法與新鮮乳酪製法相同,可新鮮食用,或去水後食用。體積小巧,形狀多樣,味道略酸。
H融化乳酪:一種以上經過擠壓的乳酪團,經融化後加入牛奶、奶油或黃油後製成。不同產品可以添加不同成分,如香草、堅果等。味道不濃烈,可以長期保存。
一些乳酪的英文對照:
一、奶油乳酪(cream cheese ),一種未成熟全脂乳酪,經加工後,其脂肪含量可超過50%,質地細膩口味柔和。
二、比然乳酪(Brie Cheese),法國最著名的乳酪之一,因產於中央省的比然地區而得名。有許多品種,一般色澤由淡白到淡黃,質軟味咸,奶香濃郁。呈圓碟狀,直徑18-35cm,重量1.5-2kg,含乳脂45%。比然乳酪最早制於17世紀,1918年被稱為「乳酪之王」,響譽全世界。比然乳酪最好的保存方法是在切開的那一面放上一塊干凈的硬紙板(這樣可以阻止乳酪流動),再把它儲存在陰涼的地方或放在冰箱里。
三、莫索里拉乳酪(mozzarella cheese),義大利坎帕尼亞那布勒斯地方產的一種淡味乳酪,由水牛乳製成成,色澤淡黃,重0.5-1kg,含乳脂50%。此乳酪是製作PIZZA重要原料之一。
四、車達乳酪(Cheddar cheese),英國索莫塞特郡車達地方產的一種硬質全脂牛乳乳酪,歷史悠久。色澤白或金黃,組織細膩,口味柔和,重30-35kg,含乳脂45%。
五、帕爾瑪乳酪(Parmesan Cheese):一種義大利硬乳酪,經多年陳熟乾燥而成,色淡黃,具有強烈的水果味道,一般超市中有盒裝或鐵罐裝的粉末狀帕爾瑪乳酪出售。帕爾瑪乳酪用途非常廣泛,不僅可以擦成碎屑,作為意式麵食、湯及其他菜餚的調味品,還能製成精美的甜食。義大利人常把大塊的帕爾瑪乳酪同無花果和梨一起食用,或把它掰成小塊,配以開胃酒,當作餐前小點。又因其成熟期較長,所以比其他乳酪更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現已成為世界上最佳的乳酪品種之一。
六、提拉米蘇使用的是產自義大利的Mascarpone cheese(馬士卡彭乳酪),是屬於鮮乳酪的一種。乳酪、酸奶和牛奶的營養價值比較表(均以100克記)。
❷ 印度電影那麼紅,去印度旅行的不可思議你知道多少
2、供養老鼠的老鼠神廟在印度,老鼠是貴為神靈的,當地有個說法,若是老鼠爬上你的腳,就是你撞大運的時候了。瓦拉納西恆河東岸的這個老鼠廟則更加極致:殿堂內專門放有一個碩大的盤子,每天會有專人盛放鮮奶喂養老鼠。更不可思議的是,每天下午,老鼠們喝剩下的牛奶將由僧侶們發放給門口的信徒喝。
❸ 奶油是誰發明的
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前,古代印度人就已掌握了原始的奶油製作方法。把牛奶靜放一段時間,就會產生一層飄浮的奶皮,奶皮的主要成分是脂肪。印度人把奶皮撈出裝入皮口袋,掛起來反復拍打、搓揉、奶皮便逐漸變成了奶油。但這種方法頗費時間,而且從牛奶中產出的奶油量也很少。
❹ 有哪些好看的印度電影可以推薦
這幾年的印度電影越來越好看,故事題材都很不錯,很受中國觀眾得歡迎。給大家推薦10部評分較高的印度電影,不知你看過幾部?
1.《三傻大鬧寶萊塢》
上映時間: 2011年12月8日(中國)
片長: 170分鍾
類型: 劇情,喜劇,冒險
影片採用插敘的手法,講述了三位主人公法罕、拉加與蘭徹間的大學故事。
2.《小蘿莉的猴神大叔》
上映時間: 2015年7月17日(印度) ;2018年3月2日(中國)
片長: 163分鍾
類型: 劇情,音樂劇
講述了一個擁有虔誠宗教信仰的單純印度男人承諾幫一個巴基斯坦啞女與父母重聚的故事。
3.《摔跤吧!爸爸》
上映時間: 2016年12月23日(印度) ;2017年5月5日(中國)
片長: 161分鍾
類型: 劇情、喜劇、傳記、運動
影片根據印度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曾經的摔跤冠軍辛格培養兩個女兒成為女子摔跤冠軍,打破印度傳統的勵志故事。
4.《神秘巨星》
上映時間: 2017年10月18日(印度); 2018年1月19日(中國)
片長: 150分鍾
類型: 勵志、喜劇、劇情
講述了印度少女尹希婭突破歧視與阻撓,堅持追尋音樂夢想的故事。
5.《起跑線》
上映時間: 2017年5月19日(印度) ;2018年4月4日(中國)
片長: 132分鍾
類型: 劇情、喜劇
講述了一對中產階級夫婦為了讓孩子能夠從小就獲得最好的教育、走上人生巔峰而絞盡腦汁擇校的故事。
6.《我的個神啊》
上映時間: 2014年12月19日(印度);2015年5月22日(中國)
片長: 153分鍾
類型:喜劇、愛情、奇幻、宗教
影片通過講述一個外星人在地球上的奇幻旅行,對印度的文化進行了深刻的探討。
7.《廁所英雄》
上映時間: 2017年8月11日(印度);2018年6月8日(中國)
片長: 155分鍾
類型:劇情、喜劇、愛情
該片講述了新娘賈耶嫁給凱沙夫後,發現家中沒有廁所而堅持離婚,最終掀起一場女性廁所革命的故事。
8.《史丹利的便當盒》
上映時間: 2011年5月13日(印度)
片長: 96分鍾
類型:劇情、喜劇、兒童
影片講述了一個四年級小朋友斯丹利的故事。
9.《巴菲的奇妙命運》
上映時間: 2012年9月14日(印度)
片長: 151分鍾
類型:劇情、愛情
影片的故事發生在1970年代的印度,Barfi和Shruti是一對戀人,但是Barfi是一個有語言及聽力障礙的人,Shruti嫁給了另一個人。多年之後,兩人的生活再次發生了交集。
10.《貧民窟的百萬富翁》
上映時間: 2009年3月26日(中國)
片長: 120分鍾
類型:愛情
電影講述來自貧民窟的印度街頭少年賈馬勒參加了電視節目《誰想成為百萬富翁》,他的目的是要找回失蹤的女朋友拉媞卡,因他的女朋友對這個電視節目一向十分熱衷。但當他即將獲取高額獎金時,卻被人揭發有作弊嫌疑。
❺ 你心中最好看的印度推理片是哪部為什麼
說起印度電影,第一時間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阿米爾 汗,當然印度好演員不僅僅只有阿米爾汗,還有在印度並稱三大汗的伊爾凡·可汗跟薩爾曼·汗,相信大部分人對後兩個人的作品比較陌生,那我今天就推薦一部伊爾凡·可汗在2018年主演的印度懸疑電影<勒索>。
不過秘密總會被發現,新來的同事發現了戴夫勒索的秘密,開始勒索戴夫,讓戴夫滿足他苛刻的條件,這里就是死亡的開始,劇透只能到這里了,後面的劇情十分精彩,謀殺反謀殺,推理反推理。電影的結尾也十分耐人尋味,推薦給大家去看。
《勒索》是伊爾凡·可汗2018年主演的懸疑電影,電影層層遞進,推理絲絲入扣,而且加入了很多黑色幽默元素,拋棄了歌舞的印度電影講述了殘酷人生的真諦還玩了一把推理,可以說是不可多得的印度好電影。
❻ 奶油的好處與壞處
好處:奶油可以補充缺乏維生素A,較適合缺乏維生素A的人和兒童食用。
壞處:
1、如果要遠離前列腺腫大,就要避免過多的奶油和人造奶油的攝入,因為這兩種食物可能會導致男性的前列腺腫大。
2、奶油里亦含有多種飽和脂肪酸,這是對血管有害的脂肪酸,還是少吃為佳。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患者忌食;孕婦和肥胖者盡量少食或不食。
(6)印度電影奶油擴展閱讀:
飲食文化
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前,古代印度人就已掌握了原始的奶油製作方法。把牛奶靜放一段時間,就會產生一層飄浮的奶皮,奶皮的主要成分是脂肪。印度人把奶皮撈出裝入皮口袋,掛起來反復拍打、搓揉、奶皮便逐漸變成了奶油。
公元前2000多年,古埃及人也學會了製作奶油。後來,埃及的奶油製作方法由希臘和羅馬人帶到了歐洲,印度的奶油技術則經過中國,朝鮮傳入了日本,但當時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製作的奶油只有少量是食用,大部分是作為化妝品抹在臉上。
在中世紀時,歐洲出現了手搖攪拌器,提高了從牛奶中提取奶油的效率。1879年,瑞典的德·拉巴爾發明了奶油分離機,這是藉助滾筒產生的離心力,利用奶油與脫脂奶的不同比重,使奶油得到分離。
拉巴爾在1882年又發明了由內燃機帶動奶油分離機,進一步提高了分離效率,奶油分離機的誕生,為奶油生產的機械化開辟了道路。
❼ 你心目中最好看的印度動作片是哪部為什麼
印度動作片大多風格比較獵奇,喜歡的很喜歡討厭的又很討厭,微博上經常有印度動作片各種神操作的動圖就是源於此。大家應該大概心裡有數了,印度的動作片動作設計都比較幻象化,或者說虛擬化並不像國內的動作片那麼實打實的拳拳到肉。所以如果想看比較理想化爽片,到是可以推薦推薦,個人比較推薦沙魯克汗的作品。
《寶萊塢之不可能的任務》男主Ram是一名身手不凡的軍官,他的父親負責一項非常危險的機密任務犧牲,父親臨終前告訴他還有一名同父異母的弟弟,希望他把自已的骨灰帶回妻兒身邊。這時候,Ram也接到一個保護將軍女兒的任務。將軍女兒與他的弟弟在同一所大學就讀,兩人個的生命都受到威脅,Ram如何在不暴露身份的同時保護他們呢。
因為不能暴露身份,就有了許多搞笑逗比的情節,沙魯克汗式耍帥還是蠻吸引人的。片中哥哥與弟弟由友情到兄弟情的設定也很感人。
❽ 金奈的風俗以及節日
金奈以前稱為馬德拉斯,泰米爾納德邦首府。 金奈別致的歐式建築、古樸的印度寺廟、銀行、飯店、旅館等建築都很豪華氣派,但一些公共設施卻極其落後。市區主要街道的十字路口,大都沒有紅綠燈。行人過人行橫道時,往往與大貨車、公共汽車、計程車、摩托車等機動車輛發生搶道現象熏由於車流長且速度快,每每險象環生,令人毛骨悚然。雖然警察不少,但他們除了每人手裡拿著一根木棍站著外,對擁擠的人流和車流卻無能為力,但他們忠於職守的精神頗令人感動。有一天突然下起了雨,行人紛紛躲藏避雨,而那些警察仍然站在雨中堅守崗位。
在印度,人們把牛奉為神明,它是希巴神坐騎的化身,所以牛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以至無論城鄉,滿街巷都是牛群在游盪,行人見了牛必須禮讓三分,讓牛先行。我曾親眼目睹牛在大街上慢悠悠地溜達,路人見了都避而遠之,連龐大的車流也得為其讓路。有時牛躺在馬路中央,車輛只得繞道而行。
在金奈,計程車極少見到,即便見到也是「喇叭不響,其他到處都響」的舊車。馬德拉斯常用交通工具是三輪車,因坐車的人少,它的空駛率極高。若你在路上行走,三輪車主會馬上停下來或踏過來讓你乘坐,你若不坐它就緊跟其後,讓你很不自在。
大街上還有看印度電影留下很深印象的大篷車,車內坐滿了男女老幼,車頭的音箱里高聲播放著好聽的印度歌曲,汽車飛馳在馬路上,讓人見了心情激盪。至於車內是否坐的是吉普賽人,恐怕回答並不是肯定的。我們知道,吉普賽人是一個以過游盪生活為特點的民族,原居於印度西北部,十世紀前後開始外移。他們的足跡不僅遍布整個印度,也遍布世界五大洲。隨著現代經濟與大都市的發展,他們的生活方式也越來越印度化了,有的已開始定居。相信再過若干年後,流浪的大篷車這道風景線將會消失。 大寶森節
每年的2月1日,金奈(Chennai)都會舉行隆重的大寶森節(Thaipusam)慶祝活動。印度興都教徒(Hin)紛紛用針刺穿身體,組成龐大的遊行隊伍慶祝大寶森節的到來。
大寶森節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根據淡米爾日歷計算,每年十月份的月圓之日(即陽歷一月至二月之間),是力量之神穆盧干(Lord Murugan)的誕辰。於是,信徒將此日稱為大寶森節。
對信徒來說,大寶森節是代表贖罪、還願、再次許下新願的一天。他們祈福在神的庇佑下,一切事事如願。同時,當信徒祈求神靈庇護和在前一年神前許下的心願實現後,就會在大寶森節這一天,以頭頂奶壺、插針或扛針座還願來表示對神的感恩。
元月彭歌節
南印度的泰米爾納杜邦豐年祭( Harvest Festival) 有如當地人的新年,通常舉行祭典的時間在元月中旬,
泰米爾語又稱之為彭歌節 (Pongal ),它是本邦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慶,全世界各地如:斯里蘭卡、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的泰米爾人每到元月都會共襄盛舉,據說這個節慶沿襲至今已經超過了5000年。
印度歷史上,泰米爾納杜邦極少受外族影響,幾乎看不到印、回教交錯的蹤影,泰米爾的文化是非常純粹的印度教文明代表。泰米爾族文化歷史悠久,除了有自己的泰米爾語言與文字,還擁有獨樹一格的文學、音樂、舞蹈、雕刻、寺廟建築藝術,與北印度文化有明顯區隔。所以除了印度既有的迪伐利新年,(約每年10至11 月之間),泰米爾人在元月中旬還要再慶祝另外一個新年—彭歌節。
豐年祭主要的意義是慶祝豐收,每年節慶期間約是4天。節慶第一天稱為'Bhogi Pongal',首要祭拜雷雨神因帝拉(Indra),沒有足夠的雨量,農作物就不能收成,農民看天吃飯,當然不能沒有因帝拉,這一天家中必須大掃除,象徵除舊布新,門口地面上也會加上吉祥畫(Kolams),並在圖案上撒入新收成的米粒。
第二天'Surya Pongal',要祭拜的是太陽神,沒有日照,作物也不會豐收,太陽神當然要關照。祭拜太陽神有個特別儀式,就是要在盛滿水的金屬圓盤中觀看太陽的反影;另外這一天婦女會烹煮特製的甜八寶飯,這是一種加入牛奶、紅糖、印度奶油的香濃米飯,並且綴飾當地原產的腰果與香料。所以彭歌節的第二天,泰米爾人的問候語經常是:「飯煮好了嗎?」。
第三天'Mattu Pongal',祭拜的是牛神,感謝辛苦犁田的牛,也不能馬虎。牛兒會被沐浴,畫上彩繪,其牛角也要上色。這一天的祭拜儀式同時也要拜帕華蒂女神和她兒子象頭神,並製作綵球,獻給牛兒和野外的鳥群。再來,印度絕無僅有的鬥牛賽(jallikettu) 是節慶的壓軸戲。彩繪過的牛隻,在頸上纏住錢包,將牛群放置於特定的公開場合,任何參賽者只要能夠馴服牛兒、騎到牛兒身上,就可以把錢包帶回家。
第四天'Kanum Pongal',這一天是休息日;最後的第五天稱'Kanya Pongal',按傳統是已婚婦女回娘家的日子,家中的兄弟要准備禮物送給這些出嫁的姐妹。
❾ 奶油是誰發明的
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前,古代印度人就已掌握了原始的奶油製作方法。把牛奶靜放一段時間,就會產生一層飄浮的奶皮,奶皮的主要成分是脂肪。印度人把奶皮撈出裝入皮口袋,掛起來反復拍打、搓揉、奶皮便逐漸變成了奶油。但這種方法頗費時間,而且從牛奶中產出的奶油量也很少。
公元前2000多年,古埃及人也學會了製作奶油。後來,埃及的奶油製作方法由希臘和羅馬人帶到了歐洲,印度的奶油技術則經過中國,朝鮮傳入了日本,但當時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製作的奶油只有少量是食用,大部分是作為化妝品抹在臉上。
在中世紀時,歐洲出現了手搖攪拌器,提高了從牛奶中提取奶油的效率。1879年,瑞典的德·拉巴爾發明了奶油分離機,這是藉助滾筒產生的離心力,利用奶油與脫脂奶的不同比重,使奶油得到分離。拉巴爾在1882年又發明了由內燃機帶動奶油分離機,進一步提高了分離效率,奶油分離機的誕生,為奶油生產的機械化開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