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列舉出幾個少數民族的相關資料
1.毛南族
【民族概況】
毛南族也是中國人口較少的山地民族之一。毛南族自稱「阿難」,意思是「這個地方的人」。稱謂表明他們是嶺西的土著民族。雖然毛南族人口較少,但他們卻以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聞名於世。毛南人大部分居住在以茅難山為中心的環江縣上南、中南、下南一帶,下團六圩是他們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另有少部分人分散居住在南丹、都安等縣。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毛南族人口數為107166。
毛南人使用毛南語,屬於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沒有本民族文字。由於長期和壯族、漢族雜居,多數人能講壯語和漢語,通用漢文。
【歷史】
從宋代開始,在漢文史稿中記載,今廣西環江縣境內先後有「茆灘」、「茅灘」、「冒南」等地名。嶺南百越支系有地名與族名合一之俗,毛南族也是以地名族。解放後,稱為「毛難族」。八十年代根據本族意見改「毛難族」為「毛南族」。
毛南族是嶺南百越支系發展而來。唐以前的僚,宋元明的伶,是他們的祖先。 據記載,今毛南族聚居的地區在唐貞觀年間為思恩縣地,屬嶺南道環州管轄;宋代曾為撫水州屬地;元代屬慶遠路管轄。明正德元年思恩縣玫屬河池州。清代,思恩縣屬慶遠府。光緒年間,在毛南族聚居地區設置「毛難甲」。「甲」之下劃分上、中、下三「額」、「額」設「總團」。「額」之下以設「牌」,設有「牌頭」,一般管轄10戶。為了反抗封建統治階級的壓迫和剝削,毛南族人民曾不斷起來斗爭。在抗日戰爭中為打擊日寇、解放戰爭中抗擊國民黨的反動統治都作出了重要貢獻。
【文化藝術】
毛南族聰明、勤勞,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了光輝的文化藝術。毛南族的神話傳說、民間故事相當豐富,真實地反映了毛南族人民的道德觀、價值觀和藝術修養。象《盤古的傳說》、《三九的傳說》、《太師六官》、《頂卡花》、《七女峰》、《恩愛石》等為毛南族人民世代傳頌。毛南族民歌也別具有一格,內容豐富。男女青年在室外唱的情歌,七字一句,八句一首,叫做「比」,因兩句之後有一尾音「羅海」,故又叫「羅海」歌。在喜慶嫁娶節日對唱的五字一句、八句一首的祝賀歌,謂之「歡」。由一人獨唱、敘述歷史故事和祖先來源的敘事歌,則以七字為一句,四句為一首,合若干首為一組,叫做「排見」。同時還流行「毛南戲」,多是一些反映古代勞動人民的斗爭生活和悲歡離合的愛情等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的傳統劇目。
2. 一部揭露「神風特攻隊」真實情況的電影
影片名叫《我這是為君去死》
日文名《俺は君のためにこそ死にに行く》
神風特攻隊
神風特攻隊全名「神風特別攻擊隊」,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本在中途島失敗後,為了抵禦美國空軍強大的優勢,挽救其戰敗的局面,利用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按照「一人、一機、一彈換一艦」的要求,對美國艦艇編隊、登陸部隊及固定的集群目標實施的自殺式襲擊的特別攻擊隊。
「神風」的起名來源於元朝皇帝忽必烈(元世祖)對日本的東征。元朝軍隊1274年和1281年兩次對日本東征,都因為海上突如其來的台風,導致元朝的艦隊損失,使得東征告吹。日本人認為是神武天皇的鬼魂掀起的「神風」擊退了元軍。日本也逃脫了有可能被元王朝滅國的命運。以「神風」命名敢死隊其實也成為日本人在必敗的戰爭結局下為自己打氣的真實心態的寫照。
其主要攻擊方式是在軍中、民間招募軍民,甚至包括當時日本的殖民地如台灣,皆有民眾參加。在進行簡單的飛行訓練後,讓其駕駛只有單程油料的飛機滿載炸葯起飛,抵達美海軍軍艦上空後,以自殺攻擊的方式撞向軍艦。到後期,由於日本缺乏汽油,燃能僅能以酒精混合代替,其戰斗機性能已經遠遠落後於美軍,難以在空戰中取勝。指揮官甚至命令其空軍的優秀飛行員一並充當敢死隊。
在這種攻擊方式的出現初期,給美軍軍艦造成了一定損失。但在美軍加強防空火力後,這些攻擊就鮮有成功的戰例。
。。。。。。
3. 有關蒙古族打日本人的電影有哪些
塞上風雲
紅色敖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