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影感悟:010《life of pi》
好看的電影值得反復觀看,尤其是那種寓意深刻的,已經是第三次看的《life of pi》,這部電影不管是口碑還是票房,都非常地成功,遺憾的是,盡管已經是第三遍了,但還是有很多東西都沒有理解,所以每次看這種需要高度集中精力以及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的電影時,總會難免覺得自己很「膚淺」,好吧,這也未必是一件壞事,畢竟它可以一次次訓(打)練(擊)我的思(信)維(心)。
最讓我覺得自己「膚淺」的是男主角說兩個不同版本故事的那片段,我竟然懵逼地相信了有老虎那版本的故事,現在想想都覺得可笑,倒不是說我現在已100%確定第二個故事才是真實的,而是我竟然都沒有思考過「第一個故事才是真實的」的可能性,這讓我很惆悵啊……
第一個故事就是電影呈現出來的,有老虎、斑馬、猩猩、鬣狗、小島,狐鼬以及奇幻的漂流經歷,而另一個版本里只有一個廚子、水手、Pi和他的母親,廚子先後殺害並吃掉了水手,然後又殺死了母親,最終pi忍無可忍同樣殺害並吃掉了水手,活了下來。很明顯,第一個故事盡管很離奇,很難讓人相信,但比起第二個殘忍、血腥、喪失人性的版本來說,人們更願意相信前者,這也是為什麼日本記者和小說家都選擇相信有老虎那版本的原因。
但是,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為什麼李安還會安排那麼長的時間來講記者采訪這環節呢?,完全可以在老虎回到森林時結束電影啊?為什麼男主角是問記者「你更喜歡哪個版本」,而不是「你更相信哪個版本」?為什麼在記者回答說相信第一個版本之後,他會說一句「所以你追隨上帝!」 ?為什麼第二個版本里的「廚子」、「水手」、「母親」其實都有在片中出現過,而且與所描述的形象相似?……..(之前除了第一個問之外,其它幾個都沒有思考過)
思考了這些問題之後,也就是當知道第二個故事才是真實的之後,這部電影立馬會上升好幾個檔次,因為采訪那個片段,也就是男主說第二個故事的片段,才是電影最精華、手法最高超的部分,你會意識到,原來之前覺得那些可有可無的劇情,都是精心鋪墊好的,而這個故事就可以在依靠你想像力、邏輯性的前提下,把它們一一重組,用奇幻離奇的故事把殘酷的事實還原出來,如果沒有最後的這十幾分鍾,估計這部電影頂多隻能拿一個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但由於加了那一部分,「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提名)」、「最佳影片(提名)」等幾十項獎項就變得理所當然了。
這得另外說下歷史上發生的一個真實的故事:
1884年,「木犀草」號沉沒,4名船員被困在南大西洋,除了3名船員,還有一個名叫理查德·帕克(也就是老虎的名字)的17歲男僕。在茫茫的海上漂流中,3名成年船員殺死了孤兒理查德·帕克,分食了他的肉,因此得以生還。
雖然知道了第二個故事才是真實的,即知道了第一個故事中的老虎就是第二個故事中的pi,但還有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第一個故事中的pi是誰?在網上流傳著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是我們心中的「神」,另一種說法是說那也是pi本人,其中老虎代表丑惡、自私的一面,pi代表理性、善良的一面,我覺得都在理,所以也就不展開討論了, 下面主要是想談談影片給我帶來的另外兩個感悟:
男主角改名叫「π」,其實是有深刻的含義,它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小數後面是沒有規律可循,所以你永遠不知道「再下一位數」是什麼,這也就是所謂的「不確定性」,就跟pi的經歷一樣,跟一個人處在世界一樣,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我們會變成什麼樣,我們每一步都有很多的預期,但「下一步」卻不會完全按照我們的預期到來,各種慾望、願望、絕望、希望,背後好像有一個我們完全沒法理喻的一種神秘的力量在操縱,我們試圖去理解它的時候呢,它又逃出了我們對它的理解。
面對「不確定性」,我們對待它的方式通常是這幾種——怨天尤人、順其自然、杞人憂天和迎面反擊,盡管影片沒有說明在「不確定性面前應該怎麼辦」這個問題,但pi的經歷已經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答案,那就是——要學會擁抱「不確定性」。
在「不確定性」面前,我們一方面要有危機意識,但同時也不能夠杞人憂天,因為我們現在的種種的擔憂是基於我們現在的認識和判斷、基於我們的視野,而且不管我們在哪個年齡階段,我們都會處在這樣的環境當中,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擁抱「不確定性」,在不確定性面前保持一種「確定性」(這跟順其自然又是不一樣的)「永遠要追求光明,要追求變化,要擁抱變化,然後追求一個明天,明天這個地方什麼都有!」
——— 告誡自己,擁抱不確定性,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
影片中pi與老虎之間的關系很奇妙,pi對老虎的感情發生了好幾次變化,起初是敬仰它,看到它吃小羊後開始害怕它,一起漂流時變得同情它,到最老虎頭也不回的離開後則開始懷念它。
老虎暗示為我們生活中的「敵人」,它是我們生命的威脅,它的存在,很有可能會導致我們毀滅,影片中有一個很意味深長的片段,就是當老虎跳進海里的時候,pi是有機會幹掉它的,而且他明明知道如果把它救上來,他就會處在一個將被吃掉的絕境當中,但最後他還是把它救上來了,當然我相信,當時他救老虎的原因純粹是因為他的善良、他的信仰,但後面他應該也能意識到,其實那才是對待「敵人」的最佳方式。
對於那些像慾望、老虎這樣的東西,一方面它是我們生命的威脅,但另外一方面它的存在也可以構成一種「平衡」,因為,沒有了這個東西我們同樣也會毀滅,就像影片中的pi和老虎,他們已構成了一種平衡狀態,首先是老虎救了他(當獵狗來咬他的時候),而且,同時也是最重要的是,如果沒有老虎的話,他在那個海洋上面漂流的時候,即使有吃有喝,也是活不久的,因為在那樣的環境下,他會絕望,他的精神會完全崩潰,會陷入到一種迷幻的狀態里頭去。
只有跟虎同處在一條小船上的時候,他才會去釣魚,才會去謀生計,因為他許需要每天要給老虎吃五公斤以上的肉食,老虎才不會吃他,由於這種長期的「博弈」,才能保證他還是一個正常的人,才能保證他不會絕望而認命,如果沒有老虎的話,他很快就會崩潰,同樣,如果沒有pi,老虎也會因為沒有食物、沒有水而死亡。
面對敵人,這個「敵人」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甚至還可以是我們身上的某個缺點,絕大多數時候我們是想去消滅對方,但我們從來沒有想過消滅對方的後果是什麼,不知道打破這個平衡之後的後果是什麼,當我們把「敵人」除之而後快後,也許我們會因此而開心,也許會因此而在短時間內過得更好,但是這卻未必就是一件好事,因為一旦打破平衡系統後,我們也極有可能會處在一個不利的環境下,說不定就在我們放鬆、掉以輕心的時候,一隻看不見的手就把我們給消滅了。
———告誡自己,當面對「恨不得要把對方掐死」這樣的人或事或公司等或其它時,可以把自己比作pi,把對方比作老虎。
⑵ 蠟筆小新爸爸媽媽變成小孩的電影叫什麼名字裡面還有宇宙人
電影名字是《蠟筆小新:宇宙人Pi力來襲!!》。
《蠟筆小新:宇宙人Pi力來襲!!》是根據日本漫畫家臼井儀人創作的漫畫《蠟筆小新》改編的系列動畫電影的第25部作品。影片講述了野原美伢和野原廣志被宇宙人Pi力的神秘射線擊中變成了小孩,為了讓父母恢復原樣,野原一家開始了穿越日本尋找Pi力爸爸的旅程。
該片於2017年4月15日在日本首映,2017年8月4日在中國台灣地區上映。
(2)日本電影春夏pi擴展閱讀:
一、角色介紹
(一)Pi力
突然出現在野原一家面前的小小宇宙人。為了Pi力,小新封印了他自己的屁屁。如果感到有生命危險,就會發揮讓對方變成小孩子的能力。尊敬爸爸,對爸爸的教誨絕對地信賴。
(二)Pi力爸
一個支配欲很強又傲慢的人,企圖征服整個地球,就連Pi力也不敢違抗他。
(三)摩露達達
試圖接近Pi力和野原一家的迷之男子。常與一個叫卡絲莉的女人同行。
(四)志田未來
小新目前最迷的年輕女星,從不錯過她主演的所有電視劇
二、劇情簡介
旅程的盡頭,
是友情?還是親子間的羈絆?
某一天夜晚,突然有外星人來訪野原家。其名曰Pi力。
Pi力用迷之光束讓小新的爸爸媽媽重返25年光陰,變成孩子的模樣。
為了變回大人,野原寶寶一家將Pi力藏進小新的屁股里,開始了橫跨日本的旅程...
小新屁股封印!
但其實,Pi力的父親正企劃著一個「巨大的陰謀」!!
野原一家最終能否挽救地球危機!?
他們是否能夠回到原本的正常生活!?
宇宙無敵大笨蛋小新與迷之外星人Pi力的全日本大搗蛋計劃即將開始!!
⑶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人性與獸性間的博弈,Pi與女友的劇情有何作用
確實有第三個故事,上船的都是他們一家人,但事實上題主的故事並沒有說完。
首先,為什麼會沉船?為了騙保。派的父親為這些動物都買了保險,然後船沉了可以大撈一筆。這也是為什麼第一個故事裡明明是遭遇大風暴而沉船,但面對日本來的調查員(過來調查原因,回去跟公司及保險公司解釋),派卻說根本不知道為什麼船會沉,它就這么沉了。因為沒人能知道這是一個策劃好的事故。(至於是如何能做到這一點,電影里有一個情節,派的父親將鎮定劑加在香蕉里,喂給動物們吃。而當猩猩母親坐著成捆漂浮的香蕉登上救生艇時,並沒有人將香蕉撈上船,任由香蕉在船邊漂著。難道香蕉有問題不能吃?)而且沉船的位置也很特殊,馬里亞納海溝,世上最深的海底,想打撈沉船,幾乎不可能。是巧合?還是算好了船沉在那兒最保險?
其次,船上除了他們一家四口還有一「外人」。對,就是第一個故事裡的老鼠、派的女朋友——阿南蒂。電影里派說,他和阿南蒂有足夠的時間來傷心,卻從不記得有和阿南蒂道別。為什麼?因為不需要道別——阿南蒂就藏在大船的救生艇里,准備偷渡,和派一起迎接新的生活。(當然這是派安排的,他們的家人並不知道。)
所以,按照第一個故事的順序,哥哥鬣狗拉維先弄死了瘸腿的斑馬父親(應該是他們一起,派說他幫忙按住「廚子」的腿),然後是猩猩母親。派出於憤怒(抑或是擔心自己和女朋友也遭毒手?也或兼而有之?)弄死了拉維。兩個人在海上漂盪多日,缺乏補給。最終,派的野性,理查德帕克,吃掉了老鼠,她的女朋友,阿南蒂。
至於海上的漂浮島,外形就像一個仰卧的女人,也暗指在派最極限的時刻,是阿南蒂的身體,使他得以活命。但他當吃到阿南蒂的牙齒時,才猛然發現自己即將墮入罪惡的深淵——漂浮島救了他的命,但如果他沒有離開,他也將被漂浮島吞噬。他准備了足夠多的「狐獴」,之後離開了漂浮島。
多年以後,他成家立業,育得一兒一女,兒子與哥哥同名拉維,女兒與女友阿南蒂名字也十分接近,阿蒂娜。用以紀念,也用於警醒。此二人均死於他之手,藏於他之腹。電影里派說,拉維被他殺死時,並未反抗。而老鼠阿南蒂更無法反抗,或許也不想反抗。
相比與第一個故事,第二個故事顯得如此血腥和骯臟。然而,事實的真相,往往超出了人們的認知極限。
⑷ The Making of Life of Pi內容簡介
《The Making of Life of Pi》內容簡介:
創作背景與來源:該書詳細記錄了由奧斯卡獲獎導演李安執導的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創作歷程。電影改編自國際暢銷書,通過275張照片和插圖全方位地展示了電影的製作過程。
演員表現:書中提及了主演蘇拉傑·夏爾馬的出色表現。盡管他沒有表演經驗且不會游泳,但他憑借勇氣在電影中完成了所有特技,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製作細節:書中描述了電影製作中的大量細節,包括為電影精心設計的波箱和模擬風暴中洶涌大海的復雜機器。這些機器與成噸的水共同構建出了逼真的海洋環境,增強了電影的視覺效果。
視覺效果與特效:書中重點介紹了電影中四隻孟加拉虎——王、忒彌斯、胡志明和Jonas的特效製作。這些老虎通過特效技術創造出無縫的3D圖像,其中理查德·帕克的形象尤為令人印象深刻。
其他視覺材料:除了照片和插圖外,書中還收錄了電影劇本的草圖、故事板以及藝術家瑪麗·埃倫·馬克和亞歷克西斯·洛克曼的委託作品。這些視覺材料為讀者和觀眾提供了深度的閱讀和觀影體驗。
總結:《The Making of Life of Pi》不僅是一份關於電影製作的詳細記錄,更是一份深度解讀。它對於影迷和小說愛好者來說,都是一份理想的選擇,能夠幫助他們更深入地了解這部奇幻的生存冒險故事背後的製作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