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果《花木蘭》國外確實好評如潮,我們真的會為此感到自豪嗎
我絕對不會為此自豪!反而會更擔心中華文化的外宣工作愈發艱難了,那就從以下幾點分析,不會涉及到劇透。
如果《花木蘭》的成功會讓一個從小在中華文化熏陶中長大的龍的傳人感到自豪,那我真懷疑你的屁股是不是歪了。所以,在觀看評價《花木蘭》時,千萬記住“它是一部迪士尼的商業電影”,不要讓你的民族自豪感用錯了地方,從而給出帶有情感色彩的五星好評。說句實話,《花木蘭》沒有觀賞的意義,三十美刀還不如吃頓好的。如果想要重溫令人震撼的中華文化,央視紀錄片中數不勝數,堪比BBC不是假的,央視紀錄片尤其得誇誇。
❷ 影片《英雄》曾經獲得過什麼獎項
影片《英雄》由張藝謀執導,李連傑,甄子丹,張曼玉等主演的武俠片在 2002年12月19號上映,豆瓣評分7.4
❸ 這部電影15年前上映被稱為爛片,今天看卻無比經典,這是為什麼
對電影《英雄》的解讀方式有很多,也許《英雄》對於國內電影市場發展的意義遠遠大於電影本身。可以說,《英雄》之前口碑不佳,但《英雄》促成了當年的票房熱潮,這是不爭的事實。《英雄》在票房上的成功,不僅推動了國內電影市場的商業化進程,也使中國電影的發展走出了行業的惡性循環。《英雄》之後,真正依靠票房引領國產電影的時代開始了。
在電影風格上,《英雄》延續了張藝謀團隊對色彩的高超運用,紅色的視覺沖擊力甚至比以前更大。它不僅給人一種美感,而且在色彩上賦予人們象徵意義,既強化了人物性格,又增加了主題的深度。在動作設計上,空靈的魅力既古典又美觀。慢鏡的恰當作用也使動作超越了簡單的打鬥,上升到了藝術的高度。
《英雄》本身被定位為一部商業大片,但拋開商業不談,《英雄》也是一部美麗浪漫的刺客傳記。在視覺享受和傳承功夫片俠義精神的同時,也將反思戰爭的理念融入到功夫片中,這在今天也是非常罕見的。今天回頭看《英雄》,它仍然是一部非常好的電影。
最終結果是:《英雄》投資3000萬美元,獲得1.7億美元的回報,國內票房收入2.5億元。他的主要獎項包括:第53屆柏林電影節特別貢獻獎、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藝術指導獎、第23屆金雞獎最佳導演獎。
❹ 國外什麼評價英雄這部電影
較普遍的觀點是畫面贊、動作贊,但是劇情沒有邏輯性,此外西方人對歌頌帝王的戲沒有興趣。
❺ 外國電影 英雄
對,就是達斯丁·霍夫曼主演的美國電影《英雄》(1992) ,印象中當年第一部國產大片《英雄》上映前後,CCTV6佳片有約還播放過這部美國版《英雄》。
英文名: Hero
中文名: 無名英雄/英雄/小人物,大英雄
導 演: ( 史蒂芬·弗萊爾斯 Stephen Frears )
主 演: (達斯丁·霍夫曼/達斯汀·霍夫曼 Dustin Hoffman) (吉娜·戴維斯 Geena Davis) (安迪·加西亞 Andy Garcia) (瓊·庫薩克 Joan Cusack) (凱文·奧康納 Kevin J. O'Connor) (毛里·切金 Maury Chaykin)
上 映: 1992年10月02日 美國
地 區: 美國
對 白: 英語
評 分: IMDb評分6.2/10 ( 8600票 )
時 長: 117 min / Canada:75
類 型: 喜劇 劇情
分 級: 加拿大:PG 澳大利亞:M 阿根廷:13 智利:14 芬蘭:S 德國:12 冰島:L 荷蘭:AL 秘魯:14 新加坡:PG 西班牙:T 瑞典:11 英國:15 美國:PG-13
劇情介紹:
一架載著大批乘客的飛機在惡劣的天氣中迫降,正巧小偷伯尼.拉普蘭特由此路過,不免想上機撈一把。機上受傷的乘客請他幫忙,他的確也盡其所能救了一些人,後來怕趕來的警察扣住他,便又倉促逃離現場。女記者蓋爾.蓋利抓住了線索窮追不舍,非要找到這個救人「英雄"不可。與此同時,與此事毫無關系的流浪漢約翰.巴布爾對百萬獎金產生了興趣,冒名頂替成了名利雙收的見義勇為者,一時間,所有的媒體都對准了他。但是,他還是被真正的「英雄"伯尼識破了。最後,兩位難兄難弟並排坐在大飯店的窗檯上,面對下面的人山人海,開始討論這復雜的局面該如何收場。
本片是英國導演斯蒂芬.弗雷斯進軍美國之作,極具諷刺意味,劇情亦生動緊湊,九三年在香港公映相當賣座,收入七百萬元。片中飾演小偷的是長期受香港觀眾喜愛的達斯廷.霍夫曼,他曾主演過《畢業生》、《小巨人》、《大丈夫》、《午夜牛郎》等名片。
❻ 為什麼《英雄》在中國高票房低口碑在國外卻票房口碑雙
2002年放映的張藝謀武俠電影《英雄》,被認為是中國電影市場化的里程碑式作品。
它當年在全球范圍收獲了1.7億美元票房,其中中國票房2.5億人民幣。
可見,國內票房雖然也創造了記錄,但海外票房遠遠多於國內票房,才是大頭。
而從口碑上來看,該片當年在國內並未得到多大叫好評價,但在國外,它入選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被時代周刊評選為年度最佳電影第一名!
可見,該片雖然在國內與國外票房上均表現不俗,但在口碑上卻分化嚴重。
原因是多方面的:
1. 因為2001年李安的《卧虎藏龍》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掀起了西方人對中國功夫的追捧熱潮,《英雄》趁機而動,趕上了這波市場利好。
2. 該片濃郁而純正的東方審美對西方觀眾有無限誘惑力。
張藝謀是以攝像出道的,他的審美高度毋庸置疑。
他對東方式更是有一份近乎執念的感悟。
何況,這部片子不差錢,就是要砸錢做最好的場面。
所以,這部片的畫面之美,之講究,就不用多說了。
3. 該片的導演和演員都有一定的國際性名氣。
這一點也不用多說了,張藝謀、李連傑、張曼玉、梁朝偉、章子怡、甄子丹,哪個拎出來都是響當當的華人明星,即使在西方,也是不小的知名度,當然有助於該片票房。
與這些因素相比較,國內口碑之所以低,主要是因為中國觀眾一件看了太多武俠片,已經疲沓了,審美疲勞了。
該片還沒有達到革命性的高度 足以讓中國觀眾驚艷了!
❼ 如何評價張藝謀電影《英雄》
《英雄》在國內外之大相徑庭的評價和口碑。國內的影評人和觀眾對這部電影多持負面態度,統一的認為這部電影缺少內在精神價值判斷,充斥藝術靈魂的空洞,華麗有餘而內容不足;而西方媒體和觀眾卻視這部電影為神作,例如我一個畫畫的美國朋友認為此片是他看過最好的非英語電影,用「無盡的詩意」和「純粹的藝術想像」去贊譽它。
第一,「武俠」的概念是主觀的。沒有一個今天的人是真的生活過在一個「武俠」的世界裡的,也有沒有一個字典或一本教科書來給出「武俠」這一含義的標准解釋。所以,人們對於武俠的理解都是基於文學、美術、影視等人為創造的、間接建構的信息,那麼,這個「武俠」的概念和觀點就是絕對主觀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武俠」,一千個「江湖」。張藝謀拍的是一個自己臆想里的「武俠」精神,所以,有人叫好,有人批評,是很正常的。
第二,「武俠」不是張藝謀成長的世界,也不是他骨子裡的精神。張藝謀是個典型的「中國式」導演,他的成長環境、審美品位、藝術理念,都是很傳統的,中國式的大紅大綠,透露著人多、地大、黃土高坡的壯美和豪情。所以,類似於《紅高粱》、《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等傳統文化的、鄉土環境的、內陸氣息的、現實主義的電影題材才是張藝謀根子里的東西。他深有體會,包含情懷,所以這類題材的電影他拿捏得當,立意深刻,飽受好評。較徐克這樣的導演而言,《英雄》想表達的武俠世界絕對不是張藝謀的主場,也不是他的專長,所以電影拍得不進油鹽滋味,可以理解。
第三,《英雄》是張藝謀的野心之作。不可否認的,張藝謀拍《英雄》是受到了李安的《卧虎藏龍》的影響,他也想拍一個叫西方人大開眼界的視覺奇觀,並進軍好萊塢,最好能拿個奧斯卡。新千年後的張藝謀,已經憑借《紅高粱》、《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活著》、《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包括《我的父親母親》在國內獲得了無數的聲譽,已經是國內一線大導演,於是野心放大,想征服國外市場,也是情理之中。這種國內大導演想在國際市場獲得認可的心態在後來的馮小剛身上體現的更明顯。作為一個賣座但不得獎的導演,馮小剛自己也坦言,《夜宴》算是他進軍國外、企圖得獎的野心之作,最有趣的是《卧虎藏龍》、《英雄》、《夜宴》有一些一以貫之的元素,例如章子怡的形象,譚盾的電影音樂(這三部電影音樂完成了譚盾自己的「武俠三部曲」)。所以,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應該明確,張藝謀拍《英雄》的主要目的是給外國人看的。他選擇了一條自己不擅長走的題材道路,目的是證明自己的視覺藝術控制力,至於結果怎麼樣,我們細細來看。
就中國電影進程來看,《英雄》毫無疑問是中國電影「大片時代」的里程碑。自此之後,中國電影拉開了商業大片的時代帷幕。砸投資,拼明星,狂宣傳,這開始成為一種商業操作的模式。
❽ 如何評價張藝謀電影《英雄》
《英雄》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TIX2l1rceFs1qaydQ3Z8zA
2002年張藝謀的第一部商業大片《英雄》上映,超出預期的演出陣容,濃墨重彩的影像風格,創造神話的票房奇跡,引來的卻是國內影評人和普通觀眾的熱議。
《英雄》是張藝謀執導的武俠電影,由李連傑、梁朝偉、張曼玉、陳道明、章子怡及甄子丹主演,於2002年12月14日上映。電影主要講述戰國末期,七雄並起,惟秦國最為強大,急欲吞並六國,一統天下。為對抗秦國的吞並,六國各地俠客欲刺殺秦王的故事。該片中國內地票房達2.5億元人民幣,是2002年華語電影票房冠軍,全球票房共計1.77億美元(約合14億元人民幣)。
❾ 當年的各大媒體是怎麼評價張藝謀的英雄的
毋庸置疑,《英雄》是張藝謀最具爭議的電影作品。最有意思的是,《英雄》在國內外之大相徑庭的評價和口碑。國內的影評人和觀眾對這部電影多持負面態度,統一的認為這部電影缺少內在精神價值判斷,充斥藝術靈魂的空洞,華麗有餘而內容不足;而西方媒體和觀眾卻視這部電影為神作,例如我一個畫畫的美國朋友認為此片是他看過最好的非英語電影,用「無盡的詩意」和「純粹的藝術想像」去贊譽它。 官方信息來看,美國《紐約時報》曾用整整兩個版面報道這部電影,稱「《英雄》這部電影經典得就像中國的《紅樓夢》,也是我們美國奧斯卡的無冕之王。」 而在2005年美國《時代》雜志評選的「2004年全球十大最佳電影」里,《英雄》更是排名第一,成就了華語電影首次問榜登頂的神話。
❿ 《英雄》當年為何在國外票房大賣
這個問題的關鍵就在當年這兩個字。
為何當年在國外票房大賣?如果不是當年,而是現在上映,你覺得《英雄》還會有這么高票房嗎?肯定不會。因為它錯過當年那個時代了。
所以這就是時勢造“英雄”啊。
雖然大家對《英雄》的褒貶不一。但《英雄》在2001年,國內票房就拿到了2.5億元。在當時僅次於《泰坦尼克號》3.6億元。可見國內觀眾對這部電影也是買單的!
《英雄》電影畫面唯美,人物刻畫生動而鮮明。電影的視覺效果更是非常震撼,裡面武功設計更是標新立異。關於箭陣的畫面,氣勢磅礴,讓人印象深刻。如今已經被國外電影大量效仿。
作為中國武俠電影,《英雄》能夠在海外取得如此票房和口碑,證明了國外人對中國古代文化的、和中國武術的熱愛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