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亞洲電影 > 印度電影家有悍妻觀看

印度電影家有悍妻觀看

發布時間:2022-05-22 03:47:23

⑴ 有誰能告訴我「情必近乎痴方始真 才必兼乎趣才始化」的出處和全文網上好象沒哦

幽 夢 影
(清)張潮

●幽夢影卷上

讀經宜冬,其神專也;讀史宜夏,其時久也;讀諸子宜秋,其致別也;讀諸
集宜春,其機暢也。

經傳宜獨坐讀;史鑒宜與友共讀。

無善無惡是聖人;善多惡少是賢者;善少惡多是庸人;有惡無善是小人;有
善無惡是仙佛。

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不獨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淵明為知己;梅
以和靖為知己;竹以子猷為知己;蓮以濂溪為知己;桃以避秦人為知己;杏以董
奉為知己;石以米顛為知己;荔枝以太真為知己;茶以盧仝、陸羽為知己;香草
以靈均為知己;蒓鱸以季鷹為知己;瓜以邵平為知己;雞以宋宗為知己;鵝以右
軍為知己;鼓以禰衡為知己;琵琶以明妃為知己……一與之訂,千秋不移。若松
之於秦始;鶴之於衛懿;正所謂不可與作緣者也。

為月憂雲;書憂蠹;為花憂風雨;為才子佳人憂命薄;真是菩薩心腸。

花不可以無蝶;山不可以無泉;石不可以無苔;水不可以無藻;喬木不可以無藤
蘿;人不可以無癖。

春聽鳥聲;夏聽蟬聲;秋聽蟲聲;冬聽雪聲;白晝聽棋聲;月下聽簫聲;山中聽松
風聲;水際聽內乃聲;方不虛生此耳。若惡少斥辱;悍妻詬誶;真不若耳聾也。

上元須酌豪友;端午須酌麗友;七夕須酌韻友;中秋須酌淡友;重九須酌逸友。

鱗蟲中金魚;羽蟲中紫燕;可雲物類神仙,正如東方曼倩避世金馬門,人不得而
害之。

入世須學東方曼倩;出世須學佛印了元。

賞花宜對佳人;醉月宜對韻人;映雪宜對高人。

對淵博友,如讀異書;對風雅友,如讀名人詩文;對謹飭友,如讀聖賢經傳;對滑
稽友,如閱傳奇小說。

楷書須如文人;草書須如名將。行書介乎二者之間,如羊叔子緩帶輕裘,正是佳
處。

人須求可入詩;物須求可入畫。

少年人須有老成之識見;老成人須有少年之襟懷。

春者天之本懷,秋者天之別調。

昔人雲:若無花、月、美人,不願生此世界。予益一語雲:若無翰、墨、棋、酒,
不必定作人身。

願作木而為樗;願在草而為蓍;願在鳥而為鷗;願在獸而為鹿;願在蟲而為蝶;
願在魚而為鯤。

古人以冬為三餘。予謂當以夏為三餘——晨起者,夜之餘;夜坐者,晝之餘;午
睡者,應酬人事之餘。古人詩雲"我愛夏日長。"洵不誣也。

莊周夢為蝴蝶,莊周之幸也;蝴蝶夢為莊周,蝴蝶之不幸也。

藝花可以邀蝶;壘石可以邀雲;栽松可以邀風;貯水可以邀萍;築台可以邀月;
種蕉可以邀雨;植柳可以邀蟬。

景有言之極幽,而實蕭索者,煙雨也;境有言之極雅,而實難堪者,貧病也;聲有
言之極韻,而實粗鄙者,賣花聲也。

才子而富貴,定從福慧雙修得來。

新月恨其易沉,缺月恨其遲上。

躬耕吾所不能,學灌園而已矣;樵薪吾所不能,學草而已矣。

一恨書囊易蛀;二恨夏夜有蚊;三恨月台易漏;四恨菊葉多焦;五恨松多大蟻;
六恨竹多落葉;七恨桂荷易謝;八恨薜蘿藏虺;九恨架花生刺;十恨河豚有毒。

樓上看山;城頭看雪;燈前看花;舟中看霞;月下看美人;另是一番情景。

山之光;水之聲;月之色;花之香;文人之韻致;美人之姿態;皆無可名狀,無可
執著。真足以攝召魂夢,顛倒情思!

假使夢能自主,雖千里無難命駕,可不羨長房之縮地;死者可以晤對,可不需少
君之招魂;五嶽可以臥遊,可不俟婚嫁之盡畢。

以愛花之心愛美人,則領略自饒別趣;以愛美人之心愛花,則護惜倍有深情。

美人之勝於花者,解語也;花之勝於美人者,生香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香而
取解語者也。

窗內人於紙窗上作字,吾於窗外觀之,極佳。

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台上玩月;皆以閱歷
之淺深,為所得之淺深耳。

吾欲致書雨師:春雨,宜始於上元節後,至清明十日前之內,及穀雨節中;夏雨,
宜於每月上弦之前,及下弦之後;秋雨,宜於孟秋之上下二旬;至若三冬,正可不必
雨也。

為濁富不若為清貧,以憂生不若以樂死。

天下唯鬼最富,生前囊無一文,死後每饒楮鏹;天下唯鬼最尊,生前或受欺凌,
死後必多跪拜。

蝶為才子之化身,花乃美人之別號。

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因酒想俠客;因月想好友;因山水想得意詩文。

聞鵝聲如在白門;聞櫓聲如在三吳;聞灘聲如在浙江;聞羸馬項下鈴鐸聲,如在
長安道上。

雨之為物,能令晝短;能令夜長。

詩僧時復有之,若道士之能詩者,不啻空谷足音,何也?

當為花中之萱草;毋為鳥中之杜鵑。

女子自十四五歲至二十四五歲,此十年中,無論燕、秦、吳、越,其音大都嬌
媚動人。一睹其貌,則美惡判然矣。耳聞不如目見,於此益信。

尋樂境乃學仙,避苦趣乃學佛。佛家所謂極樂世界者,蓋謂眾苦之所不到也。

富貴而勞悴,不若安閑之貧賤;貧賤而驕傲,不若謙恭之富貴。

目不能自見;鼻不能自嗅;舌不能自舐;手不能自握,惟耳能自聞其聲。

目不能識字,其悶尤過於盲;手不能執管,其苦更甚於啞。

並頭聯句,交頸論文,宮中應制,歷使屬國,皆極人間樂事。

《水滸傳》武松詰蔣門神雲:"為何不姓李。"此語殊妙。蓋姓實有佳有劣——
如華、如柳、如雲、如蘇、如喬,皆極風韻;若夫毛也、賴也、焦也、牛也,則皆
塵於目而棘於耳也。

花之宜於目而復宜於鼻香,梅也、菊也、蘭也、水仙也、珠蘭也、蓮也;止宜
於鼻者,櫞也、桂也、瑞香也、*2子也、茉莉也、木香也、玫瑰也、臘梅也。余則
皆宜於目者也。花與葉俱可觀者,秋海棠為最,荷次之。海棠、酴箝、虞美人、水仙,
又次之。葉勝於花者,止雁來紅、美人蕉而已。花與葉俱不足觀者紫薇也、辛夷也。

高語山林者,輒不喜談市朝事。審若此,則當並廢史漢諸書而不讀矣。蓋諸書所
載者,皆古之市朝也。

雲之為物,或崔巍如山;或瀲灧如水;或如人;或如獸;或如鳥毳;或如魚鱗;故
天下萬物皆可畫,惟雲不能畫,世所畫雲亦強名耳。

值太平世,生湖山郡,官長廉靜,家道優裕,娶婦賢淑,生子聰慧。人生如此,可
雲全福。

養花膽瓶,其式之高低大小,須與花相稱。而色之淺深濃淡,又須與花相反。

春雨如恩詔;夏雨如赦書;秋雨如輓歌。

十歲為神童;二十三十為才子;四十五十為名臣;六十為神仙,可謂全人矣。

武人不苟戰,是為武中之文;文人不迂腐,是為文中之武。

文人講武事,大都紙上談兵;武將論文章,半屬道聽途說。

斗方止三種可存:佳詩文一也;新題目二也;精款式三也。

情必近於痴而始真;才必兼乎趣而始化。

凡花色之嬌媚者,多不甚香;瓣之千層者,多不結實。甚矣全才之難也。兼之者,
其惟蓮乎。

著得一部新書,便是千秋大業;注得一部古書,允為萬世弘功。

延名師,訓子弟;入名山,習舉業;丐名士,代捉刀,三者都無是處。

積畫以成字,積字以成句,積句以成篇,謂之文。文體日增,至八股而遂止。如古
文、如詩、如賦、如詞、如曲、如說部、如傳奇小說,皆自無而有。方其未有之時,
固不料後來之有此一體也。逮既有此一體之後,又若天造地設,為世所應有之物。然
自明以來,未見有創一體裁新人耳目者。遙計百年之後,必有其人,惜乎不及見耳。

雲映日而成霞,泉掛岩而成瀑。所託者異,而名亦因之。此友道之所以可貴也。

大家之文,吾愛之、慕之,吾願學之;名家之文,吾愛之、慕之,吾不敢學之。學
大家而不得,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也;學名家而不得,則是畫虎不成。反類狗矣。

由戒得定,由定得慧,勉強漸近自然;煉精化氣,煉氣化神,清虛有何渣滓。

雖不善書,而筆硯不可不精;雖不業醫,而驗方不可不存;雖不工弈,而楸枰不
可不備。

方外不必戒酒, 但須戒俗; 紅裙不必通文, 但須得趣。

梅邊之石宜古;松下之石宜拙; 竹傍之石宜瘦; 盆內之石宜巧。

律己宜帶秋氣;處世宜帶春氣。

厭催租之敗意,亟宜早早完糧;喜老衲之談禪,難免常常布施。

松下聽琴;月下聽簫;澗邊聽瀑布;山中聽梵唄,覺耳中別有不同。

月下談禪,旨趣益遠;月下說劍,肝膽益真;月下論詩,風致益幽;月下對美人,
情意益篤。

有地上之山水,有畫上之山水,有夢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地上者妙在丘
壑深邃;畫上者妙在筆墨淋漓;夢中者妙在景象變幻;胸中者妙在位置自如。

一日之計種蕉;一歲之計種竹;十年之計種柳;百年之計種松。

春雨宜讀書;夏雨宜弈棋;秋雨宜檢藏;冬雨宜飲酒。

詩文之體,得秋氣為佳;詞曲之體,得春氣為佳。

鈔寫之筆墨,不必過求其佳,若施之縑素,則不可不求其佳;誦讀之書籍,不必
過求其備,若以供稽考,則不可不求其備;
游歷之山水,不必過求其妙,若因之卜居,則不可不求其妙。

人非聖賢,安能無所不知。只知其一,惟恐不止其一,復求知其二者,上也;止知
其一,因人言,始知有其二者,次也;止知其一,人言有其二而莫之信者,又其次也;
止知其一,惡人言有其二者,斯下之下矣。

藏書不難,能看為難;看書不難, 能讀為難;讀書不難,能用為難;能用不難,能
記為難。

有工夫讀書謂之福;有力量濟人謂之福;有學問著述謂之福;無是非到耳謂之福;
有多聞直諒之友謂之福。

人莫樂於閑,非無所事事之謂也。閑則能讀書,閑則能游名勝,閑則能交益友,
閑則能飲酒,閑則能著書。天下之樂,孰大於是。

文章是案頭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水滸傳》是一部怒書;《西遊記》是一部悟書;《金瓶梅》是一部哀書。

讀書最樂,若讀史書,則喜少怒多,究之怒處亦樂處也。

發前人未發之論,方是奇書;言妻子難言之情,乃為密友。

●幽夢影卷下

風流自賞,只容花鳥趨陪;真率誰知,合受煙霞供養。

萬事可忘,難忘者名心一段;千般易淡,未淡者美酒三杯。

芰荷可食而亦可衣,金石可器而亦可服。

宜於耳復宜於目者,彈琴也,吹簫也。宜於耳不宜於目者,吹笙也,汜管也。

看曉妝宜於傅粉之後。

我不知我之前生當春秋之季,曾一識西施否;當典午之時,曾一看衛�否;當義
熙之世,曾一醉淵明否;當天寶之代,曾一睹太真否;當元豐之朝,曾一晤東坡否。千
古之上相思者,不止此數人,而此數人則其尤甚者,故姑舉之以概其餘也。

花不可見其落,月不可見其沉,美人不可見其夭。

種花須見其開,待月須見其滿,著書須見其成,美人須見其暢適,方有實際。否
則皆為虛設。

以松花為糧,以松實為香,以松枝為麈尾,以松陰為步障,以松濤為鼓吹。山居
得喬松百餘章,真乃受用不盡。

玩月之法:皎潔則宜仰觀,朦朧則宜俯視。

凡事不宜刻,若讀書則不可不刻;凡事不宜貪,若買書則不可不貪;凡事不宜痴,
若行善則不可不痴。

酒可好不可罵座,色可好不可傷生,財可好不可昧心,氣可好不可越理。

文名可以當科第,儉德可以當貨財,清閑可以當壽考。

不獨誦其詩,讀其書,是尚友古人,即觀其字畫,亦是尚友古人處。

無益之施捨,莫過於齋僧;無益之詩文,莫過於祝壽。

妾美不如妻賢,錢多不如境順。

創新庵不若修古廟,讀生書不若溫舊業。

字與畫同出一原。觀六書始於象形,則可知已。

忙人園亭,宜與住宅相連;閑人園亭,不妨與住宅相遠。

酒可以當茶,茶不可以當酒;詩可以當文,文不可以當詩;曲可以當詞,詞不可
以當曲;月可以當燈,燈不可以當月;筆可以當口,口不可以當筆;婢可以當奴,奴不
可以當婢。

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間大不平,非劍不能消也。

不得已而諛之者,寧以口,毋以筆;不可耐而罵之者,亦寧以口,毋以筆。

多情者必好色,而好色者未必盡屬多情;紅顏者必薄命,而薄命者未必盡屬紅顏;
能詩者必好酒,而好酒者未必盡屬能詩。

梅令人高,蘭令人幽,菊令人野,蓮令人淡,春海棠令人艷,牡丹令人豪,蕉與竹
令人韻,秋海棠令人媚,松令人逸,桐令人清,柳令人感。

物之能感人者,在天莫如月,在樂莫如琴,在動物莫如鳥,在植物莫如柳。

涉獵雖曰無用,猶勝於不通古今;清高固然可嘉,莫流於不識時務。

所謂美人者:以花為貌,以鳥為聲,以月為神,以柳為態,以玉為骨,以冰雪為膚,
以秋水為姿,以詩詞為心。吾無間然矣。

蠅集人面,蚊嘬人膚,不知以人為何物。

有山林隱逸之樂而不知享者,漁樵也,農圃也,緇黃也;有園亭姬妾之樂,而不
能享、不善享者,富商也、大僚也。

黎舉雲:"欲令梅聘海棠,橙棖臣櫻桃,以芥嫁筍,但時不同耳。"予謂物各有偶,
擬必於倫。今之嫁娶,殊覺未當。如梅之為物,品最清高;棠之為物,姿極妖艷。即使
同時,亦不可為夫婦。不若梅聘梨花,海棠嫁杏,櫞臣佛手,荔枝臣櫻桃,秋海棠嫁雁
來紅,庶幾相稱耳。至若以芥嫁筍,筍如有知,必受河東獅子之累矣。

五色有太過有不及,惟黑與白無太過。

閱《水滸傳》,至魯達打鎮關西,武松打虎,因思人生必有一樁快意事,方不枉
生一場。即不能有其事,亦須著得一種得意之書,庶幾無憾耳。

春風如酒,夏風如茗,秋風如煙,如姜芥。

鳥聲之最佳者,畫眉第一,黃鸝、百舌次之。然黃鸝、百舌,世未有籠而畜之者,
其殆高士之儔,可聞而不可屈者耶。

不治生產,其後必致累人;專務交遊,其後必致累己。

昔人雲:婦人識字,多致誨淫。予謂此非識字之過也。蓋識字則非無聞之人,其
淫也,人易得而知耳。

善讀書者無之而非書:山水亦書也,棋酒亦書也,花月亦書也;善游山水者,無
之而非山水,書史亦山水也,詩酒亦山水也, 花月亦山水也。

園亭之妙,在邱壑布置,不在雕繪瑣屑。往往見人家園子屋脊牆頭,雕磚鏤瓦,
非不窮極工巧,然未久即壞,壞後極難修葺,是何如樸素之為佳乎。

清宵獨坐,邀月言愁;良夜孤眠,呼蛩語恨。

官聲陋於輿論。豪右之口,與寒乞之口,俱不得其真;花案定於成心。艷媚之評,
與寢陋之評,概恐失其實。

胸藏邱壑,城市不異山林;興寄煙霞,閻浮有如蓬島。

多情者不以生死易心,好飲者不以寒暑改量,喜讀書者不以忙閑作輟。

蛛為蝶之敵國,驢為馬之附庸。

立品須法乎宋人之道學,涉世宜參以晉代之風流。

古謂禽獸亦知人倫。予謂匪獨禽獸也,即草木亦復有之。牡丹為王,芍葯為相,
其君臣也;南山之喬 , 北山之梓 , 其父子也 ; 荊之聞分而枯 ,
聞不分而活 , 其兄弟也 ; 蓮之並蒂 , 其夫婦也 ; 蘭之同心 , 其朋友也。
豪傑易於聖賢,文人多於才子。

牛與馬,一仕而一隱也;鹿與豕,一仙而一凡也。

古今至文,皆血淚所成。

情之一字,所以維持世界;才之一字,所以粉飾乾坤。

有青山方有綠水,水惟借色於山;有美酒便有佳詩,詩亦乞靈於酒。

嚴君平以卜講學者也;孫思邈以醫講學者也;諸葛武侯以出師講學者也。

鏡不幸而遇嫫母;硯不幸而遇俗子;劍不幸而遇庸將;皆無可奈何之事。

天下無書則已;有則必當讀;無酒則已,有則必當飲;無名山則已,有則必當游;
無花月則已,有則必當賞玩;無才子佳人則已,有則必當愛慕憐惜。

秋蟲春鳥,尚能調聲弄舌,時吐好音。我輩搦管拈毫,豈可甘作鴉鳴牛喘!

媸顏陋質,不與鏡為仇者,亦以鏡為無知之死物耳。使鏡而有知,必遭撲破矣。

作文之法:意之曲折者,宜寫之以顯淺之詞;理之顯淺者,宜運之以曲折之筆;
題之熟者,參之以新奇之想;題之庸者,深之以關系之論。至於窘者舒之使長,縟者
刪之使簡,俚者文之使雅,鬧者攝之使靜,皆所謂裁製也。

筍為蔬中尤物;荔枝為果中尤物;蟹為水族中尤物;酒為飲食中尤物;月為天文
中尤物;西湖為山水中尤物;詞曲為文字中尤物。

買得一本好花,猶且愛憐而護惜之,矧其為解語花乎?

觀手中便面,足以知其人之雅俗,足以識其人之交遊。

水為至污之所會歸,火為至污之所不到。若變不潔而為至潔,則水火皆然。

貌有丑而可觀者,有雖不醜而不足觀者;文有不通而可愛者,有雖通而極可厭者。
此未易與淺人道也。

遊玩山水,亦復有緣。苟機緣未至,則雖近在數十里之內,亦無暇到也。

貧而無諂,富而無驕,古人之所賢也;貧而無驕,富而無諂,今人之所少也。足以
知世風之降矣。

昔人慾以十年讀書,十年游山,十年檢藏。予謂檢藏盡可不必十年,只二三載足
矣。若讀書與游山,雖或相倍蓰,恐亦不足以償所願也。必也如黃九煙前輩之所雲"
人生必三百歲",而後可乎。

寧為小人之所罵,毋為君子之所鄙;寧為盲主司之所擯棄,毋為諸名宿之所不知。

傲骨不可無,傲心不可有。無傲骨則近於鄙夫,有傲心不得為君子。

蟬是蟲中之夷齊,蜂為蟲中之管晏。

鏡中之影,著色人物也;月下之影,寫意人物也。鏡中之影,鉤邊畫也;月下之影,
沒骨畫也。月中山河之影,天文中地理也;水中星月之象,地理中天文也。

能讀無字之書,方可得驚人妙句;能會難通之解,方可參最上禪機。

若無詩酒,則山水為具文;若無佳麗,則花月皆虛設。

才子而美姿容,佳人而工著作,斷不能永年者,匪獨為造物之所忌。蓋此種原不
獨為一時之寶,乃古今萬世之寶,故不欲久留人世取褻耳。

閑人之硯固欲其佳,而忙人之硯尤不可不佳;娛情之妾固欲其美,而廣嗣之妾
亦不可不美。

才子遇才子,每有憐才之心;美人遇美人,必無惜美之意。我願來世托生為絕代
佳人,一反其局而後快。

予嘗欲建一無遮大會,一祭歷代才子,一祭歷代佳人。俟遇有真正高僧,即當為
之。

聖賢者,天地之替身。

擲陞官圖,所重在德,所忌在贓。何一登仕版,輒與之相反耶?

動物中有三教焉:蛟龍麟鳳之屬,近於儒者也;猿狐鶴鹿之屬,近於仙者也;獅
子牯牛之屬,近於釋者也。植物中有三教焉;竹梧蘭蕙之屬,近於儒者也;蟠桃老桂
之屬,近於仙者也;蓮花葡萄之屬,
近於釋者也。

佛氏雲:"日月在須彌山腰。"果爾則日月必是繞山橫行而後可。苟有升有降,必
為山巔所礙矣。又雲:"地上有阿耨達池,其水四齣,流入諸印度。"又雲:"地輪之下
為水輪,水輪之下為風輪,風輪之下為空輪。"余謂此皆喻言人身也:須彌山喻人首,
日月喻兩目,池水四齣喻血脈流通,地輪喻此身,水為便溺,風為泄氣。此下則無物矣。

予嘗偶得句,亦殊可喜,惜無佳對,遂未成詩。其一為"枯葉帶蟲飛",其一為"鄉
月大於城"。姑存之以俟異日。

"空山無人,水流花開"二句,極琴心之妙境:"勝固欣然,敗亦可喜'二句,極手
談之妙境:"帆隨湘轉,
望衡九面"二句,極泛舟之妙境。"胡然而天,胡然而帝"二句,極美人之妙境。

鏡與水之影,所受者也;日與燈之影,所施者也,月之有影,則在天者為受而在
地者為施也。

水之為聲有四:有瀑布聲,有流泉聲,有灘聲,有溝澮聲;風之為聲有三:有松濤
聲,有秋草聲,有波浪聲;雨之為聲有二:有梧蕉荷葉上聲,有承檐溜筒中聲。

文人每好鄙薄富人,然於詩文之佳者,又往往以金玉珠璣錦綉譽之,則又何也?

能閑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閑。

居城市中,當以畫幅當山水,以盆景當苑囿,以書籍當友朋。

鄰居須得良朋始佳。若田夫樵子,僅能辦五穀而測晴雨,久且數,未免生厭矣。
而友之中,又當以能詩為第一, 能談次之,能畫次之,能歌又次之,解觴政者又次之。

玉蘭,花中之伯夷也。葵,花中之伊尹也。蓮,花中柳下惠也。鶴,鳥中之伯夷也。
雞,鳥中之伊尹也。鶯,鳥中之柳下惠也。

無其罪而虛受惡名者,蠹魚也; 有其罪而恆逃清議者,蜘蛛也。

黑與白交,黑能污白,白不能掩黑;香與臭混,臭能勝香,香不能敵臭。此君子小
人相攻之大勢也。

恥之一字,所以治君子;痛之一字,所以治小人。

鏡不能自照,衡不能自權,劍不能自擊。

古人雲:"詩必窮而後工"。蓋窮則語多感慨,易於見長耳。若富貴中人,既不可
憂貧嘆賤,所談者不過風雲月露而已,詩安得佳?苟思所變,計惟有出遊一法,即以
所見之山川風土物產人情,或當瘡痍兵燹之餘,或值旱澇災聳之後,無一不可寓之
詩中,借他人之窮愁,以供我之詠嘆,則詩亦不必待窮而後工也。【完】

⑵ 商鞅 蘇格拉底與亞里士都德的故事

商鞅南門立木
在戰國七雄中,秦國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諸侯國落後。貼鄰的魏國就比秦國強,還從秦國奪去了河西一大片地方。 公元前361年,秦國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決心發奮圖強,首先搜羅人才。他下了一道命令,說:「不論是秦國人或者外來的客人,誰要是能想辦法使秦國富強起來的,就封他做官。」 秦孝公這樣一號召,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乾的人。有一個衛國的貴族公孫鞅(就是後來的商鞅),在衛國得不到重用,跑到秦國,託人引見,得到秦孝公的接見。 商鞅對秦孝公說:「一個國家要富強,必須注意農業,獎勵將士;要打算把國家治好,必須有賞有罰。有賞有罰,朝廷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進行了。」 秦孝公完全同意商鞅的主張。可是秦國的一些貴族和大臣卻竭力反對。秦孝公一看反對的人這么多,自己剛剛即位,怕鬧出亂子來,就把改革的事暫時擱了下來。 過了兩年,秦孝公的君位坐穩了,就拜商鞅為左庶長(秦國的官名),說:「從今天起,改革制度的事全由左庶長拿主意。」 商鞅起草了一個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門豎了一根三丈高的木頭,下命令說:「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去的,就賞十兩金子。」 不一會,南門口圍了一大堆人,大家議論紛紛。有的說:「這根木頭誰都拿得動,哪兒用得著十兩賞金?」有的說:「這大概是左庶長成心開玩笑吧。」 大夥兒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沒有一個敢上去扛木頭的。 商鞅知道老百姓還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賞金提到五十兩。沒有想到賞金越高,看熱鬧的人越覺得不近情理,仍舊沒人敢去扛。 正在大夥兒議論紛紛的時候,人群中有一個人跑出來,說:「我來試試。」他說著,真的把木頭扛起來就走,一直搬到北門。 商鞅立刻派人傳出話來,賞給扛木頭的人五十兩黃澄澄的金子,一分也沒少。 這件事立即傳了開去,一下子轟動了秦國。老百姓說: 「左庶長的命令不含糊。」 商鞅知道,他的命令已經起了作用,就把他起草的新法令公布了出去。新法令賞罰分明,規定官職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以打仗立功為標准。貴族沒有軍功的就沒有爵位;多生產糧食和布帛的,免除官差;凡是為了做買賣和因為懶惰而貧窮的,連同妻子兒女都罰做官府的奴婢。

蘇格拉底的悍妻

蘇格拉底本身相貌非常醜陋,但娶了一個漂亮潑辣的女人,動不動就會遭她無禮謾罵。有一次,蘇格拉底正在和學生們討論學術問題,互相爭論的時候,他的妻子氣沖沖地跑進來,把蘇格拉底大罵了一頓之後,又出外提來一桶水,猛地潑到蘇格拉底身上。在場的學生們都以為蘇格拉底會怒斥妻子一頓,哪知蘇格拉底摸了摸渾身濕透的衣服,風趣地說:「我知道,打雷以後,必定會下大雨的。」正因為他老婆總在家裡發威,他不得不被迫每天遊走於雅典的大街小巷與人辯論,他辯論的方法就是著名的「蘇格拉底式反語法,成就了一個偉大哲學家!

一次,別人問蘇格拉底「為什麼要娶這么個夫人」時,他回答說:「擅長馬術的人總要挑烈馬騎,騎慣了烈馬,駕馭其他的馬就不在話下。我如果能忍受得了這樣女人的話。恐怕天下就再也沒有難於相處的人了。」 蘇格拉底教誨他的學生色諾芬說:「我勸你,色諾芬,當你一看到一個美人兒的時候,趕快拚命跑開。為什麼呢?據他說:「『青春美貌』的這種動物比毒蜘蛛還可怕得多!」

當蘇格拉底打著赤腳,穿著破舊的長跑和披風,整天游盪在醉漢、鞋匠、小販、老婦、藝妓之間時,他的妻子被她嚴厲的父親問著:「他什麼事也不做,只會耍嘴皮子,他連一雙鞋都沒有,就像一個叫花子。你跟他生活,就為了要在一起餓肚皮嗎?」美麗聰慧的妻子堅定地跟了他。妻子賣橄欖換得的可憐的錢用完了,麵粉吃完了,油也吃完了。妻子抽搭著:「連奴隸也受不了這樣的日子!吃得再壞也沒有了……」

然而在蘇格拉底的生命的最後,他的妻子仍高喊:「他是我的!」獄吏打開了門,她來到他床邊,她腰板挺直,黑得發亮的頭發捲起梳成一個大髻,在悲傷中她仍保持著體面,整個面目都帶著一種莊重的氣質。她知道他喜歡她這樣。她說:「過不了多久我就會找你的。」她就像他那樣神聖地面對著太陽說:「我的丈夫是一個偉大而智慧的人。」

在蘇格拉底眼中,妻子是一匹可愛又執拗的小馬,勇敢大膽,桀驁不馴。他愛著她的一切。臨刑前,他對兒子說:「對媽媽要和氣。……」他把妻子披散下來的一小縷頭發放回原處:「你知道我們是彼此相愛的。當你對我嘮叨時,我心裡就好受些。你也知道,我甚至樂意聽你嘮叨……等著吧,我們會在極樂世界見面的,在那裡我將報答你一切。」

這是蘇格拉底和他妻子真正的愛情生活。

他對妻子用幽默表達忍讓,雖話語不多,僅僅是一句話而已,卻使妻子的怒氣出現了「陰轉多雲」到「多雲轉晴」的良性變化,使旁觀者欣然大笑,更敬佩這位智者明哲的高超文化素質、藝術修養和坦盪胸懷。

用愉快的感情和行動來衡量蘇格拉底,他是真正快活的。所以,他可以給妻子現世的安穩,而有了心靈居所的悍妻也有了真正的快活。

蘇格拉底畢竟是蘇格拉底。

2
蘇格拉底與失戀者的對話

蘇格拉底:「孩子,為什麼悲傷?」
失戀者:「我失戀了。」
蘇格拉底:「哦,這很正常。如果失戀了沒有悲傷,戀愛大概也就沒有什麼味道了。可是,年輕人,我怎麼發現你對失戀的投入甚至比你對戀愛的投入還要傾心呢?」
失戀者:「到手的葡萄給丟了,這份遺憾,這份失落,您非個中人,怎知其中的酸楚啊。」
蘇格拉底:「丟了就丟了,何不繼續向前走去,鮮美的葡萄還有很多。」
失戀者:「我要等到海枯石爛,直到她回心轉意向我走來。」
蘇格拉底:「但這一天也許永遠不會到來。」
失戀者:「您說我該怎麼辦?我真的很愛她。」
蘇格拉底:「真的很愛她?她認為離開你是一種幸福。」
失戀者:「她現在不愛我了,我卻還苦苦地愛著她,這是多麼不公平啊!」
蘇格拉底:「的確不公平,我是說你對所愛的那個人不公平。本來,愛她是你的權利,但愛不愛你則是她的權利,而你想在自己行使權利的時候剝奪別人行使權利的自由,這是何等的不公平!」
失戀者:「依您的說法,這一切倒成了我的錯?」
蘇格拉底:「是的,從一開始你就犯錯。如果你能給她帶來幸福,她是不會從你的生活中離開的,要知道,沒有人會逃避幸福。」
失戀者:「可她連機會都不給我,您說可惡不可惡?」
蘇格拉底:「當然可惡。好在你現在已經擺脫了這個可惡的人,你應該感到高興,孩子。」
失戀者:「高興?怎麼可能呢,不過怎麼說,我是被人給拋棄了。」
蘇格拉底:「時間會撫平你心靈的創傷。」
失戀者:「但願我也有這一天,可我第一步應該從哪裡做起呢?」
蘇格拉底:「去感謝那個拋棄你的人,為她祝福。」
失戀者:「為什麼?」
蘇格拉底:「因為她給了你忠誠,給了你尋找幸福的新的機會。」

3
快樂

蘇格拉底是單身漢的時候,原來和幾個朋友一起,住在一間只有七八平方米的房間里,他一天到晚總是樂呵呵的。
有人問他:「那麼多人擠在一起,連轉個身都困難,有什麼可樂的?」
蘇格拉底說:「朋友們在一塊兒,隨時都可以交換思想,交流感情,這難道不是很值得高興的事兒嗎?」

過了一段日子,朋友們一個個成了家,先後搬了出去。屋子裡只剩下了蘇格拉底一個人,每天,他仍然很快活。
那人又問:「你一個人孤孤單單,有什麼好高興的?」
蘇格拉底說:「我有很么多書哇,一本書就是一個老師。和這么多老師在一起,時時刻刻都可以向它們請教,這怎不令人高興呢!」

幾年後,蘇格拉底也成了家,搬進了一座大樓里。這座大樓有七層,他的家在最底層。底層在這座樓里是最差的,不安靜,不安全,也不衛生,上面老是往下面潑污水,丟死老鼠、破鞋子、臭襪子和雜七亂八的臟東西,那人見他還是一副喜氣洋洋的樣子,好奇地問:「你住這樣的房間,也感到高興嗎?」
「是呀!」蘇格拉底說,「你不知道住一樓有多少妙處呵!比如,進門就是家,不用爬很高的樓梯;搬東西方便,不必花很大的勁兒;朋友來訪容易,用不著一層樓一層樓地去扣問……特別讓我滿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養一叢一叢花,種一畦一畦菜,這些樂趣呀,沒法兒說!」

過了一年,蘇格拉底把一層的房間讓給了一位朋友,這位朋友家有一個偏癱的老人,上下樓很不方便。他搬到了樓房的最高層--第七層,每天,他仍是快快活活。
那人揶揄地問:「先生,住七層樓也有許多好處吧!」
蘇格拉底說:「是啊,好處多著哩!僅舉幾例吧:每天上下幾次,這是很好的鍛煉機會,有利於身體健康;光線好,看書寫文章不傷眼睛;沒有人在頭頂干擾,白天黑夜都非常安靜。」

後來,那人遇到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他問:「你的老師總是那麼快快樂樂,可我卻感到,他每次所處的環境並不那麼好呀?「
柏拉圖說:「決定一個人心情的,不是在於環境,而在於心境。「

公元前三八四年,亞里士多德生於富拉基亞的斯塔基爾希臘移民區,這座城市是希臘的一個殖民地,與正在興起的馬其頓相鄰。他的父親是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的宮廷侍醫。從他的家庭情況看,他屬於奴隸主階級中的中產階層。他於公元前三六七年遷居到雅典,曾經學過醫學,還在雅典柏拉圖學院學習過很多年,成為了柏拉圖學院的積極參加者。

從十八歲到三十八歲——在雅典跟柏拉圖學習哲學的二十年,對亞里士多德來說是個很重要的階段,這一時期的學習和生活對他一生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蘇格拉底是柏拉圖的老師,亞里士多德又受教於柏拉圖,這三代師徒都是哲學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在雅典的柏拉圖學園中,亞里士多德表現的很出色,柏拉圖稱他是「學園之靈」。但亞里士多德可不是個只崇拜權威,在學術上唯唯諾諾而沒有自己的想法的人。他同大談玄理的老師不同,他努力的收集各種圖書資料,勤奮鑽研,甚至為自己建立了一個圖書室。有記載說,柏拉圖曾諷刺他是一個書獃子。在學院期間,亞里士多德就在思想上跟老師有了分歧。他曾經隱喻的說過,智慧不會隨柏拉圖一起死亡。當柏拉圖到了晚年,他們師生間的分歧更大了,經常發生爭吵。

公元前三四七年,柏拉圖去世,亞里士多德在雅典繼續呆了兩年。此後,他開始游歷各地。公元前三四三年,他受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的聘請,擔任起太子亞歷山大的老師。當時,亞歷山大十三歲,亞里士多德四十二歲。公元前三三八年,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打敗了雅典、底比斯等國組成的反馬其頓的聯軍,從此稱霸希臘。次年,腓力召開全希臘會議,會議約定希臘各邦停止戰爭,建立永久同盟,由馬其頓擔任盟主。在會議上,腓力宣布,他將統帥希臘各邦聯軍,遠征波斯。至此,馬其頓實際上掌握了全希臘的軍政大權,希臘各邦已經名存實亡,成為馬其頓的附庸。

腓力於公元前三三六年被刺身亡。他的兒子、年僅二十歲的亞歷山大即位為王。公元前三三四年,亞歷山大率領馬其頓軍和希臘各邦的聯軍出征波斯。在不到十年的時間里,他打跨了號稱百萬的波斯大軍,接著摧毀了古老的波斯帝國。一個空前龐大的亞歷山大帝國——其領土西起希臘,東到印度河,南包埃及,北抵中亞——建立起來了。公元前三二三年,亞歷山大病故。這個憑著武力征服建立起來的大帝國,經過混戰,分裂成幾個獨立的王國。

就在這個時局動盪的年代裡,亞里士多德重返雅典,在那裡一住就是二十年,即從亞歷山大出發遠征的前一年到亞歷山大去世的那一年。在這段時間里,雖然馬其頓在軍事和政治上控制了雅典,但那裡的反馬其頓的潛力還是很大的。亞里士多德來到雅典,可能肩負有說服雅典人服從馬其頓的政治使命。亞里士多德在雅典受到了很多的優待,除了在政治上的顯赫地位以外,他還得到了亞歷山大和各級馬其頓官僚大量的金錢、物資和土地資助。他所創辦的呂克昂學園,佔有阿波羅呂克昂神廟附近廣大的運動場和園林地區。在學園里,有當時第一流的圖書館和動植物園等。他在這里創立了自己的學派,這個學派的老師和學生們習慣在花園中邊散步邊討論問題,因而得名為「逍遙派」。據說,亞歷山大為他的老師提供的研究費用,為八百金塔蘭(每塔蘭重合黃金六十磅)。亞歷山大還為他的老師提供了大量的人力。他命令他的部下為亞里士多德收集動植物標本和其他資料。

事實上,亞里士多德浩瀚的著作,實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譬如,他曾對一百五十八種政治制度作了概述和分析,這項工作所需要涉及的大量搜集整理工作,如果沒有一批助手的協助,是不可能做完的。當亞歷山大去世的消息傳到雅典時,那裡立刻掀起了反馬其頓的狂潮,雅典人攻擊亞里士多德,並判他為不敬神罪,當年蘇格拉底就是因不敬神罪而被判處死刑的。但亞里士多德最終逃出了雅典,第二年,他就去世了,終年六十三歲。

最博學的人

亞里士多德首先是個偉大的哲學家,他雖然是柏拉圖的學生,但卻拋棄了他的老師所持的唯心主義觀點。柏拉圖認為理念是實物的原型,它不依賴於實物而獨立存在。亞里士多德則認為實物本身包含著本質。柏拉圖斷言感覺不可能是真實知識的源泉。亞里士多德卻認為知識起源於感覺。這些思想已經包含了一些唯物主義的因素。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一樣,認為理性方案和目的是一切自然過程的指導原理。可是亞里士多德對因果性的看法比柏拉圖的更為豐富,因為他接受了一些古希臘時期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他指出,因主要有四種,第一種是質料因,即形成物體的主要物質。第二種是形式因,即主要物質被賦予的設計圖案和形狀。第三種是動力因,即為實現這類設計而提供的機構和作用。第四種是目的因,即設計物體所要達到的目的。舉個例子來說,制陶者的陶土為陶器提供其質料因,而陶器的設計樣式則是它的形式因,制陶者的輪子和雙手是動力因,而陶器打算派的用途是目的因。亞里士多德本人看中的是物體的形式因和目的因,他相信形式因蘊藏在一切自然物體和作用之內。開始這些形式因是潛伏著的,但是物體或者生物一旦有了發展,這些形式因就顯露出來了。最後,物體或者生物達到完成階段,其製成品就被用來實現原來設計的目的,即為目的因服務。他還認為,在具體事物中,沒有無質料的形式,也沒有無形式的質料,質料與形式的結合過程,就是潛能轉化為現實的運動。這一理論表現出自發的辯證法的思想。
亞里士多德(希臘語:Αριστοτέλης 約前384年—前322年)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他是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大帝的老師。他總結了泰勒斯以來古希臘哲學發展的結果,首次將哲學和其他科學區別開來,開創了邏輯學、倫理學、政治學和生物學等學科的獨立研究。他的學術思想對西方文化、科學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亞里士多德把科學分為:(1)理論的科學(數學、自然科學和後來被稱為形而上學的第一哲學);(2)實踐的科學(倫理學、政治學、經濟學、戰略學和修辭學);(3)創造的科學,即詩學。

簡介

當我們談到古希臘哲學時,有三個連貫的人物我們不得不提到: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他們三人一起創立了今天的西方哲學思想。

盡管亞里士多德是柏拉圖的學生,他的觀點與柏拉圖有很多不同之處。柏拉圖是一名理想主義者和理性主義者,柏拉圖相信我們的物質世界其實是一個不完美的世界,在它的背後有一個完美的「理念的世界」。而亞里士多德則認為,我們對世界的認識是從我們的感官而來的。因此,其實亞里士多德的哲學開創了之後的科學方法。

亞里士多德的著作到今天依然存在,它們大多是教科書式的文獻,很多甚至是亞里士多德學生的筆記。

在中世紀的早期,由於新柏拉圖主義的盛行,亞里士多德的著作沒有被翻譯。但到了12世紀,亞里士多德主義開始興起,他的著作也被翻譯成了各種歐洲文字,形成了中世紀後期的經院哲學。這種哲學後來成為了早期近代哲學家例如伽利略和笛卡爾所批駁的對象。

生平

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出生於色雷斯的斯塔基拉,父親是馬其頓王的御醫。公元前366年亞里士多德被送到雅典的柏拉圖學園學習,此後20年間亞里士多德一直住在學園,直至老師柏拉圖去世。柏拉圖去世後,由於學園的新首腦比較同情柏拉圖哲學中的數學傾向,令亞里士多德無法忍受,便離開雅典。但是從亞里士多德的著作中可以看到,雖然亞里士多德不同意波西普斯等學園新首腦的觀點,但依然與他們保持良好的關系。

離開學園後,亞里士多德先是接受了先前的學友赫米阿斯的邀請訪問小亞細亞。赫米阿斯當時是小亞細亞沿岸的密細亞的統治者。亞里士多德在那裡還娶了赫米阿斯的侄女為妻。但是在公元前344年,赫米阿斯在一次暴動中被謀殺,亞里士多德不得不離開小亞細亞,和家人一起到了米提利尼。3年後,亞里士多德又被馬其頓的國王腓力浦二世召喚會故鄉,成為當時年僅13歲的亞歷山大大帝的老師。根據古希臘著名傳記作家普魯塔克的記載,亞里士多德對這位未來的世界領袖灌輸了道德、政治以及哲學的教育。我們也有理由相信,亞里士多德也運用了自己的影響力,對亞歷山大大帝的思想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正是亞里士多德的在影響下,亞歷山大大帝始終對科學事業十分關心,對知識十分尊重。但是,亞里士多德和亞歷山大大帝的政治觀點或許並不是完全相同的。前者的政治觀是建築在即將衰亡的希臘城邦的基礎上的,而亞歷山大大帝後來建立的中央集權帝國對希臘人來說無異是野蠻人的發明。

公元前335年腓力浦去世,亞里士多德又回到雅典,並在那裡建立了自己的學校。學園的名字(Lyceum)以阿波羅神殿附近的殺狼者(呂刻俄斯)來命名。在此期間,亞里士多德邊講課,邊撰寫了多部哲學著作。亞里士多德講課時有一個習慣,即邊講課,邊漫步於走廊和花園,正是因為如此,學園的哲學被稱為「逍遙的哲學」或者「漫步的哲學」。亞里士多德的著作在這一期間也有很多,主要是關於自然和物理方面的自然科學和哲學,而使用的語言也要比柏拉圖的《對話錄》晦澀許多。他的作品很多都是以講課的筆記為基礎,有些甚至是他學生的課堂筆記。因此有人將亞里士多德看作是西方第一個教科書的作者。

亞歷山大死後,雅典人開始奮起反對馬其頓的統治。由於和亞歷山大的關系,亞里士多德不得不因為被指控不敬神而逃亡加而西斯避難。他的學園則交給了狄奧弗拉斯圖掌管。一年之後,公元前322年,亞里士多德去世,去世的原因是一種多年積累的疾病所造成的。關於他被毒死,或者由於無法解釋潮汐現象而跳海自殺的傳言是完全沒有史實根據的。

哲學觀

雖然亞里士多德是柏拉圖的學生,但他卻是第一個公開批評柏拉圖的人。他特別反對的是柏拉圖哲學中有關數學的部分。有人認為雖然亞里士多德熟知當時的數學,他卻從來沒有理解柏拉圖的數學。

除此之外,亞里士多德對柏拉圖的相論也有批評。雖然他同意一個事物的「形式」是恆古不變的,但他認為這個「形式」本身並不存在,而是人們在感受到實物後形成的概念。因此他認為,「形式」其實就是事物本身的特徵。他指出,我們所擁有的任何一種想法、觀念都是透過我們的感官進入我們的意識。

但是亞里士多德並不否認人有理性,正是有了理性,人才能將不同的感官印象區分開來。但是他同時指出,在人的感官經驗到任何東西之前,理性是完全真空的。

亞里士多德認為自然界有因果關系的存在。他認為自然界有四種不同的原因,古希臘人的「原因」觀念不同於近代以來的「因果性」觀念,「原因」與「為什麼」相對應,並不與「結果」相對應。即「目的因」、「質料因」、「動力因」和「形式因」。

亞里士多德在邏輯學方面則提出了所謂的三段論。他的這個理論在後來的兩千年內,在西方一直是唯一被承認的論證形式。

倫理學方面,亞里士多德強調的是所謂「黃金比例」。這或許和希臘自然派哲學家的「和諧」概念類似。他認為,人不應該偏向哪一個極端,惟有平衡,人才能過快樂和諧的生活。

亞里士多德認為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人不生存在社會中便不是真正的人。他還提出三種良好的政治制度:君主制、貴族政治和民主政治(他稱之為「Polity」)。

希望能幫到你!您的採納是我回答的動力!謝謝!

⑶ 大家請幫忙看看這段話誰寫的

「所謂美人者:以花為貌,以鳥為聲,以月為神,以柳為態,以玉為骨,以冰雪為膚,
以秋水為姿,以詩詞為心。吾無間然矣。 」

出自清代張潮的《幽夢影》

●幽夢影 卷上
讀經宜冬,其神專也;讀史宜夏,其時久也;讀諸子宜秋,其致別也;讀諸
集宜春,其機暢也。
經傳宜獨坐讀;史鑒宜與友共讀。
無善無惡是聖人;善多惡少是賢者;善少惡多是庸人;有惡無善是小人;有
善無惡是仙佛。
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不獨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淵明為知己;梅
以和靖為知己;竹以子猷為知己;蓮以濂溪為知己;桃以避秦人為知己;杏以董
奉為知己;石以米顛為知己;荔枝以太真為知己;茶以盧仝、陸羽為知己;香草
以靈均為知己;蒓鱸以季鷹為知己;瓜以邵平為知己;雞以宋宗為知己;鵝以右
軍為知己;鼓以禰衡為知己;琵琶以明妃為知己……一與之訂,千秋不移。若松
之於秦始;鶴之於衛懿;正所謂不可與作緣者也。
為月憂雲;書憂蠹;為花憂風雨;為才子佳人憂命薄;真是菩薩心腸。
花不可以無蝶;山不可以無泉;石不可以無苔;水不可以無藻;喬木不可以無藤
蘿;人不可以無癖。
春聽鳥聲;夏聽蟬聲;秋聽蟲聲;冬聽雪聲;白晝聽棋聲;月下聽簫聲;山中聽松
風聲;水際聽內乃聲;方不虛生此耳。若惡少斥辱;悍妻詬誶;真不若耳聾也。
上元須酌豪友;端午須酌麗友;七夕須酌韻友;中秋須酌淡友;重九須酌逸友。
鱗蟲中金魚;羽蟲中紫燕;可雲物類神仙,正如東方曼倩避世金馬門,人不得而
害之。
入世須學東方曼倩;出世須學佛印了元。
賞花宜對佳人;醉月宜對韻人;映雪宜對高人。
對淵博友,如讀異書;對風雅友,如讀名人詩文;對謹飭友,如讀聖賢經傳;對滑
稽友,如閱傳奇小說。
楷書須如文人;草書須如名將。行書介乎二者之間,如羊叔子緩帶輕裘,正是佳
處。
人須求可入詩;物須求可入畫。
少年人須有老成之識見;老成人須有少年之襟懷。
春者天之本懷,秋者天之別調。
昔人雲:若無花、月、美人,不願生此世界。予益一語雲:若無翰、墨、棋、酒,
不必定作人身。
願作木而為樗;願在草而為蓍;願在鳥而為鷗;願在獸而為鹿;願在蟲而為蝶;
願在魚而為鯤。
古人以冬為三餘。予謂當以夏為三餘——晨起者,夜之餘;夜坐者,晝之餘;午
睡者,應酬人事之餘。古人詩雲"我愛夏日長。"洵不誣也。
莊周夢為蝴蝶,莊周之幸也;蝴蝶夢為莊周,蝴蝶之不幸也。
藝花可以邀蝶;壘石可以邀雲;栽松可以邀風;貯水可以邀萍;築台可以邀月;
種蕉可以邀雨;植柳可以邀蟬。
景有言之極幽,而實蕭索者,煙雨也;境有言之極雅,而實難堪者,貧病也;聲有
言之極韻,而實粗鄙者,賣花聲也。
才子而富貴,定從福慧雙修得來。
新月恨其易沉,缺月恨其遲上。
躬耕吾所不能,學灌園而已矣;樵薪吾所不能,學草而已矣。
一恨書囊易蛀;二恨夏夜有蚊;三恨月台易漏;四恨菊葉多焦;五恨松多大蟻;
六恨竹多落葉;七恨桂荷易謝;八恨薜蘿藏虺;九恨架花生刺;十恨河豚有毒。
樓上看山;城頭看雪;燈前看花;舟中看霞;月下看美人;另是一番情景。
山之光;水之聲;月之色;花之香;文人之韻致;美人之姿態;皆無可名狀,無可
執著。真足以攝召魂夢,顛倒情思!
假使夢能自主,雖千里無難命駕,可不羨長房之縮地;死者可以晤對,可不需少
君之招魂;五嶽可以臥遊,可不俟婚嫁之盡畢。
以愛花之心愛美人,則領略自饒別趣;以愛美人之心愛花,則護惜倍有深情。
美人之勝於花者,解語也;花之勝於美人者,生香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香而
取解語者也。
窗內人於紙窗上作字,吾於窗外觀之,極佳。
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台上玩月;皆以閱歷
之淺深,為所得之淺深耳。
吾欲致書雨師:春雨,宜始於上元節後,至清明十日前之內,及穀雨節中;夏雨,
宜於每月上弦之前,及下弦之後;秋雨,宜於孟秋之上下二旬;至若三冬,正可不必
雨也。
為濁富不若為清貧,以憂生不若以樂死。
天下唯鬼最富,生前囊無一文,死後每饒楮鏹;天下唯鬼最尊,生前或受欺凌,
死後必多跪拜。
蝶為才子之化身,花乃美人之別號。
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因酒想俠客;因月想好友;因山水想得意詩文。
聞鵝聲如在白門;聞櫓聲如在三吳;聞灘聲如在浙江;聞羸馬項下鈴鐸聲,如在
長安道上。
雨之為物,能令晝短;能令夜長。
詩僧時復有之,若道士之能詩者,不啻空谷足音,何也?
當為花中之萱草;毋為鳥中之杜鵑。
女子自十四五歲至二十四五歲,此十年中,無論燕、秦、吳、越,其音大都嬌
媚動人。一睹其貌,則美惡判然矣。耳聞不如目見,於此益信。
尋樂境乃學仙,避苦趣乃學佛。佛家所謂極樂世界者,蓋謂眾苦之所不到也。
富貴而勞悴,不若安閑之貧賤;貧賤而驕傲,不若謙恭之富貴。
目不能自見;鼻不能自嗅;舌不能自舐;手不能自握,惟耳能自聞其聲。
目不能識字,其悶尤過於盲;手不能執管,其苦更甚於啞。
並頭聯句,交頸論文,宮中應制,歷使屬國,皆極人間樂事。
《水滸傳》武松詰蔣門神雲:"為何不姓李。"此語殊妙。蓋姓實有佳有劣——
如華、如柳、如雲、如蘇、如喬,皆極風韻;若夫毛也、賴也、焦也、牛也,則皆
塵於目而棘於耳也。
花之宜於目而復宜於鼻香,梅也、菊也、蘭也、水仙也、珠蘭也、蓮也;止宜
於鼻者,櫞也、桂也、瑞香也、*2子也、茉莉也、木香也、玫瑰也、臘梅也。余則
皆宜於目者也。花與葉俱可觀者,秋海棠為最,荷次之。海棠、酴箝、虞美人、水仙,
又次之。葉勝於花者,止雁來紅、美人蕉而已。花與葉俱不足觀者紫薇也、辛夷也。
高語山林者,輒不喜談市朝事。審若此,則當並廢史漢諸書而不讀矣。蓋諸書所
載者,皆古之市朝也。
雲之為物,或崔巍如山;或瀲灧如水;或如人;或如獸;或如鳥毳;或如魚鱗;故
天下萬物皆可畫,惟雲不能畫,世所畫雲亦強名耳。
值太平世,生湖山郡,官長廉靜,家道優裕,娶婦賢淑,生子聰慧。人生如此,可
雲全福。
養花膽瓶,其式之高低大小,須與花相稱。而色之淺深濃淡,又須與花相反。
春雨如恩詔;夏雨如赦書;秋雨如輓歌。
十歲為神童;二十三十為才子;四十五十為名臣;六十為神仙,可謂全人矣。
武人不苟戰,是為武中之文;文人不迂腐,是為文中之武。
文人講武事,大都紙上談兵;武將論文章,半屬道聽途說。
斗方止三種可存:佳詩文一也;新題目二也;精款式三也。
情必近於痴而始真;才必兼乎趣而始化。
凡花色之嬌媚者,多不甚香;瓣之千層者,多不結實。甚矣全才之難也。兼之者,
其惟蓮乎。
著得一部新書,便是千秋大業;注得一部古書,允為萬世弘功。
延名師,訓子弟;入名山,習舉業;丐名士,代捉刀,三者都無是處。
積畫以成字,積字以成句,積句以成篇,謂之文。文體日增,至八股而遂止。如古
文、如詩、如賦、如詞、如曲、如說部、如傳奇小說,皆自無而有。方其未有之時,
固不料後來之有此一體也。逮既有此一體之後,又若天造地設,為世所應有之物。然
自明以來,未見有創一體裁新人耳目者。遙計百年之後,必有其人,惜乎不及見耳。
雲映日而成霞,泉掛岩而成瀑。所託者異,而名亦因之。此友道之所以可貴也。
大家之文,吾愛之、慕之,吾願學之;名家之文,吾愛之、慕之,吾不敢學之。學
大家而不得,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也;學名家而不得,則是畫虎不成。反類狗矣。
由戒得定,由定得慧,勉強漸近自然;煉精化氣,煉氣化神,清虛有何渣滓。
雖不善書,而筆硯不可不精;雖不業醫,而驗方不可不存;雖不工弈,而楸枰不
可不備。
方外不必戒酒, 但須戒俗; 紅裙不必通文, 但須得趣。
梅邊之石宜古;松下之石宜拙; 竹傍之石宜瘦; 盆內之石宜巧。
律己宜帶秋氣;處世宜帶春氣。
厭催租之敗意,亟宜早早完糧;喜老衲之談禪,難免常常布施。
松下聽琴;月下聽簫;澗邊聽瀑布;山中聽梵唄,覺耳中別有不同。
月下談禪,旨趣益遠;月下說劍,肝膽益真;月下論詩,風致益幽;月下對美人,
情意益篤。
有地上之山水,有畫上之山水,有夢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地上者妙在丘
壑深邃;畫上者妙在筆墨淋漓;夢中者妙在景象變幻;胸中者妙在位置自如。
一日之計種蕉;一歲之計種竹;十年之計種柳;百年之計種松。
春雨宜讀書;夏雨宜弈棋;秋雨宜檢藏;冬雨宜飲酒。
詩文之體,得秋氣為佳;詞曲之體,得春氣為佳。
鈔寫之筆墨,不必過求其佳,若施之縑素,則不可不求其佳;誦讀之書籍,不必
過求其備,若以供稽考,則不可不求其備;
游歷之山水,不必過求其妙,若因之卜居,則不可不求其妙。
人非聖賢,安能無所不知。只知其一,惟恐不止其一,復求知其二者,上也;止知
其一,因人言,始知有其二者,次也;止知其一,人言有其二而莫之信者,又其次也;
止知其一,惡人言有其二者,斯下之下矣。
藏書不難,能看為難;看書不難, 能讀為難;讀書不難,能用為難;能用不難,能
記為難。
有工夫讀書謂之福;有力量濟人謂之福;有學問著述謂之福;無是非到耳謂之福;
有多聞直諒之友謂之福。
人莫樂於閑,非無所事事之謂也。閑則能讀書,閑則能游名勝,閑則能交益友,
閑則能飲酒,閑則能著書。天下之樂,孰大於是。
文章是案頭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水滸傳》是一部怒書;《西遊記》是一部悟書;《金瓶梅》是一部哀書。
讀書最樂,若讀史書,則喜少怒多,究之怒處亦樂處也。
發前人未發之論,方是奇書;言妻子難言之情,乃為密友。
●幽夢影 卷下
風流自賞,只容花鳥趨陪;真率誰知,合受煙霞供養。
萬事可忘,難忘者名心一段;千般易淡,未淡者美酒三杯。
芰荷可食而亦可衣,金石可器而亦可服。
宜於耳復宜於目者,彈琴也,吹簫也。宜於耳不宜於目者,吹笙也,汜管也。
看曉妝宜於傅粉之後。
我不知我之前生當春秋之季,曾一識西施否;當典午之時,曾一看衛玠否;當義
熙之世,曾一醉淵明否;當天寶之代,曾一睹太真否;當元豐之朝,曾一晤東坡否。千
古之上相思者,不止此數人,而此數人則其尤甚者,故姑舉之以概其餘也。
花不可見其落,月不可見其沉,美人不可見其夭。
種花須見其開,待月須見其滿,著書須見其成,美人須見其暢適,方有實際。否
則皆為虛設。
以松花為糧,以松實為香,以松枝為麈尾,以松陰為步障,以松濤為鼓吹。山居
得喬松百餘章,真乃受用不盡。
玩月之法:皎潔則宜仰觀,朦朧則宜俯視。
凡事不宜刻,若讀書則不可不刻;凡事不宜貪,若買書則不可不貪;凡事不宜痴,
若行善則不可不痴。
酒可好不可罵座,色可好不可傷生,財可好不可昧心,氣可好不可越理。
文名可以當科第,儉德可以當貨財,清閑可以當壽考。
不獨誦其詩,讀其書,是尚友古人,即觀其字畫,亦是尚友古人處。
無益之施捨,莫過於齋僧;無益之詩文,莫過於祝壽。
妾美不如妻賢,錢多不如境順。
創新庵不若修古廟,讀生書不若溫舊業。
字與畫同出一原。觀六書始於象形,則可知已。
忙人園亭,宜與住宅相連;閑人園亭,不妨與住宅相遠。
酒可以當茶,茶不可以當酒;詩可以當文,文不可以當詩;曲可以當詞,詞不可
以當曲;月可以當燈,燈不可以當月;筆可以當口,口不可以當筆;婢可以當奴,奴不
可以當婢。
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間大不平,非劍不能消也。
不得已而諛之者,寧以口,毋以筆;不可耐而罵之者,亦寧以口,毋以筆。
多情者必好色,而好色者未必盡屬多情;紅顏者必薄命,而薄命者未必盡屬紅顏;
能詩者必好酒,而好酒者未必盡屬能詩。
梅令人高,蘭令人幽,菊令人野,蓮令人淡,春海棠令人艷,牡丹令人豪,蕉與竹
令人韻,秋海棠令人媚,松令人逸,桐令人清,柳令人感。
物之能感人者,在天莫如月,在樂莫如琴,在動物莫如鳥,在植物莫如柳。
涉獵雖曰無用,猶勝於不通古今;清高固然可嘉,莫流於不識時務。
所謂美人者:以花為貌,以鳥為聲,以月為神,以柳為態,以玉為骨,以冰雪為膚,
以秋水為姿,以詩詞為心。吾無間然矣。
蠅集人面,蚊嘬人膚,不知以人為何物。
有山林隱逸之樂而不知享者,漁樵也,農圃也,緇黃也;有園亭姬妾之樂,而不
能享、不善享者,富商也、大僚也。
黎舉雲:"欲令梅聘海棠,橙棖臣櫻桃,以芥嫁筍,但時不同耳。"予謂物各有偶,
擬必於倫。今之嫁娶,殊覺未當。如梅之為物,品最清高;棠之為物,姿極妖艷。即使
同時,亦不可為夫婦。不若梅聘梨花,海棠嫁杏,櫞臣佛手,荔枝臣櫻桃,秋海棠嫁雁
來紅,庶幾相稱耳。至若以芥嫁筍,筍如有知,必受河東獅子之累矣。
五色有太過有不及,惟黑與白無太過。
閱《水滸傳》,至魯達打鎮關西,武松打虎,因思人生必有一樁快意事,方不枉
生一場。即不能有其事,亦須著得一種得意之書,庶幾無憾耳。
春風如酒,夏風如茗,秋風如煙,如姜芥。
鳥聲之最佳者,畫眉第一,黃鸝、百舌次之。然黃鸝、百舌,世未有籠而畜之者,
其殆高士之儔,可聞而不可屈者耶。
不治生產,其後必致累人;專務交遊,其後必致累己。
昔人雲:婦人識字,多致誨淫。予謂此非識字之過也。蓋識字則非無聞之人,其
淫也,人易得而知耳。
善讀書者無之而非書:山水亦書也,棋酒亦書也,花月亦書也;善游山水者,無
之而非山水,書史亦山水也,詩酒亦山水也, 花月亦山水也。
園亭之妙,在邱壑布置,不在雕繪瑣屑。往往見人家園子屋脊牆頭,雕磚鏤瓦,
非不窮極工巧,然未久即壞,壞後極難修葺,是何如樸素之為佳乎。
清宵獨坐,邀月言愁;良夜孤眠,呼蛩語恨。
官聲陋於輿論。豪右之口,與寒乞之口,俱不得其真;花案定於成心。艷媚之評,
與寢陋之評,概恐失其實。
胸藏邱壑,城市不異山林;興寄煙霞,閻浮有如蓬島。
多情者不以生死易心,好飲者不以寒暑改量,喜讀書者不以忙閑作輟。
蛛為蝶之敵國,驢為馬之附庸。
立品須法乎宋人之道學,涉世宜參以晉代之風流。
古謂禽獸亦知人倫。予謂匪獨禽獸也,即草木亦復有之。牡丹為王,芍葯為相,
其君臣也;南山之喬 , 北山之梓 , 其父子也 ; 荊之聞分而枯 ,
聞不分而活 , 其兄弟也 ; 蓮之並蒂 , 其夫婦也 ; 蘭之同心 , 其朋友也。
豪傑易於聖賢,文人多於才子。
牛與馬,一仕而一隱也;鹿與豕,一仙而一凡也。
古今至文,皆血淚所成。
情之一字,所以維持世界;才之一字,所以粉飾乾坤。
有青山方有綠水,水惟借色於山;有美酒便有佳詩,詩亦乞靈於酒。
嚴君平以卜講學者也;孫思邈以醫講學者也;諸葛武侯以出師講學者也。
鏡不幸而遇嫫母;硯不幸而遇俗子;劍不幸而遇庸將;皆無可奈何之事。
天下無書則已;有則必當讀;無酒則已,有則必當飲;無名山則已,有則必當游;
無花月則已,有則必當賞玩;無才子佳人則已,有則必當愛慕憐惜。
秋蟲春鳥,尚能調聲弄舌,時吐好音。我輩搦管拈毫,豈可甘作鴉鳴牛喘!
媸顏陋質,不與鏡為仇者,亦以鏡為無知之死物耳。使鏡而有知,必遭撲破矣。
作文之法:意之曲折者,宜寫之以顯淺之詞;理之顯淺者,宜運之以曲折之筆;
題之熟者,參之以新奇之想;題之庸者,深之以關系之論。至於窘者舒之使長,縟者
刪之使簡,俚者文之使雅,鬧者攝之使靜,皆所謂裁製也。
筍為蔬中尤物;荔枝為果中尤物;蟹為水族中尤物;酒為飲食中尤物;月為天文
中尤物;西湖為山水中尤物;詞曲為文字中尤物。
買得一本好花,猶且愛憐而護惜之,矧其為解語花乎?
觀手中便面,足以知其人之雅俗,足以識其人之交遊。
水為至污之所會歸,火為至污之所不到。若變不潔而為至潔,則水火皆然。
貌有丑而可觀者,有雖不醜而不足觀者;文有不通而可愛者,有雖通而極可厭者。
此未易與淺人道也。
遊玩山水,亦復有緣。苟機緣未至,則雖近在數十里之內,亦無暇到也。
貧而無諂,富而無驕,古人之所賢也;貧而無驕,富而無諂,今人之所少也。足以
知世風之降矣。
昔人慾以十年讀書,十年游山,十年檢藏。予謂檢藏盡可不必十年,只二三載足
矣。若讀書與游山,雖或相倍蓰,恐亦不足以償所願也。必也如黃九煙前輩之所雲"
人生必三百歲",而後可乎。
寧為小人之所罵,毋為君子之所鄙;寧為盲主司之所擯棄,毋為諸名宿之所不知。
傲骨不可無,傲心不可有。無傲骨則近於鄙夫,有傲心不得為君子。
蟬是蟲中之夷齊,蜂為蟲中之管晏。
鏡中之影,著色人物也;月下之影,寫意人物也。鏡中之影,鉤邊畫也;月下之影,
沒骨畫也。月中山河之影,天文中地理也;水中星月之象,地理中天文也。
能讀無字之書,方可得驚人妙句;能會難通之解,方可參最上禪機。
若無詩酒,則山水為具文;若無佳麗,則花月皆虛設。
才子而美姿容,佳人而工著作,斷不能永年者,匪獨為造物之所忌。蓋此種原不
獨為一時之寶,乃古今萬世之寶,故不欲久留人世取褻耳。
閑人之硯固欲其佳,而忙人之硯尤不可不佳;娛情之妾固欲其美,而廣嗣之妾
亦不可不美。
才子遇才子,每有憐才之心;美人遇美人,必無惜美之意。我願來世托生為絕代
佳人,一反其局而後快。
予嘗欲建一無遮大會,一祭歷代才子,一祭歷代佳人。俟遇有真正高僧,即當為
之。
聖賢者,天地之替身。
擲陞官圖,所重在德,所忌在贓。何一登仕版,輒與之相反耶?
動物中有三教焉:蛟龍麟鳳之屬,近於儒者也;猿狐鶴鹿之屬,近於仙者也;獅
子牯牛之屬,近於釋者也。植物中有三教焉;竹梧蘭蕙之屬,近於儒者也;蟠桃老桂
之屬,近於仙者也;蓮花葡萄之屬,
近於釋者也。
佛氏雲:"日月在須彌山腰。"果爾則日月必是繞山橫行而後可。苟有升有降,必
為山巔所礙矣。又雲:"地上有阿耨達池,其水四齣,流入諸印度。"又雲:"地輪之下
為水輪,水輪之下為風輪,風輪之下為空輪。"余謂此皆喻言人身也:須彌山喻人首,
日月喻兩目,池水四齣喻血脈流通,地輪喻此身,水為便溺,風為泄氣。此下則無物矣。
予嘗偶得句,亦殊可喜,惜無佳對,遂未成詩。其一為"枯葉帶蟲飛",其一為"鄉
月大於城"。姑存之以俟異日。
"空山無人,水流花開"二句,極琴心之妙境:"勝固欣然,敗亦可喜'二句,極手
談之妙境:"帆隨湘轉,
望衡九面"二句,極泛舟之妙境。"胡然而天,胡然而帝"二句,極美人之妙境。
鏡與水之影,所受者也;日與燈之影,所施者也,月之有影,則在天者為受而在
地者為施也。
水之為聲有四:有瀑布聲,有流泉聲,有灘聲,有溝澮聲;風之為聲有三:有松濤
聲,有秋草聲,有波浪聲;雨之為聲有二:有梧蕉荷葉上聲,有承檐溜筒中聲。
文人每好鄙薄富人,然於詩文之佳者,又往往以金玉珠璣錦綉譽之,則又何也?
能閑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閑。
居城市中,當以畫幅當山水,以盆景當苑囿,以書籍當友朋。
鄰居須得良朋始佳。若田夫樵子,僅能辦五穀而測晴雨,久且數,未免生厭矣。
而友之中,又當以能詩為第一, 能談次之,能畫次之,能歌又次之,解觴政者又次之。
玉蘭,花中之伯夷也。葵,花中之伊尹也。蓮,花中柳下惠也。鶴,鳥中之伯夷也。
雞,鳥中之伊尹也。鶯,鳥中之柳下惠也。
無其罪而虛受惡名者,蠹魚也; 有其罪而恆逃清議者,蜘蛛也。
黑與白交,黑能污白,白不能掩黑;香與臭混,臭能勝香,香不能敵臭。此君子小
人相攻之大勢也。
恥之一字,所以治君子;痛之一字,所以治小人。
鏡不能自照,衡不能自權,劍不能自擊。
古人雲:"詩必窮而後工"。蓋窮則語多感慨,易於見長耳。若富貴中人,既不可
憂貧嘆賤,所談者不過風雲月露而已,詩安得佳?苟思所變,計惟有出遊一法,即以
所見之山川風土物產人情,或當瘡痍兵燹之餘,或值旱澇災聳之後,無一不可寓之
詩中,借他人之窮愁,以供我之詠嘆,則詩亦不必待窮而後工也。

⑷ 中國古代沒有獅子,為什麼會有河東獅吼這個典故

古籍中記載,獅子就是中國的狻猊(Suān ní,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一),但這也只是晉朝人郭璞的見解,至於先秦時期的人們在發明狻猊這個名詞時,腦海中出現的是什麼動物,就不得而知了。獅子的形象是伴隨著佛教的傳入,逐漸在中國成形的。從古代的壁畫和繪畫中來看,獅子的形象與本體存在很大偏差,比如雄獅子的鬣是直的,而國人總喜歡把它畫成捲曲的,這大概是受到了佛祖頭部造型的啟發。其實這也說明了中國人對獅子的了解,都是通過「道聽途說」得來的。直至清朝,真正的獅子才來到中國,但那時也不是人人可見,作為祥瑞之獸,它只能進貢給皇室。
成語:河東獅吼
拼音:hé dōng shī hǒu
意思解釋:比喻悍妒的妻子對丈夫大吵大鬧。
故事典故:宋·洪邁 《容齋隨筆》記載說,有個叫陳慥的人,自稱龍丘先生,喜歡談佛,亦好賓客,喜蓄聲妓。但是,他的妻子柳氏生性凶妒,陳慥很怕她,大詩人蘇軾 ( 東坡) 曾寫有一首詩戲謔他: 「龍丘居士亦可憐,說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師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陳慥信佛,所以稱他為 「居士」。「師 ( 獅) 子吼」,佛家以喻威嚴。而 「河東」,乃柳姓郡望。所以,其妻柳氏怒吼謂之 「河東獅吼」。此已成為成語,既喻悍婦,亦譏懼內。

⑸ 松下聽琴,月下聽簫,澗邊聽瀑布,山中聽梵唄,覺耳中別有不同

《幽夢影》清.張潮
論 聲
春聽鳥聲,夏聽蟬聲,秋聽蟲聲,冬聽雪聲;白晝聽棋聲,月下聽簫聲,山中聽松聲,
水際聽唉乃聲,方不虛此生耳。若惡少斥辱,悍妻詬誶,真不入耳聲也。
聞鵝聲如在白門;聞櫓聲如在三吳;聞灘聲如在浙江;聞羸馬項下鈴鐸聲,如在長安道
上。
凡聲皆宜遠聽;惟琴聲則遠近皆宜。
松下聽琴,月下聽簫,澗邊聽瀑布,山中聽梵唄,覺耳中別有不同。
水之為聲有四:有瀑布聲,有流水聲,有灘聲,有溝澮聲。風之為聲有三:有松濤聲,
有秋葉聲,有波浪聲。雨之為聲有二:有梧葉荷葉上聲,有承檐溜竹筩中聲。

⑹ 中國青年 幽夢影

幽夢影
《幽夢影》清代文學家張潮著的隨筆體格言小品文集。張潮,字來山,號心齋、仲子,安徽歙縣人,生於清順治 八年(1650年),曾著有《花影詞》、《心齋聊復集》、《幽夢影》等書,其中以《幽夢影》最聞名。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文學家章衣萍在徽州用重金購買了同鄉張潮的《幽夢影》抄本,林語堂看後也很喜歡這本書。隨後章衣萍將此書校點後交上海中央書店出版社出版。
其實早幾個月千秋出版社出版史天行註解的《幽夢影》。
版本
幽夢影 二卷 (線裝刻本)(清)張潮撰
幽夢影 二卷 (線裝)(清)張潮撰 嘯園叢書 (清)光緒元年(1875年)。
幽夢影 (線裝) (清)張潮撰 晨風閣叢書甲集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
幽夢影 二卷 (線裝) (清)張潮撰 鉛印本 上海 國學扶輪社, 清宣統3年(1911年) (古今說部叢書. 第六集)
幽夢影 張心齋, 史天行 千秋出版社 民國二十五年四月1936年4月。
幽夢影 : 張潮散記 著者張潮, (張心齋), 章衣萍 上海 中央書店 民國二十五年八月[1936.8] 國學珍本文庫 第一集 ; 第十種
幽夢影是漲潮自《虞初新志》之後的另外一本小散記,比起《虞初新志》,這本書裡面增加了更多張潮的個人風格,趨於雜文,這幾天剛剛讀完,不錯,神清氣爽。個人認為張中行的《負喧瑣話》受到《幽夢影》的一點影響。
1、張潮:字山來,號心齋,仲子,安徽歙縣人,生於清順治八年(1650年)。張潮是清代文學家、小說家,刻書家,官至翰林院孔目。張潮著作等身,著名的作品包括《幽夢影》、《虞初新志》、《花影詞》、《心齋聊復集》、《奚囊寸錦》、《心齋詩集》、《飲中八仙令》、《鹿蔥花館詩鈔》等。
2、張潮也是清代刻書家,曾刻印《檀幾從書》、《昭代從書》(山帙、水帙、花帙、鳥帙、魚帙、酒帙、書帙、御帙、數帙)等。
●幽夢影 卷上
讀經宜冬,其神專也;讀史宜夏,其時久也;讀諸子宜秋,其致別也;讀諸
集宜春,其機暢也。
經傳宜獨坐讀;史鑒宜與友共讀。
無善無惡是聖人;善多惡少是賢者;善少惡多是庸人;有惡無善是小人;有
善無惡是仙佛。
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不獨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淵明為知己;梅
以和靖為知己;竹以子猷為知己;蓮以濂溪為知己;桃以避秦人為知己;杏以董
奉為知己;石以米顛為知己;荔枝以太真為知己;茶以盧仝、陸羽為知己;香草
以靈均為知己;蒓鱸以季鷹為知己;瓜以邵平為知己;雞以宋宗為知己;鵝以右
軍為知己;鼓以禰衡為知己;琵琶以明妃為知己……一與之訂,千秋不移。若松
之於秦始;鶴之於衛懿;正所謂不可與作緣者也。
為月憂雲;書憂蠹;為花憂風雨;為才子佳人憂命薄;真是菩薩心腸。
花不可以無蝶;山不可以無泉;石不可以無苔;水不可以無藻;喬木不可以無藤
蘿;人不可以無癖。
春聽鳥聲;夏聽蟬聲;秋聽蟲聲;冬聽雪聲;白晝聽棋聲;月下聽簫聲;山中聽松
風聲;水際聽內乃聲;方不虛生此耳。若惡少斥辱;悍妻詬誶;真不若耳聾也。
上元須酌豪友;端午須酌麗友;七夕須酌韻友;中秋須酌淡友;重九須酌逸友。
鱗蟲中金魚;羽蟲中紫燕;可雲物類神仙,正如東方曼倩避世金馬門,人不得而
害之。
入世須學東方曼倩;出世須學佛印了元。
賞花宜對佳人;醉月宜對韻人;映雪宜對高人。
對淵博友,如讀異書;對風雅友,如讀名人詩文;對謹飭友,如讀聖賢經傳;對滑
稽友,如閱傳奇小說。
楷書須如文人;草書須如名將。行書介乎二者之間,如羊叔子緩帶輕裘,正是佳
處。
人須求可入詩;物須求可入畫。
少年人須有老成之識見;老成人須有少年之襟懷。
春者天之本懷,秋者天之別調。
昔人雲:若無花、月、美人,不願生此世界。予益一語雲:若無翰、墨、棋、酒,
不必定作人身。
願作木而為樗;願在草而為蓍;願在鳥而為鷗;願在獸而為鹿;願在蟲而為蝶;
願在魚而為鯤。
古人以冬為三餘。予謂當以夏為三餘——晨起者,夜之餘;夜坐者,晝之餘;午
睡者,應酬人事之餘。古人詩雲"我愛夏日長。"洵不誣也。
莊周夢為蝴蝶,莊周之幸也;蝴蝶夢為莊周,蝴蝶之不幸也。
藝花可以邀蝶;壘石可以邀雲;栽松可以邀風;貯水可以邀萍;築台可以邀月;
種蕉可以邀雨;植柳可以邀蟬。
景有言之極幽,而實蕭索者,煙雨也;境有言之極雅,而實難堪者,貧病也;聲有
言之極韻,而實粗鄙者,賣花聲也。
才子而富貴,定從福慧雙修得來。
新月恨其易沉,缺月恨其遲上。
躬耕吾所不能,學灌園而已矣;樵薪吾所不能,學草而已矣。
一恨書囊易蛀;二恨夏夜有蚊;三恨月台易漏;四恨菊葉多焦;五恨松多大蟻;
六恨竹多落葉;七恨桂荷易謝;八恨薜蘿藏虺;九恨架花生刺;十恨河豚有毒。
樓上看山;城頭看雪;燈前看花;舟中看霞;月下看美人;另是一番情景。
山之光;水之聲;月之色;花之香;文人之韻致;美人之姿態;皆無可名狀,無可
執著。真足以攝召魂夢,顛倒情思!
假使夢能自主,雖千里無難命駕,可不羨長房之縮地;死者可以晤對,可不需少
君之招魂;五嶽可以臥遊,可不俟婚嫁之盡畢。
以愛花之心愛美人,則領略自饒別趣;以愛美人之心愛花,則護惜倍有深情。
美人之勝於花者,解語也;花之勝於美人者,生香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香而
取解語者也。
窗內人於紙窗上作字,吾於窗外觀之,極佳。
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台上玩月;皆以閱歷
之淺深,為所得之淺深耳。
吾欲致書雨師:春雨,宜始於上元節後,至清明十日前之內,及穀雨節中;夏雨,
宜於每月上弦之前,及下弦之後;秋雨,宜於孟秋之上下二旬;至若三冬,正可不必
雨也。
為濁富不若為清貧,以憂生不若以樂死。
天下唯鬼最富,生前囊無一文,死後每饒楮鏹;天下唯鬼最尊,生前或受欺凌,
死後必多跪拜。
蝶為才子之化身,花乃美人之別號。
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因酒想俠客;因月想好友;因山水想得意詩文。
聞鵝聲如在白門;聞櫓聲如在三吳;聞灘聲如在浙江;聞羸馬項下鈴鐸聲,如在
長安道上。
雨之為物,能令晝短;能令夜長。
詩僧時復有之,若道士之能詩者,不啻空谷足音,何也?
當為花中之萱草;毋為鳥中之杜鵑。
女子自十四五歲至二十四五歲,此十年中,無論燕、秦、吳、越,其音大都嬌
媚動人。一睹其貌,則美惡判然矣。耳聞不如目見,於此益信。
尋樂境乃學仙,避苦趣乃學佛。佛家所謂極樂世界者,蓋謂眾苦之所不到也。
富貴而勞悴,不若安閑之貧賤;貧賤而驕傲,不若謙恭之富貴。
目不能自見;鼻不能自嗅;舌不能自舐;手不能自握,惟耳能自聞其聲。
目不能識字,其悶尤過於盲;手不能執管,其苦更甚於啞。
並頭聯句,交頸論文,宮中應制,歷使屬國,皆極人間樂事。
《水滸傳》武松詰蔣門神雲:"為何不姓李。"此語殊妙。蓋姓實有佳有劣——
如華、如柳、如雲、如蘇、如喬,皆極風韻;若夫毛也、賴也、焦也、牛也,則皆
塵於目而棘於耳也。
花之宜於目而復宜於鼻香,梅也、菊也、蘭也、水仙也、珠蘭也、蓮也;止宜
於鼻者,櫞也、桂也、瑞香也、*2子也、茉莉也、木香也、玫瑰也、臘梅也。余則
皆宜於目者也。花與葉俱可觀者,秋海棠為最,荷次之。海棠、酴箝、虞美人、水仙,
又次之。葉勝於花者,止雁來紅、美人蕉而已。花與葉俱不足觀者紫薇也、辛夷也。
高語山林者,輒不喜談市朝事。審若此,則當並廢史漢諸書而不讀矣。蓋諸書所
載者,皆古之市朝也。
雲之為物,或崔巍如山;或瀲灧如水;或如人;或如獸;或如鳥毳;或如魚鱗;故
天下萬物皆可畫,惟雲不能畫,世所畫雲亦強名耳。
值太平世,生湖山郡,官長廉靜,家道優裕,娶婦賢淑,生子聰慧。人生如此,可
雲全福。
養花膽瓶,其式之高低大小,須與花相稱。而色之淺深濃淡,又須與花相反。
春雨如恩詔;夏雨如赦書;秋雨如輓歌。
十歲為神童;二十三十為才子;四十五十為名臣;六十為神仙,可謂全人矣。
武人不苟戰,是為武中之文;文人不迂腐,是為文中之武。
文人講武事,大都紙上談兵;武將論文章,半屬道聽途說。
斗方止三種可存:佳詩文一也;新題目二也;精款式三也。
情必近於痴而始真;才必兼乎趣而始化。
凡花色之嬌媚者,多不甚香;瓣之千層者,多不結實。甚矣全才之難也。兼之者,
其惟蓮乎。
著得一部新書,便是千秋大業;注得一部古書,允為萬世弘功。
延名師,訓子弟;入名山,習舉業;丐名士,代捉刀,三者都無是處。
積畫以成字,積字以成句,積句以成篇,謂之文。文體日增,至八股而遂止。如古
文、如詩、如賦、如詞、如曲、如說部、如傳奇小說,皆自無而有。方其未有之時,
固不料後來之有此一體也。逮既有此一體之後,又若天造地設,為世所應有之物。然
自明以來,未見有創一體裁新人耳目者。遙計百年之後,必有其人,惜乎不及見耳。
雲映日而成霞,泉掛岩而成瀑。所託者異,而名亦因之。此友道之所以可貴也。
大家之文,吾愛之、慕之,吾願學之;名家之文,吾愛之、慕之,吾不敢學之。學
大家而不得,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也;學名家而不得,則是畫虎不成。反類狗矣。
由戒得定,由定得慧,勉強漸近自然;煉精化氣,煉氣化神,清虛有何渣滓。
雖不善書,而筆硯不可不精;雖不業醫,而驗方不可不存;雖不工弈,而楸枰不
可不備。
方外不必戒酒, 但須戒俗; 紅裙不必通文, 但須得趣。
梅邊之石宜古;松下之石宜拙; 竹傍之石宜瘦; 盆內之石宜巧。
律己宜帶秋氣;處世宜帶春氣。
厭催租之敗意,亟宜早早完糧;喜老衲之談禪,難免常常布施。
松下聽琴;月下聽簫;澗邊聽瀑布;山中聽梵唄,覺耳中別有不同。
月下談禪,旨趣益遠;月下說劍,肝膽益真;月下論詩,風致益幽;月下對美人,
情意益篤。
有地上之山水,有畫上之山水,有夢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地上者妙在丘
壑深邃;畫上者妙在筆墨淋漓;夢中者妙在景象變幻;胸中者妙在位置自如。
一日之計種蕉;一歲之計種竹;十年之計種柳;百年之計種松。
春雨宜讀書;夏雨宜弈棋;秋雨宜檢藏;冬雨宜飲酒。
詩文之體,得秋氣為佳;詞曲之體,得春氣為佳。
鈔寫之筆墨,不必過求其佳,若施之縑素,則不可不求其佳;誦讀之書籍,不必
過求其備,若以供稽考,則不可不求其備;
游歷之山水,不必過求其妙,若因之卜居,則不可不求其妙。
人非聖賢,安能無所不知。只知其一,惟恐不止其一,復求知其二者,上也;止知
其一,因人言,始知有其二者,次也;止知其一,人言有其二而莫之信者,又其次也;
止知其一,惡人言有其二者,斯下之下矣。
藏書不難,能看為難;看書不難, 能讀為難;讀書不難,能用為難;能用不難,能
記為難。
有工夫讀書謂之福;有力量濟人謂之福;有學問著述謂之福;無是非到耳謂之福;
有多聞直諒之友謂之福。
人莫樂於閑,非無所事事之謂也。閑則能讀書,閑則能游名勝,閑則能交益友,
閑則能飲酒,閑則能著書。天下之樂,孰大於是。
文章是案頭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水滸傳》是一部怒書;《西遊記》是一部悟書;《金瓶梅》是一部哀書。
讀書最樂,若讀史書,則喜少怒多,究之怒處亦樂處也。
發前人未發之論,方是奇書;言妻子難言之情,乃為密友。
●幽夢影 卷下
風流自賞,只容花鳥趨陪;真率誰知,合受煙霞供養。
萬事可忘,難忘者名心一段;千般易淡,未淡者美酒三杯。
芰荷可食而亦可衣,金石可器而亦可服。
宜於耳復宜於目者,彈琴也,吹簫也。宜於耳不宜於目者,吹笙也,汜管也。
看曉妝宜於傅粉之後。
我不知我之前生當春秋之季,曾一識西施否;當典午之時,曾一看衛�否;當義
熙之世,曾一醉淵明否;當天寶之代,曾一睹太真否;當元豐之朝,曾一晤東坡否。千
古之上相思者,不止此數人,而此數人則其尤甚者,故姑舉之以概其餘也。
花不可見其落,月不可見其沉,美人不可見其夭。
種花須見其開,待月須見其滿,著書須見其成,美人須見其暢適,方有實際。否
則皆為虛設。
以松花為糧,以松實為香,以松枝為麈尾,以松陰為步障,以松濤為鼓吹。山居
得喬松百餘章,真乃受用不盡。
玩月之法:皎潔則宜仰觀,朦朧則宜俯視。
凡事不宜刻,若讀書則不可不刻;凡事不宜貪,若買書則不可不貪;凡事不宜痴,
若行善則不可不痴。
酒可好不可罵座,色可好不可傷生,財可好不可昧心,氣可好不可越理。
文名可以當科第,儉德可以當貨財,清閑可以當壽考。
不獨誦其詩,讀其書,是尚友古人,即觀其字畫,亦是尚友古人處。
無益之施捨,莫過於齋僧;無益之詩文,莫過於祝壽。
妾美不如妻賢,錢多不如境順。
創新庵不若修古廟,讀生書不若溫舊業。
字與畫同出一原。觀六書始於象形,則可知已。
忙人園亭,宜與住宅相連;閑人園亭,不妨與住宅相遠。
酒可以當茶,茶不可以當酒;詩可以當文,文不可以當詩;曲可以當詞,詞不可
以當曲;月可以當燈,燈不可以當月;筆可以當口,口不可以當筆;婢可以當奴,奴不
可以當婢。
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間大不平,非劍不能消也。
不得已而諛之者,寧以口,毋以筆;不可耐而罵之者,亦寧以口,毋以筆。
多情者必好色,而好色者未必盡屬多情;紅顏者必薄命,而薄命者未必盡屬紅顏;
能詩者必好酒,而好酒者未必盡屬能詩。
梅令人高,蘭令人幽,菊令人野,蓮令人淡,春海棠令人艷,牡丹令人豪,蕉與竹
令人韻,秋海棠令人媚,松令人逸,桐令人清,柳令人感。
物之能感人者,在天莫如月,在樂莫如琴,在動物莫如鳥,在植物莫如柳。
涉獵雖曰無用,猶勝於不通古今;清高固然可嘉,莫流於不識時務。
所謂美人者:以花為貌,以鳥為聲,以月為神,以柳為態,以玉為骨,以冰雪為膚,
以秋水為姿,以詩詞為心。吾無間然矣。
蠅集人面,蚊嘬人膚,不知以人為何物。
有山林隱逸之樂而不知享者,漁樵也,農圃也,緇黃也;有園亭姬妾之樂,而不
能享、不善享者,富商也、大僚也。
黎舉雲:"欲令梅聘海棠,橙棖臣櫻桃,以芥嫁筍,但時不同耳。"予謂物各有偶,
擬必於倫。今之嫁娶,殊覺未當。如梅之為物,品最清高;棠之為物,姿極妖艷。即使
同時,亦不可為夫婦。不若梅聘梨花,海棠嫁杏,櫞臣佛手,荔枝臣櫻桃,秋海棠嫁雁
來紅,庶幾相稱耳。至若以芥嫁筍,筍如有知,必受河東獅子之累矣。
五色有太過有不及,惟黑與白無太過。
閱《水滸傳》,至魯達打鎮關西,武松打虎,因思人生必有一樁快意事,方不枉
生一場。即不能有其事,亦須著得一種得意之書,庶幾無憾耳。
春風如酒,夏風如茗,秋風如煙,如姜芥。
鳥聲之最佳者,畫眉第一,黃鸝、百舌次之。然黃鸝、百舌,世未有籠而畜之者,
其殆高士之儔,可聞而不可屈者耶。
不治生產,其後必致累人;專務交遊,其後必致累己。
昔人雲:婦人識字,多致誨淫。予謂此非識字之過也。蓋識字則非無聞之人,其
淫也,人易得而知耳。
善讀書者無之而非書:山水亦書也,棋酒亦書也,花月亦書也;善游山水者,無
之而非山水,書史亦山水也,詩酒亦山水也, 花月亦山水也。
園亭之妙,在邱壑布置,不在雕繪瑣屑。往往見人家園子屋脊牆頭,雕磚鏤瓦,
非不窮極工巧,然未久即壞,壞後極難修葺,是何如樸素之為佳乎。
清宵獨坐,邀月言愁;良夜孤眠,呼蛩語恨。
官聲陋於輿論。豪右之口,與寒乞之口,俱不得其真;花案定於成心。艷媚之評,
與寢陋之評,概恐失其實。
胸藏邱壑,城市不異山林;興寄煙霞,閻浮有如蓬島。
多情者不以生死易心,好飲者不以寒暑改量,喜讀書者不以忙閑作輟。
蛛為蝶之敵國,驢為馬之附庸。
立品須法乎宋人之道學,涉世宜參以晉代之風流。
古謂禽獸亦知人倫。予謂匪獨禽獸也,即草木亦復有之。牡丹為王,芍葯為相,
其君臣也;南山之喬 , 北山之梓 , 其父子也 ; 荊之聞分而枯 ,
聞不分而活 , 其兄弟也 ; 蓮之並蒂 , 其夫婦也 ; 蘭之同心 , 其朋友也。
豪傑易於聖賢,文人多於才子。
牛與馬,一仕而一隱也;鹿與豕,一仙而一凡也。
古今至文,皆血淚所成。
情之一字,所以維持世界;才之一字,所以粉飾乾坤。
有青山方有綠水,水惟借色於山;有美酒便有佳詩,詩亦乞靈於酒。
嚴君平以卜講學者也;孫思邈以醫講學者也;諸葛武侯以出師講學者也。
鏡不幸而遇嫫母;硯不幸而遇俗子;劍不幸而遇庸將;皆無可奈何之事。
天下無書則已;有則必當讀;無酒則已,有則必當飲;無名山則已,有則必當游;
無花月則已,有則必當賞玩;無才子佳人則已,有則必當愛慕憐惜。
秋蟲春鳥,尚能調聲弄舌,時吐好音。我輩搦管拈毫,豈可甘作鴉鳴牛喘!
媸顏陋質,不與鏡為仇者,亦以鏡為無知之死物耳。使鏡而有知,必遭撲破矣。
作文之法:意之曲折者,宜寫之以顯淺之詞;理之顯淺者,宜運之以曲折之筆;
題之熟者,參之以新奇之想;題之庸者,深之以關系之論。至於窘者舒之使長,縟者
刪之使簡,俚者文之使雅,鬧者攝之使靜,皆所謂裁製也。
筍為蔬中尤物;荔枝為果中尤物;蟹為水族中尤物;酒為飲食中尤物;月為天文
中尤物;西湖為山水中尤物;詞曲為文字中尤物。
買得一本好花,猶且愛憐而護惜之,矧其為解語花乎?
觀手中便面,足以知其人之雅俗,足以識其人之交遊。
水為至污之所會歸,火為至污之所不到。若變不潔而為至潔,則水火皆然。
貌有丑而可觀者,有雖不醜而不足觀者;文有不通而可愛者,有雖通而極可厭者。
此未易與淺人道也。
遊玩山水,亦復有緣。苟機緣未至,則雖近在數十里之內,亦無暇到也。
貧而無諂,富而無驕,古人之所賢也;貧而無驕,富而無諂,今人之所少也。足以
知世風之降矣。
昔人慾以十年讀書,十年游山,十年檢藏。予謂檢藏盡可不必十年,只二三載足
矣。若讀書與游山,雖或相倍蓰,恐亦不足以償所願也。必也如黃九煙前輩之所雲"
人生必三百歲",而後可乎。
寧為小人之所罵,毋為君子之所鄙;寧為盲主司之所擯棄,毋為諸名宿之所不知。
傲骨不可無,傲心不可有。無傲骨則近於鄙夫,有傲心不得為君子。
蟬是蟲中之夷齊,蜂為蟲中之管晏。
鏡中之影,著色人物也;月下之影,寫意人物也。鏡中之影,鉤邊畫也;月下之影,
沒骨畫也。月中山河之影,天文中地理也;水中星月之象,地理中天文也。
能讀無字之書,方可得驚人妙句;能會難通之解,方可參最上禪機。
若無詩酒,則山水為具文;若無佳麗,則花月皆虛設。
才子而美姿容,佳人而工著作,斷不能永年者,匪獨為造物之所忌。蓋此種原不
獨為一時之寶,乃古今萬世之寶,故不欲久留人世取褻耳。
閑人之硯固欲其佳,而忙人之硯尤不可不佳;娛情之妾固欲其美,而廣嗣之妾
亦不可不美。
才子遇才子,每有憐才之心;美人遇美人,必無惜美之意。我願來世托生為絕代
佳人,一反其局而後快。
予嘗欲建一無遮大會,一祭歷代才子,一祭歷代佳人。俟遇有真正高僧,即當為
之。
聖賢者,天地之替身。
擲陞官圖,所重在德,所忌在贓。何一登仕版,輒與之相反耶?
動物中有三教焉:蛟龍麟鳳之屬,近於儒者也;猿狐鶴鹿之屬,近於仙者也;獅
子牯牛之屬,近於釋者也。植物中有三教焉;竹梧蘭蕙之屬,近於儒者也;蟠桃老桂
之屬,近於仙者也;蓮花葡萄之屬,
近於釋者也。
佛氏雲:"日月在須彌山腰。"果爾則日月必是繞山橫行而後可。苟有升有降,必
為山巔所礙矣。又雲:"地上有阿耨達池,其水四齣,流入諸印度。"又雲:"地輪之下
為水輪,水輪之下為風輪,風輪之下為空輪。"余謂此皆喻言人身也:須彌山喻人首,
日月喻兩目,池水四齣喻血脈流通,地輪喻此身,水為便溺,風為泄氣。此下則無物矣。
予嘗偶得句,亦殊可喜,惜無佳對,遂未成詩。其一為"枯葉帶蟲飛",其一為"鄉
月大於城"。姑存之以俟異日。
"空山無人,水流花開"二句,極琴心之妙境:"勝固欣然,敗亦可喜'二句,極手
談之妙境:"帆隨湘轉,
望衡九面"二句,極泛舟之妙境。"胡然而天,胡然而帝"二句,極美人之妙境。
鏡與水之影,所受者也;日與燈之影,所施者也,月之有影,則在天者為受而在
地者為施也。
水之為聲有四:有瀑布聲,有流泉聲,有灘聲,有溝澮聲;風之為聲有三:有松濤
聲,有秋草聲,有波浪聲;雨之為聲有二:有梧蕉荷葉上聲,有承檐溜筒中聲。
文人每好鄙薄富人,然於詩文之佳者,又往往以金玉珠璣錦綉譽之,則又何也?
能閑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閑。
居城市中,當以畫幅當山水,以盆景當苑囿,以書籍當友朋。
鄰居須得良朋始佳。若田夫樵子,僅能辦五穀而測晴雨,久且數,未免生厭矣。
而友之中,又當以能詩為第一, 能談次之,能畫次之,能歌又次之,解觴政者又次之。
玉蘭,花中之伯夷也。葵,花中之伊尹也。蓮,花中柳下惠也。鶴,鳥中之伯夷也。
雞,鳥中之伊尹也。鶯,鳥中之柳下惠也。
無其罪而虛受惡名者,蠹魚也; 有其罪而恆逃清議者,蜘蛛也。
黑與白交,黑能污白,白不能掩黑;香與臭混,臭能勝香,香不能敵臭。此君子小
人相攻之大勢也。
恥之一字,所以治君子;痛之一字,所以治小人。
鏡不能自照,衡不能自權,劍不能自擊。
古人雲:"詩必窮而後工"。蓋窮則語多感慨,易於見長耳。若富貴中人,既不可
憂貧嘆賤,所談者不過風雲月露而已,詩安得佳?苟思所變,計惟有出遊一法,即以
所見之山川風土物產人情,或當瘡痍兵燹之餘,或值旱澇災聳之後,無一不可寓之
詩中,借他人之窮愁,以供我之詠嘆,則詩亦不必待窮而後工也。

⑺ 誰知道這個印度電影叫什麼名

《家有悍妻007》

⑻ 有什麼好看的末世小說要完本的

《狩魔手記》、《末世獵殺者》、《二零一三》、《仙風制葯》、《遠古侵襲》。

《狩魔手記》小說2009年首發於17K小說網,2010年由上海錦綉文章出版社出版,作者是煙雨江南。末日廢土流作品,講述戰爭之後人類掙扎求生和能力進化的故事。末日流經典之作。

內容簡介:

核戰過後,殺戮開始蔓延到整個世界。人間秩序完全瓦解,弱肉強食成為第一原則。

當慾望失去了枷鎖,就沒有了向前的路,只能轉左,或者向右。 左邊是地獄,右邊也是地獄。

戰爭毀滅了一個時代,戰爭也創造了新的世界。

這是一個因戰爭而毀滅的世界裡的故事,這也應是一個關於創造,關於新生的故事。

煙雨江南以他一貫精緻且犀利的筆,為人們描繪了一幅異塵餘生的末日景象,以及一群掙扎求生的人們。

⑼ 佛法如何去除五蓋

蓋,是煩惱的別名,因為像有東西對心識進行覆蓋,所以稱之為蓋。五蓋是佛教關於修行次第上的一個重要概念,指貪欲蓋、嗔恚蓋、昏沉蓋蓋、掉舉惡作蓋、疑心蓋。


1、我見

我們每一個人都會認為自己看到的是對的,然後執著自己所看到的,排斥別人、攻擊別人,當他擁有自己的看法之後,就抵死不肯舍棄自己錯誤的觀念.這種錯誤的見解一直蘊藏在他的內在,隨時他都在保護自己,正因為他不覺悟人生緣生緣滅的道理,而認為自己的見地絕對是正確的,是超越的、永恆的。

夫妻之間何以會吵架?因為看法不同。兄弟之間為什麼會吵架?因為看法不同。上司和下屬何以會爭執?因為看法不同。由於強烈的我見,彼此之間產生很多不必要的爭執——這就是我們煩惱的根本。所以,師父要奉勸各位,暫且別談學佛求解脫,目前的首要之務,應是學修養。

與自己看法不同的人,我們應以包容的心態去和他相處。簡單講,看法、意見與我們不一樣的,不代表對方一定錯。我們首先要學習的不是佛,而是容忍、寬恕與包容。這個基本的修養若不具備,就談不上解脫、慈悲,更遑論所謂『清凈心』了。因此,我見一定要舍。

消弭我見,寬恕包容——

所謂我見,意即:我的看法一定對。這種觀念要修正一下。有智慧的人,他會冷靜地聽聽別人的看法,在作分析之後,能接受的接受,不能接受的,再加以過濾、消化。但是,最基本的修養,首推包容、忍辱和寬恕。如果你能夠做到這一點——與我的見解、看法不相同的,從不去排斥他,而且永遠容忍他,那麼,你的煩惱必然會大為減少。

我們絕不容許自己有不健康的心態,例如:攻擊批判,或語帶尖酸刻薄。講話是一種最高超的藝術,別人會因為你的一句話而很高興,也會因為你的一句話而很痛苦。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傷到別人的自尊呢?

交換立場,將心比心——

如果我們彼此交換立場,可以降低因我見而起的爭執。我們內心裡常常要如是思惟:他今天之所以會有這種想法、做這種選擇,必然有其原因。倘若我們獲悉個中的原委,非但不可能去攻擊、傷害對方,或許還會很敬佩他。任何事情都應交換立場,彼此都為對方著想,才能夠達到雙向的溝通。如果無法做到這樣,上級不願意和屬下溝通,屬下也不願意和上級交換意見。是以,我見一定要舍。

放大胸量,安詳自在——

人類真正的生命,在找尋覺悟的圓滿,而不關乎肉體一切的享受。您聽過任何一個有錢人,是因為其財富而立名萬世的嗎?沒有。唯有聖人的德行可以永垂不朽。歷來為王者,多如過江之鯽。如果當年釋迦牟尼佛繼承王位,成了印度的國王,那麼,今天我們就無從得知釋迦牟尼佛其人了。試問:印度歷代的國王中,你認得幾位呢?釋迦牟尼佛之所以永垂不朽,正因為他的慈悲、智慧、覺悟。兩、三千年來,受到佛法感染、薰習、加被,因而離苦得樂的眾生不下千萬人。所以,佛陀的偉大之處,就在讓我們找到生命的覺醒、覺悟。這才是我們今天最重要的課題。

人是很悲哀的動物,也是最會製造痛苦的動物。往往只是小事一樁,卻成天掛在嘴上。原本只是個小洞,搞到後來卻鬧得不可收拾,終至無法彌補。鎮日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困擾不已,苦惱無量。所以哲學家說:「為了微不足道的小事就苦惱無量,人生實在太短促了。」所以,胸量要放大一點。當你將度量放大了,就能真正過著安詳的日子。要對治我見,就一定得交換立場,冷靜地思惟,對方何以要做此選擇?

2、我愛

利字當頭,戒慎恐懼——

『我愛』就是私心,私心會引導人走入迷茫的森林裡。一個人執著於自己所擁有的,沉迷在自己的成就中,那麼,這個人已經迷失了自我。所以,我愛的觀念一定要舍。因為自私自利,往往會讓我們身陷在無法擺脫的麻煩當中。

以你們電信局發包工程為例,負責工程招標的某甲原本決定由某家有執照、品質優良的廠商承包,但另一家廠商恰巧是某甲的親戚,就跑來向某甲說:「某某,不要給這家廠商承包,我的價格比他更便宜,還可以讓你拿回扣,或是包個紅包意思一下。」這時,你就要小心了!有時候,我們一剎那的抉擇錯誤,甚至會讓你身敗名裂。只不過是些蠅頭小利,卻會導致你焦頭爛額,乃至一文不值。

碰到利字當頭時,你一定要好好冷靜。只要秉公處理,依循正當的程序和規定,發包給合法的業者,即使出紕漏,那是廠商的問題,責任並不在你。如果你在心裡盤算:「這家廠商價格比較便宜,又是我的親戚,更何況我還可以從中牟利。」就勉為其難的把工程發包給自己的親戚,如此一來,萬一出了問題,那就難辭其咎了。

愛你所做的事——

『我愛』會讓自己失去理性,甚至面臨沒有選擇餘地的窘境。因此,我們要恢復到理性和感性的平衡點。人最偉大的地方就是很有感情,而感情必須建立在理性上,理性則應建立在智慧上。意即智慧支持著理性,理性支配著感情,使我們的心產生一種正確的水平線。那麼,你將不會誤導自己的一生。至於別人對自己有任何看法,那根本不重要。

人都生長在充滿苦惱的世間裡面,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喜歡聽好話,罕有人愛聽迫害性、攻擊性的語言,但聖人則不然。他二十四小時都處在感恩的心態中,對於語言的順耳、逆耳,並無個人的好惡.

家喻戶曉的大哲學家蘇格拉底,他的妻子是眾所皆知的悍婦,一次,蘇格拉底的學生不解地問:「老師,您時常教導我們要慈悲、忍讓,要懂得做人的道理,師母的兇悍是遠近馳名的,您為什麼不教化她呢?」蘇格拉底說道:「正因為她如此的兇悍,如果我能夠容忍她,就能夠容忍全世界的人了。」這句話遂成了千古名言,其中確實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學問和智慧。由此即可得知,即使是一個很壞的人,他也能成就我們的修養。

所以,娶到悍妻的人有福報了。你現在應該改變一下對老婆的觀感,不要一天到晚老是和她吵架。她很兇,你就要這么想:「她在成就我的修養。所以,能夠讓我動心忍性、增益我所不能的,非我老婆莫屬。」就這樣,把觀念轉變一下——愛你所做的事情,不要只選擇你所愛的事情去做。

愛你所做的事——因為你已經結婚了,這是不可能改變的事實,那麼,你就要愛自己當初的抉擇。接受現況,並調整自己的內在,否則的話,我們將沒有辦法過日子。我們可以把從前那種火爆、分裂、抗拒、斗亂的心態轉變一下,認為每一個人都在成就我們,每一個人都在幫助我們。對我們好的,我們向他學習;對我們不好的,我們感恩。那麼,這個自私自利的[愛]就會放大。《孫子兵法》中曾說:善待你的敵人,你的敵人就會消失。你不好好對待敵人,他就永遠在你面前,因為敵人是自己製造出來的.

3、我慢

傲慢之牆,自我束縛——

『慢』就是驕傲的意思,換言之,也就是自尊心過份強烈。由於長時間太過於保有自己的自尊心,因此,他的內心裏面變得很敏感、變得神經衰弱,別人善意的建議,他都會誤認為是惡意的攻擊跟傷害。由於太過於保護自己,以致內心裡容不下任何一個人,這稱之為驕傲、我慢。

人人都希望當個老大哥或是老大姐,來照顧別人、保護別人。大家都有慈悲、愛心,希望去保護弱者,但是,某些人雖然能夠發揮自己的慈悲心去保護弱者,卻不能接受別人的建議,也不甩任何人。由於我慢,所以我們長時間生活在一種強烈的無知(沒有智慧)里。

我們落入自己的陷阱,對每一件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做種種的自我假設。在這些自我假設無法突破的時候,所存留的就是自己的看法。由於我慢的圍牆擋住別人,他的看法就永遠束縛在自己的知見裡面。

我慢的人不能接受別人對他的建議,也無法接受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他認為這是一種傷害。由於強烈的自我觀念,經年累月生活在暴烈的個性里。我們不妨觀察周遭的人,無論男眾或女眾,只要是一天到晚生氣的人,他一定是很驕傲的。驕傲和脾氣是連在一起的,因為他不滿別人。

心懷感恩,調伏我慢——

人常常稱贊自己。這種我慢的心態要如何調伏?試想:世間比我們優秀的人有多少?我們雖然在社會上有一點成就,但就連眼前這只小小的茶杯,也必須假手他人,無法自己製造啊!我們書寫用的筆,你也不可能自己製造,而必須仰賴他人的生產,所以,我們應當感謝那些製造筆的人。你會發明電燈嗎?當然不可能。所以,應當感謝發明電燈的人。我們要感謝的太多,自己實在沒什麼好驕傲的。就算你走的柏油路,也是工人鋪設的。乃至製造馬桶的人、清道夫,在我心目中,都是非常偉大的。因為這個宇宙的運轉,有的生命體份量比較重,有的比較輕,但是他仍然扮演著某種不可或缺的角色。

我慢乃障道根本——

我慢是障道的根本,古德雲:「我慢高山,不留德水。」一個有德行的人,絕對不會驕傲的。一個驕傲的人,他的胸量就小,脾氣就暴躁,自然沒有什麼德行可讓人來親近。

一個有德行的人必須具備四個字:慈、悲、喜、舍。

慈——就是與樂,給你快樂。把你的痛苦告訴他,他會毫無條件的幫忙你。

悲——就是拔苦,你有什麼痛苦,他會為你拔除。

喜——二十四小時臉上都保持歡喜心,當你接近他的時候,會感到很溫暖。所謂「君子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乍看之下,覺得很嚴肅,但當你親近他時,就會感到他非常的慈悲。

舍——就是布施、行舍。

廣欽老和尚告訴我們:要把自己當成世界上最沒有用的人,我們的煩惱就會減少。正因為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世界上很有用的人、特別了不起的人,煩惱就於焉產生了。因為自以為了不起,自尊心自然就抬得很高,當別人在下面稍微動一下,高高在上的自尊就岌岌可危了。

因此,自覺很平凡時,內心就會很安詳。我就認為自己很平凡,在座諸位個個都比我行,所以,當我聽到別人攻擊我、傷害我、誹謗我時,我都覺得這很正常。因為,我本來就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人,甚至可說一無是處,沒有任何優點,優點是你們的。因此,別人對我有所批評,是理所當然的。

讓你贏,我並沒有輸——

釋迦牟尼佛自認是世界上最平凡的人,所以他沒有煩惱。而大多數的人卻將自己當作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最不平凡的人,也正由於我們自覺了不起、不平凡,而過著煩惱不堪的日子。

與其兩人爭得臉紅脖子粗,倒不如轉個念頭,讓對方贏,自己也獲得解脫。你想贏,卻贏得忿恨不已;我認輸,卻輸得快活無比,這樣一來,任誰都要選擇輸了,又有誰要贏呢?

有一種人非常好辯,而且一定要爭勝,但他雖然在言語上爭贏了,卻贏得血脈噴張,夜不成寐。換做是我,就寧可選擇認輸。反正不和人爭辯,心情平靜,沒有所謂的勝負輸贏,當然可以睡得很安穩。在這種情形下,大家都要選擇輸,誰要贏呢?所以毋須爭執,有什麼意見,共同提出來,好好地檢討,不要使性子,不要暴躁,大家冷靜地研究,謀求解決之道。

對治我慢,就是不要讓自己太過突出、太過於自我膨脹,縱然你身為高級長官,也必須慈悲地接納屬下的看法和建議,否則,你將聽不到他們的心聲。所謂民主,就是可以容納更多的聲音。

我慢接近專制,太過於狂妄的人,不容許別人對他提出任何意見,而他也喪失了改正的機會。

4、我痴

沒有智慧就不能主宰生命——

我痴的意思是指愚痴、沒有智慧。擁有智慧的人,可以主宰自己的生命。然而我們卻沒有智慧,聽人講是非,立刻被左右,落入是非的觀念。

對於好朋友所說的事,並未經過查證,就信以為真,絲毫沒有運用理性的分析、判斷,僅憑感性的認同,因此,我們沒有一個人真正擁有自己的生命。我們的生命很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就是因為我們沒有智慧。

愚痴是智慧的反義詞,沒有智慧的人,當然就是愚痴。由於沒有智慧,無法分辨事情的對錯、是非、善惡,因此,他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而活得很困擾,也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而活得很快樂,所以,他沒有真正的生命。他的生命完全主宰在別人的口中,因為別人的語言、別人的反應而歡喜或悲傷,他何嘗擁有真正的生命。

天下本無事——

愚痴的人一天到晚搞動亂、搞是非,他不這樣做,就會覺得日子很難過。至於大修行人又如何呢?他與凡夫的區別在哪裡?此二者之間的確有極大的差別。

一個大徹大悟的人,即使有任何天大的事情,到他這里,就沒有事情。天大的紛爭、動亂、不滿、攻擊、傷害,到他的內心裡就化為烏有。而我們凡夫則是聞風就是雨,尚未了解事情的全貌,就在那兒咬牙切齒了。他經不起人家一句話,受不了人家的傷害,他希望得到別人的贊嘆。您想想看:如果一個人祈求別人給予贊嘆、鼓勵,必須憑借這些,生命才得以延續,那他實在是個很脆弱的人。他需要藉助別人,才能完成內心裡的依靠。

一個大智慧的人不需要憑借外來的贊謗。你對我好,我也對你好;你對我壞,我依然對你好。你對我的好或壞,是你的因果;我對你的好,則是我的因果。無論誰造善或造惡,每個人都必須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負因果。造業的人,必須負自己的因果。一個人沒有這么好,你每天贊嘆他,他不會成佛的;一個人沒有這么壞,你每天攻擊他、誹謗他、無中生有,他不會下地獄的。因為,人必須對自己的因果負責,而非藉由你的語言,就可以評判一個人的是非對錯。

微密觀照,如如不動——

希望各位謹記:聽到任何是與非,應先冷靜,把事情查清楚。先閉上自己的嘴巴,不要像火雞般嘰嘰咕咕地四處散播謠言。講是非的人已經很可憐了,聽是非的人更可憐。你根本不是當事者,如何知道是跟非呢?你怎麼知道究竟是誰對誰錯呢?我們不能保有和諧的心態,正因為我們把自我意識分裂掉。這並非別人加諸於我們的,而是因為自己沒有智慧。你整天接受外來的訊息,卻搞不清對與錯。——慧律法師講述

閱讀全文

與印度電影家有悍妻觀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吳京2015最新電影 瀏覽:778
2015年楊穎電影大全 瀏覽:469
溫暖的抱抱電影院 瀏覽:859
小乖老鼠是哪個電影 瀏覽:700
電影大全戰狼1 瀏覽:419
分割3d電影 瀏覽:333
彭鵬俄羅斯女婿是什麼電影 瀏覽:83
傳說電影中哪個英雄最像 瀏覽:529
劉德華電影曲目 瀏覽:230
律政英雄2015電影版迅雷下載 瀏覽:32
李安導演的電影2013 瀏覽:453
曲靖市麒麟區中哪個電影院好 瀏覽:5
有女巫的美國電影 瀏覽:659
2018國產盜墓電影叫啥名字 瀏覽:852
2017年女教師電影西瓜影音 瀏覽:64
四會的電影院在哪裡 瀏覽:399
香港哪些電影好看 瀏覽:689
嫂夫人韓國電影 瀏覽:939
如何把小電影文件夾 瀏覽:735
島國愛情動作電影理論片 瀏覽: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