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哪些推薦的印度電影
推薦《小蘿莉的猴神大叔》、《調音師》、《超齡少女》、《最初的夢想》、《摔跤吧!爸爸》這五部電影,這五部電影的豆瓣評分都在8分以上,頗受廣大影迷歡迎。
1、《小蘿莉的猴神大叔》
電影講述了一個擁有虔誠宗教信仰的單純印度男人幫助巴基斯坦啞女與父母重聚的故事。印度教教徒帕萬(薩爾曼·汗 飾)在一次機緣巧合下結識了與母親走失並有語言障礙的穆斯林小女孩沙希達(哈爾莎莉·馬爾霍特 飾)。
在得知沙希達是巴基斯坦人後,帕萬決定幫助她回家,可在回巴基斯坦途中卻四處碰壁,遭遇領事館沖突、被旅遊局欺騙之後,帕萬立志將不惜一切代價盡其所能帶沙希達回到自己的家鄉與家人團聚。
2、《調音師》
阿德里安(格雷戈瓦·勒普蘭斯-林蓋飾)是一個學習鋼琴已有15年之久的天才鋼琴家,可是在夢寐以求的伯恩斯坦鋼琴大賽上他功敗垂成,人生跌落谷底。經過一段時間調整,阿德里安重新振作,成為了一名盲人鋼琴調音師。
事實上他只是帶上了隱形眼鏡,這會讓別人認為他聽覺方面更加敏銳,並由此得到更多的同情和消費,甚至還會窺視到別人的生活與隱私,他兀自沉浸在這種雖處鬧市又彷彿置身世外的超然之中。某天,他來到一戶人家工作,殊不知這里剛剛發生一起兇案。
3、《超齡少女》
正值妙齡的Swati(薩曼莎·魯斯·帕布飾)擁有令人聞之即醉的歌聲,一次在外演唱 時被音樂製作人Vikram發現,後參加當地的歌唱比賽一舉成名,但是年輕貌美的 Swati總是會做出一些不符年齡的舉動:岔開腿坐著、教訓年輕人、說自己早已結婚 生子、摳腳、指導人做菜……種種怪異的舉動背後,實則隱藏著一個巨大的秘密。
4、《最初的夢想》
被帕塔克(蘇尚特·辛格·拉吉普特 飾)寄予厚望的兒子拉加夫高考失利,因無法忍受「失敗者」的標簽而發生意外。面對病床前喪失信心的兒子,帕塔克講述了大學時代,自己與朋友們以及前妻瑪雅(施拉達·卡普爾 飾),為了完成「失敗者」的逆襲,在冠軍聯賽中「損招」盡出的故事。一段啼笑皆非的青春往事揭開帷幕,他們會實現最初的夢想嗎?
5、《摔跤吧!爸爸》
馬哈維亞·辛格·珀尕(阿米爾·汗飾)曾是印度國家摔跤冠軍,因生活所迫放棄摔跤。他希望讓兒子可以幫他完成夢想——贏得世界級金牌。
結果生了四個女兒本以為夢想就此破碎的辛格卻意外發現女兒身上的驚人天賦,看到冠軍希望的他決定不能讓女兒的天賦浪費,像其他女孩一樣只能洗衣做飯過一生 ,再三考慮之後,與妻子約定一年時間按照摔跤手的標准訓練兩個女兒:換掉裙子 、剪掉了長發,讓她們練習摔跤,並贏得一個又一個冠軍,最終贏來了成為榜樣激勵千千萬萬女性的機會。
⑵ 有一部英文電影講了一個美國人裝作拍電影去伊朗救六個美國人。 這是哪部電影
逃離德黑蘭 Argo (2012)
導演: 本·阿弗萊克
又名: ARGO - 救參任務(港) / 亞果出任務(台) / 逃離伊朗
1979年11月4日,伊朗的革命軍攻進了美國在伊朗德黑蘭的大使館,將大使館的工作人員劫為人質。有超過50名人員被關押,但有6人逃脫,並躲在加拿大駐伊朗大使的家裡。CIA高層找到專家Tony Mendez,讓他協助將那六個人帶回美國。經過討論後,CIA決定採取Tony的辦法,以拍攝電影的名義,Tony到伊朗將那六個人帶回。Tony聯系了他在好萊塢的朋友,化妝師,並聯系了電影製片人。Tony在許多劇本中選中了《ARGO》,一部和《星球大戰》極為類似的電影。於是他作為製片人帶著劇本和各種道具前往伊朗,找到了那六個人,開始了艱苦的逃離德黑蘭之路......
⑶ 對於一部伊朗電影《柳樹之歌》也叫做《讓風帶著我起飛》的一個問題
在世界地理雜志上偶然看到了介紹伊朗的一篇文字,於是閱讀。也許對於這個國度,人們所能憑記憶勾勒出的只有塵土,平原,沙漠化,小規模武裝沖突,還有貧窮。而這些和影象中的伊朗沒有任何牽連。那裡存在著另一種東方人,他們對生活的執著,無可挑剔。
忽然想到有關劇本,孩子,回憶,寧靜的事情,就很自然的回憶起伊朗電影《風中飄絮》。第一次看到這部片子是在一次導演基礎課上,因為投影設備出現了問題,維修了很長時間,等著無聊,亂翻幾頁讓雅克桑貝的繪本,萬分庸懶。頭腦中出現了小金魚小櫻桃和小鞋子,幻想著這部千呼萬喚始出不來的片子的魅力。幻想著中東電影一如既往的長鏡頭和同期聲。終於設備修好。光碟運轉正常,並出現了字幕:導演 阿里塔勒比。編劇則是阿巴斯。阿巴斯把休閑小電影做到了一個很好的程度。可以愜意的看完前20分鍾,再度過一個揪心的過程,最後一切歸零,華麗的低調。讓人重新審視生活,然後關機睡個好覺。而在第二天就忘記一切,甚至忘記了睡眠前的自我審視,繼續生活拒絕被打亂。很難將讓雅克桑貝和阿巴斯歸為一類,無從標注類別。但因為喜歡的緣故,覺得他們很像。一個在歐洲,一個在亞洲,一個靜一個動,畫筆在道林紙上的摩挲,鏡頭角度錯綜的變換,都在或美或丑的描述生活,透著不動聲色的恰倒好處。
故事開始,一個小學生在踢球時不小心打碎了教室的玻璃而被罰站在外面,同時一個剛來上學的學生因為凝視著窗外在這個季節並不多見的小雨時被視為注意力不集中清出教室,兩個孩子像遇了,而倒霉的並不只是他們,同樣肩負倒霉命運的還有一個高年級的學生,他為掙家用想和老師爭取到一周兩天在外打工的機會。三個人恍惚的穿梭在教室外的走廊通道中,想離開,卻不知該去向何處。
終於高年級的學生騎著一輛摩托車走了,放學的鈴聲也終於響起。但對於兩個倒霉的孩子,這鈴聲並非就意味著解脫。學生們蜂擁一樣離開了教室,享受著放學回家途中的樂趣。這時老師對打碎玻璃的學生說,如果今天你不能賠償並裝上新的玻璃,你就不能再來學校上課了。這就是這位老師的意見,於情於理,損壞公務應該賠償,但這或許並不是他的真實立場。破碎的玻璃刻意的露出鋸齒一樣的鋒利邊緣。就這樣,被責令裝新玻璃的學生把遺忘在桌上的書包交給那位新來的同學,兩人只能離開。
校外的風景清新不已。玻璃同學追上了新來的同學,並讓他用書包頂在頭上遮擋雨水,這就是孩子的善良,一點點的關愛就會成為朋友。一對好朋友談到了家庭,談到自己的父親。兩個孩子的父親似乎是來自兩個世界的人,他們的生活軌跡彼此平行沒有交點。卻又有著共同的生活狀態。他們都很忙。這個男孩是沒能力承擔賠償玻璃的,自己的父親太忙,家裡的條件不允許他拿出這些錢賠償學校。但因為老師變相的威脅,他還是准備完成這個任務。他還小,連年輕都算不上,上學是他的唯一能做的。我們開始無法想像,這樣一個孩子,在沒有錢的情況下,為了滿足學校的要求,能夠付諸怎樣的行動。錢是需要面對的最大問題。而那個新來的同學,他剛結識的夥伴承諾可以幫他從家裡借出賠償玻璃的二百五十元錢。事情似乎有了眉目。雨也漸漸停了。好像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進展。可電影僅僅放映了二十多分鍾。阿巴斯式的迂迴曲折在這時才剛剛開始,不由得開始擔心起這兩個孩子,擔心兩個不諳世事的孩子被僵直的安排命運。果然,揪心的過程就此開始。新來的同學帶著他們來到自己家。父親是斷然不會在家中的,他很忙,有工作。母親卻也出了門。家中只剩下了他的妹妹,一個被反鎖在家中的可愛孩子。他們只能轉去父親工作的地方,並順利借到了一張五百元的錢。他把錢交給他。如釋重負。他們告別。接下來的事只有靠自己完成,朋友盡到了義務。
他搭上一輛經過的拖拉機,打量著手中的五百元鈔票,彷彿這已經不是一張簡單的鈔票了,它是一塊玻璃,是老師的一次饒恕,是一個能繼續上學的憑證。忽然,鈔票的邊緣讓他想起了玻璃的尺寸。他只能跳下拖拉機,他不能耽擱。因為時間已然在流逝。他把我們帶到了他父親的工作的地方。父子終於見面。而他們的對話卻出奇的冷淡:
"又是錢嗎?"
"玻璃的尺寸,我從朋友那兒借來了錢。"
"在上衣口袋裡,把鑰匙拿去。"
可怕的對話,很輕易便能看出孩子的身上有種無奈的成熟。父親忙著工作,不願多話。孩子找到了寫有玻璃尺寸的紙條。馬上動身去玻璃店。他惟有抓緊時間,他走過小山,墳丘,浮橋,終於來到久違的玻璃店。店主是位慈眉善目的老人,他問詢了孩子要配玻璃的尺寸,而孩子也在這時才發現字條上面關於玻璃尺寸的數據模糊難以確認。老人按照自己多年的經驗,干練的為他算好尺寸,然後進行裁剪。玻璃裁好後,他給了孩子一些泥子和釘子。並教給他裝玻璃的方法。臨走前他找給了孩子二百五十元錢,又拿出一本書夾在孩子的脖子與玻璃上沿之前避免劃傷。送孩子出門時提醒孩子說,尺寸不合適的話,七點之前來,如果過了七點,就明天再來。店中一座鬧鍾指定的時間是五點半,老人不無憂傷的眼神系掛著孩子坎坷的前程,輕脆薄透,易竭易摧,天颳起了風。
他已經精疲力竭,一個應該在此時此刻在家中倍受呵護的孩子卻要冒著被劃傷的危險抱著一塊大玻璃在風中艱難的行走。而阿巴斯卻沒有留給他絲毫的同情。來時的浮橋已經被水沖走,孩子只好捲起褲管入河,終於他到了對岸,帶著剛剛涉水而過的潮濕繼續前行。為了抄近路,他再次走過墳丘,一個別人遠離的地方。值得慶幸的是,他遇到了那位高年級的同學,他抓緊了他,懇求他帶自己回學校把玻璃裝好。高年級的同學終於同意。但飛快的車速又令坐在後座上的他擔心玻璃被震碎,他終於流淚,也許這是他應該得到的發泄。他哭著求高年級的同學放慢車速。高年級同學因為同樣需要在某個時刻把貨送到,所以無法繼續送他。並承諾等工作結束再來載他去學校,而他並不知道,眼前的這個孩子一直在和時間與命運賽跑,一刻也不能耽擱。他說不能,但他還是讓高年級的同學自顧自的離去。他放棄了一個有很大風險系數的捷徑,他決定依然靠自己。
天又下起了雨。
在雨停的時候,終於的終於。我們的好孩子,他走進了教室,此時風透過那扇破碎的玻璃窗襲入房間。殘余在窗欞上的玻璃碎片的尖端依然鋒利,清晰可見。他搬來了桌子,他必須站在兩張桌子上才能達到需要的高度。透過窗子他看到一輛摩托車,有人還在學校!多麼美好的一件事!他出去尋找沒有離開學校的那個救星,但卻沒有找到。他只好自己架高桌子。忽然的一個主觀鏡頭,一個校工模樣的人騎上了那輛摩托車准備離校。他追出校門,卻沒能追上。但他很清醒,他意識到能完成這個任務的只有他自己,別人是靠不住的。他找了一把錘子,把它揣進褲子的後袋,抱著玻璃小心的站到了最高的桌子上,當他的雙手按住正好卡在窗框內的玻璃時,我不禁長吁,尺寸合適,他做到了。而這時卻發現泥子和釘子都放在了課桌上。忽然他看到那個人推著摩托車回來了,但我們的孩子在擎住玻璃和跑過去喊人之間只能接受接受前者。命運在此時再次戲耍般的玩弄了這個孩子。他隔著窗子大聲呼喊,沒有作用。他小心翼翼地放下玻璃,再一次追出校門,還是沒有追上。最後的一絲希望也破滅了。錘子從他褲子的後袋裡掉在了地上,他沒有發覺。當他再次踩上架高的桌子把玻璃卡在窗框上的時候,幾分無奈地看著地上的錘子。他雙手嘗試著離開玻璃,然後讓玻璃暫時留在原來的位置上,他已經筋疲力盡,經不住反復地折騰了,就在他准備轉身去地上取錘子時,玻璃摔到了地上,最後結果統統歸於沒有"固定"的原因。
他能做的,只有看著破碎如初的玻璃。是的,破碎如初。
故事還沒結束,阿巴斯的高潮在結局。令人感動的卻不是他似乎被玩弄的命運。僅有的希望隨著玻璃的破碎而破碎了。但他還有二百五十元錢。他再次遇到了下班回來的高年級同學,他上了車,他們一路走遠,時間距離七點還早,玻璃店老人會等著他,會劃給他一塊新的玻璃。他不再會忘記把泥子和釘子帶在身上,他會小心的放置錘子。新的希望開始被滿載。他只是輸給了強加橫阻的命運,卻為自己贏得了平常並不多得的成長積淀。
中國有句古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取前半句。有時不得不屈服於命運。客觀的東西總是無可預知。無法改變,又無法接受,只能繼續著生活,摸索著路子。
⑷ 美國哪部電影引起以色列還是伊朗反感
《MSL的無知》(Innocence of Muslims)。影片是由以色列裔美國導演薩姆·巴奇萊執導,在這名導演看來,YSLJ已經患上了「癌症」。在這部影片當中,YSLJ先知MHMD成了一位花花公子、還有各種B&T,這位他們民族眼中的聖人一次又一次地遭到不可饒恕的褻瀆。影片引起整個YSL世界的憤怒.
⑸ 求兩部伊朗電影的影評
有一個後來被一個大馬的導演翻拍的伊朗片子 叫 小鞋子 好象是 原來伊朗的哪個忘記了 特別好哦 可以感受到小孩子的單純 伊朗排的那部非常好
⑹ 求一部美國搞笑電影名稱 主角是一個印度人和韓國人的搞笑旅程,兩人曾被關入古巴監獄,最後遇小布希而得救
中文名稱:生活大爆炸(第一季)
英文名稱:The Big Bang Theory Season 1
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類型】: 劇情/喜劇
【影片長度】: 平均20分鍾
【集數】: 17集
【內容介紹】:
這是一部以 "科學天才" 為背景的情景喜劇,這倒非常罕見。主人公Leonard (Johnny Galecki, "Roseanne") 和 Sheldon (Jim Parsons "Judging Amy") 是一對好朋友,他們的智商絕對高人一等,因為他們對量子物理學理論可以倒背如流,無論你問他們什麼問題,都難不倒他們。但是說到日常生活,這兩個不修邊幅的男孩就徹底沒了脾氣--生活中柴米油鹽這些看似簡單的事情,卻讓他們有迷失在太空里一樣的感覺,他們所掌握的那些科學原理在這里根本沒有用武之地。直到有一天……隔壁搬來一位美貌性感的女孩Penny (Kaley Cuoco, "8 Simple Rules..."),頓時吸引了兩人的目光。Penny是個在蛋糕店打工的女孩兒,同時做著不是很現實的演員夢,但令Leonard和Sheldon失望的是,美女不但對兩人都沒有意思,而且對他們的好友花公子Howard Wolowitz(Simon Helberg, "Studio 60 on the Sunset Strip")十分厭惡。Howard稱自己是加州理工學院的"卡薩諾瓦"其實只是一個在25歲還對母親言聽計從的工程學怪人。和同性就可以大談特談相對論,但是當著女性就一句話都說不出來的 Rajesh Koothrappali (Kunal Nayyar, "NCIS")也是本劇的笑點之一。
一個美女和四個科學怪才的故事就這樣在笑聲中悄然開始上演……
一、人物形象設置
從人物形象來看,編劇對於人物形象的設置還是比較成功的。這里有五個nerd(我把Leslie Winkle 也算進去,她是個不亞於sheldon的天才,在未來的劇集中這個女士應該有更多的戲份才對)和一個普通女孩。五個nerd的特點鮮明,笑料基本是由他們不同於常人的行為展開。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在這部劇集中,這些天才超高的IQ和超低的EQ之間的矛盾,造就了那些令我們捧腹的笑料。
1、Sheldon Cooper:
Sheldon同學是IQ高達187的天才,加州理工學院物理系的科學家,15歲去德國Heigelberg學院做客座教授,研究方向是弦論。作為IQ最高的nerd,相應的,具有最低的EQ。 極其自負,拒絕相信世界上有比他聰明的人,認為自己是萬能的,不可能出錯。極其率真,總是直截了當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比如在第一次與加州理工學院的物理系 主任時,「坦率」地指出對方很愚蠢。完美主義者,有極強的強迫症,不能忍受一切他認為不合理的東西:例如如果他看你穿的衣服不順眼,他會不厭其煩地通過各 個學科的理論規勸你把衣服脫下來,當然這是在你清醒的情況下。如果是在你睡著時,你醒來之後會發現你的衣服已經不見了。
因為他的IQ和EQ差值最大,所以Sheldon是這個劇集中笑料最多的人。他的笑料來自於自己的率真。可以明顯感覺到,在劇集進行過程中,編劇對他的性格特點不斷調整:開始幾集中Sheldon是率真得可愛。可能編劇感覺到這種率真的「笑果」,於是在後面幾集中不斷加大Sheldon同學率真的程度,於是後面幾集中,Sheldon同學雖然給我們帶來更多的笑料,然而他的率真開始往刻薄、自大、令人討厭的方向發展。隨後,編劇慢慢發現了這個趨勢,所以在「時光機器」這一集中將這種趨勢阻斷。在這一集中Sheldon同學沒有再像前幾集那麼討厭,甚至開始主動關心別人,用他自己的話說,這真是很大的進步。然而可能調整力度過大,這一集的「笑果」稍顯平淡。在之後的劇集中,Sheldon的率真逐漸往無害方向調整,當這一季結束時,個性特點已經基本定型,率真可愛,一本正經。
其實從Sheldon身上能夠看到很多前輩天才的特點:他不愛戶外運動,這點和很多天才類似。據說愛因斯坦在瑞士的專利局當小職員,剛剛發現相對論時,勞厄去拜訪他,並邀請他一起登山遠足。愛因斯坦去了。勞厄爬山爬得很開心,然而愛因斯坦卻不理解人們為什麼要登山。再者,Sheldon極 其自負,不承認自己會犯錯,不承認別人會有能力指出或改正他的錯誤。這點像極了施溫格。上世紀中期,施溫格和費曼獨自用不同的方法發展了量子場論。兩人的 方法在數學上等價,只是施溫格的方法復雜難懂,費曼的方法簡單易算。當全世界都接受費曼的方法時,施溫格堅持不使用費曼的方法,導致他任教的哈佛大學物理 系的學生,無法在課堂上學習到這種費曼的簡便方法。此外,Sheldon的率真、尖刻,不是活脫脫就是費曼嗎?
經典場景:
Sheldon的姐姐告訴他,自己常常向別人誇耀自己有個聰明的弟弟,是個火箭科學家(美國人常常這樣稱呼天才)。Sheldon立刻火冒三丈:火箭科學家?火箭科學家?我是理論物理學家!你乾脆告訴他們我在金門大橋當收費員得了?火箭科學家?太丟人了……
PS:(1)有人說Sheldon長得像吳彥祖……
(2)Sheldon喜歡在一件長袖T恤外面套一件短袖T恤,T恤上的圖案通常是科幻電影或者卡通中的形象。某日居然在網上看到一個專門網站http:// sheldonshirts.com ……
2、Howard Wolowitz
Howard是加州理工大學 應用物理系的科學家,有工學碩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應該是智能控制方面,設計了一顆給木衛星拍攝高解析度照片的衛星。此人極其猥瑣,總有不切實際的性幻 想,並且自認為魅力非凡。有較高語言天賦,會六種語言(包括中文),這些外語主要用途是用來和女人搭訕,和讓周圍的人感覺到惡心。對花生過敏,吃了花生後 全身會腫得不成樣子。智力應該算是五個nerd之中較低的,經常被Sheldon嘲笑。
作為次要的主角,Howard的塑造是成功的,由於這個戲的主線較為單一,Howard等次要角色的存在很好的分擔了主角產生笑料的工作。此外,雖然Howard是猥瑣至極的人物,但也可以理解成,天才的率真,敢於表現自己的飢渴和猥瑣。其實,每個男人心中都有一個Howard。
PS:
(1)此人在Friends後傳Joey中也扮演過一個類似的角色,也是加州理工的,一樣的天才,一樣的猥瑣。
(2)喜歡穿搞笑的緊身褲,皮帶扣是亮點(常常用蝙蝠俠等的皮帶扣)——在http:// sheldonshirts.com 里有專門介紹。
3、Rajesh Koothrappali
羞澀的印度小男孩,一口地道的印度英語。我自始至終沒有搞清楚他是研究什麼的,僅僅在其中一集里發現,他的辦公室右側貼著dark matter,或許是研究暗物質的。據說Sheldon站在他身後十分鍾後,設計出一個軟體來替代他的工作。這樣看來也許他是從事實驗數據處理方面的工作。他具有非常強的社交障礙——不能和女人說話(喝酒和服特效葯的狀態下除外)。Raj的智商在nerd中應該是最低的。
Raj的設定無疑是很成功的。他的文化背景、個性特點自然而然地就引出很多笑料。在大學課堂上,有老師告訴我們,在美國的sitcom中種族歧視比較嚴重,常常是白人做主角,其他人種通常都是龍套。仔細回想看過的sitcom,還真是這樣,Friends中,你見過黑人嗎?唯一的一個華裔女孩Julie,還被Ross甩了。只有一部由黑人投拍的Everybody Hates Chris是以黑人為主角。在The Big BANG Theory中,Raj作為一個次要的主角,實屬不易。
4、Leslie Winkle
這個女士雖然不是主角,在全季中只有3集出場,然而表現實在搶眼。她應該是一個實驗物理學家,在她的實驗室中,有激光(她用來加熱方便麵)、液氦(因為沒有刀切香蕉,所以用液氦把香蕉急凍,繼而敲碎用來沖麥片)。她正在研究雙輕粒子超對稱性。
她是一個絕對理性的人,在她身上,看不到任何感性的存在。無論是什麼話題,約會、調情,她都保持著一成不變的冷靜。她定義了評測接吻好壞的參數,解釋了與主角之一上床的原因——大腦中激素使得她產生性慾,因此通過此次上床解決了到新年期間的性慾問題?!!
這個角色雖然出場不多,但是是十分重要的一個角色——為Sheldon提供了一個對手。Sheldon總認為自己是天下第一,然而Leslie的出現給了他沉重的打擊——Sheldon沒有解決的問題Leslie隨手解決了;Leslie幫助其他nerd擊敗Sheldon拿到了「物理碗」。 Sheldon雖然嘴上不承認Leslie的優秀,但從他對Leslie的忌憚也能看出他內心對於Leslie的認可。Sheldon總是不可一世,觀眾樂於看到他被擊敗的樣子。Leslie的出現恰好滿足了讓觀眾的願望。
Leslie是不亞於Sheldon的天才。首先,她與吳健雄類似,是頂尖的實驗物理學家。一般說來,實驗物理學家都是緊跟理論物理學家身後,驗證他們的理論;或者是偶然發現某個現象,為理論物理學家提供素材。然而,Leslie能夠輕易地完成理論物理學家Sheldon沒有完成的推導過程,這說明她的理論功底也很強,強到如Sheldon說能夠獲得諾貝爾獎的程度。自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發現以來,舉世公認的最後一個能夠在理論和實驗上都有建樹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獨一無二,連費曼也不得不佩服的,培養出李政道等人的費米。Leslie顯然具有成為費米的潛質。
PS:很多人都有讓Leslie和Sheldon成為一對,看看有什麼好戲發生的慾望……
5、Leonard Hofstadter
IQ為173,加州理工的實驗物理學家,本劇的第一男主角。目前正在研究海平面宇宙射線中的軟成分。視力奇差,離了眼鏡無法看清東西。體內缺乏消化乳糖的半乳糖苷酶,因此不能吃乳糖。
之所以將本劇的第一男主角放到後面,是因為與前面四位相比,Leonard具有較為正常的EQ,沒有前面幾位那麼突出的社交障礙。這是必然的:各種各樣的nerd都有,但是主線卻是正統的愛情故事,那麼,必須要一個EQ較為正常的人來擔負起第一男主角這一重任。想必EQ超低的愛情,編劇也無法想像是什麼樣子的吧。也正是因為他的EQ正常,他的笑點只是普通的羞澀和書卷氣,很多時候不如Sheldon搶眼。與別的幾個nerd相比(高IQ的無敵的理智和實用主義,或者是猥瑣或者是語言障礙),他的善良朴實為他賺了不少形象分。
6、Penny
女主角,金發美女,The Cheesecake Factory的女服務員。這個角色的文化程度和智商與前幾位角色相比,顯然不是一個檔次的。有很多人認為,這個角色不出彩,沒有存在的必要。然而,也正是要有一個稍微平凡的普通人在這些nerd中間,才能夠襯托出這些nerd的天才。性格熱情開朗,是典型的鄰家女孩。也只有這樣開朗的女孩,能夠忍受Sheldon的嘮叨和Howard的猥瑣。
二、劇情設置
前面說過,故事的主線應該只有一條,就是Leonard追求Penny。在最終追到penny之前的時間里,這些天才的業餘生活都是笑料的來源。
從season 1來看,這樣的劇情設置還是能夠滿足需要的。觀眾從沒有看到過以天才的生活為題材的劇集,從而將目光都注視在了這些nerd身上。理工科出生的觀眾會眼前一亮,產生強烈的共鳴,而其他觀眾即使聽不懂Sheldon的長篇大論,也可以把他說的東西當作冷笑話,不影響「笑果」。
然而若只是這一條主線,還想繼續保持劇集的高質量,只能依靠編劇的功力了。Friends之所以能夠堅持10季長盛不衰,是因為裡面主角性格各異,主線豐富——有Ross和Rachel的愛情,Monica和Chandler的愛情,Joey的事業,等等。而從The Big BANG Theory Season 1來看,主要情節都是集中在Leonard和Sheldon身上,而他們討論的話題,也主要是Penny。
主線好比是劇集的骨架,如果骨架不結實,撐不起裡面的內容。在以後幾季的發展中,應該還會有新的角色,新的主線的加入。Sheldon雖然是主角,但是通常他的笑料都是在唱獨角戲,經常搶Leonard和Penny的風頭。所以Sheldon的角色還會有適當調整。也許還會加入一個能夠容忍Sheldon並瘋狂愛他的女孩,為Sheldon發展一段感情。
三、The Big BANG Theory的科普意義
不得不贊揚美國編劇們的高素質。在The Big BANG Theory中,nerd們張口就來的科技知識包羅萬象。除了他們本行的物理學,其他的諸如化學、生物學、醫學、電子信息等他們也能脫口而出。所介紹的知識,有最前沿的,也有最貼近生活的。
這無疑是充滿了積極意義的。還是回到Friends。在Friends中,只有Ross一個人是科學家,當他介紹科學知識時,周圍的人都顯得不耐煩,甚至嘲笑他。他們並不覺得Ross當知識分子有什麼好,甚至很多時候覺得Ross很愚蠢,觀眾也跟著接受了這一觀念。
而在The Big BANG Theory中,到處都是有知識的nerd,他說的東西,可能會引起你發笑,可能會讓你聽不懂。然而觀眾們明白,雖然他們行事怪異,但是他們是天才。你可以不去深究,只是當成nerd在胡言亂語,一樣可以讓你發笑;但是有時候,nerd們會對這些名詞做出一些解釋,有時候,有的觀眾會有願望去查找去了解這些知識。
現階段,廣大人民的素質都提高了,所以,僅僅教導人們正確的價值觀,教導人們去積極向上已經不夠了。擁有正確價值觀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的人們,需要這樣 的手段,沒有一點說教成分,讓他們在歡笑中學到知識,這才是真正的寓教於樂。當人們堅持看下去,必定會慢慢地接受劇集宣傳的那個觀念:Smart is the new sexy。
最後,以裡面我最喜歡的一個場景來結束本文:
四個nerd通過電腦發送信號到衛星,然後讓信號經過長途跋涉後傳送回來,控制電燈的開關。
Penny問他們:有開關你們為什麼要這么干?
他們說:
Because we can.
⑺ 求高人幫忙寫一下伊朗電影《小鞋子》影評,字數在三千字,謝謝大神
《小鞋子》令人感動,雖然這里貧困落後,但更多的感受還是溫暖和真誠、力量和希望。貧困會讓人陷入困境,但也是一種激勵,為生活打拚的激勵。而這種堅韌和倔強表現在一個純真樂觀的孩子身上,更讓人感慨和震撼。這部電影是感人的,但不是令人因同情憐憫而流淚的。他們不需這些,他們的精神飽滿富足的讓每一位觀眾汗顏。以前對伊朗知道它更多的是戰爭、石油、沙漠、宗教等,給人災難令人困苦的事情,覺得它是冰冷的灰暗的一角。看完《小鞋子》,對伊朗的印象大為改觀,它讓我感受到一個民族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以及面臨貧困的堅韌和力量。希望,是的,它給人的是希望。看到一個民族不屈抗掙的現在和朝氣蓬勃的未來。《小鞋子》的故事很簡單:小阿里取回為妹妹修理的小鞋子時,不慎把這雙妹妹僅有的鞋子丟失了,為了免除父母的懲罰,他央求妹妹與他達成協議:每天妹妹上學時穿他的鞋子,然後下學後再換給他去上學。於是兄妹僅有的這雙鞋子每天就在兩個人的腳上交換著,能夠找回丟失的鞋子或者再擁有一雙鞋子的渴望在兩個稚嫩的心中與日俱增地堆積著,因為他們既要逃避父母以及遲到可能帶來的懲罰,又要承受換鞋帶來的種種不便,還要躲避對於他人鞋子的羨慕所帶來的折磨。阿里試圖和父親去城裡打工掙錢,父親卻意外受傷,花去了本來答應給妹妹買鞋的錢治病。後來,阿里看到全市長跑比賽的通知時,終於哀求老師批准他參加比賽,因為比賽季軍的獎品中有一雙鞋子。在比賽中,阿里奔跑著,他的眼前晃動著妹妹放學後奔回來與他換鞋以及他換好鞋後奔向學校的腳步,他要取勝,他要獲得那雙鞋子,他在奔跑,在極度疲勞中奔跑,後來他跌倒了,為了勝利,他又不顧一切地爬起跑向終點並在混亂中率先撞線。當人們向小冠軍表示祝賀時,阿里抬起的卻是一雙充滿失望的淚眼。回到家中,妹妹難過地走開了,阿里脫下了自己的鞋子——它已經徹底地磨了,阿里把打滿水皰的腳泡在院內的池中,一群魚向他游來。而此時,他的父親正在回家的途中,在他的自行車上,放著買給哈里和妹妹的新鞋子…… 這部電影在講述窮人的故事,但決不是窮困的展覽。而是表現孩子們是怎樣用自己的智慧和毅力來走出困境,如何獨自度過難關而不願給操勞的父母增添一絲的負荷。阿里和莎拉的做法或許是幼稚的,但他們的純真和懂事不得不讓人心動。一雙鞋子,對大人來說或許很容易得到,但對於孩子,卻是要付出許多才能實現夢想。阿里與莎拉每天奔跑著換唯一的一雙球鞋。莎拉承諾哥哥不告訴父母他的失誤,穿著哥哥的臭球鞋在同學們那些華麗的鞋子中間是多麼的羞怯和自卑。妹妹放學急急回家,匆忙間鞋子落如水溝,想著哥哥在巷口已是心急如焚,追著鞋子拚命的奔跑,幾乎聽得到她的心臟焦灼的跳動聲。看她幾次探身去抓隨流水飄飛的鞋子,恨不能跳下水去。她想撈撈不到鞋子時,頹然倒地深深的絕望和悲痛壓迫著孩子稚嫩的心靈。考試時,莎拉一邊答著題一邊偷偷望著老師手腕的手錶,這時鏡頭沒有給出老師的全身,而只有那種讓人略感不安和焦躁的在手腕上移回,讓我剎那間觸到了妹妹同樣焦急心情:哥哥再等她回去送鞋子呢,現在還有時間嗎?阿里因時間緊迫拚命跑向學校還是遲到,受到校長嚴厲訓斥,委屈的淚水溢滿眼眶,可是一個孩子最終也只能用眼淚流露自己的無辜和委屈,卻不被理解。阿里和父親進城工作,父親賺到錢後,阿里一再暗示爸爸給妹妹買雙鞋子,爸爸也欣然承諾。可是美夢又在瞬間破滅,父親帶著阿里的自行車失去控制撞到了樹上。當阿里得知運動會季軍獎品是一雙球鞋,他苦苦哀求老師參加比賽,流淚的眼睛、沙啞的聲音,讓老師也為之心痛。阿里想著妹妹因自己的失誤而天天焦急奔跑,想著妹妹的善解人意和自己的承諾,拚命的奔跑著。可是他只想要季軍,因為他需要一雙鞋子,所以他跑道了第一後又放慢腳步,回到第三。可是不幸阿里被別人拽倒摔在地上,他爬起來繼續向前沖,他閉上眼睛拚命沖向終點,他得了第一名。阿里倒在地上,老師扶起他時問的第一句話卻是:我拿到季軍了嗎?阿里站在領獎台望著那雙嶄新的鞋眼裡滿是淚水和失望。為了一雙鞋子,他們如此認真的努力著,不放棄一絲機會,沒有一絲的懈怠。盡管無奈、委屈、辛苦,可是他們都一一忍下,為了心中的夢想。孩子對夢想的堅持,堅定的信念。他們那純真的堅持,就為了一個目的,就是為了心中的希望,不管怎樣就算是爬下也要堅持的向它靠近。這分堅持,是那麼強烈那麼無畏那麼不可抗拒!在這樣純真無畏的孩子面前,貧窮又何妨!看《小鞋子》是心靈逐漸感慨而溫暖的過程,是靈魂得到洗禮的過程。他們即使在困境中還保持著自尊、淳樸、善良。兄妹本想要回他們的鞋子,可是看到女孩的父親是個盲人,他們就想女孩家境更差,更需要這雙鞋子。窮人間的關愛體恤。阿里得了獎品送給妹妹,濃濃的兄妹情義。家境貧困,父親對教會的糖果毫無私心,純潔的信仰。電影很單純很乾凈很溫暖,明亮的陽光,柔緩的音樂。孩子的臉上沒有對貧窮的抱怨自卑,也沒有浮躁無助,沒有慌惶逃避,更沒有窮苦人間互相敵視,而是互相幫助,互相同情。這是一個純凈溫暖的世界,宛如天堂!這讓我覺得貧困並不可怕,只要有心念,有夢想、真誠的對待生活,就會生活在陽光之下,就會有希望和幸福。阿里的童年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生活給了他貧窮,可也給了他為人生打拚的激勵。貧窮或者就是一堂課,教會他如何真誠的面對生活!不禁想起自己的童年,也曾窘迫苦澀,曾無數次被現實打擊,曾懷疑堅持是否應該繼續。這部電影告訴我不要說放棄,無論社會如何物慾橫流、燈紅酒綠,人生如何坎坷多舛、風雨如晦,都要緊緊守護心中的一片純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