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亞洲電影 > 日本茶道電影

日本茶道電影

發布時間:2022-07-07 08:46:39

① 日本茶道文化發展現狀

不知道你想問的側重點是什麼,但我覺得這些夠了:
引用「了地方了東風」:
千之葉日語學校魅力講堂:
日本茶道文化是日本文化的結晶,是日本文化的代表,它又是日本人生活的規范,是日本人心靈的寄託。如今,有五百年歷史的日本茶道文化迎來了空前的繁榮期。茶室、茶亭遍及日本各地;茶室,茶會已成為各種文化活動中的一個主要項目;千姿百態的茶道具成為 日本茶道文化美麗的象徵。有關 日本茶道文化的電影、電視片、美術展、著述比比皆是;從事日本茶道文化活動的人口達五百晚之多。本文由和茶網原創,轉摘請註明出處。
沒有接觸過日本茶道文化的人不理解 日本茶道文化是理所當然的。即使參觀過日本茶道文化茶道表演的人也入五里霧中,找不出說明它的合適語言。日本茶道文化為什麼難以理解?我試圖將此歸納為三個原因:容括性、無形性、局限性。 日本茶道的內容是豐富的,她幾乎將東方文化的所有內容都囊括在一個小小的茶室里。本文由和茶網原創,轉摘請註明出處。
日本茶道文化世代相傳,數百年長盛不衰。而茶道連同能樂、俳句、水墨畫、庭園藝術等,又無不受到禪文化的滲潤,並形成「空寂」與「閑寂」的美學思想,今天仍支配著日本人的文化生活。本文由和茶網原創,轉摘請註明出處。
日本茶道文化組織遍及全國,研習茶道的人據說有四五百萬人之多,其中90%以上都是女性。有位日本友人對我說,在京都,你不應問女性「您是否學習日本茶道」,而應問「您學習的是哪家茶道」。本文由和茶網原創,轉摘請註明出處。
日本茶道文化的源流,應上溯至8世紀上半葉。那時日本從中國引進茶道文化,完全是照搬中國貴族書院式的茶道模式。可是,經過四五個世紀的吸收消化,到了16世紀,千利休提倡 日本茶道文化應以「無中萬般有」、「一即是多」的禪宗思想為根底,去掉一切人為的裝飾,追求至簡至素的情趣。他首先改革了茶室,由書院式的茶道,發展為草庵式的茶道, 日本茶道文化從茶室建築、裝飾和擺設,到煮茶方法、使用茶具樣式和吃茶禮儀,進一步融入禪的簡素清寂的精神,俗稱「空寂茶」。由此在日本有「茶禪一昧」的說法,茶道也因此成為修煉精神和交際禮法之道。本文由和茶網原創,轉摘請註明出處。
由於飲茶的神效,日本茶道文化「茶祖」榮西禪師到中國求禪法時,一邊研究佛法,一邊研究喝茶。回日本時,在行囊里帶了大量的佛經和茶樹的種子。
榮西返日後,把茶籽種在肥縣(現佐賀縣)的背振山,同時把茶籽送給拇尾(現宇治縣)高山寺的明惠上人。現在,佐賀的嬉野茶和宇治的「玉露茶」都是日本名茶,可以說,日本茶道文化真是歷史悠久。
日本茶道文化
日本茶道文化發展到今天已有一套固定的規則和一個復雜的程序和儀式。與中國茶道相比,日本儀式的規則更嚴格,這是經過精心提煉後形成的最周到、最簡練的動作。如入茶室前要凈手,進茶室要彎腰、脫鞋、以表謙遜和潔凈。日本有一句格言:「茶室中人人平等。」從前,把象徵階級和地位的東西留在茶室外,武士的寶劍、佩刀、珠寶等都不能帶進茶室。現在雖不強調這些,但進茶室不能交頭接耳,因為茶會必須保持「和諧、尊重、純凈、安寧」的環境。
茶室除了講究室外的幽雅環境,還很講究室內的布局與裝飾。通常壁上掛一幅古樸的書畫,再配上一枝或幾枝鮮花裝飾,雖簡單卻顯得高雅幽靜。茶客進入茶室後,應安靜、恭謹地跪在「榻榻米」上,身穿和服的茶人也跪在榻榻米上,先打開綢巾擦茶具、茶勺;用開水溫熱茶碗,倒掉水,再擦乾茶碗;又用竹刷子拌沫茶,並斟入茶碗沖茶。茶碗小而精緻,一般使用黑色陶器,日本人認為幽暗的色彩自有樸素、清寂之美。
獻茶前先上點心,以解茶的苦澀味,然後接著獻茶。獻茶的禮儀很講究:茶主人跪著,輕輕將茶碗轉兩下,將碗上花紋圖案對著客人,客人雙手接過茶碗,輕輕轉上兩圈,將碗上花紋圖案對著獻茶人,並將茶碗舉至額頭,表示還禮。然後分三次喝完,即三轉茶碗輕啜慢品。飲茶時嘴中要發出吱吱響聲,表示對茶的贊揚。飲畢,客人要講一些吉利的話,特別要贊美茶具的精美,環境布局的優雅以及感謝主人的款待。這一切完成後,茶道就結束。當然在茶道的最高禮遇中,獻茶前請客人吃豐盛美味的「懷石料理」,即用魚、蔬菜、海草、竹荀等精製的菜餚。
千之葉中關村校區歡迎您!

② 漳州旅遊必去十大景點有哪些

漳州旅遊必去的十大景點有:田螺坑土樓群、漳州東南花都花博園景區、尋夢谷、漳浦六鰲翡翠灣濱海度假區、唐山過台灣石雕園、濱海火山地質公園,漳州馬鑾灣,漳州東山島風動石,漳州東山島,福建土樓·華安景區。

人們常說,到了閩南,不到東山,是一件憾事;而到了東山,不到風動石,則更是一大憾事。的確如此。這風動巨石聳立在陡崖上,高4.37米,寬44.47米,長4.46米,重約200頓,上尖底圓,狀似仙桃,巍然「擱」在一塊卧地凸起且向海傾斜的磐石上,兩石的接觸面僅為十餘平方厘米。

狂風吹來時,巨石輕輕搖晃不定,人若仰卧盤石上,蹺起雙足蹬推,巨石也搖晃起來,但又不會倒下。

③ 大唐芙蓉園導游詞

首家唐文化主題公園。全球幅寬最大的水幕電影。全國最大的人工雕塑群落。全球最大最先進的水火景觀表演。國內最長唐文化長廊。《夢回大唐》大型歌舞品鑒。中國第一個五感(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公園。世界最大的戶外香化工程。
「盛唐主題天下第一園」大唐芙蓉園位於古城西安東南曲江新區,建於原唐代芙蓉園遺址以北,總投資13億元,佔地1000畝,其中水面300畝,是以水為核心,集體驗觀光、休閑度假、餐飲娛樂為一體,濃縮盛唐文化的大型主題博物園。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錦秋擔綱總體規劃與建築設計,日本園林大師秋山寬承擔園林景觀設計。大唐芙蓉園以建成「歷史之園、精神之園、自然之園、人文之園、藝術之園」為目標,特別邀請了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的十多位唐史、唐詩、唐畫、唐建專家、博士生導師、研究員以及旅遊專家組成的專家小組對大唐芙蓉園的歷史文化內容進行重新挖掘和整理,對全園景觀進行了重新規劃與定位,劃分出了十二個景觀文化表現區域:
大門特色文化主題:
1創演盛世氣概,夢回盛唐帝國。用宏大氣勢,震懾遊客。大唐盛景,猶覽一斑。帝里故鄉,夢回盛唐。做到一門一主題,一門一特色,一門一景觀。
2、外交文化主題:兼容並蓄、有容乃大的包容精神。展現當時各國使節的頻繁往來及民間「商賈雲集、內外通融」的商業文化氛圍,將「四方珍奇,皆所積集」的繁榮景象展現在遊客的面前,讓遊客切身感受到盛唐時期世界諸國與唐帝國往來的開明盛世。
3、茶文化主題:三篇陸羽經,七度盧仝茶,臨窗會友,細味禪茶,笑看曲江波,淡然超脫間。展現唐代茶道文化。從世界茶文化的發展史看,無論是日本茶道、中國茶道其起源都在唐朝。「茶道」從唐代提出後才開始了傳播與發展。
4、仕途文化主題:知識入景,寓學於景。科舉千年,狀元獨秀。春風得意,雁塔題名。大宴杏園,入仕出相。通過對科舉文化的展示,反映「倡學」的唐代社會風尚和「學而優則仕」的唐代理想價值取向。
5、女性文化主題:典藏精神風貌,彰顯時代風采。半掩建築,微露羞澀。巾幗風采,敢與男子爭天下;柔情三千,橫穿古今流芳名。展現開放社會里自由女性的精神風貌和空前的地位、前衛的風尚和自由的情愛。
6、宗教文化主要通過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來展示:道教文化主題為仙風道骨,紫氣東來;佛教文化主題為展現我佛慈悲,仁慈為本的佛教理念,及唐代高僧在多方面的才華展示。
7、詩歌文化主題:唐詩入境,意境入景。詩歌形式表現在小品實體上,詩歌意境反映在對整個園區的營造上。讓遊客在游覽中,學習唐詩,感悟唐詩,體驗唐詩,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無窮魅力。
8、歌舞文化主題:唐代在中國的音樂文化歷史長河中可謂盛世空前,音律、歌舞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藝術水平。外交文化的融合賦予了唐代歌舞氣象雄渾,璀燦奪目的燦爛氣象。
9、帝王文化主題:形神升騰紫雲景,天下臣服帝王心。王者尊天下,天下歸一心。齊家平天下,氣魄含萬方。尊者,人人敬仰之。王者,人人欽慕之。盛唐氣象的變換萬千與帝王文化的輝煌燦爛的完美結合,大氣磅礴的時代精神與傲視古今的歷史風骨的全面展現。
10、民間文化主題:市井生活、民間習俗。市井平常事,最是熱鬧處。古人只在細節處,今人回頭是夢中。體現出此區域為休憩、參與、體驗的功能。以古長安城進行貿易交易、商業活動的東市和西市為縮影,以反映唐代「商賈雲集、內外通融」的商業文化氛圍為核心。
11、科技文化主題:通過妙趣橫生、寓教於樂的娛樂設施展現唐代先進的科技。
12、飲食(酒)文化主題:唐風食府悅客來,道逢佳餚口流涎。依水品花飲美酒,逍遙自在隨意間。山生水,水生酒,酒生八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古人認為:「三」為圓滿之意,「三水徑流」的曲江流飲新造型,配合「三」數小品。
大唐芙蓉園內建有紫雲樓、仕女館、御宴宮、芳林苑、陸羽茶社、杏園、唐市、鳳鳴九天劇院、彩霞亭廊、曲江流飲、旗亭、麗人行、詩魂、唐詩峽、桃花塢、茱萸台等建築。唐式古建築在建築規模上全國第一,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築群,集中了唐時期的所有建築形式,普遍採用了張錦秋大師所創造的「新唐風」建築,簡約、淡雅,被專家稱為「中華古典建築博物館」.

④ 對於日本茶道文化,你是怎麼知道它的

中國的茶道不僅傳到了日本,而且還傳到了歐洲各國及遍布世界各地。茶作為飲料,始於神農氏,由周公旦作了文字記載而為今人所知。春秋、漢代、三國、晉代等上層人物(晏嬰、揚雄、司馬相如、謝安、劉琨、左思等人)都喜歡喝茶。到了唐代,競是家戶不離茶了。也正是唐朝湖北天門人陸羽(733一804),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陸羽精於茶道,並在南方十數州作了大量走訪調查,千次於茶林、茶農、茶客,陸羽被譽為″茶仙″,被奉為″茶聖″,被祀為″茶神″。中國人的茶道、茶文化自此興盛廣大,講究細膩科學,總結喝茶品茶之差異,注重養生益神之靈性,崇尚自然善行之美德,追求天人合一之最高境界。中國茶道在初唐前後傳入日本。除了把茶視為有益飲料這一共同點之外,再無共同之處。

⑤ 請問:電影《不良女從夫傳》中茶道的起源的說法是否正確

選看了這片子的相關劇情,其中雖有韓國人一貫的自大情結,但其所說的韓國茶道風俗禮儀倒是正確的。
最早的茶道起源於中國,具體年代很難考證,但茶道這一名詞產生於唐代是確鑿無疑的。
大約南宋理宗年間,茶道傳到日本,在此後的數百年中不斷發展,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禮儀及理論,並為世界所熟知。
中國茶道偏於表現個人的精神意境,在實際操作中沒有太多的條條框框所束縛,人人均可以自由發揮,從休憩品茶之中體會修身養性之道。
日本茶道重於形式,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將茶事活動規則化、神聖化,在茶事過程中求得自身思想上的啟迪與感悟。
至於韓國茶道,嚴格來說應當叫做朝鮮茶禮,最早大約產生於中國北宋年間。朝鮮茶禮基本宗旨來源於中國茶道,而表現形式又與日本茶道相似,如片中所提到的茶祭,最高級別的儀式為五行茶禮,其祭拜對象為中國的「茶聖」炎帝神農氏。
朝鮮茶禮早於日本茶道出現,這點片中沒有說錯,至於起源之說么……

⑥ 請問哪部電影中出現過茶道或茶道表演的鏡頭

日本茶道的話,<槍聖權三><利休><豪姬><怪談(古裝的)>都有比較多茶道鏡頭,<最後的武士>也有一點點
如果喜歡茶道,我有一些日本茶道全過程短片,歡迎交流

⑦ 與茶有關的十部經典電影,你看過幾部

以茶館見證了一個時代的革命——《茶館》(1982年)

導演:謝添

簡介:說起有茶有針砭時弊,最先聯想到電影的恐怕就是《茶館》。本片曾獲1983年第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特別獎、文化部1982年優秀影片獎特別獎。

⑧ 漳州旅遊必去的十大景點有哪些

漳州旅遊必去的十大景點有:雲水謠、東山島、塔下村、懷遠樓、和貴樓、裕德樓、靈通山、六鰲半島、樹海瀑布、火山島。

3、懷遠樓

位於福建省南靖縣梅林鎮坎下村東部,距南靖縣城54千米。建於1905-1909年,是建築工藝最精美、保護最好的雙環圓形土樓。2006年5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⑨ 茶和電影

論中國的茶文化:

一、茶文化的定義茶葉是勞動生產物,是一種飲料。茶文化是以茶為載體,並通過這個載體來傳播各種文化,是茶與文化的有機融合,這包含和體現一定時期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二、茶文化的內涵茶文化是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其內容十分豐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藝術、醫學保健、歷史考古、經濟貿易、餐飲旅遊和新聞出版等學科與行業,包含茶葉專著、茶葉期刊、茶與詩詞、茶與歌舞、茶與小說、茶與美術、茶與婚禮、茶與祭祀、茶與禪教、茶與楹聯、茶與諺語、茶事掌故、茶與故事、飲茶習俗、茶藝表演、陶瓷茶具、茶館茶樓、沖泡技藝、茶食茶療、茶事博覽和茶事旅遊等廿一個方面。

三、茶文化體系茶史學:茶的起源,發現和利用,茶文化形成、發展、演變、特點及表現形式;茶文化社會學:茶文化對社會各方面的影響,社會發展與進步對茶文化的作用和社會各階層與茶文化關系;飲茶民俗學:歷史和現代,各個地區和民族,城市和農村飲茶習俗;茶的美學:成品茶外形設計、名茶取名、茶包裝設計及宣傳廣告等;茶文化交流學:國際國內研討、茶文化展示、茶藝表演、少兒茶藝、茶葉歷史文化博覽及茶事旅遊;茶文化功能學:茶文化資源、特性、歷史茶文化和新時期茶文化、茶文化功能、茶文化對現代社會及精神文明建設作用等。

四、茶文化特性歷史性:茶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其歷史非常悠久。武王伐紂,茶葉已作為貢品。原始公社後期,茶葉成為貨物交換的物品。戰國,茶葉已有一定規模。先秦《詩經》總集有茶的記載。漢朝,茶葉成為佛教「坐禪」 的專用滋補品。魏晉南北朝,已有飲茶之風。隋朝,全民普遍飲茶。唐代,茶業昌盛,茶葉成為「人家不可一日無」,出現茶館、茶宴、茶會,提倡客來敬茶。宋朝、流行鬥茶,貢茶和賜茶。清朝,曲藝進入茶館,茶葉對外貿易發展。茶文化是伴隨商品經濟的出現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誕生的。歷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識形態,以雅為主,著重於表現詩詞書畫、品茗歌舞。茶文化在形成和發展中,融化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釋家的哲學色澤,並演變為各民族的禮俗,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和獨具特色的一種文化模式。時代性: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給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內涵和活力,在這一新時期,茶文化內涵及表現形式正在不斷擴大、延伸、創新和發展。新時期茶文化溶進現代科學技術、現代新聞媒體和市場經濟精髓,使茶文化價值功能更加顯著、對現代化社會的作用進一步增強。茶的價值是茶文化核心的意識進一步確立,國際交往日益頻繁。新時期茶文化傳播方式形式,呈大型化、現代化、社會化和國際化趨勢。其內涵迅速膨脹,影響擴大,為世人矚目。

民族性。各民族酷愛飲茶,茶與民族文化生活相結合,形成各自民族特色的茶禮、茶藝、飲茶習俗及喜慶婚禮,以民族茶飲方式為基礎,經藝術加工和錘煉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藝,更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表現出飲茶的多樣性和豐富多採的生活情趣。藏族、土家族、佤族、拉祜族、納西族、哈薩克族、錫伯族、保安族、阿昌族、布朗族、德昂族、基諾族、撒拉族、白族、肯米族和裕固族等茶與喜慶婚禮,也充分展示茶文化的民族性。

地區性:名茶、名山、名水、名人、名勝、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地區茶文化。我國地區廣闊,茶類花色繁多,飲茶習俗各異,加之各地歷史、文化、生活及經濟差異,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在經濟、文化中心的大城市,以其獨特的自身優勢和豐富的內涵,也形成獨具特色的都市茶文化。上海自1994年起,已連續舉辦四屆國際茶文化節,顯示出都市茶文化的特點與魅力。

國際性:古老的中國傳統茶文化同各國的歷史、文化、經濟及人文相結合,演變成英國茶文化、日本茶文化、韓國茶文化、俄羅斯茶文化及摩洛哥茶文化等。在英國,飲茶成為生活一部分,是英國人表現紳士風格的一種禮儀,也是英國女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程序和重大社會活動中必需的儀程。日本茶道源於中國。日本茶道具有濃郁的日本民族風情,並形成獨特的茶道體系、流派和禮儀。韓國人認為茶文化是韓國民族文化的根,每年5月24日為全國茶日。中國茶文化是各國茶文化的搖籃。茶人不分國界、種族和信仰,茶文化可以把全世界茶人聯合起來,切磋茶藝,學術交流和經貿洽談。

五、茶文化的社會功能主要表現在發揚傳統美德、展示文化藝術、修身養性、陶冶情操、促進民族團結、表現社會進步和發展經濟貿易等。

傳統美德是經過幾千年積淀下來的被歷代人們所推崇的美好道德,是民族精神和社會風尚的體現。茶文化具有的傳統主要有熱愛祖國、無私奉獻、堅韌不拔、謙虛禮貌、勤奮節儉和相敬互讓等。吳覺農先生和湖南劉先和,為茶葉事業鞠躬盡瘁,既是愛國主義者,又是當代茶人傑出代表。陸羽《茶經》,是古代茶人勤奮讀書、刻苦學習、潛心求索、百折不撓精神的結晶。以茶待客、以茶代酒,「清茶一杯也醉人」就是中華民族珍惜勞動成果、勤奮節險的真實反映。

以茶字當頭排列茶文化的社會功能有「以茶思源、以茶待客、以茶會友、以茶聯誼、以茶廉政、以茶育人、以茶代酒、以茶健身、以茶入詩、以茶入藝、以茶入畫、以茶起舞、以茶歌呤、以茶興文、以茶作禮、以茶興農、以茶促貿和以茶致富。

茶是中國的驕傲、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豪。飲茶可以思源。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約瑟博士,將中國茶葉作為中國四大發明(火葯、造紙、指南針和印刷術)之後,對人類的第五個重大貢獻。唐代陸羽《茶經》是世界第一部茶書。中國茶文化對世界影響功能顯著。

以茶會友是茶文化最廣泛的社會功能之一。今天所處的市場經濟,競爭激烈,優勝劣汰,講利益、講效益。但人情較為冷漠,人際關系趨於淡漠。通過茶樓、茶藝館品茗或茶藝,朋友聚在一起,互通信息,交流感情,增進了解,溝通友誼。朋友相聚在舊式茶館里,隨意說笑,回憶人生,重新享受到生命的樂趣。

古代就有「寒夜客來茶當酒」之說,以茶代酒體現傳統美德,符合今天中央倡導的厲行節約制止奢侈浪費行為的規定要求。

以茶育人是新時期茶文化孕育出來的新的社會功能。上海少兒茶藝通過自己動手,學習茶科學,弘揚傳統優秀文化,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在敬茶中,展現出對老人、長輩的尊敬,對父母的孝敬,對同學的敬意。

六、茶文化對現代社會的作用現代社會依靠高科技和信息,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物質財富將越來越多,生活也將更加富裕。東亞一些國家在推行工業化過程中,在吸收西方的優秀科技和工藝技術的同時,西方頹廢的文化價值觀、風俗習慣也侵蝕到社會,隨之產生道德危機、拜金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等傾向。社會發展的經驗表明,現代化不是唯一目標,現代化社會需要與之相適應的精神文明,需要發掘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資源。茶文化所具有的歷史性,時代性的文化因素及合理因素,在現代社會中已經和正在發揮其自身的積極作用。

茶文化是高雅文化,社會名流和知名人士樂意參加。茶文化也是大眾文化,民眾廣為參與。茶文化復蓋全民,影響到整個社會。茶文化對現代社會的作用主要有五個方面:

一是茶文化以德為中心,重視人的群體價值,倡導無私奉獻,反對見利忘義和唯利是圖。主張義重於利,注重協調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提倡對人尊敬,重視修生養德,有利於人的心態平衡,解決現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質;

二是茶文化是應付人生挑戰的益友。在激烈的社會競爭,市場競爭下,緊張的工作、應酬、復雜的人際關系,以及各類依附在人們身上的壓力不輕。參與茶文化,可以使精神和身心放鬆一番,以應付人生的挑戰,香港茶樓的這個作用十分顯著;

三是有利於社區文明建設。經濟上去了,但文化不能落後,社會風氣不能污濁,道德不能淪喪和丑惡。改革開放後茶文化的傳播表明,茶文化是有改變社會不正當消費活動、創建精神文明、促進社會進步的作用。

四是對提高人們生活質量,豐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明顯。茶文化具有知識性、趣味性和康樂性,品嘗名茶、茶具、茶點,觀看茶俗茶藝,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五是促進開放,推進國際文化交流。上海市閘北區連續四屆舉辦國際茶文化節,擴大了閘北區對內對外的知名度,閘北區四套班子一致決定茶文化節要一直辦下去,並投資在閘北公園興建茶文化景點,以期建成茶文化大觀園。國際茶文化的頻繁交流,使茶文化跨越國界,廣交天下,成為人類文明的共同精神財富。

中國茶文化 ---中國是茶的故鄉,制茶、飲茶已有幾千年歷史,名品薈萃,主要品種有綠茶、紅茶、烏龍茶、花茶、白茶、黃茶。茶有健身、治疾之葯物療效,又富欣賞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國個人高雅的娛樂和社交活動,坐茶館、茶話會則是中國人社會性群體茶藝活動。中國茶藝在世界享有盛譽,在唐代就傳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飲茶始於中國。茶葉沖以煮沸的清水,順乎自然,清飲雅嘗,尋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點。同樣質量的茶葉,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沖泡技術不一,泡出的茶湯會有不同的效果。我國自古以來就十分講究茶的沖泡,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泡好茶,要了解各類茶葉的特點,掌握科學的沖泡技術,使茶葉的固有品質能充分地表現出來。

中國人飲茶,注重一個「品」字。「品茶」不但是鑒別茶的優劣,也帶有神思遐想和領略飲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壺濃茶,擇雅靜之處,自斟自飲,可以消除疲勞、滌煩益思、振奮精神,也可以細啜慢飲,達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華到高尚的藝術境界。品茶的環境一般由建築物、園林、擺設、茶具等因素組成。飲茶要求安靜、清新、舒適、干凈。中國園林世界聞名,山水風景更是不可勝數。利用園林或自然山水間,搭設茶室,讓人們小憩,意趣盎然。

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很重禮節。凡來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禮儀是必不可少的。當有客來訪,可爭求意見,選用最合來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時,對茶葉適當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飲茶時,要注意客人杯、壺中的茶水殘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開水,隨喝隨添,使茶水濃度基本保持前後一致,水溫適宜。在飲茶時也可適當佐以茶食、糖果、菜餚等,達到調節口味和點心之功效。

·中華茶文化的對外傳播

中華茶文化的對外傳播 ---中華茶文化因其特定的內涵,具有很強的民族性,而越具有民族性的文化,也越具有世界性。中華茶文化在不斷豐富發展的過程中,也不斷地向周邊國家傳播,不斷地影響著這些國家的飲食文化。

⑴茶入朝鮮半島

朝鮮半島在四世紀至七世紀中葉,是高句麗、百濟和新羅三國鼎立時代,據傳六世紀中葉,已有植茶,其茶種是由華嚴宗智異禪師在朝鮮建華嚴寺時傳入至7世紀初飲茶之風已扁及全朝鮮。後來,新羅在唐朝的幫助下,逐漸統一了全國。

在南北朝和隋唐時期,中國與濟、新羅的往來比較頻繁,經濟和文化的交流關系也比較密切。特別是新羅,在唐朝有通使往來一百二十次以上,是與唐通使來往最多的鄰國之一。新羅人在唐朝主要學習佛典、佛法,研究唐代的典章,有的人還在唐朝做官。因而,唐代的飲茶習俗對他來說應是很親近的。

新羅的使節大廉,在唐文宗太和後期,將茶籽帶回國內,種於智異山下的華岩寺周圍,朝鮮的種茶歷史由此開始。朝鮮《三國本紀》卷十,《新羅本紀》興德王三年雲:"入唐回使大廉,持茶種子來,王使植地理山。茶自善德王時有之, 至於此盛焉"。

至宋代時,新羅人也學習宋代的烹茶技藝。新羅在參考吸取中國茶文化的同時,還建立了自己的一套茶禮。這套茶禮包括

一、吉禮時敬茶;

二、齒禮時敬茶;

三、賓禮時敬茶;

四、嘉時敬茶。

其中賓禮時敬茶最為典型。高麗時代迎接使臣的賓禮儀式共有五種。迎接宋、遼、金、元的使臣,其地點在乾德殿閣里舉行,國王在東朝南,使臣在西朝東接茶,或國王在東朝西,使臣在西朝東接茶,有時,由國王親自敬茶。

高麗時代,新羅茶禮的程度和內容,與宋代的宮廷茶宴茶禮有不少相通之處。

⑵茶入日本

中國的茶與茶文化,對日本的影響最為深刻,尤其是對日本茶道的發生發展,有著十分緊密的淵源關系。茶道是日本茶文化中最具典型性的一個內容,而日本茶道的發祥,與中國文化的熏陶戚戚相關。

中國茶及茶文化傳入日本,主要是以浙江為通道,並以佛教傳播為途徑而實現的。浙江名剎大寺有天台山國清寺、天目山徑山寺、寧波阿育王寺、天童寺等。其中天台山國清寺是天台宗的發源地,徑山寺是臨濟宗的發源地。並且,浙江地處東南沿海,是唐、宋、元各代重要的進出口岸。自唐代至元代,日本遣使和學問僧絡繹不絕,來到浙江各佛教勝地修行求學,回國時,不僅帶去了茶的種植知識、煮泡技藝,還帶去了中國傳統的茶道精神,使茶道在日本發揚光大,並形成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藝術形式和精神內涵。中國茶葉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浙江的佛教對日本的影響和日本遣使、學問僧在浙江的游歷。在這些遣唐使和學問僧中,與茶葉文化的傳播有較直接關系的主要是都永忠和最澄。

都永忠在興仁寶龜八年(唐代宗大歷十二年,公元777年),隨著唐使到了中國,在唐朝生活了二十多年,後與最澄等一起回國。都永忠平生好茶,當弘仁元年(唐憲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四月,嵯峨天皇行幸近江滋賀的韓琦,經過梵釋寺時,作為該寺大僧的都永忠,親手煮茶進獻,天皇則賜之以御冠。同年六月,嵯峨天皇便命畿內,近江、丹波、播磨等地種茶,作為每年的貢品。後來,茶葉逐漸成為宮廷之物,深受皇室寵愛,並逐步向民間普及。

傳播中國茶文化的另一個重要人物是日僧最澄。最澄到浙江後,便登上天台山,隨從道邃行滿學習天台宗,又到越州龍興寺從順曉學習密宗,永貞元年(805年)八月與都永忠等一起從明州起程歸國。從浙江天台山帶去了茶種,據《日本社神道秘記》記載最澄從中國傳去茶種後,植於日吉神社旁(現日吉茶園)。最澄在將茶種引入日本的同時,也將茶飲引入了宮廷,得到了天皇的重視,具有與都永忠同樣的功績。

最澄之前,天台山與天台宗僧人也多有赴日傳教者如天寶十三年(754年)的鑒真等,他們帶去的不僅是天台派的教義,而且也有科學技術和生活習俗,飲茶之道無疑也是其中之一。

南宋時期,是中國茶道外傳的重要階段。日僧榮西曾兩次來華。榮西第一次入宋,回國時除帶了天台新章疏30餘部60卷,還帶回了茶籽,種植於佐賀縣肥前背振山、拇尾山一帶。榮西第二次入宋是日本文治三年(宋孝宗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四月,日本建久二年(宋光宗紹熙二年,公元1191年)七月,榮西回到長崎,嗣後便在京都修建了建仁寺,在鐮倉修建了聖福寺,並在寺院中種植茶樹,大力宣傳禪教和茶飲。

在此期間,中國宋代的茶具精品--天目茶碗、青瓷茶碗也由浙江開始相繼傳入日本。在日本茶道中,天目茶碗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日本喝茶之初到創立茶禮的東山時代,所用只限於天目茶碗,後來,因茶道的普及,一般所用茶碗為朝鮮和日本的仿製品,而天目茶碗益顯珍貴,只限於"台天目點茶法"和其它一些比較莊重的場合,如貴客臨門或向神佛獻茶等。

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茶道,是由奈良稱名寺和尚村田珠光1425-1502年),將平民聚合飲茶的集會"茶寄合"與貴族茶會"茶數寄"合二為一形成的禪宗點茶法。自珠光完成了茶道的建立後,千利休(1522-1591年)繼續發揚光大,提煉出"和、敬、清、寂"茶道四規,而取得"天下茶匠"的地位。從此以後,日本茶道流派紛呈,各具特色,但"和、敬、清、寂"四規和待人接物的"七則",仍然是茶道的主要精神。整個日本茶道藝術,無不體現出與佛教的息息相通,至今仍然散發著中國唐宋時代的文化氣息,保留著浙江天台山、徑山等地的佛家飲茶遺風。

⑶茶入俄國

中國茶葉最早傳入俄國,據傳是在公元六世紀時,由回族人運銷至中亞細亞。到元代,蒙古人遠征俄國,中國文明隨之傳入,到了明朝,中國茶葉開始大量進入俄國。

至清代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中俄簽訂互市條約,以恰克圖為中心開展陸路通商貿易,茶葉就是其中主要的商品,其輸出方式是將茶葉用馬馱到天津,然後再用駱駝運到恰克圖。

1883年後,俄國多次引進中國茶籽,試圖栽培茶樹,1884年,索洛沃佐夫從漢口運去茶苗12000株和成箱的茶籽,在查瓦克——巴統附近開辟一小茶園,從事茶樹栽培和制茶。

1888年,俄人波波夫來華,訪問寧波一家茶廠,回國時,聘去了以劉峻周為首的茶葉技工10名,同時購買了不少茶籽和茶苗。後來劉峻周等,在高加索、巴統開始工作,歷經了3年時間,種植了80公頃茶樹,並建立了一座小型茶廠。1896年,劉峻周等人合同期滿,回國前,波波夫要托劉峻周再招聘技工,產菜購茶苗茶籽。1897年,劉峻周又帶領12名技工攜帶家眷往俄國,1990年在阿札里亞種植茶樹150公頃,並建立了茶葉加工廠。

劉峻周於1893年應聘赴俄,到1924年返回家鄉,三十年時間,對蘇俄茶葉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蘇聯歷史學家們曾為此撰專文以示紀念。

閱讀全文

與日本茶道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國電影裝鬼嚇人節目 瀏覽:739
theking韓國電影豆瓣 瀏覽:14
美國電影美女專門騙老年富豪 瀏覽:264
劉德華電影至尊雷力 瀏覽:472
兩生花法國電影 瀏覽:404
2015年電影院上映表 瀏覽:141
哪裡能看極地重生電影啊 瀏覽:298
看3D電影太靠前會嘔吐嗎 瀏覽:795
2005法國戰爭電影叫什麼 瀏覽:33
有哪些電影女主叫安安 瀏覽:161
快看電影大全 瀏覽:22
俄羅斯電影為孫女報仇 瀏覽:666
巴里電影院 瀏覽:765
動畫電影主題音樂 瀏覽:820
各類動畫電影勵志 瀏覽:808
超級甜愛情電影 瀏覽:379
19噓禁止想像第一集電影 瀏覽:296
日本素人電影哪裡找 瀏覽:333
從活著電影來闡述導演思維 瀏覽:556
國際索查電影播放 瀏覽: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