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歐美電影 > 俄羅斯帝國第一任皇帝電影

俄羅斯帝國第一任皇帝電影

發布時間:2022-07-22 00:43:48

① 俄羅斯帝國的歷代皇帝

1721年~1725年彼得一世(大帝)
1725年~1727年葉卡捷琳娜一世(女)
1727年~1730年彼得二世
1730年~1740年安娜一世(女)
1740年~1741年伊凡六世(幼帝)
1741年~1761年伊麗莎白一世(伊麗莎白·彼得羅芙娜)(女)
1761年~1762年彼得三世
1762年~1796年葉卡捷琳娜二世(大帝)(女)
1796年~1801年保羅一世
1801年~1825年亞歷山大一世(神聖王)
1825年~1855年尼古拉一世
1855年~1881年亞歷山大二世(解放者)
1881年~1894年亞歷山大三世(和平製造者)
1894年~1917年尼古拉二世(殉教者)

② 俄國的第一任沙皇是誰

1547年1月19日
伊凡四世正式加冕為俄國第一個沙皇。俄國沙皇的歷史從此開始。

亞歷山大二世·尼古拉耶維奇(Александр II Николаевич,1818年4月17日—1881年3月13日,1855年—1881年在位),是俄羅斯帝國皇帝,尼古拉一世的長子。
1814年,當亞歷山大一世率領大軍威風凜凜賓士在法蘭西大地上時,作為打敗拿破崙的主力的沙皇俄國,其榮耀也達到了高峰。此後40年中,俄國以「神聖同盟」骨乾的身份,扮演「歐洲憲兵」的角色,包括出兵鎮壓了本來與己無關的匈牙利革命。
但1853—1856年的克里木戰爭使沙俄從榮耀的頂端跌落到了恥辱的谷底,本來想從多年的手下敗將土耳其身上再咬下一塊肥肉,沒想到遭遇英、法兩國的橫加干涉,在這場戰爭中,沙俄的落後和腐敗暴露無遺,從槍到船到路,都和英法差了一大截。沙皇尼古拉一世在作戰連連敗北的情況下精神崩潰服毒自殺。重振這個老大帝國的重任落在了他的兒子——亞歷山大二世身上。
亞歷山大二世從小就接受了作為一個皇位繼承人的培養,在他的老師,主張實行較寬松的君主制的茹科夫斯基的影響下,也能接受一些民主思想,他年輕時代周遊歐洲各國,開闊了眼界,也更能反思俄國的現實。
亞歷山大二世明白落後的農奴制已經成為俄國落後的根源。當時俄國90%的人口是農奴,被完全束縛在土地上,生產效率十分低下,而且也嚴重妨礙了以自由僱傭勞動為基礎的資本主義的發展。但數百年來農奴制與沙皇俄國的統治基礎緊密結合,以至於歷代多少高瞻遠矚的雄主,包括彼得一世和葉卡捷琳娜二世都不敢去打開這個潘多拉的盒子。但歷史已經將責任無可推卻地放到了亞歷山大二世面前,克里木戰爭之後,俄國農奴反抗運動一年比一年高漲,遲一天改革,問題就更嚴重一步。
實際上,亞歷山大從繼位那一天起就已經決心實行改革。1857年,他成立了「農民事務總委員會」,開始籌備改革。1861年3月,沙皇終於下詔進行改革。改革的核心有兩點:一是宣布廢除農奴制,農奴全部獲得人身自由,包括遷徙、婚姻、改變職業、擁有財產、訂立契約等;二是規定全部土地為地主所有,農民按照規定贖買一小塊土地,贖金數額為土地實際價格的兩三倍,農民支付一部分,其餘由政府以有償債券的方式代付,農民必須在49年內還清本息。改革還有其他一些方面,如將獲得自由的農民組織到公社中,公社的公職人員由農民選舉產生,但必須服從地方行政機構的管理。
從亞歷山大的改革條文中,充分可看出他的良苦用心。農奴獲得解放之後的關鍵是土地問題。連帶土地解放農奴,讓農奴無償獲得他們一直所經營的土地在一場改革(而不是革命)中是不可能的。因為土地的產權本來為農奴主所有,農奴的經營權是同他們的農奴義務結合在一起的。亞歷山大想最大限度地使封建貴族和農奴都滿意,在巨變的同時維持國內局勢安定,讓農奴以贖買的方式獲得土地或許已是最佳的選擇。說俄國1861年改革只是封建主對農民的一場掠奪顯然是對歷史不負責任的解釋。許多農奴解放之後由於土地減少等原因在經濟上仍然不能自立,必須以封建地租的方式接受地主的剝削,改革是不徹底的,但畢竟已邁過了最艱難的一步。
改革最深遠的影響是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大批取得了自由身份但缺少土地的農民涌進城市做工。上層建築為了適應經濟基礎的改變,也做了一些改革,如設立地方自治機構和城市自治局,司法上引進陪審制度,給予大學廣泛的自治權等,1874年開始軍事改革。
但是,亞歷山大統治後期思想越來越趨向保守,俄國離真正的憲政還很遙遠。
被解放的農民由於土地減少、支付贖金,以及由改革帶來的混亂破壞了以前的那種安定感,反抗斗爭更加激烈了,1860年農民騷動126次,而改革之年1861年增至1176次。但俄國的政局大體上仍保持穩定,終於度過了這段混亂的時期走向新時代。亞歷山大本人則成為打開潘多拉盒子的犧牲品,他成為歐洲歷史上遭到刺殺最多的帝王之一。從1866年到1880年,亞歷山大二世遭到的精心策劃的未遂刺殺至少有5次。1879年,激進組織民意黨判處亞歷山大二世死刑,組成了刺殺組織訓練專門的刺殺人員。在經過兩次未遂刺殺之後,民意黨的不懈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1881年3月1日,埋伏冬宮拐角的刺客將炸彈投降經過的沙皇馬車,將沙皇的衛兵炸成重傷。沙皇以為自己又逃過一次刺殺,他從馬車里出來,想察看傷者的傷情並說幾句安慰的話,這時又一顆炸彈飛了過來,沙皇倒在血泊中,終因流血過多而死。他的改革成了他被殺的重要誘因,這也許是他始料不及的。
在亞歷山大二世時代,由於克里木戰爭的失敗,俄國一度被關在歐洲大門之外,轉而將它的侵略野心投向東方。沙俄利用中國清政府困於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時機,使用誘騙加武力威脅的方式,先後通過《中俄璦琿條約》和《中俄北京條約》割佔了中國東北大片領土。60—70年代,俄國先後征服了中亞的浩罕、布哈拉、希瓦三汗國,基本確立對中亞的統治。普法戰爭之後,俄國在歐洲又開始活躍起來,1873年與普、奧組成了「三皇同盟」。
亞歷山大二世對歷史的影響,主要是通過1861年改革,終於突破了阻礙俄國發展最大的瓶頸,俄國在19世紀後期資本主義的發展明顯加速。歷史是最公正的裁判,亞歷山大二世的改革盡管不徹底,但終被證明是推動歷史進步的。
亞歷山大二世創立了國家杜馬制度,國家杜馬制度到今天的俄羅斯仍然存在。
「國家杜馬」的稱呼是從舊俄國套用過來的。
「杜馬」一詞,是俄文(дума)音譯,意為「議會」。沙皇俄國原是封建專制國家,1905年爆發革命運動後,沙皇尼古拉二世為緩和政治危機,於同年9-10月間宣布召集「國家杜馬」,賜予一定權力。1906年和1907年,產生了第一、第二屆國家杜馬,但隨後不久就被解散。後來又產生了第三、第四屆國家杜馬,其權力都不大,但名義上是國家的議會。1917年十月革命勝利後,蘇聯建立了「議行合一」的蘇維埃制度。1993年,俄羅斯又恢復「國家杜馬」的稱呼。
俄羅斯的國家杜馬是1993年建立的。在此之前,俄沿用蘇聯時期的辦法。蘇聯的議會是「人民代表蘇維埃」,其常設機構是兩院制的「最高蘇維埃」,內分聯盟院和民族院。1988年,蘇聯進行改革,「人民代表蘇維埃」改稱為「蘇聯人民代表大會」,其常設機構依然稱「最高蘇維埃」。當時,俄羅斯也照此辦理,建立了「俄聯邦人民代表大會」,其常設機構是「俄聯邦最高蘇維埃」。
1993年10月俄羅斯發生「炮打白宮」事件後,葉利欽總統宣布廢除蘇維埃制度,建立新的聯邦議會,其上院稱「聯邦委員會」,其下院即「國家杜馬」。
俄憲法規定:「國家杜馬由450名代表組成」,「每4年選舉一次」。另據俄國家杜馬選舉法規定,國家杜馬的225名代表在全聯邦選舉中按黨派原則產生,得票率5%以上的政黨才能進入國家杜馬,並按得票率分配議席。國家杜馬另225名代表則在「單席位」選區的選舉中由多數票產生,即在全國設立225個選區,每個選區產生一名代表。新的選舉法還規定,從2007年開始,政黨進入國家杜馬的得票率將提高到7%。

③ 想深入了解俄羅斯帝國的彼得大帝有什麼電影或者電視劇嗎

彼得大帝:1937年符·彼得洛夫執導電影,影片展現了沙皇俄國歷史上的重要人物彼得大帝當政初期的事跡。該片改編自阿·托爾斯泰所著同名小說《彼得大帝》。
除此之外,還有紀錄片《彼得大帝和他的王朝》,耶魯公開課《歐洲文明:彼得大帝》等等。電視劇沒有找到。應該還有一部以《彼得大帝》為名的紀錄片,也是沒有找到資源。

④ 歷屆俄羅斯沙皇

羅斯帝國皇帝世系表

莫斯科公國
1462年 - 1505年 太祖文皇帝伊凡三世(全羅斯的大公)
1505年 - 1533年 太宗睿皇帝瓦西里三世
1533年 - 1547年 世祖桓皇帝伊凡四世

沙皇俄國沙皇
1547年 - 1584年 俄羅斯帝國世祖桓皇帝伊凡四世(伊凡雷帝)(伊凡大帝)
1584年 - 1598年 俄羅斯帝國昭宗愍皇帝費多爾·伊萬諾維奇
(留里克王朝亡)
1598年 - 1605年 鮑里斯·戈東諾夫
1605年 - 1606年 偽沙皇季米特里
1605年 - 1613年 空位時期
俄羅斯帝國皇帝
(羅曼諾夫王朝開始)
俄羅斯帝國高祖平皇帝費奧多爾·尼基季奇·羅曼諾夫(追封,太祖之父)
1613年 - 1645年 俄羅斯帝國太祖孝皇帝米哈伊爾三世
1645年 - 1676年 俄羅斯帝國太宗景皇帝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羅曼諾夫
1676年 - 1682年 俄羅斯帝國文宗穆皇帝費多爾·阿列克謝耶維奇·羅曼諾夫
1682年 - 1689年 俄羅斯帝國德宗閔皇帝伊凡五世
1689年 - 1721年 俄羅斯帝國世宗武皇帝彼得一世
1721年 - 1725年 俄羅斯帝國世宗武皇帝彼得一世(彼得大帝)
1725年 - 1727年 俄羅斯帝國成宗懿皇帝葉卡捷琳娜一世
1727年 - 1730年 俄羅斯帝國定宗敬皇帝彼得二世
1730年 - 1740年 俄羅斯帝國仁宗康皇帝安娜·伊萬諾夫娜·羅曼諾夫
1740年 - 1741年 俄羅斯帝國哀宗惠皇帝伊凡六世
1741年 - 1761年 俄羅斯帝國宣宗章皇帝葉麗扎維塔·彼得羅芙娜·羅曼諾夫
1761年 - 1762年 俄羅斯帝國中宗襄皇帝彼得三世
1762年 - 1796年 俄羅斯帝國聖宗高皇帝葉卡捷琳娜二世(葉卡捷琳娜大帝)
1796年 - 1801年 俄羅斯帝國憲宗肅皇帝保羅一世
1801年 - 1825年 俄羅斯帝國高宗明皇帝亞歷山大一世
1825年 - 1855年 俄羅斯帝國武宗元皇帝尼古拉一世
1855年 - 1881年 俄羅斯帝國神宗文皇帝亞歷山大二世
1881年 - 1894年 俄羅斯帝國明宗成皇帝亞歷山大三世
1894年 - 1917年 俄羅斯帝國烈宗貞皇帝尼古拉二世

⑤ 沙皇的影片評價


曾經的俄羅斯文學與前蘇聯電影,對於中國人來說,有著太多足以頂禮膜拜的記憶。
然而,隨著前蘇聯的解體,俄羅斯民族似乎越來越淡出了我們的視線,不知道這個國家的人們在忙些什麼。
近年來,俄羅斯電影鮮見能令世界矚目的佳作,2009-05-01上映的以俄羅斯首位沙皇伊凡四世為題材的歷史傳記影片《沙皇》,也讓我頗感失望。

有關沙皇,有關伊凡四世,我網路到的資料如下——
沙皇(Царь)是俄羅斯帝國皇帝1546年到1917年的稱呼。第一位沙皇是伊凡四世,最後一位沙皇是尼古拉二世。1721年彼得大帝改名皇帝。但直到1917年為止,俄國的統治者一直都稱為沙皇。
俄語中沙皇(Царь)一詞中的「沙」來自拉丁語凱撒(Caesar)的轉翻譯音(Цезарь),Царь就是「大皇帝」的意思。
在15世紀,俄國流傳一種說法,莫斯科大公是拜占庭皇帝的繼承者。在君士坦丁堡落入土耳其人手中後,拜占庭帝國和皇帝的權力就落入了莫斯科大公的手中。到伊凡四世時期,大公稱號顯得權力不夠大,於是1547年1月16日伊凡四世加冕為沙皇。
伊凡四世·瓦西里耶維奇(Иван IV Васильевич,1530年8月25日~1584年3月18日),又被稱為伊凡雷帝(Иван Грозный)或者「恐怖的伊凡」、「伊凡大帝」。瓦西里三世與葉琳娜?格林斯卡婭之子,是俄國歷史上的第一位沙皇。1533年至1547年為莫斯科大公,1547年至1584年為沙皇。
1547年開始,伊凡四世實行獨裁統治。對內政策的方針是反對大貴族分立主義,具體表現在1565年建立了沙皇特轄地區制,給貴族勢力很大的打擊。打破了領主政體對沙皇的一切權力限制,而以前的大公權力很小,受領主們很多限制,伊凡四世消除了領主政體,建立沙皇專制政體,打擊地方割據勢力,統一俄羅斯,建立了中央集權。伊凡大帝一生取得許多令人驚訝的非凡成就,他使俄羅斯躋身歐洲強國之林。
伊凡四世是當時莫斯科最優秀的演說家,他酷愛讀書,博覽群書,尤其閱讀了大量歷史書籍。擅長寫作,對俄語有很高的造詣,是當時俄羅斯第一流的語言學家和作家,雖然大多數作品已經失傳,現存的作品主要是政治性的,但他遣詞造句的本領和尖刻諷刺的技巧卻躍然紙上。伊凡四世是所有俄羅斯的大公、沙皇文化水平最高的,十分重視俄羅斯文化事業的發展,比如印刷術的推廣就是一例子。
伊凡四世是個富有才智、英明能幹之人,其活動特點是具有遠見和堅定的目的性,並具有進步的性質,伊凡四世在沙皇俄國的開國史上佔有非常特殊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另外一方面,此人生長在階級斗爭和統治集團內部斗爭極其復雜的環境中,自幼即養成意志堅強和冷酷無情的性格,有很強的猜忌心理,好激動,殘忍,對貴族們嚴厲鎮壓。13歲時就下令處死了反對他的世襲大領主,盛怒之下,竟然用手杖打死了長子伊凡太子,使人感到特別驚駭和恐怖。「雷帝」(即「可怕的伊凡」或「恐怖的伊凡」)的外號由此而來。

影片《沙皇》並沒有濃墨重彩地描繪伊凡四世統一俄羅斯,躋身世界強國之林的「豐功偉績」,也沒有刻畫他作為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演說家、作家的風采。而僅僅是表現了伊凡四世作為暴君的殘忍、獨裁的一面。
我個人感覺,對伊凡四世如此簡單的「暴君」定位,忽視其對俄羅斯歷史的貢獻,未免不太客觀,顯現出創作者「小人物」視角看「大人物」的一種小家子氣。
我對俄羅斯的歷史了解有限,但從相關資料上可以感受到,伊凡四世對於俄羅斯的意義,相類於秦始皇對於中國的意義,成吉思汗對於蒙古的意義。作為一統江山的帝王,殘暴與好戰恐怕是難免的,但其功績似乎也不該如此隨意忽視抹殺。
據說,伊凡四世是斯大林與彼得一世的偶像。而此片導演帕維·龍根也曾明言,此片「是一個關於今天俄羅斯的隱喻,而它也同樣指涉斯大林時代。」
或許帕維·龍根對於斯大林時代的暴政有著大多不能釋懷的記憶,需要通過影片《沙皇》展示其心中的「傷痕」。
可令人遺憾的是,影片中創作者在影片中反抗沙皇暴政的力量,主要是來源於宗教的信仰——
影片中的都主教是伊凡四世少年時代最好的朋友,伊凡將其封為主教,希望藉助宗教的力量,為自己籠絡人心。然而都主教不滿伊凡四世的暴政,拒絕與伊凡四世合作,並聲稱伊凡四世將會受到上帝的懲罰。都主教的行為激怒了伊凡四世,伊凡四世將都主教及其信徒全部逮捕處死……
導演顯然想把都主教當作受難基督的化身。然而,都主教除了堅持正義,除了以身殉道,除了堅信上帝會懲罰暴君,並沒有實質性地反抗暴君的有效手段,甚至,連他的教徒也全部遇害。其結果,實在令人懷疑上帝的存在。
對於影片中的伊凡四世而言,根本沒有可以與他抗衡的力量。都主教不是對手,上帝也無能為力。唯一的懲罰,似乎只有他內心的孤獨。

本片的導演帕維·龍根曾在1990年憑借《計程車司機布魯斯》一片榮獲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那是一部小題材影片。
其新作《沙皇》,除了攝影較好地展示了俄羅斯冬季茫茫雪原的美麗景象,更多地卻暴露了帕維·龍根在處理大題材電影方面的駕馭能力不足的缺陷。
主題無力,情節簡單,人物扁平。
扮演伊凡四世的演員像個粗俗的市井小人,完全沒有一代帝王的霸氣與風采。無論是形象與氣質,都令我對伊凡四世完全找不到感覺。

⑥ 俄羅斯第一位皇帝

伊凡四世·瓦西里耶維奇(俄語:Иван IV Васильевич,1530年8月25日—1584年3月28日),史稱伊凡四世(英語:Ivan IV),別稱伊凡雷帝(俄語:Иван Грозный)、恐怖的伊凡(英語:Ivan the Terrible),(1547年1月16日—1584年3月28日在位),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三世與其第二任妻子葉琳娜·格林斯卡婭之子。是莫斯科大公。俄羅斯歷史上第一位沙皇。

1533年,伊凡四世即位,母親暫時攝政,卻苦於大貴族們的橫暴。1547年,加冕稱沙皇。

⑦ 俄劇《葉卡捷琳娜二世》有沒有一些情節是和歷史不一樣的

在俄羅斯帝國歷史上,只有兩個皇帝獲得了「大帝」的名號:一個是帝國奠基人彼得一世,另一個就是葉卡捷琳娜二世。葉卡捷琳娜二世的統治時間持續了近35年,整個十八世紀後半期的俄羅斯就是她的歷史活動舞台。進入葉卡捷琳娜時代

⑧ 俄羅斯版《第一滴血》片名是什麼

叫做 《燧石行動的救贖》。

俄羅斯聯邦(俄語:Российская Федерация,英語:Russian Federation),又稱俄羅斯(俄語:Россия,英語:Russia)、簡稱俄聯邦、俄國。是由22個自治共和國、46個州、9個邊疆區、4個自治區、1個自治州、3個聯邦直轄市組成的聯邦半總統制共和國。

位於亞歐大陸北部,地跨亞歐大陸兩大洲,國土面積為1709.82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一個由194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俄羅斯人,約佔全國總人口的77.7%。

俄羅斯人的祖先為東斯拉夫人羅斯部族。公元15世紀末,以莫斯科大公國為中心,逐漸形成統一的封建國家。1547年伊凡四世改大公稱號為沙皇,1721年彼得一世被元老院授予「全俄羅斯皇帝」的頭銜,並建立俄羅斯帝國。

對外走上了侵略擴張的道路,曾吞並歐亞多個國家,於18世紀中後期葉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謝耶芙娜統治時達到鼎盛時期。1917年十月革命後建立了蘇維埃俄國。1922年12月30日,蘇俄同一戰後從俄羅斯帝國獨立出去的各個國家組成蘇聯。


蘇聯解體後,最大加盟國俄羅斯繼承蘇聯大部分軍事力量。擁有世上最大的核武器庫。在「一超多強」的國際體系中,俄羅斯是有較大影響力的強國,其軍工實力雄厚,特別是高等教育、航空航天技術,居世界前列。俄羅斯是五大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之一,對安理會議案擁有一票否決權。此外,它還是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金磚國家之一。

⑨ 俄羅斯帝國的第一個皇帝是誰

彼得一世是俄國歷史上非常有名的沙皇。他在國內進行一系列的改革,促進了經濟發展。他不斷向外侵略擴張,佔領了波羅的海沿岸地區,打開了「朝向歐洲的窗戶」。他是俄羅斯帝國的第一個皇帝。

⑩ 俄羅斯第一位皇帝是誰

尼古拉二世 的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帝國第一任皇帝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寂寞人生插曲原唱 瀏覽:543
戀愛的滋味韓國電影 瀏覽:305
電影英國人保護一個法國女人 瀏覽:95
舞女大道電影插曲 瀏覽:630
全球票房最高的電影2017 瀏覽:649
快手怎麼上傳電影片段 瀏覽:463
電影誤殺在哪裡可以免費觀看 瀏覽:872
班夫山地電影節上海 瀏覽:777
播放劉德華的古裝電影 瀏覽:538
香港影意志電影節 瀏覽:203
掌趣電影院 瀏覽:452
孟男誕生記2017電影天堂 瀏覽:344
成龍電影爆炸 瀏覽:390
關於她們電影在線2015 瀏覽:630
199年美國電影 瀏覽:797
美國電影最美的少年 瀏覽:475
最新美國愛情電影2016 瀏覽:529
對初中學生有教育意義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77
最近兩年美國電影 瀏覽:815
珍藏電影大全彩色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