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介紹 有關美國種族歧視 的不同歷史階段或時代背景的 文學作品和電影
電影《help》,有關歧視黑人的!還有《綠里奇跡》,這個更偏向人性!《殺戮時刻》,挺不錯的!
『貳』 種族歧視向來是被人所唾棄的,電影界大神都拍出了哪些優秀種族歧視電影
1、撞車
故事是發生在洛杉磯——這個多民族、多文化聚集的大城市。影片的開始就是一起看似普通的撞車事件,以及幾個與這個事件有關的人。然後,鏡頭將我們帶到這次撞車事件發生的前一天,並分別向我們展示了這幾個主要人物在這幾十個小時中所發生的事情。
那個洛杉磯警察局的警察(馬特·狄龍飾),希望能給自己患病的老父親找到更好的醫療救助,但是,在HMO,任憑他如何的請求,負責處理這件事情的黑人職員就是不簽署文件,以允許他父親去找別的醫生。隨後,這名警察在處理交通堵塞的時候,將自己心中的怨氣通通的爆發在一對黑人夫妻的身上。地區檢察官(布蘭登·費舍爾飾)與地位顯赫的妻子簡(桑德拉·布洛克飾)被兩個年輕的黑人用槍指著頭,只能無奈地看著他們搶走自己的越野吉普。回到家之後,心中的恐懼仍未消退的簡,無緣無故地對上門為他們換鎖的墨西哥裔修鎖匠丹尼爾(邁克爾·佩納飾)大發光火。可憐老實的丹尼爾在當天的晚上,又一次讓一名阿拉伯裔的商店店主奪去了他的尊嚴。
黑人偵探格雷厄姆焦急地在尋找著他走失的弟弟,但又不得不受上司的威脅,去面對黑洞洞的槍口……
一個又一個的角色在觀眾吃驚的目光地注視下,由正義到邪惡、由被傷害者到施暴者不斷的轉換著。
2、颶風
這是一部關於美國種族歧視的電影。黑人拳王魯本卡特遭警察誣陷坐了三十年冤獄,幾經周折才重見天日的故事。影片對美國的種族歧視現象進行了抨擊和剖析,導演的立場頗值得贊賞,他並非單純抨擊白人對黑人的歧視,他還試圖傳達一個信息,並非所有的白人都有種族偏見,白人和黑人之間應當對話而不是對立,並且導演並不是枯燥的說教,而是通過情節和演員鮮活的表演來表達自己的主張的,有些部分拍得還相當感人。
黑人拳王魯本卡特似乎天生和警察有仇,十一歲時就被送進感化院(相當於我國的少年犯勞教所),後來自己越獄去當了兵,並且苦練拳術,拳台上他風光無限,把一個個對手都揍趴下。一個拳王應該是很有社會地位的,可是他還是沒能逃脫牢獄之災。他被腐敗的警察誣陷,被判了三個終身監禁(美國的法律就是這么有意思,簡單的加法,不像我國,甲罪判十年,乙罪判八年,兩罪合並執行十五年,可以打折的。)一個黑人青年讀了魯本的自傳之後被深深感動,決心和自己的幾個白人朋友一起幫魯本洗脫罪名。大概導演太過專注於人物形象的刻畫和自己的政治訴求,情節上有些地方值得推敲,監獄也並非如某些監獄片描繪的那麼黑暗,有個獄警甚至和魯本成為了朋友,而典獄長似乎也格外照顧他。另外有一個十分討厭的地方就是結尾的「好萊塢式歡呼」,縱觀眾多好萊塢影片,只要是最後取得了成功,一定會有集體歡呼的場面,有時甚至歡呼的有些無厘頭,本片中得知魯本被釋放的消息之後滿監獄的牢犯都歡呼雀躍如同過聖誕節一般--這些人犯不著吧!並且白白坐了三十年牢,即便洗脫了冤情算是勝利嗎?不過總體上這些缺點還是瑕不掩瑜,本片仍不失為一部佳作。
黑人演員當中我最喜歡的是塞謬爾 傑克遜那種劍走偏鋒的類型,丹澤爾華盛頓雖然是影帝,但是卻對他印象不是很深刻――直到看完這個片子以後。在本片中他成功塑造了魯本卡特這個人物,其表演功力不容小覷。在他被送進監獄以後,他拒絕穿囚服一段很精彩,而被關緊閉時他內心沖突的表現,以及後來在遇到朋友以後內心情緒的劇烈變化都表現得非常生動――內心情緒的表達往往是很困難的。他對一個囚犯的心理把握的非常細膩,如何才能適應監獄的生活呢?無欲無求。這樣心才能覺得自由。這樣的詮釋是非常生動的。丹澤爾華盛頓為了本片准備了兩年並且認真的練習打拳,力求表演的成功,最終他的辛苦也沒有白費,他憑借本片折桂金球影帝。
3、炎熱的夏夜
在美國南方密西西比河沿岸,有一座城鎮叫斯帕特。這個城鎮既小又窮,而且種族歧視十分嚴重。芝加哥的一位大企業家科爾伯特,為了幫助這個小鎮擺脫貧困,來到這里招工建廠,不料在一個十分炎熱的夏夜被人謀殺,身上的900美金也不翼而飛。
多年來斯帕特的治安情況一直比較平靜,這起意外的謀殺案,令剛上任兩天的蓋爾斯警官一籌莫展。他便指派警官薩姆設法搜尋嫌疑犯。當薩姆來到火車站,看到一個黑人覺得不順眼,而且發現這個黑人帶有許多現金,就不問青紅皂白將他逮捕。哪料到,這個叫蒂白斯的黑人青年來頭可不小,他是東部地區費城一名干練的刑事警察,這次是回鄉探望母親。
由於案情復雜,蓋爾斯只好請蒂白斯幫忙,雖然他心裡看不起黑人。就在這時,警官薩姆又抓住了一個名叫哈維的青年,在他身上搜出了死者的餞包和300元現金。警長蓋爾斯武斷地認定哈維就是兇手。然而,蒂白斯根據死者傷口的情況認為兇殺。隨著調查的的深入,警長意外地發現自已的手下薩姆在案發的第二天去銀行存入600美元。這下,警長又把兇手的帽子套在了薩姆頭上。對此,蒂白斯卻不以為然,並據理向警長蓋爾斯說明另有兇手。蓋爾斯固執已見,還對蒂白斯產生不滿,甚至勒令他立即離開這里,不準插手此案。由於蒂白斯的出現,使這個斯巴達鎮的種族歧視的黑勢力十分惱怒,他們揚言"這個黑鬼活不到星期天"。一天,蒂白斯上街辦事,突然遭到4名白人青年的襲擊,好在警長蓋爾斯及時趕到,蒂白斯才免遭暗害。
蒂白斯並未因此離去,依然努力搜集破案的線索。就在此時,一個名明叫珀迪的青年來到警察局控告薩姆強奸了他的妹妹,並使她懷了孕。蒂白斯覺得此事蹊蹺,決定從中下手,打開兇殺案的缺口。蒂白斯打聽到鎮上有位專干非法墮胎的黑婦人,就立即走訪了她。在費了一番口舌後,黑婦人告訴蒂白斯,珀迪的妹妹晚上要來打胎,那個使姑娘懷了孕的男子也會陪她一起來,就在說話間,珀迪兄妹闖了進來,同來的還有小吃店老闆拉爾夫。對照以前搜集到的線索,蒂白斯一下子明白了拉爾夫就是他要抓的兇手。
蒂白斯把真相告訴了珀迪,氣瘋了的珀迪向拉爾夫撲去。拉爾夫開槍打死了珀迪,自己終於落入法網。拉爾夫在警察局裡交待了自己的罪行,全案真相大白。此時,警長蓋爾斯對蒂白斯敬佩不已,並親自把他送上了遠去的列車,這算是他要表示的一點最大程度的誠意了。
4、殺死一隻知更鳥
影片中只有一句話講到了知更鳥。「知更鳥是不會在谷倉里做窩,也不會吃糧食,他只會為人們唱好聽的歌曲」。
19世紀50年代的美國,種族歧視是從上到下的,白人律師接手黑人強奸女白人案後,單純的孩子受到了來自學校同學的恥笑和原告父親的威脅。
父親是個什麼都能解決的父親,所有難題在他手裡都迎刃而解。
可是對於社會上的種族偏見卻束手無策,陪審團的偏見使本來可以無罪釋放的被告又蒙上冤屈。最終導致被告死在獄警的槍下,原因是被告涉嫌越獄。
為什麼要殺死一隻不會在谷倉里做窩,也不會吃糧食,只會為人們唱好聽的歌曲的知更鳥呢?
僅僅是因為他是個黑人,他幫助了白種女人,這個被幫助的白種女人僅僅因為她不想讓白人知道她對於一個黑人有「愛」,為了表白自己的清白,誣陷這只知更鳥。
知更鳥最終死在那些有色眼鏡人的槍下。
BOO這個角色讓我有點看不懂。一個被人遺棄的人,關心著姐弟倆的成長,最後還救了他們的命。
5、美國歷史X(美國X檔案)
這部電影講的是種族歧視的問題,以一種十分偏激的口吻去講一個很敏感的故事,影片充分展示了新納粹主義,矛盾沖突基本上都呈現在了日常生活中,所以要看懂是很容易的,但是關鍵在於你有沒有足夠的忍耐力去堅持把電影看完,如果能,那這部電影真的能比看100部勵志片產生更好的效果,可是,首先知道這部電影的人就少的可憐了,堅持到完的人就更少了,所以它就夠小眾了,不過有無數影評人都把這部電影放在了90年代最好的50部電影的裡面,所以。。。。。。為什麼會堅持不下去呢?因為導演採用了半紀錄的形式來拍攝此片,很具體的描述了兄弟倆人的日常生活,其中出現了大段大段的對話以及爭斗,而主人公偏激的處世方式使他完全給人以畜牲的感覺,尤其是一家人在吃飯的一段,堪稱影史中最經典的大段對白戲。
故事在經過曲折後還是讓主人公回到了正常生活之中,整部電影給人的撞擊是非常大的,會讓你記得一段時間的。
這部電影,除了出色的劇本,支撐整部電影的便是表演了,其中EDWARD NORTON的表演無疑是最出色的,賦予了一個讓人恨得入骨,然後又同情的角色靈魂,這個個性很強的男演員靠《搏擊俱樂部》讓全世界記住了他,不過我認為它最精彩的表演還是在這部電影里,好像他憑這個角色拿過奧斯卡提名,記不清是不是了,反正拿過。他選片眼光的刁鑽程度幾乎是無人能比的,不過他總是能把他們演好,所以,他也成為了本人最喜歡的男演員。
『叄』 美國的種族歧視原因是什麼
應該說,每一個外來民族的到來,都會不同程度的引起本土民族的排斥和歧視。猶太人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自從罪惡的黑奴貿易開始以後,黑奴就被大量的引進美洲。黑人的引進,是作為工具的存在,是為了滿足南方的種植園農業對勞動力的大量需求,並沒有被賦予同等的【人】的意義和權利。所以也就不可能被當地白人平等的對待。對當地的白人來說,黑人就是普通的生產工具,和他們的牛馬沒有什麼差別,將他們看作和自己一樣的美國公民,簡直可以說是侮辱。對黑人的稱呼也是充滿了歧視的【negro】。在南北戰爭之後,黑人被從奴隸制種植園解放出來,獲得了人身自由權。黑人的解放,是為了順應資本主義的發展趨勢,並不是黑人的人格尊嚴得到了完全的肯定。種族歧視的觀念可以說是根深蒂固,黑人的境遇很難在短期內得到完全的改善。由於黑人的地位低下,生活水平較低,收到的教育水平較少,在社會上難以立足,所以導致犯罪率較高,這一切又反過來導致了白人的更加歧視和仇視,可以說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黑人成為了自己本土上的流亡者。當然現在的黑人境遇也在不斷的得到提高,相信以後的黑人會得到更加公正的待遇。
『肆』 您對Skin(2018短片)有何評論
上周四,我剛剛在我的「廣播歷史」課程上觀看了這部影片,因為它在2019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獲得了「最佳真人短片」獎,盡管題材嚴重,但我發現它仍然低於平均水平。一方面,它極具諷刺意味,而且很俗氣,將種族主義刻畫為這種明顯簡化的「帶有SS紋身的「槍手-堅果鄉下人新納粹」,以及他們如何擊敗隨機的黑人看待他們的幽默,並且是擊敗種族主義者的唯一途徑他們要給他們自己吃葯的味道。
雖然我不會否認,這些人在這個世界上存在(上帝幫助我為「POC」如果我遇到的實際他們中的一個),皮膚解決這個非常黑暗,嚴重和復雜的問題,並簡化涉及的每個角色;新納粹家庭只是定型的鄉下人美國人,當他們與家人毆打黑人時,他們得到的只是甜點。我的問題是,這些角色不僅沒有真實的感覺,而且故事只是古怪和卡通化的,幾乎就像是從《暮光之城:電影》中撕下來一樣。
從我從有關蓋伊·納蒂夫(Guy Nattiv)導演對這部電影的意圖的文章中讀到的內容來看,顯然,他想表明「上一代人接受了第一代人教給他們的東西」,並希望使用皮膚作為「教育孩子們學習的方式」更好。」盡管我個人不同意這些說法,但不可否認的是,納蒂夫的總體論點和意圖是崇高的。
但是,盡管描繪了一個如此嚴重的主題,但他製作的產品簡直是粗俗,荒謬和卡通化。如果它沒有太重視自己,而實際上給自己呈現了一種風格和願景,那也許會很好甚至很棒。但是,我們拍攝的電影只是《暮光之城:電影》那部分的情感操縱性竊維克莫羅(Vic Morrow)在整個歷史上都成為多個受壓迫和針對性的種族。皮膚沒有什麼可以使它特別或獨特,只有衍生和愚蠢。
『伍』 關於美國種族歧視問題
摘要 種族歧視的表現 倍Ш諶巳青少年報死亡率是白人的十倍Ф成人中Ш諶說乃勞雎示菏
『陸』 從你的視角談談美國的種族歧視問題
美國種族歧視根深蒂固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3日發表的《2004年美國的人權紀錄》指出,種族歧視在美國根深蒂固,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這份人權紀錄說,美國有色人種普遍貧困,生存狀況遠不如白人。據英國《衛報》2004年10月9日報道,2002年,白人家庭凈資產是8.8萬美元,是拉美裔家庭的11倍,接近非裔家庭的15倍。
美國的種族歧視縮影
今天的美國,在種族歧視方面可以說是新舊並存。一方面,舊有的種族主義勢力仍然存在,他們盡管人數不多,但是在美國社會中總是可以掀起大浪。波士頓大學的一位黑人研究生約翰·史利文森對記者說,即使在他就讀的中學、大學里,都有許多種族歧視的影子存在。
他回憶說,2年前,一次自己和同伴到大學的一個俱樂部里玩,剛進門,就感覺到許多白人投來鄙視的目光。俱樂部的服務生上來很不客氣的說,「這里是私人場所,請你們這些黑鬼離開」。同伴告訴他,這里是一個只允許白人進入的俱樂部,老闆有很強的3K黨背景。
記者自己在美國也遭遇到類似的經歷,在波士頓的街頭中,記者曾經遭遇到同樣的異樣眼光和拒絕,盡管彬彬有禮但是冷漠至極,甚至在學校里,同學之間也能感受到。
美國:黑白分治的社會
另一方面,美國的種族歧視從目前來看,開始在新的領域呈現出新的現象,傳統的政治保守勢力也開始介入到其中,簡單的單一種族歧視被文化上的隱性歧視所代替。1968年2月,美國國會曾公布過一份題為《民間動亂問題全國咨詢委員會的報告》,較為詳細地披露了美國社會流行的種族歧視現實,指出:「我們的國家正在分裂為兩個社會,一個黑人社會,一個白人社會——分開的、不平等的兩社會。」
1993年2月,為紀念上述報告發表25周年,設在華盛頓的一個基金會又發表了一份長達350頁的報告,報告列舉了90年代初期盛行於美國的種族歧視現象,其結論是,25年以來,美國各種族之間的不平等不僅沒有改善,反而是「進一步加劇了」。
美國學者注意到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一方面是美國存在的較強烈種族歧視,另一方面,美國社會的任何行為,都擔心會被帶上種族歧視的印記,一位研究人員就告訴記者,簡單說,就是大家都知道種族歧視不好,但是大家都會有意識無意識的犯種族歧視的毛病。就在這樣的怪圈中間,美國的種族歧視仍然繼續。
『柒』 美國種族歧視的根本原因和實質
歧視的原因是差異,貧富差距只是差異的一部分,不是全部。
日本是地球上民族成分最單一的地方,財富都集中在東京,結果東京人歧視日本人,京都人歧視東京人,你上哪兒講理去?
美國種族問題的起因是奴隸制和種族隔離,但讓事情變得無法解決的是美國本身的特質。
如果美國真的只有黑人和白人,兩撥人談判其實是最好解決的,美蘇矛盾那麼激烈最後都能坐下來談。反過來當你有幾十伙人的時候,那一定是談不成的。美國的多樣性世界第一,無論是種族,民族,宗教,文化……更不要說階級了。
自從美國成立之後,美國就成了世界各地矛盾的擴音器,所有的移民都會把他們本地的矛盾帶到美國。印第安各民族之間打,愛爾蘭人和英格蘭人打,德國人和英國移民打,義大利人和老美國人打,亞美尼亞人和土耳其人打,猶太人和白人打,斯拉夫人和西歐人打,中國人分兩岸,日本人分左右,越南人分南北……只要世界有任何一個地方沒有和平,美國就沒法清凈
美國是各路失敗勢力天然的分基地,法國保皇黨跑去美國,德國保皇黨跑去美國,俄國保皇黨跑去美國,西班牙保皇黨跑去美國,大清保皇黨跑去美國,伊朗保皇黨跑去美國……
基督教新教加爾文派的人受不了英國的宗教紛爭,跑去建立了美國,死敵路德派也跟了過來,各自又分幾十個派別……天主教為了追殺兩大邪教也跟著移民來了,還誕生了肯尼迪家族這個天主教代言人。猶太教來得晚但力量大,畢竟是資本主義的最後堡壘,出現了各種猶太人控制美國的傳說。東正教隨著俄國移民湧入。新教徒作為主力也是革命不止,有自己挖出一本聖經的魔教祖師摩門教,有號召信徒得病後不要看病的科學教會……美國的新興宗教有幾千個,比全世界其他地方加起來都多。
於是現在的情況變成了這樣:
A是變性同性戀女性,父親是有日本血統的葡萄牙裔美國人,母親是越戰後逃到美國的越南華裔滿洲旗人,宗教是基督教新教衛斯理宗,上大學時改宗到日傳佛教曹洞宗,職業是平面設計師,支持民主黨,支持清算亞美尼亞大屠殺,反感比爾蓋茨,但支持微軟基於深度學習的人工智慧降噪實現光線追蹤路徑。
B是白右鋼鐵直男,父親是蘇聯移民,摩爾多瓦人,母親是蘇格蘭裔,宗教是美南浸信會,社區大學畢業,工作是建築裝修獨立承包商,支持共和黨,認為中國是萬惡之源,不僅導致美國經濟衰退,而且中國人還空襲珍珠港,分裂了羅馬帝國,吃掉了伊甸園的蛇然後把蘋果交給亞當夏娃,反對進化論,反對日心說,認為登月是騙局,反感比爾蓋茨。
都不提黑人白人,就說這倆人之間怎麼談
『捌』 推薦幾部電影:(反對種族歧視的)謝謝~!
1、撞車
2、颶風
這是一部關於美國種族歧視的電影。黑人拳王魯本卡特遭警察誣陷坐了三十年冤獄,幾經周折才重見天日的故事。影片對美國的種族歧視現象進行了抨擊和剖析,導演的立場頗值得贊賞,他並非單純抨擊白人對黑人的歧視,他還試圖傳達一個信息,並非所有的白人都有種族偏見,白人和黑人之間應當對話而不是對立,並且導演並不是枯燥的說教,而是通過情節和演員鮮活的表演來表達自己的主張的,有些部分拍得還相當感人。
黑人拳王魯本卡特似乎天生和警察有仇,十一歲時就被送進感化院(相當於我國的少年犯勞教所),後來自己越獄去當了兵,並且苦練拳術,拳台上他風光無限,把一個個對手都揍趴下。一個拳王應該是很有社會地位的,可是他還是沒能逃脫牢獄之災。他被腐敗的警察誣陷,被判了三個終身監禁(美國的法律就是這么有意思,簡單的加法,不像我國,甲罪判十年,乙罪判八年,兩罪合並執行十五年,可以打折的。)一個黑人青年讀了魯本的自傳之後被深深感動,決心和自己的幾個白人朋友一起幫魯本洗脫罪名。大概導演太過專注於人物形象的刻畫和自己的政治訴求,情節上有些地方值得推敲,監獄也並非如某些監獄片描繪的那麼黑暗,有個獄警甚至和魯本成為了朋友,而典獄長似乎也格外照顧他。另外有一個十分討厭的地方就是結尾的「好萊塢式歡呼」,縱觀眾多好萊塢影片,只要是最後取得了成功,一定會有集體歡呼的場面,有時甚至歡呼的有些無厘頭,本片中得知魯本被釋放的消息之後滿監獄的牢犯都歡呼雀躍如同過聖誕節一般--這些人犯不著吧!並且白白坐了三十年牢,即便洗脫了冤情算是勝利嗎?不過總體上這些缺點還是瑕不掩瑜,本片仍不失為一部佳作。
黑人演員當中我最喜歡的是塞謬爾 傑克遜那種劍走偏鋒的類型,丹澤爾華盛頓雖然是影帝,但是卻對他印象不是很深刻――直到看完這個片子以後。在本片中他成功塑造了魯本卡特這個人物,其表演功力不容小覷。在他被送進監獄以後,他拒絕穿囚服一段很精彩,而被關緊閉時他內心沖突的表現,以及後來在遇到朋友以後內心情緒的劇烈變化都表現得非常生動――內心情緒的表達往往是很困難的。他對一個囚犯的心理把握的非常細膩,如何才能適應監獄的生活呢?無欲無求。這樣心才能覺得自由。這樣的詮釋是非常生動的。丹澤爾華盛頓為了本片准備了兩年並且認真的練習打拳,力求表演的成功,最終他的辛苦也沒有白費,他憑借本片折桂金球影帝。
3、炎熱的夏夜
在美國南方密西西比河沿岸,有一座城鎮叫斯帕特。這個城鎮既小又窮,而且種族歧視十分嚴重。芝加哥的一位大企業家科爾伯特,為了幫助這個小鎮擺脫貧困,來到這里招工建廠,不料在一個十分炎熱的夏夜被人謀殺,身上的900美金也不翼而飛。
多年來斯帕特的治安情況一直比較平靜,這起意外的謀殺案,令剛上任兩天的蓋爾斯警官一籌莫展。他便指派警官薩姆設法搜尋嫌疑犯。當薩姆來到火車站,看到一個黑人覺得不順眼,而且發現這個黑人帶有許多現金,就不問青紅皂白將他逮捕。哪料到,這個叫蒂白斯的黑人青年來頭可不小,他是東部地區費城一名干練的刑事警察,這次是回鄉探望母親。
由於案情復雜,蓋爾斯只好請蒂白斯幫忙,雖然他心裡看不起黑人。就在這時,警官薩姆又抓住了一個名叫哈維的青年,在他身上搜出了死者的餞包和300元現金。警長蓋爾斯武斷地認定哈維就是兇手。然而,蒂白斯根據死者傷口的情況認為兇殺。隨著調查的的深入,警長意外地發現自已的手下薩姆在案發的第二天去銀行存入600美元。這下,警長又把兇手的帽子套在了薩姆頭上。對此,蒂白斯卻不以為然,並據理向警長蓋爾斯說明另有兇手。蓋爾斯固執已見,還對蒂白斯產生不滿,甚至勒令他立即離開這里,不準插手此案。由於蒂白斯的出現,使這個斯巴達鎮的種族歧視的黑勢力十分惱怒,他們揚言"這個黑鬼活不到星期天"。一天,蒂白斯上街辦事,突然遭到4名白人青年的襲擊,好在警長蓋爾斯及時趕到,蒂白斯才免遭暗害。
蒂白斯並未因此離去,依然努力搜集破案的線索。就在此時,一個名明叫珀迪的青年來到警察局控告薩姆強奸了他的妹妹,並使她懷了孕。蒂白斯覺得此事蹊蹺,決定從中下手,打開兇殺案的缺口。蒂白斯打聽到鎮上有位專干非法墮胎的黑婦人,就立即走訪了她。在費了一番口舌後,黑婦人告訴蒂白斯,珀迪的妹妹晚上要來打胎,那個使姑娘懷了孕的男子也會陪她一起來,就在說話間,珀迪兄妹闖了進來,同來的還有小吃店老闆拉爾夫。對照以前搜集到的線索,蒂白斯一下子明白了拉爾夫就是他要抓的兇手。
蒂白斯把真相告訴了珀迪,氣瘋了的珀迪向拉爾夫撲去。拉爾夫開槍打死了珀迪,自己終於落入法網。拉爾夫在警察局裡交待了自己的罪行,全案真相大白。此時,警長蓋爾斯對蒂白斯敬佩不已,並親自把他送上了遠去的列車,這算是他要表示的一點最大程度的誠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