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歐美電影 > 美國電影經典絕倫片

美國電影經典絕倫片

發布時間:2022-07-25 13:03:22

Ⅰ 求美國70,80年代經典電影

Agnes of God
神跡奇案(愛情,背叛和謀殺)
1985年 美國
導演:諾曼.朱伊森
演員: 簡.芳達、安.班克勞夫特、梅格.蒂里
類型: 文藝/宗教、信念
故事發生在加拿大的法語區。一座教堂中,年輕修女阿格妮絲懷孕、生下嬰兒並把他弄死。然而,對這些事她自己好象一無所知。法庭委任心理醫生瑪莎前去調查。瑪莎原以為這一定是一起偷情和殺嬰事件,而阿格妮絲不是在撒謊就是精神失常,但她越是調查,發現真相遠遠沒有她想像的那麼簡單。影片結尾並沒有揭開「真相」,因此也避免了懸念的俗套。精彩絕倫的對白、極具穿透力的思辯性、拿的起放得下的高超表演,使得該片成為洞察宗教信念的優秀之作。

Hours at Munich
慕尼黑21小時
1976年 美國
導演:威廉.格雷厄姆
演員:威廉.霍爾登\雪莉.奈特
類型:驚險/電視電影,真人真事,奧運會,體育
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阿拉伯恐怖分子謀殺了11名以色列運動員。此片外景地採用事發地的真實場景,忠實地演繹了這一悲劇事件。

Airplane!
逢凶化吉滿天飛(空前絕後滿天飛)
1980年 美國
導演:吉姆.亞伯拉罕斯、戴維.祖克
演員: 羅伯特.海斯、朱莉.哈格蒂、萊斯利.尼爾森
類型: 喜劇
70年代好萊塢災難片泛濫成災,其必然結果就是出現一部令人叫絕的諷刺片。本片講一個飛行員在空姐女朋友離他而去、機組人員食物中毒、地勤無法配合的情況下,毅然決定降落的故事。影片接二連三地嘲諷當時的走紅電影,頗有一點為《驚聲尖笑》打先鋒的味道。要充分欣賞本片,必須熟悉那個年代的災難片。片頭的飛機穿雲層是嘲笑《大白鯊》,看出來了吧?1982年推出續集,將場景搬到太空船上,將搞笑上升到遙遠的蒼穹。

Aliens II
異形2
1986年/137分 美英合拍
導演:詹姆斯·卡梅隆
主演:西格妮·韋弗
類型:恐怖、科幻、驚悚
莉德麗在第一集擊敗異形後,在外太空漂流多年後獲救,但公司出於利益考慮不願相信她關於異形的描述。但公司很快發現異形出現的V168星球的太空殖民地與地球失去了聯絡,於是決定再次派陸戰隊出發。莉德麗為了讓自己不再受噩夢糾纏,也為了人類的未來,毅然決定重返異形地獄。
莉德麗隨同陸戰隊員進入太空殖民地才發現,大量異形已經把那裡變成一座死城,只有一個小女孩得以倖存。陸戰隊員在異形的攻擊下很快潰不成軍,前來接他們撤退的飛船也遭到異形的攻擊墜毀,莉德麗再次面臨生死絕境。
莉德莉和最後幾個陸戰隊員試圖死守,等待救援,結果還是被攻了進來。公司代表在如此緊要關頭還試圖帶回異形活體牟取暴利,甚至要犧牲莉德麗的性命,最後卻自身難保。莉德麗和陸戰隊員希克斯在人造人「主教」的幫助下,終於殺出一條血路沖上飛船。莉德麗在飛船起飛的最後十幾分鍾里,為了對小女孩的承諾,又殺出飛船,救回了小女孩,並摧毀了異形的老巢。飛船起飛之際,殖民地的核反應堆發生大爆炸,異形「地獄」被徹底滅。
異形之母跟蹤莉德麗而來,出其不意將「主教」撕碎。莉德麗鼓起餘勇,把異形甩出外太空。太空船上只剩下三個人了,但莉德麗終於能夠安心睡著了。
卡梅隆這部自編自導的恐怖片,雖然也是很類型化、公式化的產品,但仍然透露出導演的個人趣味和傾向。整個故事,可以說,除了主角是女性之外,並沒有多少出奇之處。具體到細節,無論是恐怖氣氛的營造,還是恐怖元素的設置,都不出好萊塢生產線的大路貨規格。只是在非主線的情節中,才能感受到導演的獨特之處。
莉德麗和小女孩的關系,是最富卡梅隆影片色彩的角色設置。情同母女的關系導致了影片結尾處的大決戰場面,「我不會離開你的,直到死」,這是母女間的承諾,恐怕也是卡梅隆心中的渴望。把個人真實強烈的感情帶入模式化很強的類型影片,不能不說是一種控制能力和表達慾望的體現,而這一點在好萊塢商業電影中相信很難做到。
(異形1 是英國拍的)
《飛越瘋人院》:【領銜主演】: 傑克·尼科爾森 魯威斯·弗萊徹 威廉·瑞德費奧德 丹尼·維托
【導 演】: 米洛斯·弗曼
【出品公司】: 華納
【出品時間】: 1975年11月20日
【出產地區】: 美國
【影片類別】: 其它/劇情

米洛斯·福爾曼的《飛越瘋人院》
是美國70年代社會電影的代表作,
作為反體制化電影的代表,
它同魯迅的《狂人日記》一樣用狂人的雙手
撕下了吃人社會的面具。
影片對大工業化禁錮的反抗、
對政府強權的嘲諷以及對體制化的警醒,
啟迪了之後的美國電影
瘋人院和瘋人對立而特殊的關系
成為了政府化與無政府化的隱喻。

當《飛越瘋人院》前面被加上了各式形容詞之後,它已
經不是作為一部故事性電影而存在了,關於它的情節、人物
構成以及拍攝方法和導演技巧,都已經在人們對它的不斷了
解和思考轉化成象徵符號,而《飛越瘋人院》本身也成為了
沖出體制束縛的符號。米洛斯·弗爾曼從來是以平實的紀錄
片風格講述故事的導演,而他所要求的重點就是在於影片本
身內容的吸引力。影片用5次病人與醫生之間的小組對話串起
了整個故事的發展脈絡,而從不斷加深的談話內容中,也將
政府因為統治而對民眾的虛偽和卑劣展示出來

All That Jazz
浮生若夢(爵士春秋)
1979年/120分 美國
導演: 鮑勃·福斯
演員: 羅伊·謝德、傑西卡·蘭格
類型: 歌舞、文藝
本片堪稱導演福斯的預見性自傳,片中描寫的內容在影片上映十年後變成了現實。喬是百老匯著名的舞蹈設計家,同時也是一位電影導演,在他拍攝的喜劇片《正直人》挑選演員中有他的前妻、女兒、女友,還有用色相引誘他的克多莉亞,這些最終導致他感情上的脆弱,開始厭愛。當他的影片公映後他也走向「死亡天使」。本片是一部音樂歌舞片,集七十年代爵士樂之大成。在1980年第3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上獲得金棕櫚獎,獲52屆奧斯卡(1979)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剪輯,最佳音樂三項金像獎。

Cape Fear
恐怖角(海角驚魂)
1988年/128分 美國
導演: 馬丁·斯科西斯
演員: 羅伯特·德尼羅
尼克·諾爾蒂
傑西卡·蘭格
類型: 恐怖
14年前,律師薩姆出於對被告行為的憤恨,故意隱瞞了有利於邁克爾的證據。目不識丁的邁克爾對此毫無察覺,他因強奸罪被判入監14年。在獄中,邁克爾開始自學法律,並發現了薩姆對他的背叛,於是決心報復。出獄後,他開始了一系列的進攻,意欲破壞薩姆的家庭和事業。而此時薩姆對此毫無察覺,他的妻女也險遭殺害....
該故事在1961年曾經搬上銀幕,由格里高利.派克與羅伯特.米秦等主演,他們均在新版中作客串.

好了,還有不少啊!

Ⅱ 有什麼好看的美國科幻電影

美國好看的科幻電影當屬於漫威系列,這可以說是美國科幻電影經典中的經典,觀看美國科幻電影一定要看的這些。

首先就是各大漫威英雄聯合出演的《復仇者聯盟》,被流放的神明洛基帶著自己的小弟齊塔瑞人來找地球麻煩,於是鋼鐵俠,蜘蛛俠等等為了拯救地球,為了拯救人類匯聚在了一起,成功拯救了人類,《復仇者聯盟》已經拍攝到第四部了,其他劇情就不一一介紹了,總之每一部都非常精彩,值得觀看。

然後就是剛才在《復仇者聯盟》裡面提到的鋼鐵俠,蜘蛛俠,雷神等等各自的自傳電影,講述的就是每一位英雄人物的英雄故事,也是非常的精彩絕倫,讓人一看就欲罷不能想要一看到底的感覺。

所以總的來說美國科幻電影當屬於漫威系列這些英雄電影是最值得觀看和記憶的。

Ⅲ 跪求幾部經典的好萊塢電影

【電影《海上鋼琴師》】
原片名 La Leggenda del pianista sull ' oceano(義大利文)

系列簡介
義大利導演托納托雷的三部作品——《天堂電影院》(又譯星光伴我心),《海上鋼琴師》(又譯聲光伴我飛),《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又譯真愛伴我行),我們可以將它們定義為「時空三部曲」或者是「尋找三部曲」。導演運用了一種相同的敘事結構——「回到」,讓我們不斷穿梭於「現在」與「過去」之間。

[編輯本段]2.劇情
一九零零年的第一天。郵輪維珍尼亞號載著熙熙攘攘的歡呼人群在紐約港靠岸。在夢想的鼓動下黑壓壓的人流涌下船,迎接充滿可能性的美好未來。喧囂過後,船上除了船員所剩無幾。添煤工人Danny Boodman於是偷偷跑到餐廳搜羅客人遺落下的貴重物品,結果一無所獲。失望之餘,他在鋼琴架上發現一個漂亮的嬰兒。他抱起嬰兒,看見他的目光清澈,皮膚白凈。Danny Boodman對這意外收獲十分驚喜,於是收留了這個孩子,起名叫Danny Boodman T.D.Lemon Nineteen Hundred(丹尼 博德曼 T.D.雷蒙1900),紀念這孩子在新世紀的第一天被他收養。
善良的Danny Boodman十分疼愛小1900,教他讀書,不讓他受苦。但因為沒有任何出生證明之類的文件,Danny Boodman害怕1900會被別人搶走,不許他離開船艙一步。
在1900八歲時,Danny Boodman死了,在懵懂的1900於生離死別前迷茫時,突然聽見遠處傳來美妙動人的聲音,他回過頭,身邊一個亞洲女人告訴他,這是音樂。
幾日後,1900在夜裡偷偷溜進餐廳,來到白天專屬樂手演奏娛樂上等乘客的鋼琴前,彈起了自己即興發揮的曲子。歌聲吵醒了許多乘客,他們好奇的想去探個究竟,卻都陶醉在這小傢伙如天籟般的音樂中。直到音樂停下來,船長才過去對他說,「1900,這一切都違背常規。」年幼的1900任性的回答說:「該死的常規。」 (Fuck the regulations)
幾年後,成人的1900成了維珍尼亞號樂隊的鋼琴師,雖然他從未下過船,但是已經名聲遠揚。在一次暴風雨中,他巧遇了正在暈船的Max,兩個人十分投緣。從此,Max成了他一生的知己。
Max十分欣賞他的音樂才華,但也同時對他固執的不肯下船登上陸地感到困惑。他希望1900能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才華,得到世人的承認,名利雙收,過上好的生活。但對1900而言,世人嚮往的生活對他而言太過遙遠,無法理解,也因此根本不具備誘惑力。
即使彈琴勝過爵士樂的始祖Jelly Roll Morton,讓1900名聲大噪,唱片出版商希望為他錄制唱片,並保證他會名利雙收,他的內心依然平靜,安於生活和音樂帶給他的快樂。直到他遇到一個樸素而迷人的女孩。那一天他正在錄制唱片,女孩順著窗子向里看,和他四目相對,盡管女孩僅僅是在用窗戶的反射照鏡子,他卻立刻愛上了她。隨興而發彈奏了一曲為愛情的柔情似水的曲子。(那個女子就是手風琴匠的女兒,老人走出了自己的天地,來到了美國。開立了一家魚店。建立了屬於自己新的世界。而1900卻始終不能釋懷。直到最後一刻。)
在女孩下船的幾周後,1900十分的痛苦,他想去找她。Max的勸說和對愛情生活的憧憬打動了他,他最終決定下船,登上陌生的陸地。那天所有的船員都和他揮手告別,他穿著Max送給他的大衣,緩慢的走下船梯,但當他即將踏上土地時,他茫然的看著偌大的紐約市,凝視了一陣,他突然拿起禮帽拋向遠方,然後回頭,返回了船上。他對Max說,我再也不下船了。
直到許多年後,大戰結束,早已離開維珍尼亞號的Max偶然發現破舊的維珍尼亞號就要被炸掉,他堅信1900在船上,幾經周折,最終找到了他。但是1900執意不肯下船,世界太廣闊了,讓他陌生得害怕,這個船對他就是一切。Max最終悲傷的離去,在遠處目送維珍尼亞號和1900一同被炸彈粉碎。
那天他告訴那個他曾對之提起過1900的傳奇故事的樂器行老闆:1900死了,老闆也感到惋惜,於是把Max因為窘迫賣掉的小號還給了他並對他說,一個好的故事比一個舊小號值錢。帶著僅值舊小號的1900的故事,Max離開了,從此,很少再有人會記起那一生不會踏上陸地的天才鋼琴師和他傳奇的一生。
[編輯本段]3.影片解析
關於電影
這是一部盪氣回腸的詩意旅程電影,那無處不在的鋼琴聲將觀眾帶入1900的心靈深處。影片採用最極端的浪漫主義風格,引起兩極反應:有人視之為傑作,而西方很多人把它看成「最好看的爛片」。影片的缺憾在於人物刻畫,主角太過神秘,讓人無法洞察他的內心世界,因而就很難真正同情他。如果能把心態調離憤青階段,該片則有打動人心的浪漫魔力。
整部片子隨著Max回憶中的1900,與現實中Max追尋1900的下落這兩條主軸,交互穿插,緊緊牽動著觀眾的心,而當Max從樂器行老闆口中得知,Virginian號即將被拆解時,故事也達到了最高潮。
從戰前離開Virginian號之後便未曾聽說過1900消息的Max堅信,1900必定還在船上,他努力延阻了船隻拆解的時間,來到這艘已殘破不堪的廢船上欲尋找1900最後的蹤影。1900還會在船上嗎?還是如Max的期望,已經找了個地方,娶了老婆、生了小孩,並在茶餘飯後之際同她們提起Max這個好友……
除了曲折的情節,幾個精彩的橋段更是令人吟詠不已,包括Max初識1900時,兩人在海上狂風暴雨之際松開了鋼琴的固定栓,坐在鋼琴前隨船擺動著,一邊彈琴一邊在大廳里四處滑動,像極了跳著華爾茲或探戈的舞者;而面對傲慢的Jelly來勢洶洶的挑戰,1900如何展現出他過人的鋼琴天賦,讓與會者由輕蔑轉為震驚;以及那個不知名的女孩(曾與1900用手風琴合奏的老人的女兒。),如彗星般的散發出耀人光芒卻又快速離去,使得1900淡淡的憂愁,回憶的感傷,在片里充斥的偏黃色系影像中,益發顯得鮮明。至於移民懷著夢想乘船來到新大陸,在看到自由女神像之際驚叫「America!」的喜悅,卻也與孤寂的1900看著旅客上上下下的冷漠相映……
1900這個角色,因為孤寂落寞的經歷,使其更能敏銳的看透人心,並藉此彈奏、創作出感動人心的樂曲。但一生面對海洋、面對鋼琴,陸地上的一切,對他來說有著太多的不確定性,使他一直對陸地躑躇不前。正如他所說:「我看不到陸地的盡頭」,或許對1900而言,海天一色的景緻看得到地平線,往返多地的郵輪也有靠港停泊的時候,88個琴鍵是有限的,他可以據以創作無限的樂章,然而陸地上綿延不絕的大城市,是他所看不清也無法掌握的。
【海上鋼琴師】:感傷的海上傳奇
生於船,
長於船,
死於船,
這是一個虛幻的奇跡,一個傷感的故事,也是一個關於他的傳奇。
大海、輪船、鋼琴、陸地、孤獨、友情與天才交織的故事。
孤獨,自從他被拋棄在維珍尼亞號開始就註定了他一生的悲劇,
樂者,自從在丹尼的海葬聽到音樂時就註定與音樂的一生糾纏,
傳奇,自從他無師自通流出的第一首曲就註定了他一生的傳奇,
他有個好長的名字叫【丹尼·伯特曼·T·D·林蒙·1900】。
音樂是他對人生的感悟
他的一生是無根的,終生都在飄泊的維珍尼亞號上,至死也沒有踏足陸地,他的一生就是一艘船與音符所組成。與他最不可分隔的就是音樂,他用率性而為的靈感,譜出最有情的音樂去解讀人生。
他有驚人的音樂天賦,那是一種超忽常規的能量,是一種超敏銳的洞察力,與靈歌之王雷·查爾斯不同,雷·查爾斯是用音樂來完成對生命的依託,而他卻是用音樂去解讀生活,感悟人生,雖然他們對音樂都有異乎常人的感悟力,但卻有著不一樣的執著,雷·查爾斯將一生都放在了音樂這個精神生活上,而對於1900來說,音樂就是他的語言。他用心靈演繹融入了世間百態的樂曲。
他是音樂演繹的天才,輕巧的手指流水般的滑過琴鍵,在他的指尖下所流淌著的就不僅僅是音符,而是對生活的真誠。深情飄逸的曲風,唯美、優雅的飛揚,他的音樂時而精巧,時而大氣,時而細膩,時而磅礴,時而小心,時而大膽,時而激情,時而委婉。他以音樂來體現人物,用音樂來表達情感,用音樂來講述人生,他用音符來代替語言來觸及人們的心靈,聽著他的音樂,就像是聽著人生的經歷,聽著人生總總,他的手在鍵上,但是心如痴迷的樂者一樣隨著自己的音樂一起翱翔。我第一次強烈地感覺到音樂的世界是這么廣闊,原來音樂講述的世界是這么的迷人,這種音樂與人生的立體結合真的是讓人大開眼界,對於音樂也有了另一番的認識。
孤獨的寂寞與他的海上宿命
他一生都在海上,那艘客輪就是他的家,他的執著就是對海的依戀,海是他的宿命。
周而復始的人來人往、悲歡離合、人間萬象,一幕一幕的在他面前上演,他似乎已看盡了人間的繁華、冷漠、凄涼與虛偽,也看盡了人生。
「我寧可舍棄自己的生命,也不願意在一個找不到盡頭的世界生活,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來,不是因為我所能見,而是我所不見……」。
在陸地上,他掌握不了自己的命運,他也無法操縱那幺多的選擇,他的能力僅限於用88個鍵子所創造出來的世界,所以他選擇了不變。船就是他保護自己,囚禁自己的地方,同時也是他與紅塵隔離的地方。沒有身份證,沒有出生證明,這些都不是阻止他去陸地的牢籠,真正是牢寵卻是他的心,是一個在他的心中永遠的家。對於外界的不可知與不確定,他只有幻想、好奇與極大的恐懼。而維珍尼亞號才是他唯一的方向,在這里,他有時像個頑皮自在的孩子,有時卻又孤獨的叫人心酸,孤獨的藝術人生與無盡的大海也就是他的宿命。
我本不信宿命,命由人改,但深思後醒悟,性格豈非宿命,決定人一生,性格就是宿命,而對於1900,他宿命的一生豈非正是他的性格所定。
他是純粹的天才,他的個性是天才與幻想交融,他沒有下船,他選擇了他的幻想世界,他的懦弱似乎有些不正常,有些不可思議,但什幺是正常的?最起碼,他選擇了自己的路,為自己而活,而我們是不是還在為了一些遙不可及的所謂理想而奮斗,是不是還在為了壓力、為了別人而活,對一些唾手可得的卻沒有珍惜,對這些身邊的美好都沒有觸摸過。這豈非也同樣不正常。
友情是世間賜予他的唯一的溫暖
自從出現了光影的留念後,影片里就從來就不缺愛情,但偏偏這個海上鋼琴師卻沒有這樣的好運,對海的依戀,對選擇的恐懼,使他錯過唯一一次去愛的機會,他掰碎了那張記錄了初戀的唱片,他也掰碎了那段沒有結果的回憶。
還好,宿命在剝奪了他愛情的權力後,又給了他一段難得的友情。
這也是一個沒有女主角的電影,影片就是隨著胖子麥克斯的旁白開始,麥克斯也成了他主動與社會相關聯的唯一鈕帶,而與胖子麥克斯的友情也是1900在影片中除了大海與音樂外的最重要的感情寄託,也正是由於這個老友的存在,我們才會覺得他這孤獨的一生有了些許的溫暖。
當胖子抱著唱機,播放著柔情似水的無名樂曲在即將炸毀的維珍尼亞號上尋找他時,隨著影片的剪輯,胖子與柔情的音樂出現在了船上的一些舊地,這時與其說他的行為是尋找,倒不如說是緬懷,緬懷與1900一起走過的日子,緬懷對過去光影的留念。
你為什麼暈船浪?這是兩人多年後再次重逢的第一句話,這也是他們友情最開始的記憶。
胖子最終沒有勸阻1900的最後決定,理解的面對他不歸之路的選擇,這是一種什麼深度的感情,換了是你,你會怎麼做,是自私的拉他下船還是放手讓他達到靈魂的升化。當麥克斯默默地含淚離開即將炸毀的維珍尼亞號時,1900叫住了他,給他講了一個不好笑、但動人的笑話,我也發覺男人與男人之間的傾訴竟也感性、如此動人,也如此傷感,這時我有了一種莫名的悲傷,是一種孤獨的傷感。
吸引你眼球的影片靈魂
整部影片的氣氛都是由這個男人來營造的,從來沒有看過蒂姆·羅思這樣的儒雅,從來沒有見過他這樣的朴實,他的表演是那幺的不著痕跡,洗盡鉛華、渾若天成,驕而不躁。
他賦予了1900最大的生命力,並不年輕帥氣的他,用了富有童稚化的表演,將與紅塵疏遠的海上鋼琴師的無世俗、輕松、自然、雍容的性格進行了最有力的詮釋。他的眼神,親密而疏遠,清轍且憂傷。他將人物進行細節的刻畫,用點托起了人物,「隱」而不發的霸氣,悠然自得的優雅氣質,卻又略帶童稚純真。
在他的演繹下,這個海之子,就像是一個惹人憐愛、頑皮反叛、隨性而為的孩童,卻又有著叫人傷感的孤獨宿命。這會是一個不朽的角色,這會是一個真正的演者,至少是在我的心中。
影片透露出沉靜的歐洲風格,非現在一些狂轟爛炸的好萊塢影片可比,雖然有幾段因要帶出劇情的而設置的回憶也稍嫌突兀與冗長,但這些並沒有影響我對影片的喜愛。它雖有看似稍有荒誕的劇情,但演員出色的表演賦予了影片太多,將你帶入了故事,讓人完全忘了這是一出戲,只是一個關於奇跡的傳說。 當他平靜的抬頭望向天空,那清轍直透入人心靈的眼神至今叫我難忘,看著他隨著爆炸的像涅盤一樣的維珍尼亞號號沉入了海底,留下的唯有心酸與感嘆。
從來沒有一部片子能帶給我這樣的感傷,我想把文字寫的傷感,細膩一些,奈何我生硬的文筆無法達到。這部影片的原聲音樂應該是最有價值,因為每一段流水般的音樂都記錄著他一生中的故事,精彩卻不矯情,平淡卻又不失回味,而他的故事就像是這部片子的直譯名《1900的傳奇》一樣,這是一個奇跡,是一個海上傳奇,傷感的。
此曲只應天上有——觀《海上鋼琴師》
1900是一個被人遺棄在維吉尼亞號蒸氣船上的孤兒,一位善良的黑人燒爐工收養了他。那天,正好是1900年元旦,於是燒爐工給孩子取名為1900。然而燒爐工在一次海上意外事件中喪生,只有8歲大的1900再度成為了孤兒。
1900無意間鬼使神差地來到一等艙舞廳的落地窗外,他第一次見到了與他一生命運交織在一起的樂器——鋼琴。從此,維吉尼亞號載著他用心靈演繹出的樂曲在歐美大陸間往返航行。
從未上過陸地的1900對紅塵俗世深懷戒意。他說,陸地是一艘太大的船,太漂亮的女人,太長的旅程,太濃烈的香水,無從著手的音樂。他看不到陸地的盡頭。縱使後來遇上了一位一見鍾情的少女,他仍然不能邁下舷梯。直到最後,唯一的好友邁克斯告訴他廢船將要被炸毀,他也不願離開,最後,從出生開始就沒有離開過維吉尼亞號的1900殉船於海底。
看過《海上鋼琴師》後,我有一種想要理解1900的沖動,那怕只是一點點。雖然隔著電視屏幕,隔著遙遠的年代,隔著汪洋大海,所幸的是現代電子技術的發展使我們清晰的看到1900純凈得如同嬰兒般的藍眼睛。演員蒂姆·羅斯的精湛演繹使我確信,真的有那樣一個沒有親人、沒有戶籍和國籍的天才鋼琴師曾在海上飄泊過。人世間的誘惑,功名利碌,他都視若無睹。即使是愛情,或可曾讓他魂牽夢縈,但就算那樣,他也只讓畢生之愛凝聚在瞬息:舷窗外移動的少女的倩影,破碎的唱片上夢幻般輕柔舒緩的樂曲,三等艙里膽怯忐忑的一個輕吻。此外,便是鋼琴、遊船和大海,還有浪濤中的平穩與寧靜。八十八個琴鍵上創造的無限的、美妙的、自由自在的音樂,充實了他有限而單純的生命。
1900是優雅的男人。絲紋不亂的深金頭發,纖塵不染的衣帽領結,風度翩翩的舉手投足,才華出眾的自信風采,純凈脫俗的天使面容。他的鋼琴前曾有多少美女為他傾情?他一定是沉浸於自己的音樂而無暇為琴音外的事物分心。
1900的生活單純但不乏人性之美。與養父間短暫的親情,與偶遇的少女瞬息即逝的愛情,以及陪伴他最長時間的邁克斯的友情,都曾滋潤過1900孤寂落寞的心。1900是感情細致而深邃的男人,他的精神和才情都傾注在鋼琴的八十八個琴鍵上。誰能理解他的心聲,誰能讀懂他憂郁而溫柔的眼神,誰是他不離不棄的愛人?惟有流淌於他指間的動人樂符。
若與俗世的生活來對照,影片中1900的言行似乎有不真實的地方。比如,他從未接觸過鋼琴和音樂,但當他的手第一次放在琴鍵上的時候,那些動人的旋律竟能天然一般流瀉而出;他從未受過正統的教育,卻能說出那麼詩意而蘊涵豐富的語言;甚至最後,當朋友邁克斯在那條殘破不堪的,顯然已廢棄很久的遊船上找到他時,1900哪來的食物維持生命?
我想,也只能以一顆詩意而浪漫的心去理解這部影片和1900。影片有意撇開物質的喧嚷,而突出了1900靈魂與音樂的交融,同時引導觀眾與片中或精彩絕倫,或妙趣橫生的音樂達到共鳴。
最後,當天上的一縷光線投射下來。1900仰起平靜的臉,似乎在問上帝,天堂里有鋼琴嗎?
1900舉起雙手在空中虔誠的彈奏,輕盈悠揚的旋律流水般在寂靜的空氣里迴旋。頃刻間,一聲轟響,巨大的火花在海上開放——1900帶著他尚未奏完的樂曲飛升至天堂。
靈魂的深處
是的,我想影片的成功所在就是把我們心中的另一個唯美的自我藝術化,他放大了純潔靈魂以及我們心靈深處的自由。至今無法忘記1900那孤獨卻不頹廢的眼神,無辜,彷徨,令人同情。說同情1900,我們真沒有資格,疲憊的奔波於這個紙醉金迷物慾橫流的世界,拷問自己靈魂的深處,我們為了什麼而活,我們怎麼活,又是什麼支撐著自己,可以沒有信仰,但必須要有信念。--凡

-----------------------------------------------------------

中文片名
死亡詩社
外文片名
Dead Poets Society

死亡詩社經典劇照劇情介紹版本一
1959年,威爾頓預備學院以它凝重的風格受到了當時人們的尊敬。在那裡,教育的模式是固定的,不僅單調而且束縛了思想。然而這一切在一個新教師的手中發生了改變。John Keating 反傳統的教育方法給學院帶來了一絲生氣:在他的課堂里,他鼓勵學生站在課桌上,用一個嶄新的視角去觀察周圍的世界;他向學生介紹了許多有思想的詩歌;他所提倡的自由發散式的思維哲學在學生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漸漸地,一些人接受了他,開始勇敢地面對每一天,把握他們自己的人生。不幸也在這時發生了……
版本二
一群受傳統教育的學生,和一位反傳統教育的老師,在他們之間究竟有什麼是值得我們去深思?學生們在無助的情況下所做的決定又是什麼呢?
版本三
羅賓·威廉斯收起他一貫的逗笑伎倆,飾演一名熱愛文學和人生、鼓舞年輕人發揮個性的50年代英文老師。他在進入新英格蘭的一家重視傳統和觀念保守的貴族學院任教之後,跟校方逐漸產生嚴重矛盾。但學生們卻在他的獨特教學法啟發之下找到自我,對他敬愛有加,可惜在學生家長和學校高層的非議下,老師最終被迫離開。結局時學生紛紛站上桌子聲援老師的一幕足以令人感動掉淚。

心靈應當釋放——《死亡詩社》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學生時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輝煌時刻,誰來帶給我們青春的激情,誰來帶領我們開始輝煌的起點?是伯樂。
影片開場的蠟燭猶如證明了羅賓.威廉斯的行動:燃燒著自己為了青年得其生命精髓。在老師面前他還帶了幾分客套,但在學生面前他是如此的實在與親近。一切只因為真理。
片中的學生們雖然眾多,但個個都是個性鮮明,印象深刻。有的軟弱,有的頑皮有的叛逆——這些面孔就是年輕時的我們。一所歷史悠久、升學率較高的學校對於大人來說,稱得上是孩子的天堂。但再聽聽孩子的看法:對於他們來說私下裡稱之為地獄罷了。
大人想把孩子們打造成自己,適應於這殘酷的社會,可誰來為我們的激情負責?誰來為我們的青春買單?如果青春只有所謂的成績好那是和年齡不吻合的。只有激情、叛逆、個性、奮發,都存在的生命才成其為生命,校園才成其為校園!
這個世界有兩種人:一種人讓社會來打造自己,一種人是自己打造社會。基廷老師的出現就是倡導後面一種方法,他打破了所有的教學模式,Carpe Diem (【拉】抓住今天,及時行樂(=seize the day))。這個詞說通俗一點就是抓住時間做最好的自己。他將這條道理一直貫徹給他的學生。當學生問起他什麼是DeadPoetsSociety他毫無保留的將自己的青春經歷傳給了他的學生,他不再年輕。可他希望真理可以傳承。學生們找到了哪個地方,對於他們來說這不是山洞,是精神的家園。一個山洞可能簡陋,但他們的心確實比這潮濕的山洞溫暖、豐富。這其實就是俱樂部的前身吧。
你們可以封閉我們的白天,但你們不能封閉我們的黑夜!在那裡孩子們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一件事,對於學校來說這是不對的,錯誤的,可這不就是文藝復興嗎?13世紀打破傳統就是這幅情景呀!革命應該是美麗的。
但革命也是流血的,當學校發現孩子們的事情時,青春的弊端也暴露無疑:有告密的,有膽小的。我不想去對這些學生有任何的評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在那種年齡階段。你還無法去對他們的人格做分析。我只記得那句:Captain!MyCaptain!。你可以打倒我們的身體,但你永遠無法打倒我們的靈魂。影片最後的哪個高潮讓我得到了強烈的共鳴。那時,孩子們的青春已不在平凡。理想的種子已根生地固。
人生最難是選擇。每個人經歷過片中尼爾的處境。自己的理想和現實的無情相碰撞。是向現實妥協,還是放飛自己的理想?當然他的方法讓我們應該慎重,生命如此燦爛,確實那容得為別人而活。尼爾之死是對夢想追逐的最高形式。那麼這到底是對還是錯,我無法去正確的判斷,我只知道船長告訴我們:要做生命的主人,而不是生命的奴隸。為了融入社會我們是必須丟失一些浪漫,但還是希望有些東西能夠在我的骨子裡苟延殘存。如果一個人在該沖動的年代沖動不起來,那麼到頭來也許只剩下「可憐白發生」。是,現實和理想永遠有差距。但又如何?醫葯,法律,商業,工程是維生的必須條件。但是詩,愛,浪漫,美這些才是我們生存之原因。
現代生活的節奏,讓我們不得不審視自己為何活著?為何我們一直在做和自己年齡不相符的事?大人們的世界如此復雜,以為學校傳統的教育模式就是對我們最好的保護,但卻一直缺乏著人文色彩。生命的精髓沒人教給我們。就像哪個古板的校長所說:按學校的傳統教學,其他方面任其發展。傳統,傳統!我們存在不是為了傳統,而是為了創新,為了革命。
生命是什麼?在電影里,生命是詩,生命是音符,生命是戲劇,生命是一場演出里最為充滿華彩的那個篇章。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我們應該從電影中借點激情面對生活,在我的學生生涯中很少遇到一個讓我尊重的老師,現實沒有,那麼死亡詩社,我借你來面對現實,我的船長。
正是有了基廷老師的教誨,尼爾才會放開自己展現表演天賦,諾克斯終於大膽追求自己喜歡的女孩,查理才完全放開了自我,膽小的托德也通過基廷找回了勇氣。我們就是劇中人,我們也應該打開自己的心結。
當你的目光炯炯地射向舞台的正前方,當音符漸止,當剎那靜寂之後掌聲雷動,當鮮花與喝彩湧向前台,當你的面孔重又寫滿一個人所應具有的自信,那一瞬間,你彷彿看見了你的理想,是這種理想鼓舞著你,引導著你,哪怕你將會走向死亡--
這就是生命,桀驁不遜的生命。
I went to the woods because I wanted to live deliberately. I wanted to live deep and suck out all the marrow of life!To put to rout all that was not life. And not, when I came to die, discover that I had not lived.
我步入叢林,因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義,我希望活得深刻,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
把非生命的一切都擊潰,以免讓我在生命終結時,發現自己從來沒有活過。
人的一生,其實只需要一課。
--------------------------------------------------------------------

還有很多啊 那那那 暮色 放牛班的春天 夜訪吸血鬼 肖申克的救贖

Ⅳ 請問有誰知道一些 美國電影非常經典的大片要求動作片

怒火功心1,2,玩命快遞123,敢死隊,致命紫羅蘭,死亡飛車,勇闖奪命島,刀鋒戰士,虎膽龍威系列,通輯令,終結者系列,諜影重重123,第一滴血系列..,

Ⅳ 網評好萊塢史上最經典的犯罪電影,至今都無法超越,你看過哪部

《速度與激情》

該片延續該系列電影俊男靚女激情動感的影像風格之外,將更多警匪、動作元素融入其中,槍戰、爆破場面勁爆升級,故事懸念迭起,人物關系峰迴路轉,是該系列電影中最具可看性的超越之作。

筆者認為一部作品能夠大范圍的,不分地域,民族,國家,語言,年齡段,性別,然後長時間的保持著情感共鳴的能力,就應該是在藝術的方向上有一定的建樹。而《盜火線》就是這樣的一部作品。

Ⅵ 求經典的美國電影要好看的最好是二戰時期的

《贖罪》 (人性面前的自我拯救)
《拯救大兵瑞恩》(戰斗場面最好看的)
《帕斯尚爾戰役》(最難忘的一個場面 加拿大軍人為了救他心愛女人的弟弟 獨自走向敵方 一步步將弟弟拖了回來 敵方的人被震懾了 紛紛停火 向他致敬 )
《辛德勒的名單》 (本來是為了發財而拯救猶太人的辛德勒卻在最後發現了人性的真諦,哭著與猶太人們告別,他說他本應該救更多的人 這句話我永遠忘不了的)
《玩謝希特勒》(為了家人的安全一直作為希特勒的教師,輔導希特勒演講,可是最後的時刻,他卻在萬人面前羞辱了希特勒,也最終得到了救贖)
《珍珠港》(講述美國軍人衛國之路,日軍轟炸機轟炸美軍航母的場面真的空前軍後的壯觀)
還有《莫斯科保衛戰》《阻擊手》《野鵝敢死隊》這些都不錯
不過我上面有點評的一定要看哦!
它們不僅僅是電影

Ⅶ 求好看的歐美電影,要求有深度,看後很有觸動的那種。

八月迷情
八月迷情》是華納兄弟於2007年出品的音樂劇情片。在國內又被譯作《八月狂奔》、《聲夢奇緣》《把愛找回來》、《流浪歌手》等。講述了孤兒奧古斯特·拉什(August Rush)(弗雷迪·海默飾)為尋父母來到紐約,在遇到神秘陌生人(羅賓·威廉斯飾)後成為街頭賣藝者,奧古斯特依靠自己非凡的音樂天賦最終與自己父母相認的故事。

香水
十八世紀,讓-馬普蒂斯特•格雷諾耶(本•韋肖 Ben Whishaw 飾)出生在巴黎最骯臟、最惡臭不堪的地方——魚市場上。格雷諾耶天生對氣味有著驚人的天賦:無論惡臭還芳香,他都一一記住,並能輕易分辨各種氣味。
當他在孤兒院長到13歲的時候,被院長賣給了制皮匠。格雷諾耶在制皮鋪過著犬馬不如的生活。機緣巧合,格雷諾耶在香水巴爾蒂尼面前展露了其過人的天賦,進入了香水鋪工作。但格雷諾耶並不僅僅滿足於製作出世界上最芳香的香水,他夢想學得如何保存萬物氣味的方法。巴爾蒂尼告訴格雷諾耶香水的起源地在格拉斯,那裡的人知道保存氣味的方法。格雷諾耶拿著巴爾蒂尼的推薦信來到了格拉斯。
格雷諾耶愛上了青春少女的體香,為了把這種香味保存下來,格雷諾耶最終走上了殺手的道路。

聞香識女人
聞香識女人,是一部於1992年公映的美國電影。電影敘述了一名預備學校的學生,為一位脾氣暴躁的眼盲退休軍官擔任助手。由艾爾·帕西諾、克里斯·歐唐納等主演。其中艾爾·帕西諾在多次與奧斯卡金像獎失之交臂後,終於憑借著此片中傑出演出奪得第六十五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聞香識女人翻拍自1974年迪諾·萊希的同名電影女人香,該片是片中演員維托力歐·蓋斯曼的巔峰之作。而本次的版本除艾爾·帕西諾奪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外,影片還獲得最佳導演獎,最佳影片獎和最佳改編劇本獎三項奧斯卡提名。另有同名中國和義大利小說

綠里奇跡
《綠色奇跡》(The Green Mile),1999年奧斯卡金像獎提名電影,由弗蘭克·達拉伯恩特執導,改編自史蒂芬·金的小說《綠色奇跡》。電影中,主要演員有湯漢斯飾演角色保羅和Michael Clarke Duncan飾演角色約翰考菲。故事講述30年代,保羅是位負責看守死牢的獄長。電影利用倒敘的方法講述保羅在老人院回憶起在當獄長時,高個子殺人犯約翰考菲來到死牢時發生的超自然事件。困擾他許久的尿道炎被約翰考菲治癒。

七宗罪
七宗罪,正式譯名為七罪宗,屬於人類惡行的分類,並由13世紀道明會神父聖多瑪斯·阿奎納列舉出各種惡行的表現。分別是傲慢、妒忌、暴怒、懶惰、貪婪、貪食及色慾。另有著名好萊塢犯罪驚悚電影《七宗罪》。

沉默的羔羊
《沉默的羔羊》根據著名小說家哈里斯·托瑪斯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深刻反映美國社會犯罪問題的經典之作。影片故事繼承了好萊塢恐怖片的傳統,然而影片的敘事方式卻突破了恐怖片的模式,它頗具匠心地將恐怖片與偵探片巧妙地結合成一體。這是一部令人毛骨悚然的心理懸念片,兩位主角的鬥智戲扣人心弦,一個想利用後者越獄,另一個想利用對方的心理分析去搜尋另一名殺手。男女主角有精彩絕倫的表演。

王牌對王牌
《王牌對王牌》又譯作《談判專家》,這部驚險的動作懸疑片是根據美國聖路易斯警察局處理過的一個真實案件改編而成,由加利·格里導演,塞繆爾·傑克遜,凱文·斯帕西聯袂主演。能憑借三寸不爛之舌制服罪犯,僅此一點,便足以令本片主人公丹尼引以為豪了。然而,誰會想到,有一天自己會由談判專家搖身而變為劫持人質的「罪犯」?幸有另一位高手從天而降,與丹尼過足「談癮」,洗清不白之冤。王牌對王牌的挑戰,是智力與勇氣的角逐,是正義與良知的體現!

心靈捕手
手》是一部由吉·士·雲辛於1997年導演的電影,取景地點是馬薩諸塞州的波士頓。故事圍繞在年輕人威爾·杭汀,一個在麻省理工學院擔任清潔工,卻在高級數學方面有著過人天賦的叛逆天才。在教授辛·馬奎爾和朋友查克的幫助下,威爾最終把心靈打開,消除了人際隔閡,並找回了自我和愛情。

美麗心靈
美麗心靈(A Beautiful Mind)是一部改編自同名傳記而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的電影。內容是關於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症但卻在博弈論和微分幾何學領域潛心研究以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數學家約翰·福布斯·納什。傳記是由西爾維雅·娜薩兒所撰寫,於1998年出版,電影則於2001年上映。也有一部大陸電視劇以此為名。

七磅
戰爭之王 軍火交易的內幕
莎翁情史
萬能鑰匙
石破天驚
原罪
生死停留
記憶裂痕
搏擊俱樂部
老無所依
華爾街
海上鋼琴師

閱讀全文

與美國電影經典絕倫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院會計如何做合並報表 瀏覽:908
電影男主角是個攝影師女主警 瀏覽:466
2015八到12月電影 瀏覽:427
恐怖變異人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354
成龍大哥拍的最新電影片 瀏覽:185
關於西藏動畫電影 瀏覽:305
韓國影片中的電影字幕如何翻譯 瀏覽:167
金融電影電視推薦 瀏覽:247
1905電影如何轉格式 瀏覽:671
英男是日本什麼電影 瀏覽:350
類似愛情電影上映 瀏覽:226
多a夢哆大電影大全 瀏覽:584
好看的大俠電影推薦 瀏覽:740
國內搞笑電影推薦 瀏覽:998
15電影網電影城宅男 瀏覽:456
有關音樂與愛情的電影 瀏覽:167
印度電影主角勇者 瀏覽:634
電影院基金 瀏覽:924
蘇州大光明電影 瀏覽:242
淺淺電影網 瀏覽: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