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14屆上海電影節閉幕式暨金爵獎頒獎禮 節目主持人是誰呀,那個女的
陳辰,人名,東方衛視主持人。畢業於上海外國語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曾主持浙江衛視中學生節目(1996-1998)。上海大學生APEC雙語電視競賽。上海電視《小太陽俱樂部》2001生活時尚頻道。上海電視《生活一級棒》5集2002生活時尚頻道。上海東視《娛樂在線》2002新聞娛樂頻道。上海東視《娛樂新聞網》2002新聞娛樂頻道。
2. 潘星貽是誰
你說的是不是潘星誼?
檔案
又名:潘娟
生日:1980年10月11日
忌日:2009年2月20日
星座:天秤座
民族:漢族
籍貫:安徽省安慶市
身高:1.67 米
體重:46 公斤
愛好:駕駛,游泳
特長:英語,鋼琴,演講
學歷: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 99 本
博客:http://blog.sina.com.cn/panxingyi
人物簡介潘星誼是《金粉世家》的三姨太扮演者。原名潘娟。《男孩向前沖》女一號張倩一電視電影「百
合」獎,潘星誼擁有感性女人完美特質的潘星誼也有野性的一面,青春的面孔和妖嬈的身材讓青
春與性感兩種特質完美的融合在一個人身上,也讓她時而鋒芒畢露,時而內秀婉約,時而率性奔放,時而酷勁十足。2009年2月20日上午8時,潘星誼在家中不慎滑倒撞碎魚缸,因碎玻璃將大動脈割破,雖及時送醫搶救,終醫治無效去世。已於22日八點在八寶山舉行追悼會,溫兆倫、陸川等多位她生前的好友搭檔出席。
[編輯本段]演藝之路
嶄露頭角
潘星誼是一個比較陌生的名字,她曾被張藝謀欽點演出過某電視廣告的女主角。她又登上了大銀幕,加入了憑借《東京審判》而聞名的導演高群書的新片《千鈞一發》。
潘星誼的星路從北京電影學院99級表演班開始,潘星誼與「墩子」凌瀟肅、「郭芙蓉」姚晨這對夫婦是同班同學。和「郭芙蓉」姚晨同窗數載,善長音樂和演講的潘星誼是班上的首席司儀,電影學院50 周年校慶晚會,潘星誼做為主持人之一,見證了母校的輝煌,也是從那一天起,她告訴自己,無論多苦多難,都一定要堅持下去,成為最優秀的演員。
「星」在漢語中是一個美妙而充滿光輝的詞輝,潘星誼的星路歷程正是如此,當她的名字還叫做潘娟的時候,帶著一臉雅氣和削瘦的身材來到《金粉世家》片場,幾乎沒有人相信這個女孩兒能演好風姿綽約的三姨太,可是她成功了,不僅演好了,還演得讓人無可挑剔。《金粉世家》是她首部觸電之作,她把三姨太這個風姿綽約女人的八面玲瓏演繹得淋漓盡致。嶄露頭角的她隨後便一發不可收,開始在電視圈開始。《阮玲玉》中,她是外表堅強、內心纖細、特立獨行的新時代女人蘭凌,其表演潛質得到吳倩蓮的稱贊;《開盤》中,她是堅定和知性的檢察官,愛上了姜武這個地產商人;而在《不能沒有她》里,她是高貴、自強、獨立富家千金秦紅,她讓這個對愛情的執著的感性的女人充滿了年輕的直爽和女人味道,舉手投足之間顯出高雅的氣質。演技與外型並重的突出實力的她逐漸成為一顆讓觀眾們眼前一亮的耀眼明星。
成名歷程
歲月匆匆,當年青澀的女孩兒平添了幾分知性的美感,潘星誼沒有辜負夢想,從《金粉世家》中風姿搖曳的三姨太,到潘星誼《阮玲玉》中獨立又敏感的蘭凌,她演出了新時代女性從視野之外到靈魂深處的茫然;從《大江東去》的賀瑤,到《不能沒有她》的秦紅,她完成了從模仿表演到創作表演的蛻變;從「小陳沖」到「謀女郎」,她漸漸磨練出獨有的個性。
所有這些,都沒有《千鈞一發》更值得驕傲,《美麗的村莊》、《我愛你》這一路走來,大銀幕才是演員最好的舞台,潘星誼在《千鈞一發》中以既精準又動情的表演,贏得了前所未有的熱烈掌聲。加盟高群書導演的新片《千鈞一發》,潘星誼顯得很興奮。潘星誼表示,當初接演這部影片的時候是沖著導演來的。可是等到了劇組才知道,原來劇組里只有她一個專業演員。但是,等到開拍的時候,非專業演員那種本色出演的自然和真實卻讓她傻了眼,弄到最後好像自己成了最不專業的那一個了。成都獻映活動結束之後,潘星誼隨《千鈞一發》劇組前往上海,參加6月14日開幕的上海國際電影節,《千鈞一發》代表華語電影的最高水準與諸多國外影片角逐金爵獎,潘星誼是紅地毯上最閃亮的本土明星。
二次綻放
潘星誼的第二次綻放是《阮玲玉》,渴求戀愛、嚮往自由、浪漫的知性和宿命的悲劇,新時期女生的多重人生被她演繹得淋漓盡致。隨後,在張藝謀導演的NEC手機電視廣告中,她飾演了一位感性女生,和大師短短數天合作,潘星誼心領神會、受益非淺。
星光已盡顯無遺,潘星誼卻不願重復過去,對她來說,過往的十多部影視作品,只是一段經驗而不是成績,就像她在博客中寫到:「在央視一套看到自己主演的《羊城風暴》,冷不丁的看到以前的自己,沒有心理准備。不想看,總覺得對自己不滿意,但是還是看了,自然就想起那些微粒的影子,也隱隱感受到了自己的進步與成長。」正是有了這些進步和成長,潘星誼才能在《千鈞一發》中塑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東北警察胡小林,以鮮明的個性和豐富的細節區別於中國影史中任何一個女警察角色,也截然不同於自己以往的角色,坦然接受熱烈的掌聲。對於潘星誼來說,星光是永無止境的,需要用漫長的時間和歷程去磨礪,卸下《金粉世家》和《阮玲玉》的粉黛,也告別「謀女郎」和「小陳沖」的稱謂,素麵布衣靜如花,《千鈞一發》再出發,潘星誼用自信的步伐告訴世界:美麗是一種態度。
[編輯本段]人物點評
潘星誼是影視領域近兩三年來進步最快的女明星之一,《金粉世家》中活靈活現的三姨太,《阮玲玉》中令觀眾心中生起無限惆悵的蘭凌,《不能沒有她》中知性兼具率性的秦紅,憑非凡的演技和多變的塑造力,獲到了媒體和觀眾的喜愛。如果說從前的潘星誼只是演技明星,那麼可以她說在《千鈞一發》中完全洗盡了鉛華,以不著痕跡的生活化表演,成為影片中最重要的一點亮色,把表演推向了另一個層次。
在《千鈞一發》中,潘星誼卸下脂粉,素麵飾演東北女警察胡小林,做為拆彈英雄的助手,潘星誼很好的分配戲,不搶戲,不搶鏡,在哈爾濱的冰天雪地背景下,在驚魂動魄的危機時刻,表演得自然到了極致。
潘星誼影片中數場重頭以中都有潘星誼的精彩表演,如老魚拆第一顆炸彈,胡小林不顧安危在隨時可能爆炸的情況下沖進屋內協助老魚,正是因為幫不上什麼忙,才更顯東北女生的重情重義。如拆彈後局長請老魚吃飯,整場戲胡小林灑脫得體,不經意間彌補了非職業演員的不足。還有在房頂魚桿釣炸彈,胡小林表現出了質朴和心細如發的一面。
在華語電影史中,都鮮有人成功演繹過東北女孩兒的多重性格,而《千鈞一發》在上海電影節展映時,包括一些媒體在內,好多觀眾都認為影片中的潘星誼不是演員,而是和馬國偉一樣是當地的非職業演員,因為憑演技不可能塑造如此逼真的人物,但是潘星誼是真的做到了,其中有天賦和悟性的原因,更多是努力付出終有回報。《千鈞一發》能夠如此成功,除了高群書對電影的掌控能力,馬國偉的神來之筆,潘星誼的真實表演同樣作用巨大,不可或缺。
潘星誼不僅擁有扎實的演技、出眾的外形,還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和靈氣,可以深入淺出地塑造出各類栩栩如生的角色,一出道便以《金粉世家》中的三姨太角色獲得業內好評,被認為其表演可以和何賽飛在《大紅燈籠高高掛》中飾演的三姨太相提並論。
潘星誼在《金粉世家》之後,又成功地出演了《阮玲玉》、《開盤》、《我愛你》、《不能沒有她》等多部影視作品,磨練出多變的風格和開闊的戲路。與高群書導演合作的《千鈞一發》則是潘星誼的又一次飛躍,生動飽滿地演活了調皮可愛的東北女警察胡小林,台詞、神態、氣質帶有強烈的地域特色,獲得導演的高度贊賞。
潘星誼和當下很多女明星不斷制照緋聞、花邊,拍性感寫真不同,潘星誼幾乎不參加和影視無關的活動,拒絕過很多潮流雜志拍攝性感照片的邀請,不藉助任何錶演之外的方式吸引媒體的注意,而是身體力行地關注環保和慈善,在拍戲間隙看電影讀書不斷補充能量。
[編輯本段]演出經驗
2000 年 CCTV-3 《名人回眸》主持
電影學院 50 周年校慶晚會主持
2001 年首都大學生赴西北慰問演出主持,記者
[編輯本段]電影
《幸福成本》 飾:郝霞
《千鈞一發》飾:胡小林
《我愛你》飾:賈 玲
《我們手拉手》飾:周老師
《男孩向前沖》飾:張倩一 獲電影電視「百合」獎
《美麗的村莊》飾:鳳舞
電視劇
潘星誼《金粉世家》飾:三姨太
《阮玲玉》 飾:蘭凌
《大江東去》飾:賀瑤
《天不藏奸》飾:阮萍
《麻辣教頭》飾:高紅紅
《開盤》 飾:周開慧
《春風化雨》飾:陳楠
《不能沒有她》飾:秦紅
[編輯本段]廣告
NEC(張藝謀)謀女郎
北京現代汽車雅紳特
民生銀行金卡
三亞天域酒店
漢王手寫筆
[編輯本段]逝世
2009年2月20日上午8時許,《金粉世家》中扮演「三姨太」的潘星誼,因為在北京家中不小心滑了一跤,撞碎身旁玻璃魚缸後,導致頸部大動脈被割破,送醫院搶救無效身亡。
現場回放 她可能只是為了打個電話
據最早趕到現場的北京記者了解,潘星誼大約是在20日上午7點半左右發生意外的。小區保安告訴記者,早晨他們接到潘星誼消息後,立刻趕到了潘星誼的家裡。「當時,就看到這個年輕女孩躺在地上一動也不動,脖子、胸口那裡不停地往外冒血,她家裡人只能用毛巾把傷口裹上,已經打了120。那女孩爸爸跟我說,他當時正在廚房裡做飯,突然聽到『咣啷』一聲,出來就看到魚缸碎了一地,女兒倒在地上受傷了。」
那位保安還透露,潘星誼的父親說,女兒視力不好,魚缸邊上有部電話,他猜女兒可能是要打電話的時候,不小心滑倒了,撞壞了魚缸。那位保安接受采訪的時候是上午9點多,當記者隨後趕到潘星誼被送往的北醫三院時,得到的已然是搶救無效的結果。一條生命就這樣逝去,誰也無從得知,那個她本來想打的電話,究竟是要打給誰的。
圈內震驚 她的事業才剛剛起步
本報記者隨後聯繫到電影《千鈞·一發》的導演高群書,高群書表示,他當天中午從朋友那裡得知了潘星誼去世的消息,「我根本不信,以為是在開玩笑,朋友說是從陸川那聽說的,我就馬上向陸川核實,後來又打電話給潘星誼的男朋友,他男朋友說是真的,我才相信。」
接著,記者撥通了導演陸川的電話,他是潘星誼的校友和生前好友。陸川告訴記者,自己和潘星誼都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但他們真正認識,還是在一次電影節上通過酈虹導演介紹。潘星誼離世的消息,也是酈虹最先發給陸川的。「我收到她的簡訊,根本不敢相信,回電話過去,她已經哭得稀里嘩啦了,正在幫潘星誼的家人打理後事。」
之後,悲痛不已的陸川把潘星誼去世的消息通過簡訊發給幾位好友,「大家都不信,覺得前幾天才見過這人啊,怎麼可能說沒就沒了呢?尤其是感覺她的事業剛剛走上正軌,又剛剛找到特別滿意的感情歸宿——真是太可惜了!」
留給成都最後的微笑
《千鈞·一發》曾於去年6月來蓉宣傳,那也是潘星誼最後一次來到成都。記者在潘星誼的博客上,還發現了當時的小插曲:6月12日,潘星誼和導演等一行到成都,但其行禮因抗震救援物資過多沒能及時送到,她的箱子中放著所有出席活動的衣服……之後,潘星誼如此寫道:「我一點也不怪機場,也許我的行李沒來,而讓一件救災的物資到達這里,這比什麼都值。」那天下午,這個女孩在成都參加的所有活動上,一直都穿著她從機場出發時的行頭:棒球帽、T恤衫和牛仔褲,笑容燦爛,那是她留給成都最後的笑容。
網友哀悼
「這樣說再見,別醞釀太多傷悲」
打開潘星誼的博客「星際友誼空間」,她燦爛的笑臉躍入眼前,彷彿從來不曾離開。最新一篇博客發布於2月17日,她去世前三天。博客上轉貼了一段溫兆倫的采訪視頻,今年1月6日,她剛剛與溫兆倫的公司簽約,擔任其品牌形象代言人。從她後面的幾篇博客中可以看出,兩人的關系很好。
昨晚7點11分,溫兆倫更新了博客,題目是「星誼,不要走」,言語間透露出自己剛剛去見了潘星誼最後一面——「看到她安靜地躺著,我的眼淚一直沒有停止過,我的大腦一片空白……為什麼老天要這樣安排呢?」而此時,潘星誼的那最後一篇博客後,也出現了大量網友留言,多半都是看到新聞後,特意來表示悼念的。博客的背景音樂依然不斷回響著,是溫兆倫的老歌《昨天的明天》,「你就這樣說再見,別醞釀太多傷悲……」
3. 大型國際電影節獎金情況介紹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8月6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1934年舉辦第2屆後每年8月底至9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恢復舉行。1932年至1942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設「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
威尼斯國際電影設在義大利水城威尼斯,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電影節,它始辦於1932年,被譽為"國際電影節之父",參加該電影節第一屆活動的只有幾個國家,二十幾部影片參賽。義大利政府撥款資助,還專門為電影節建造了電影宮,所以規模逐漸擴大。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義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評獎活動附上法西斯色彩,讓德國和義大利的影片頻頻得獎,引起英、美、法等國家電影界的強烈不滿。反法西斯國家的電影工作者紛紛拒絕參賽。電影節不得不停辦。直到1946年才恢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和其它大型國際電影節一樣,都有自己的宗旨:獎勵世界各地有價值的、有創造性的、並且適合進行國際發行放映的優秀影片,促進世界各地電影工作者之間的交往和合作,並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同時根據形勢的不同,每屆還提出不同的口號。
電影節的大致內容如下:第一,評獎活動。威尼斯電影節設立的獎項很多,有"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義大利電影評論家獎、國際電影評論家獎、國際天主教組織獎、國際電影新聞協會獎、記錄片獎,等等。評獎之前要組成有權威性的評審委員會,我國導演謝晉、陳凱歌都當過評委。中國電影自八十年代以來頻頻在威尼斯得獎。
=============================================
聖丹斯國際電影節
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獨立製片電影節。聖丹斯電影節是專為沒有名氣的電影人和影片設立的電影節。由羅伯特·雷德福於1984年一手創辦,經過這些年的積累,這個美國本土的小電影節已成為獨立製片業的重要精神支柱,許多好萊塢的新銳導演都視其為執導主流商業大片的跳板。而好萊塢大製片公司要找新秀,「聖丹斯電影節」又是不容錯過的人力資源庫。一年一度的聖丹斯電影節每年1月18日-28日在美國猶他州的帕克城舉行,為期11天。
=============================================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Toky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始於1985年的東京國際電影節(T.I.F.F)是當今世界9大A級電影節之一。由東京國際映像文化振興會和東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主辦。電影節定於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舉行。 旨在發掘新人和獎勵青年導演,要求正式參賽片導演的作品不能超過三部。因而入圍導演多為新生代影人。已是一個獲得國際電影節聯盟承認,和夏納、威尼斯等著名電影節齊名的、亞洲最大的電影節。從1992年起改為每年舉辦一次。
=============================================
柏林國際電影節
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歐洲第一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五十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了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舉行第一屆。
主獎有"金熊獎"和"銀熊獎"。"金熊獎"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銀熊獎"授予最佳導演、男女演員、編劇、音樂、攝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別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還有國際評論獎、評委會特別獎等。80年代,每年30~40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放映影片200~300部。電影節每年舉行一次。1978年起,為了和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競爭,提前至2月底到3月初舉行,為期兩周。
柏林國際電影節於1951年在美國或者從更寬泛意義上說在三個西方盟國的倡議下創立。這以後的十年內,電影節已經確立了在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地位。英格瑪·伯格曼、薩蒂亞吉特·雷伊、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安東尼奧尼、羅曼·波蘭斯基和法國"新浪潮"導演讓-呂克·戈達爾、弗朗索瓦·特呂弗、克洛德·夏布羅爾都以他們的影片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巨大的國際性的成功。
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了一個明顯的停滯時期。1971年,在傳統的影片競賽之外創立了新電影國際論壇。1974年,電影節上出現了第一部蘇聯影片,一年後,東德影片也加入進來。政治氣候發生了變化,西德和東德簽署了條約。從此,柏林電影節把自己重新定位為國際電影生產的一面鏡子,使電影節在東西方之間的匯合與調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如今,柏林國際電影節已與戛納、威尼斯等電影節一道成為最主要的國際電影節。它的意義不僅在於吸引了大量觀眾,而且還吸引了許多電影製作人。超過60個國家的報紙、雜志、互聯網、電台、電視台的將近3000名新聞記者蜂擁而來,每年僅公開的電影放映就吸引了超過35萬賓客。
柏林電影節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圍電影參與的競賽單元,在競賽結束,由國際性的評委會頒發電影節主要獎項。
柏林電影節"發現"了一大批電影導演,如今他們的地位已經寫進了電影史。柏林國際電影節的獲獎者包括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安東尼奧尼、讓-呂克·戈達爾、英格瑪·伯格曼、西德尼·呂美特、克洛德·夏布羅爾、羅曼·波蘭斯基、薩蒂亞吉特·雷伊、卡洛斯·紹拉、李安、張藝謀、羅伯特·阿爾特曼、約翰·卡薩維茨和其他許多人。
=============================================
戛納電影節
戛納電影節成立於1939年夏天,而其間因二次世界大戰及1968年「五月革命」的財務因素等,曾斷斷續續進行數年,1969年後的影展活動服日漸穩定,且增設了「導演雙周」,到1971年後,市場交易就愈來愈熱門了…。
在短短雙周之內,影展的活動分為了六個項目:「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會外市場展」。有兩組的評審委員分別評審長片和短片,「正式競賽」的部分由各國電影文化界人士組成,其人選都是頗有聲望的導演、演員、編劇、影評人、配樂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擔任主席,然而,主席常會影響到大獎評審的客觀性,所以,最近幾年常遭人詬病。另外,在非競賽的部分,主要則是提拔新人,以及讓傑出的非商業影片有機會公開映演,且「導演雙周」及「一種注視」幾乎已發掘了不少有潛力或已成功的導演。
有關獎項部分,則分為「金棕櫚獎」、「評委會特別獎」,第一個獎屬於大獎,算是最佳影片,象徵了導演的最高榮譽,第二個獎常選一到三部優良作品頒發,另外則有一些名目不少的個人獎,如:「最佳導演獎」、「最佳演技獎」、「國際青年批評家獎」等不一。競賽部分通常從世界各地挑出二十四部影片,且作為開幕或閉幕的影片,不參與競賽
=============================================
中國長春電影節
中國長春電影節創辦於1992年,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播電影電視部批准舉辦的具有國際性的國家級電影節。每兩年舉辦一次。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播電影電視部、吉林省人民政府、長春市人民政府主辦;長春市人民政府、廣播電影電視部電影事業管理局、吉林省文化廳、中國電影發行放映輸出輸入公司、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和長春電影製片廠聯合承辦 。本屆電影節的宗旨是:友誼、交流、發展。電影節組委會將聘請電影界各方面專家組成評委會。本屆電影節設下列獎項:1、最佳華語故事片獎(包括合拍故事片);2、最佳外語故事片獎;3、優秀華語故事片獎;4、優秀外語故事片獎;5、最佳編劇獎;6、最佳導演獎;7、最佳男主角獎;8、最佳女主角獎;9、最佳男配角獎;10、最佳女配角獎;對獲獎者,電影節組委會分別頒發金鹿杯、銀鹿杯,證書和獎金。
=============================================
中國珠海電影節
中國珠海電影節創辦於1994年,原名「中國珠海海峽兩岸暨香港電影節」由珠海市人民政府主辦。從1996年的第二屆起改為現名,電影節本著加強內地和台灣、香港、澳門地區電影界的交流與合作,而且將跨出兩岸四地的范圍,逐步接納評選海內外由華人擔任主創人員的影片,朝著「國際華語電影節」的目標發展。
=============================================
中國台北電影節
由台北市政府主辦、台北市文化局承辦,台灣電影文化協會、台灣藝術大學執辦。始於1998年,每年一屆。 是台灣地區重要的電影盛會,從第四屆開始把主題定位於「城市、市民、學生」,並由以國際城市為主題的「城市影展」、以「台北電影獎」「台北主題獎」為況賽單元的「市民影展」、以及以國內外學生作品為主的「國際學生電影金獅獎」三部分級成。
=============================================
上海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93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次年獲得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的認證,被歸於A類即非專門類競賽型電影節。至今,上海國際電影節已舉辦了7屆。每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最高榮譽「金爵獎」的8個獎項,都是由來自世界各國的國際評委評審產生的。Oshima,Oliver Stone,Alan Parker,Assayas,IM Kwon-taek等都曾經擔任過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國際評委。為了鼓勵亞洲新人創作、為亞洲電影向世界的擴張搭建平台,電影節於2004年在金爵國際電影論壇下,設立了亞洲新人獎,並資金重獎亞洲電影新人。
上海國際電影節由中國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承辦。當時國家廣電總局將中國第一個國際電影節定在上海還有很深的涵義:上海作為中國電影的發祥地,在相當長的一段歲月里,它幾乎就是中國電影的代名詞。上海文化為中國的民族電影工業帶來了最初的繁華;上海,曾經為中國電影長廊奉獻了最豐富的影像。上海國際電影節可以說是上海這個城市對電影情結的一個還願。
根據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的章程,每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由四個主要活動組成:「金爵獎」國際影片評選、國際影片展映,國際電影交易市場以及金爵國際電影論壇暨「亞洲新人獎」評選。電影節舉辦至今,已經吸引了世界各洲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3823部影片的報名, 959部影片展映,累計票房2770萬人民幣。這是尚沒有完全開放的中國電影市場每年度惟一的一次世界影片集萃,因此,每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對上海及周邊城市的觀眾無疑是一次期待已久的電影朝聖,創辦至今,已經有150多萬人次融入這個中國重要的電影活動中。現在,每年六月期間九天的電影節已然成為上海文化生活一個重要的景觀。
=============================================
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
1946年由前捷克斯洛伐克創辦,每年6-7月間舉辦,為期2周,最高獎為「水晶地球儀獎」,簡稱「水晶球獎」。從1959年起又同前蘇聯舉辦的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交叉舉行。
=============================================
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獎項名稱: 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其他名稱: San Sebasti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創辦時間: 1953年
主辦單位: 西班牙
獎項介紹
Title 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1953年創辦,系西班牙舉辦的最早、也是最大的國際電影節,素有「西班牙國際電影節王後」之稱。電影節得到西班牙政府有關部門及一些企業和私人的支持、贊助,並得到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聯合會的承認。凡未參加過其他國際電影節的各國影片,不受數量限制,經電影節主席及選片委員會審定批准後,都可參加電影節的比賽或會外放映。電影節每年一次,歷來在9月舉行,1961年至1972年改在6月或7月舉行,1973年又恢復在9月舉行,為期10天左右。該電影節1959年至1979年間正式評獎,電影節設「金殼獎」、「銀殼獎」等獎項。
=============================================
要搜集還真不容易,陸續會整理補充當中……
4. 《吉祥如意》好評如潮,這會不會成為大鵬的證明作
2021年1月25日,電影《吉祥如意》發布了終極預告片。這部劇是由大鵬導演的,電影講述的是一位喜劇片的導演突發奇想回到農村的老家,希望拍一部電影。關於一家人如何過年的情形,卻遭遇到了一系列的意外狀況。但是最後,因拍電影而聚齊的家庭成員們還是完成了最終的聚會。電影《吉祥如意》目前的豆瓣評分是8.4分,將於2021年1月29日在全國上映。
此外,大鵬還導演了《屌絲男士》一系列爆笑短劇。隨後參演了《受益人》、《第八個嫌疑人》、《鼠膽英雄》、《奇門遁甲》等多部影視作品。大鵬導演的影片也曾經受到觀眾的質疑,但是其不害怕別人對自己的否定,也從未停下過自己前進的腳步。《吉祥如意》這部電影還入圍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金爵獎,得到了觀眾和專業影評人的稱贊。這部影片也表達了大鵬導演,希望作為在外漂泊的年輕人,能夠多回家看看。小編期待《吉祥如意》的上映,也希望這部電影也能一改大鵬導演之前的作品的風格。
5. 上海國際電影節影後都有哪些
其中伊朗電影《熊》奪得最佳影片獎,中國導演高群書獲得最佳導演獎,墨西哥影片《悲傷成夢》的女主角烏蘇拉·普魯內達登影後寶座,俄羅斯影片《指揮家》男主角弗拉德斯·巴格多納斯則奪影帝桂冠。
6. 上海2008電影節那幾個電影得獎了
搜狐娛樂訊
第七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於6月13日晚隆重閉幕。而此次電影節金爵獎獲獎名單也隨之揭曉:由出演《美麗上海》的香港演員顧美華獲得最佳女演員獎,最佳男演員獎由出演瑞典影片《校園規則》安德魯斯?威爾遜獲得。韓國的《丑聞》獲得兩項大獎(最佳導演和最佳音樂獎),〈茉莉花開〉獲得評委會大獎。〈兄弟〉獲得最佳編劇和最佳攝影獎。〈校園規則〉也同時
獲得最佳攝影獎
7. 歷屆上海電影節獲獎名單
歷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獲獎名單
第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1993年)
金爵獎最佳影片: 《無言的山丘》(中國台灣)
金爵獎最佳導演: 林權澤《悲歌一曲》(韓國)
金爵獎最佳男演員: 簡·德克萊爾 《達恩斯教授》(比利時)
金爵獎最佳女演員: 吳貞孩 《悲歌一曲》(韓國)
評委會特別獎:《 籠民》(中國香港)
第二屆上海國際電影節(1995年)
金爵獎最佳影片:《打破沉默》(瑞士)
金爵獎最佳導演 :埃里克·克勞森《我童年的交響樂》(丹麥)
金爵獎最佳男演員: 讓·皮埃爾·馬瑞勒 《自由列車》(法國)
金爵獎最佳女演員: 郭柯宇 《紅櫻桃》(中國)
評委會特別獎: 《火屋》(阿根廷) 《美國女兒》(俄羅斯)
第三屆上海國際電影節(1997年)
金爵獎最佳影片:《門德爾》(挪威)
金爵獎最佳導演: 菲爾·阿格蘭德《叢林人》(英國)
金爵獎最佳男演員:米歇爾·比高利《旅伴》(義大利)
金爵獎最佳女演員:潘予《安居》(中國)
評委會特別獎: 《安居》(中國) 《門德爾》(挪威)
第四屆上海國際電影節(1999年)
金爵獎最佳影片:《小鎮里的國界線》(土耳其)
銀爵獎最佳影片:《幕後的演員》(挪威)
金爵獎最佳導演: 山田洋次 《新的旅程》(日本)
金爵獎最佳男演員:阿曼德·贊基《笑一笑,你會更動人》(埃及)
金爵獎最佳女演員:艾麗婭 《一代天嬌成吉思汗》(中國)
金爵獎最佳音樂:《野女》(奧地利)
金爵獎最佳技術:《仲夏夜之夢》(美國)
評委會特別獎:《懸情瘋人院》(紐西蘭)
第五屆上海國際電影節(2001年)
金爵獎最佳影片: 《反托拉斯行動》(美國)
金爵獎最佳導演: 《反托拉斯行動》(美國)
金爵獎最佳男演員: 丹尼爾·奧特沃爾 《下崗風波》(法國)
金爵獎最佳女演員:彭玉《月圓今宵》(中國)
斯坦尼拉娃·塞林斯卡《富則思變》(波蘭)
金爵獎最佳音樂: 《鳳囚狂沙》(烏茲別克)
金爵獎最佳技術: 《奪標奇緣》(美國)
第六屆上海國際電影節(2002年)
金爵獎最佳影片:《生活秀》(中國)
評委會特別獎: 岩井俊二 《豆蔻年華》(日本)
金爵獎最佳導演: 大衛·凱撒 《鯔魚》(澳大利亞)
金爵獎最佳男演員: 科林·法瑞爾《哈特的戰爭》(美國)
金爵獎最佳女演員: 陶紅《 生活秀》(中國)
金爵獎最佳編劇: 朱京中 《童僧》(韓國)
金爵獎最佳攝影: 孫明 《生活秀》(中國)
金爵獎最佳音樂: 小林武史 《豆蔻年華》(日本)
第七屆上海國際電影節(2004年)
最佳影片:《代價》(伊朗)
評委會特別獎:《茉莉花開》 (中國)
最佳導演: 李在容 《丑聞 》(韓國)
最佳男演員: 安德魯斯·威爾遜《校園規則》 (瑞典)
最佳女演員: 顧美華 《美麗上海》 (中國)
最佳編劇: 艾撒·伊里 《兄弟》 (芬蘭)
最佳攝影: 馬瑞塔·豪福斯 派卡·歐提拉 《兄弟》 (芬蘭)
彼德·莫克羅辛斯基 《校園規則》 (瑞典)
最佳音樂: 李炳宇 《丑聞》 (韓國)
亞洲新人獎
最佳影片:《結伴同行》(日本)
最佳導演: 朱文 《雲的南方(中國)
《我記憶中的女孩》(泰國)
CCTV6傳媒大獎
最佳劇情片:《茉莉花開》(中國)
最佳視覺效果:《丑聞》(韓國)
第八屆上海國際電影節(2005年)
最佳影片:《鄉村寫真館 》 (日本)
評委會特別獎:《求求你,表揚我》(中國)
最佳導演: 拉姆爾·哈默里克 《年青的安徒生》 (丹麥)
最佳男演員: 藤龍也 《鄉村寫真館》 (日本)
最佳女演員 :趙薇 《情人結》 (中國)
最佳編劇 :黃欣 一凡《求求你,表揚我》 (中國)
最佳攝影: 斯徒安·瑞伯《我父親的小屋 》(紐西蘭)
最佳音樂: 鄧右福 《變遷的年代》(越南/法國)
亞洲新人獎
最佳影片:《造雨者》 (印尼)
最佳導演: 哈桑·葉塔潘 《有話未講完》(伊朗)
最受歡迎影片:《綠草地》 (中國)
CCTV6傳媒大獎
最佳劇情片:《求求你,表揚我》 (中國)
最佳視覺效果:《探戈》(阿根廷)
最佳服裝造型:《年輕的安徒生》(丹麥)
探索精神獎:《求求你,表揚我》 (中國)
華語電影傑出貢獻獎:張藝謀(中國)
成龍(中國)
第九屆上海國際電影節(2006年)
最佳影片:《四分鍾》(德國)
評委會大獎:《天狗》(中國)
最佳導演:法比安娜·戈代《心力交瘁》(法國)
最佳男主角:奧力維耶·古爾梅《心力交瘁》(法國)
最佳女主角:埃爾斯·多特曼斯《愛無專屬》(比利時)
最佳編劇獎:雨果·凡·萊爾《愛無專屬》(比利時)
最佳攝影獎:《土地》(義大利)
最佳音樂獎:《河道女王》(紐西蘭)
亞洲新人獎
最佳影片獎:《活在驚恐中》(越南)
最佳導演獎:萬瑪才旦《靜靜的嘛呢石》(中國)
評委會特別獎:《光榮的憤怒》(中國)
大學生最喜歡的電影:《光榮的憤怒》(中國)
CCTV6傳媒大獎
最佳劇情片: 《天狗》 (中國)
最佳視覺效果: 《理發師》(中國)
探索精神獎: 《黑衣女人的香氣》 (法國)
華語電影海外貢獻獎:李安(中國)
傑出藝術成就獎:凱瑟琳·德納芙(法國)
第十屆上海國際電影節(2007年)
最佳影片: 《完美計劃》 (德國 )
評委會大獎: 《逃往瘋人院》(瑞典)
特別獎: 《雲水謠》(中國)
最佳導演: 田壯壯《吳清源》(中國 )
最佳男演員: 胡安-約瑟-巴勒斯塔《瘋狂的薩姆埃爾》(西班牙)
最佳女演員: 卡里娜-哈夫、戴格瑪-曼佐、克斯汀-布洛克、克里斯汀-肖恩
《完美計劃》(德國 )
最佳編劇: 謝米-扎林《艾維瓦,我的愛》 (以色列 )
最佳攝影: 王昱《吳清源》(中國 )
最佳音樂: 富田勛 《武士的一分》 (日本 )
亞洲新人獎
最佳影片: 《浮生》中國
最佳導演: 拉姆-拉班尼-比普洛《竹籃打水》 (孟加拉國 )
大學生最喜歡的電影: 《箱子》(中國)
CCTV6傳媒大獎
最受關注男演員:趙文煊(《夜·明》)
最受關注女演員:趙 薇(《夜·上海》
最具票房潛力獎:《夜·上海》
最具潛力新人獎:吳越(《夜·明》)
最具探索精神獎:《革命到底》
最具視聽效果獎:《剃頭匠》
最具流行潛力電影歌曲:「星光伴我心」《老港正傳》
最受關注導演獎:田壯壯《吳清源》
特別獎:靖奎老人《剃頭匠》
華語電影傑出貢獻獎: 張曼玉 (中國)
傑出藝術成就獎: 謝晉(中國)
張瑞芳(中國)
8. 上海電影院7月8日恢復營業,哪些明星將會受益呢
引言:上海的電影院將正式在之後的日子開始向外開始售賣電影票,正式開始營業,因為上海電影院之前因為疫情的影響無法正常營業,在疫情結束之後將正式開始營業,那麼上海的上海的電影票房,那麼也將會正式的開始。上海作為我國的一個國際大都市也,其中人口也是非常多的,因為因此對於一些電影明星的票房也是有十分有影響的。
同樣如果說對於這些電影有一定的興趣的話,那麼可以及時官方關註上海的電影媒體廣告,進行一定的選擇時間進行一定的觀看,而且要提前進行電影票的購買,電影票將會在之後進行一定的限量購買。所以說如果說想看電影的小夥伴們還是要提前進行電影購票購買,以防再臨時進行購買,時間上就會進行一定的沖突。
9. 國際電影節的中國獲獎
中國電影人在國際A類電影節中所獲重要榮譽(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影帝、影後):
上海國際電影節
1993年王童《無言的山丘》獲最佳影片
1995年郭柯宇《紅櫻桃》獲最佳女演員
1997年潘予《安居》獲最佳女演員
1999年艾麗婭《一代天嬌成吉思汗》獲最佳女演員
2001年彭玉《月圓今宵》獲最佳女演員
2002年霍建起《生活秀》獲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員(陶紅)
2004年顧美華《美麗上海》獲最佳女演員
2004年侯詠《茉莉花開》獲評審團大獎
2005年趙薇《情人結》獲最佳女演員
2007年田壯壯《吳清源》獲最佳導演
2008年馬國偉《千鈞一發》獲最佳男演員
2010年劉傑《碧羅雪山》最佳導演
2011年韓傑《HELLO!樹先生》最佳導演
2001年呂星辰《郎在對門唱山歌》最佳女演員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1989年侯孝賢《悲情城市》獲聖馬克金獅獎
1991年張藝謀《大紅燈籠高高掛》獲最佳導演銀獅獎
1992年張藝謀《秋菊打官司》獲聖馬克金獅獎;鞏俐獲最佳女演員
1994年蔡明亮《愛情萬歲》獲聖馬克金獅獎
1994年夏雨《陽光燦爛的日子》獲最佳男演員
1999年張藝謀《一個都不能少》獲聖馬克金獅獎
1999年張元《回家過年》獲最佳導演獎
2005年李安《斷臂山》獲金獅獎
2006年賈樟柯《三峽好人》獲金獅獎
2007年李安《色.戒》獲金獅獎(三連冠)
2011年蔡尚君《人山人海》獲得最佳導演銀獅獎
2011年葉德嫻《桃姐》獲最佳女演員
戛納國際電影節
1993年陳凱歌《霸王別姬》獲最佳影片金棕櫚獎
1994年張藝謀《活著》獲評審團大獎、最佳男演員(葛優)
1997年王家衛《春光乍泄》(香港)獲最佳導演獎
2000年梁朝偉《花樣年華》(香港)獲最佳男演員獎
2000年姜文《鬼子來了》獲評審團大獎
2000年楊德昌《一一》獲得最佳導演獎
2004年張曼玉《清潔》(法國電影)獲得嘎納影後
2005年王小帥《青紅》獲評委會大獎
2012年賈樟柯《天註定》獲最佳原著劇本獎
2014年侯孝賢《聶隱娘》獲最佳導演獎
柏林國際電影節
1988年張藝謀《紅高粱》獲金熊獎
1989年吳子牛《晚鍾》獲銀熊獎
1992年張曼玉《阮玲玉》獲最佳女主角銀熊獎
1993年謝飛《香魂女》和李安《喜宴》同獲金熊獎
1995年蕭芳芳《女人四十》獲最佳女演員銀熊獎
1999年張藝謀《我的父親母親》獲銀熊獎
2005年顧長衛《孔雀》獲銀熊獎
2006年王全安《圖雅的婚事》 獲金熊獎
2014年廖凡《白日焰火》獲最佳男演員金熊獎
東京國際電影節
1988年吳天明《老井》獲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員獎(張藝謀)
1991年趙麗蓉《過年》獲最佳女演員獎
1993年田壯壯獲《藍風箏》獲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員獎(呂麗萍)
1994年嚴浩《天國逆子》獲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
1994年牛振華《背靠背,臉對臉》獲最佳男演員獎
1996年吳天明《變臉》獲最佳導演獎,朱旭《變臉》獲最佳男演員獎
1997年曾靜、劉若英《美麗在唱歌》同獲最佳女演員獎
2003年霍建起《暖》獲最佳影片大獎
2005年金雅琴《我們倆》獲最佳女演員獎
2010年王千源《鋼的琴》最佳男主角,范冰冰《觀音山》最佳女主角
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
1990年滕文驥《黃河謠》獲最佳導演獎
1995年謝飛《黑駿馬》獲最佳導演獎
1996年李少紅《紅粉》獲最佳影片獎
2000年鞏俐《漂亮媽媽》獲最佳女主角
2004年范偉《看車人的七月》獲最佳男主角
2006年倪萍《雪花那個飄》獲最佳女主角
聖塞瓦斯蒂安電影節
1994年寧靜《炮打雙燈》獲最佳女演員獎
1999年張元《洗澡》獲最佳導演獎
2002年陳凱歌《和你在一起》獲最佳導演獎、最佳男演員獎(劉佩奇)
2004年徐靜蕾《一封陌生女人的來信》獲最佳導演獎
2007年王穎《千年敬祈》獲最佳影片獎
2009年陸川《南京!南京!》獲最佳影片金貝殼獎
開羅國際電影節
1992年胡雪楊《留守女士》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員獎(修晶雙)
1998年梅婷《紅色戀人》獲最佳女主角
2000年馮小剛《一聲嘆息》獲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張國立)、最佳女主角(徐帆)
2003年宋國鋒《父親》最佳男主角
2006年張靜初《芳香之旅》獲最佳女主角
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
1950年石連星《趙一曼》獲最佳女主角獎
1988年謝晉《芙蓉鎮》獲最佳影片 水晶地球儀獎
1995年歸亞蕾《女兒紅》獲最佳女主角獎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1935年蔡楚生《漁光曲》獲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1961年於藍《革命家庭》獲最佳女主角
10. 上海電影節誰是影帝和影後
第十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圓滿閉幕 6月24日晚,第十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在上海大劇院落下帷幕。「金爵獎」獲獎名單在頒獎典禮暨閉幕式上揭曉。「金爵獎」國際評委、國內外影視明星和嘉賓為獲獎者頒獎。閉幕電影《紅氣球》為第十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畫上了圓滿的句號。眾多知名電影人出席了閉幕式,包括功夫巨星成龍、國際著名影星鞏俐、中國台灣著名導演侯孝賢、中國香港著名影星郭富城等。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仲偉,市人大常委副主任胡煒,副市長楊定華,市政協副主席王榮華,新華社副社長魯煒和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童剛等有關領導出席了頒獎典禮暨閉幕式。 第十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頒獎典禮暨閉幕式於2007年6月24日晚19:30在上海大劇院舉行,東方衛視、東方文藝頻道、東方電影頻道進行直播,搜狐網進行網路直播,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在21:30延時播出。曹可凡、陳辰和瑤淼主持了頒獎典禮暨閉幕式。 頒獎典禮暨閉幕式由女子十二樂坊的民樂演奏《自由》拉開序幕。接著,頒發了經「金爵獎」國際評委會嚴格評選產生的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演員獎、最佳女演員獎、最佳編劇獎、最佳攝影獎、最佳音樂獎以及評委會獎等獎項。 最早頒發的獎項是最佳音樂獎和最佳攝影獎。最佳音樂獎由日本影片《武士的一分》音樂人富田勛摘得,最佳攝影獎由影片《吳清源》的攝影王昱奪得。以色列影片《艾維瓦,我的愛》的編劇謝米·扎林榮獲了最佳編劇獎。最佳男演員獎被西班牙影片《瘋狂的薩穆埃爾》中的胡安·何塞·巴列斯塔獲得。最佳女演員則是德國影片《完美計劃》中的考瑞娜·哈佛赫、達格瑪·曼澤爾、科斯騰·布勞克和克莉斯汀·施恩。最佳導演獎則被中國影片《吳清源》的導演田壯壯奪走。備受關注的評委會獎被芬蘭導演克勞斯·哈洛執導的影片《逃往瘋人院》獲得。「金爵獎」國際評委會副主席、西班牙著名導演、編劇、製片人費爾南多·特魯巴和中國香港著名演員成龍共同頒發了這一獎項。副市長楊定華,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第十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副主席童剛和「金爵獎」國際評委會主席、中國著名導演陳凱歌一起頒發了最佳影片獎,獲獎的是德國導演弗蘭基斯卡·梅萊茨齊執導的《完美計劃》。此外,中國導演尹力執導的影片《雲水謠》以古典情感演繹的一段純真感情打動了評委,獲得了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特別獎,中國著名導演、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吳貽弓和中國台灣著名導演侯孝賢頒發了獎項。 在上海國際電影節節歌《銀色的夢》的悠揚歌聲中閉幕式結束。隨後放映了中國台灣著名導演侯孝賢的法語新作《紅氣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