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經典戲曲電影
京劇;《穆桂英掛帥》《楊門女將》《霸王別姬》《鍘美案》
評劇;《秦香蓮》《劉巧兒》《花為媒》
河南曲劇;《卷席筒》
黃梅戲;《天仙配》《牛郎織女》,《女駙馬》
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
豫劇;《花木蘭》,《花槍緣》
㈡ 找一部外國戲劇老電影,背景是馬戲團,只知道幾個情節。
【中 文 名】大象音樂會
【導 演】奧·里普斯基
【編 劇】雅·科斯丘科夫斯基
【主要演員】葉·列奧諾夫
娜·瓦爾列伊
亞·列尼科夫
【國 家】前蘇聯
【類 型】喜劇
【片 長】126
【文件格式】rmvb
【文件大小】414M
【視頻尺寸】720X544
北京電影製片廠 1977年譯制
【譯制導演】張桂蘭
【劇本翻譯】王 澍
【配音演員】譚天謙 朱玉榮 韓廷琦 李連生
一個國際雜技評判委員會來到莫斯科,准備挑選最好的雜技節目參加國際雜技藝術節。剛好在莫斯拉正在召開一個有關研究動物語言的會議。會上,某捷克教授認為:人可以教會任何野獸說話和唱歌。為了證實這一點,教授來到雜技團,最後真的使大象唱歌了。於是這個節目也被選中了。本片在當年保持了很高的上座率。
㈢ 有哪些電影是講和戲劇有關的內容跪求!
《風流戲王》、《南海十三郎》、《人·鬼·情》、《梨花淚》、《生死橋》
㈣ 一部歐美戲劇電影 好像講述的是3個美國大兵 掉隊還是逃跑到了一座農庄 農莊主有3個女兒 後一起對抗敵軍
三腳貓部隊
呆瓜男人拉里(「接線員」拉里)一日之間成為雙失青年,先是沒了份工作,再去找女友打算尋求安慰的時候又被這女人無情的拋棄。拉里很郁悶,於是拉上自己從小玩到大的朋友弗萊特(DJ奎奧斯)和鄰居比爾(比爾·恩格瓦爾)三人到酒吧狂喝啤酒解悶。三個人腦袋都少根筋,在喝酒喝得大咧咧的時候,一個威武暴躁的陸軍預備役部隊的軍官克林格洛甫出來大罵這三個醉酒的年輕人。原來克林格洛甫把他們三個當成偷溜出來喝酒的小兵,二話不說就把他們三個趕上飛機,准備派到伊拉克戰場作戰。三個呆瓜也不只狀況地成了士兵,准備作戰。 三人在飛機上跑到悍馬軍車上睡覺,由於飛機出現故障需要拋棄一些裝備,不慎將車空投拋下,克林格洛甫因想解救他們腳被繩子勾住,與其一同被拋下。他們降落在墨西哥境內,這很離譜,但更離譜的是三個呆瓜以為這里真的是伊拉克戰場。當過警察的弗萊德從小到大都有個夢想,那就是有朝一日能拿著槍對著人身上亂射,可以自由自在地把人打死。他們三個就在這個墨西哥小鎮開始了自己的軍旅生活。 小鎮上有個土匪,名叫卡洛斯·桑坦納(丹尼·特雷喬),他殘暴不仁危害百姓。拉里他們三人就誤打誤撞以為卡洛斯就是他們的伊拉克敵人,靠著運氣打敗了卡洛斯的一個手下之後就招惹了一堆軍閥前來反擊。拉里他們幾個成為小鎮人民的英雄,而拉里更得到美麗的姑娘瑪利亞的愛情。為了保護小鎮人民,還有心愛的女人,拉里和兩個呆瓜兄弟奮起抵抗卡洛斯。
㈤ 跪求一部歐美戲劇電影的名字
歡樂滿堂
《歡樂滿堂》:童趣導演的另類「小鬼當家」
Yours,Mine and Ours
片名:Yours,Mine and Ours
譯名:歡樂滿堂
導演:雷加·戈斯內爾 Raja Gosnell
主演:丹尼斯·奎德Dennis Quaid
蕾妮·羅素Rene Russo
西恩·費里斯Sean Faris
米蘭達·哥絲高芙Miranda Cosgrove
類型:喜劇/愛情/家庭
片長:90分鍾
級別:PG級(適度的粗魯的幽默)
發行:派拉蒙Paramount Pictures
上映日期:2005年11月23日(美國)
官方網站:www.yoursmineandoursmovie.com
IMDB評分:4.5/10 (145 votes)
推薦指數:★★★
劇情簡介
誰都知「可憐天下父母心!」的道理。可這一對特殊的父母卻顯得「可憐」得出奇,「可憐」的獨特。不幸失去愛妻的海軍軍官弗蘭克,雖依然可以在部隊里對自己的眾多麾下大呼小喝,但回到了家,面對自己家裡的這個由是八個孩子組成的「龐大隊伍」就絲毫提不起精神來了。每日的瑣碎事情簡直都可以令其瘋掉。原本,他是個有家事的人。可狠心的妻子卻拋開這一切離開了他。並將這個爛攤子也留給了弗蘭克全權照看。每日被孩子煩得暈頭轉向的弗蘭克決心要結束這種混亂的生活。為孩子們找個新母親似乎是最好的辦法,至少,他肩負的重擔也可以稍稍減輕一些。就在此時,他遇到了同是單身的海倫,二者也逐漸在親密而迅速的交往中重新找到了愛情的魅力所在。與他有著相似經歷的海倫也同樣孩子成群,帶著十個孩子她當然也同樣面臨照顧孩子的頭疼問題。就這樣,兩個人數濟濟的龐大家庭共同組成了一個更加可觀的超大家庭……
幕後花絮
相對於二十世紀福克斯今年暑期的不俗表現,派拉蒙顯然圈錢無力,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只有《世界大戰》,在眾人企盼的目光中閃亮登程,結果卻是雷聲大雨點小,老斯的自信最終成了牛皮,至於其餘影片更是賺少賠多。於是,派拉蒙痛定思痛准備秋冬檔一掃低迷。喜劇電影一向是票房的救濟靈葯,近兩年暑期喜劇片大都細水常流且戰績驕人。派拉蒙當然不會熟視無睹,因此同樣以喜劇出擊,期待在年關到來前挽回局面。而且,為了這重量一擊,派拉蒙也可謂下了血本。作為米高梅與派拉蒙兩大製作公司聯合打造的本片,投資絕對浩大,無論是從角色挑選還是拍攝景地,燈光,器械設置哪個方面,製作公司都沒有一絲含糊。全部讓導演,燈光,音響以及特效師按照要求隨意挑選,力求要將本片打造得豪華而明亮,至少不能在製作上給觀眾任何的粗糙感。影片的拍攝跨越了加利福尼亞、康涅狄格兩大州,影片中作為故事主要發生地的「家」,也是導演及特效師實地考察,經過重重挑選最終從加州當地一富豪手中重金購得……
主創陣容
對於好萊塢導演雷加·戈斯內爾來說,最有趣的喜劇元素來自孩子。只有與兒童有關的趣事才是真正好笑的事情,這位已年近五十的導演本行是作劇本,製片等幕後工作,而他生平執導的第一部影片就是票房大賣喜劇影片《小鬼當家3》,之後,雷加又接連拍攝了浪漫喜劇《一吻定江山》,以及另外兩部兒童喜劇片《史酷比》(1、2),幾部影片都受到了極大歡迎,票房更是令人歡欣鼓舞,保持一年一部精品的雷加終於在今年又推出了這部翻拍喜劇片,相信以雷加對喜劇影片的獨特視角《歡樂滿堂》必定會是一部青出於藍的翻拍片,浪漫溫馨的喜劇效果實在是適合任何年齡階段人欣賞的上好影片。
影片中最為引人注意的演員陣容無疑就是那十八個古靈精怪的小傢伙們,本片的十八位小演員中最大的是23歲的西恩·費里斯,這位長相俊美的好萊塢小帥哥一直活躍於電視劇集中,也曾在2001年的大片《珍珠港》中飾演角色,雖然戲份不重,但他帥氣的面龐還是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年剛滿十二歲的米蘭達·哥絲高芙雖然年紀尚輕卻已是出演過七部影片的專業演員,她在《搖滾校園》、《幸運十三》等影片中都有上呈表現,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實力小演員……
㈥ 西方著名戲劇有哪些
《被縛的普羅米修斯》、《鳥》、《羅密歐與朱麗葉》
《被縛的普羅米修斯》被列為古希臘悲劇作家埃斯庫羅斯的作品,但現代大多數學者都認為原作者另有其人,可能晚至公元前4世紀。然而,大多數的埃斯庫羅斯作品集還是將其收入。有證據表明它是三部曲中的一部(第一部或者是第二部),而其餘兩部:《被解綁的普羅米修斯》和《送火者普羅米修斯》僅有殘片存世。
這部作品取材於希臘神話,普羅米修斯是一個泰坦神,他將使用火的秘密泄露給凡人,從而招致宙斯的懲罰。然而普羅米修斯(意為「預見」)知曉誰將會推翻宙斯這一秘密,而他拒絕透露這個消息。
《鳥》(公元前414)也是阿里斯托芬的傑作之一,是現存的唯一以神話幻想為題材的喜劇。劇中有兩個雅典人和一群鳥一起在天和地之間建立了一個「雲中鵓鴣國」。這個國家是一個理想的社會,其中沒有貧富之分,沒有剝削,勞動是生存的唯一條件。這部喜劇諷刺雅典城市中的寄生生活,是歐洲文學史上最早描寫理想社會的作品。在藝術性方面,《鳥》無疑是阿里斯托芬最優秀的作品。劇中情節豐富多彩,由合唱隊扮演的飛鳥出入林間,五色繽紛。全劇富於幻想,抒情氣氛濃厚。在阿里斯托芬的劇作中,這部喜劇的結構最完整。
《羅密歐與朱麗葉》是威廉·莎士比亞著名戲劇作品之一,因其知名度而常被誤稱為莎翁四大悲劇之一(實為《麥克白》、《奧賽羅》、《李爾王》及《哈姆雷特》)。戲劇講述了兩位青年男女相戀,卻因家族仇恨而遭不幸,最後導致兩家和好的故事。
㈦ 求一個女主角在分手公司工作的歐美戲劇電影的片名
名字就叫分手專家,可以在豆瓣電影里找到。
分手專家 Break-Up Artist (2009)
布蘭妮·布魯克斯(阿曼達·克魯 Amanda Crew 飾)自幼是一個對愛情心存幻滅的女孩,長大後她順理成章成為了專門「拆散情侶」的分手專家。當然,她的角色只是替那些難於啟齒的男女向他們的情侶提出分手而已。她以極度的理性對待這份特殊的工作,並且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事業成為布蘭妮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
㈧ 那些西方戲劇有名啊
西方寫實主義戲劇以《詩學》作為根基,是一個不斷「提純」的過程;現代派戲劇很難說有始創的戲劇理論範本可以作為根據,它相反是一個多方向輻射的「綜合化」的過程。前者從《俄狄浦斯王》《昂得洛馬克》等到十九世紀的《玩偶之家》《榆樹下的慾望》等。這些現實主義作品以純戲劇式的抽象的提煉,構成了戲劇作品中的大多數創作原則,他們總結了絕大多數的劇作法的普遍規律,這些規律供歷代的劇作者們模仿和研究。然而後者就沒有什麼普遍規律可以學習了,從十九世紀中後期開始出現了象徵主義、表現主義,然後有存在主義、荒誕派、超現實主義等崛起,直到今天的後現代、行為主義等等。這些戲劇創作打著反戲劇性的旗幟,企圖走進人類的心靈深處甚至是潛意識。不論他們是否真的能做到反戲劇性,就結構、人物和意義而言,現代派劇作法和傳統寫實主義劇作法的確有著很大的區別。
傳統寫實主義劇作法和現代劇做法存在著的最大分歧就是對於「戲劇性」的要求。從古到今,傳統劇作法都對戲劇中的矛盾沖突有著極高的要求。可以說,傳統劇作法一直都在考慮,戲劇區別於其它藝術形式的特點在哪裡。戲劇性是戲劇不可缺少的特質,人物需要在與外力或自我的沖突中實現自我的意義。就像黑格爾在《美學》中所說的「人格的偉大和剛強只有借矛盾對立的偉大和剛強才能衡量出來;環境的互相沖突越眾多,越艱巨,矛盾的破壞力越大而心靈仍能堅持自己的性格,也就越顯出主體性格的深厚和堅強」。
可是在現代派戲劇中,「戲劇性」不是必要的,或者說,戲劇性不是通過行動性表現出來的。在斯特林堡的靜劇中人物幾乎沒有任何動作,情節也沒有什麼發展,但是依舊對人心造成很大的沖擊力。荒誕派的諸多戲劇如《禿頭歌女》《椅子》等等,人物在場上幾乎沒有任何統一的行動可言,這樣的戲劇若在傳統劇作法中找根據,恐怕很難有符合戲劇性的地方。
從古希臘戲劇開始,寫實主義就強調戲劇結構的統一性和完整性,這在古典主義戲劇要求達到完全的「三一律」時走到了頂點。這難免會引起戲劇的僵化,但同時我們也看到寫實主義戲劇對「純戲劇式」的高度要求。這在後來的發展中當然是抑制戲劇繼續進步的障礙,然而,既然是傳統劇作法的結晶,寫實戲劇在結構上還是要求緊湊和劃一的。發展到十九世紀,這就將變成了「佳構劇」,時間、地點、人物的相對集中,情節的統一,直到今天在傳統劇作法下實踐下的大多數作品依然遵循這樣的結構要求。這種結構能夠讓觀眾比較明白地看懂戲劇故事,而且長時間保持一種好奇心,可以說,絕大多數的商業劇或多或少都要考慮到這個因素。確實,寫實主義戲劇是觀眾比較好理解的,但同時,因為結構的局限性,並不是所有的問題都可以用這類戲劇型結構解決。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十九世紀後現代派興起的原因之一吧。
同樣在結構方面,現代派戲劇則更沒有任何束縛,在他們看來,形式就是內容。戲中戲結構、電影式結構、時空交錯結構,甚至無法歸為任何一種結構的意識流等,在現代派劇作法中層出不窮。雖然在莎士比亞的戲劇中,我們就已經見過了戲中戲結構,但是到了皮藍德婁的怪誕戲劇那裡,這種結構被發揮到了相當高的境界,如果說在莎士比亞的戲劇中戲中戲還是作為一種點綴,那麼在皮藍德婁的戲劇中這種結構就是戲劇的中心骨架。因為結構的多樣性,現代派戲劇可以深入人們的內心深處,把人們心理上比較內在的東西用舞台的形式表現出來。
因為結構的差異性,寫實主義戲劇和現代派戲劇在表現形式上也就自然而然的分道揚鑣了。
我剛才提到過寫實主義戲劇的發展方向是一個不斷提純的過程。這點用古希臘戲劇的發展歷程就能證明。古希臘戲劇起源於「酒神祭司」,那時的戲劇有歌有舞,當然也有最原始的角色扮演(或者說是角色模仿)。然後,隨著戲劇化的進程,歌隊縮小了,角色增加了,對白也開始盛行起來。就這樣,劇中的表演形式被不斷地減少,當傳統的寫實主義戲劇被定型之後,戲劇舞台上基本就只剩下了台詞和動作,寫實戲劇成為了日常生活的藝術化再現。這種提純,一方面把戲劇同其它表演藝術區分了開來,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戲劇的發揮,使寫實主義戲劇只能在一個框框里運動。
現代派較之寫實主義戲劇則是一個相反的過程。他在戲劇的名義下加入了許多其它的表演元素,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戲劇本身的規律,旨在表現一種精神層面的東西。當然,現代派戲劇的涵蓋非常廣泛,很多戲劇家的作品也具有傳統意義上的戲劇性。然而,他們在舞台上同時加入了歌、舞、美術、聲效等各種表演形式,彌補了語言和單純的行動所不能表達的意思。另外有一些走得更加前衛的導演,甚至完全摒棄了語言,用各種其他的形式代替語言原先的功能,或者他們感到語言本身根本就沒有他們想要的表現力。他們大量地解構劇本,消除文字,用聽覺(如果劇中有語言,語言也只是聽覺的組成部分,並沒有原本的意義)、畫面、神秘的舞台氣氛來吸引觀眾,人們會感到,這樣的戲劇很難有一個比較一致的說法,他們只是創作者心中的意識流。
在人物方面,從寫實主義戲劇到現代派戲劇的變遷是一個螺旋式的上升過程,這一點很有意思,其中既有變異,又存在融合。
古希臘、羅馬等時期的戲劇(一直到十九世紀的古典主義)時期,戲劇中的主人物是高於普通人的英雄和貴族。這個時候的寫實主義戲劇中的人物不具有真正的有性格的人的特質,更多程度上是一種高貴的品質和崇高的理想。發展到後來,莎士比亞開始走人文主義路線,劇中的主人翁們開始具有常人的性格,「性格」一詞成為了衡量劇中人是否能夠站得起來的標准。這一標准沿用了許多年,甚至在今天的傳統寫實主義戲劇中,這一標准依然奏效。我們也確實發現,雖然現代戲劇符號學中認為「戲劇人物危機四起,它被支離、被粉碎、散落在眾多演員身上它的話語遭詰問、重復和碎裂,現代戲劇的寫作或導演工作沒讓它逃過一次劫難。」言下之意,人物性格已經被粉碎,在戲劇創作中已經不再具有決定性意義,但是我們依然不能否認在現實主義創作中,性格依舊是我們判斷、認識人物的重要標准。
現代派戲劇在人物的處理上不能說完全不同於傳統寫實主義,我認為,在一定程度上,他回歸到古典主義戲劇的某些設定方式。現代派戲劇中的人物不是一個人,當然也不是一類人的總結,更確切的說,是一個觀念、一種哲學思想、一種處世態度、或一種人生歷程的形象化。比如《等待戈多》中的所有人物事實上都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他們都擔負著某一種概念,如貧窮、無望或者麻木等。這種情況在現代派作品中比比皆是。就這一點而言,我認為和古希臘戲劇的人物設定方法非常相像。
其實,說到比較,這其中真正存在的是一種變異,真正決定戲劇發展方向的還是時代大背景,戲劇總是在背景中表現社會的各個方面和那個時代人們的所想思所想。這兩種劇作手法的目的都是對人性的吶喊和展望,可以說,這也是戲劇藝術所致力於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