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國際電影節之父是
1932年8月6日,當本尼托-墨索里尼在水城威尼斯創辦威尼斯電影節的時候,他絕對沒想到這個舉動竟然成為了他死後所能流傳下來的鳳毛麟角的事物之一。威尼斯電影節比柏林電影節早十九年,比戛納電影節早十四年,因而被稱為「國際電影節之父」。在第二屆之後,基本上威尼斯電影節都是每年舉辦一次,大都在當年的八、九月間舉辦,為期在兩個星期左右。經過七十五年的漫長實踐,威尼斯電影節已經形成了自己固有的傳統:彰顯創新與追求純粹的藝術性。時至今日,威尼斯電影節已經成了全世界對電影懷有夢想的年輕人最佳的展示舞台,在這里,只要你的作品被認可,無論你的身份、國籍和背景,都有可能一步登天,從而成為電影節的贏家,並藉此登上世界電影的舞台。另一方面,威尼斯電影節始終抱定「電影為嚴肅藝術服務」的宗旨,從而與戛納電影節關注商業性與藝術性相結合和柏林電影節聚焦影片的政治傾向性顯著區分開來。雖然每年威尼斯電影節的口號都不盡相同,但其藝術與人文關懷始終如一,而作為電影節的風向標,聖馬克金獅獎的得主顯然代表了該屆電影節的整體審美品位和價值取向,通過對歷屆聖馬可金獅獎得主的梳理,我們不難找到一條屬於威尼斯電影節自身的發展脈絡。
『貳』 世界上最早的電影節源自什麼國家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每年8月底至9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
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1年,每年8月30日至9月9日,最高獎為金獅獎
『叄』 世界上第一個電影節是什麼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每年8月底至9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 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1年,每年8月30日至9月9日,最高獎為金獅獎
『肆』 世界上第一屆國際電影節在哪裡舉行
世界上第一屆國際電影節在義大利威尼斯
『伍』 世界上第一個電影節是什麼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8月6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1934年舉辦第2屆後於每年8月底至9月初舉行一次,為期2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恢復舉行。1932年至1942年,其獎項分別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設「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
威尼斯電影節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傳統:它聚焦於各國的電影實驗者,鼓勵他們拍攝形式新穎、手法獨特的影片,哪怕有一些缺陷,只要是有創新,就能夠被電影節所接納。該電影節的宗旨是「電影為嚴肅的藝術服務」。因此它雖然每年都提出不同的口號,而評判標准很純粹:藝術性。在20世紀60~70年代,威尼斯電影節發掘了一大批新興的歐洲電影人,時時刻刻地在引領歐洲藝術電影的發展潮流。
『陸』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是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是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32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節,即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被譽為「國際電影節之父」,國際A類電影節之一。與戛納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為「金獅獎」。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以電影為嚴肅的藝術服務為宗旨,以提高電影藝術水平為主要目的,將藝術性作為評判標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每年8月末至9月初在義大利威尼斯麗都島舉辦。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分為主競賽地平線未來之獅VR競賽非競賽展映國際影評人周威尼斯日等單元。在電影黃金年代(20世紀30年代60年代),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是諸多世界電影大師的搖籃。
『柒』 第一個國際電影節在哪舉行
第一個國際電影節在威尼斯舉行.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
1932年8月6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
1934年舉辦第2屆後每年8月底至9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
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恢復舉行。
1932年至1942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
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
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
1949年增設「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
『捌』 世界上地1個國際電影節
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每年秋季舉行,為期兩周。1932年8月6日由貝尼托*墨索里尼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促進電影工作者的交往和合作,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後來人們稱之為"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至1942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1946年取消「墨索里尼杯」。
早期的威尼斯電影節並未設立具有國際意義的金獅獎,而是地方色彩較重的「最佳義大利電影」、「最佳外國片」等獎項,直到1949年,威尼斯才正式確立了「聖馬克金獅獎」,將其作為電影節最高榮譽,1953年又將「最佳義大利電影」改為「聖馬克銀獅獎」,從而徹底洗去了威尼斯電影節的地方色彩,確立了其國際級的電影節形象。
從1943年到1945年,威尼斯電影節由於戰爭的原因一度停賽,1946年重新開辦,並以煥然一新的面貌樹立了其國際化、藝術化的形象。
相對於戛納和柏林,威尼斯電影節更注重參賽者對電影藝術的創新,對具有實驗性的獨立製作尤其偏好,而非過多強調意識形態和商業與藝術的兼容,這一特色充分體現在威尼斯的口號「電影為嚴肅藝術服務」之中。
以發掘新導演著稱的威尼斯電影節被譽為「電影大師的搖籃」,黑澤明、溝口健二、塔爾科夫斯基等名導都崛起於威尼斯。1951年,威尼斯選出《羅生門》為金獅獎得主,這是西方電影界首次將目光投入亞洲電影,對黑澤明本人也具有重大意義,當時黑澤明因《羅生門》在日本國內受到冷落幾乎落入自殺的境地。
對美國電影的不屑一顧使威尼斯成為亞洲電影的天堂,張藝謀、侯孝賢、蔡明亮都曾獲得過威尼斯的青睞。如今的威尼斯電影節雖然在商業經營上落後於戛納,但其獨特的風格仍然受到國際電影界的高度評價。
相比戛納金棕櫚枝僅青睞過《霸王別姬》一次的吝嗇,威尼斯電影節對華語電影的慷慨有目共睹。金獅最佳影片獎(多達4座!)、銀獅評委會大獎、最佳導演獎、影帝、影後,5大獎項均被中國電影人收入囊中(戛納的最佳導演獎,至今無中國電影人問鼎)。
威尼斯電影節對中國電影的青睞有加,重要原因之一即電影節主席—馬克·穆勒先生。這位義大利「中國通」上世紀70年代曾於我國第一高等學府北京大學留學,不僅學得一口流利的漢語,更對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產生了濃厚興趣。由此,國際友人穆勒與華語電影亦結下了不解之緣。
80年代,穆勒回到義大利,在都靈舉辦了規模盛大的中國影片展,100多部經典作品亮相亞平寧半島,如颶風登陸,極大震撼了業界,令西方電影人眼前一亮。同時,穆勒還積極推薦中國的新銳導演亮相海外——陳凱歌的早期作品《黃土地》正是經其大力推薦,才得以遠征洛迦諾電影節。總之,無數中國電影人在水城有所建樹,與他老人家的選片、推薦有著密切關聯,在中國電影百周年歡慶之際,讓我們對穆勒先生表示由衷地感謝!
『玖』 世界上第一個電影節在哪舉辦的,是哪一年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是「威尼斯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8月6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
介紹:
1934年舉辦第2屆後每年8月底至9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恢復舉行。1932年至1942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設「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
威尼斯國際電影設在義大利水城威尼斯,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電影節,它始辦於1932年,被譽為"國際電影節之父",參加該電影節第一屆活動的只有幾個國家,二十幾部影片參賽。義大利政府撥款資助,還專門為電影節建造了電影宮,所以規模逐漸擴大。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義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評獎活動附上法西斯色彩,讓德國和義大利的影片頻頻得獎,引起英、美、法等國家電影界的強烈不滿。反法西斯國家的電影工作者紛紛拒絕參賽。電影節不得不停辦。直到1946年才恢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和其它大型國際電影節一樣,都有自己的宗旨:獎勵世界各地有價值的、有創造性的、並且適合進行國際發行放映的優秀影片,促進世界各地電影工作者之間的交往和合作,並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同時根據形勢的不同,每屆還提出不同的口號。
電影節的大致內容如下:第一,評獎活動。威尼斯電影節設立的獎項很多,有"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義大利電影評論家獎、國際電影評論家獎、國際天主教組織獎、國際電影新聞協會獎、記錄片獎,等等。評獎之前要組成有權威性的評審委員會,我國導演謝晉、陳凱歌都當過評委。中國電影自八十年代以來頻頻在威尼斯得獎。
『拾』 威尼斯電影節具體有哪些獎項電影節的由來有何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