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周坤玲的曾經拍攝過的電影
紅金龍大戰蝙蝠精 (1964)
苦海親情 (1963) .... 陸玲
危巢小鳳 (1962) .... 阮玉冰
孖生小藝人 (1962) .... 羅淑儀
雙星淚 (1962) .... 林秀鳳
恩重如山 (1962) .... 孟柳茵
飄零孤鳳 (1962) .... 顏姐
魔影驚魂 (1962) .... 林韻萍
乞兒小皇帝 (1962) .... 劉明珠
大戰泗洲城 (1962) .... 張英蓮
小紅娘 (1961) .... 梁淑儀
小千金 (1961) .... 沈坤儀
母愛 (1961) .... 葉紫雲
飛天小俠 (1961) .... 文妻
魚雁曲 (1961) .... 陸彥薇
兒女作冰人 (1961)
秘密情人 (1961) .... 金綺蓮
小財神 (1961) .... 何麗嫦
羅剎嬌娃 (1961) .... 蔡媚娘
屈金香 (1961) .... 屈金香
南洋亞伯 (1958) .... 梁小玲
鐵嘴雞水鬼升城隍 (1957) .... 余美容
魂歸離恨天 (1957) .... 胡綺霞
牡丹花發狀元紅 (1957) .... 李詠梅
花落斷腸橋 (1956) .... 莫靜蘭 孝道 (1956)
星洲艷跡 (1956) .... 葉丹紅
好男兒 (1955)
苦吻 (1955) .... 白荔薇
後窗 (1955) .... 敏華
長相憶 (1955) .... 陳慧
璇宮春色 (1955) .... 白柳香
余之妻 (1955) .... 宋素心
紅粉飄零未了情 (1955) .... 阿香
胭脂淚 (1954) .... 李秀芬
人望高處 (1954) .... 周月嫦
閻瑞生 (1954) .... 黃蓮英
桃紅綠柳燕嬉春 (1954) .... 周寶燕
雙鳳迎龍 (1954) .... 趙淑嫻
錦上添花 (1954) .... 賣花女
濟公新傳 (1954) .... 許蓮
怒發沖冠為紅顏 (1954)
艷滴海棠紅 (1954) .... 庄淑勤
重續今生未了緣 (1954) .... 李霜萍
蝴蝶夫人 (1954) .... 蝴蝶
錯燒龍鳳燭 (1954) .... 周玉英
義犬伸冤 (1954) .... 周淑貞
情韻動芳心 (1954) .... 阿玲
弄假成真 (1953) .... 周月仙
慈善紅伶歌唱大集會 (1953)
代代平安 (1953)
再戀負心人 (1953) .... 庄秋霞
艷女情顛假玉郎 (1953) .... 盧艷紅
鳳燭燒殘淚未乾 (1953) .... 杜雙成
財歸財路 (1953) .... 吳行素
錢作怪 (1953)
同遮唔同柄 (1953) .... 陳上霜
新馬仔胡不歸 (1953) .... 趙顰娘
呆佬嫁女 (1953)
得運一條龍 (1953) .... 楊淑芬
一見鍾情 (1953) .... 周如萍
糊塗脂粉客 (1953)
骨肉喜重逢 (1953) .... 金芳
珍珠塔-上集 (1953)
珍珠塔-下集 (1953)
淘金記 (1953)
作威作福 (1953) .... 阿梅
歌唱海棠紅 (1953) .... 潘金蓮
秋雨殘花 (1953) .... 阿蘭
紅粉多情 (1953) .... 馮秀貞
芬芳艷史 (1953) .... 小瑩
相逢盡是未婚人 (1953)
人間富貴花 (1953) .... 李娜娜
捷足先得 (1953) .... 周玉蘭
不夜天 (1952) .... 羅曼娜
月媚花嬌 (1952) .... 鄭明媚
玉女凡心 (1952)
為情顛倒 (1952) .... 周曼玲
銀燈照玉郎 (1952) .... 林儀
點錯鴛鴦譜 (1952) .... 阿花
古靈精怪 (1952) .... 阿玲
春宵醉玉郎 (1952) .... 林秀蘭
海棠花濺淚 (1952) .... 翠玲
艷福齊天 (1952) .... 楊玉玲
花開燕子歸 (1952) .... 孟秋琳
難為了爸爸 (1952) .... 魯思芳
兒女情長 (1952) .... 林大嫂
大話夾好彩 (1952) .... 區少清
黃金美人 (1952) .... 李秋菊
紅運媽姐 (1952) .... 阿玲
借妻艷史 (1952) .... 白翠蓮(麥潔華)(麥潔瑩)
新夜送寒衣 (1952) .... 秀音
戲迷情人 (1952) .... 嘉慧
唔嫁又嫁 (1952) .... 周燕萍
一丈紅 (1952) .... 陳露茜
紅伶歌唱大集會 (1952)
女少爺 (1952) .... 蘭枝
拜錯石榴裙 (1952) .... 馬小杏
珍珠淚 (1952) .... 阿珍
綠窗紅淚 (1952) .... 陳麗芬
新海角紅樓 (1952) .... 紅娘
十奏嚴嵩 (1952) .... 皇後
萬花錦綉 (1952) .... 周雁玲
我結婚十年 (1952) .... 曹慧貞
迷樓金粉 (1952) .... 錢小眉
時來運到 (1952) .... 區美英
龍鳳花燭 (1952) .... 晴芸
大良阿斗官 (1952) .... 李小紅
良宵花弄月 (1952) .... 周翠玉
大光燈 (1952) .... 阿碧
新金葉菊 (1952) .... 林夢仙
春到人間 (1951)
范斗 (1951) .... 趙秋玲
大班周 (1951) .... 黃璐司
零落斷腸花 (1951) .... 葉紫雲
暴雨情花 (1951) .... 文素蓮
明珠淚痕 (1951) .... 顏愛絲
野花那有家花香 (1951)
粉陣迷龍 (1951) .... 三小姐錢玉
無限恩情無限恨 (1951) .... 吳凱玲
茶花淚 (1951) .... 許梅芳
誰憐後母心 (1951) .... 李蘭芳
彩鳳戲金龍 (1951) .... 李太太
天堂春夢 (1951) .... 高淑芬
一帆風順 (1951) .... 路明珠
繁華夢 (1951) .... 玉梅
孽債 (1951) .... 方懷青
阿福 (1951) .... 王翠鳳
紙醉金迷 (1951) .... 林綺雲
從此蕭郎陌路人 (1951) .... 顧香茹
呷錯醋 (1951) .... 趙湘靈
對錯親家 (1951) .... 周碧
紅白杜鵑花 (1951) .... 大鳳
十二金釵戲玉郎 (1951)
陞官發財 (1951) .... 藍玫瑰
兩仔爺 (1951) .... 李小娟
泣殘紅 (1951) .... 徐綺紅
銀海春光 (1951) .... 陳淑芬
三打祝家莊 (1951) .... 鍾離母
恩重情深 (1951) .... 梅瑛
冷落春宵 (1951) .... 柳慧心
唔嫁 (1951) .... 周燕萍
紅樓新夢 (1951) .... 晴雯
錦綉年華 (1951) .... 符洵美
五姊妹 (1951) .... 黃慧
賣錯相思表錯情 (1951)
福至心靈 (1951) .... 丁素霞
千金小姐丫鬟賣 (1951) .... 吳靄君
歌唱沙三少 (1951) .... 三少奶
凌貴興三打梁天來 (1951) .... 凌婢
雙料夫妻 (1951) .... 陳麗
飄零二孤女 (1950) .... 麥燕零
東成西就 (1950) .... 杜美英
俠盜黑海棠 (1950)
萬劫情鴛 (1950) .... 趙梅芳
蛇王 (1950)
鴛鴦刼 (1950) .... 何小蘭
賣油郎獨占花魁女 (1950) .... 花魁女美娘
暴雨寒梅 (1950) .... 梅若菊
夜半鍾聲 (1950) .... 梅綺紋
豪門棄婦 (1950) .... 阿珍
古園妖姬 (1949) .... 紫羅香
孟麗君 (1949) .... 孟麗君
客途秋恨 (1949)
生死同心 (1949) .... 白雲仙
倫文敘賣菜 (1949)
凄涼姊妹花 (1949) .... 周錦裘
三娘汲水 (1949)
爭妍斗麗 (1948)
血染霓裳 (1948)
幾度春風 (1948) .... 葉零
阿女 (1948) .... 阿女
海角情鴛 (1947) .... 李美娟
鸞鳳和鳴 (1947)
娛樂昇平 (1947)
情海英雄 (1947)
幸運新娘 (1947)
怕見舊情郎 (1946) .... 張少玲
狂蜂浪蝶 (1946)
光明之路 (1946)
② 1980年,林子祥借妻成名,卻轉身娶葉倩文,如今原配過的怎麼樣
1980年,林子祥借妻上位,卻轉身娶葉倩文,往常原配過的怎樣樣?1980年,林子祥借妻上位,卻轉身娶葉倩文,往常原配過的怎樣樣?婚姻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兩個人茫茫人海之中相遇,結緣在一同攜手渡過終身,自然是很多人想要看到的幸福結局。不過也有人他們曾經在一同,之後由於各種各樣的緣由,被迫分開也是讓人覺得非常的痛苦和無法
關於這段婚姻,吳正元歷來沒有公開發表過關於本人丈夫出軌的不滿,而是說時間會改動一切,這樣通透的態度,讓小編非常的敬仰,後來2013年吳正元的兒子結婚的時分,她來到了現場,往常和兒子兒媳在一同生活,也是非常的幸福,開端退去青春階段的強勢現往常吳正元開端享用含飴弄孫之樂,可謂是非常的幸福了,閱歷了風風雨雨,如今一切歸於寧靜,現往常三個人也是各自安好,或許這也是最好的結局吧。不曉得大家怎樣對待當初林子祥大火之後選擇丟棄支持本人15年的原配正妻吳正元這件事情呢?歡送在下方留言評論。
③ 楊少華拍過什麼電影
《楊絆討親》、《借妻》、《趙義烤火》、《賣女》
④ 茅善玉的演藝經歷
從《紅燈記》里可愛勇敢的小鐵梅,到《董梅卿》里灑脫任性的官宦千金;從《石榴裙下》中溫柔善良的自尊女性,到《雷雨》里畸形病態的繁漪……嬌小的茅善玉將一個個形象鮮明、人物飽滿的角色帶給了我們。
20多年前,負責招生的上海滬劇院老師曾問還是孩子的茅善玉:「上台唱戲你喜歡不喜歡?」「喜歡的呀!」茅善玉立刻回答。雖然當時的她並不真的清楚滬劇是什麼。
在春寒料峭的一個午後,坐在天平路鬧中取靜的辦公室里,已經成為上海滬劇院院長的茅善玉感慨地說:「從懵懂的喜歡開始,一晃那麼多年就過去了。當時的許多同學和搭檔都已離開了這個舞台,而我依舊還在這里。真沒有想到,滬劇是這樣適合我,而我也已經離不開滬劇了。」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這是茅善玉在舞台上給人的最深印象。
面對傳統戲劇觀眾的迅速流失,面對上海人說不好上海話的潛在危機,茅善玉展望新的一年,依舊是躊躇滿志,信心百倍:「我很樂觀,因為世界只有一個中國,中國只有一個上海,上海只有一個滬劇。作為上海特殊的人文地理環境造就的特殊地域文化,滬劇有其自身的特點和生命力。隨著社會和政府的關注,這一見證與記錄了上海發展歷程的劇種將和這個城市一起繼續發展下去。」 記:春節前夕,您剛代表上海的滬劇界與史依弘、錢惠麗、單仰萍等一起參加了在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辦的「魅力東方」演出。第一次登上這一世界頂級音樂廳的舞台,您最大的感觸是什麼?
茅:能夠在莫扎特的故鄉演唱心愛的紫竹調,真的感覺很興奮。能夠登上藝術殿堂的舞台,真的很有象徵意義。在奧地利格拉茲交響樂團的伴奏下,我們成功展示了中國戲曲和東方藝術的獨特魅力。金色大廳並沒事先想像的那麼金碧輝煌。舞台不大,空間也不恢弘,而且因為歷史久遠,連顏色也不再簇新。但就是在這個地方,你能明顯感受到其中深厚的文化積淀。站在這個經典的場所,我有一種神聖的感覺:我不僅僅是代表一個劇種,而且是代表一個國家來演出。
記:當時您選擇演出的是哪一曲目?
茅:是滬劇《羅漢錢》中的「紫竹調」。因為它傳唱廣,影響大,而且旋律明朗優美、歡快流暢,富有濃郁的江南特色。我在很多重要場合都會選唱這個曲目。記得當年美國前總統里根來上海訪問時,我在宴會上為他演唱「紫竹調」,美國客人驚艷不已,問我,這樣美妙的聲音到底是從哪裡發出來的?1月15日,當我身穿一襲旗袍,再度把它奉獻給友好的維也納觀眾時,同樣贏得了經久不息的掌聲。事實證明,不僅東方人可以欣賞西方的交響芭蕾,西方人同樣能夠喜愛我們的民族戲曲。 記:像《羅漢錢》中的「紫竹調」一樣,春節上演的《雷雨》同樣影響廣泛。一直以來,您表演的角色大多是清新甜美、溫柔細膩的少女。首次出演病態壓抑的悲劇人物繁漪,且又有幾代名家飾演的繁漪在前,您如何看待這次挑戰?
茅:應該說,繁漪這個角色我並不陌生。十幾年前丁是娥老師教我唱戲的時候,就教我唱過一段繁漪的摺子,但在全本中出演繁漪的確還是第一次。1959年名家版的滬劇《雷雨》已成經典,讓觀眾至今記憶深刻。對我們來說,演出《雷雨》是不可多得的學習與鍛煉的機會。重排《雷雨》,就是想用這一經典劇目向前輩表達敬意。但是我想,每一代人演《雷雨》,都應該為這一經典注入新的活力。
這次為了演好繁漪,我特意聽了有「活繁漪」美譽的丁老師當年的錄音帶。她的音色、唱腔和念白非常人物化,光是聲音就讓你覺得她完全融入到了角色中。當然,每個人心中的繁漪並不一樣,我也有我的理解。在演唱時,我適當加入了一些肢體語言來表現繁漪對周萍感情的復雜與矛盾,在花園一場,從試探性觸碰、有意識依靠到最後感情爆發,這種有層次的形體語言和演唱結合,到了觀眾的認可。 記:「從以往的四鳳到現在的繁漪,您在舞台上的「輩分」高了,角色轉變了。在舞台下的角色也轉變了,除了演員外,還多了個院長的頭銜。」
茅:是的。我擔任上海滬劇院的院長已將近五年了。我想,我進入這個新角色的轉變還是很快的。以前做演員時非常輕松,演好就回家,不到中午不願起床。擔任院長,要考慮和擔心的事情很多,但我比較年輕,能接受先進的理念,做事也講究團隊精神和公私分明。即便是私下裡的好朋友,如果在公事上做錯了也一樣會指出。反之亦然。五年內,劇院里基本上每年都會推新戲,排演了《石榴裙下》《大紅喜事》《龍鳳呈祥》《一文錢》《胡錦初借妻》《家》等,雖然很忙,但大家都幹得很有勁。 記:「新的一年,您和您的滬劇院有什麼打算?」
茅:「我們制定了一個滬劇發展的五年計劃,爭取在培養和繼承、創作和演出上都有所突破,有所作為。目前,我們在搶救遺產、整理老藝術家資料的基礎上,開始進行中年藝術家的系列訪談和優秀劇目的錄音錄像工作,准備通過總結,深入理論研討,宣傳並推出一些新的滬劇藝術的流派。同時,為了加緊滬劇人才的培養,爭取上海戲校的滬劇班早日開班,我們正在積極作招生的前期准備。還有新創劇目的規劃、演出市場的拓展、專業劇場的建造、滬劇專著的出版、滬劇頻道的開播、滬劇新電影和新電視劇的製作等等,都已經有了初步打算和安排。」
記:「聽說新創重點劇目《露香女》是趙化南為您量身定做的一台戲,今年將正式投排公演?」
茅:是的,這是滬劇五年發展計劃的開局大戲,也是我新年最期待的事情。作為上海世博會的首部獻禮大戲,《露香女》的背景定在1915年,當時中國的顧綉作品《洛神凌波》在萬國博覽會,即當時的世博會上喜獲金獎。一個叫董耀庭的年輕畫家,作為博覽會中國館的館員、特意到松江地區尋訪這一作品的綉娘顧露香,由此帶出了一段傳奇故事。這是一部反映上海和世博會歷史淵源,以及上海人民對世博會人文情結的新戲。早在申博成功時我們就已開始醞釀,我和編劇趙化南還多次去松江采訪。經過多年的反復推敲和精心准備,我們希望這台新戲能夠為觀眾喜愛,並力爭沖刺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 記:現在,上海的孩子普遍從幼兒園開始就習慣說普通話了,土生土長的上海人長大後甚至連上海話都不會說,或者是說不連貫。作為滬劇演員,您會不會擔憂將來滬劇的生存空間?
茅:的確,這是很使人著急的現狀。會說滬語的孩子、能夠說好吳語的孩子越來越少,滬劇生源嚴重不足,因地域和方言限制,還不能像兄弟劇種那樣到外省市招生。但隨著整個社會對吳語上海話和民族戲曲文化的重視,相信以後會好轉的。我認為,精明睿智的上海人不會輕易遺棄吳語。海納百川的大上海,說全國通用的普通話肯定是需要的。但是融合別人的同時,千萬不要失去自己的特性,失去自己的色彩。因為只有不同地域的語言才能反映不同地域的文化。現在不少「海漂族」都在熱情地學吳語、唱滬劇,希望更好地融入到上海這座城市中來,我們就更沒有理由妄自菲薄了。 記:聽說滬劇將有望入選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茅:是的,從去年初著手准備到歲末文化部辦公廳發表公示,滬劇可以算是「申遺」基本成功了。在長達一年的資料匯總過程中,我們對滬劇藝術有了一個理性的回顧和清醒的認識。有一位老前輩曾說過:「留住上海的語言,就是留住了上海的記憶和歷史。」我認為說得恰如其分。起源於上海本地灘簧的滬劇是能夠代表上海的。因為滬劇見證了上海的成長,是上海文化脈絡中密不可分的部分。雖然,現在滬劇團體寥寥無幾,演出市場也不景氣,熱愛滬劇的觀眾拿不出更多的錢來看戲,演藝人才又行當不全,青黃不接,各個藝術部門都存在缺乏接班人的問題。但是,如果能留住上海語言,滬劇就有了發展的基礎;要是失去了滬劇,那肯定是上海一個無法彌補的遺憾。
記:會不會覺得滬劇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好像一下子被當成了「文物」?
茅:作為海派藝術瑰寶的滬劇,盡管近年來面臨越來越嚴重的生存發展危機,但滬劇決不當文物。一樣東西如果後繼無人,只能戛然停留在歷史里,那麼才是文物。但是,具有鮮明上海地域特色的滬劇,在藝術上開放包容,既善於廣采博納,又敢於標新立異,一直和時代一起發展著,無論是題材選擇還是表現內容,都和上海這個城市緊緊結合在一起,而且不斷有新鮮觀念、新鮮面孔和新的創作加入進來。加上滬劇素來注重唱功,它的音樂清純柔美,獨具江南絲竹的情韻,不同風格的流派唱腔更是家喻戶曉,到處傳唱。所以,滬劇決不會成為文物,而只會在更多人的關注下更好地發展下去。
國家一級演員。1962年1月10日生,1974年考入上海滬劇團學館,1979年畢業後留團(今上海滬劇院)擔任主要演員。曾先後主演《一個明星的遭遇》、《姊妹倆》、《血染姊妹花》、《魂斷藍橋》、《牛仔女》、《碧海青天夜夜心》、《今日夢圓》、《董梅卿》、《石榴裙下》、《大紅喜事》、新版《家》、《龍鳳逞強》和《雷雨》、《生死對話》等劇目。還在《璇子》、《姊妹倆》、《牛仔女》等滬劇電視連續劇中擔任主演。她的表演清新自然,富有靈氣,唱腔圓潤甜美,情深味濃。之後在戲路上又有新的開拓,展現了她藝術創造新的天地。
1983年獲第二屆《大眾電視》「金鷹獎」最佳女主角獎;1984年獲全國現代戲會演一等獎;1984年獲上海市青年演員會演特等獎;1984年獲第二屆《中國戲劇》「梅花獎」;1984年登陸央視春晚清唱《燕燕做媒》,1989獲首屆白玉蘭戲劇表演主角獎,1995年獲第四屆中國戲劇節優秀主角獎,1995年獲上海第七屆白玉蘭戲劇表演主角獎,曾獲上海市「三八紅旗手」稱號。現任上海滬劇院院長、上海市人大代表、中國文聯委員、上海劇協副主席。在2013年2月1日全國政協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上通過為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2015年9月29日,茅善玉當選上海市戲劇家協會副主席。
⑤ 借妻上位、逼死前妻、氣死岳父,唐國強真的是這樣的人嗎
論藝術造詣,唐國強是了不起的老藝術家。但在感情上,他卻是人們眼中不折不扣的渣男。說起唐國強,大多人腦海中呈現的,都是精明忠誠的諸葛亮的形象。確實,他將三國演義中這一人物活靈活現演繹出來,堪稱經典。從藝術上來說,他的台詞功底和演技都非常出色,這是當下眾多的流量明星所不能比擬的。
許多人在了解到他背後的故事後都大吃一驚,看不出如此出色的藝術家私下竟是這樣的人格。所以人生不僅要有事業,更要有道德。俗話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是對那麼愛自己的人。如今看來,已經說不清,結婚之時唐國強是否愛自己的妻子。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唐國強沒有堅持初心,沒有遵守婚姻的誓言,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負心漢。
⑥ 求一部香港老的鬼片片名。
猛鬼山墳My master's necklace 用迅雷下載本片 用BT下載本片
拼音 : Meng gui shan fen
Shi fu shan fen
別名 : 海報中文別名:師父條鏈
劇照英文別名: The master's necklace
年代 : 時裝
語言 : 粵語對白
片種 : 故事片--中國--香港
地區 : 香港
級別 : II;TELA
片長 : 90 分鍾
物料 : 有聲,彩色
內容介紹 : 富商李朝富遭妻子及表弟謀財害命,身中毒降不能超生.阿鬼與師於墳場工作,見富屍體被符所困,感其可憐,將其釋放.表弟請來術士以免受富騷擾,富孤魂欲報仇,師不允.富巧遇師親弟鴻,欲向其身求助,師贈法鏈以作保護.鴻女友麗及富妻為美容師,富借其身一用,鴻發現大驚,富向二人細道由來.鴻本乃膽小警察,得富暗助屢破奇案,願助富報仇.師見弟情義願作指點.富借妻之身向表弟報仇不果,鴻,麗,阿鬼被僵屍纏擾,幸得法鏈所助方能脫困.眾人不知師去向,決再夜襲術士總壇.激戰間富妻及表弟喪命,唯術士擊退眾人,麗更中邪術向鴻攻擊.師趕至,富即進麗身將敵人擊退.兩大法師鬥法,師年老不敵,得鴻幫助終將術士打敗.大仇得報,最後富投胎成為鴻,麗之子.
製作人 : 導演,沉威.
出品人,金愷,洪璋苓;監制,袁善根;製片經理,李美嫦;製片,袁德仁;策劃,袁德義;動作設計,金影動作設計製作社;動作導演,李建興;執行製片,陳國輝;助理製片,潘瑞玲,袁德義;副導演,趙桂松;攝影,張德偉;助理攝影,黃國強;燈光師,麥國強;劇務,蔡國強;場記,江名燦;道具,李森;剪接,梁永燦;服裝指導,曾伊芬;化裝,王麗娟;服裝管理,潘淑珍;場務,許兆棠,陳威利;粵語配音,丁羽;效果,程小龍;音樂,鄧少林;錄音室,新藝錄音室有限公司;沖印,綜合電影沖印有限公司.
演員 : 呂良偉(飾阿鴻),李國麟(飾李朝富),徐寶鳳(飾阿麗),鬼冢(飾阿鬼),沉威(飾師父),鄧漢齊(飾阿貴) ,陳泉,秦虹(飾李太太),陳達廣,寧哲輝,李建,黃信鈞,趙敏剛.
出品公司 : 香港:穎豐電影有限公司;金影製作有限公司,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