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一部美國電影名字,是講美國三角洲特種部隊的。
絕對這個沒錯,潛戰危機又名特戰連2
2. 求幾部關於三角洲特種部隊的電影
黑鷹墜落 三角洲部隊 三角洲部隊的鬧劇 特游騎兵三角洲特種部隊(特戰連)系列電影
3. 有關三角洲部隊的電影
《黑鷹墜落》,黑鷹墜落指的是:美國1993年在非洲國家索馬里的軍事行動。這次軍事行動的目的是協助聯合國進行人道主義援助,同時消滅當地軍閥和反政府武裝。其中最重要的一次任務由於准備不充分和情報錯誤,導致抓捕行動陷入混亂,兩架美軍160特種航空團的UH60「黑鷹」直升機被先後擊落墜毀,倖存成員陷入民兵的包圍,抓捕行動隨即變成拯救行動。同名電影《黑鷹墜落》(Black Hawk Down),是2001年的戰爭電影,由雷利·史考特執導,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 概述
歷史上的美軍在摩加迪沙陷入索馬里民兵甚至平民的重重圍攻,激戰15小時才在巴基斯坦維和部隊掩護下撤回安全區,共有19名美軍士兵在行動中喪生,而索馬里平民和民兵傷亡超過1000人。
索馬里的軍事行動是美國在越戰以後損失最為慘重的一次軍事行動。1993年底,美國政府對索馬里徹底失去信心,當時的柯林頓總統最終下令撤軍。這次行動也使美軍看到城市作戰戰術方面的一些不足,促使其改進城市戰術方法,為日後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中的城市作戰提供了經驗教訓。
黑鷹墜落(Black Hawk Down)不僅僅是2002年拍攝的反映這一事件的影片的名字,同時在美國,這個片語也指代整個失敗的索馬里軍事行動。
軍事行動詳細過程
聯合國決定在索馬里維和的1991—1992年,東非小國索馬里的局勢動盪不安,軍閥混戰,人民苦不堪言。1992年12月,聯合國決定組織一項名為「重建希望行動」的維持和平行動。索馬里各派軍閥對聯合國的干預表示不滿,勢力最大的「索馬里聯合大會」領導人法拉赫·艾迪德把聯合國看成其奪取政權的絆腳石,對巴基斯坦維和部隊採取伏擊行動,造成24人傷亡。1993年8月,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維和部隊採取一切必要措施,搜查和抓捕這次暴力事件的幕後策劃者艾迪德。當時負責「重建希望行動」的聯合國特使、美國退役海軍上將喬納森·豪請求美國增派特種部隊幫助抓捕艾迪德。
美國派精銳部隊到摩加迪沙
由於此前駐索馬里的美軍也遭到兩次伏擊,美國總統柯林頓決定派「游騎兵」前往索馬里。8月30日,「游騎兵」抵達摩加迪沙後,先後6次單獨執行抓捕任務。
派往摩加迪沙的軍人都是美軍的精英:陸軍的特種部隊第七十五步兵團,也就是著名的「游騎兵」;海軍的「海豹」部隊第六隊;還有號稱「王牌中的王牌」的三角洲部隊。「三角洲」部隊成員都是從各特種部隊中挑選出來的經驗豐富的老兵。
這次任務的最高指揮官是「三角洲」部隊的負責人蓋瑞森將軍。前線指揮所設在一架負責空中指揮的直升機上,由湯姆·馬提斯中校指揮,地面部隊由蓋瑞哈瑞爾中校指揮。這架直升機配備有各式無線電裝置與地面部隊和基地指揮官聯絡,還具備無線電中繼能力,可讓基地指揮官直接與前線部隊取得聯系。另外,3架擁有先進紅外線與電視攝影機的0H—58D觀測直升機將進展情況實時地傳回指揮部。
1993年10月2日,「線人」報告,艾迪德的兩名高級助手———財務總管歐馬·沙朗和對外發言人蒙哈米·哈山·艾瓦出現在摩加迪沙奧林匹克飯店。10月3日,情報人員用無線電與「線人」反復核實後,美軍開始行動。
10月3日下午3時32分,進攻開始。「小鳥」和「黑鷹」直升機迅速從海岸附近的一個臨時機場起飛,地面護送車隊也隨即駛出兵營。先出發的兩架「小鳥」直升機在目標大樓南側狹窄的街道上著陸,第一批「三角洲」隊員跳下直升機,向大樓所在的院子里扔了幾顆煙幕彈,然後撞開一扇鐵門沖進院子。不等裡面開會的艾迪德分子反應過來,「三角洲」隊員從大樓後側的樓梯沖進房間,控制了局面。接著,他們把抓獲的24名索馬里俘虜趕到一樓,並用手銬把他們的手腕銬在一起,准備撤離。
美軍直升機遭火箭彈襲擊
戰鬥打響後,艾迪德的部隊用擴音器向索馬里人廣播:「出來為你的家園戰斗吧!」成千上萬的索馬里人從四面八方擁來,子彈從美國大兵的耳邊呼嘯而過。
這時,由丹尼·麥克尼特中校指揮的護送車隊已准時趕到目標大樓。由於一名叫布萊克伯恩的「游騎兵」從直升機上滑下時摔成重傷,麥克尼特決定,由史楚克中士指揮3輛「悍馬」車,先將布萊克伯恩送回基地,再用其餘的9輛「悍馬」車和卡車把索馬里俘虜連同「三角洲」隊員和「游騎兵」一起送出城。
史楚克只有24歲,是一個參加過海灣戰爭和在巴拿馬作過戰的老兵。他曾多次執行聯合國的人道運輸補給任務,對摩加迪沙的街道很熟悉。他用「悍馬」車護送布萊克伯恩回營,沿途遭到艾迪德派武裝分子的層層圍堵。他使出渾身解數,將布萊克伯恩安全地送回營地,但他的機槍手皮拉中彈身亡。
當後續輸送車隊裝載俘虜准備撤回時,一群又一群的索馬里人向美軍撲來,他們用AK—47步槍向美軍掃射;火箭彈拖著煙尾在空中飛舞;在各個主要路口,索馬里人燃燒輪胎,支起路障。擔負支援作戰的「黑鷹」直升機上的4名「三角洲」部隊的狙擊手,坐在彈葯箱上專挑拿武器的索馬里人射擊。但一個索馬里人倒下,旁邊的人迅速撿起武器繼續戰斗。激戰中,RPG—7火箭筒射手擊中了代號為「超級61的」黑鷹直升機。
從3架0H—58D觀測直升機傳回的影像上,最高指揮官蓋瑞森清楚地看到了「超級61」墜落的過程及人員掙扎的情形。他命令離墜機地點最近的「游騎兵」迅速前往救援。一架AH—6攻擊直升機很快在街道上降落,駕駛員拿著手槍一邊擊退接近的民眾,一邊沖出來協助墜機的倖存者將傷員運上直升機。沒多久,美軍惟一的一架搜救直升機「超級68」迅速飛向該地,搜救人員從繩索垂降下來。但沒過多久,這架直升機被子彈擊中,駕駛員勉強支撐著讓繩索上的搜救人員全部落地,然後成功迫降到摩加迪沙機場。地面上,一輛5噸的卡車在等待裝載部隊的過程中,被一發又一發的火箭彈打成碎片。這一連串的意外打亂了美軍的作戰計劃。為了解救倖存的「超級61號」直升機乘員,車隊必須先開到墜機地點搭載。他們在負責指揮的直升機的指引下行進。
「超級64」直升機駕駛員麥克·杜蘭特接到蓋瑞森的命令後,代替「超級61」在車隊上空盤旋,以火力壓制聚集成群的索馬里民兵。當「超級64」在空中盤旋了四五圈時,杜蘭特覺得直升機好像撞上了一道無形的巨牆。索馬里人用火箭彈擊中了這架直升機的尾翼。杜蘭特只好將直升機迫降到地面。
槍手趴在地上從婦女的胯下向美軍開火
原本要撤回基地的車隊接到命令,向「超級61」的墜機地點前進。這時,十幾名索馬里武裝民兵沿著與車隊平行的街道奔跑,趕在車隊的前頭尋覓隱蔽地點伏擊車隊,而沒有武裝的索馬里暴民成群結隊地跑向美軍為索馬里民兵當「擋箭牌」,索馬里槍手則利用人群向美軍射擊。一名槍手甚至利用3名婦女作掩護,趴在地上從婦女的胯下向美軍開火。此時,對特種部隊而言,整個摩加迪沙變成了人間地獄:街道上到處是路障,美軍雖然有直升機引導,但在似曾相識的街道上常常走錯路,而索馬里人則從街道兩旁對著馬路瘋狂射擊。
「超級64」上有兩名機員和兩名機長。杜蘭特用MP5自衛。高斐納駕駛著「超級62」在其上空盤旋,大批的民兵和暴民向「超級64」的墜機地點涌來,民兵接到的命令是活捉杜蘭特用於交換艾迪德的高級官員其他的可以消滅。「超級62」的黑鷹直升機上的兩名三角洲狙擊手蓋瑞戈登和藍迪休亞特自願前往「超級64」的墜機地點救助傷員,之後兩名狙擊手被蜂擁而至的民兵殺死,杜蘭特被俘。
擔負首批攻擊任務的大約160名「三角洲」隊員和「游騎兵」,有的躲在車里遭到索馬里人的四面圍攻,有的被分割包圍在從目標區到第一架直升機墜毀地點的各個狙擊地點。
夕陽西下時,美軍指揮官派「超級66」直升機為城中的部隊送去彈葯、飲水、血漿等必需品。「超級66」一降落,即遭到步槍和火箭筒的攻擊,機身多處被擊穿,但僥幸逃回了基地。
為援救身處危險中的特種隊員,美軍派出第十山地師一個滿編連。150名士兵乘坐9輛卡車和12輛「悍馬」車,在比爾·大衛中校的帶領下,從城外繞道趕到特種部隊的基地。晚上9時30分,由大多數「游騎兵」、所有的「三角洲」隊員和沒有受傷的空軍戰斗人員以及第十山地師的部隊組成了美軍救援部隊。深夜11時30分,救援車隊向城裡進發。由於處處有阻擊和路障,車隊像一個噴火的巨獸,一路攻擊前進,橫沖直撞,AH—6直升機在空中掩護。
救援車隊與在城中堅守的部隊會合。他們把傷員和屍體安置好,隨後將兩架毀壞的直升機炸掉。等救援部隊都上車後,倖免於難的「三角洲」部隊和「游騎兵」卻擠不上車。於是,他們一邊跑步一邊射擊,在槍林彈雨中跟著車隊。
結局
當美軍返回基地時,天已經快亮了。經過半天慘烈的戰斗,美軍死19人,被俘1人,傷70餘人,兩架直升機被擊落,3架被擊傷,數輛卡車和「悍馬」車被擊毀。這是越戰以來美軍所遭受的最為慘重的軍事失敗。
10月4日下午美國的電視屏幕反復出現了索馬里人用繩子在地上拖著一具美國特種作戰隊員的屍體遊街示眾的畫面,被俘的杜蘭特也上了電視。這件事上了世界各大報紙的頭版頭條,美國輿論更是一片嘩然,一致抨擊美國政府出兵索馬里。同時,國際上的批評也不絕於耳:英國前首相愛德華·希思說,聯合國不應成為美國軍事行動的保護傘;埃及外長穆薩表示,目前在索馬里發生的一切,將會給索馬里民族和解進程增加新的障礙;法國國防部長萊奧塔爾指責美國的所作所為超出了「人道主義使命」的范圍,變成了「不能容忍的對抗」;德國報刊稱,美國正在索馬里進行「一場骯臟的戰爭」。摩加迪沙之戰給美國政府當頭一棒,柯林頓最終認識到應該通過政治手段解決索馬里問題,因為幾個月的「圍剿」不但沒有抓到艾迪德,反而使艾迪德在索馬里更加得人心。10月5日,柯林頓從外地匆匆趕回華盛頓,召開關於索馬里局勢的緊急會議。10月7日,柯林頓在電視講話中,單方面規定了美國從索馬里撤軍的最後期限。美國政府還與艾迪德方面進行了秘密談判,雙方最後達成妥協:艾迪德交出飛行員杜蘭特和那具美軍士兵的屍體;美軍則釋放扣押的全部艾迪德的俘虜,不再把艾迪德派作為打擊目標。
1995年3月2日,最後一批聯合國維和部隊撤出摩加迪沙,這標志著歷時27個月、耗資20多億美元的維和行動以失敗告終。聯合國既未實現在索馬里組建一個民主政府的目標,也未實現各部族的和解,卻使100多名維和士兵和近萬名索馬里人喪生。
摩加迪沙之戰使美國視地面戰為畏途。無論是1998年對伊拉克實施的「沙漠之狐」行動,還是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美軍均採取非接觸作戰方式———空襲戰。這也許是美國人從此戰中得出的教訓。
4. 找一部三角洲部隊的電影名
是這部《勇者行動》
電影劇情:
一支海豹突擊隊在執行秘密任務,在解救一名被綁架的中央情報局特工過程中,發現了一個恐怖組織布下的天羅地網,如果不加阻止,整個美國本土都會陷入到危機之中。於是,在美國國防部的參與和領頭下展開大搜捕。最後一舉搗毀了不惜一切代價襲擊美國的恐怖分子復雜網路。講述海豹突擊隊員解救被綁架的CIA特工,並且發現了威脅整個美國的恐怖網路。5. 電影《黑鷹計劃》中的游騎兵還有三角洲部隊是支什麼樣的部隊啊他們真正的名字是什麼啊
游騎兵 在美國眾多的精銳部隊中,游騎兵(又稱突擊兵或特攻隊)是一支歷史悠久,武力強悍的精銳部隊.擁有光榮歷史與優秀傳統.憑著不畏不懼的精神毅力在各地執行世界警察的角色,並獲得國際上的認同與贊揚.游騎兵屬於輕型步兵,它可以運用各式交通工具迅速進入戰區執行任務,因此往往在其它特種部隊抵達之前,游騎兵就已經完成了任務。就如同代表游騎兵精神的座右銘"游騎兵,做前鋒"和綉著RANGER字樣的黑色貝雷帽及飄帶型臂章, 一直是游騎兵榮耀與尊嚴的象徵.
三角洲部隊 在美國東部,有一個神秘的軍事基地--北卡羅來納州布雷登堡。這就是美國於70年代末開始建立的專門用來執行反恐怖作戰任務的"三角洲"部隊的總部。三角洲部隊的臂章 "三角洲"特種部隊的番號是美國陸軍特種部隊第1作戰分遣隊,這支部隊是由美國陸軍"綠色貝雷帽"特種部隊派生出來的一支精銳部隊,其主要任務是對付世界范圍內威脅美國利益的各種恐怖活動,現編有兩個中隊,中隊下轄若干小隊,每個小隊16人。雖然自成立至今這支部隊尚無驕人的戰績,但它卻是美國的一支反恐怖拳頭力量。美國的"三角洲"特種部隊是在1978年4月仿效英國第22特別空勤團(SAS)建立的,在建制上參考了當時歐洲國家的反恐怖特種部隊,但在職責設置上專司海外反恐怖行動。由於具有了精良的裝備武裝起來的高素質人員以及高度的機動性,使其具有了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進行機動部署的能力。
6. 有一部美國電影,講述三角洲部隊
黑鷹墜落
7. 有誰知道美國拍了哪些關於《三角洲特種部隊》的電影
黑鷹墜落,三角洲部隊5
8. 三角洲特種部隊的電影
片名
三角洲特種部隊1
Operation Delta force I
年份
1997(第一部)
片種
戰爭
級別
輔導級
編號
LKNUI001
演員
史提夫·馬田 域克·芬尼 白蘭頓·費沙
製片公司
NU IMAGE
美國病毒研究中心,新研製的病毒及劇毒葯品,被黑手黨分子洗劫一空。美國總部獲悉,但迫於黑手黨勢力非同一般,於是精心策劃,設下「A計劃」讓極端分子上當,派出特種兵小組展開捕殺……當一組地震學家被恐怖分子拘留起來時,特種兵小組是唯一能夠營救他們的人。既要追蹤,又要保證人質的安全,使得這項任務從一開始就顯得困難重重。在特種兵小組成員遭遇一個又一個的突然襲擊後,他們開始懷疑這會不會是個不可完成的任務……
【片名】Delta Force II: The Colombian Connection
【譯名】三角突擊隊 2:銅牆鐵壁(台)/突襲哥倫比亞(港)
【年代】1990
【國家】美國
【片長】110Mins
【類別】動作
【語言】英語
【字幕】外掛中/英文
【評分】4.0/10 (437 votes)
【鏈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099399/
【格式】XviD + AC3
【尺寸】576x432
【大小】2CD 50 X 15M
【導演】Aaron Norris
【主演】Chuck Norris .... Col. Scott McCoy
Billy Drago .... Ramon Cota
John P. Ryan .... Gen. Taylor
Richard Jaeckel .... DEA Agent John Page
Begonia Plaza .... Quiquina Esquintla
Paul Perri .... Maj. Bobby Chavez
Héctor Mercado .... Miguel
Mark Margolis .... Gen. Olmedo
Mateo Gómez .... Ernesto Flores
Ruth de Sosa .... Rita Chavez
Gerald Castillo .... DEA Director Fogerty
Geoff Brewer .... Maj. Anderson
Rick Prieto .... Rita(s Killer
Sharlene Ross .... DEA Agent in Van
Michael Heit .... DEA Agent in Van
【簡介】
美國緝毒組探員被惡名昭彰的南美毒梟寇塔俘擄,其中還包括一名麥考上校的菁英特種部隊成員,人質身陷南美偏遠叢林;為了國家與弟兄的安危,麥考帶著他的菁英部隊向寇塔宣戰,下定決心要救出人質,擊潰寇塔….------
9. 百慕大三角洲這部電影
飛機、船隻和人員為何神秘消失
百慕大三角洲,它位於大西洋上,面積45萬平方英里。這里的惡劣天氣能夠摧毀飛機和船隻。即便在風平浪靜時,這片以邁阿密、北部的百慕大、南部的波多黎各為頂點的三角形水域,也奪走了很多人的性命。
有的人憑空消失了,沒有發出任何求救信號,也沒有生還者能告訴我們到底發生了什麼。還有的人葬身巨浪之下,長眠在飛機、船隻構成的墳墓中。我們無從得知確切的統計數據。但有的飛機、船隻和人員確實是神秘消失了。
最近,美國《國家地理頻道》對百慕大進行了詳實的調查。他們的調查將幫助人們了解這些離奇失蹤背後存在的真實原因。
事件回放(一)神秘的第19飛行小隊失蹤事件
一起失蹤事件,最能增加百慕大三角洲的神秘色彩。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某一天,風和日麗。5架載有14名年輕空軍士兵的海軍飛機憑空消失了。美國海軍第19飛行小隊的神秘失蹤,激起了人們的無限想像,成為百慕大三角洲的第一大謎題。關於第19飛行小隊的神秘失蹤,有許多離奇的說法。但真相到底是什麼?
兩個羅盤都失靈了,飛行員失去了方位
關於百慕大三角洲的這一悲劇,沒有人比熱衷研究百慕大的專家、《百慕大三角洲》一書的作者吉安·庫薩知道得更多。庫薩研究過所有有關第19飛行小隊的歷史資料,也聽過目擊證人的講述。
在經驗豐富的老飛行員查爾斯·泰勒的領導下,第19飛行小隊從羅德岱堡國際機場起飛。其中4架飛機上各有3個人,另一架飛機上只有兩名飛行員,預計飛行四段,從羅德岱堡起飛,飛往比麥尼群島、大港礁、大巴哈馬島,然後返回基地。
60年前的第19飛行小隊遇到的第一個麻煩,是查爾斯·泰勒上尉通過無線電報告,說他確定不了方位。無線電報務員吉姆·瓦德當時就在附近一艘海軍艦艇上,他聽到了第19飛行小隊之間的無線電通訊。吉姆·瓦德說:「我們聽到飛行小隊長呼叫塔台,問對方能不能用無線電確定機隊的方位,因為他確定不了自己的位置。」
無線電通訊的准確記錄顯示泰勒遇到了麻煩。泰勒說:「兩個羅盤都失靈了。我正在找佛羅里達州的羅德岱堡。我下方是零散的陸地,我確信這兒就是佛羅里達群島,但不知道多遠,也不知道怎樣才能飛往羅德岱堡。」
燃油告急,緊跟著夜晚來臨
從起飛到現在已經過了3個小時,燃料至少還夠再飛3小時,機組成員開始爭論不休。此時的第19飛行小隊可能已經分不清方向。燃油告急,而且夜晚即將來臨。
最後,第19飛行小隊始終沒有轉彎往西。這5架飛機就這樣繼續飛行,眼看燃油即將耗盡,它們仍在繼續向東,飛入空曠的海洋和越來越濃的黑暗。
泰勒說:「我們將按270度航向飛行,一直到看到陸地或者燃油耗盡。從某架飛機的燃油剩下10加侖開始,我們就一起在海面迫降。大家都清楚了嗎?」
吉姆·瓦德說:「那是他們最後的無線電通話。塔台問他還剩下多少油,他說大約還能飛二三十分鍾。我們等了半個小時,無線電再也沒了動靜。我們知道他們已經墜機了,但不知道具體地點,所以我們出動了所有的艦艇和飛機前去搜尋。」
海軍規定,在遇到類似的危機時,編隊中所有的飛機都要迫降。沒有人知道第19飛行小隊到底遭遇了什麼,為什麼連一個組員、救生衣或一片殘骸都找不到?
60年後的重飛,兩架飛機兩次儀表失靈
如果我們沿著當時的路線再飛一次,能否獲得新的信息?
歐比·歐布萊恩(美國海軍退役中校)說:「我們決定乘坐服役於二戰期間的『復仇者』飛機,進行這次史無前例的重新飛行,完全按照第19飛行小隊的飛行路線,穿越百慕大三角洲。」
歐比·歐布萊恩是前海軍飛行員、戰斗英雄。他將負責駕駛與第19飛行小隊的5架飛機相同的「復仇者」魚雷轟炸機。
歐比·歐布萊恩說:「第19飛行小隊的飛行員和其他飛行員使用了多年的基本導航方式,是靠羅盤以及下方的島嶼來確定方位。為了讓這次飛行更有說服力,我們的飛機也將使用相同方法。我們從羅德岱堡的相同跑道起飛,和當年的第19飛行小隊一樣。時間是下午2點10分,然而天氣狀況要比當時好些。經過一段時間的順利飛行後,我們的飛機也出了問題。驚人的是,故障時間幾乎和泰勒報告儀表失靈的時間相同,都是在3點50分左右。我們的『復仇者』魚雷轟炸機的轉彎側滑儀開始失靈,這使得飛行員很難平穩有效地轉彎。」
歐比·歐布萊恩的模仿飛行又順利度過了一個小時。下方的大港礁安全在望。歐比·歐布萊恩說:「我們左轉彎,向北飛往大巴哈馬。它是我們這次飛行的最北端,還有一小時航程。第19飛行小隊本來應該在這里向西轉彎返航,但最終他們沒有轉彎往西。而是繼續向東飛行,一直飛入空曠的海洋和越來越濃的黑暗。」
不可思議的是,另一個問題又發生在這次模仿飛行中。跟拍「復仇者」轟炸機的飛機上的轉彎側滑儀也發生了故障,已經完全失靈。
模擬第19飛行小隊飛行近兩小時,兩架飛機,兩次儀表失靈。對於這兩次奇怪的儀表失靈,沒有人知道是為什麼。飛行員說,或許我們那兩架飛機的儀表本來就有故障?
事件回放(二)
另外幾次 神秘失蹤事件
第19飛行小隊的神秘失蹤和緊隨其後的媒體狂熱,使百慕大三角洲的傳說更加牢不可破。
1948年12月27日,一架麥道DC3客機自波多黎各的聖胡安起飛,預計飛往邁阿密,卻在途中神秘失蹤。
1963年8月28日,兩架巨型KC-135軍用空中加油機,在返回邁阿密附近的霍姆斯特德空軍基地時墜毀。兩架飛機距離為5百英尺,卻同時墜機,當時的高度約為3萬6千英尺。但這兩架飛機並沒有憑空消失,它們的殘骸最終還是找到了。但這兩架飛機在空中相撞了嗎?是否只是飛行員的失誤?我們永遠也無法知道事件的真相。事實很容易被迷霧籠罩,此次飛行也變成了百慕大三角洲傳說的一部分。
名詞解釋
「百慕大三角洲」的由來
1918年,美國籍的補給船獨眼巨人號駛離巴貝多後不久,便再也聯系不上了。1963年,美國海運硫磺皇後號從基韋斯特附近進行了一次例行呼叫,從此杳無音信。科學家相信,百慕大並沒有奇特之處。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故事和傳說卻越來越多。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冷戰開始了。發生核戰爭的可能,讓人們感到恐懼。這種疑惑和恐懼感也滋生出了許多神秘的謎團,充斥於電影和通俗文化中。同時,隨著海、空運輸量的增長,人員傷亡也在大幅度增加。
20世紀60年代中期,《大商船隊》雜志的一位作者首創了「百慕大三角洲」一詞,使這個謎團更加撲朔迷離。
百慕大三角洲至今仍是一片神奇的區域。
颶風
科學為百慕大三角洲之謎提供了一些合理的解釋。最常見的解釋都跟天氣有關。全世界的極端天氣都會給海運、空運帶來巨大的災難,百慕大三角洲也不例外。龐大的雲雨氣團,會演變成地球上最猛烈的暴風雨,寬度可達100英里,風速高達每小時200英里。颶風所到之處,飛機、船隻無一能逃脫厄運。颶風的破壞力巨大,也因此成為了人們研究最多的天氣現象之一。說不定,關於百慕大三角洲發生的悲劇,它就是最合理的解釋。
如今,衛星技術能夠提前警告位於百慕大區域內的人,颶風即將到來。衛星技術加上更先進的導航系統,或許就是傷亡及失蹤事件逐年減少的原因。
但這個解釋並不全面。颶風季節只有6個月,也就是從6月份到11月份,但有許多失蹤事件發生在這6個月之外。那麼,是否還有其他自然現象能夠解釋謎團呢?
海龍卷、雷暴和閃電
海龍卷,就是在海上形成的龍卷風,經常在佛羅里達南部沿海出現。它也同樣致命。有時,海龍卷,風速高達每小時110英里。美國國家海洋大氣管理局的氣象學家羅伯特·羅傑斯說:「佛羅里達南部經常有海龍卷。這是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常會有好幾個海龍卷,一個接一個,能持續5到10分鍾左右。」
雖然很危險、而且難以捉摸,但海龍卷的力量很弱,無法掀翻大船,也無法擊落高空的飛機。
那些我們更熟悉的現象,例如雷暴呢?百慕大之謎是否和它有關?
當暖濕氣流上升與冷氣流相遇,就會形成雷雨,由於總有不斷上升的暖氣流,百慕大三角洲等地區是孕育雷暴的絕佳地點。雷暴能在海面上快速形成,釋放出巨大的毀滅性力量,襲擊還渾然不知的飛機與船隻。雷暴通常還會伴有閃電,這也是該地區始終存在的威脅。
閃電會讓人失去方向感,甚至喪生。但較大的船隻和飛機通常都裝有保護裝置,可以躲過單次的雷擊。
就像海龍卷和雷暴一樣,閃電也只能提供部分解釋。
人為原因 飛行員失去方向感
要揭開百慕大三角洲之謎,就不能放過任何細微線索。研究人員首先研究了機械故障或者飛行員人為錯誤的可能性。人為錯誤及空間定向障礙是否就是某些飛機失蹤的原因?
在海洋上空飛行時,飛行員很容易失去方向感,有時甚至上下左右不分。人類不適合在空中的三維空間里快速移動,即便是在晴朗的日子裡,也可能誤把海洋當成天空,尤其是在海面有陽光反射時。這種現象在這一帶很常見,有霧時問題則會更嚴重。如果分不清上下,就很容易飛進海里。
佛羅里達州的飛行教官卡羅爾·柯林斯,非常清楚飛行員失去方向感的危險性。她認為,百慕大三角洲頻繁發生事故的原因可能很簡單。
柯林斯說:「在白天,如果能見度比較低,地平線會變得很不明顯。從這個方向看還能看得到地平線,但到另一邊看,就沒有那麼清楚了。我要讓飛機略微傾斜一下。如果我們正在慢慢進入爬升轉彎。你會發現,其實你感覺不到任何變化。我可以讓飛機非常緩慢地下降,如果下降速度不是很快,那麼你的耳朵就不會有脹脹的感覺,這時你就不會知道自己正在下降。」
很顯然,她不相信那些百慕大的傳說。在柯林斯看來,百慕大三角洲的許多空難都可以歸結為壓力太大、過度疲勞或者失去空間方位感。
反常的天氣、人為失誤或者單純的機械故障
但那些失蹤的船隻呢?難道也是由於人為失誤?美國國家海洋大氣管理局氣象學家克里斯·藍西認為,大多數事件都有同一個解釋。克里斯·藍西說:「如果不是以科學家而是以普通人的身分,我會說,百慕大三角洲的意外事故中有許多都是人為錯誤導致的。很多人幹了蠢事,被困在愚蠢的地方,還要把責任推給別人。」
關於那些在百慕大失事的大小船隻,有一個組織獨家擁有第一手資料。它就是美國海岸警衛隊。在美國各地沿海發生的事故,他們都要參與救援。作為邁阿密海岸警衛站的直升機機組成員、三級軍士長約翰·格斯里在全球海上救援任務最繁忙的區域執勤,並深感自豪。他很清楚失去空中方向感有多容易。
約翰·格斯里說:「有時候空中會有薄霧。如果這時又是風平浪靜,你就可能分辨不出哪兒是海面,哪兒是天空。」
美國海岸警衛隊對60年來、該地區發生的船隻和飛機事故進行了分析,發現人員傷亡幾乎全是人為失誤或機械故障造成的。美國海岸警衛隊平均每天拯救11人,為130多個遇險者提供援助。
近年來,那些迫切需要援助的人安全獲救的比例越來越高。這要歸功於一種更新、更精確的救援裝置,它們被稱為應急定位無線電信標。這種裝置在1982年推出後,已幫助拯救了1.4萬多人。百慕大三角洲每年有成千上萬次救援行動,其中應急定位無線電信標在確定遇難船隻位置時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美國海岸警衛隊不公開承認百慕大三角洲的存在。但有時,即使船上有應急定位無線電信標,海岸警衛隊也仍然找不到船隻的蹤影。
磁場異常
關於百慕大三角洲,我們早就知道一個事實,有些人認為,也許是它造成了這個地區的導航問題———因為這是地球上少數幾個磁北極和地理北極重合的地方。另一個類似的區域位於日本海岸外,那裡也發生過船隻神秘失蹤的事件。
一項發現指出,百慕大三角洲上方磁氣圈的變化速度,比地球上其他任何地方都要快。從這一點來看,百慕大三角洲不同於世界上的任何其他地方。
證據就來自400英里外的太空。1999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發射了一顆由丹麥科學家製造的,重132磅的小衛星。從那以後,奧斯特衛星已經2.5 萬多次通過百慕大三角洲水域上方,對地球磁場的強度進行測量。
丹麥氣象學院斯陶寧說:「我們發現,主磁場,也就是來自地球的液態地核的磁場,在百慕大地區的變化特別大。」
一群丹麥科學家將自己的數據與20年前美國磁場衛星取得的數據進行了比較。這是他們第一次專門研究百慕大三角洲地區,並取得了驚人的結果。
斯陶寧說:「我們比較了磁場衛星和奧斯特衛星所取得的磁場資料。它們顯示,在過去的20年中,百慕大地區的磁場減弱了大約6%。」
百慕大三角洲磁場減弱的速度,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要快。這是一項重要發現。但20年來,到底是什麼導致了這些改變?
科學家推測,磁場的改變可能來自一陣強烈的亂流,就像一場暴風雨。它起源於地核中的液態鐵,就位於百慕大三角洲的正下方。
但研究人員又說,很難想像,百慕大地區磁場的變化速率快了那麼一點,就能影響到導航、船隻和飛機,或者船隻、飛機上的人員。盡管這合乎邏輯,但相信百慕大之謎的人還有其他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