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影2012體現了哪些美國社會文化價值
電影《2012》中體現出的美國傳統價值觀念與文化
(一)典型的「美國夢」
我們所謂的美國夢,指的是一種在美國國家中只要相信經過不懈努力地奮斗,就能夠獲得美好生活的理想,也就是人們必須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勤奮與決心才能獲得成功,而不是依靠特定的社會階層與其他人的外援。雖然一部分人批判這種美國夢是過於強調了現代物質財富對於衡量人們勝利與愉悅方面所扮演的角色,但是多數美國人認為,這種能夠獲得成功的機會在其他國家是難以尋找到的。這是因為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是,在美國社會中人們流動性較大,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來獲得成功。在這里,每個人擁有的機會都是平等客觀的,在這個基礎上,人們能不能成功就在於他能否抓住機會,或者有沒有能力去把握挑戰。
電影中有兩個主要角色都能夠體現出典型的美國夢特徵:小說家傑克遜與印度科學家阿德里安。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傑克遜是一個失敗而不突出的小人物,他的小說不暢銷,有著嚴重的家庭危機,妻子與他分居兩地,他獨自帶著兩個孩子,而且妻子身邊不乏對其追求的男性。面對這些窘迫的遭遇,傑克遜的生活陷入了困境。雖然妻子一直不支持,但是他並沒有放棄自己的寫作生涯,對於他來說,寫作是自己的夢想。他創作的小說得到了印度科學家阿德里安的認同,這為兩人共同努力拯救美國群眾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當傑克遜在帶著孩子們玩耍的時候,他無意中知道了地球即將毀滅的消息,接著努力去拯救自己的孩子與妻子。這部電影作品為我們呈現了毀滅性的自然災難的場景,但是也為傑克遜後來拯救自己的家庭而奠定基礎,也正是由於他一次次臨危受命,經受住了生命的考驗,成功地救了自己的妻子與孩子,並且挽救了婚姻與家庭,從此成為一個大英雄。這也側面反映出小人物能夠通過自己不懈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與目標,完成了從夢想到現實的轉變。
電影中的另一個主角——科學家阿德里安,是他最早發現了太陽黑子的不正常運動,也是發現地球危機的第一人。他的這次發現,讓他從一個默默無聞的科學家成為與總統對話的英雄人物,並且成為拯救全世界的主要負責人。面對一次次艱難的選擇,他用盡全力說服船長開啟了艙門,讓更多的人登上了方舟,進而拯救了更多的人。在實施營救過程中,他的英勇無畏贏得了總統女兒的芳心。故事最後,阿德里安成為英雄並且獲得完美愛情的結局無疑詮釋了美國夢的意義。
(二)個人主義
如果我們不能了解美國人的個人奮斗與獨立精神,就不能深入理解他們這種行為模式。美國文化中,個人主義是價值觀的核心,我們通過對美國群眾的個人主義分析,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美國民眾的種種行為。
個人主義一詞最早是出現在19世紀的法文中,在當代不同詞典中有著不一樣的解釋。在2010年出版的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中,個人主義是被這樣定義的:認為現代社會中,每個人應當擁有權利做出自己的決定,而不是被政府機關所控制。在現代英語語言字典中,個人主義被人們這樣定義:對人類個體的重要性與獨立,個體獨立性的信仰。
作為美國民眾最主要的價值觀,個人主義在美國人們生活與工作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引導作用。在電影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人物行為中呈現出明顯的個人主義特徵。 由於美國曾經是一個殖民國家,因此對於當地群眾的性格心理有著很深的影響。在通過限制國家政府、宗教權利與排除貴族群體,群眾創造出一種更加註重個人主義自由的環境。美國人逐漸將這種個人自由心理深刻在腦海中,因此成為美國民眾價值觀中最為基本的構成要素。作為個人主義最主要的組成部分,個人自由在美國民眾的思想價值觀中起到了主導性的作用。在《2012》中,主人公的行為始終體現出美國群眾思想價值觀念中的個人主義中的個人自由心理,他們將這種心理強調在生活、工作等多個方面。
㈡ 表現中國或美國青年價值觀的影視作品
朋友,那我推薦你看歐美的《猜火車》,《猜火車》是一部著眼於社會現實的「問題電影」,另類影片的經典之作,以寫實主義的基調展示了現代青年自我放逐的生活狀態。 評論家說它是「繼六七十年代的「憤怒青年」之後,世紀末的英國、歐洲乃至全世界再次出現了年輕一代的精神塌陷,《猜火車》即為表現這種題材的代表影片,它被視為「1996年最令青少年感動,甚至讓放浪形骸、孤苦無依的那一部分痛哭流涕的一部電影」,較之他們的前輩,當今的迷途青年們更為頹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更為理性。他們天良未泯,但卻自甘墮落。在《猜火車》中,吸食毒品作為一種無可選擇的選擇成為了片中人物的生活方式,使之沉迷又痛苦。馬克的夥伴在空寂無聲的鐵道邊大喊著:「蘇格蘭,蘇格蘭,這是全世界最醜陋的地方。」其他人則對他大肆嘲笑——這就是後現代的「憤怒青年」們,他們在夢魘般的生活中自我放逐,不再樹立任何意義上的精神之父。影片明顯地運用了反傳統拍攝手法來突出其叛逆精神,很極端地提出了年輕人如何選擇生活的問題,被評為對當代青年產生巨大影響的十大影片之一。
㈢ 推薦一些具有歐美歷史文化底蘊或者價值觀的電影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贏得兩千盧比的背後,每答對一道題的背後,是一個人經歷過的故事······
《霧都孤兒》一個會為自己爭取幸運的孤兒
《百萬寶貝》一個30歲女人奮鬥成功
《殺無赦》事情不要做得太過分
《母女情深》當你有事的時候第一個出來幫你的人
《雨人》兄弟情,鋼筋水泥的城市住久了,人變得麻木了,低智商的親情找回了人間的愛
《阿甘正傳》單純的人反而得到了世人想要的東西
《勇敢的心》美國式蘇格蘭史詩,為自由而戰
《夢幻女郎》三個女人在演藝圈裡奮斗、得失
《珍珠港》戰爭年代的愛情、友情
《斯巴達三百勇士》用死人堆起的戰磊《聖女貞德》究竟為誰而戰?英雄最後得到的獎勵竟是死亡
《甜心先生》以心才能換心
《太陽淚》同胞相互殘殺,局外人搭救弱者
《辛德勒的名單》一部德國感到震驚,世界感到震驚的電影,真實的再現了納粹黨屠殺猶太人的罪行,但一念天堂,拯救一人,即拯救全世界
《這個殺手不太冷》對所謂「正義」的反諷,最初的惻隱之心逐漸轉化成憐惜,憂慮,擔心,最後是不可失去
《天使愛美麗》一個人的價值在於用自己的光和熱去照亮周圍的世界
《肖申克的救贖》一幅用友誼和希望描繪的生活畫卷,對自由的渴望使他花了十九年才得到
《七宗罪》殺手殺人並非是因為嗜血,他以理論信條加上妄念來實施他自以為是的「審判」
㈣ 體現平等價值觀的美國電影
殺死一隻知更鳥
1962年,好萊塢贊賞的目光投向風流小生格利高里·派克。根據哈柏李(Harper Lee)暢銷小說改編,在《殺死一隻知更鳥》里,一向以英俊瀟灑出現在銀幕上的派克突然戴起了一幅寬邊眼鏡,格外莊重與老派起來。原來,他是在扮演一位不顧個人安危,為黑人伸張正義的律師——艾蒂科斯·芬奇。芬奇在南方梅崗城任職,為人正直沉穩,常常不計報酬地為窮人們伸張正義。他對年幼喪母的女兒斯科特與兒子詹姆即嚴格又慈愛。有一次談起打鳥時,他對孩子說,不要去殺死知更鳥,因為它們只為人類歌唱,從來不做危害人類的事情。
在當地,歧視黑人的現象十分嚴重。一天,芬奇去法院為黑人湯姆一案當辯護律師。白人檢查官指控湯姆犯有強奸罪,芬奇經過認真調查,發現事實並非如此。於是,在法庭上,他實事求是地進行辯護,把對湯姆的指控一一加以駁斥,最後他要求判湯姆無罪,並且義正辭嚴地呼籲人們要尊重事實,要維護人類的尊嚴與平等。可是法官與陪審團都偏信原告的「證詞」,仍判湯姆有罪。而且,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持種族偏見的一些白人進而對芬奇一家進行挑釁和恫嚇,詹姆與斯科特在參加萬聖節慶祝活動時被一夥歹徒襲擊,詹姆的胳膊被扭斷。面對強暴,芬奇毫不畏縮,他准備繼續為湯姆申訴。
㈤ 電影「阿甘正傳」體現了當時美國人怎樣的人生觀價值觀。影片里羽毛代表什麼
電影《阿甘正傳》里,阿甘誠實、守信、認真、勇敢而重視感情。這與當時的大部分美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相背的。當時美國正處於「垮掉的一代」,嬉皮風行,人們驚恐於現狀,喪失信仰,悲觀厭世,自暴自棄(珍妮,丹中尉......)阿甘代表著美國的良心,戲噱眾生的同時也在拷問眾生。
關於羽毛的寓意說法有很多,個人認為導演意圖羽毛就是阿甘這個虛構形象的象徵,它不與世爭,隨遇而安,又恆久不變,你可以將它珍藏,也可以不去在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阿甘對待羽毛的態度也就是他對待生活的態度——認真但不強求,遇上了便珍惜,失去了生活還得繼續。
才疏學淺,個人見地,見笑
㈥ 有沒有能反映出美國人典型的的價值觀的文學作品或電影
反映出美國人典型的的價值觀的啊,我覺得首推的就是《阿甘正傳》一種美國夢,當年《肖申克》敗給他就很鮮明突出這個問題,但是說到價值觀這個問題太大了,不能以偏概全,看好萊屋的電影,總是拍戰爭片說明美國人好武,拍黑色幽默片取笑當局說明。。。拍超人、蜘蛛俠、四俠、隊長一類說明他們更崇尚個人英雄主義,總之很多想要了解一種文化不是以一部電影能得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