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烏克蘭與俄羅斯沖突原因是什麼
烏克蘭與俄羅斯沖突原因是復雜的歷史原因疊加地緣政治變化所致。
第一個方面是歷史淵源。烏克蘭和俄羅斯歷史聯系緊密。在冷戰結束和蘇聯解體以後,烏克蘭的主要政治領導人與俄羅斯相對來說維持著比較密切、一定程度上互相認可的合作關系。
但後來由於烏克蘭政治取向變化,轉向親西方並試圖依美製俄,導致烏內部族群矛盾凸顯,也導致了俄烏的政治關系陷入對立狀態。俄羅斯擔憂一個親西方的烏克蘭甚至有可能加入北約,將其戰略緩沖帶完全消除,使西方軍事力量徹底直抵家門口,從而將成為俄羅斯的戰略性的直接威脅。
烏克蘭局勢最新信息
1、俄羅斯國防部:正使用精確制導武器摧毀烏克蘭的軍事設施和航空部隊
2月24日,俄羅斯國防部表示,正在使用精確制導武器摧毀烏克蘭軍隊的軍事基礎設施、防空設施、軍用機場和航空部隊。另外,俄羅斯國防部說,對烏克蘭的打擊未危及平民安全。
2、俄軍登陸行動開始於黑海和亞速海
當地時間2月24日,烏軍事設施遭導彈襲擊。黑海艦隊在亞速海和敖德薩海的登陸行動已經開始。目前,俄軍已突破哈爾科夫州界,哈爾科夫烏軍指揮所遭到火箭彈襲擊。
3、烏克蘭全境進入戰時狀態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發表講話說,烏克蘭全境進入戰時狀態。
4、烏克蘭已宣布關閉全國領空
當地時間2月24日,烏克蘭管理部門宣布關閉全境領空。稍早前,俄羅斯航空管理部門已通知各民航公司,已關閉與烏克蘭接壤地區的領空。
以上內容參考中新網-俄烏「相煎何急」?專家:歷史淵源疊加復雜現狀所致
㈡ 俄軍120個營級戰斗群坐鎮,為何烏軍還能抵抗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3月8日消息,當地時間3月7日,美、法、德、英四國再次就俄烏局勢進行了通話,一致認為將繼續擴大對俄羅斯的制裁。也就是說,隨著俄羅斯在烏克蘭境內的特殊軍事行動不斷受阻,時間越往後推移,將會承受來自國際上更多的壓力。
更多的壓力
最後,還是希望雙方能夠從大局出發,考慮平民安危,在談判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吧。
㈢ 大家對頓涅茲克機場爭奪戰中烏軍的失敗怎麼看
hehe .
他們不失敗才是新聞呢.
我的看法,如果拿朝鮮戰爭來類比:烏軍,類似於南朝鮮軍;
頓涅斯克民兵,類似於北朝鮮軍;
俄羅斯支援軍,類似於中國人民志願軍.
烏軍不敗才怪呢.
㈣ 烏克蘭現在是什麼情況
烏克蘭的情況現在非常不好。眾所周知,現在俄羅斯和烏克蘭正在交戰。呃,烏克蘭在軍事實力上面處於劣勢,很多地方都遭到了俄羅斯的打擊。城市也變得破爛不堪了。希望戰爭能夠早點結束。
㈤ 烏克蘭危機的事件進展
12月1日,抗議者佔領基輔市政府和獨立廣場,並開始在廣場上扎營。
12月3日-6日,亞努科維奇訪問中國和俄羅斯,爭取經濟支持。
12月8日,約有80萬人參加了抗議示威。
12月14日,支持政府的群眾也在基輔獨立廣場發起抗議。
12月17日,俄羅斯向烏克蘭提供150億美元貸款,並將出口烏克蘭天然氣價格下調三分之一。此後抗議活動並未停止。 2014年1月,亞努科維奇向反對派做出讓步,接受了內閣的全體辭職,總理阿扎羅夫辭職下台。但反對派仍然堅持烏克蘭必須與歐盟而不是與俄國加強關系的主張,並一再敦促亞努科維奇總統也辭職。
1月16日,烏克蘭議會通過法案,對抗議活動加以限制。
1月22日,兩名抗議者在與警方的沖突中喪生。
1月24日,抗議者開始沖擊烏克蘭西部的地區政府辦公樓。
1月28日,烏克蘭總理阿扎羅夫(Mykola Azarov)辭職,議會取消限制抗議的法律。
1月29日,烏克蘭議會通過一項大赦法令,承諾只要抗議者離開政府大樓,將不起訴任何在抗議期間被捕的抗議者。抗議者對大赦條件表示懷疑。 反政府示威者 2月18日,烏克蘭反政府示威驟然升級。幾千名示威者前往議會大樓附近舉行抗議,意圖迫使議會通過決議,恢復2004年憲法。示威者與警方隨即爆發激烈沖突。沖突已經造成26人死亡。烏內政部方面同日透露,沖突已造成近800人受傷,包括392名執法人員,其中83名受傷警官「遭受嚴重槍擊」。烏克蘭的暴亂已經從首都基輔擴展到了其他城市。
2月21日,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與3名反對派領導人簽署了和解協議,旨在結束持續多日的街頭流血沖突。
2月19日,政府和抗議者之間同意「休戰」。
2月22日,烏克蘭國會表決通過現任總統革職,並訂定提前舉行總統選舉的日期為5月25日,之前亞努科維奇已離開首都基輔,輾轉多地後到達俄羅斯,但拒絕辭職,並稱自己之所以離開烏克蘭是因為「自己和親人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脅」。
2月22日,抗議民眾仍要求亞努科維奇下台。歐盟就烏克蘭危機召開特別外長會議。亞努科維奇逃離總統府,前往東北部城市哈爾科夫(Kharkiv)。他此後發表電視講話,將基輔事態描述為「政變」,堅持自己是合法選舉的總統。此後議會投票決定彈劾亞努科維奇,因為他「無法履行自己的憲法職責」。已入獄三年的前總理季莫申科被釋放出獄。季莫申科的副手圖奇諾夫(Oleksander Turchinov)被選為議長。
烏克蘭發生政權更迭。烏克蘭議會罷黜了總統亞努科維奇,修改了憲法,將總統大選定於5月25日。
2月23日,議會批准圖奇諾夫作為臨時代總統。
2月24日,亞努科維奇被烏克蘭警方通緝。
2月27日,數十名親俄武裝人員占據克里米亞自治議會和政府大樓,俄外交部則稱將「堅決捍衛克里米亞同胞的權利」。烏克蘭代總統圖爾奇諾夫嚴詞警告駐克里米亞俄黑海艦隊好好待在基地里,「任何軍事調動都將被視為入侵」。 3月1日,俄羅斯議會批准普京總統提出的在烏克蘭克里米亞地區使用俄羅斯軍隊的要求,這令兩個鄰國之間的緊張關系進一步加劇。
烏克蘭獨立廣場暴力沖突 3日,克里米亞一烏克蘭空軍基地宣布效忠親俄羅斯的克里米亞政府,正式脫離烏克蘭的領導。位於克里米亞首府塞瓦斯托波爾附近的烏克蘭空軍第240戰術航空旅基地3日宣布效忠克里米亞當局。該基地有超過800人部隊以及大約50架飛機。
3月4日,俄羅斯議會上院聯邦委員會通過支持普京對烏克蘭動武的決議之後,烏克蘭克里米亞地區部分軍隊出現倒戈現象。
3月4日,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宣布,烏克蘭尚拖欠逾15億美元天然氣費,自2014年4月起,該公司將停止向烏克蘭供應優惠天然氣。對此,美國宣布援助烏克蘭10億美元,幫助烏克蘭應對「俄羅斯出於政治動機而採取的貿易行動」。美國准備提供援助和資金,幫助烏克蘭減輕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美國還准備為烏克蘭政府提供技術建議,明確對俄貿易烏克蘭應享有的世貿組織權利。
3月4日,俄羅斯聯邦委員會(議會上院)副議長布希明表示,克里米亞政府請求俄羅斯提供60億美元經濟援助,俄財政部已制定相關方案,將馬上提交政府審議。
3月6日,在這盤亂局中,克里米亞俄羅斯統一黨領導人謝爾蓋·瓦列里耶維奇·阿克肖諾夫憑借一貫的親俄立場脫穎而出,在俄羅斯力挺下當選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總理。
3月6日,烏克蘭克里米亞地區局勢緊張,美國海軍驅逐艦「特魯斯頓號」已開入黑海,准備與盟國演習;同時美軍也派戰機至立陶宛和波蘭。
3月8日,烏克蘭一架軍機在克里米亞邊境處遭到炮火襲擊,同一天有近百輛俄羅斯軍車進入這一地區。
俄羅斯再增兵,200輛軍車開入克里米亞 3月9日,烏克蘭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副總理捷米爾加利耶夫稱,基輔臨時政府封鎖了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財政部的電子系統,並凍結了其資產。
2014年3月11日,錯綜復雜的克里米亞局勢有了新的進展,當天克里米亞議會以81票中78票贊同的結果,通過了克里米亞獨立宣言。
2014年3月11日,烏克蘭最高拉達(議會)經表決通過一份呼籲書,請求美國和英國等國保障烏領土完整。
3月17日,對公投全部選票的統計結果表明,96.6%的選民贊成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反對加入俄羅斯的僅佔2.51% 。俄羅斯同意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聯邦。
烏克蘭外交部17日宣布,鑒於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有關局勢,烏克蘭將召回駐俄羅斯聯邦大使弗拉基米爾·伊利琴科。
3月20日,烏克蘭衛生部稱,上個月導致該國政權更迭騷亂造成的死亡人數,上升到了103人。
3月24日,烏克蘭臨時總統圖爾奇諾夫說,他已經下令該國武裝部隊撤出克里米亞。
3月27日,前不久剛獲釋的烏克蘭前總理季莫申科表示決定參加5月舉行的烏克蘭總統競選。 烏克蘭沖突核心 4月2日,烏克蘭總統辦公廳代理主任帕申斯基表示,烏克蘭已向俄羅斯起草了要求返還的財產明細,其中包括70艘船艦。這些艦船主要部署在已加入俄羅斯的克里米亞。
4月3日,烏克蘭代理內政部長亞瓦科夫(Arsen Avakov )指責被罷黜的前總統亞努科維奇,在2月基輔騷亂時發布了向示威者開槍的「罪惡命令」。亞瓦科夫說,亞努科維奇於2月18日到20日,發布了「罪惡的命令」,下令對示威者開槍。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對這一說法予以否認。
4月7日,烏克蘭東南部頓涅茨克州爆發民眾集會,部分議員成立「頓涅茨克人民委員會」並宣布組建「頓涅茨克獨立共和國」,要求從俄羅斯引入維和部隊並擬於5月11日前就加入俄聯邦舉行公投。
4月13日,克里米亞獨立在烏克蘭造成的連鎖反應已經讓基輔當局坐立不安,親俄武裝勢力在烏克蘭東部城市斯拉維揚斯克再度行動,促使烏克蘭政府開始調動全國安全力量啟動「反恐怖主義行動」。
4月15日,烏克蘭政府軍出動坦克、裝甲運兵車和直升機,在東部頓涅茨克州發起軍事行動,清剿親俄武裝人員。
4月25日,頓涅茨克州的克拉馬托爾斯克民用機場一架烏克蘭米—8直升機遭到當地民兵榴彈射擊後發生爆炸,並引爆了相鄰的一架安—2飛機。
4月27日,北約軍事總部危機管理中心主任迪肯公布消息說,俄羅斯的40000名士兵集結在烏克蘭邊境,超過100個地方部署了坦克,直升機,炮兵,特種部隊,作戰飛機和後勤部隊。他們已經在那裡待命數周,有些部隊距離烏克蘭邊境僅40公里。
4月28日,奧巴馬總統謀求向俄羅斯總統普京施加更大壓力,美國白宮宣布,由於俄羅斯繼續「干預」烏克蘭局勢,美國對7名俄羅斯官員及17家公司實施制裁。
4月30日,代行烏克蘭總統職責的烏議長圖爾奇諾夫宣布,烏武裝力量進入全面戰備狀態。他承認,基輔當局已經無法掌控東部頓涅茨克州和盧甘斯克州兩地局勢。烏克蘭臨時政府總理亞采紐克在會見歐洲委員會部長委員會主席、奧地利外長庫爾茨和歐洲委員會秘書長亞格蘭時表示,當前烏克蘭局勢非常復雜,烏方已採取一切政治手段以調解當前危機。 5月2日,烏克蘭政府軍對斯拉維揚斯克的全面戰斗已經打響。駐烏克蘭邊境俄軍也已開始行動。2架烏軍直升機系被導彈擊落,一名飛行員被俘,一人死亡。烏克蘭政府軍在斯拉維揚斯克的軍事行動進展迅速:奪取了一個路障,控制了電視台廣播電台,市區內冒起滾滾濃煙,親俄武裝面臨著被全面剿滅的境地,已經沒有逃脫的可能。至此,斯拉維揚斯克親俄武裝手裡扣著7名歐安觀察員,包括一名德軍上校和30餘名烏克蘭政治家和記者,他們成為人盾。同日,烏克蘭南部黑海沿岸城市敖德薩發生親政府與反政府兩派民眾沖突,導致43人死亡,傷214人,其中25人傷勢非常嚴重。
5月5日,烏克蘭東部俄語區的城市斯拉維揚斯克再次爆發武裝沖突,已致4名政府軍士兵死亡,另有大約30人受傷。該市的平民也有死傷。
5月6日,導致數十名親俄示威者死亡的敖德薩沖突過後,有48人失蹤。烏克蘭敖德薩州蘇維埃議員瓦季姆·薩文科表示,在敖德薩事件中死亡的人數為116人。
5月11日,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州和盧甘斯克州舉行全民公投,決定是否獨立。投票於當地時間8時開始,將持續到當天22時。此次公投的問題只有一個,即是否支持成立「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盧甘斯克州公投的問題相同,即是否支持成立「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
5月12日,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州和盧甘斯克州的全民公投結果出爐,支持獨立的選票分別高達89%和96%。隨後,兩州宣布成立獨立「主權國家」。
5月13日,烏克蘭軍隊的一支裝甲車隊在東部頓涅茨克州克拉馬托爾斯克市附近遭到伏擊,戰斗中烏軍有7人死亡、7人受傷。這是自烏克蘭4月中旬在東部地區開展「反恐行動」以來,烏軍方在一次戰斗中死傷人數最多的一次。
烏克蘭定於5月25日舉行總統選舉。這被認為是烏克蘭獨立23年以來最重要的一屆選舉,可能成為化解烏克蘭危機的關鍵一步。而此次大選最關鍵、也是最有勝算的候選人是有「巧克力大王」之稱的彼得·波羅申科。烏克蘭代理總統職務的議長亞歷山大·圖爾奇諾夫呼籲選民25日前去投票,避免烏克蘭分裂。本屆總統選舉共有21名候選人,約有3500萬人具有投票資格。多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糖果業大亨彼得羅·波羅申科以較大優勢領先。新一項調查顯示,波羅申科的支持率接近45%,而他的最強勁對手、前總理尤利婭·季莫申科支持率約為7.5%。
5月27日,烏克蘭政府宣布,已經恢復在東部地區的「特別行動」,完全控制前一天被親俄羅斯民兵武裝占據的頓涅茨克國際機場。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市長亞歷山大·盧基揚琴科27日稱,在頓涅茨克機場的激戰造成40人死亡、另有31人受傷,死者中有2名平民,而傷者包括4名平民。 14日,反對派武裝擊落一架烏克蘭運輸機,導致機上49人遇難。
27日,波羅申科簽署歐盟聯系國協定,標志著烏克蘭正式啟動准備加入歐盟。 5~6日,反對派失守斯拉夫揚斯克,政府軍收回該地區。
17日,馬來西亞航空MH17航班在東部反對派控制地區被導彈擊落,機上297人全部遇難,政府與反對派相互指責對方擊落了該飛機。(7·17馬航客機墜毀事件)。
29日歐盟和美國指責俄羅斯破壞烏克蘭東部穩定,宣布對俄羅斯採取經濟制裁。 7日,俄羅斯決定對美國和歐盟實施反制裁,禁止大部分從歐盟和美國進口的食品。
22日,俄羅斯爭議車隊越境進入盧甘斯克,烏克蘭政府指責俄羅斯「直接侵略」。
25日,反對派在烏克蘭南部展開反攻。
26日,波羅申科和普京在明斯克的歐盟峰會上進行會談,但沒有取得任何結果。
28日,烏克蘭政府稱反對派佔領了邊境小鎮諾沃阿佐夫斯克,指責俄羅斯直接入侵。北約稱俄羅斯進入烏克蘭的軍隊人數超過1000人,並表示有大量重型武器進入烏克蘭,俄方予以否認。
29日,烏克蘭總理亞采紐克稱,烏克蘭將啟動加入北約計劃。
31日,普京首次以「國家地位」來形容烏克蘭東部地區,但隨後俄方否認,稱遭誤讀。 1日,烏克蘭政府軍從盧甘斯克機場撤出,隨後從其他一些反對派控制區域撤離。政府方指責俄羅斯「發動了一場巨大的戰爭」,導致數萬人死亡。
3日,法國宣布暫停交付西北風級直升機航母給俄羅斯,同一天,普京在同波羅申科電話會談後推出「七點和平計劃」。
4日,北約峰會開幕,烏克蘭危機成為主要議題,波羅申科表示將於次日命令軍隊實行有條件停火,獲得反對派的積極回應。
5日,烏克蘭沖突雙方在明斯克簽署12點停火協議,從北京時間當晚23點正式生效。東南部港口馬里烏波爾,東部城市頓涅茲克陸續恢復寧靜。同一天北約峰會,拉斯穆森宣布將成立一直快速反應先鋒部隊,旨在針對俄羅斯。同一天,歐盟宣布對俄制裁措施,並將於8日正式實施。
6日,烏克蘭東部大部分地區依然平靜,有零星摩擦發生。政府軍與反對派相互指責對方違反停火協議。俄羅斯外交部警告稱,如果歐盟制裁執行,俄方將對制裁予以回應。同一天,普京與波羅申科通電話,表示停火得到了較好的執行,並希望該地區長期停火。 11日,俄羅斯、烏克蘭、法國、德國四國領導人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舉行「諾曼底四方」會談。
12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明斯克宣布,烏克蘭危機各方同意從2月15日開始停火。
21日,烏克蘭民間武裝與政府軍互換戰俘。
有分析認為,真正「讓和平照進烏克蘭的現實」還需要過無數道坎。比如,波羅申科對國內主戰派與主和派的平衡能力如何?奧巴馬對本國強硬派與和解派的協調能力如何?普京對烏克蘭東部勢力的影響能力如何?歐盟勸和的斡旋能力如何?這一連串的問題都無法一下子找到精準的答案。 美國國務卿克里說,為了履行旨在結束烏克蘭東部暴力的和平協議,現在對俄羅斯和親俄分離分子而言是一個「關鍵時刻」。
克里在俄羅斯度假城市索契會見了俄羅斯總統普京和外長拉夫羅夫。克里在俄羅斯說,對於烏克蘭和敘利亞武裝沖突等復雜的全球性問題,必須由關鍵的決策者們進行直接會談,除此之外別無他途 。
㈥ 俄烏沖突爆發,那麼美國最害怕什麼情況呢
美國最害怕俄羅斯拿下和控制烏克蘭。
美國的本意是想保住烏克蘭這張牌,使烏東地區永遠保持亂像,使俄羅斯永不得安寧。
目前為止俄羅斯已三面出擊,中心(俄軍已空降烏克蘭首都基輔機場)開花,以閃電戰的方式直擊烏克蘭。
以目前的形勢和普京的作風,預計美國最害怕的事情即將發生,即:拿下烏克蘭,止住北約東擴,徹底搗毀美國的這張牌,使俄羅斯解除心頭大患,得以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