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歐美電影 > 美國電影阿波羅13號登月計劃全集

美國電影阿波羅13號登月計劃全集

發布時間:2022-08-10 12:39:45

『壹』 阿波羅計劃電影

「阿波羅」號飛船由指揮艙、服務艙和登月艙3個部分組成。
1.指揮艙——宇航員在飛行中生活和工作的座艙,也是全飛船的控制中心。指揮艙為圓錐形,高3.2米,重約6噸。指揮艙分前艙、宇航員艙和後艙3部分。前艙內放置著陸部件、回收設備和姿態控制發動機等。宇航員艙為密封艙,存有供宇航員生活14天的必需品和救生設備。後艙內裝有10台姿態控制發動機,各種儀器和貯箱,還有姿態控制、制導導航系統以及船載計算機和無線電分系統等。
2.服務艙——前端與指揮艙對接,後端有推進系統主發動機噴管。艙體為圓筒形,高6。7米,直徑4米,重約25噸。主發動機用於軌道轉移和變軌機動。姿態控制系統由16台火箭發動機組成,它們還用於飛船與第三級火箭分離、登月艙與指揮艙對接和指揮艙與服務艙分離等。
3.登月艙——由下降級和上升級組成,地面起飛時重14.7噸,寬 4.3米,最大高度約7米。①下降級:由著陸發動機、4條著陸腿和 4個儀器艙組成。②上升級:為登月艙主體。宇航員完成月面活動後駕駛上升級返回環月軌道與指揮艙會合。上升級由宇航員座艙、返回發動機、推進劑貯箱、儀器艙和控制系統組成。宇航員座;艙可容納2名宇航員(但無座椅),有導航、控制、通信、生命保障和電源等設備。
4.登月飛行——"阿波羅"11號飛船於1969年7月20-21日首次實現人登上月球的理想。此後,美國又相繼6次發射"阿波羅"號飛船,其中5次成功。總共有12名航天員登上月球。
阿波羅11號登月十大發現
科學家表示,他們對月球以及整個太陽系的了解很多都是由阿波羅11號的宇航員證實和揭示出來的,此外對帶回來的月球岩石和塵埃的研究也起了很大作用。NASA已公布了阿波羅登月計劃的十大發現:
月球不是一個原生物體
月球是一顆逐步演化而成的擁有類似於地球內部結構的「陸行星」。現在我們知道月球是由岩石構成的。而且這些岩石受過不同程度的熔化、火山噴發以及隕石的碰撞而變得凹凸不平。
月球擁有一層很厚的表層外殼(60千米),一層厚度基本一致的岩石圈(60~1000千米),再深就是岩流層(1000~1740千米)。在岩流層的底部可能是一個小小的鐵質核心,但是這還沒證實。
月球產生的時間很久遠
和所有的陸行星一樣,太陽系形成後的前10億年的歷史在月球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月球表面留有大量隕石坑。如果可以確定岩石樣品的年代,那麼我們就可根據金星、水星和火星上的隕石坑的信息來確定其地質發展史。其他行星的地質照片也可以根據我們從月球獲得的信息進行解釋了。
最年輕的岩石比地球的「老」
最初的時候,月球和地球可能受到同樣的過程和事件的影響,但是這些過程和事件留下的痕跡只有在月球上才能找得到。
在月球表面,黑暗平滑的月海大多是一些隕石坑,當中的岩石相對年輕,年齡大約為32億年。而一些高低不平的高地中的岩石則相對較老,年齡約為46億年。
月球和地球是近親
這兩個星體是由一個共同的物質按照不同的比例分割而成。
月球岩石和地球岩石上氧化物同位素的驚人相似顯示,月球和地球可能來自於同一個祖先。然而和地球相比,月球上的鐵以及形成大氣和水所需的揮發性元素都衰竭了。
月球上無生命跡象
月球上沒有活著的生物體、化石或者原產的有機化合物。
從月球採集的樣品的測試中沒有找到任何過去或者現在的生物跡象。即使是非生物的有機化合物也找不到。這可能是源於隕石造成的污染。
月球岩石經過高溫形成
這些岩石的形成過程中幾乎與水完全沒有關系,可以粗略的分為3類:玄武岩,鈣長石和角礫岩。玄武岩是一種黑色火山岩,主要分布在一些月海之中。它們和地球海洋地殼的熔岩很相似,但是年齡要老得多。鈣長石主要分布在那些古老的高地之上,質量相對較輕。角礫岩則是其他岩石在隕石跌落過程中被壓碎、混合後凝結而成。
早期月球深處是「岩漿海洋」
月球高地表面含有一些早期的低密度的岩石,這是飄浮在「岩漿海洋」表面的一些岩漿殘留而成。月球高地是在大約44億至46億年以前形成的,由飄浮在「岩漿海洋」表面的一些岩漿凝結而成,這部分的地殼有幾十千米厚。在地質時期無數的隕石落到月球上,熔掉了不少古老的岩石,並在月球表面形成了很多環形山脈。
小行星在月球表面撞出大坑
一些巨大、黑色的盆地其實就是受到撞擊後產生的巨大的火山口。這些都是在月球早期形成的,上面覆蓋的熔岩的歷史約為3.2億~3.9億年。當月球火山活動時,大多會產生大量熔岩並向周圍蔓延。火山噴發還會產生橙色的沉澱物和純綠寶石顏色的玻璃珠。
月球稍微不對稱
月球的體積結構稍微有些不對稱,這也許是由於它在演化過程中受到了地球萬有引力的影響。月球的外殼在遠側一方相對較厚。在靠近地球一側則有很多火山盆地,而且它的質量濃度要比遠側濃得多。
月球內部的質量濃度並不是均勻分配的。相對於它的幾何中心,月球質量的中心要偏向地球幾千米遠。
表面被岩石碎片和灰塵覆蓋
這就是所謂的月球風化層,其中可以解讀出獨特的太陽輻射的歷史。這也是我們理解地球氣候變化的一個重要因素。
月球風化層是在地質時期由於無數的隕石沖擊而產生的。表面岩石和礦石中都飽含化學元素和由於太陽輻射而產生的同位素。按照這點,月球已經完整紀錄了40億年的太陽歷史,而這在別的地方是不大可能找得到的。

推進裝置:「火星」V火箭
時間:1969年7月16日—24日
乘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樂德林
飛行時間為8天3小時,首次載人月球登陸行動,首次在月球行走。「體斯頓,寧靜基地報告,鷹已降落。」1969年7月20日。
降落地點:靜海。
坐標:北0.71度,東23.63度。
太空行走時間2小時31分鍾,樹起了旗幟、安放了儀器,在登陸處樹立了一個牌子,上面寫著:「人類首次月球登陸處,1969年7月。我們是為了全人類帶著和平之意而來。」月球表面行走時間21.6小時,繞月球軌道飛行30次。登月艙的上升階段艙留在了月球軌道,共採集了20公斤的物質。

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表面時說的話:「雖然對個人來說,那隻是小小的一步;但對人類來說,卻是一次巨大的飛躍。」

『貳』 電影《阿波羅13號》的登月是真的嗎

阿波羅13號是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射的第三艘載人登月宇宙飛船,在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中是第7次執行載人任務。阿波羅13號發射於1970年4月11日。阿波羅13號在計劃中是第3次登月的任務,但是由於飛船在抵達月球前發生的嚴重故障,無法執行登月計劃,3名宇航員最終成功返回地球。
17日是美國「阿波羅13號」平安返回地球35周年紀念日。美國GlobalSpec公司19日在休斯敦太空中心為當年成功挽救「阿波羅13號」並幫助3名宇航員死裡逃生的工程師們頒發了集體榮譽獎———一個水晶球,以表彰他們的傑出貢獻。1970年4月11日,「阿波羅13號」升空,開始執行美國第三次登月計劃。56小時後,由於液氧貯箱過熱導致爆炸,宇航員們不得不中止了登月飛行。在「阿波羅13號」返航過程中,宇航員呼出的二氧化碳會導致他們缺氧,並最終使他們窒息死亡。負責地面指揮的工程師們很快想出辦法,讓宇航員利用飛船上的現有儀器置換了二氧化碳。

『叄』 請問有誰看過「阿波羅十三號」這部電影講的是什麼內容能詳細告訴我嗎謝謝!!

劇情:
1970年4月,太空船阿波羅13號正在執行登陸月球的任務,但控制中心忽然接獲太空船在20萬5千哩外傳來的訊息——「休斯頓,我們出問題了!」這句話如洪水般擾亂了中心內所有科學家和工程師們的心,這是他們最不願聽到的消息。太空船已快接近月球了,然而在外太空中的一場爆炸,導致阿波羅13號失去氧氣、動力還有導向功能。
這一瞬間,三位太空人吉姆·洛維爾、佛瑞·德漢斯、傑克·史威吉特要面對前所未有的考驗,他們必須把握僅有的4天時間重返地球,每分每秒對他們來說都顯得彌足珍貴,除接受控制中心的指引外,其他的一切都得靠他們自己,他們不願拋下妻兒成太空中的孤魂,勇氣、信心及毅力支持著他們奮斗下去。

幕後製作:
本片的高難度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這是個真實故事,情節和結局在美國無人不曉,如何營造戲劇懸念?第二,故事涉及大量科技信息,對外行來說猶如天書,但影片避免了賣弄高科技語匯。影片在追求真實性方面達到新的高度,敘事流暢,細節豐富而不瑣碎,對白真實但不晦澀。部分太空鏡頭更是通過太空署航天器速降以模擬失重來拍攝。擅長表現普通人堅忍不拔精神的漢克斯,表演有節制、有層次,使寫實派表演登峰造極。沒有人能將「休斯頓,我們出了點問題」這樣一句台詞處理得如此讓人揪心。

『肆』 阿波羅13號升空及安全返回地球的過程

《阿波羅13號》 1970年4月11日, 美國載人航天飛行器阿波羅13號起飛進入太空,准備執行登月計劃。這在人類首次登上月球九年之後,早已不再是件復雜神秘的事了,它被認為十分安全。 可怕的危機是在升空後第三天晚上開始的,在離地球二十萬五千英里的地方,指揮官吉姆·洛弗爾按指令開始「低溫攪拌」。九點零八分,指揮艙駕駛員斯威格特報告燃料電池1.2的壓力喪失,2號貯氧箱壓力和溫度喪失,危機開始了。在地面的休斯敦太空中心的控制系中,怪事頻頻出現,大量數據不對,卻無法解釋原因。一切都違反常規發生著,沒有人知道太空中的阿波羅13號究竟發生了什麼問題。 危機接踵而來,兩個燃料電池同時存在問題,供電消失,而飛船用來修正航向的常平架不知為什麼自行偏離,這意味著阿波羅13號可能會飛向莫測的太空深處。主管利伯戈特只能下令機組轉移登月艙,並在那裡活下去,之後再想辦法回到地球,經過計算,供電與貯氧只能維持一小時五十四分鍾,而他們還未找到出錯原因。最後一個大膽的猜想證實了飛船實際遇到的問題。因地面工作失誤,集流管破損,從而導致了升空後的一次爆炸, 摧毀了一個艙和2號貯氧箱。宇航員面臨著死亡的威脅,供電與供氧都嚴重不足,如何使阿波羅13號安全返向地面是最大的問題,指揮部制定了P.C. + 2的飛行計劃,利用登月艙帶著指揮艙返回。阿波羅13的機組人員體現了巨大的才能,他們克服了死亡威脅,在極端缺水的情況下完成了校準工作,飛船准確地回到了「進入走廊」,在與地面進行了最後一次樂觀對話後,一切沉寂了。3分53秒後,阿波羅13號成功地濺落在太平洋,營救成功了。 評析 1995年是阿波羅13號發射25周年紀念。它是航空史上的一次災難,幾乎導致三名宇航員命喪太空。同時它又是一次奇跡,三名太空人終於憑著自己堅韌的毅力與不懈的斗爭在地面人員的幫助下成功了返回了地球,活了下來,創造了航天史上「雖敗猶榮」的光輝時刻。 影片《阿波羅13》就是以這一次空難為題材拍攝的記實性巨型影片。該片可以說是一部驚險片,自始至終,觀眾時刻關注著遠離地球二十五萬英里的三名太空英雄的命運。懸念層出不窮,飛船上的事故一個接一個出現,而人們卻不知道到底出了什麼事。當地面指揮站中的電腦屏幕上那些閃爍的光點和變化的數據告訴人們阿波羅13號處於危機時,觀眾的心情立刻被緊緊抓住了。沒有槍戰,沒有謀殺,犧牲發生在不可測驗的太空,人們只能看著而無能為力。驚險性來自於對命運的抗爭,只有所有人都努力,才能脫離危險,打敗死神。 影片重現了1970年的壯舉,高度贊揚了宇航員們勇於挑戰厄運的英雄主義精神,具有非常實在的教育意義。為了追求影片的真實感,攝制組完全在休斯敦航空中心拍攝實景,並且將一部波音707改裝成航空飛機, 用於演員們飾演宇航員時體驗失重狀態。拍攝時是採用了零度重力的狀態,演員們在阿羅波13號的模型中上上下下地來回體驗失重與正常的情況,嘔吐是必不可少的。但影片的真實性卻得到了客觀實現。主角傑姆·弗洛爾由兩屆影帝湯姆·漢克斯扮演,他進行了長期的閱讀與實驗准備工作。正如他願,他的演出讓真正的太空英雄弗洛爾也大為贊賞。漢克斯又再次成為美國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偶像。

『伍』 1970年4月11日,美國……

阿波羅13號是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射的第三艘載人登月宇宙飛船,在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中是第7次執行載人任務。阿波羅13號發射於1970年4月11日。阿波羅13號在計劃中是第3次登月的任務,但是由於飛船在抵達月球前發生的嚴重故障,無法執行登月計劃,3名宇航員最終成功返回地球。

任務成員
吉姆·洛威爾
(曾執行雙子星7號、12號、阿波羅8號以及阿波羅13號任務),指令長
傑克·斯威格特
(曾執行阿波羅13號任務),指令/服務艙駕駛員
弗萊德·海斯
(曾執行阿波羅13號任務),登月艙駕駛員
肯·馬丁利是原計劃中的指令/服務艙駕駛員,但是他由於接觸了風疹,在發射前3天被傑克·斯威格特替換。他後來成為執行了阿波羅16號任務並擔任指令/服務艙駕駛員。

阿波羅13號
1970年4月11日,美國又一次用土星5號運載火箭將阿波羅13號飛船發射升空,進行計劃中的第3次登月飛行。
這次飛行的航天員是洛弗爾、海斯和斯威加特。
飛船飛行到46小時4O分02秒時,航天員發現2號貯氧箱貯量顯示超差。
55小時53分時,l號貯氧箱壓力偏低,指令艙報警器報警。
55小時54分53.3秒時,飛船遙測數據丟失1.8秒,主母線電壓下降,報警系統報警。
差不多就在這個時刻,"砰"的一聲,服務艙中的2號貯氧箱發生爆炸。
飛船的報警燈亮了,報警器響了,主電壓繼續下降。
斯威加特當即向休斯敦飛控中心報告:"喂!我們這里出事了。"
海斯從登月艙的通道爬到指令艙,看到一些系統的電壓已降到零,也立即做了報告。
這些情況都用電視實況轉播給了全美國、全世界,使成千上萬的人目瞪口呆。無數的美國人為他們禱告。休斯敦飛控中心及時分析,認為是液氧貯箱爆炸起火,使得飛船上的氫氧燃料電池損壞。
飛船上的電源出問題,使得登月已經不可能,而且航天員也處於極端危險之中。
經過飛控中心科學家、工程師們艱苦細致的分析,休斯敦飛控中心果斷地決定:中止登月飛行,利用完好的登月艙,立即返回地球。
當時飛船離地球已經38萬公里,已經越過地球引力界面,飛船正在月球引力下往月球飛去。如果要返航,必須有足夠大的火箭推力來克服月球吸引力。登月艙顯然難於勝任。
休斯敦飛控中心科學家們經過周密計算,並讓地面航天員進入登月艙模擬,最後得出了一個最省燃料的返回軌道:飛船繼續飛行,繞過月球,再啟動登月艙發動機,以進入返回軌道。
由於氫氧燃料電池的貯氧箱還擔負著飛船生命保障系統氧氣和水的供應,因此航天員面臨著電能不足、供水供氧困難、環境溫度下降的處境。但3名航天員在地面飛控中心的指揮下,以頑強的意志和毅力,強烈的求生慾望,戰勝了恐懼、寒冷、黑暗、疲勞等困難,和地面飛控中心人員密切配合,積極穩妥地實施著地面制定的救生方案。
飛船在茫茫的太空中繼續往月球飛去。
當飛船距離月球27.6公里時,航天員啟動登月艙下降發動機,工作了30.7秒。飛船進入了環月軌道。4月15日上午9時41分,在飛船轉過月球後,再啟動登月艙發動機4.5分鍾。飛船進入了返回地球的軌道。登月艙的氧氣、水、電越來越少,航天員由於疲勞和恐懼變得越來越煩躁不安。飛控中心指揮員一直和他們保持著聯系,鼓勵他們,並提醒他們吞服鎮靜劑。
美國將阿波羅13號未能登月的消息,及時通報給了全世界各國家,並緊急請求有關國家給予救援。包括前蘇聯在內的13個國家提供了救援艦船和飛機,布在美國軍艦未能顧及的海域內等候。
4月17日,飛船進入了返回地球大氣層的軌道。在進入大氣層前,航天員啟動4個姿態控制火箭,使登月艙推著服務艙向前加速飛行。隨後,點燃分離爆炸螺栓,將服務艙分離。緊接著又啟動反推火箭,使登月艙離開服務艙一段距離。
然後,登月艙的兩名航天員回到指令艙,關閉兩艙通道,點燃分離爆炸螺栓,將登月艙拋掉。
3名航天員乘坐指令艙返回了地球,平安地降落到太平洋洋面上。
美國總統隨硫磺島號軍艦前去歡迎了3名航天員的歸來。
阿波羅13號飛船登月雖然失敗了,但依靠人類的智慧和毅力,卻奇跡般地將航天員營救回來。所以,航天界稱這次飛行是"一次成功的失敗"。
事後,美國政府成立了事故調查組,查明了事故原因。安在服務艙液氧貯箱中加熱系統的兩個恆溫器開關,由於過載產生電弧放電作用,將其連成通路,使加熱管路溫度高達500度,烤焦了附近的導線,最後引起氧氣爆炸。

『陸』 美國為了紀念登月,製作了一部片子,叫什麼名字

錯了,全錯了!
CCTV8還播過的!

中文名稱:從地球到月球
英文名稱:From the Earth to the Moon
資源類型:RMVB
版本:[YY製作]12集全
發行時間:1998年04月01日
導演:Michael Grossman
David Carson
演員:加利·艾爾維斯 Cary Elwes
湯姆·漢克斯 Tom Hanks
維諾娜·賴德 Winona Ryder
亞當·鮑德文 Adam Baldwin
莎莉·菲爾德 Sally Field
羅尼·考克斯 Ronny Cox
布利茨·丹娜 Blythe Danner
托尼·高德溫 Tony Goldwyn
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簡介:

【類 型】:迷你劇/歷史
【集 數】:共12集
【片 長】:每集60分鍾
【字 幕】:中文
【格 式】:DVD-RMVB
【內容簡介】:

《從地球到月球From the Earth to the Moon》一片是HBO出名的電視劇作品, 在1999年「艾美獎"獲得的獎項有十七項之多,它也一樣贏得了同年的金球獎。

《從地球到月球》是根據歷史真人真事改編的作品,它借用了著名科幻小說家、法國人儒勒·凡爾納的紀實小說《A Man on the Moon站在月球上的人》的內容和素材改編而成。它全景式地描寫和反映了圍繞二十世紀人類最重要的科學活動——「登陸月球"所發生的種種事件,再現了這個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探險壯舉中的無數感人片斷。為了能夠真實地重現美國的月球計劃,此片的每項涉及天文與航天科學的部分都是完全真實並經得起歷史推敲的,此片的拍攝不僅得到了美國政府和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鼎力協助,而且很多裝備和場景都是採用了本片的執行監制湯姆·漢克斯演出的奧斯卡提名影片《阿波羅13號》一片當中的設施。因為漢克斯本人一直為自己在《阿》片中的表現沒有得到全面的認可感到有些失望,也對類似此片這樣反映美國登月計劃這一重要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情有獨鍾,意猶未盡,因此專門拍攝了《從》一片,把失敗的「阿波羅13號行動"前後的所有故事全數搬上了熒屏,甚至媒體一直都把漢克斯的《阿》這部代表影片視為是《從》片的熱身作品。

但是和《兄弟連》一樣,在《從地球到月球》一片中,漢克斯本人的主要角色還是擔任執行製片而已,雖然他也像在監制《兄弟連》的時候一樣導演了其中的一集。製片人當中還有大名鼎鼎的朗·霍華德(導演了去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美麗心靈》),而在每個單元也有許多著名的導演或演員擔任的導演或監制,如導演了《兄弟連》的TONY TO,奧斯卡得主莎莉·菲爾德等...它的陣容比起《兄弟連》還要鼎盛許多。上述除了莎莉·菲爾德導演了描寫宇航員的家庭與妻子的故事的第11集外,在全劇十二集中還有如下的幕後大腕: 1)湯姆·漢克斯本人導演了第一集
2)導演了《兄弟連》第七、九集以及著名劇集《性感都市》的David Frankel 導演了第二、四、八集
3)監制過《天繭》、《火龍帝國》的Lili Fini Zanuck導演了第三集 4)撰寫過《生死時速》、《斷箭》、《奪金暴潮》、《火星任務》等名片劇本的Graham Yost導演了第五集
5)導演過《剛果驚魂》、《天劫餘生》,監制了《靈異象限》的Frank Marshall導演了第六集
6)導演了《二見鍾情》、《不一樣的本能》、《本能反應》的Jon Turteltaub導演了第七集
7)導演了《驚唇劫》、《沉默生機》的Gary Fleder導演了第九集
8)導演了《福爾摩斯探案集》、《星艦迷航第七集》的David Carson 導演了第十集
9)導演了大名鼎鼎的《U-571》和正在執導《終結者3/T3》的 Janathan Mostow 導演了最後一集,也就是第十二集 。

下載地址:http://lib.verycd.com/2006/11/17/0000128378.html

『柒』 找電影情節:美國登月電影,返回艙出故障,解決後,落入大海,死裡逃生。

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阿波羅十三號》

『捌』 電影阿波羅十三號用指揮官是誰

阿波羅13號是阿波羅計劃的第七次載人飛行任務,也是第三次載人登月任務。指令長為吉姆·洛威爾,指令艙和登月艙的駕駛員分別為傑克·斯威格特與弗萊德·海斯。

『玖』 美國紀念登月的片子叫什麼名字

片 名: Apollo 13

譯 名: 阿波羅13號

導 演: ( 朗·霍華德 Ron Howard )

主 演: (湯姆·漢克斯 Tom Hanks) (比爾·帕克斯頓 Bill Paxton) (凱文·培根 Kevin Bacon) (加利·西尼斯 Gary Sinise) (艾德·哈里斯 Ed Harris) (凱思林·奎倫 Kathleen Quinlan)

上 映: 1995年06月22日 美國 更多地區

地 區: 美國 更多詳細拍攝地

對 白: 英語

評 分: 本站評分..7.4/10 ( 12票 ) 詳細

IMDb評分7.5/10 ( 54874票 ) 詳細

顏 色: 彩色

聲 音: IMAX 6-Track DTS-Stereo 數字化影院系統(DTS)

時 長: 140

類 型: 冒險 劇情 歷史

分 級: 美國:PG 阿根廷:13 澳大利亞:PG 比利時:KT 智利:14 芬蘭:K-8 法國:U 德國:6 冰島:L 荷蘭:AL 葡萄牙:M/12 新加坡:PG 西班牙:T 瑞典:7 英國:PG 美國:PG 美國:PG

閱讀全文

與美國電影阿波羅13號登月計劃全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院會計如何做合並報表 瀏覽:908
電影男主角是個攝影師女主警 瀏覽:466
2015八到12月電影 瀏覽:427
恐怖變異人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354
成龍大哥拍的最新電影片 瀏覽:185
關於西藏動畫電影 瀏覽:305
韓國影片中的電影字幕如何翻譯 瀏覽:167
金融電影電視推薦 瀏覽:247
1905電影如何轉格式 瀏覽:671
英男是日本什麼電影 瀏覽:350
類似愛情電影上映 瀏覽:226
多a夢哆大電影大全 瀏覽:584
好看的大俠電影推薦 瀏覽:740
國內搞笑電影推薦 瀏覽:998
15電影網電影城宅男 瀏覽:456
有關音樂與愛情的電影 瀏覽:167
印度電影主角勇者 瀏覽:634
電影院基金 瀏覽:924
蘇州大光明電影 瀏覽:242
淺淺電影網 瀏覽: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