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法國影星傑拉爾·德帕迪約主演的一部電影
《難兄難弟》(法國) LES FUGTIFS 1986年出品
編劇:弗朗西•維伯
導演:弗朗西•維伯
主演:皮埃爾·夏爾、傑拉爾·德帕迪約
故事梗概:
結束五年的囹圄之苦,奴卡走出監獄的大門。五年前,十四次搶劫銀行成功的奴卡,在實施第十五次搶劫時被多羅夫警官抓獲。這次刑滿釋放,多羅夫沒有忘記來看看打過多年交道的「老朋友」。在多羅夫看來,奴卡不會就此金盆洗手,只要奴卡重操舊業被自己抓獲,還有獲得升職的可能。上一次抓獲奴卡,多羅夫就嘗到了升職的甜頭。
令多羅夫失望的是,奴卡還真沒有重操舊業的打算,這次出來,奴卡就想過平常人的生活。然而,理想和現實之間總有一段距離。當奴卡為生存所迫,變賣完僅有的金銀首飾准備到銀行開戶時,竟無端地卷進一起搶劫案,被持槍搶劫的弗朗索瓦劫持為人質。率隊趕來的多羅夫根本不相信樣子頹唐的弗朗索瓦會是劫匪。為了免遭牢獄之災,一時無法辯解的奴卡只好和弗朗索瓦一起逃跑。
駕車逃離的路上,拉扯之間弗朗索瓦不慎扳動了手槍的扳機,子彈打穿了奴卡的大腿。為了給奴卡治傷,弗朗索瓦把奴卡帶到父親的一個朋友馬丁醫生家。雖然馬丁只是個獸醫,但在滿大街刺耳的警笛聲中,再沒有比馬丁更合適的醫生。奴卡強忍著疼痛,讓馬丁取出了子彈,弗朗索瓦則趁機去接妻子去世後留下的五歲女兒婭娜。
就在奴卡和弗朗索瓦無處藏身時,多羅夫排除了奴卡重操舊業的可能。擔心被 土豆越活越滋潤 抓獲的弗朗索瓦懇請奴卡幫忙,看能否弄到護照,逃往國外。在奴卡的朋友拉迪夫處,弗朗索瓦因拿不出五萬法郎被拉迪夫綁架。此時,奴卡在馬丁醫生家不慎被一個 土豆越活越滋潤 認出,情急之下,奴卡奪過警車,呼嘯而逃,順路沖進拉迪夫的酒吧,救出弗朗索瓦。
經過這么一次劫後重生的遭遇,奴卡似乎開始同情起窮困潦倒卻不失愛心的弗朗索瓦。尤其是當奴卡准備離開時,三年未曾開口說話的婭娜一句「我不想你離開」,不僅讓弗朗索瓦激動得熱淚盈眶,就連性情冷漠的奴卡也為之動容。接下來發生的事情盡管麻煩不斷,但奴卡還是幫助弗朗索瓦父女來到法意邊境。看著弗朗索瓦父女逃向邊境那邊的義大利,奴卡追上前去,跟曾經一起同甘苦、共患難的朋友走向新的生活。
精彩視點:
法國人的幽默和浪漫似乎是與生俱來的,這種幽默和浪漫不僅僅浸透在愛情當中,就連《難兄難弟》這樣一部充滿辛酸和坎坷人生際遇的影片,導演也不放過擅長的喜劇元素,起用最傑出的喜劇大師,調動最豐富的喜劇細胞,把一個原本看了噙著一汪淚水的影片,演繹得幽默詼諧,忍禁不禁。
本片故事的喜劇性更多的是來自法國當今最傑出的電影演員傑拉爾•德帕迪約。1948年出生在法國的德帕迪約在懵懂、困頓中度過了人生的前二十幾年。1974年主演影片《華爾茲舞女》開始,德帕迪約一舉成名,從此片約不斷。從阿倫•雷乃的《我的美國叔叔》到特呂弗的《最後一班地鐵》,從瓦伊達的《丹東》到獲得戛納影帝的《大鼻子情聖》,德帕迪約一路走來。進入1990年代,德帕迪約開始向好萊塢發展。其主演的第一部英文影片《綠卡》為他獲得一座金球獎最佳男演員獎杯。此後,《1942:征服天堂》、《鐵面人》等美國影片,為德帕迪約贏得法國政府為他頒發的「騎士榮譽勛章」。
Ⅱ 法國電影華爾茲是小調嗎
摘要 您好,您的問題我已經看到了,正在整理答案,請稍等一會兒哦~
Ⅲ 法國電影天使艾米麗的主題音樂以什麼樣的舞曲節奏貫穿影片重視
或優雅或活潑的手風琴舞曲。法國電影《天使愛美麗》中以手風琴、鋼琴為主要演奏樂器進行演繹,節奏採用四三拍華爾茲,跳躍、浪漫的氣息與電影相得益彰。
Ⅳ 無恥混蛋結局沒看懂
無恥混蛋結局:蘇珊娜的復仇短片被剪輯在影片當中播放,其中她告知觀眾他們馬上會死於一個猶太人手中。已經把影院出口鎖上的馬塞爾點燃了銀幕後的一堆極易燃的硝化膠片。
在大火中,希特勒和戈培爾被闖入的唐諾維茲和奧莫射殺,兩人隨後用MP40沖鋒槍掃射被困住的人群,直到炸彈爆炸並摧毀了影院。清晨,蘭達和他的通訊官赫曼駕車帶著艾杜連和尤提維奇進入盟軍領地,之後他們按說好的計劃向艾杜連投降。
艾杜連隨即射殺了赫曼,並讓尤提維奇割下他的頭皮。艾杜連不怨恨美軍上級與蘭達談成交易,但他無法接受蘭達就此逃脫作為納粹軍官應受的懲罰,於是在他額頭上刻下卐作為永久的記號。
《無恥混蛋》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LHkqQ6Uy2w6mAKF1cewA9w
Ⅳ 華爾茲 電影
http://movie.gougou.com/search?search=%E5%8D%8E%E5%B0%94%E5%85%B9&id=1
Ⅵ 華爾茲有一首很著名的小提琴曲,是一部外國電影的插曲,講的是一個盲人在他朋友帶領下與一個女士跳舞(華爾
電影片名叫《聞香識女人》。
你想知道的曲子名字是:Por una cabeza 譯名:一步之差 或 只差一步 。
阿根廷探戈無冕之王Carlos Gardel 作曲,發表於1935年。本片則是John Williams改編的交響樂版本。
再具體的情況 你可以根據這些信息查找網路哦 呵…我也很喜歡這首曲子的。
Ⅶ 和巴什爾跳華爾茲的相關評論
——Luc,2008年8月15日於法國蘭斯發表於《看電影》-法國來信,轉載請註明出處
導演阿里·福爾曼本人,《和巴什爾跳華爾茲》將通過他的雙眼講述那個夜晚的恐怖。——金羊網
噩夢有兩種,一種是不曾發生的憑空臆想,另一種則是不堪回首的殘酷往事。相比之下,後一種或許更讓人害怕,因為那些鮮血與死亡曾經真實的浸泡過你,侵入肌膚,在身體里留下傷疤,刻在大腦里的某個角落裡,變成了噩夢的巢穴。如果你從未做過一個單色的噩夢,不曾在肖邦巴赫里被26隻惡狗追襲,血濺在戰友的臉上,那就來看這部《和巴什爾跳華爾茲》吧。
《華爾茲》的別具匠心,在於用動畫片的手法來表現真實的記錄影像。影片所再現的是導演阿里·福爾曼當年從軍時的個人經歷,他以一名普通士兵的身份,拉回到被自己噩夢塵封的殘酷記憶里。當戰友約他出來,傾訴自己每夜被迫喚起的噩夢時,福爾曼的腦海里同樣浮想了關於這段經歷的殘存畫面。在夢里,他們被26隻惡狗一路追吠,拚命奔逃,那彷彿就是自己當兵時,佔領黎巴嫩期間所槍殺的營地外野狗,上級命令他們毫不猶豫的扣動扳機,卻把它們的靈魂鎖在了自己的夢魘里。在福爾曼的記憶里,最常浮現的卻是一組嬰兒脫胎般的過程:三名士兵從貝魯特的海中沐浴而出,套上各自的衣服,拿上武器,穿梭於這個廢墟城市的大街小巷裡。為了尋找被抹去的其餘記憶,影片中的福爾曼重訪了九位同樣親歷過這場戰爭和屠殺的人,讓他們從照片和遺物中講述這段痛苦的回憶,在漫長的尋找和反省中,重構出一個普通士兵對戰爭,民族,歷史,和生命的重新定位。
在這九個被訪者中,有七名是真實存在的人物,福爾曼只是將他們的臉變成了動畫。而另外兩位,則是應當事人的要求,借用了別人的故事。這並不影響《華爾茲》所敘述的歷史真實性,即便這些回憶的動畫里,穿插了某些超現實的演示方式和奇妙組合。1982年6月,以色列軍隊大規模入侵黎巴嫩,佔領其三分之一的領土,部隊集結在貝魯特城郊。在當時武裝負責人沙龍的指揮和默許下,三天之內,成千上萬的婦孺老幼在難民營里被基督教民兵所屠殺。福爾曼就是這場屠殺的親歷者和見證者,這也成了他離開嫻熟商業的電視製作,執意拍攝此部影片的初衷。
動畫式的人物造型和表現風格,成了這部影片最抓人的記憶點。影片開始三分鍾的惡狗追蹤效果,在強烈的視覺效果上足以吸引我們的好奇,去體會一個只有19歲的以色列士兵是如何面對蒙著頭巾的阿拉伯婦女,去迎接掩體頂上灑下的機槍子彈。影片的動畫設計大衛·波龍斯基運用了多種不同的色調,對粗線條的人物風格進行了各種情懷的渲染。尤其是影片中反復出現的海岸畫面,在一種夕陽中的金色籠罩下,再現了福爾曼腦袋中不斷播放的白日夢。巨大母體的出現,讓這個白日夢每一次浮現,都有種重生再上路的寓意。士兵們就像一群新生的嬰兒,從金色的夢境中走向彩色的現實中。而這種高對比度的殘酷現實,亦讓倖存者對不斷旅行尋找真相尚存信心。我們會隨著影片中年輕的福爾曼那樣迷失,在鏡子之間不斷折返,像一個走過硝煙的愛麗絲,跳躍於九個夢境中,如同一個沒完沒了的心理療程。
各類音樂的彌漫,也充斥在這部不知終點和下一站的動畫紀錄片里。我尤其喜歡年輕的士兵從掩體坑道中躍出,肆無忌憚的在槍林彈雨里跳著華爾茲的一幕。樓頂灑下的子彈落在他腳下,彷彿聚光燈投射的影子,伴隨著音樂錯落有致的舞步,旋倒在塵土裡,只留下牆上滿是彈孔的照片。毀滅生命的彈道成了煙火,每一刻都有人在這種節奏感中去見上帝,支離破碎,去並不妨礙他們享受古典,爵士和搖滾。以色列人,巴勒斯坦人,黎巴嫩基督徒,不同的民族被貼上了不同的音樂標簽,這些基督徒民兵在肖邦的旋律里,依然能夠屠殺難民,這是導演福爾曼刻意製造出的創傷後的平靜。
大量粗糲的2D畫面,結合美妙的鏡頭運動帶來的3D感,用一種不足以控制的舞步把《華爾茲》投射到巴以沖突的戰場。這部拍攝預算只有200萬美金的傑作把我們帶入到一個看似荒誕的歷史里,然而,這段歷史卻又是如此真實,超出了動畫的想像力。因為投資和發行的緣故,福爾曼曾製作了一個法語版本,感覺反而沒有原版配音帶來的現實感,最後棄用。於是我們堅持在影院里看完了希伯萊語配上的法語字幕,直至終點出現的那一段真實的紀錄影像。福爾曼顯然是要在觀眾走出影院前再次強調,你們看到的並不是一個個夢境,而是曾經發生在黎巴嫩的真實屠殺,就在幾年前,這一幕還在巴以邊境的小村莊里再次上演。病態的戰爭,依然沒有從我們的現實里離去。
法國觀眾和在戛納預覽樣片的專業影評人,都對福爾曼的這次個人嘗試給予極高的贊譽,藝術總監福里茂曾私下透露自己對《華爾茲》的青睞有加。影片在法國藝術院線大范圍公映後,幾乎所有的媒體都打出了最高分,肯定影片在使用動畫表現紀錄方式上的創新,一種對『現實主義的另類挖掘』。 這是一部內傾性的記錄片,就好像是用心眼在拍攝導演靈魂深處的救贖之路。導演採用這種拍攝方式並不意在對歷史進行准確的還原,它所真實記錄的是當年參與那場屠殺的士兵,戰地記者等相關人員的記憶以及自己從逃避到直面歷史,反思戰爭的心路歷程。整部影片可以用福爾曼的那個夢境概括:夢中的海水模擬了母體的保護,福爾曼們躺在大海里安詳地「忘記了過去」,但是歷史不容遺忘。為了贖罪,懺悔,祭奠,福爾曼和戰友,終究在經歷陣痛後從母體中脫胎而出,上岸直面廢墟般的城市和絕望的婦女,從而沐浴而生,得到救贖。同時,在這超現實主義的夢境背後是曾經發生在黎巴嫩的真實屠殺。影片帶領著觀眾神遊了一趟當年的戰爭和屠殺現場後,在結尾50秒處返回赤裸裸的現實,就像片中女醫生所說,像戴著一副立體眼鏡看一部戰爭大片,然後,突然間,「立體眼鏡」壞了,真相撲面而來,瞬間給人留下難以磨滅的創傷,展現了動畫影像那凌厲,深刻,直達靈魂深處的現實力量,它所造成的沖擊和震撼絕不輸於真實影像。
《和巴什爾跳華爾茲》從外在視聽到內在命題,都帶給了觀眾一次靈魂的洗滌。它從普通士兵的真實視角,「拷問了人性的曖昧,審視了民族的弱點」,重新定位戰爭,民族,歷史和生命。讓觀眾在不禁動容的同時,也深切體會到了從一個個體到一個民族的人道災難和集體悲劇中被撕裂的傷痛。
Ⅷ 法國電影芳芳中男女主人公身著古典盛裝,回到過去的維也納跳舞時的華爾茲那段的插曲叫什麼
具體叫什麼名字沒說,就是叫華爾茲,原聲碟就這么寫的 http://www.verycd.com/topics/83518/原聲大碟 -《芳芳》(Fanfan)[MP3!]第五首歌曲Valse就是,翻譯是圓舞曲,或者跳華爾茲舞你就直接聽原聲碟就行了,才40多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