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美國電影如何分級R級和B級是什麼意思
美國電影級別是如何分級的呢?分級制度是由美國電影協會(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簡稱“MPAA”)制定,這個協會是由家長們組成的委員會,他們制定了美國的分級制度,他們根據電影的大體主題、有無暴力場面,以及暴力程度、裸露程度、語言赤裸性,有無性愛場面,毒品使用場面等等,他們代表了大部分家長,對電影進行的評價,並給予相應的建議進行分級。他們存在的意義在於提前給家長提供電影的相關信息,由父母們判斷是最直觀的,他們能夠設身處地的判斷哪些電影適合特定年齡階段的孩子們觀看。評級與電影內容的好壞並且有無不適合孩子觀看的部分。
❷ 什麼是「美國R」級電影為什麼《生死朗讀》是美國R呢
"美國"就不解釋了,"R級"就是限制級,生死朗讀中有過分裸露的性愛鏡頭還有一些其他的不良鏡頭,所以才定為R級片。
❸ R級片定義是什麼
電影的分級各個國家都不相同,中國沒有「R級影片」的分級說法,「R級影片」的分級出現在美國和日本兩個國家。
1976年,日本在電影分級中加入了「R指定」,15歲以上才能獨自進場觀看。然而,因為大人帶小孩去看「R指定」的電影的情形仍然存在,所以後來「R指定」的標准改為為一律禁止15歲以下觀眾入場。
現行日本的電影分級制度是1998年制定的,一共分為四級: 一般:沒有任何限制 PG-12:12歲以下的人要有家長陪同才可觀看劇情包含性、暴力、恐怖、以及兒童可能會模仿的不良行為的電影。 R-15:15歲以下禁止入場劇情包含比較深度的性、暴力、恐怖、集團排擠、以及青少年可能會模仿的不良行為的電影。 R-18:18歲以下禁止入場劇情包含比較深度的性、暴力、恐怖、青少年可能會模仿的不良行為、鼓勵使用毒品的表現、反社會行為的電影。
美國電影分級制度
R級(RESTRICTED Under 17 requires accompanying parent or alt guardian.): 限制級,17歲以下觀眾要求有父母或成人陪同觀看——該級別的影片包含成人內容,裡面有較多的性愛、暴力、吸毒等場面和臟話。
各國更全面的電影分級請參考 網路的「電影分級制度」
❹ 美劇中的「R」級是什麼級別的
R級限制級,是指17歲以下觀眾要求有父母或成人陪同觀看。該級別的影片包含成人內容,裡面有較多的性愛、暴力、吸毒/過分血腥等場面和臟話。
絕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如美國、英國、日本、中國香港等都有完善的電影分級制度。在部分國家,電影分級制度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在行業內部具有約束力,只對觀眾起提示的作用,由觀眾實行自我保護。
中國大陸不實行電影分級制,而採用審查制度。電影經省級廣電部門審查通過後,可領取《電影片公映許可證》片頭(即龍標)並在中國大陸地區公映。
(4)美國電影R標准擴展閱讀:
美國MPAA制定的影視作品的分級制度如下:
1、G級,大眾級,所有年齡均可觀看大眾級,適合所有年齡段的人觀看——該級別的電影內容可以被父母接受,影片沒有裸體、性愛場面,吸毒和暴力場面非常少。對話也是日常生活中可以經常接觸到的。
2、PG級,普通級, 建議在父母的陪伴下觀看,有些畫面可能讓兒童產生不適感。輔導級,一些內容可能不適合兒童觀看——該級別的電影基本沒有性愛、吸毒和裸體場面,即使有時間也很短,此外,恐怖和暴力場面不會超出適度的范圍。
3、PG-13級,特別輔導級,13歲以下兒童尤其要有父母陪同觀看,一些內容對兒童很不適宜——該級別的電影沒有粗野的持續暴力鏡頭,一般沒有裸體鏡頭,有時會有吸毒鏡頭和臟話。
4、R級,限制級,17歲以下觀眾要求有父母或成人陪同觀看——該級別的影片包含成人內容,裡面有較多的性愛、暴力、吸毒/過分血腥等場面和臟話。
5、NC-17級,17歲及以下觀眾禁止觀看。該級別的影片被定為成人影片,未成年人堅決被禁止觀看。影片中有清楚的性愛場面,大量的吸毒或暴力鏡頭以及臟話等,不適宜在影院播放。
❺ 常聽人說R級電影,R到底是個什麼級別
R級是美國電影分級制度。R級就是(RESTRICTED Under 17 requires accompanying parent or alt guardian.) 限制級,17歲以下觀眾要求有父母或成人陪同觀看——該級別的影片包含成人內容,裡面有較多的性愛、暴力、吸毒等場面和臟話。
❻ 分 級: 美國:R R什麼意思啊
就是美國電影協會MPAA的分級制度中的R級
R級就是Restricted,限制級,17歲以下兒童必須在父母陪同或指導下觀看。
❼ r級電影和三級有什麼區別
三級是香港本土分級
現在這幾個詞有點被濫用了,就如三級儼然成了色情片專屬名詞,按香港審查制度《殺破狼》、《志明與春嬌》含嚴重的暴力、血腥、粗口都是三級;但香港對歐美電影審查卻相對寬鬆些,比如很黃很暴力的《斯巴達300》只有2B級。所以三級片這詞更確切講只能對港片用。
R級電影是美國電影分級制度的一個等級。
R代表RESTRICTED Under 17 requires accompanying parent or alt guardian,17歲以下兒童要父母陪同才可以觀看。該級別的影片包含成人內容,裡面有較多的性愛、暴力、吸毒等場面和臟話。
❽ 美國電影分什麼級別 比如R 是什麼詞的縮寫
美國的電影分級制度恐怕是世界上最著名和最完善的,大約始於1968年。而負責為每部電影評定等級的就是——The 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MPAA)。MPAA劃分級別的主要依據是性、暴力、粗口、吸毒等內容在影片中被表現的尺度。不要誤以為限制級影片就一定是色情片。許多內容干凈的電影,由於思想灰暗不適合缺乏鑒別能力的未成年人,遭到嚴厲的定級。
MPAA分級制度如下:
G:GENERAL AUDIENCES,All ages admitted
(所有觀眾,適合所有年齡)
這種片子大多數是動畫片和兒童片。
劇情片如《公主日記》。
PG:PARENTAL GUIDANCE SUGGESTED,Some material may not suitable for children
(建議父母指導兒童觀看,有些內容可能不適合兒童)
這種片子基本沒有性愛、吸毒場面,即使有也相當含蓄。暴力、血腥和粗口也被嚴加控制。
這個級別 只是「建議」, 並未設定年齡關卡,因此是製片商們喜聞樂見的級別,也是好萊塢大片最集中的級別,可謂老少皆宜。 驚險的如《佐羅傳奇》,搞怪的如《僵屍新娘》,嚴肅的如《傲慢與偏見》。
PG-13:PARENTS STRONGLY CAUTIONED,Some material may inappropriate for children under 13
(向家長發出嚴重警告,有些內容可能對13歲以下兒童非常不合適)
去年的《哈立波特與火焰杯》因為在結尾處惟妙惟肖的表現了黑魔法儀式,斷肢、殺人,被定為PG-13,引起軒然大波。當年的《大白鯊》努力想得到一個PG的定級,以招攬學生觀眾。MPAA認為簡直是開玩笑,血染大海好幾次不說,斷胳膊斷腿層出不窮,給個PG-13都是輕的。製片方死纏爛打,說我們只是想表現大自然本來的殘酷,難道孩子看後會學鯊魚在水裡咬人嗎?MPAA拗不過他們,最終就範。《大白鯊》是典型的擦邊球,影片中有個人腿慢慢沉入海底的鏡頭,只要這個鏡頭再長半秒鍾,或斷腿觸到海底反彈一下,MPAA就有理由認為這是在渲染血腥,堅持PG-13的定級。所以無論如何《大白鯊》能拿到PG都是個奇跡。
R:RESTRICKED,Under 17 requires accompanying parent or alt guardian
(限制級,17歲以下需要父母或監護人陪同觀看)
處在這個級別的影片將含有較多、較直白的性愛、裸露、暴力、肆無忌憚的粗口。
比如《電鋸驚魂》、《美國派》、《美國美人》等。去年非常被看好的《斷背山》,就因為大膽的同性戀表露,得到了R級。這跟影片的品質沒有任何的關系。
NC-17:NO ONE 17 AND UNDER ADMITTED
(17歲以下禁止觀看)
基本上一部電影到了這個層面也就無所顧及了。清楚直接的性愛場面,吸毒大特寫,足夠編本字典的臟話連篇。像《猜火車》這樣的以吸毒為主題的電影在美國也不過評個R級。貝托魯奇的《戲夢巴黎》就是因為不肯剪去那些生殖器特寫才被評為NC-17的。
❾ 美國電影如何分級
美國電影分級如下:
G級:大眾級,所有年齡均可觀看大眾級,適合所有年齡段的人觀看——該級別的電影內容可以被父母接受,影片沒有裸體、性愛場面,吸毒和暴力場面非常少。對話也是日常生活中可以經常接觸到的;
PG級:普通級, 建議在父母的陪伴下觀看,有些鏡頭可能讓而用產生不適感.輔導級,一些內容可能不適合兒童觀看——該級別的電影基本沒有性愛、吸毒和裸體場面,即使有時間也很短,此外,恐怖和暴力場面不會超出適度的范圍;
PG-13級:普通級,但不適於13歲以下兒童.特別輔導級,13歲以下兒童尤其要有父母陪同觀看,一些內容對兒童很不適宜——該級別的電影沒有粗野的持續暴力鏡頭,一般沒有裸體鏡頭,有時回遊吸毒鏡頭和臟話;
R級: 限制級,17歲以下必須由父母或者監護陪伴才能觀看.限制級,17歲以下觀眾要求有父母或承認陪同觀看——該級別的影片包含成人內容,裡面有較多的性愛、暴力、吸毒等場面和臟話;
NC-17級:17歲或者以下不可觀看 17歲以下觀眾禁止觀看——該級別的影片被定為成人影片,未成年人堅決被禁止觀看。影片中有清楚的性愛場面,大量的吸毒或暴力鏡頭以及臟話等。
(9)美國電影R標准擴展閱讀
美國分級制度的發展歷史:
從20世紀二三十年代開始,直到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電影審查制度一直按照海斯委員會(The Hays Commission)所制訂的《海斯法典》(Hays Code)來執行。
海斯法典》是絕對倫理化的、類似清教徒教規的一種電影法典,其嚴厲程度在今天的電影導演看來是難以拍出任何一部生動電影的。
在《海斯法典》中處處是禁忌,比如,該法典規定在電影中禁止表現黑白通婚,包括禁止表現有黑白種族的性關系;過多的擁抱以及富有慾望意義的鏡頭都不予表現;禁止有裸體和生孩子的場面,哪怕是側影也不可以。另外,像走私、吸毒、暴力的具體過程以及縱火都不予表現;
甚至是跳舞場面時的不雅動作和舞蹈時性動作的暗示都是不能表現的。這樣一種捆縛電影創作的規定,20世紀五六十年代後被渴望享有拍攝自由的電影作者們沖破了。《海斯法典》在1968年以後徹底被另外一種方式代替--美國電影協會分級制度(MPAA ratings)
1968年11月,第一次來自美國電影協會的分級系統被宣布了,這個系統的分級相對今天的美國電影分級制度來說是比較簡單和籠統的,它分為四個級別。
G和M的級別是普通級別,對於年齡階層沒有限制,到了R這個級別就是限制級,16歲(後改為17歲)以下的觀眾必須有家長和成年人陪同才能觀看。而X這個級別是後來新增加的。
為什麼選用X這個字,其來源是古羅馬字母里的第10個,也表示10歲,古代羅馬的圓形競技場規定入場者必須超過10歲才能觀看。但X這個級別後來被更為具體的年齡限制級NC-17所代替了。
不過從此以後,X這個字母在電影放映系統里便成為一個人人皆知的色情電影的象徵性字母。 經過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對分級制度的逐步修改,目前美國的電影分級制度由美國電影協會分為五個級別: G、 PG 、PG-13 、R、NC-17。
實踐證明,電影分級制度的引入,也確實在鼓勵藝術創作自由和強調藝術創作的社會責任方面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平衡作用。一部影片的定級確實與票房收入密切相關,美國電影史上的票房十強集中在G、PG和PG-13級影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