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紅樓夢》真正作者是誰
《紅樓夢》的鉛四十回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後四十回的續寫部分作者是高鶚。
《紅樓夢》,中國古代章回體長篇小說,又名《石頭記》等,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小說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富貴公子賈寶玉為視角,以賈寶玉與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婚姻悲劇為主線。
描繪了一批舉止見識出於須眉之上的閨閣佳人的人生百態,展現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劇美,可以說是一部從各個角度展現女性美以及中國古代社會世態百相的史詩性著作。
(1)中國國際微電影節微信公眾號擴展閱讀:
《紅樓夢》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盛極而衰時代的特徵。它所描寫的不是「洞房花燭、金榜題名」的愛情故事;而是寫封建貴族青年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之間的戀愛和婚姻悲劇。
小說的巨大的社會意義在於它不是孤立地去描寫這個愛情悲劇,而是以這個戀愛、婚姻悲劇為中心,寫出了當時具有代表性的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興衰。
其中又以賈府為中心,揭露了封建社會後期的種種黑暗和罪惡,及其不可克服的內在矛盾,對腐朽的封建統治階級和行將崩潰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使讀者預感到它必然要走向覆滅的命運。同時小說還通過對貴族叛逆者的歌頌,表達了新的朦朧的理想。
2. 為什麼風口浪尖的影評人說「罵我們是最安全的選擇」
簡介:
「影評人在這里就作為一個假想的靶子,永遠是弱勢的,因為罵影評人非常安全,平時普通觀眾、導演都會罵影評人。」馮小剛可能並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會獲得一座由影評人頒發的獎項。那是2016年9月18日,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主席皮爾斯·漢德爾在電影節的頒獎儀式上宣布馮小剛導演的《我不是潘金蓮》獲得了當屆電影節的「國際影評人獎」。馮小剛本人沒有出現在現場。雖然在10天前,他帶著《我不是潘金蓮》在多倫多電影節上做了全球首映儀式,
但並未在此逗留太久,很快轉戰到西班牙,去參加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了。
3. 多倫多大學好嗎
作為名校它的教學資質和報考難度都是成正比的,但是也有很多我們不知道得方面,下面分享一個多倫多大學學長的留學經歷給你,希望可以幫助你。
以下從個人學習經驗、學校情況和UT的環境給大家分享一下,可能不具備普遍代表性,僅供娛樂:
分享之前先簡單介紹一下我進UT的狗血經歷,當年高中在國外讀了2年,多倫多的大學一向是寬進嚴出,所以基本上是大學任選。當時選了3個志願,排序是Waterloo的CS+Finance(量化交易、程序交易、華爾街IT等方向),
Universty of Toronto的ECE (Electronic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這個不說了,比doubleE略高一籌,互聯網創業主流高端技術人才),還有就是UT的Commerce。全部都拿到offer之後,我選擇了獎學金最多的Waterloo,開學辦好手續准備上課的時候,學校告訴我說我第一年5節課里有2節課需要暫停,理由是英文一般,沒考托福,必須先上半個學期的英語課,當時年輕氣盛的就回了一句,你確定嗎,我有倆UT的offers,他們可沒有任何要求?最後ECE也說太晚不好安排,只能去了UT
Rotman Commerce,看來只有商人好說話。最後證明這個機緣巧合的選擇是最好的選擇,至少現在非常滿意。
學習體驗:
UT讀完我的感受是30%的知識,20%的學習環境,和50%的自我探索。所以一個畢業生的能力大部分分取決於個人性格,如果不用分數來衡量,我給自己打個分的話,我應該利用了5%的學習環境學到了25%的知識,並且積極的花了40%的精力和想像力創造力去探索,70/100分算是沒給全球排名14的母校丟臉了。
a知識方面:
Commerce本科以前劃為Art&Science,07年的時候劃去商學院Rotman,並且共享了大部分的教授和資源。教授大多都赫赫有名,教材除了課本之外大部分都是案例教學,Case80%是哈佛的,20%是IVEY和Rotman教授自己做的。學習內容方面確實很扎實,除去3,4個必修的ECO經濟課程是1年的之外,其他Rotman的RSM課程都是半年的算半分,畢業所需20個全年課程學分意味著需要上20-4ECO-4選修=
12 * 2 =
24個半分的商科課程。當然根據選修情況不同也有10來個,也有像我這種讀了24個學分,上了30多個商科課程的人。每一門課都非常的難,UT有意把平均分控制在C左右,所以要拿高分真的要花很多的時間去學習。在保證量的情況下還得求質,可想而知有多少個熬夜看書寫作業復習的場景。
有回答說社交、分數和睡覺一個都得不到,確實不誇張。周圍一批同學混不下轉去別的地方了,1000多人入學,到最後只剩3、400人畢業了。
舉幾個例子大家參考一下學習的內容: CFA1級考試的內容UT
4年所學的東西全部涵蓋而且超標很多。後續有去美國、英國同等或更好的學校繼續讀Master的同學發現很輕松拿高分而其他學校本科進來學生瀕臨掛科。還有回國去北大讀研的,那更小兒科了,UT本科的內容甩整個北大研究生和MBA課程一條街。關鍵還很扎實,不是那種學了就忘的,比如國內高中數學物理。。。。
此外,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必修選修課程(有點繞,必須選修人文、科學、藝術等各一),能各種拓展興趣愛好,比如我選修了2節天文學(大型天文望遠鏡夜觀星象),選修了2節CS學的JAVA
和Python(最後作業是獨立做個小游戲),覺得也非常有意思,此外有什麼心理學、哲學、地理、亞洲人文等,通常很多也成為特別好拿分的鳥課。就算是選修的,至今還記得,能靈活運用,徹底增強了個人的知識面。
b學習環境
這里說的學習環境包括學習氣氛、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和周圍同學的積極消極影響等等。
每個人的性格和學習方式肯定不一樣,個人經歷肯定大不相同。UT的多元化真的是,中國人非常多,韓國人也特別多,我本人不是學霸,非常貪玩,剛進大學由於沒有什麼固定的作業,每天出去跟新朋友一塊玩兒,臨考試或者每年1,2次Assignment才臨時抱佛腳,還錯過了幾次Assignments和考試,差點掛科了。大二處了個學霸對象,每天約會就是去圖書館、咖啡店先看書,再回家做飯,然後散步去圖書館再看書。當然也有大概20%的時間出去玩。感覺生活樂趣還是有的,跟現在工作了的情況差不多一些。大三大四認識了一幫高素質的土豪,從此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後來的課程基本都是小組案例模式,我永遠帶著一幫豬一樣的隊友,提供豪車接送,美食到家等高質量服務,同等的,我不但自己要快速學會所有的內容,教會他們考試能過,還得自己一個人把一個組的作業寫完,表現優異有機會獲得千元加幣紅包年終獎。為此我只能結交了幾個其他學霸,一同研究討論。我覺得倒不是金錢利益,確實在國外大家都不容易,共患難的友情提升到了責任心的程度,我的長處是能學好,我就努把力學習,他的長處是能組織一場全是美女的高端Party,提高生活質量,我覺得兄弟門一起過的挺開心,非常合適。有點扯遠了,我覺得我的學習環境經歷比較特殊也挺有意思,分享了一下。其實大部分的同學都很努力,尤其是大三以後,基本上都是在圖書館里,一群人一起學習,看起來有點像幫派聚會。UT的學習氣氛非常好,圖書館、咖啡廳都是爆滿的,佔座位引發過無數血案。大家都通常自己的學習圈子裡會有幾個厲害的學霸,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互相提點,互相提高。少數性格孤僻的除外,Rotman的學霸大部分還是性格比較開朗的,也不是特別宅,永遠都是跟大家打成一片的,畢竟是學商科的,情商得高。
說到學習方法,也是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來總結的,我也是在大三大四才領悟出來一套很好的學習方式。之前還寫了一篇文章分享給同學該如何學習。由於UT的教授大部分都挺有名的,所以他們只講2,3小時的課程,有的甚至完全不跟書走,按照自己的方式。所以課後,必須做大量的閱讀,跟TA搞好關系,做大量的練習,各種問問題去理解。因為一個課程大概13節課,一整本書,一堆Cases。總結學習經驗的能力其實非常重要,這里就不展開了。
說到朋友的影響,上面也有提到過,我總結下來,出去留學的同學們,最好是性格要開朗,樂於交友,並且有辨別能力,交好的朋友對自己的學習環境影響還是蠻大的,當然如果能處理更復雜的關系,那不需要考慮這些了。UT「魚龍混雜」確實是如之前幾個回答所說,也確實能接觸到形形色色的各類夥伴,我之前由於接觸了一批愛玩的小夥伴,享受了很多生活樂趣,確忽略了很多學習。也因為後來學習努力了,接觸到一批學霸,幫助我提高了很多。
C自我探索
我覺得自我探索是比較重要的,所以給了一半的分數。下圖是我某年的一張課程表:
基本每個學期都是這樣,有1,2天空閑時間,然後每天也就2,3小時的課程。總體課余時間非常豐富,該怎麼利用確實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當然Engineering
Science等課程比較滿,內容不一樣,暫且不談。我從學習探索、生活探索等方面分享一下經歷:
學習的探索跨度特別大,方方面面,好的老師會引導,差點的老師會逼你自己去思索。因為大部分的商科課程有10%-15%的分數是上課參與回答問題或者對課程的關注程度,最後final
assignment
比如占總成績的35-50%,裡面1/3是基礎知識,1/3是應用,1/3是創造力。所以悶頭苦學最高能得到70來分C-B,綜合能力強才能拿A。綜合能力就是自我探索所獲得的。很多Assignments都是案例的形式,給一篇哈弗出版的商業案例,問幾個問題,甚至不問問題,然後自己寫一大篇圖文並茂的報告。這種東西裡面的課堂基礎知識頂多能用1/3剩下的靠自己摸索了,需要自己非常靈活的去收集很多其他的信息,結合自己的知識、論證自己的觀點、巧妙的應用知識去解決這些問題等等。很多東西學了背了,其實還得問個為什麼,有什麼用,完了通過參與一些課外活動,搜索一些社會上的工作案例等等去求證。
舉幾個例子:有個教授要求學生每天都閱讀新聞,然後每次上課一開始都會分享幾篇新聞,然後讓大家討論。這玩意兒關注度不夠,或者閱讀量不夠的話,也只能靠瞎扯功夫了。所以要麼有良好的閱讀習慣、要麼知識面廣、要麼嘴皮子好,這些技能都是得探索去鍛煉的。另外有一門需要讀case寫報告外加演講的作業,我們跑出去加油站商場等地方做了一堆調查,回來整理了一堆信息加上一些各類報告,我們的最終結論是跟理論知識推導出來背道而馳的,老師也很淡定說沒啥對錯,只要是證據證明了觀點就行,看證據多強,邏輯性多嚴密了。
參加學校社團的體驗跟國內也差不多,收獲很大,不細說了。
生活上的探索:
這個我覺得挺有意思,我業余時間先後做了好幾份兼職工作,有BurgerKing,Pizza店,日本壽司店,奶茶店等工作。辛苦是挺辛苦,也能賺挺多錢的,多的時候一個月1千多吧,少的時候幾百加幣,賺錢事小,鍛煉事大。接觸到了白人、日本人和台灣同胞經營餐廳的情況,了解了很多他們的文化,也能跟各國夥伴打成一片。這些鍛煉總結下來包括商業流程的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人相處的能力、適應能力、協調能力等等。
舉個例子吧,面對不講理的客人或者煩人的老闆,總不能一句擦老子不幹瞭然後一走了之。有一次送pizza遇到個不講理的人故意說點的不是這個,要求退貨,要麼半價送他。作為小嘍嘍我確實不知所措,回去又怕被老闆罵,好幾十刀呢。好說歹說不行,結果靈機一動說這次不好操作,在發票上簽個名下次半價,或者要麼簽個5次八五折的。回去拿固定成本、變動成本、市場營銷什麼的東西一頓跟老闆算賬覺得這客人未來還得來5次確實是最佳方案,獲得表揚,當晚晚餐比平時多了一坨Cheese。
此外就是一些生活技能的培養,這個我覺得也是大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照顧自己生活不說了,怎麼的也得培養一些技能,比如配個電腦,裝個Ikea的傢具,或者去Chinatown買個菜回家看菜譜做出來等,都是我經常乾的事情,個人感覺還是積累了很多生活經驗,尤其是培養喜歡鑽研的熱情和習慣,不會的東西肯動手去學習嘗試,另外就是更加獨立了。
總體來講,從學習生活和個人能力上各個維度都把自己鍛煉了一番。
UT的情況介紹:
學校的基本信息就不多說了,維基網路各類留學資訊都有詳細介紹,最新USNews排名全球第14,某些細項還是第1第2的。教學設施什麼的還算可以,部分確實太舊了。可惜很多自己拍的照片丟在移動硬碟里暫時找不到了無法分享。
說些有意思的經歷吧:
學校地理位置真的特別好,西南角就是唐人街的起點,西北角就是韓國城的起點。北邊界限就是類似長安街這種路Bloor
St.,經常電影節看到些好萊塢明星從酒店出來啊什麼的。好吃的東西真的很多,每次在圖書館挑燈夜讀的時候,總是可以去吃點正宗的韓國料理。當然Robarts圖書館門口的餐車也是很不錯的,還有SS門口的poutine薯條+Cheese+Gravy,再就是滿街的Hotdog了,學累了來一份是特別爽的事情,凌晨以後在圖書館還可以叫唐人街的快餐外賣,Tim
Hortons 24小時的咖啡和甜甜圈,一群人學累了,在圖書館圍著吃也是很有氣氛。
學校的同學:
個人感覺UT學生的整體素質還是挺高的,幾年下來確實個人修養都漸漸提升了許多。有一次新買了一個手機,正好去SS學生中心辦理業務,手機放在填表窗口旁邊忘記拿了,回去圖書館看了一小時書才想起來,回去拿還在窗口,當時還有10幾人在排隊填表。UT的美女也很多,尤其在Commerce,而且普遍比較有氣質。還有個奇觀就是不管多冷,零下30度也有一片的韓國MM穿著超短露著腿兒,真是賞心悅目。
學校的工作人員:
UT是學院制的,學生都跟自己的學院,每個College都有自己的行政部門,規則制度略有不同。我是New
College的,行政部門的人簡直都是活雷鋒。已經開學了我才姍姍來遲,給我硬擠進去一些課程,給了我很多很好的建議。以至於以後我沒事就去找他們幫忙。還有很多鑽空子的同學考試沒復習好就去開醫生證明然後去找他們Defer考試啊之類的,誇張的同學大一的課Defer到大三了才去考試,真是智力都提升了2年很不公平啊。遇到各種麻煩可以約專門的輔導人員一對一咨詢,挺貼心的。
UT的教授:
關於UT的教授,很多地方甚至微信公眾號都有分享和介紹,不展開說了。當年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好幾個商學院的教授都是課本的作者,有些課本是整個北美甚至全世界都在用的,頓時覺得很牛。大部分教授都非常的幽默,很有才,有幸跟他們交流有時候真的覺得是晚輩再跟高手過招一樣。當然還有些中國人教授,私交好點還會用中文聊聊他們讀博士時候的經歷。另外聽朋友說ECE的教授還是智能穿戴設備之父,不明覺厲啊。
最後說說加拿大的天氣:
基本上從10月開始到3月底4月初路上都永遠覆蓋著雪,剩下的5678就是夏天,春秋很短暫就4月和9月吧。有一半時間冬天是特別冷的,但是夏天真的非常好,不像溫哥華那麼多雨,整體很乾燥,跟北京差不多。夏天最積極的活動就是去BBQ了,公園里,門口的草地上隨處都是燒烤。
作者:胡濤
來源:知乎
4. 海底撈、美團紛紛港股上市,兩個熱門新股你更看好哪一個
這兩個品牌都是我比較 看好的,只不過各有千秋。
海底撈於2018年5月17日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同年9月12日在香港公開發售股份,正式登陸香港資本市場。
海底撈的品牌概念,始終堅持「無公害,一次性」的原材料和底料原則,嚴把原料關,配料關,這是海底撈屹立於餐飲界的根基。
而更讓消費者認可的是海底撈的服務和環境,雖然菜品溢價相對高一些,但顧客還是趨之若鶩,一座難求,這種現象在經濟大環境蕭條的背景下,實屬一道亮麗的風景。
比如大數據領域。
美團可以把自己的吃-喝-玩-樂-行之間建立網路協同和生態鏈,從而優化利益相關者之間的交易結構,讓更多的客戶受益。
建立一個品牌容易,但是能夠受到消費者長期青睞,是要經過市場的考驗的。
商業的起點都是為消費者創造價值,那麼做到這點,誰是熱門,自然便知。
5. 在雲南大學就讀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白居易曾這樣說過「聞到雲南有瀘水,椒花落時瘴煙起」,毛澤東也曾這樣說道「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從古人的詩句中我們就可以體會到雲南的美麗景色,當然更令人愉悅的是能夠在雲南大學讀書了。下面就讓我為你談談在雲南大學的就讀體驗吧!
1、美麗的校園環境
雲南大學東陸校區可謂是雲南著名的景點之一了,這里春天有美麗的海棠,秋天有金色的銀杏,可謂是讓人心曠神怡!當然,著名的建築物也是這里赫赫有名的原因,法式建築會澤院,典雅而又高貴屹立於九五台階之前,為這美麗的校園景色更是增添了一份神秘感。高高佇立的鍾樓,深沉而不高傲,更是雲大的特色景點之一,在這充滿美景的地方學習,真是三生有幸!
在雲大你會收貨不一樣的美麗,在這里你可以憧憬未來,為夢想而努力!在這里,我們可以邂逅美麗的愛情,一同走過這青蔥的歲月!雲大就是這么美好,快來親身體驗吧!
6. 媽媽總是說我,你們有啥辦法不要讓她再嘮叨,真的很煩
1.
有進有出。 對於媽媽的嘮叨,其實真的沒必要每句話都全部進入且停留在心中。有些不必要不重要的話語,一個耳朵進,一個耳朵出就可以。這樣一來,媽媽也達到了她要說的目的,你也不會感覺很煩,相安無事。
2.
反客為主。 面對著媽媽的嘮叨攻勢,難道只能「坐以待斃」?不如反客為主!看到媽媽要嘮叨了,你就立刻轉移話題,把媽媽的話題轉移到別的地方,或者是你擅長的領域中,這樣一來,你就不會覺得很煩了。
3.
轉移戰場。 如果你實在感覺很煩的,不如就找個借口,轉身離開。比方說接打個電話,然後說同學朋友有約,離開那個「是非之地」。這樣一來,你就不會再受到媽媽的嘮叨了。
4.
點到為止。 面對媽媽的嘮叨,最好能做到點到為止。比方說你實在聽不下去的話,不妨就向媽媽直說
7. 兇相畢露,打一什麼生肖
是生肖蛇。兇相畢露,漢語成語,拼音 是xiōng xiàng bì lù,意思是指原來偽裝和善,遇事就露出了本相。出自柯岩《追趕太陽的人》。
8. 微信公眾號,什麼是免費看電視的公眾號
免費看電視的公眾號就是關注那個公眾號後,就可以通過公眾號的鏈接免費收看公眾號提供的免費電影和電視劇。
微信公眾號是開發者或商家在微信公眾平台上申請的應用賬號,該帳號與QQ賬號互通,通過公眾號,商家可在微信平台上實現和特定群體的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的全方位溝通、互動。形成了一種主流的線上線下微信互動營銷方式。
2016年1月18日,騰訊在北京發布消息稱,中國政務微信公號已逾10萬。
2018年4月,廣東省網信辦發布消息表示,為進一步凈化網路空間,規范微信傳播秩序。騰訊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用戶協議,依法封停違法從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編發謠言和虛假信息、傳播淫穢色情信息及侵權假冒信息等微信公眾號9.9萬多個。
2018年6月27日,微信官方宣布,微信公眾平台上線開放轉載功能,文章可以直接被轉載,不需要人工再次確認。
9. 中南大學有哪些教授的課是必須要去蹭的
中南師資還是很雄厚的!!!老學姐吐血總結一波教授的課給大家!
一、法學院 何煉紅老師
如果你對法律感興趣,特別是工科學子們,想擁有自己的專利,那麼一定不要錯過何老師的知識產權法課堂。老師是教知產的,老師的課堂也特別有意思。她喜歡結合實務給大家講課,經常請到法官,還有其他學科的老師來給學生們講課。法律本就枯燥,但結合了實務,便變得有趣了起來!相信我,何老師一定能激發你對法律的興趣!
二、外國語學院 夏高娃老師
這個老師超級可愛的說!我上過她的全校性公修課,法語入門,老師超級可愛的!而且能把語言這種枯燥的東西教的生動!她會給你放法語歌,給你講法國的習俗,講她在法國的故事。很棒棒!據我法語的同學說,這個老師在她們專業口碑超級棒!!!
還有很多教授的課值得去蹭,那就親自來中南發掘吧!
10. 有哪些可以提升文筆的方法嗎